CN115097602A - 摄像光学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像光学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97602A
CN115097602A CN202210778534.1A CN202210778534A CN115097602A CN 115097602 A CN115097602 A CN 115097602A CN 202210778534 A CN202210778534 A CN 202210778534A CN 115097602 A CN115097602 A CN 1150976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e
lens element
focal length
tt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785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瓦迪姆弗拉霍
西奥多丘尔亚耶夫
约翰桑德
奥西皮里宁
米卡里希米亚斯
图马斯蓬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dongguang Co ltd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dongguang Co ltd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dongguang Co ltd, Changzhou Ruitai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donggua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097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976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43Inhomogeneous or irregular arrays, e.g. varying shape, size, he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公开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所述摄像光学镜头共包含七片透镜,七片所述透镜自物侧至像侧依序为: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七透镜,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为自由曲面;其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为nd3;所述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为nd6;所述第七透镜的折射率为nd7,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52≤f1/f≤‑1.38;1.56≤nd3≤1.59;1.53≤nd6≤1.81;1.61≤nd7≤1.67;2.04≤f3/f4≤2.27。

Description

摄像光学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手提终端设备,以及监视器、PC镜头等摄像装置的摄像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随着成像镜头的发展,人们对镜头的成像要求越来越高,镜头的“夜景拍照”和“背景虚化”也成为衡量镜头成像标准的重要指标。目前多采用旋转对称的非球面,这类非球面只在子午平面内具有充分的自由度,并不能很好的对轴外像差进行校正。且现有结构光焦度分配、透镜间隔和透镜形状设置不充分,造成镜头超薄化和广角化不充分。自由曲面是一种非旋转对称的表面类型,能够更好地平衡像差,提高成像质量,而且自由曲面的加工也逐渐成熟。随着对镜头成像要求的提升,在设计镜头时加入自由曲面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在广角和超广角镜头的设计中效果更为明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头,其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满足大光圈、超薄化、广角化、低畸变的设计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所述摄像光学镜头共包含七片透镜,七片所述透镜自物侧至像侧依序为: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七透镜,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为自由曲面;
其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为nd3;所述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为nd6;所述第七透镜的折射率为nd7,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52≤f1/f≤-1.38;
1.56≤nd3≤1.59;
1.53≤nd6≤1.81;
1.61≤nd7≤1.67;
2.04≤f3/f4≤2.27。
优选地,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3,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4,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06≤(R13+R14)/(R13-R14)≤1.22。
优选地,所述第五透镜的折射率为nd5,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64≤nd5≤1.67。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43≤(R1+R2)/(R1-R2)≤1.95;
0.04≤d1/TTL≤0.07。
优选地,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3.10≤f2/f≤3.40;
-3.26≤(R3+R4)/(R3-R4)≤-2.79;
0.04≤d3/TTL≤0.06。
优选地,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3.04≤f3/f≤3.43;
-1.42≤(R5+R6)/(R5-R6)≤-1.28;
0.05≤d5/TTL≤0.06。
优选地,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48≤f4/f≤1.52;
0.37≤(R7+R8)/(R7-R8)≤0.45;
0.10≤d7/TTL≤0.12。
优选地,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0,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3.99≤f5/f≤-3.63;
-5.59≤(R9+R10)/(R9-R10)≤-3.20;
0.03≤d9/TTL≤0.04。
优选地,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1,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2,所述第六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75≤f6/f≤0.79;
0.92≤(R11+R12)/(R11-R12)≤1.10;
0.18≤d11/TTL≤0.20。
优选地,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所述第七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95≤f7/f≤-0.85;
0.12≤d13/TTL≤0.14。
优选地,所述第七透镜的x方向焦距为f7x,所述第七透镜的y方向焦距为f7y,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93≤f7y/f≤-0.85;
0.99≤f7y/f7x≤1.0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且具有大光圈、广角化、超薄化、低光学畸变、低SMIA TV畸变的特性,同时,本发明具有自由曲面,有助于控制失真,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手机摄像光学镜头组件和WEB摄像光学镜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RMS光斑直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RMS光斑直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RMS光斑直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RMS光斑直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10。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该摄像光学镜头10由七个透镜构成,从物侧到像侧依次配置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第七透镜L7。在第七透镜L7和像面Si之间可设置有光学过滤片(filter)GF等光学元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具有负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为自由曲面,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知晓,为能较好补正像差问题,最好将这七个透镜表面设计为非球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为塑料材质,第二透镜L2为塑料材质,第三透镜L3为塑料材质,第四透镜L4为塑料材质,第五透镜L5为塑料材质,第六透镜L6为玻璃材质,第七透镜L7为塑料材质。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也可以是其他材质。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为f1,满足下列关系式:-1.52≤f1/f≤-1.38,规定的是第一透镜L1的负光焦度,满足这一条件有助于摄像光学镜头10获得良好的场曲平衡能力,从而提高图像质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所述第三透镜L3的折射率为nd3,满足下列关系式:1.56≤nd3≤1.59,规定的是第三透镜L3的折射率,在此范围内的屈光力有利于镜片的薄型化,也允许使用塑料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所述第六透镜L6的折射率为nd6,满足下列关系式:1.53≤nd6≤1.81,规定的是第六透镜L6的折射率,在此范围内的屈光力有利于镜片的薄型化,也有利于像差的校正。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所述第七透镜L7的折射率为nd7,满足下列关系式:1.61≤nd7≤1.67,规定的是第七透镜L7的折射率,在此范围内的屈光力有利于镜片的薄型化,也允许使用塑料材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所述第三透镜L3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L4的焦距为f4,满足下列关系式:2.04≤f3/f4≤2.27,规定的是固定了第三透镜L3的焦距和第四透镜L4的焦距之间的比值。在此范围内的比值可以降低摄像光学镜头的公差敏感度,从而提高成像质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所述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3,所述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4,满足下列关系式:1.06≤(R13+R14)/(R13-R14)≤1.22。规定的是第七透镜L7的形状,在范围内,随着镜头向超薄、广角镜头方向发展,可以很好地纠正像离轴像差以及轴上色像差等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透镜L5的折射率为nd5,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64≤nd5≤1.67。规定的是第五透镜L5的折射率,在此范围内的屈光力有利于镜片的薄型化,也允许使用塑料材料。优选地,满足1.65≤nd5≤1.66。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设置为其他凹、凸分布情况。
定义所述第一透镜L1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L1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2,满足关系式:1.43≤(R1+R2)/(R1-R2)≤1.95;规定的是第一透镜L1的形状。在范围内,可以很好地纠正像离轴像差以及轴上色像差等问题。
定义所述第一透镜L1轴上厚度为d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4≤d1/TTL≤0.07,规定的是第一透镜L1的厚度,在此范围内,则有利于实现超薄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设置为其他凹、凸分布情况。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定义所述第二透镜L2的焦距为f2,满足下列关系式:3.10≤f2/f≤3.40,规定的是第二透镜L2的正光焦度,在此范围内的比值可以合理有效地平衡系统的场曲,从而提高成像质量。
定义所述第二透镜L2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L2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4,满足关系式:-3.26≤(R3+R4)/(R3-R4)≤-2.79,规定的是第二透镜L2的形状。在范围内,可以很好地纠正像离轴像差以及轴上色像差等问题。
定义所述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为d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4≤d3/TTL≤0.06,规定的是第二透镜L2的厚度,在此范围内,则有利于实现超薄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设置为其他凹、凸分布情况。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三透镜L3的焦距为f3,满足下列关系式:3.04≤f3/f≤3.43;规定的是第三透镜L3的正光焦度,满足这一条件使系统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和较低的公差敏感度,从而提高成像质量。
定义所述第三透镜L3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L3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6,满足关系式:-1.42≤(R5+R6)/(R5-R6)≤-1.28;规定的是第三透镜L3的形状。在范围内,可以有效地控制第三透镜L3的形状。有利于第三透镜L3的成形,由于第三透镜L3的表面曲率非常大,可以避免不良成形和应力的产生。从而很好地纠正像离轴像差以及轴上色像差等问题。
定义所述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为d5,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5≤d5/TTL≤0.06,规定的是第三透镜L3的厚度,在此范围内,则有利于实现超薄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设置为其他凹、凸分布情况。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四透镜L4的焦距为f4,满足下列关系式:1.48≤f4/f≤1.52,规定的是第四透镜L4的正光焦度,在此范围内既有利于超薄化、超薄化,也能更好地矫正像差。。
定义所述第四透镜L4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L4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8,满足关系式:0.37≤(R7+R8)/(R7-R8)≤0.45,规定的是第四透镜L4的形状。该条件合理地控制了第四透镜L4的形状,在范围内,可以有效地校正系统的球差。
定义所述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为d7,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10≤d7/TTL≤0.12,规定的是第四透镜L4的厚度,在此范围内,则有利于实现超薄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设置为其他凹、凸分布情况。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五透镜L5的焦距为f5,满足下列关系式:-3.99≤f5/f≤-3.63,规定的是第五透镜L5的负光焦度,满足这一条件可以有效地使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线角度平坦,公差敏感度降低。
定义所述第五透镜L5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L5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0,满足下列关系式:-5.59≤(R9+R10)/(R9-R10)≤-3.20,规定的是第五透镜L5的形状。在范围内,在实现广角化和超薄化的同时,可以很好地纠正离轴像差。
定义所述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为d9,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3≤d9/TTL≤0.04,规定的是第五透镜L5的厚度,在此范围内,则有利于实现超薄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所述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设置为其他凹、凸分布情况。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定义所述第六透镜L6的焦距为f6,满足下列关系式:0.75≤f6/f≤0.79,规定的是第六透镜L6的正光焦度,在此范围内的比值可以降低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公差敏感度,从而提高成像质量。
定义所述第六透镜L6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1,所述第六透镜L6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2,满足下列关系式:0.92≤(R11+R12)/(R11-R12)≤1.10,规定的是第六透镜L6的形状。在范围内,可以很好地纠正离轴色差。
定义所述第六透镜L6的轴上厚度为d1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18≤d11/TTL≤0.20,规定的是第六透镜L6的厚度,在此范围内,则有利于实现超薄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也可设置为其他凹、凸分布情况。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七透镜L7的焦距为f7,满足下列关系式:-0.95≤f7/f≤-0.85,规定的是第七透镜L7的负光焦度,在此范围内的比值可以降低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公差敏感度,适当的折射率分布使系统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
定义所述第七透镜L7的轴上厚度为d1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12≤d13/TTL≤0.14,规定的是第七透镜L7的厚度,在此范围内,则有利于实现超薄化。
定义所述第七透镜的x方向焦距为f7x,所述第七透镜的y方向焦距为f7y,满足下列关系式:-0.93≤f7y/f≤-0.85,0.99≤f7y/f7x≤1.01。规定的是第七透镜L7沿X和Y方向的屈折力,适当差值减小了失真。优选地,满足-0.92≤f7y/f≤-0.88,0.99≤f7y/f7x≤1.0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像高为IH,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TTL/IH≤0.85,从而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TTL/IH≤0.82。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视场角FOV大于或等于117.21°,从而实现广角化。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视场角FOV大于或等于118.40°。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光圈值FNO小于或等于2.03,从而实现大光圈,摄像光学镜头成像性能好。优选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圈值FNO小于或等于1.99。
摄像光学镜头10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能够满足大光圈、广角化、超薄化、低畸变的设计要求;根据该摄像光学镜头10的特性,该摄像光学镜头10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
下面将用实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各实例中所记载的符号如下所示。焦距、轴上距离、中心曲率半径、轴上厚度、反曲点位置、驻点位置的单位为mm。
TTL:光学总长(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到像面Si的轴上距离),单位为mm;
光圈值FNO:是指摄像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和入瞳直径的比值。
优选的,所述透镜的物侧面和/或像侧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反曲点和/或驻点,以满足高品质的成像需求,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参下所述。
表1、表2、表3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设计数据。
【表1】
Figure BDA0003722475860000121
Figure BDA0003722475860000131
其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S1:第一光圈;
S2:第二光圈;
S3:第三光圈;
R:光学面中心处的曲率半径;
R1: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3: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5: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7: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9: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1: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2: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3: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4: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5:玻璃平板GF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6:玻璃平板GF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d:透镜的轴上厚度、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
d0:第一光圈S1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
d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3: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
d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5: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
d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到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7: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
d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到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9: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
d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到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1:第六透镜L6的轴上厚度;
d12: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到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3:第七透镜L7的轴上厚度;
d14: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到玻璃平板GF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5:玻璃平板GF的轴上厚度;
nd:d线的折射率(d线为波长为550nm的绿光);
nd1:第一透镜L1的d线的折射率;
nd2:第二透镜L2的d线的折射率;
nd3:第三透镜L3的d线的折射率;
nd4:第四透镜L4的d线的折射率;
nd5:第五透镜L5的d线的折射率;
nd6:第六透镜L6的d线的折射率;
nd7:第七透镜L7的d线的折射率;
ndg:光学过滤片GF的d线的折射率;
νd:阿贝数;
ν1: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
ν2: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
ν3: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
ν4:第四透镜L4的阿贝数;
ν5:第五透镜L5的阿贝数;
ν6:第六透镜L6的阿贝数;
ν7:第七透镜L7的阿贝数;
νg:光学过滤片GF的阿贝数;
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的非球面数据。
【表2】
Figure BDA0003722475860000161
为方便起见,各个透镜面的非球面使用下述公式(1)中所示的非球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公式(1)表示的非球面多项式形式。
z=(cr2)/{1+[1-(k+1)(c2r2)]1/2}+A4r4+A6r6+A8r8+A10r10+A12r12+A14
r14+A16r16(1)
其中,k是圆锥系数,A4、A6、A8、A10、A12、A14、A16是非球面系数,c是光学面中心处的曲率,r是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z是非球面深度(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r的点,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的切面两者间的垂直距离)。
表3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第七透镜L7的自由曲面数据。
【表3】
Figure BDA0003722475860000171
Figure BDA0003722475860000181
其中,k是圆锥系数,Bi是非球面系数,r是自由曲面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x是r的x方向分量,y是r的y方向分量,z是非球面深度(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r的点,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的切面两者间的垂直距离)。
为方便起见,各个自由曲面使用上述公式(2)中所示的扩展多项式面型(ExtendedPolynomial)。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公式(2)表示的自由曲面多项式形式。
图2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RMS光斑直径的示意图,根据图2可知,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后出现的表13示出各实例1、2、3、4中各种数值与条件式中已规定的参数所对应的值。
如表1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NPD为1.204mm,全视场像高(对角线方向)IH为8.114mm,x方向像高为6.496mm,y方向像高为4.861mm,在此矩形范围内成像效果最佳,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119.60°,x方向的视场角为106.10°,y方向的视场为89.90°,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满足广角、超薄、低畸变,其轴上、轴外色像差被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
表4、表5、表6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的设计数据。
【表4】
Figure BDA0003722475860000191
表5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的非球面数据。
【表5】
Figure BDA0003722475860000192
Figure BDA0003722475860000201
表6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第七透镜L7的自由曲面数据。
【表6】
Figure BDA0003722475860000202
Figure BDA0003722475860000211
图4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的RMS光斑直径的示意图,根据图4可知,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如表1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20的入瞳直径ENPD为1.264mm,全视场像高(对角线方向)IH为8.114mm,x方向像高为6.496mm,y方向像高为4.861mm,在此矩形范围内成像效果最佳,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120.40°,x方向的视场角为106.80°,y方向的视场为91.30°,所述摄像光学镜头20满足广角、超薄、低畸变,其轴上、轴外色像差被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表7、表8、表9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的设计数据。
【表7】
Figure BDA0003722475860000212
Figure BDA0003722475860000221
表8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中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的非球面数据。
【表8】
Figure BDA0003722475860000222
Figure BDA0003722475860000231
表9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中第七透镜L7的自由曲面数据。
【表9】
Figure BDA0003722475860000232
图6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的RMS光斑直径的示意图,根据图6可知,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如表13所示,第三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30的入瞳直径ENPD为1.203mm,全视场像高(对角线方向)IH为8.000mm,x方向像高为6.400mm,y方向像高为4.800mm,在此矩形范围内成像效果最佳,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119.60°,x方向的视场角为106.10°,y方向的视场为90.80°,所述摄像光学镜头30满足广角、超薄、低畸变,其轴上、轴外色像差被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四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表10、表11、表12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的设计数据。
【表10】
Figure BDA0003722475860000241
Figure BDA0003722475860000251
表11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中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的非球面数据。
【表11】
Figure BDA0003722475860000252
表12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中第七透镜L7的自由曲面数据。
【表12】
Figure BDA0003722475860000261
图8示出了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的RMS光斑直径的示意图,根据图8可知,第四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40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如表13所示,第四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40的入瞳直径ENPD为1.245mm,全视场像高(对角线方向)IH为8.000mm,x方向像高为6.400mm,y方向像高为4.800mm,在此矩形范围内成像效果最佳,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120.40°,x方向的视场角为106.90°,y方向的视场为91.50°,所述摄像光学镜头40满足广角、超薄、低畸变,其轴上、轴外色像差被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表13中的数值分别是各实施方式中的各条件式规定的与参数相关数值。
【表13】
参数及条件式 第一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
f1/f -1.51 -1.39 -1.51 -1.39
n3 1.57 1.58 1.57 1.58
n6 1.86 1.54 1.86 1.56
n7 1.66 1.62 1.66 1.62
f3/f4 2.05 2.26 2.04 2.26
f7y/f -0.925 -0.867 -0.917 -0.855
f7y/f7x 0.999 1.005 1.000 0.999
(R13+R14)/(R13-R14) 1.21 1.06 1.21 1.06
nd5 1.67 1.64 1.67 1.64
f 2.367 2.279 2.374 2.250
f1 -3.578 -3.167 -3.576 -3.120
f2 7.396 7.734 7.385 7.620
f3 7.250 7.814 7.217 7.699
f4 3.536 3.452 3.531 3.401
f5 -9.436 -8.302 -9.398 -8.179
f6 1.854 1.736 1.852 1.700
f7 -2.191 -1.976 -2.176 -1.923
FNO 1.98 1.80 1.97 1.81
TTL 6.16 6.55 6.15 6.46
IH 8.11 8.11 8.00 8.00
FOV 119.60 120.40 119.60 120.40
其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f:摄像光学镜头整体的焦距;
f1:第一透镜L1的焦距;
f2:第二透镜L2的焦距;
f3:第三透镜L3的焦距;
f4:第四透镜L5的焦距;
f5:第五透镜L5的焦距;
f6:第六透镜L6的焦距;
f7:第七透镜L7的焦距;
f7x:第七透镜L7沿X方向的焦距;
f7y:第七透镜L7沿Y方向的焦距;
FNO:光圈F数;
TTL:光学总长;
FOV: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
IH:全视场像高。
基于上述实施方式可知,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可以有120度的视场和6.6毫米以下的光学总长,利用自由曲面来增强成像性能,从而有助于控制失真,并允许在整个传感器区域内进行清晰的成像,实现超薄、广角、低光学畸变、低SMIA TV畸变的同时具有优秀的成像性能。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共包含七片透镜,七片所述透镜自物侧至像侧依序为: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六透镜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七透镜,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为自由曲面;
其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为nd3;所述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为nd6;所述第七透镜的折射率为nd7,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52≤f1/f≤-1.38;
1.56≤nd3≤1.59;
1.53≤nd6≤1.81;
1.61≤nd7≤1.67;
2.04≤f3/f4≤2.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3,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4,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06≤(R13+R14)/(R13-R14)≤1.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折射率为nd5,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64≤nd5≤1.6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43≤(R1+R2)/(R1-R2)≤1.95;
0.04≤d1/TTL≤0.0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3.10≤f2/f≤3.40;
-3.26≤(R3+R4)/(R3-R4)≤-2.79;
0.04≤d3/TTL≤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3.04≤f3/f≤3.43;
-1.42≤(R5+R6)/(R5-R6)≤-1.28;
0.05≤d5/TTL≤0.0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48≤f4/f≤1.52;
0.37≤(R7+R8)/(R7-R8)≤0.45;
0.10≤d7/TTL≤0.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0,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3.99≤f5/f≤-3.63;
-5.59≤(R9+R10)/(R9-R10)≤-3.20;
0.03≤d9/TTL≤0.0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1,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2,所述第六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75≤f6/f≤0.79;
0.92≤(R11+R12)/(R11-R12)≤1.10;
0.18≤d11/TTL≤0.2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所述第七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95≤f7/f≤-0.85;
0.12≤d13/TTL≤0.14。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x方向焦距为f7x,所述第七透镜的y方向焦距为f7y,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93≤f7y/f≤-0.85;
0.99≤f7y/f7x≤1.01。
CN202210778534.1A 2022-04-26 2022-06-30 摄像光学镜头 Pending CN1150976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730,108 US20230341657A1 (en) 2022-04-26 2022-04-26 Camera optical lens
US17/730,108 2022-04-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97602A true CN115097602A (zh) 2022-09-23

Family

ID=83294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78534.1A Pending CN115097602A (zh) 2022-04-26 2022-06-30 摄像光学镜头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41657A1 (zh)
CN (1) CN11509760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49031A (zh) * 2023-04-21 2023-05-23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和虚拟现实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930471A (zh) * 2024-03-22 2024-04-26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49031A (zh) * 2023-04-21 2023-05-23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和虚拟现实设备
CN116149031B (zh) * 2023-04-21 2023-08-08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和虚拟现实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41657A1 (en) 2023-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36302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596444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045193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736320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856733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679411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929823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538137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5097602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538136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736305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505808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025539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684580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736322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230388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929840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929825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856732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679413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698482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929818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736321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929829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736323B (zh) 摄像光学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