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89127A - 睡眠记录方法、系统及睡眠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睡眠记录方法、系统及睡眠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89127A
CN115089127A CN202211015953.6A CN202211015953A CN115089127A CN 115089127 A CN115089127 A CN 115089127A CN 202211015953 A CN202211015953 A CN 202211015953A CN 115089127 A CN115089127 A CN 1150891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sleep
area
adjustable
indic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159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璧丞
杨钊祎
苏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ntal Flow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ntal Flo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ntal Flow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ntal Flow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1595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8912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891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91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06Sleep evalu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4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 A61B5/742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using visual displays
    • A61B5/743Displaying an image simultaneously with additional graphical information, e.g. symbols, charts, function plot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睡眠记录方法、系统及睡眠监测系统,属于电数字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睡眠记录系统包括睡眠记录视图,睡眠记录视图包括时间显示区和可变形状的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均设有可调节指示符,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用于调节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长,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和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之间的关系用于表征睡眠效率,可记录和调节用户的睡眠时间并直观地展示用户的睡眠效率,使实时了解自身的睡眠情况,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睡眠记录方法、系统及睡眠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数字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睡眠记录方法、系统及睡眠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睡眠对于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睡眠使人们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作为修复生命机体重要环节,睡眠和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功能密切相关,并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等许多方面。睡眠的好坏不取决于时间长短,而取决于睡眠效率。
目前大多数的睡眠监测设备并不能直观的显示用户的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用户无法实时了解自身的睡眠情况,无法给用户带来较好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睡眠记录方法、系统及睡眠监测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用户无法直观了解自身睡眠情况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睡眠记录系统,所述睡眠记录系统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输入部件;
与所述存储器通信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和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用于:
响应于在所述输入部件处接收的输入指令,呈现图形用户界面的睡眠记录视图,所述睡眠记录视图呈现:
位于所述睡眠记录视图的第一区域包括时间显示区以及具有可变形状的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和所述第二时间区域均设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所述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用于调节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长,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和所述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之间的关系用于表征睡眠效率。
可选地,所述睡眠记录视图还呈现:
位于所述睡眠记录视图的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以及睡眠时间显示区,其中,所述睡眠时间记录区用于记录第一睡眠时间数据,所述睡眠时间显示区用于显示第一睡眠时间数据;
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和所述第二时间区域的睡眠时间分别与所述时间显示区的显示时间以及所述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关联。
可选地,所述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包括:就寝时间、入睡时间、醒来时间以及起床时间;
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包括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和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所述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对应于所述就寝时间,所述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对应于所述起床时间;
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包括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和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所述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对应于所述入睡时间,所述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对应于所述醒来时间;
所述睡眠效率显示于所述时间显示区。
可选地,所述可变形状包括可变环形或可变扇形。
可选地,所述时间显示区的时间表示方式为24小时制,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间同步显示于所述时间显示区的中心。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睡眠记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响应于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调整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以使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
响应于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调整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为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节就寝时间;
在调节后的就寝时间与入睡时间相同时,获取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
在所述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顺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同时调整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和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以使调节后的就寝时间与调节后的入睡时间相同;
在所述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逆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继续调节所述就寝时间。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为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节起床时间;
在调节后的起床时间与醒来时间相同时,获取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
在所述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逆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同时调整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和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以使调节后的起床时间与调节后的醒来时间相同;
在所述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顺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继续调节所述起床时间。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为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节入睡时间;
在调节后的入睡时间与就寝时间相同时,获取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
在所述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逆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同时调整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和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以使调节后的入睡时间与调节后的就寝时间相同;
在所述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顺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继续调节所述入睡时间。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为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时,根据所述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节醒来时间;
在调节后的醒来时间与起床时间相同时,获取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
在所述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顺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同时调整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和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以使调节后的醒来时间与调节后的起床时间相同;
在所述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逆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继续调节所述醒来时间。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操作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操作指令将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对应的就寝时间或起床时间填充至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显示区,并同步更新第一时间区域的形状;
响应于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操作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操作指令将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对应的入睡时间或醒来时间填充至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显示区,并同步更新第二时间区域的形状。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的操作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的操作指令将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对应的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填充至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显示区,并同步更新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的形状。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第一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调节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调节指令同时调节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长保持不变;
响应于第二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调节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调节指令同时调节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入睡时间和醒来时间,所述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长保持不变。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第一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操作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操作指令将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对应的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同时填充至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显示区,并同步更新第一时间区域的形状;
响应于第二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操作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操作指令将所述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对应的入睡时间和醒来时间同时填充至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显示区,并同步更新第二时间区域的形状。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时间显示区的调节指令;
根据所述时间显示区的调节指令得到调节角度;
基于所述调节角度控制所述时间显示区进行转动,以调节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间,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长保持不变;
在调节完成后,控制所述时间显示区按照所述调节角度进行回转,以完成所述时间显示区的位置校正。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时间显示区的操作指令;
根据所述操作指令将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的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填充至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显示区,并同步更新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的形状。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长和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长计算睡眠效率;
在所述时间显示区显示所述睡眠效率。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时间显示区的扩大指令时,根据所述时间显示区的扩大指令确定扩大范围;
根据所述扩大范围扩大所述时间显示区的范围,使扩大后的时间显示区的面积覆盖第一时间区域的面积或第二时间区域的面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的缩小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区域或所述第二时间区域的缩小指令确定缩小范围;
根据所述缩小范围缩小第一时间区域的范围或第二时间区域的范围,使时间显示区的面积覆盖缩小后的第一时间区域的面积或缩小后的第二时间区域的面积,其中,缩小后的第一时间区域的面积覆盖缩小后的第二时间区域的面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的缩小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区域或所述第二时间区域的缩小指令将第二时间区域重叠于第一时间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和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以不同的颜色显示。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时间显示区、第一时间区域以及第二时间区域构成的第一区域的面积保持不变。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输入指令,呈现图形用户界面的睡眠记录视图,所述睡眠记录视图呈现:
位于所述睡眠记录视图的第一区域包括时间显示区以及具有可变形状的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和所述第二时间区域均设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所述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用于调节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长;
响应于记录指令,在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和/或所述第二时间区域记录对应的睡眠时长。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睡眠监测系统,所述睡眠监测系统包括睡眠记录设备和上文所述的睡眠记录系统个,所述睡眠记录设备与所述睡眠记录系统无线连接,所述睡眠记录设备用于获取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发送至所述睡眠记录系统。
本发明通过在睡眠记录系统中设置睡眠记录视图,睡眠记录视图包括时间显示区和可变形状的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都设有可调节指示符,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用于调节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长,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和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之间的关系用于表征睡眠效率,可记录和调节用户的睡眠时间并直观地展示用户的睡眠效率,使实时了解自身的睡眠情况,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睡眠记录系统第一实施例中呈现图形用户界面的睡眠记录视图的第一区域的示例性视图;
图2为本发明睡眠记录系统一实施例中睡眠效率显示于时间显示区中心位置的示例图;
图3为本发明睡眠记录系统第二实施例中呈现图像用户界面的睡眠记录视图的整体示例性视图;
图4为本发明睡眠记录系统一实施例中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指示符的示例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睡眠记录系统第三实施例中呈现图形用户界面的睡眠记录视图的第一区域的又一示例性视图;
图6a-6b为本发明睡眠记录系统一实施例中时间显示区中心同步显示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睡眠时间的示例图;
图7为本发明睡眠记录系统一实施例中睡眠效率显示于时间显示区中心位置的又一示例性视图;
图8为本发明睡眠记录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睡眠记录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睡眠记录方法一实施例中就寝时间与入睡时间相同时的示例图;
图11为本发明睡眠记录方法一实施例中同步调整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和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的示例图;
图12为本发明睡眠记录方法一实施例中起床时间与醒来时间相同时的示例图;
图13为本发明睡眠记录方法一实施例中同步调整第三可调时间指示符和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的示例图;
图14为本发明睡眠记录方法一实施例中同步调整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和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的示例图;
图15为本发明睡眠记录方法一实施例中同步调整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和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的示例图;
图16a-16b为本发明睡眠记录方法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的中心位置的调节指令同时调节第一睡眠时间数据的操作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睡眠记录方法一实施例中根据时间显示区的调节指令调节第一睡眠时间数据的操作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睡眠记录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睡眠记录方法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操作指令进行操作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睡眠记录方法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二区域的睡眠时间记录区的操作指令填充睡眠数据至睡眠时间显示区的示例性视图;
图21a-21b为本发明睡眠记录方法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操作指令对睡眠数据进行填充的操作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睡眠记录方法一实施例中根据时间显示区的操作指令将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的操作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睡眠记录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4a-24b为本发明睡眠记录方法一实施例中将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缩小的操作示意图;
图25a-25b为本发明睡眠记录方法一实施例中将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缩小的又一操作示意图;
图26a-26b为本发明睡眠记录方法一实施例中将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缩小的又一操作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睡眠记录视图 201 睡眠时间记录区
10 第一区域 202 睡眠时间显示区
101 时间显示区 A1 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
102 第一时间区域 A2 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
103 第二时间区域 B1 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
104 可调节时间指示符 B2 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
20 第二区域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睡眠记录系统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输入部件;与所述存储器通信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和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用于:响应于在所述输入部件处接收的输入指令,呈现图形用户界面的睡眠记录视图,所述睡眠记录视图呈现:位于所述睡眠记录视图的第一区域包括时间显示区以及具有可变形状的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和所述第二时间区域均设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所述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用于调节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长,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和所述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之间的关系用于表征睡眠效率。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睡眠记录视图可改善睡眠记录操作的用户设备的运作,睡眠记录视图中显示用户的睡眠时间,可根据用户的指令对睡眠时间进行修改和根据用户的指令将睡眠时间填充至睡眠记录视图中的显示区域等,用户设备可以是任何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电话、媒体播放器、平板设备、个人计算机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睡眠记录系统第一实施例中呈现图形用户界面的睡眠记录视图的第一区域的示例性视图。图1中,位于睡眠记录视图1的第一区域10包括时间显示区101以及具有可变形状的第一时间区域102和第二时间区域103,可变形状可为可变环形或可变扇形,图1为具有可变环形的第一时间区域102和第二时间区域103,第一时间区域102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第二时间区域103对应的时间范围,第一时间区域102和第二时间区域103均设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104,所述可调节时间指示符104用于调节第一时间区域102或第二时间区域103对应的睡眠时长,第一时间区域102对应的时间范围和所述第二时间区域103对应的时间范围之间的关系用于表征睡眠效率。可调节时间指示符位于第一时间区域102或第二时间区域103的两端,可通过调节可调节时间指示符104来调节第一时间区域102或第二时间区域103的可变环形形状的长短,例如通过可调节时间指示符104增加第一时间区域102的可变环形的长度。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时间区域102的可变环形形状表征第一时间区域102的时间范围,第二时间区域103的可变环形形状表征第二时间区域103的时间范围,可通过第一时间区域102的时间范围和第二时间区域103的时间范围计算用户的睡眠效率,通过第二时间区域103的时间范围除以第一时间区域102的时间范围计算睡眠效率。
例如第一时间区域102对应的时间范围为:21:45-14:10,第二时间区域103对应的时间范围为:22:20-9:30,则根据第一时间区域102对应的时间范围和第二时间区域103对应的时间范围之间的关系计算睡眠效率,计算过程如下式1:
Figure 594322DEST_PATH_IMAGE001
(式1)
通过上式1,计算得到睡眠效率。时间显示区101位于第二时间区域103内,第二时间区域103位于第一时间区域102内,时间显示区101用于显示实时的时间,时间显示区的时间表示方式为24小时制。可通过时间显示区101提供时间参照以方便第一时间区域102和第二时间区域103的时间调节,例如第一时间区域102的时间范围为22:00-10:00,则第一时间区域102的两端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分别位于时间显示区101显示22:00的延长线上以及时间显示区101显示10:00的延长线上。通过第一时间区域102和第二时间区域103计算出的睡眠效率显示于时间显示区101的中心位置,如图2所示,图2为睡眠效率显示于时间显示区102中心位置的示例图,例如第一时间区域102的时间范围为21:45-14:10,第二时间区域103对应的时间范围为:22:20-9:30,则计算得到的睡眠效率为68%,并将睡眠效率显示于时间显示区101中心处,当用户查看睡眠记录视图时,可直观地了解到自己的睡眠情况。
本实施例通过在睡眠记录系统中设置睡眠记录视图,睡眠记录视图包括时间显示区和可变形状的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都设有可调节指示符,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用于调节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长,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和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之间的关系用于表征睡眠效率,可记录和调节用户的睡眠时间并直观地展示用户的睡眠效率,使实时了解自身的睡眠情况,提高用户体验。
如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睡眠记录系统第二实施例中呈现图像用户界面的睡眠记录视图的整体示例性视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睡眠记录视图1还呈现位于所述睡眠记录视图的第二区域20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201以及睡眠时间显示区202,其中,所述睡眠时间记录区201用于记录第一睡眠时间数据,所述睡眠时间显示区202用于显示第一睡眠时间数据;所述第一时间区域102和所述第二时间区域103的睡眠时间分别与所述时间显示区101的显示时间以及所述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关联。
应理解的是,第二区域20可位于第一区域10的上方或第一区域10的下方,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以第二区域20位于第一区域10的上方为例进行说明,第二区域20中包括睡眠时间记录区201和睡眠时间显示区202,睡眠时间记录区201可位于睡眠时间显示区202的上方或下方,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本实施例以睡眠时间记录区201位于睡眠时间显示区202的下方为例进行说明。睡眠时间记录区201用于记录获取的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可通过睡眠记录设备获取用户的第一睡眠时间数据,睡眠记录设备可为可接触式眼罩、可接触式耳塞等可采集用户的第一睡眠时间数据的设备,还可为其他可采集用户的第一睡眠时间数据的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睡眠记录设备获取到用户的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后,将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发送至用户设备,将第一睡眠时间数据记录于第二区域20中的睡眠记录区201中,第一睡眠时间数据为睡眠记录区201记录的用户的最近或最新的用户的睡眠时间,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包括就寝时间、入睡时间、醒来时间以及起床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睡眠时间显示区202用于显示第一睡眠时间数据,睡眠时间显示区202还可显示第一睡眠时间数据之前的睡眠数据,即用户的历史睡眠数据,当用户通过用户设备打开睡眠记录视图后,睡眠时间显示区202显示的是用户之前的睡眠时间数据,通过用户进行操作,可将睡眠时间记录区201中的时间进行修改后填充或直接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202上,替换睡眠时间显示区202之前显示的睡眠时间数据。第一时间区域102和第二时间区域103的睡眠时间分别与时间显示区101和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关联,例如第一时间区域102中的时间改变时,通过参照时间显示区101中的显示时间调节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并在调节过程中睡眠时间显示区202对应的睡眠时间也相应改变。睡眠时间显示区202和睡眠时间记录区201相互关联,睡眠时间显示区202中显示就寝时间、入睡时间、醒来时间以及起床时间。如图4所示,图4为实施例中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指示符的示例性视图,第一时间区域102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包括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A1和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A2,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A1对应于就寝时间,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A2对应于起床时间,当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A1进行调节时,相当于调节就寝时间,同时睡眠时间显示区202中的就寝时间的显示也相应改变。当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A2进行调节时,相当于调节起床时间,同时睡眠时间显示区202中的起床时间的显示也相应改变。第二时间区域103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包括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B1和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B2,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B1对应于入睡时间,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B2对应于醒来时间。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之间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入睡时间和醒来时间之间的时间范围,即就寝时间早于或等于入睡时间,起床时间等于或晚于醒来时间。通过第一时间区域102和第二时间区域103的睡眠时间相关联,当第一时间区域102中的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A1调节,且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A1的位置调节到与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B1的位置相同时,继续调节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A1可能会使就寝时间晚于入睡时间,因此需要对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B1同时进行调节,使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A1的位置与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B1的位置相同,以保证第一时间区域102的可变形状的面积覆盖第二时间区域103的可变形状的面积。
本实施例通过在睡眠记录视图的第二区域中设置睡眠时间记录区以及睡眠时间显示区,其中,所述睡眠时间记录区用于记录第一睡眠时间数据,所述睡眠时间显示区用于显示第一睡眠时间数据;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和所述第二时间区域的睡眠时间分别与所述时间显示区的显示时间以及所述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关联。可将第一睡眠时间数据显示于睡眠时间显示区,使用户直观地了解到自身的睡眠情况,并通过睡眠时间记录区记录用户的睡眠时间数据,用户可通过睡眠时间记录区确认睡眠记录设备获取到的睡眠数据是否正确,在睡眠数据不正确时,可进行修改,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睡眠记录系统第三实施例中呈现图形用户界面的睡眠记录视图的第一区域的又一示例性视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第一时间区域102和第二时间区域103的可变形状为可变扇形形状。第一时间区域102的可变扇形形状的面积大于第二时间区域103的可变扇形形状的面积,时间显示区101位于第一时间区域102外,时间显示区101的面积大于第一时间区域102的面积,时间显示区101用于显示实时时间,并提供时间参照以方便第一时间区域102和第二时间区域103的时间调节,时间显示区的时间表示方式为24小时制,第一时间区域102或第二时间区域103对应的睡眠时间同步显示于时间显示区101的中心,第一时间区域102和第二时间区域103的时间范围以不同的颜色进行显示,可使用户更加直观地查看第一时间区域102或第二时间区域103对应的睡眠时间。如图6a-6b所述,图6a-6b为时间显示区中心同步显示第一时间区域102对应睡眠时间的示例图。图6a为调节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A1的位置时,时间显示区中心显示就寝时间的时间示例图,当调节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A1时,时间显示区中心的就寝时间随之改变,当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A1调节至23:00时,时间显示区中心的就寝时间显示为23:00。图6b为调节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A2的位置时,时间显示区中心显示起床时间的时间示例图,当调节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A2时,时间显示区中心的起床时间随之改变,当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A2调节至6:30时,时间显示区中心的起床时间显示为6:30。当调节对应的睡眠时间时,时间显示区101的中心区域就会响应于对应睡眠时间的调节动作,实时显示对应的睡眠时间,本实施例中设置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等于1个小时,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等于23个小时,由于调节可调节时间指示符时,调节的时间对应显示在睡眠时间显示区202,在调节过程中,时间数值变化对用户不够直观,需要两个视点。因此可将进行调节的睡眠时间直接显示在时间显示区101的中心,使睡眠时间在时间显示区101的中间位置变化,可更加直观的显示调节的时间,提升用户体验。如图7所示,图7为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为可变扇形时,睡眠效率显示于时间显示区的示例性视图,当睡眠时间调节完成后,可根据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范围和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范围计算睡眠效率。例如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范围为11:00-6:30,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范围为11:30-5:30,则计算睡眠效率为第二时间区域的睡眠时长6小时除以第一时间区域的睡眠时长7小时30分钟,计算得到睡眠效率为88%,并将睡眠效率显示于时间显示区101的中心区域。
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的可变形状设置为可变扇形形状,且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以不同的颜色显示,可使用户更加直观快速的对睡眠时间进行调节,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睡眠记录方法,参照图8,图8为本发明睡眠记录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所述睡眠记录方法应用于上文所述的睡眠记录系统。
本实施例中,所述睡眠记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响应于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为改变第一时间区域的可变形状的长短的指令,当用户需要调节睡眠时间数据时,可点击第一区域中的第一时间区域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生成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
步骤S20: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调整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以使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时间区域的可变形状与第二时间区域的可变形状相互影响,当调节第一时间区域的可变形状时,第二时间区域的可变形状也可能会改变。当接收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时,还可根据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调整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从而使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包括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和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包括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和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
例如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为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则可根据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节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从而调节睡眠时间中的就寝时间,当识别到就寝时间等于入睡时间时,若停止调节,则完成就寝时间的时间调节,若继续调节,则就寝时间可能晚于入睡时间,而本实施例中规定的就寝时间早于或等于入睡时间,醒来时间早于或等于起床时间,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入睡时间和醒来时间对应的时间范围。因此需要同步调整入睡时间,使入睡时间与就寝时间同时调节,从而保证就寝时间早于或等于入睡时间,则可通过第一时间区域中的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整第二时间区域中的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从而使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
当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为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时,根据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节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从而调节起床时间,当识别到起床时间等于醒来时间时,若停止调节,则完成起床时间的时间调节,若继续调节,则起床时间可能早于醒来时间,而本实施例中规定的起床时间晚于或等于醒来时间,因此需要同步调整醒来时间,使起床时间与醒来时间同时调节,从而保证起床时间晚于或等于醒来时间,可通过第一时间区域中的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整第二时间区域中的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从而使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
步骤S30:响应于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为改变第二时间区域的可变形状的长短的指令,当用户需要调节睡眠时间数据时,可点击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生成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
步骤S40:根据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调整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时间区域的可变形状与第一时间区域的可变形状相互影响,当调节第二时间区域的可变形状时,第一时间区域的可变形状也可能会改变。当接收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时,还可根据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调整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从而使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包括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和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例如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为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则可根据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节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从而调节第一睡眠时间数据中的入睡时间,当识别到入睡时间等于就寝时间时,若停止调节,则完成入睡时间的时间调节,若继续调节,则入睡时间可能早于就寝时间,而根据本实施例中规定的就寝时间早于或等于入睡时间,因此需要同步调整就寝时间,使就寝时间和入睡时间同时调节,从而保证就寝时间早于或等于入睡时间,可通过第二时间区域中的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整第一时间区域中的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从而使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
当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为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时,根据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节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从而调节醒来时间。当识别到醒来时间等于起床时间时,若停止调节,则完成醒来时间的时间调节,若继续调节,则醒来时间可能晚于起床时间,而本实施例中规定的醒来时间早于或等于起床时间,因此需要同步调整起床时间,使醒来时间与起床时间同时调节,从而保证起床时间晚于或等于醒来时间,可通过第二时间区域中的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整第一时间区域中的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从而使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响应于输入指令,呈现图形用户界面的睡眠记录视图,所述睡眠记录视图呈现:位于所述睡眠记录视图的第一区域包括时间显示区以及具有可变形状的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和所述第二时间区域均设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所述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用于调节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长;响应于记录指令,在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和/或所述第二时间区域记录对应的睡眠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输入指令为用户输入打开睡眠记录视图的指令,通过响应用户的输入指令,在用户设备上呈现图形用户界面的睡眠记录视图,睡眠记录视图呈现位于睡眠记录视图第一区域中的时间显示区以及具有可变形状的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中都设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通过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第一时间区域的睡眠时长或第二时间区域的睡眠时长。在调节完成之后,用户输入记录指令,记录指令指的是记录睡眠时间以及睡眠时长的指令,通过响应用户的记录指令,在第一时间区域以及第二时间区域记录对应的睡眠时长。
本实施例通过响应于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调整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以使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响应于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调整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通过调节用户的睡眠时间并直观地展示用户的睡眠效率,使实时了解自身的睡眠情况,提高用户体验。
参考图9,图9为本发明睡眠记录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睡眠记录方法还包括:
步骤S201:在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为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节就寝时间。
应理解的是,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包括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以及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和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位于第一时间区域的两端,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与就寝时间相关联,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与起床时间相关联,当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为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时,可根据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节就寝时间,可将就寝时间提前或延后。
步骤S202:在调节后的就寝时间与入睡时间相同时,获取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
应理解的是,由于规定就寝时间早于或等于入睡时间,因此,当调节后的就寝时间与入睡时间相同时,再继续调节就寝时间可能会使就寝时间晚于入睡时间,这是不合理的,则可获取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判断就寝时间是否会晚于入睡时间。
步骤S203:在所述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顺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同时调整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和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以使调节后的就寝时间与调节后的入睡时间相同。
如图10所示,图10为就寝时间与入睡时间相同时的示例图,假设调节前,就寝时间为22:00,现在调节后的就寝时间和入睡时间都为22:20,若继续调节就寝时间,可将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顺时针调节或逆时针调节,当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为顺时针调节时,就寝时间会晚于入睡时间,因此需要同步对入睡时间进行调节,则可根据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同时调整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和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即同时调整就寝时间和入睡时间,使调节后的就寝时间与调节后的入睡时间相同,如图11所示,图11为同步调整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和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的示例图,调节后的就寝时间和调节后的入睡时间相同,都为上午0:20,使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
步骤S204:在所述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逆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继续调节所述就寝时间。
应理解的是,当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逆时针调节时,就寝时间会早于入睡时间,符合规定,因此可通过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继续调节就寝时间,使就寝时间与起床时间之间的时间范围大于或等于入睡时间与醒来时间之间的时间范围。
进一步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还包括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在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为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节起床时间;在调节后的起床时间与醒来时间相同时,获取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在所述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逆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同时调整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和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以使调节后的起床时间与调节后的醒来时间相同;在所述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顺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继续调节所述起床时间。
当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为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时,可根据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节起床时间,可将起床时间提前或延后。由于规定起床时间晚于或等于醒来时间,因此,当调节后的起床时间与醒来时间相同时,再继续调节起床时间可能会使起床时间早于醒来时间,这是不合理的。因此可获取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判断起床时间是否会早于醒来时间。
如图12所示,图12为起床时间与醒来时间相同时的示例图,假设调节前,起床时间为中午12:30,现在调节后的起床时间和醒来时间都为中午11:30,若继续调节起床时间,可将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顺时针调节或逆时针调节,当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为逆时针调节时,起床时间会早于醒来时间,因此需要同步对醒来时间进行调节,则可根据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同时调整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和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即同时调整起床时间和醒来时间,使调节后的起床时间与调节后的醒来时间相同,如图13所示,图13为同步调整第三可调时间指示符和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的示例图,调节后的起床时间和调节后的醒来时间相同,都为上午8:15,使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当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顺时针调节时,起床时间会晚于醒来时间,符合规定,因此可通过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继续调节起床时间,使起床时间与就寝时间之间的时间范围大于或等于入睡时间与醒来时间之间的时间范围。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为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节入睡时间;在调节后的入睡时间与就寝时间相同时,获取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在所述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逆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同时调整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和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以使调节后的入睡时间与调节后的就寝时间相同;在所述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顺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继续调节所述入睡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包括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以及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和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位于第二时间区域的两端,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与入睡时间相关联,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与醒来时间相关联,当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为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时,可根据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节入睡时间,将入睡时间提前或延后。
由于规定的入睡时间晚于或等于就寝时间,因此,当调节后的入睡时间与就寝时间相同时,再继续调节入睡时间可能会使入睡时间早于入睡时间,这是不合理的,则可获取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判断入睡时间是否会早于就寝时间。继续如图10所示,图10为就寝时间与入睡时间相同时的示例图,假设调节前,入睡时间为23:00,现在调节后的入睡时间和就寝时间都为22:20,若继续调节入睡时间,可将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顺时针调节或逆时针调节,当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为逆时针调节时,入睡时间会早于就寝时间,因此需要同步对就寝时间进行调节,使调节后的入睡时间与调节后的就寝时间相同,如图14所示,图14为同步调整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和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的示例图,调节后的入睡时间与调节后的就寝时间相同,都为上午6:50,使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当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顺时针调节时,入睡时间会晚于就寝时间,符合规定,因此可通过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继续调节入睡时间,使就寝时间与起床时间之间的时间范围大于或等于入睡时间与醒来时间之间的时间范围。
进一步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还包括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在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为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时,根据所述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节醒来时间;在调节后的醒来时间与起床时间相同时,获取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在所述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顺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同时调整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和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以使调节后的醒来时间与调节后的起床时间相同;在所述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逆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继续调节所述醒来时间。
当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为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时,可根据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节醒来时间,可将醒来时间提前或延后,由于规定的醒来时间早于或等于起床时间,因此,当调节后的醒来时间与起床时间相同时,再继续调节醒来时间可能会使醒来时间晚于起床时间,这是不合理的。因此可获取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判断醒来时间是否会晚于起床时间。继续如图13所示,假设调节前,醒来时间为上午7:00,现在调节后的醒来时间和起床时间相同,都为上午8:15,若继续调节醒来时间,可将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顺时针调节或逆时针调节,当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为顺时针调节时,醒来时间会晚于起床时间,因此需要同步对起床时间进行调节,则可根据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同时调整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和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即同时调整醒来时间和起床时间,使调节后的醒来时间与调节后的起床时间相同,如图15所示,图15为同步调整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和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的示例图,调节后的醒来时间与调节后的起床时间相同,都为中午12:04,使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当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逆时针调节时,醒来时间会早于起床时间,符合规定,因此可通过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继续调节醒来时间,使起床时间与就寝时间之间的时间范围大于或等于入睡时间与醒来时间之间的时间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需要调节第一睡眠时间数据中的任一睡眠时间时,可点击睡眠时间对应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例如用户需要调节就寝时间,则可点击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并进行拖动,从而调节就寝时间。当用户需要调节醒来时间,则点击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将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进行拖动,调节醒来时间。可根据任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将对应的睡眠时间进行调节。当用户需要同时调节两个睡眠时间时,可通过长按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进行整体拖动,从而同时调节睡眠时间。例如用户需要同时调节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的时间点,且不改变整体的睡眠时长,可长按第一时间区域的中心位置进行整体拖动,具体步骤包括:响应于第一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调节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调节指令同时调节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长保持不变;响应于第二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调节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调节指令同时调节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入睡时间和醒来时间,所述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长保持不变。
如图16a-16b所示,图16a-16b为根据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的中心位置的调节指令同时调节第一睡眠时间数据的操作示意图,如图16a所示,当用户需要同时将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进行调节时,用户通过按住第一时间区域的中心位置,将第一时间区域的时间条进行整体拖动,从而改变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和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将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的时间点同时调节并且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之间的睡眠时长保持不变。例如就寝时间调节前为21:00,起床时间调节前为9:35,睡眠时长为12个小时35分钟,则通过第一时间区域的中心位置的调节指令调节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将就寝时间调节至21:00,起床时间调节至10:10,睡眠时长保持不变,还是为12个小时35分钟。如图16b所示,当用户需要同时将入睡时间和醒来时间进行调节时,用户通过按住第二时间区域的中心位置,将第二时间区域的时间条进行整体拖动,从而改变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和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将入睡时间和醒来时间的时间点同时调节,并且入睡时间和醒来时间之间的睡眠时长保持不变。例如入睡时间调节前为22:00,醒来时间调节前为7:10,睡眠时长为8个小时10分钟,则通过第二时间区域的中心位置的调节指令调节入睡时间和醒来时间,将入睡时间调节至22:20,醒来时间调节至7:30,睡眠时长保持不变,还是8个小时10分钟。
进一步地,当用户需要对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全部进行调节时,可采取更为简单快速的操作,用户可长按时间显示区,从而对时间显示区进行转动,可同时调节第一时间区域以及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完成第一睡眠时间数据的调节,并且在调节过程中,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长保持不变。具体步骤包括:响应于时间显示区的调节指令;根据所述时间显示区的调节指令得到调节角度;基于所述调节角度控制所述时间显示区进行转动,以调节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间,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长保持不变;在调节完成后,控制所述时间显示区按照所述调节角度进行回转,以完成所述时间显示区的位置校正。如图17所示,图17为根据时间显示区的调节指令调节第一睡眠时间数据的操作示意图。当用户需要调节第一睡眠时间数据中的就寝时间、入睡时间、醒来时间以及起床时间时,可长按时间显示区,并进行转动,例如调节前就寝时间为20:45,起床时间为9:10,入睡时间为21:20,醒来时间为6:30,调节后的就寝时间为21:45,起床时间为10:10,入睡时间为22:20,醒来时间为7:30。调节前后的第一时间区域的睡眠时长为12个小时35分钟,调节前后的第二时间区域的睡眠时长都为8个小时10分钟。睡眠时长保持不变。并根据调节前后的时间得到调节角度。在调节完成后,控制时间显示区按照调节角度进行回转,例如调节角度为顺时针旋转20度,则在调节完成后,可控制时间显示区按逆时针旋转20度对时间显示区进行回转校正,使时间显示区的位置回到调节前的位置,且在调节过程中,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覆盖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
本实施例在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为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节就寝时间;在调节后的就寝时间与入睡时间相同时,获取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在所述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顺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同时调整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和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以使调节后的就寝时间与调节后的入睡时间相同;在所述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逆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继续调节所述就寝时间,可同步对第一时间区域中的时间范围和第二时间区域中的时间范围进行调节,使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一直大于或等于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
参考图18,图18为本发明睡眠记录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睡眠记录方法还包括:
步骤S41:响应于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操作指令。
应理解的是,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操作指令指的是将睡眠记录区中对应的第一睡眠数据中的就寝时间或起床时间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中的指令。
步骤S42: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操作指令将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对应的就寝时间或起床时间填充至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显示区,并同步更新第一时间区域的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可根据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操作指令将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对应的就寝时间或起床时间填充至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显示区,并同步更新第一时间区域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以更新第一时间区域的形状,当用户打开睡眠记录视图后,查看睡眠记录区的第一睡眠数据,当确定第一睡眠数据为正确睡眠数据时,点击对应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生成对应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操作指令,例如当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操作指令为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操作指令时,可根据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操作指令点击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可自动将睡眠时间记录区中的就寝时间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
步骤S43:响应于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操作指令。
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操作指令指的是将睡眠记录区中对饮的第一睡眠数据中的入睡时间或醒来时间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中的指令。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操作指令包括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操作指令和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操作指令。
步骤S44:根据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操作指令将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对应的入睡时间或醒来时间填充至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显示区,并同步更新第二时间区域的形状。
在具体实施中,可根据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操作指令将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对应的入睡时间或起床时间填充至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显示区。当用户确定入睡时间为正确的时间时,可点击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将睡眠记录区的入睡时间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当用户确定醒来时间为正确的时间时,可点击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将睡眠记录区的醒来时间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如图19所示,图19为根据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操作指令进行操作的示意图,通过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操作指令填充睡眠时间记录区中的记录的就寝时间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对应的就寝时间进行显示,并将第一时间区域中的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对应的时间位置。
具体地,除了通过点击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将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还可通过点击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将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具体步骤包括:响应于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的操作指令;根据所述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的操作指令将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对应的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填充至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显示区,并同步更新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的形状。如图20所示,图20为根据第二区域的睡眠时间记录区的操作指令填充睡眠数据至睡眠时间显示区的示例性视图,当用户需要将就寝时间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时,可点击第二区域中睡眠时间记录区的就寝时间数据,生成第二时间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的操作指令将就寝时间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若用户需要将醒来时间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则可点击第二区域中睡眠时间记录区的醒来时间数据,从而将醒来时间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
进一步地,当用户需要同时将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和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对应的睡眠时间或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和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睡眠时间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时,可长按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将对应的睡眠时间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具体步骤包括:响应于第一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操作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操作指令将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对应的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同时填充至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显示区,并同步更新第一时间区域的形状;响应于第二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操作指令;根据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操作指令将所述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对应的入睡时间和醒来时间同时填充至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显示区,并同步更新第二时间区域的形状。
应理解的是,第一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操作指令指的是将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同时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的操作指令,第二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操作指令指的是将入睡时间和醒来时间同时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的操作指令。
如图21a-21b所示,图21a-21b为根据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操作指令对睡眠数据进行填充的操作示意图。图21a为根据第一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操作指令对睡眠时间进行填充的操作示意图,图21b为根据第二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操作指令对睡眠时间进行填充的操作示意图。当用户长按第一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时,生成第一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操作指令,并根据第一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操作指令将睡眠记录区中的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同时填充至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显示区,当用户长按第二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时,生成第二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操作指令,并根据第二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操作指令将睡眠记录区中的入睡时间和醒来时间同时填充至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显示区。并同步更新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以更新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的形状。通过长按第一时间区域的中心位置或第二时间区域的中心位置,可同时将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或入睡时间和醒来时间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提高填充第一睡眠时间数据的效率,提高用户操作体验。
进一步地,当用户查看睡眠时间记录区的第一睡眠时间数据中的所有时间都正确时,可将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同时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具体步骤包括:响应于时间显示区的操作指令;根据所述时间显示区的操作指令将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的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填充至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显示区,并同步更新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的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时间显示区的操作指令指的是将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全部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的指令,如图22所示,图22为根据时间显示区的操作指令将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的操作示意图。当用户需要将睡眠时间记录区的第一睡眠时间数据的所有睡眠时间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时,触发时间显示区,生成时间显示区的操作指令,通过时间显示区的操作指令将第一睡眠时间数据中的就寝时间、入睡时间、醒来时间以及起床时间同时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可同时将所有睡眠时间数据填充至睡眠时间显示区进行显示,填充方便快速,提升用户操作体验。
参考图23,图23为本发明睡眠记录方法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睡眠记录方法还包括:
步骤S45:在接收到时间显示区的扩大指令时,根据所述时间显示区的扩大指令确定扩大范围。
应理解的是,时间显示区可进行缩小或扩大,时间显示区扩大后主要功能为时间显示功能,缩小后可实现对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的调节和显示,并提供实时时间用以完成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的调节,时间显示区的扩大指令可将时间显示区扩大至第二时间区域或将时间显示区扩大至第一时间区域,因此可在接收到时间显示区的扩大指令后确定扩大范围。扩大范围指的是用户长按时间显示区后向外拖动的程度。
步骤S46:根据所述扩大范围扩大所述时间显示区的范围,使扩大后的时间显示区的面积覆盖第一时间区域的面积或第二时间区域的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可根据扩大范围将时间显示区扩大至第一时间区域或者将时间显示区扩大至第二时间区域,如图24a-24b所示,图24a-24b为将时间显示区扩大的操作示意图,如图24a所示,图24a为将时间显示区扩大至第二时间区域的操作示意图,通过长按时间显示区并向外拖动,将时间显示区扩大至第二时间区域,第二时间区域切换至时间显示区的内部,扩大后的时间显示区的面积覆盖第二时间区域的面积。如图24b所示,图24b为将时间显示区扩大至第一时间区域的操作示意图,通过长按时间显示区并向外拖动,将时间显示区扩大至第一时间区域,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都切换至时间显示区的内部,扩大后的时间显示区的面积覆盖第一时间区域的面积。
进一步地,对时间显示区的扩大,除了可以对时间显示区进行操作,还可对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进行缩小操作,从而使时间显示区进行扩大,具体步骤包括:响应于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的缩小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区域或所述第二时间区域的缩小指令确定缩小范围;根据所述缩小范围缩小第一时间区域的范围或第二时间区域的范围,使时间显示区的面积覆盖缩小后的第一时间区域的面积或缩小后的第二时间区域的面积,其中,缩小后的第一时间区域的面积覆盖缩小后的第二时间区域的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缩小范围指的是用户长按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后向内拖动的程度。在本实施例中,可根据缩小范围将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进行缩小从而实现时间显示区的扩大,如图25a-25b所示,图25a-25b为将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缩小的操作示意图,如图25a所示,图25a为将第二时间区域缩小至时间显示区内部的操作示意图,将第二时间区域长按并向内拖动,此时第二时间区域的位置保持不变,时间显示区扩大至第二时间区域,即第二时间区域切换至扩大后的时间显示区内。如图25b所示,图25b为将第一时间区域缩小至时间显示区内部的操作示意图,将第一时间区域长按并向内拖动,此时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的位置均保持不变,时间显示区扩大至第一时间区域,即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切换至扩大后的时间显示区内,且此时第一时间区域的面积覆盖第二时间区域的面积。
进一步地,将时间显示区进行扩大的具体步骤还包括:响应于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的缩小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区域或所述第二时间区域的缩小指令将第二时间区域重叠于第一时间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和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以不同的颜色显示,如图26a-26b所示,图26a-26b为将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缩小的又一操作示意图,如图26a所示,通过长按第二时间区域,并将第二时间区域向外拖动,从而将时间显示区扩大,并将第二时间区域重叠于第一时间区域内,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重叠,并以不同的颜色进行显示。如图26b所示,通过长按第一时间区域,并将第一时间区域向内拖动,从而将时间显示区扩大,并将第二时间区域重叠于第一时间区域内,第一时间区域的位置保持不变,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重叠,并以不同的颜色进行显示。
应理解的是,在对时间显示区进行扩大、对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进行缩小的过程中,时间显示区、第一时间区域以及第二时间区域构成的第一区域的面积保持不变。
本实施例通过在接收到时间显示区的扩大指令时,根据所述时间显示区的扩大指令确定扩大范围;根据所述扩大范围扩大所述时间显示区的范围,使扩大后的时间显示区的面积覆盖第一时间区域的面积或第二时间区域的面积。可将时间显示区以扩大后的界面进行显示,提升用户操作体验和使用体验。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睡眠监测系统,所述睡眠监测系统包括上文所述的睡眠记录系统以及睡眠记录设备,所述睡眠记录设备和所述睡眠记录系统无线连接,睡眠记录设备用于获取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并将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发送至睡眠记录系统。
由于本睡眠监测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仅为举例说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任何限定,在具体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工作流程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在实际应用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此处不做限制。
另外,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睡眠记录方法,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3)

1.一种睡眠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睡眠记录系统包括: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
输入部件;
与所述存储器通信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和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用于:
响应于在所述输入部件处接收的输入指令,呈现图形用户界面的睡眠记录视图,所述睡眠记录视图呈现:
位于所述睡眠记录视图的第一区域包括时间显示区以及具有可变形状的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和所述第二时间区域均设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所述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用于调节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长,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和所述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之间的关系用于表征睡眠效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睡眠记录视图还呈现:
位于所述睡眠记录视图的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以及睡眠时间显示区,其中,所述睡眠时间记录区用于记录第一睡眠时间数据,所述睡眠时间显示区用于显示第一睡眠时间数据;
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和所述第二时间区域的睡眠时间分别与所述时间显示区的显示时间以及所述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关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睡眠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包括:就寝时间、入睡时间、醒来时间以及起床时间;
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包括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和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所述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对应于所述就寝时间,所述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对应于所述起床时间;
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包括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和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所述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对应于所述入睡时间,所述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对应于所述醒来时间;
所述睡眠效率显示于所述时间显示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形状包括可变环形或可变扇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睡眠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显示区的时间表示方式为24小时制,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间同步显示于所述时间显示区的中心。
6.一种睡眠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睡眠监测系统包括睡眠记录设备和上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睡眠记录系统,所述睡眠记录设备与所述睡眠记录系统无线连接,所述睡眠记录设备用于获取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发送至所述睡眠记录系统。
7.一种睡眠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睡眠记录方法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睡眠记录系统,所述睡眠记录方法包括:
响应于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调整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以使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
响应于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调整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以使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睡眠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为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节就寝时间;
在调节后的就寝时间与入睡时间相同时,获取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
在所述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顺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同时调整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和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以使调节后的就寝时间与调节后的入睡时间相同;
在所述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逆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继续调节所述就寝时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睡眠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为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节起床时间;
在调节后的起床时间与醒来时间相同时,获取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
在所述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逆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同时调整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和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以使调节后的起床时间与调节后的醒来时间相同;
在所述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顺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继续调节所述起床时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睡眠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为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时,根据所述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节入睡时间;
在调节后的入睡时间与就寝时间相同时,获取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
在所述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逆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同时调整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和第一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以使调节后的入睡时间与调节后的就寝时间相同;
在所述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顺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继续调节所述入睡时间。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睡眠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指令为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时,根据所述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调节醒来时间;
在调节后的醒来时间与起床时间相同时,获取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
在所述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顺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同时调整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和第二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位置,以使调节后的醒来时间与调节后的起床时间相同;
在所述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调节方向为逆时针调节时,根据所述第四可调节时间指示符调节指令继续调节所述醒来时间。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睡眠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操作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操作指令将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对应的就寝时间或起床时间填充至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显示区,并同步更新第一时间区域的形状;
响应于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操作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的操作指令将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对应的入睡时间或醒来时间填充至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显示区,并同步更新第二时间区域的形状。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睡眠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的操作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的操作指令将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对应的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填充至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显示区,并同步更新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的形状。
14.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睡眠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第一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调节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调节指令同时调节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长保持不变;
响应于第二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调节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调节指令同时调节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入睡时间和醒来时间,所述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长保持不变。
15.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睡眠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第一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操作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操作指令将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对应的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同时填充至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显示区,并同步更新第一时间区域的形状;
响应于第二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操作指令;
根据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中的中心位置的操作指令将所述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对应的入睡时间和醒来时间同时填充至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显示区,并同步更新第二时间区域的形状。
16.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睡眠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时间显示区的调节指令;
根据所述时间显示区的调节指令得到调节角度;
基于所述调节角度控制所述时间显示区进行转动,以调节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间,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长保持不变;
在调节完成后,控制所述时间显示区按照所述调节角度进行回转,以完成所述时间显示区的位置校正。
17.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睡眠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时间显示区的操作指令;
根据所述操作指令将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记录区的第一睡眠时间数据填充至第二区域中的睡眠时间显示区,并同步更新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的形状。
1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睡眠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长和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长计算睡眠效率;
在所述时间显示区显示所述睡眠效率。
1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睡眠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接收到时间显示区的扩大指令时,根据所述时间显示区的扩大指令确定扩大范围;
根据所述扩大范围扩大所述时间显示区的范围,使扩大后的时间显示区的面积覆盖第一时间区域的面积或第二时间区域的面积。
2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睡眠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的缩小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区域或所述第二时间区域的缩小指令确定缩小范围;
根据所述缩小范围缩小第一时间区域的范围或第二时间区域的范围,使时间显示区的面积覆盖缩小后的第一时间区域的面积或缩小后的第二时间区域的面积,其中,缩小后的第一时间区域的面积覆盖缩小后的第二时间区域的面积。
2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睡眠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的缩小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区域或所述第二时间区域的缩小指令将第二时间区域重叠于第一时间区域,其中,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和所述第二时间区域以不同的颜色显示。
22.如权利要求19-21中任一项所述的睡眠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时间显示区、第一时间区域以及第二时间区域构成的第一区域的面积保持不变。
23.一种睡眠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响应于输入指令,呈现图形用户界面的睡眠记录视图,所述睡眠记录视图呈现:
位于所述睡眠记录视图的第一区域包括时间显示区以及具有可变形状的第一时间区域和第二时间区域,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大于等于所述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时间范围,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和所述第二时间区域均设有可调节时间指示符,所述可调节时间指示符用于调节第一时间区域或第二时间区域对应的睡眠时长;
响应于记录指令,在所述第一时间区域和/或所述第二时间区域记录对应的睡眠时长。
CN202211015953.6A 2022-08-24 2022-08-24 睡眠记录方法、系统及睡眠监测系统 Pending CN11508912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5953.6A CN115089127A (zh) 2022-08-24 2022-08-24 睡眠记录方法、系统及睡眠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15953.6A CN115089127A (zh) 2022-08-24 2022-08-24 睡眠记录方法、系统及睡眠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9127A true CN115089127A (zh) 2022-09-23

Family

ID=833002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15953.6A Pending CN115089127A (zh) 2022-08-24 2022-08-24 睡眠记录方法、系统及睡眠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89127A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9640A (zh) * 1997-01-30 1998-08-05 深圳金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半自动建立电波钟预置时间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737083A (zh) * 2011-09-28 2012-10-17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竞技比赛信息即时编辑的方法及系统
CN103365905A (zh) * 2012-04-06 2013-10-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输入法的词库数据矫正方法和装置
CN104615669A (zh) * 2015-01-15 2015-05-13 浙江绮耘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订正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658143A (zh) * 2016-12-16 2017-05-10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视时间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7807768A (zh) * 2017-09-27 2018-03-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钟控制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319843A (zh) * 2017-01-18 2018-07-24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手势密码的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10957030A (zh) * 2019-12-04 2020-04-0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一种睡眠质量监测及交互系统
CN111399953A (zh) * 2016-06-10 2020-07-10 苹果公司 用于可定制电子通知的预定设备
CN111949169A (zh) * 2020-06-30 2020-11-17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14286153A (zh) * 2021-09-18 2022-04-05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aoa的窗口调节方法以及显示设备
CN114661198A (zh) * 2022-02-16 2022-06-24 深圳市爱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睡眠信息展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668368A (zh) * 2022-02-16 2022-06-28 深圳市爱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睡眠状态监测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9640A (zh) * 1997-01-30 1998-08-05 深圳金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半自动建立电波钟预置时间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737083A (zh) * 2011-09-28 2012-10-17 新奥特(北京)视频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竞技比赛信息即时编辑的方法及系统
CN103365905A (zh) * 2012-04-06 2013-10-2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输入法的词库数据矫正方法和装置
CN104615669A (zh) * 2015-01-15 2015-05-13 浙江绮耘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订正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1399953A (zh) * 2016-06-10 2020-07-10 苹果公司 用于可定制电子通知的预定设备
CN106658143A (zh) * 2016-12-16 2017-05-10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视时间调节方法及装置
CN108319843A (zh) * 2017-01-18 2018-07-24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手势密码的解锁方法及装置
CN107807768A (zh) * 2017-09-27 2018-03-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钟控制方法、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57030A (zh) * 2019-12-04 2020-04-0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一种睡眠质量监测及交互系统
CN111949169A (zh) * 2020-06-30 2020-11-17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界面的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14286153A (zh) * 2021-09-18 2022-04-05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蓝牙aoa的窗口调节方法以及显示设备
CN114661198A (zh) * 2022-02-16 2022-06-24 深圳市爱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睡眠信息展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4668368A (zh) * 2022-02-16 2022-06-28 深圳市爱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睡眠状态监测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辜鴹: "《令人烦躁的现代文明病-失眠》", 31 January 20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09798B2 (en) Adjusting alarms based on sleep onset latency
US11626031B2 (en) Systems and techniques for tracking sleep consistency and sleep goals
US9990026B1 (en) System including a sleep detection mechanism
CN111467644B (zh) 用于睡眠管理的方法和系统
TWI643041B (zh) 智慧鬧鈴控制系統及方法
US20210272672A1 (en) Personalized pain management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US10791986B1 (en) Sleep sound detection system and use
US20180107272A1 (en) User physical attribute based device and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JP6102581B2 (ja) 睡眠支援装置、睡眠支援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008013B2 (en) Multidimensional halo-based visualization system
WO2019205145A1 (zh) 一种闹钟的响铃时刻的设置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11918525B1 (en) Sleep quality optimization using a controlled sleep surface
CN115089127A (zh) 睡眠记录方法、系统及睡眠监测系统
US20230218225A1 (en) Centralized hub device for determining and displaying health-related metrics
US10709393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 displays
JP6959791B2 (ja) 生活情報提供システム、生活情報提供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O2016000163A1 (zh) 用户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设备
CA3187804A1 (en) Computerized decision support tool and medical device for scratch detection and flare prediction
EP3995071A1 (en) Enhancing sleep therapy compliance
EP4089600A1 (en) Determining a sleep schedule
US20240033464A1 (en) Insomnia treatment assistance device, insomnia treatment assistance system, and insomnia treatment assistance program
JP2023148754A (ja)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機器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4338902A (zh) 动态设置闹钟的方法、存储介质、控制设备及穿戴设备
CN118058707A (zh) 睡眠评估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