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87045A - 确定带宽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确定带宽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87045A CN115087045A CN202110272545.8A CN202110272545A CN115087045A CN 115087045 A CN115087045 A CN 115087045A CN 202110272545 A CN202110272545 A CN 202110272545A CN 115087045 A CN115087045 A CN 1150870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ndwidth
- bits
- communication
- ppdu
- determi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2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101100161473 Arabidopsis thaliana ABCB2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096893 Mus musculus Sult2a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50081243 STA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OVGWMUWIRHGGJP-WVDJAODQSA-N (z)-7-[(1s,3r,4r,5s)-3-[(e,3r)-3-hydroxyoct-1-enyl]-6-thiabicyclo[3.1.1]heptan-4-yl]hept-5-en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CCC\C=C/C[C@@H]1[C@@H](/C=C/[C@H](O)CCCCC)C[C@@H]2S[C@H]1C2 OVGWMUWIRHGGJP-WVDJAODQSA-N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988961 Escherichia coli Heat-stable enterotoxin A2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175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800 disodium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55 memory stor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2 time depend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0—Negotiating bandwid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7—Variable allocation of band or rat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bugging And Monitoring (AREA)
- Indexing, Searching, Synchronizing, And The Amount Of Synchronization Travel Of Record Carri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确定带宽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在本公开的确定带宽的方法中,第一设备从第二设备接收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其中该PPDU用于确定扰码序列和服务字段,扰码序列中的第一组比特和服务字段中的第二组比特用于指示带宽。随后,如果第二组比特校验错误,第一设备基于第一组比特来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本公开的实施例在第二组比特校验错误的情况下,不会放弃对用于通信的带宽的确定,从而避免不要的重传或信道竞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主要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确定带宽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 产品。
背景技术
在无线局域网中,发送端与接收端所处的无线信道环境不同。在发送端与接收端在进行 数据通信之前,期望的是能够根据两者的信道可用情况来协商得到适合双方通信的带宽。另 外,在通信过程中通常要求相应帧和其触发帧使用相同的带宽。
在目前已有的方案中,为了进行这样的协商,在进行数据通信时,发送端可以向接收端 发送信道的带宽。例如,发送端可以利用扰码序列中的一组比特和服务字段中的一组比特来 共同地指示带宽。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确定带宽的方案。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确定带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从第二设备接收 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该PPDU用于确定扰码序列和服务字段,扰码序列中的第一组 比特和服务字段中的第二组比特用于指示带宽;以及如果第二组比特校验错误,基于第一组 比特来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
在本文中,第一设备接收的PPDU可以承载控制帧或管理帧。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 中,接收的PPDU为非高吞吐量non-HT格式的PPDU或非高吞吐量复制non-HTduplicated 格式的PPDU,其承载的控制帧示例包括但不限于:RTS(请求发送)帧、CTS(清除发送) 帧、PS-Poll(节能轮询)帧、CF-End(无竞争期结束)帧、BAR(块确认请求)帧或NDPAnnouncement(空数据PPDU通告)帧等。
在本文中,第一组比特和/或第二组比特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比特。示例性地,第一组比 特例如可以包括扰码序列中的比特B5和比特B6,第二组比特例如可以包括服务字段中的比 特B7。
第一组比特和第二组比特的不同取值可以指示不同的带宽。带宽的大小例如可以包括: 20MHz,40MHz,80MHz,160(80+80)MHz,320MHz或480MHz等。
根据本公开的方案,第一设备能够在第二组比特校验错误的情况下,不是简单地丢弃该 帧,而是继续尝试基于第一组比特来来确定通信的带宽。基于这样的方式,本公开的方案能 够减少不必要的重传或信道竞争,节省了宝贵的空口资源,提高了系统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组比特来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 宽包括:如果第一组比特指示单一候选带宽,将单一候选带宽确定作为通信的带宽。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组比特来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 宽包括:第一组比特值为1,指示通信的带宽为第一带宽;第一组比特值为2,指示通信的带 宽为第二带宽;或第一组比特值为3,指示通信的带宽为第三带宽。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宽为40MHz,第二带宽为80MHz,第三带宽为160MHz。
以上文讨论的B5、B6和B7来指示代码模式作为示例,三个比特最多能够指示8种带宽。 目前常用的带宽主要包括20MHz,40MHz,80MHz,160(80+80)MHz和320MHz。例如, B5B6为0且B7为0指示20MHz,B5B6为1且B7为0指示40MHz,B5B6为2且B7为0 指示80MHz,B5B6为3且B7为0指示160MHz,B5B6为0且B7为1指示320MHz,B5B6 为1、2或3且B7为1可以是预留的暂不指示带宽。协议中使用低位先发送的顺序,例如B5B6 为2,对应的二进制数为10,此时B5=0,B6=1。
在该示例中,B5B6为1、2或3时,其能够指示单个对应的带宽。例如,B5B6为1时, 其指示40MHz;B5B6为2时,其指示80MHz;B5B6为3时,其指示160MHz。在这种情况 下,就算B7校验失败,第一设备也能够基于B5B6所对应的唯一带宽来确定通信的带宽。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组比特来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 宽包括:如果第一组比特指示多个候选带宽,基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带宽协商过程, 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
在本文中,带宽协商过程指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是否接受带宽协商。带宽协商过 程可以包括动态带宽协商过程,动态带宽协商过程是指:支持动态带宽协商的站点在发送RTS 帧的时候将扰码序列前7比特中的B4(用于指示DYN_BANDWIDTH_IN_NON_HT)设置为 1(指示Dynamic模式),接收站点在收到该RTS帧之后,如果NAV(网络分配向量)指示为空闲,且存在一个小于或等于RTS帧带宽的备选带宽满足以下条件,则使用该备选带宽发送CTS(清楚发送)帧。否则的话,就不回复CTS。需要满足的条件在RTS发送之前的PIFS (点协商功能帧间间隔)时间内该备选带宽的次信道的CCA(空闲信道评估)检测结果为空 闲。
带宽协商过程可以包括静态带宽协商过程。静态带宽协商过程是指:不支持动态带宽协 商的站点在发送RTS帧的时候将扰码序列前7比特中的B4(用于指示 DYN_BANDWIDTH_IN_NON_HT)设置为0(指示Static模式),接收站点在收到该RTS帧 之后,如果NAV指示为空闲,且存RTS帧带宽满足以下条件,则使用与RTS帧相同的带宽 发送CTS帧。否则的话,就不回复CTS。需要满足的条件在RTS发送之前的PIFS时间内RTS 带宽的次信道的CCA检测结果为空闲。
带宽协商过程还可以包括无带宽协商过程。无带宽协商过程是指:当站点发送承载内容 不是RTS帧的non-HT或non-HT PPDU的时候,不使用DYN_BANDWIDTH_IN_NON_HT 指示,也就是说在满足扰码序列前7比特不全为0的前提下扰码序列前7比特中的B4可以 随机生成。这种情况下,接收站点将使用与接收帧相同的带宽来进行响应帧的回复。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带宽协商过程是基于PPDU是否指示了预定参数(例如, DYN_BANDWIDTH_IN_NON_HT)或PPDU指示的预定参数的值而定。例如,当参数 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未被指示时,可以确定带宽协商过程为无带宽 协商过程;当参数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被指示为0时,可以确定带 宽协商过程为静态带宽协商过程;当参数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被指 示为1时,可以确定带宽协商过程为动态带宽协商过程。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包括:如果带宽协商过 程是动态带宽协商过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选择具有最小带宽的候选带宽。
示例性地,当扰码序列中的B5B6为0且B7为0指示20MHz,并且B5B6为0且B7为 1指示320MHz时,B5B6为0将指示两种可能的带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带宽协商过程为 动态带宽协商过程,则第一设备可以从两种可能的带宽中选择带宽较小的带宽。基于这样的 方式,能够避免直接丢弃该PPDU,提高系统效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包括:如果带宽协商过 程是非动态带宽协商过程,通过盲检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非动态协商过程 包括静态带宽协商过程或无带宽协商过程。
示例性地,盲检测可以结合从PPDU获取的信息来自主判断带宽。例如,EHT(极高吞吐率)接收站点在接收该PPDU的过程中会记录320MHz内每个20MHz子信道上的接收信 道强度,或者将每个20MHz子信道内的接收信道进行互相关,或者分别在每个20MHz子信 道内进行帧头同步。从而判断是只有主20MHz内有接收信号,还是320MHz内每个20MHz 内都有接收信号。基于这样的方式,例如,当B5B6为0指示20MHz和320MHz时,第一设 备可以通过盲检测来区分当前是20MHz还是320MHz。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确定带宽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从第二设备接收 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该PPDU用于确定服务字段中与带宽相关联的一组比特;以及 如果一组比特校验错误,基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带宽协商过程,确定第一设备与第 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
在本文中,第一设备接收的PPDU可以承载控制帧或管理帧。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 中,接收的PPDU为非高吞吐量non-HT格式的PPDU或非高吞吐量复制non-HTduplicated 格式的PPDU,其承载的控制帧示例包括但不限于:RTS(请求发送)帧、CTS(清除发送) 帧、PS-Poll(节能轮询)帧、CF-End(无竞争期结束)帧、BAR(块确认请求)帧或NDPAnnouncement(空数据PPDU通告)帧等在本文中,服务字段中的一组比特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比特。示例性地,该组比特例如可以包括服务字段中的第七位比特B7。
在本文中,带宽协商过程指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是否接受带宽协商。带宽协商过 程可以包括动态带宽协商过程,动态带宽协商过程是指:支持动态带宽协商的站点在发送RTS 帧的时候将扰码序列前7比特中的B4(用于指示DYN_BANDWIDTH_IN_NON_HT)设置为 1(指示Dynamic模式),接收站点在收到该RTS帧之后,如果NAV(网络分配向量)指示为空闲,且存在一个小于或等于RTS帧带宽的备选带宽满足以下条件,则使用该备选带宽发送CTS(清楚发送)帧。否则的话,就不回复CTS。需要满足的条件在RTS发送之前的PIFS (点协商功能帧间间隔)时间内该备选带宽的次信道的CCA(空闲信道评估)检测结果为空 闲。
带宽协商过程可以包括静态带宽协商过程。静态带宽协商过程是指:不支持动态带宽协 商的站点在发送RTS帧的时候将扰码序列前7比特中的B4(用于指示 DYN_BANDWIDTH_IN_NON_HT)设置为0(指示Static模式),接收站点在收到该RTS帧 之后,如果NAV指示为空闲,且存RTS帧带宽满足以下条件,则使用与RTS帧相同的带宽 发送CTS帧。否则的话,就不回复CTS。需要满足的条件在RTS发送之前的PIFS时间内RTS 带宽的次信道的CCA检测结果为空闲。
带宽协商过程还可以包括无带宽协商过程。无带宽协商过程是指:当站点发送承载内容 不是RTS帧的non-HT或non-HT PPDU的时候,不使用DYN_BANDWIDTH_IN_NON_HT 指示,也就是说在满足扰码序列前7比特不全为0的前提下扰码序列前7比特中的B4可以 随机生成。这种情况下,接收站点将使用与接收帧相同的带宽来进行响应帧的回复。
根据本公开的方案,第一设备能够在服务单字段中的一组比特校验错误的情况下,不是 简单地丢弃该PPDU,而是继续尝试基于带宽协商过程来确定通信的带宽。基于这样的方式, 本公开的方案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重传或信道竞争,节省了宝贵的空口资源,提高了系统效率。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带宽协商过程是基于PPDU是否指示了预定参数(例如, DYN_BANDWIDTH_IN_NON_HT)或PPDU指示的预定参数的值而定。例如,当参数 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未被指示时,可以确定带宽协商过程为无带宽 协商过程;当参数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被指示为0时,可以确定带 宽协商过程为静态带宽协商过程;当参数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被指 示为1时,可以确定带宽协商过程为动态带宽协商过程。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包括:如果带宽 协商过程是动态带宽协商过程,将预定的带宽确定作为通信的带宽。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 例中,预定的带宽为20MHz。通过这样的方式,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更为简单有效地地确定 带宽。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组比特为第三组比特,PPDU还用于确定扰码序列中的 第四组比特,第三组比特和第四组比特用于指示带宽,其中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 信的带宽包括:基于带宽协商过程和第四组比特来确定通信的带宽。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带宽协商过程和第四组比特来确定通信的带宽包括: 如果第四组比特指示多个候选带宽,基于带宽协商过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第四组比特指示单个候选带宽,则第一设备可以将该 单个候选带宽确定作为通信的带宽。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带宽协商过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包括: 如果带宽协商过程是动态带宽协商过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选择具有最小带宽的候选带宽。
示例性地,当扰码序列中的B5B6为0且服务字段中的B7为0指示20MHz,并且B5B6为0且B7为1指示320MHz时,B5B6为0将指示两种可能的带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带 宽协商过程为动态带宽协商过程,则第一设备可以从两种可能的带宽中选择带宽较小的带宽。 基于这样的方式,能够避免直接丢弃该PPDU,提高系统效率。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带宽协商过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包括: 如果带宽协商过程是非动态带宽协商过程,通过盲检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 非动态协商过程包括静态带宽协商过程或无带宽协商过程。
示例性地,盲检测可以结合从PPDU获取的信息来自主判断带宽。例如,EHT(极高吞吐率)接收站点在接收该PPDU的过程中会记录320MHz内每个20MHz子信道上的接收信 道强度,或者将每个20MHz子信道内的接收信道进行互相关,或者分别在每个20MHz子信 道内进行帧头同步。从而判断是只有主20MHz内有接收信号,还是320MHz内每个20MHz 内都有接收信号。基于这样的方式,例如,当B5B6为0指示20MHz或320MHz时,第一设 备可以通过盲检测来区分当前是20MHz还是320MHz。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带宽协商过程是基于PPDU是否指示了预定参数或PPDU 指示的预定参数的值而定。
在第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PPDU为非高吞吐量non-HT格式的PPDU或非高吞吐量复 制non-HT duplicated格式的PPDU。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该第一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从第二 设备接收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PPDU用于确定扰码序列和服务字段,扰码序列中的第 一组比特和服务字段中的第二组比特用于指示带宽;以及处理单元,用于如果第二组比特校 验错误,基于第一组比特来确定装置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如果第一组比特指示单一候选带宽,将单 一候选带宽确定作为通信的带宽。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组比特值为1,指示通信的带宽为第一带宽;第一组 比特值为2,指示通信的带宽为第二带宽;或第一组比特值为3,指示通信的带宽为第三带宽。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宽为40MHz,第二带宽为80MHz,第三带宽为160MHz。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如果第一组比特指示多个候选带宽,基 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带宽协商过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带宽协商过程是基于PPDU是否指示了预定参数(例如, DYN_BANDWIDTH_IN_NON_HT)或PPDU指示的预定参数的值而定。例如,当参数 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未被指示时,可以确定带宽协商过程为无带宽 协商过程;当参数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被指示为0时,可以确定带 宽协商过程为静态带宽协商过程;当参数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被指 示为1时,可以确定带宽协商过程为动态带宽协商过程。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如果带宽协商过程是动态带宽协商过程, 从多个候选带宽中选择具有最小带宽的候选带宽。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如果带宽协商过程是非动态带宽协商过 程,通过盲检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非动态协商过程包括静态带宽协商过程 或无带宽协商过程。
在第三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PPDU为非高吞吐量non-HT格式的PPDU或非高吞吐量复 制non-HT duplicated格式的PPDU。
在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该第一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从第二 设备接收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PPDU用于确定服务字段中与带宽相关联的一组比特; 以及处理单元,用于如果一组比特校验错误,基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带宽协商过程, 确定装置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如果带宽协商过程是动态带宽协商过程, 将预定的带宽确定作为通信的带宽。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预定的带宽为20MHz。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该组比特为第三组比特,PPDU还用于确定扰码序列中的 第四组比特,第三组比特和第四组比特用于指示带宽,其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带宽协商 过程和第四组比特来确定通信的带宽。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如果第四组比特指示多个候选带宽,基 于带宽协商过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第四组比特指示单个候选带宽,则第一设备可以将该 单个候选带宽确定作为通信的带宽。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如果带宽协商过程是动态带宽协商过程, 从多个候选带宽中选择具有最小带宽的候选带宽。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如果带宽协商过程是非动态带宽协商过 程,通过盲检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非动态协商过程包括静态带宽协商过程 或无带宽协商过程。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带宽协商过程是基于PPDU是否指示了预定参数或PPDU 指示的预定参数的值而定。
在第四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PPDU为非高吞吐量non-HT格式的PPDU或非高吞吐量复 制non-HT duplicated格式的PPDU。
在本公开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该第一设备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其中, 收发器用于从第二设备接收PPDU,PPDU用于确定扰码序列和服务字段,扰码序列中的第一 组比特和服务字段中的第二组比特用于指示带宽,处理器用于如果第二组比特校验错误,基 于第一组比特来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可选地,该第一设备还包括存储 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由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处理器能基于第 一组比特来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如果第二组比特校验错误。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还用于:如果第一组比特指示单一候选带宽,将单 一候选带宽确定作为通信的带宽。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组比特值为1,指示通信的带宽为第一带宽;第一组 比特值为2,指示通信的带宽为第二带宽;或第一组比特值为3,指示通信的带宽为第三带宽。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宽为40MHz,第二带宽为80MHz,第三带宽为160MHz。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还用于:如果第一组比特指示多个候选带宽,基于 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带宽协商过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带宽协商过程是基于PPDU是否指示了预定参数(例如, DYN_BANDWIDTH_IN_NON_HT)或PPDU指示的预定参数的值而定。例如,当参数 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未被指示时,可以确定带宽协商过程为无带宽 协商过程;当参数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被指示为0时,可以确定带 宽协商过程为静态带宽协商过程;当参数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被指 示为1时,可以确定带宽协商过程为动态带宽协商过程。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还用于:如果带宽协商过程是动态带宽协商过程, 从多个候选带宽中选择具有最小带宽的候选带宽。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还用于:如果带宽协商过程是非动态带宽协商过程, 通过盲检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非动态协商过程包括静态带宽协商过程或无 带宽协商过程。
在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PPDU为非高吞吐量non-HT格式的PPDU或非高吞吐量复 制non-HT duplicated格式的PPDU。
在本公开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该第一设备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其中 接收器用于从第二设备接收PPDU,PPDU用于确定服务字段中与带宽相关联的一组比特;处 理器用于:如果一组比特校验错误,基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带宽协商过程,确定第 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可选地,该第一设备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 储由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处理器能基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 的带宽协商过程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如果第二组比特校验错误。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还用于:如果带宽协商过程是动态带宽协商过程, 将预定的带宽确定作为通信的带宽。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预定的带宽为20MHz。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组比特为第三组比特,PPDU还用于确定扰码序列中的 第四组比特,第三组比特和第四组比特用于指示带宽,其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带宽协商 过程和第四组比特来确定通信的带宽。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还用于:如果第四组比特指示多个候选带宽,基于 带宽协商过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第四组比特指示单个候选带宽,则第一设备可以将该 单个候选带宽确定作为通信的带宽。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还用于:如果带宽协商过程是动态带宽协商过程, 从多个候选带宽中选择具有最小带宽的候选带宽。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还用于:如果带宽协商过程是非动态带宽协商过程, 通过盲检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非动态协商过程包括静态带宽协商过程或无 带宽协商过程。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带宽协商过程是基于PPDU是否指示了预定参数或PPDU 指示的预定参数的值而定。
在第六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PPDU为非高吞吐量non-HT格式的PPDU或非高吞吐量复 制non-HT duplicated格式的PPDU。
在本公开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包括输入端口和处理电路。输入端口用于 从第二设备接收PPDU,PPDU用于确定扰码序列和服务字段,扰码序列中的第一组比特和服 务字段中的第二组比特用于指示带宽;处理电路用于如果第二组比特校验错误,基于第一组 比特来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电路还用于如果第一组比特指示单一候选带宽,将单 一候选带宽确定作为通信的带宽。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组比特值为1,指示通信的带宽为第一带宽;第一组 比特值为2,指示通信的带宽为第二带宽;或第一组比特值为3,指示通信的带宽为第三带宽。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宽为40MHz,第二带宽为80MHz,第三带宽为160MHz。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电路还用于:如果第一组比特指示多个候选带宽,基 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带宽协商过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带宽协商过程是基于PPDU是否指示了预定参数(例如, DYN_BANDWIDTH_IN_NON_HT)或PPDU指示的预定参数的值而定。例如,当参数 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未被指示时,可以确定带宽协商过程为无带宽 协商过程;当参数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被指示为0时,可以确定带 宽协商过程为静态带宽协商过程;当参数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被指 示为1时,可以确定带宽协商过程为动态带宽协商过程。
在第七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电路还用于:如果带宽协商过程是动态带宽协商过程, 从多个候选带宽中选择具有最小带宽的候选带宽。
在本公开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该第一设备包括:输入接口和处理电路。 输入接口用于从第二设备接收PPDU,PPDU用于确定服务字段中与带宽相关联的一组比特; 处理电路用于如果一组比特校验错误,基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带宽协商过程,确定 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电路还用于:如果带宽协商过程是动态带宽协商过程, 将预定的带宽确定作为通信的带宽。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预定的带宽为20MHz。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组比特为第三组比特,PPDU还用于确定扰码序列中的 第四组比特,第三组比特和第四组比特用于指示带宽,其中处理单元还用于:基于带宽协商 过程和第四组比特来确定通信的带宽。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电路还用于:如果第四组比特指示多个候选带宽,基 于带宽协商过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第四组比特指示单个候选带宽,则第一设备可以将该 单个候选带宽确定作为通信的带宽。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电路还用于:如果带宽协商过程是动态带宽协商过程, 从多个候选带宽中选择具有最小带宽的候选带宽。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处理电路还用于:如果带宽协商过程是非动态带宽协商过 程,通过盲检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非动态协商过程包括静态带宽协商过程 或无带宽协商过程。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带宽协商过程是基于PPDU是否指示了预定参数或PPDU 指示的预定参数的值而定。
在第八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PPDU为非高吞吐量non-HT格式的PPDU或非高吞吐量复 制non-HT duplicated格式的PPDU。
在本公开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一条或多条计算机 指令,其中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从第二设备接 收PPDU,PPDU用于确定扰码序列和服务字段,扰码序列中的第一组比特和服务字段中的第 二组比特用于指示带宽;以及如果第二组比特校验错误,基于第一组比特来确定第一设备与 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
在第九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组比特来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 宽包括:如果第一组比特指示单一候选带宽,将单一候选带宽确定作为通信的带宽。
在第九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组比特来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 宽包括:第一组比特值为1,指示通信的带宽为第一带宽;第一组比特值为2,指示通信的带 宽为第二带宽;或第一组比特值为3,指示通信的带宽为第三带宽。
在第九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宽为40MHz,第二带宽为80MHz,第三带宽为160MHz。
在第九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组比特来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 宽包括:如果第一组比特指示多个候选带宽,基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带宽协商过程, 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
在第九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带宽协商过程是基于PPDU是否指示了预定参数(例如, DYN_BANDWIDTH_IN_NON_HT)或PPDU指示的预定参数的值而定。例如,当参数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未被指示时,可以确定带宽协商过程为无带宽 协商过程;当参数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被指示为0时,可以确定带 宽协商过程为静态带宽协商过程;当参数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被指 示为1时,可以确定带宽协商过程为动态带宽协商过程。
在第九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包括:如果带宽协商过 程是动态带宽协商过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选择具有最小带宽的候选带宽。
在第九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包括:如果带宽协商过 程是非动态带宽协商过程,通过盲检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非动态协商过程 包括静态带宽协商过程或无带宽协商过程。
在第九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PPDU为非高吞吐量non-HT格式的PPDU或非高吞吐量复 制non-HT duplicated格式的PPDU。
在本公开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一条或多条计算机 指令,其中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从第二设备接 收PPDU,PPDU用于确定服务字段中与带宽相关联的一组比特;以及如果一组比特校验错误, 基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带宽协商过程,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
在第十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包括:如果带宽 协商过程是动态带宽协商过程,将预定的带宽确定作为通信的带宽。
在第十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预定的带宽为20MHz。
在第十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组比特为第三组比特,PPDU还用于确定扰码序列中的 第四组比特,第三组比特和第四组比特用于指示带宽,其中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 信的带宽包括:基于带宽协商过程和第四组比特来确定通信的带宽。
在第十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带宽协商过程和第四组比特来确定通信的带宽包括: 如果第四组比特指示多个候选带宽,基于带宽协商过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
在第十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第四组比特指示单个候选带宽,则第一设备可以将该 单个候选带宽确定作为通信的带宽。
在第十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带宽协商过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包括: 如果带宽协商过程是动态带宽协商过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选择具有最小带宽的候选带宽。
在第十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带宽协商过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包括: 如果带宽协商过程是非动态带宽协商过程,通过盲检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 非动态协商过程包括静态带宽协商过程或无带宽协商过程。
在第十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带宽协商过程是基于PPDU是否指示了预定参数或PPDU 指示的预定参数的值而定。
在第十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PPDU为非高吞吐量non-HT格式的PPDU或非高吞吐量复 制non-HT duplicated格式的PPDU。
在本公开的第十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 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从第二设备接收PPDU,PPDU用于确定扰 码序列和服务字段,扰码序列中的第一组比特和服务字段中的第二组比特用于指示带宽;以 及如果第二组比特校验错误,基于第一组比特来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
在第十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组比特来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 带宽包括:如果第一组比特指示单一候选带宽,将单一候选带宽确定作为通信的带宽。
在第十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组比特来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 带宽包括:第一组比特值为1,指示通信的带宽为第一带宽;第一组比特值为2,指示通信的 带宽为第二带宽;或第一组比特值为3,指示通信的带宽为第三带宽。
在第十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带宽为40MHz,第二带宽为80MHz,第三带宽为160MHz。
在第十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组比特来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 带宽包括:如果第一组比特指示多个候选带宽,基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带宽协商过 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
在第十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带宽协商过程是基于PPDU是否指示了预定参数(例如, DYN_BANDWIDTH_IN_NON_HT)或PPDU指示的预定参数的值而定。例如,当参数 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未被指示时,可以确定带宽协商过程为无带宽 协商过程;当参数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被指示为0时,可以确定带 宽协商过程为静态带宽协商过程;当参数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被指 示为1时,可以确定带宽协商过程为动态带宽协商过程。
在第十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包括:如果带宽协商 过程是动态带宽协商过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选择具有最小带宽的候选带宽。
在第十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包括:如果带宽协商 过程是非动态带宽协商过程,通过盲检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非动态协商过 程包括静态带宽协商过程或无带宽协商过程。
在第十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PPDU为非高吞吐量non-HT格式的PPDU或非高吞吐量 复制non-HT duplicated格式的PPDU。
在本公开的第十二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 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从第二设备接收PPDU,PPDU用于确定服 务字段中与带宽相关联的一组比特;以及如果一组比特校验错误,基于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 之间的带宽协商过程,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
在第十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包括:如果带 宽协商过程是动态带宽协商过程,将预定的带宽确定作为通信的带宽。
在第十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预定的带宽为20MHz。
在第十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组比特为第三组比特,PPDU还用于确定扰码序列中 的第四组比特,第三组比特和第四组比特用于指示带宽,其中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 通信的带宽包括:基于带宽协商过程和第四组比特来确定通信的带宽。
在第十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带宽协商过程和第四组比特来确定通信的带宽包括: 如果第四组比特指示多个候选带宽,基于带宽协商过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
在第十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第四组比特指示单个候选带宽,则第一设备可以将 该单个候选带宽确定作为通信的带宽。
在第十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带宽协商过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包 括:如果带宽协商过程是动态带宽协商过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选择具有最小带宽的候选带 宽。
在第十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带宽协商过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包 括:如果带宽协商过程是非动态带宽协商过程,通过盲检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 宽,非动态协商过程包括静态带宽协商过程或无带宽协商过程。
在第十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带宽协商过程是基于PPDU是否指示了预定参数或PPDU 指示的预定参数的值而定。
在第十二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PPDU为非高吞吐量non-HT格式的PPDU或非高吞吐量 复制non-HT duplicated格式的PPDU。
提供发明内容部分是为了以简化的形式来介绍对概念的选择,它们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 式中将被进一步描述。发明内容部分无意标识本公开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无意限制本 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 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注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图1示出了可以在其中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通信环境的示意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确定带宽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3A-图3B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示例non-HT duplicated PPDU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校验第二组比特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确定带宽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一设备的示意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第一设备的示意框图;以及
图8示出了适合实现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示例设备的简化框图。
在各个附图中,相同或相似参考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元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某些实施例, 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实现,而且不应该被解释为限于这里阐述的 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加透彻和完整地理解本公开。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 的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作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包括”及其类似用语应当理解为开放性包含,即“包 括但不限于”。术语“基于”应当理解为“至少部分地基于”。术语“一个实施例”或“该实 施例”应当理解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第一”、“第二”等等可以指代不同的或相同的 对象。下文还可能包括其他明确的和隐含的定义。
示例通信环境
IEEE 802.11是当前主流的无线接入标准之一,近十多年来已经获得了极其广泛的商业应 用。图1示出了在其中可实施本公开实施例的通信环境100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通信 环境100中,接入点AP 110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接入因特网,该接入点AP 110可以关联一 个或多个站点STA 120,接入点AP 110和关联的站点STA 120之间通过预定的协议(例如, IEEE802.11协议)进行上行和下行的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接入点AP 100例如可以是无线路由器。站点STA 120可以包括无线移 动设备,其示例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或车载移 动设备等。
在IEEE 802.11a标准中,只支持20MHz,在后续标准演进过程中带宽不断增大。IEEE 802.11n标准中最大支持40MHz,IEEE 802.11ac/ax标准中最大支持160(80+80)MHz。在 IEEE 802.11a之后的标准中为了保证后向兼容性,一些MAC帧在带宽大于20MHz的信道上 发送的时候采用非高吞吐量复制non-HT duplicated方式进行发送,即在每个20MHz信道上都 发送一份IEEE 802.11a格式的帧,多个20MHz信道上的内容是重复的。这样能够使得IEEE 802.11a的站点也可以顺利地解析该帧。由于IEEE 802.11a的帧格式是由20MHz,在这种非 吞吐量non-HT或者non-HT duplicated格式的PPDU中无法携带带宽信息,因此接收端无法 准确地获知此时发送端所采用的带宽。
由于无线局域网中普遍存在隐藏节点,因此经常采用RTS(请求发送)/CTS(清除发送) 交互的方式来预留信道。RTS帧和CTS帧在大于20MHz的带宽中采用Non-HT duplicated的 方式发送。由于发送站点和接收站点所处的无线信道环境不同,在数据通信之前如果能够根 据两者此时信道可用情况,协商出双方都可用的带宽将对于数据通信非常有用。但是在RTS 帧和CTS帧无法携带带宽信息的情况下,无法在预留信道的同时进行带宽协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IEEE 802.11ac标准中,将扰码序列(scramblingsequence)前7 个比特中的B5和B6两个比特设置为CH_BANDWIDTH_IN_NON_HT字段来指示带宽信息。 但是CH_BANDWIDTH_IN_NON_HT字段的四个状态已经全部用完,这使得B5和B6将无法指示大于160MHz的带宽。
一种扩展带宽的方式是通过将数据部分中服务SERVICE字段中的B7-B15中的一个或多 个比特联合扰码序列中的B5、B6一起来指示带宽。扰码序列的前7比特本是一个非零的随 机序列。在IEEE 802.11ac标准中,B5B6的不同取值所指示的带宽如表1所示。
表1
B5B6的值 | 指示的带宽 |
0 | CBW20 |
1 | CBW40 |
2 | CBW80 |
3 | CBW160(80+80) |
表中的CBW20、CBW40、CBW80、CBW160分别代表20MHz、40MHz、80MHz和160MHz 大小的带宽。
此外,为了让接收站点知道发送站点是否在扰码序列中携带了 CH_BANDWIDTH_IN_NON_HT信息,发送端在使用Signaling TA(发送地址)来指示。 Signaling TA是指将发送地址TA中的unicast/multicast比特设置为1来表示该PPDU的扰码 序列中携带了CH_BANDWIDTH_IN_NON_HT信息。如果TA中的unicast/multicast比特设置 为0则表示该发送PPDU的扰码序列中没有携带CH_BANDWIDTH_IN_NON_HT信息。 unicast/multicast比特(b0)在标准中也称为Individual/Group比特。
在IEEE 802.11be标准中,为了能够支持320MHz的带宽,使用服务SERVICE字段中的 一个或者多个比特(例如B7)联合扰码序列中的B5、B6一起来指示带宽。表2是一个具体指示方式的例子:
表2
B5B6的值 | B7的值 | 指示的带宽 |
0 | 0 | CBW20 |
1 | 0 | CBW40 |
2 | 0 | CBW80 |
3 | 0 | CBW160(80+80) |
0 | 1 | CBW320 |
表格中的CBW20、CBW40、CBW80、CBW160、CBW320分别代表20MHz、40MHz、 80MHz、160MHz和320MHz大小的带宽。
然而,传统的接收端没有针对服务字段中的一个或多个比特(例如,B7)的校验机制, 这使得接收端无法判断这一个或多个比特是否发生传输错误。当增加校验机制之后,按照通 常的设计,一旦校验错误,接收端会认为信息接收错误,而不进行相应或进一步处理,这会 引起发送端的重传或信道竞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扰码序列中的B5B6比特对应CH_BANDWIDTH_IN_NON_HT参数。当使用服务字段中的B7联合扰码序列中的B5、B6一起来指示带宽之后,有两种表述方式:
一种是扰码序列中的B5、B6和服务字段中的B7三个比特一起对应 CH_BANDWIDTH_IN_NON_HT参数。在这种描述方式中B5B6对应 CH_BANDWIDTH_IN_NON_HT中的其中两个比特,B7对应 CH_BANDWIDTH_IN_NON_HT中的另外一个比特。
另外一种是扰码序列中的B5、B6对应CH_BANDWIDTH_IN_NON_HT参数。同一个 CH_BANDWIDTH_IN_NON_HT数值在B7取值不同时对应不同的带宽。
本专利实施方案不限定于其中任意一种表述方式。
本公开的第一实现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方案,用于由第一设备确定带宽。具体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从第二设备接收PPDU,其中该PPDU用于确定扰码序列和服务 字段,扰码序列中的第一组比特和服务字段中的第二组比特用于指示带宽。随后,如果第二 组比特校验错误,第一设备基于第一组比特来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这 样,本公开的实施例在第二组比特校验错误的情况下,不会放弃对用于通信的带宽的确定, 从而避免不要的重传或信道竞争。
下文将参考附图来具体讨论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 的确定带宽的过程200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在框202,第一设备从第二设备接收PPDU,其中PPDU用于确定扰码序列和服务字段,扰码序列中的第一组比特和服务字段中的第二组比特用于指示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如图1中所示出的站点STA 120,相应地,第 二设备可以包括如图1中所示出的接入点AP 110。根据本公开的方案,STA 120可以基于从 接入点AP 110发送的PPDU来确定两者之间通信的带宽。
在又一实现中,第一设备例如也可以包括图1中所示出的接入点AP 110,第二设备相应 地可以包括图1中所示出的站点STA 120。根据本公开的方案,接入点AP 110可以基于从站 点STA 120接收的PPDU来确定两者之间通信的带宽。
在再一实现中,第一设备例如也可以包括图1中所示出的站点STA1,第二设备相应地可 以包括图1中所示出的站点STA 2。根据本公开的方案,STA1可以基于从站点2接收的PPDU 来确定两者之间通信的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接收的PPDU可以承载控制帧或管理帧。在第一方面的一些 实施例中,接收的PPDU为非高吞吐量non-HT格式的PPDU或非高吞吐量复制non-HTduplicated格式的PPDU,其承载的控制帧示例包括但不限于:RTS(请求发送)帧、CTS(清 除发送)帧、PS-Poll(节能轮询)帧、CF-End(无竞争期结束)帧、BAR(块确认请求)帧 或NDPAnnouncement(空数据PPDU通告)帧等。
图3A和图3B示出了示出了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示例non-HT duplicatedPPDU的示 意图300A和300B。图3示出了non-HT duplicated PPDU在80MHz信道上发送的实体图300A, 其每个20MHz信道上使用IEEE 802.11a的帧格式进行发送,具体包括L-STF、L-LTF、L-SIG 和数据(Data)四部分,Data中又包括服务(SERVICE)、PSDU(Scrambled PSDU)、尾比 特(Tail bits)和补齐比特(Pad bits)四个部分。在80MHz的4个20MHz信道上采用完全重 复的方式进行发送。
图3B示出了是以320MHz为例的non-HT duplicated PPDU在大于160MHz的信道上发送 的示意图300B,其原理与图3A中所示出的80MHz的non-HT duplicated PPDU类似,只是重 复的份数随着带宽的增大而变多。
non-HT PPDU包括物理层前导(PHY Preamble)、信令字段(SIGNAL)和数据(DATA)部分。其中信令部分承载数据部分所需的信令指示和校验比特,如果校验比特正确,则继续采用信令字段中的指示信息对数据部分进行解析。相反,如果校验比特出错,则说明物理层信令接收错误,不再对后续数据部分进行解析。数据部分包含SERVICE字段、PSDU字段、Tail字段和补齐比特(pad bits)。
PSDU字段中承载MAC层帧内容,其中包含FCS字段,用于校验PSDU内容是否正确。如果FCS是正确的,则说明该帧接收正确,接收站点根据MAC帧的内容继续依照协议流程 来进行响应。如果FCS是错误的,则说明该帧接收错误,则接收站点将该帧丢弃。这里解释 校验比特出错。信令字段中的校验比特(pairty bit)用于校验前17个比特(RATE字段、Reserved 比特和LENGTH字段),采用的是偶校验,即发送端在发送信令字段的时候会保证校验比特 和前17个比特中设置为1的比特的数目为偶数。如果接收端发现接收到的校验比特和和前 17个比特中设置为1的数目为奇数,则说明校验出错,如果数目为偶数则说明校验正确。FCS (帧检测序列)校验是接收站点根据收到的PSDU中待校验内容,然后根据FCS算法生成校 验序列,看是否跟接收到的FCS校验序列相同,如果相同则FCS校验正确,反之则FCS校 验错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在发送non-HT duplicated或non-HTPPDU时可以利用扰码序 列来对数据部分进行扰码,以在发送的PPDU中包括加扰的数据部分。相应地,当第一设备 接收到该PPDU时,可以基于加扰的数据部分来确定发送端所使用的扰码序列,并利用该扰 码序列对加扰的数据部分进行解扰,以获得数据部分。
在数据部分中,服务字段为16比特,分别指示为比特0-15(表示为B0至B15)。比特0在时间上被最先传输,服务字段的比特0-6被设置为0,用于接收端同步解扰码。服务字段中剩下的9个比特(比特B7-B15)为预留字段,被设置为0。服务字段的B7-B15对于IEEE802.11be之前的站点是可以忽略的。该服务字段对于所有的使用non-HT或non-HTduplicated 格式发送的PPDU中都会携带,因此它不受具体MAC帧结构的限制,具有普适性。服务字 段当初设计的本意是用来辅助物理层的扰码操作的,这是对于所有MAC帧的一个通用的操 作,所以它在所有的MAC帧中都会存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可以利用扰码序列中 的第一组比特(例如,B5和B6比特)以及服务字段中的第二组比特(例如,B7比特)来指示带宽,从而可以指示更多的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组比特和/或第二组比特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比特。示例性地,如 表3所示,第一组比特例如可以包括扰码序列中的比特B5和比特B6,第二组比特例如可以 包括服务字段中的比特B7。
表3
扰码序列中的B5B6 | SERVICE字段中的B7 | 指示的带宽 |
0 | 0 | 20MHz |
1 | 0 | 40MHz |
2 | 0 | 80MHz |
3 | 0 | 160MHz |
0 | 1 | 320MHz |
1-3 | 1 | 预留 |
应当理解,表3中所指示的带宽仅是示意性的,例如还可以利用B5B6为1和B7为1来指示480MHz。本公开不旨在对于如何利用第一组比特和第二组比特来指示带宽进行限定。
在框302,如果该PPDU的FCS校验正确,第一设备对第二组比特进行校验,以确定第二组比特是否校验错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例如可以利用服务字段中的一个或多个 其他比特来对第二组比特进行校验。作为示例,如图4所示,可以利用奇偶校验方法来基于 服务字段中的B10来对B7-B9进行校验。
应当理解,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适当的比特和/或其他任何适当的校验方式来对第二组比 特进行校验,本公开不旨在对于校验第二组比特的具体方式进行限定。
在框304,如果第二组比特校验错误,第一设备基于第一组比特来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 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第一组比特指示单一候选带宽,将单一候选带宽确定作为通信的 带宽。对于表3的示例,B5B6的值为1、2或3时,其能够指示单一候选带宽,而不管B7的值。相反,当B5B6的值为0时,其指示两个候选带宽,即20MHz和320MHz。因此,当 确定B5B6的值为1、2或3时,第一设备就能够唯一地确定通信的带宽,而不管B7是否校 验错误。
示例性地,第一设备可以基于预先构建的第一组比特与对应带宽之间的映射关系来确定 带宽。继续表3的示例,当B7校验错误时,第一设备例如可以根据表4来基于第一组比特 (扰码序列中的B5B6)确定带宽。
表4
扰码序列中的B5B6 | 指示的带宽 |
1 | 40MHz |
2 | 80MHz |
3 | 160MHz |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第一组比特指示多个候选带宽,则第一设备还可以基于第一设备 与第二设备之间的带宽协商过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
带宽协商过程指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是否接受带宽协商。在一些实施例中,带宽 协商过程可以包括动态带宽协商过程,动态带宽协商过程是指:支持动态带宽协商的站点在 发送RTS帧的时候将扰码序列前7比特中的B4(用于指示DYN_BANDWIDTH_IN_NON_HT) 设置为1(指示Dynamic模式),接收站点在收到该RTS帧之后,如果NAV(网络分配向量) 指示为空闲,且存在一个小于或等于RTS帧带宽的备选带宽满足以下条件,则使用该备选带 宽发送CTS(清楚发送)帧。否则的话,就不回复CTS。需要满足的条件在RTS发送之前的PIFS(点协商功能帧间间隔)时间内该备选带宽的次信道的CCA(空闲信道评估)检测结果为空闲。
在一些实施例中,带宽协商过程可以包括静态带宽协商过程。静态带宽协商过程是指: 不支持动态带宽协商的站点在发送RTS帧的时候将扰码序列前7比特中的B4(用于指示 DYN_BANDWIDTH_IN_NON_HT)设置为0(指示Static模式),接收站点在收到该RTS帧 之后,如果NAV指示为空闲,且存RTS帧带宽满足以下条件,则使用与RTS帧相同的带宽 发送CTS帧。否则的话,就不回复CTS。需要满足的条件在RTS发送之前的PIFS时间内RTS 带宽的次信道的CCA检测结果为空闲。
在一些实施例中,带宽协商过程还可以包括无带宽协商过程。无带宽协商过程是指:当 站点发送承载内容不是RTS帧的non-HT或non-HT PPDU的时候,不使用 DYN_BANDWIDTH_IN_NON_HT指示,也就是说在满足扰码序列前7比特不全为0的前提 下扰码序列前7比特中的B4可以随机生成。这种情况下,接收站点将使用与接收帧相同的 带宽来进行响应帧的回复。
在本文中,考虑到静态带宽协商过程和无带宽协商过程都要求接收站点准确地识别接收 帧的带宽,进而将响应帧的带宽设置为与接收帧的带宽相同,因此将静态带宽协商过程和无 带宽协商过程统称为“非动态带宽协商过程”。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带宽协商过程是基于PPDU是否指示了预定参数(例如, DYN_BANDWIDTH_IN_NON_HT)或PPDU指示的预定参数的值而定。例如,当参数 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未被指示时,可以确定带宽协商过程为无带宽 协商过程;当参数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被指示为0时,可以确定带 宽协商过程为静态带宽协商过程;当参数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被指 示为1时,可以确定带宽协商过程为动态带宽协商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带宽协商过程是动态带宽协商过程,则第一设备可以从多个候选 带宽中选择具有最小带宽的候选带宽。继续表3的示例,如果第一设备确定B5B6的值为0, 且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为动态协商过程,则第一设备可以从B5B6指示的两个候选带宽 (例如,20Mhz带宽和320Mhz带宽)中选择带宽较小的带宽(例如,20MHz)作为第一设 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
作为另一示例,如果B5B6的值为1且B7的值为0指示40MHz,且B5B6的值为1且 B7的值为1指示480MHz时,如果B7校验错误,且B5B6的值为1,则第一设备可以将两 者中带宽大小较小的40MHz作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
基于这样的方式,虽然可能会损失一部分带宽,但第一设备能够成功地建立第一设备与 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而不是简单地认为该PPDU校验错误而不进响应。这样,可以避 免发送端的重新发送或信道竞争,从而节省了宝贵的空口资源并提高了系统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也可以也基于预先构建的第一组比特与对应带宽之间的映射 关系,来直接地确定与第一组比特对应的带宽。例如,可以预先构建与动态带宽协商过程所 对应的映射表(例如,表5),使得第一设备可以直接基于映射表来确定在动态带宽协商过程 下第一组比特不同的值所对应的带宽。
表5
扰码序列中的B5B6 | 指示的带宽 |
0 | 20MHz |
1 | 40MHz |
2 | 80MHz |
3 | 160MHz |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带宽协商过程是非动态带宽协商过程,则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盲检 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盲检测可以基于在接收过程中物理层获取的信息。例如EHT接收站点 在接收该PPDU的过程中会记录320MHz内每个20MHz子信道上的接收信道强度,或者将每个20MHz子信道内的接收信道进行互相关,或者分别在每个20MHz子信道内进行帧头同步。从而判断是只有主20MHz内有接收信号,还是320MHz内每个20MHz内都有接收信号。 应当理解,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盲检测技术,本公开不旨在对于盲检测的具体方式进行限定。
应当理解,与传统地基于盲检测来直接确定带宽不同,以通过盲检测从20MHz和320MHz 进行选择作为示例,由于第一设备只需要识别20MHz和320MHz这两种带宽,并且这两种带 宽数值相差巨大,因此盲检测的正确率也会提高很多。
与动态带宽协商过程类似,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也可以也基于预先构建的第一组 比特与对应带宽之间的映射关系,来直接地确定与第一组比特对应的带宽。例如,可以预先 构建与非动态带宽协商过程所对应的映射表(例如,表6),使得第一设备可以直接基于映射 表来确定在非动态带宽协商过程下第一组比特不同的值所对应的带宽。
表6
扰码序列中的B5B6 | 指示的带宽 |
0 | 通过盲检测识别为20MHz或320MHz |
1 | 40MHz |
2 | 80MHz |
3 | 160MHz |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在动态带宽协商过程中将具有较小带宽的带宽直接作为第一 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所带来的带宽浪费,还可以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调整第一组比 特和第二组比特与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
继续以扰码序列中的B5B6以及服务字段中的B7来指示代码模式作为示例,其与带宽之 间的映射关系例如可以表示为表7。与表3中的映射关系不同,可以利用B5B6的值为3且 B7的值为1来指示320MHz。
表7
扰码序列中的B5B6 | SERVICE字段中的B7 | 指示的带宽 |
0 | 0 | 20MHz |
1 | 0 | 40MHz |
2 | 0 | 80MHz |
3 | 0 | 160MHz |
0-2 | 1 | 预留 |
3 | 1 | 320MHz |
相应地,上文所讨论的动态带宽协商过程下的映射关系可以表示为表8,非动态带宽协 商过程下的映射关系可以表示为表9。
表8
扰码序列中的B5B6 | 指示的带宽 |
0 | 20MHz |
1 | 40MHz |
2 | 80MHz |
3 | 160MHz |
表9
扰码序列中的B5B6 | 指示的带宽 |
0 | 20MHz |
1 | 40MHz |
2 | 80MHz |
3 | 通过盲检测识别为160MHz或320MHz |
能够看到,在动态带宽协商过程中,如果B7校验错误且B5B6的值为3,则第一设备可 以将带宽确定为160MHz,即利用160MHz来进行响应,而不是20MHz。这样,可以减小带 宽的损失。
本公开的第二实现方式
根据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方案,用于由第一设备确定与第二设备之 间通信的带宽。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从第二设备接收PPDU,其中该PPDU 用于确定服务字段中与带宽相关联的一组比特。随后,如果所述一组比特校验错误,第一设 备基于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带宽协商过程,确定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这 样,本公开的实施例在第二组比特校验错误的情况下,不会放弃对用于通信的带宽的确定, 从而避免不要的重传或信道竞争。
下文将参考附图来具体讨论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 的确定带宽的过程500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在框502,第一设备从第二设备接收PPDU,其中该PPDU用于确定服务字段中与带宽相关联的一组比特。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例如可以包括如图1中所示出的站点STA 120,相应地,第 二设备可以包括如图1中所示出的接入点AP 110。根据本公开的方案,STA 120可以基于从 接入点AP 110发送的PPDU来确定两者之间通信的带宽。
在又一实现中,第一设备例如也可以包括图1中所示出的接入点AP 110,第二设备相应 地可以包括图1中所示出的站点STA 120。根据本公开的方案,接入点AP 110可以基于从站 点STA120接收的PPDU来确定两者之间通信的带宽。
在再一实现中,第一设备例如也可以包括图1中所示出的站点STA1,第二设备相应地可 以包括图1中所示出的站点STA2。根据本公开的方案,STA1可以基于从站点2接收的PPDU 来确定两者之间通信的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接收的PPDU可以承载控制帧或管理帧。在第一方面的一些 实施例中,接收的PPDU为非高吞吐量non-HT格式的PPDU或非高吞吐量复制non-HTduplicated格式的PPDU,其承载的控制帧示例包括但不限于:RTS(请求发送)帧、CTS(清 除发送)帧、PS-Poll(节能轮询)帧、CF-End(无竞争期结束)帧、BAR(块确认请求)帧 或NDPAnnouncement(空数据PPDU通告)帧等。关于non-HT和non-HT duplicated帧的具 体结构可以参照上文关于图3的描述,在此不再详叙。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在发送non-HT duplicated或non-HTPPDU时可以利用扰码序 列来对数据部分进行扰码,以在发送的PPDU中包括加扰的数据部分。相应地,当第一设备 接收到该PPDU时,可以基于加扰的数据部分来确定发送端所使用的扰码序列,并利用该扰 码序列对加扰的数据部分进行解扰,以获得数据部分。
在数据部分中,服务字段为16比特,分别指示为比特0-15。比特0在时间上被最先传输, 服务字段的比特0-6被设置为0,用于接收端同步解扰码。服务字段中剩下的9个比特(比特 B7-B15)为预留字段,被设置为0。服务字段的B7-B15对于IEEE 802.11be之前的站点是可 以忽略的。该服务字段对于所有的使用non-HT或non-HT duplicated格式发送的PPDU中都 会携带,因此它不受具体MAC帧结构的限制,具有普适性。服务字段当初设计的本意是用 来辅助物理层的扰码操作的,这是对于所有MAC帧的一个通用的操作,所以它在所有的MAC 帧中都会存在。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可以利用扰码序列中的一组比特(例如,B5和 B6比特)以及服务字段中的一组比特(例如,B7比特)来指示带宽,从而可以指示更多的带宽。
表10
扰码序列中的B5B6 | SERVICE字段中的B7 | 指示的带宽 |
0 | 0 | 20MHz |
1 | 0 | 40MHz |
2 | 0 | 80MHz |
3 | 0 | 160MHz |
0 | 1 | 320MHz |
1-3 | 1 | 预留 |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字段中的该组比特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比特。示例性地,如表10 所示,扰码序列中的该组比特例如可以包括扰码序列中的比特B5和比特B6,服务字段中的 该组比特例如可以包括服务字段中的比特B7。
应当理解,表10中所指示的带宽仅是示意性的,例如还可以利用B5B6为1和B7为1来指示480MHz。本公开不旨在对于如何利用比特来指示带宽进行限定。
在框504,如果该PPDU的FCS校验正确,第一设备对第二组比特进行校验,以确定第二组比特是否校验错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例如可以利用服务字段中的一个或多个 其他比特来对第二组比特进行校验。类似地,如参考图4所讨论的,第一设备可以利用奇偶 校验方法来基于服务字段中的B10来对B7-B9进行校验。
应当理解,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适当的比特和/或其他任何适当的校验方式来对第二组比 特进行校验,本公开不旨在对于校验第二组比特的具体方式进行限定。
在框506,如果所述一组比特校验错误,第一设备基于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带宽协商 过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
带宽协商过程指示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是否接受带宽协商。在一些实施例中,带宽 协商过程可以包括动态带宽协商过程,动态带宽协商过程是指:支持动态带宽协商的站点在 发送RTS帧的时候将扰码序列前7比特中的B4(用于指示DYN_BANDWIDTH_IN_NON_HT) 设置为1(指示Dynamic模式),接收站点在收到该RTS帧之后,如果NAV(网络分配向量) 指示为空闲,且存在一个小于或等于RTS帧带宽的备选带宽满足以下条件,则使用该备选带 宽发送CTS(清楚发送)帧。否则的话,就不回复CTS。需要满足的条件在RTS发送之前的PIFS(点协商功能帧间间隔)时间内该备选带宽的次信道的CCA(空闲信道评估)检测结果为空闲。
在一些实施例中,带宽协商过程可以包括静态带宽协商过程。静态带宽协商过程是指: 不支持动态带宽协商的站点在发送RTS帧的时候将扰码序列前7比特中的B4(用于指示 DYN_BANDWIDTH_IN_NON_HT)设置为0(指示Static模式),接收站点在收到该RTS帧 之后,如果NAV指示为空闲,且存RTS帧带宽满足以下条件,则使用与RTS帧相同的带宽 发送CTS帧。否则的话,就不回复CTS。需要满足的条件在RTS发送之前的PIFS时间内RTS 带宽的次信道的CCA检测结果为空闲。
在一些实施例中,带宽协商过程还可以包括无带宽协商过程。无带宽协商过程是指:当 站点发送承载内容不是RTS帧的non-HT或non-HT PPDU的时候,不使用 DYN_BANDWIDTH_IN_NON_HT指示,也就是说在满足扰码序列前7比特不全为0的前提 下扰码序列前7比特中的B4可以随机生成。这种情况下,接收站点将使用与接收帧相同的 带宽来进行响应帧的回复。
在本文中,考虑到静态带宽协商过程和无带宽协商过程都要求接收站点准确地识别接收 帧的带宽,进而将响应帧的带宽设置为与接收帧的带宽相同,因此将静态带宽协商过程和无 带宽协商过程统称为“非动态带宽协商过程”。
在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带宽协商过程是基于PPDU是否指示了预定参数(例如, DYN_BANDWIDTH_IN_NON_HT)或PPDU指示的预定参数的值而定。例如,当参数 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未被指示时,可以确定带宽协商过程为无带宽 协商过程;当参数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被指示为0时,可以确定带 宽协商过程为静态带宽协商过程;当参数DYN_BANDWIDTH_IN_NON_HT在PPDU中被指 示为1时,可以确定带宽协商过程为动态带宽协商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所述带宽协商过程是动态带宽协商过程,将预定的带宽确定作为 所述通信的所述带宽。示例性地,预定的带宽可以为20MHz。基于这样的方式,如果服务字 段中的该组比特校验错误,则第一设备可以直接将20MHz确定作为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 宽。这样,一方面,这可以避免第一设备直接不对该PPDU进行相应,另一方面,也可以降 低第一设备处理的复杂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也可以进一步结合带宽协商过程与扰码序列中的该组比特两 者来确定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为了方便描述,在该实现方式中,服务字段中的该组 比特被称为第三组比特(例如,服务字段中的B7),扰码序列中的该组比特被称为第四组比 特(例如,扰码序列中的B5B6)。
相应地,如果所述第四组比特指示多个候选带宽,则第一设备基于所述带宽协商过程从 所述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所述通信的所述带宽。相反,如果第四组比特指示单个候选带宽, 则第一设备可以将该单个候选带宽确定作为通信的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所述带宽协商过程是动态带宽协商过程,则第一设备可以从多个 候选带宽中选择具有最小带宽的候选带宽。继续表10的示例,如果第一设备确定B5B6的值 为0,且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为动态协商过程,则第一设备可以从B5B6指示的两个候选 带宽(例如,20MHz和320MHz)中选择带宽较小的带宽(例如,20MHz)作为第一设备与 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
作为另一示例,如果B5B6的值为1且B7的值为0指示40MHz,且B5B6的值为1且 B7的值为1指示480MHz时,如果B7校验错误,且B5B6的值为1,则第一设备可以将两 者中带宽大小较小的40MHz作为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
基于这样的方式,虽然可能会损失一部分带宽,但第一设备能够成功地建立第一设备与 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而不是简单地认为该PPDU校验错误而不进响应。这样,可以避 免发送端的重新发送或信道竞争,从而节省了宝贵的空口资源并提高了系统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也可以也基于预先构建的第四组比特与对应带宽之间的映射 关系,来直接地确定与第四组比特对应的带宽。例如,可以预先构建与动态带宽协商过程所 对应的映射表(例如,表11),使得第一设备可以直接基于映射表来确定在动态带宽协商过 程下第四组比特不同的值所对应的带宽。
表11
扰码序列中的B5B6 | 指示的带宽 |
0 | 20MHz |
1 | 40MHz |
2 | 80MHz |
3 | 160MHz |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带宽协商过程是非动态带宽协商过程,则第一设备可以通过盲检 测从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通信的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盲检测可以基于在接收过程中物理层获取的信息。例如EHT接收站点 在接收该PPDU的过程中会记录320MHz内每个20MHz子信道上的接收信道强度,或者将每个20MHz子信道内的接收信道进行互相关,或者分别在每个20MHz子信道内进行帧头同步。从而判断是只有主20MHz内有接收信号,还是320MHz内每个20MHz内都有接收信号。 应当理解,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盲检测技术,本公开不旨在对于盲检测的具体方式进行限定。
应当理解,与传统地基于盲检测来直接确定带宽不同,以通过盲检测从20MHz和320MHz 进行选择作为示例,由于第一设备只需要识别20MHz和320MHz这两种带宽,并且这两种带 宽数值相差巨大,因此盲检测的正确率也会提高很多。
与动态带宽协商过程类似,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也可以也基于预先构建的第四组 比特与对应带宽之间的映射关系,来直接地确定与第四组比特对应的带宽。例如,可以预先 构建与非动态带宽协商过程所对应的映射表(例如,表12),使得第一设备可以直接基于映 射表来确定在非动态带宽协商过程下第四组比特不同的值所对应的带宽。
表12
扰码序列中的B5B6 | 指示的带宽 |
0 | 通过盲检测识别为20MHz或320MHz |
1 | 40MHz |
2 | 80MHz |
3 | 160MHz |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在动态带宽协商过程中将具有较小带宽的带宽直接作为第一 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所带来的带宽浪费,还可以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调整第三组比 特和第四组比特与带宽之间的对应关系。
继续以扰码序列中的B5B6以及服务字段中的B7来指示代码模式作为示例,其与带宽之 间的映射关系例如可以表示为表13。与表3中的映射关系不同,可以利用B5B6的值为3且 B7的值为1来指示320MHz。
表13
扰码序列中的B5B6 | SERVICE字段中的B7 | 指示的带宽 |
0 | 0 | 20MHz |
1 | 0 | 40MHz |
2 | 0 | 80MHz |
3 | 0 | 160MHz |
0-2 | 1 | 预留 |
3 | 1 | 320MHz |
相应地,上文所讨论的动态带宽协商过程下的映射关系可以表示为表14,非动态带宽协 商过程下的映射关系可以表示为表15。
表14
扰码序列中的B5B6 | 指示的带宽 |
0 | 20MHz |
1 | 40MHz |
2 | 80MHz |
3 | 160MHz |
表15
扰码序列中的B5B6 | 指示的带宽 |
0 | 20MHz |
1 | 40MHz |
2 | 80MHz |
3 | 通过盲检测识别为160MHz或320MHz |
能够看到,在动态带宽协商过程中,如果B7校验错误且B5B6的值为3,则第一设备可 以将带宽确定为160MHz,即利用160MHz来进行响应,而不是20MHz。这样,可以减小带 宽的损失。
示例装置和示例设备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一设备600的示意框图。如图6所示,第一设 备600包括接收单元610和处理单元620。接收单元610用于从第二设备接收PPDU,所述PPDU用于确定扰码序列和服务字段,所述扰码序列中的第一组比特和所述服务字段中的第二组比特用于指示带宽。处理单元620用于如果所述第二组比特校验错误,基于所述第一组比特来确定所述装置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
应当理解,第一设备600中的接收单元610和处理单元620还可以用于实施上文第一种 实现方式所讨论的确定带宽中的其他过程或步骤,具体详情可以参见上文的相关描述,在此 不再详叙。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第一设备700的示意框图。如图7所示,第一 设备700包括接收单元710和处理单元720。接收单元710用于从第二设备接收PPDU,所述PPDU用于确定服务字段中与带宽相关联的一组比特。处理单元720用于如果所述一组比特校验错误,基于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带宽协商过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 述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
应当理解,第一设备700中的接收单元710和处理单元720还可以用于实施上文第二种 实现方式所讨论的确定带宽中的其他过程或步骤,具体详情可以参见上文的相关描述,在此 不再详叙。
应当理解,第一设备600和/或第一设备700可以利用专用集成电路、一个或多个FPGA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PLD(可编程逻辑器件)、控制器、状态机、门逻辑、分立硬件部件、 任何其它适合的电路、或者能够执行本公开各种过程的电路的任意组合、芯片、单板或通信 设备等来实现。
图8是适合于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设备800的简化框图。设备800可以用于实现 本公开中的第一设备。如图所示,设备8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10,以及耦合到处理器 810的收发器840;
所述收发器840,用于实现上述图6和图7中接收单元的功能,具体细节可援引至上文 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处理器810,用于实现上述图6和图7中处理单元的功能,具体细节可援引至上文 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一设备800还包括耦合到处理器810的存储器820,所述存储器820用于存 储由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处理器能实现上述图6和图7中处理单 元的功能,具体细节可援引至上文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通信模块840可以用于双向通信。通信模块840可以具有用于通信的至少一个通信接口。 通信接口可以包括与其他设备通信所必需的任何接口。
处理器810可以是适合于本地技术网络的任何类型,并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微控制器、数字信号控制器(DSP)、以及基于控制器的多核控制器架构中的一 个或多个。设备800可以具有多个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其在时间上从属于与主 处理器同步的时钟。
存储器8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非易失性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 存储器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824,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 闪存,硬盘,光盘(CD),数字视频盘(DVD)和其他磁存储和/或光存储。易失性存储器的 示例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M)822和不会在断电持续时间中持续的其他易失性 存储器。
计算机程序830包括由关联处理器810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程序830可以存储在 ROM 820中。处理器810可以通过将程序830加载到RAM 820中来执行任何合适的动作和 处理。
可以借助于程序830来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使得设备800可以执行如参考图2至图6 中所讨论的任何过程。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硬件或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程序830可以有形地包含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 以包括在设备800中(诸如在存储器820中)或者可以由设备800访问的其他存储设备。可 以将程序830从计算机可读介质加载到RAM 822以供执行。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任何类 型的有形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ROM,EPROM,闪存,硬盘,CD,DVD等。
通常,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可以以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来实现。 一些方面可以用硬件实现,而其他方面可以用固件或软件实现,其可以由控制器,微处理器 或其他计算设备执行。虽然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各个方面被示出并描述为框图,流程图或使用 一些其他图示表示,但是应当理解,本文描述的框,装置,系统,技术或方法可以实现为, 如非限制性示例,硬件,软件,固件,专用电路或逻辑,通用硬件或控制器或其他计算设备, 或其某种组合。
本公开还提供有形地存储在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至少一个计算机程序产品。 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包括在程序模块中的指令,其在目标的真实 或虚拟处理器上的设备中执行,以执行如上所述的过程/方法。通常,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 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库,对象,类,组件,数据结构等。在各种实 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在程序模块之间组合或分割程序模块的功能。用于程序模块的机器可 执行指令可以在本地或分布式设备内执行。在分布式设备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本地和远程 存储介质中。
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用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编写。这些计算机 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使得 程序代码在被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的数据处理装置执行的时候,引起在流程图和/或框图中规 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计算机上、部分在计算机上、作为独立的软件包、 部分在计算机上且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或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计算机程序代码或者相关数据可以由任意适当载体承载,以使得 设备、装置或者处理器能够执行上文描述的各种处理和操作。载体的示例包括信号、计算机 可读介质、等等。信号的示例可以包括电、光、无线电、声音或其它形式的传播信号,诸如 载波、红外信号等。
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包含或存储用于或有关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的程序的任 何有形介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 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 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详细示例包括带有一根或多根导线的电 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储存取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 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存储设备、磁存储设备,或其任意合适的组合。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的方法的操作,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 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 相反,流程图中描绘的步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 个步骤组合为一个步骤执行,和/或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还应当注意,根据本公 开的两个或更多装置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装置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装置的 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装置来具体化。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各实现,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的,并且也不限于所 公开的各实现。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现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很好地解释各实 现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普通技术人员能理 解本文公开的各个实现方式。
Claims (21)
1.一种确定带宽的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从第二设备接收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PPDU用于确定扰码序列和服务字段,所述扰码序列中的第一组比特和所述服务字段中的第二组比特用于指示带宽;以及
如果所述第二组比特校验错误,基于所述第一组比特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第一组比特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组比特指示单一候选带宽,将所述单一候选带宽确定作为所述通信的所述带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第一组比特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包括:
所述第一组比特值为1,指示所述通信的所述带宽为第一带宽;
所述第一组比特值为2,指示所述通信的所述带宽为第二带宽;或
所述第一组比特值为3,指示所述通信的所述带宽为第三带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带宽为40MHz,第二带宽为80MHz,所述第三带宽为160MHz。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第一组比特来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组比特指示多个候选带宽,基于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带宽协商过程,从所述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所述通信的所述带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所述通信的所述带宽包括:
如果所述带宽协商过程是动态带宽协商过程,从所述多个候选带宽中选择具有最小带宽的候选带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从所述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所述通信的所述带宽包括:
如果所述带宽协商过程是非动态带宽协商过程,通过盲检测从所述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所述通信的所述带宽,所述非动态协商过程包括静态带宽协商过程或无带宽协商过程。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带宽协商过程是基于所述PPDU是否指示了预定参数或所述PPDU指示的预定参数的值而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PDU为非高吞吐量non-HT格式的PPDU或非高吞吐量复制non-HT duplicated格式的PPDU。
10.一种确定带宽的方法,包括:
第一设备从第二设备接收物理层协议数据单元PPDU,所述PPDU用于确定服务字段中与带宽相关联的一组比特;以及
如果所述一组比特校验错误,基于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的带宽协商过程,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包括:
如果所述带宽协商过程是动态带宽协商过程,将预定的带宽确定作为所述通信的所述带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的带宽为20MHz。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一组比特为第三组比特,所述PPDU还用于确定扰码序列中的第四组比特,所述第三组比特和所述第四组比特用于指示带宽,
其中确定所述第一设备与所述第二设备之间通信的带宽包括:
基于所述带宽协商过程和所述第四组比特来确定所述通信的所述带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带宽协商过程和所述第四组比特来确定所述通信的所述带宽包括:
如果所述第四组比特指示多个候选带宽,基于所述带宽协商过程从所述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所述通信的所述带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带宽协商过程从所述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所述通信的所述带宽包括:
如果所述带宽协商过程是动态带宽协商过程,从所述多个候选带宽中选择具有最小带宽的候选带宽。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带宽协商过程从所述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所述通信的所述带宽包括:
如果所述带宽协商过程是非动态带宽协商过程,通过盲检测从所述多个候选带宽中确定所述通信的所述带宽,所述非动态协商过程包括静态带宽协商过程或无带宽协商过程。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带宽协商过程是基于所述PPDU是否指示了预定参数或所述PPDU指示的预定参数的值而定。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PDU为非高吞吐量non-HT格式的PPDU或非高吞吐量复制non-HT duplicated格式的PPDU。
19.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方法的单元。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0)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72545.8A CN115087045A (zh) | 2021-03-12 | 2021-03-12 | 确定带宽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
MX2023010671A MX2023010671A (es) | 2021-03-12 | 2022-03-10 | Método que determina el ancho de banda, dispositivo, medio de almacenamiento y producto del programa. |
EP22766362.2A EP4294077A4 (en) | 2021-03-12 | 2022-03-10 | BANDWIDTH DETERMINATION METHO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PROGRAM PRODUCT |
AU2022235126A AU2022235126A1 (en) | 2021-03-12 | 2022-03-10 | Bandwidth determination metho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program product |
BR112023018258A BR112023018258A2 (pt) | 2021-03-12 | 2022-03-10 | Método de determinação de largura de banda, dispositivo, mídia de armazenamento, e produto de programa |
JP2023555760A JP2024509483A (ja) | 2021-03-12 | 2022-03-10 | 帯域幅決定方法、デバイス、ストレージメディア、およびプログラム製品 |
KR1020237034507A KR20230152759A (ko) | 2021-03-12 | 2022-03-10 | 대역폭 결정 방법, 디바이스, 저장 매체 및 프로그램 제품 |
CA3213319A CA3213319A1 (en) | 2021-03-12 | 2022-03-10 | Bandwidth determining metho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program product |
PCT/CN2022/080172 WO2022188840A1 (zh) | 2021-03-12 | 2022-03-10 | 确定带宽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
US18/465,767 US20230422091A1 (en) | 2021-03-12 | 2023-09-12 | Bandwidth determining method,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program produc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272545.8A CN115087045A (zh) | 2021-03-12 | 2021-03-12 | 确定带宽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87045A true CN115087045A (zh) | 2022-09-20 |
Family
ID=83226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272545.8A Pending CN115087045A (zh) | 2021-03-12 | 2021-03-12 | 确定带宽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422091A1 (zh) |
EP (1) | EP4294077A4 (zh) |
JP (1) | JP2024509483A (zh) |
KR (1) | KR20230152759A (zh) |
CN (1) | CN115087045A (zh) |
AU (1) | AU2022235126A1 (zh) |
BR (1) | BR112023018258A2 (zh) |
CA (1) | CA3213319A1 (zh) |
MX (1) | MX2023010671A (zh) |
WO (1) | WO2022188840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609090B2 (en) * | 2014-04-28 | 2017-03-28 | Newracom, Inc. | Signaling method |
EP3300426B1 (en) * | 2015-07-16 | 2019-11-1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carrying indication information |
CN110621043B (zh) * | 2018-06-20 | 2022-12-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带宽模式指示方法、信道指示方法及装置 |
US20200037342A1 (en) * | 2018-07-27 | 2020-01-30 |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 Eht transmission protection mechanism in 6 ghz |
CN116684933A (zh) * | 2019-09-09 | 2023-09-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混合传输方法和装置 |
-
2021
- 2021-03-12 CN CN202110272545.8A patent/CN115087045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3-10 EP EP22766362.2A patent/EP4294077A4/en active Pending
- 2022-03-10 JP JP2023555760A patent/JP2024509483A/ja active Pending
- 2022-03-10 AU AU2022235126A patent/AU2022235126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3-10 KR KR1020237034507A patent/KR20230152759A/ko unknown
- 2022-03-10 BR BR112023018258A patent/BR112023018258A2/pt unknown
- 2022-03-10 CA CA3213319A patent/CA3213319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3-10 MX MX2023010671A patent/MX2023010671A/es unknown
- 2022-03-10 WO PCT/CN2022/080172 patent/WO202218884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3
- 2023-09-12 US US18/465,767 patent/US20230422091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188840A1 (zh) | 2022-09-15 |
US20230422091A1 (en) | 2023-12-28 |
AU2022235126A1 (en) | 2023-09-28 |
BR112023018258A2 (pt) | 2023-10-31 |
EP4294077A4 (en) | 2024-07-17 |
EP4294077A1 (en) | 2023-12-20 |
KR20230152759A (ko) | 2023-11-03 |
CA3213319A1 (en) | 2022-09-15 |
MX2023010671A (es) | 2023-11-29 |
JP2024509483A (ja) | 2024-0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356819B2 (en) | Spatial-reuse enhancement in RTS and CTS | |
US11012198B2 (en) | HARQ feedback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JP6588623B2 (ja) | 重複基本サービスセットと関連付けられたパケットを識別するための技法 | |
US9386582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frequency resource information in a frequency overlay | |
EP3550911B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network side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 |
EP3107345B1 (en) | Channel resource ind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
CN111435869B (zh) | 一种下行控制信道的传输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 |
CN110972283B (zh) | 控制信道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 |
US9769850B2 (en) |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 |
US12108431B2 (en) |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 and storage medium | |
US20200389871A1 (en)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to continue to detect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 |
US20230038936A1 (en) |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 |
EP4301076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1356236A (zh) | 上行传输的方法、上行传输的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 |
US20240064722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5087045A (zh) | 确定带宽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 |
EP4188014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0933761B (zh) | 资源调度方法及设备 | |
US20240097859A1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multi-ap 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 |
WO2022194216A1 (zh) | 信息确定方法和设备 | |
US20240297734A1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 |
EP4432589A1 (en) | Acknowledgment with retransmission link information | |
US20200228992A1 (en) | Bandwidth Part (BWP) Operations for New Radio in Unlicensed Spectrum (NR-U) | |
US20230102086A1 (en) | Transmitting a Frame | |
CN115412200A (zh) | 无线局域网中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