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86518A - 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86518A
CN115086518A CN202210630693.7A CN202210630693A CN115086518A CN 115086518 A CN115086518 A CN 115086518A CN 202210630693 A CN202210630693 A CN 202210630693A CN 115086518 A CN115086518 A CN 1150865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mode
lens group
camera
image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3069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嘉伟
韦怡
李响
于盼
王文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3069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8651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865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651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9018 priority patent/WO2023236486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Control of means for changing angle of the field of view, e.g. optical zoom objectives or electronic zoom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摄像头和电子装置。摄像头包括图像传感器和镜头,镜头用于在图像传感器上成像,镜头包括多个镜片组,多个镜片组沿镜头的光轴排布;至少一个镜片组能够相对于图像传感器移动以使镜头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镜头在第一模式时的对焦物距小于在第二模式时的对焦物距;在第一模式时,镜头的对焦物距小于10mm。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通过镜片组相对图像传感器的移动使得镜头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第一模式可对应摄像头在显微模式下的拍摄,第二模式可对应摄像头在微距模式下的拍摄。因此,镜头的模式切换可使同一摄像头实现在显微拍摄模式和微距拍摄模式之间的切换,提升了摄像头使用场景的多样。

Description

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手机上的微距拍摄功能是通过超广角摄像头实现的,显微拍摄功能是通过额外增加一颗专用摄像头实现的,然而,手机上的单颗摄像头难以同时实现微距拍摄功能和显微拍摄功能,导致摄像头的使用场景单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包括图像传感器和镜头,所述镜头用于在所述图像传感器上成像,所述镜头包括多个镜片组,所述多个镜片组沿所述镜头的光轴排布;
至少一个所述镜片组能够相对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移动以使所述镜头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所述镜头在第一模式时的对焦物距小于在第二模式时的对焦物距;在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镜头的对焦物距小于10mm。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通过镜片组相对图像传感器的移动使得镜头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第一模式可对应摄像头在显微模式下的拍摄,第二模式可对应摄像头在微距模式下的拍摄。因此,镜头的模式切换可使同一摄像头实现在显微拍摄模式和微距拍摄模式之间的切换,提升了摄像头使用场景的多样。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为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摄像头。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通过设置有摄像头能够在单个摄像头上实现微距距离拍摄和显微距离拍摄,并提升电子装置在显微距离拍摄下的成像效果。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包括两个镜片组且第一镜片组位于第一位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包括两个镜片组且第一镜片组位于第二位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包括三个镜片组且第一镜片组位于第一位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包括三个镜片组且第一镜片组位于第二位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包括两个镜片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包括三个镜片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图像传感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图像传感器的柔性膜层弯曲时的平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图像传感器在镜头距离物体为显微距离时接收光线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图像传感器的某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图像传感器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滤波阵列的平面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处于微距距离拍摄的平面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处于显微距离拍摄的平面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电子装置1000;
摄像头100;
图像传感器10、像素阵列11、柔性膜层12、微透镜阵列121、驱动器件13、压电器件131、支撑层14、滤光阵列141、红色滤光片1411、绿色滤光片1412、蓝色滤光片1413、柔性连接体15;
镜头20、镜片组21、第一镜片组211、第二镜片组212、第二镜片组213、透镜22;
光线30;
检测元件40;
驱动装置50;
红外滤光片60;
电路板70;
物体20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00包括图像传感器10和镜头20,镜头20用于在图像传感器10上成像,镜头20包括多个镜片组21,多个镜片组21沿镜头20的光轴排布;
至少一个镜片组21能够相对于图像传感器10移动以使镜头20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镜头20在第一模式时的对焦物距小于在第二模式时的对焦物距;在第一模式时,镜头20的对焦物距小于10mm。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00通过镜片组21相对图像传感器10的移动使得镜头20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第一模式可对应摄像头100在显微模式下的拍摄,第二模式可对应摄像头100在微距模式下的拍摄。因此,镜头20的模式切换可使同一摄像头100实现在显微拍摄模式和微距拍摄模式之间的切换,提升了摄像头100使用场景的多样。
具体地,图像传感器10可以是设置在摄像头100中的感光元件,图像传感器10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图像传感器10可设置在摄像头100的内部且位于镜头20的下方。
镜头20可具有多个镜片组21,多个镜片组21沿镜头20的光轴方向排布,光轴方向可以是光束通过镜头20中心的轴线。多个镜片组21可呈相互独立的状态,多个镜片组21中的至少一个镜片组21可相对于图像传感器10沿光轴方向进行移动,移动后镜片组21可以改变镜头20的对焦物距,从而使得镜头20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
其中,第一模式可以是镜头20与物体2000平面之间的距离D1小于10mm的显微距离,例如,D1可以是5mm的显微距离。此时,镜头20实现的对焦物距也小于10mm,从而使离镜头20显微距离的物体2000平面透过镜头20在图像传感器10上实现清晰成像。
进一步地,第二模式可以是镜头20与物体2000平面之间的距离D2大于10mm的距离,例如,D2可以是30mm的微距距离。此时,镜头20实现的对焦物距也大于10mm,从而使离镜头20微距距离的物体2000透过镜头20在图像传感器10上实现清晰成像。
请参阅图1和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每个镜片组21包括至少一片透镜22。
如此,至少一片透镜22在多个镜片组21中进行组合使得多个镜片组21能够利用多片透镜22实现镜头20对焦物距的变换。
具体地,透镜22可以是凸透镜或凹透镜。一片或多片透镜22可共同封装在一个镜片组21中,不同镜片组21中的透镜22的数量可不相同。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镜头20的透镜22总数为4片或5片。
如此,镜头20的透镜22总数为4片或5片可以确保多个镜片组21中能够有足够的透镜22实现镜头20的对焦物距切换。
具体地,镜头20的透镜22总数可以是镜头20中多个镜片组21中的透镜22的数量总和。多个镜片组21中至少包括一个透镜22,在总数为4个或5个的情况下,多个镜片组21中的透镜22可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实现多个镜片组21的透镜22总和为4个或5个。
示例性地,镜头20中镜片组21的数量为2个时,2个镜片组21中的其中一个镜片组21的透镜22可以是2个,另一个镜片组21的透镜22数量也可以是2个,因此,镜头20的透镜22总数可以是4个。类似的,两个镜片组21的组合可以是“1+3”、“3+1”等组合模式。
可以理解,组合“1+3”引号内的数字的数量可表示镜片组的数量,数字之和可以表示透镜总数。因此,引号“1+3”内具有两个数字可以表示镜片组为两组,数字总和为4可以表示透镜的总数为4个。数字“1”的含义可以表示两组镜片组21中的其中一组镜片组21的透镜22数量为1个,数字“3”的含义可以表示两组镜片组21中另一组镜片组21的透镜22数量为3个。其他组合可以以此类推。
进一步地,若镜头20的透镜22总数为5个时,两个镜片组21的组合可以的“2+3”或“3+2”等组合模式。需要理解的是,镜片组21的数量与透镜22总数的数量也可以进行不同组合并结合单个镜片组21中不同的透镜22数量进行组合。例如,三个镜片组21的透镜22总数为4个组合模式为“1+1+2”或四个镜片组21的透镜22总数为5个组合模式为“2+1+1+1”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镜片组21包括第一镜片组211和第二镜片组212,第一镜片组211位于图像传感器10和第二镜片组212之间,第一镜片组211能够相对于图像传感器10移动。
如此,通过两个镜片组21中的第一镜片组211的移动能够将镜片组21的对焦物距进行改变,使得镜头20切换至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
具体地,第二镜片组212、第一镜片组211可沿镜片组21的光轴方向呈上下顺序设置,第二镜片组212可设置在上部,第二镜片组212可相对第一镜片组211靠近物体2000平面,远离图像传感器10。第二镜片组212与图像传感器10之间具有间隔距离,第一镜片组211可设置在第二镜片组212和图像传感器10之间。第二镜片组212与图像传感器10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保持不变,第一镜片组211可在马达等驱动装置50的驱动下在第二镜片组212和图像传感器10之间移动。第一镜片组211的移动方向可以是向靠近或远离图像传感器10的方向运动,进而可以使镜头20向第一模式或者向第二模式进行切换。
请参阅图3、图4和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镜片组21包括第一镜片组211、第二镜片组212和第三镜片组213,第一镜片组211位于第二镜片组212和第三镜片组213之间,第三镜片组213相对于第二镜片组212靠近图像传感器10设置。
如此,通过三个镜片组21中的第一镜片组211的移动能够将镜片组21的对焦物距进行改变,使得镜头20切换至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
具体地,第二镜片组212、第一镜片组211和第三镜片组213可沿镜片组21的光轴方向呈上下顺序设置。第二镜片组212可设置在上部,第二镜片组212可相对第一镜片组211靠近物体2000平面、远离图像传感器10,第三镜片组213可相对第一镜片组211靠近图像传感器10、远离物体2000平面。第二镜片组212与第三镜片组213之间具有间隔距离,第一镜片组211可设置在第二镜片组212和第三镜片组213之间。第二镜片组212与第三镜片组213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保持不变,第三镜片组213与图像传感器10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保持不变。
第一镜片组211可在马达等驱动装置50的驱动下在第二镜片组212和第三镜片组213之间移动。移动方向可以是向靠近或远离图像传感器10的方向运动,进而可以使镜头20向第一模式或者向第二模式进行切换。
请参阅图1-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镜片组211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一镜片组211在第一位置时更靠近第二镜片组212;
在第一镜片组211位于第一位置时,镜头20处于第一模式,在第一镜片位于第二位置时,镜头20处于第二模式;或
在第一镜片组211位于第一位置时,镜头20处于第二模式,在第一镜片位于第二位置时,镜头20处于第一模式。
如此,第一镜片组211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可对应与镜头20的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使得第一镜片组211移动到对应位置可具有明确对应的镜头20模式。
具体地,第一镜片组211在第一位置(如图1或图3所示)时相比第二位置(如图2或图4所示)靠近第二镜片组212。在镜头20的第一模式向第二模式的切换过程中,通过使第一镜片组211处于不同位置可以实现镜头20模式的切换。第一镜片组211的第一位置可以是第一镜片组211在移动范围内更靠近第二镜片组212的位置,此时,镜片组21整体的对焦物距可以是小于10mm的显微距离,镜头20可处于第一模式。第一镜片组211的第二位置可以是第一镜片组211在移动范围内更靠近图像传感器10的位置,此时,镜片组21整体的对焦物距可以是大于10mm的微距距离,镜头20可处于第二模式。
由于镜片组21在不同位置的对焦物距的不同取决于镜片组21的焦距分布设计。因此,也可以是第一镜片组211在第一位置时,镜片组21整体的对焦物距可以是大于10mm的微距距离,镜头20可处于第二模式。第一镜片组211在第二位置时,镜片组21整体的对焦物距可以是小于10mm的显微距离,镜头20可处于第一模式。
需要理解的是,当第一镜片组21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镜片组21整体的对焦物距可以是阶段性的变化或者是连续性的变化。例如,第一镜片组21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镜头20的对焦物距可以仅从30mm切换至5mm,为间断的变化。也可以是,第一镜片组21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时,镜头20的对焦物距可以从30mm逐渐切换至5mm,为连续的变化。
请参阅图5和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摄像头100包括设置在第一镜片组211上的检测元件40,检测元件40用于检测第一镜片组211的位置。
如此,检测元件40设置在第一镜片组211上能够检测出第一镜片组211所处位置,从而摄像头100可根据检测出的位置可判断出镜头20处于的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
具体地,摄像头100中的第一镜片组211、第二镜片组212和图像传感器10等模块化的组件相互连接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是通过胶水进行粘接。摄像头100中的各组件可从上至下的相互连接,上层可以是第二镜片组212,连接第二镜片组212并位于第二镜片组212下方的可以是第一镜片组211以及带动第一镜片组211进行靠近或远离第二镜片组212运动的驱动装置50,例如马达。驱动装置50还可以带动第一镜片组211进行平动,实现镜头20的防抖功能。最下方可以是电路板70和图像传感器10,图像传感器10可设置在电路板70朝向第一镜片组211的一面上,图像传感器10和第一镜片组211之间还可设置有红外滤光片60。
检测元件40可设置在第一镜片组211上,检测元件40可以是霍尔元器件、磁体或者是线圈等。检测元件40可成对的设置在第一镜片组211和驱动装置50上,例如,在第一镜片组211一侧设置有霍尔元器件,在对应的驱动装置50上设置有磁体或线圈。然后,检测元件40可通过与驱动第一镜片组211的驱动装置50上配对的检测元件40进行磁性检测或者光电检测来检测出第一镜片组211所处的位置。
例如,当第一镜片组211上采用霍尔元器件作用检测元件40并采用马达作为驱动装置50驱动第一镜片组211时,马达上可对应设置有另一检测元件40,例如,与霍尔元器件相配对的磁石等,然后通过霍尔元器件感应磁场可确定第一镜片组211所处的位置。
请参阅图5和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镜片组211的移动距离S范围为300μm-1500μm。
如此,第一镜片组211的移动距离S范围在300μm-1500μm能够较好的满足镜头20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对焦物距的变化。
具体地,第一镜片组211的移动距离S范围可以是第一镜片组211处于第一位置的第一镜片组211的上表面至第一镜片组211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第一镜片组21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移动距离S范围的数值可取决于镜片组21的焦距,S的数值可以约为300μm-1500μm。
请参阅图2和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模式时,镜头20的对焦物距小于或等于30mm。
如此,处于第二模式的镜头20能够实现摄像头100的显微拍摄距离。
具体地,第二模式时镜头20的对焦物距大于第一模式时的10mm,且小于或等于30mm,可以对应摄像头100在距离物体2000呈微距时的拍摄状态。因此,镜头20可以实现微距距离的对焦,摄像头100与物体2000呈微距时图像传感器10上可实现清晰成像。
请参阅图7和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图像传感器10包括像素阵列11、透光的柔性膜层12和驱动器件13,柔性膜层12与像素阵列11层叠设置;驱动器件13设置在柔性膜层12上,驱动器件13能够改变柔性膜层12的曲率,以矫正镜头20的场曲。
如此,图像传感器10具有曲率可变的柔性膜层12,图像传感器10可利用驱动器件13改变柔性膜层12的曲率,进而可将图像传感器10的曲率改变;图像传感器10的曲率改变能够将镜头20在显微拍摄时产生的场曲进行校正,使得图像成像清晰。
具体地,图像传感器10可以是应用在手机、数码相机等具有拍摄功能的电子设备中的感光元件,图像传感器10可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像素阵列11可以是图像传感器10中用于感光并进行光电转换的区域,像素阵列11可与柔性膜层12呈上下层叠的设置,像素阵列11可位于柔性膜层12的下方。柔性膜层12可以是具有柔性的薄膜层,可采用玻璃等材质制成,柔性膜层12的厚度可以是约5微米左右。
驱动器件13可以是通过自身形变等方式驱动柔性膜层12发生弯曲从而改变柔性膜层12曲率的装置。驱动器件13可设置在柔性膜层12上,例如,可设置在柔性膜层12背离像素阵列11的一侧表面上。
可通过图9来进一步说明,当镜头20与物体2000平面之间的距离为显微距离。例如:物距为5mm时,物体2000发出的光线30通过镜头20聚焦至图像传感器10上。由于镜头20产生的场曲使得部分光线30透过镜头20聚焦在柔性膜层12未弯曲的图像传感器10的后侧,使得图像出现模糊。此时,驱动器件13可驱动柔性膜层12发生弯曲从而改变图像传感器10的曲率,图像传感器10曲率发生改变后,物体2000发出的光线30能够全部聚焦在图像传感器10上,解决了图像模糊问题,使得图像清晰。
请参阅图7和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驱动器件13包括压电器件131,在向压电器件131施加电压的情况下,压电器件131产生形变以带动柔性膜层12产生形变。
如此,采用施加电压的方式能够较快的控制压电器件131产生形变,提升柔性膜层12的形变速度,进而可以提升图像传感器10对镜头20产生场曲的校正速度。
具体地,压电器件131可以是压电执行器,例如,压电器件131可以是压电薄膜,并通过薄膜式压电技术实现自身的形变。示例性地,当向压电器件131施加为0V的电压时,压电器件131本身不产生变化,柔性膜层12不会发生形变(如图7所示);当向压电器件131施加为40V的电压时,压电器件131自身发生形变,当压电器件131发生形变时会带动柔性膜层12发生形变,进而可以使柔性膜层12发生形变,柔性膜层12的形变可以是柔性膜层12的中间区域相比未形变时呈凸出状(如图8所示)。
请参阅图7和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压电器件131设置在柔性膜层12的边缘位置。
如此,设置在柔性膜层12边缘的压电器件131不会阻挡柔性膜层12中间位置的透光率,使得透过柔性膜层12接触像素阵列11的光量正常。
具体地,压电器件131可设置在柔性膜层12的外边缘侧,压电器件131可围绕柔性膜层12的外边缘位置连接在柔性膜层12上。
请参阅图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柔性膜层12上形成有微透镜阵列121,微透镜阵列121用于向像素阵列11聚光。
如此,微透镜阵列121设置在柔性膜层12上实现向像素阵列11聚光,可以提高像素阵列11的填充因子,从而提升图像传感器10的成像效果。
具体地,微透镜阵列121包括多个子透镜,多个子透镜可呈阵列排布,多个子透镜的直径可以是纳米级或毫米级。微透镜阵列121可通过子透镜实现并行的屈光聚焦。
请参阅图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微透镜阵列121形成在柔性膜层12背离像素阵列11的表面上。如此,微透镜阵列121的设置可使聚焦后的光路方向朝向像素阵列11上照射。
具体地,微透镜阵列121可设置在柔性膜层12背离像素阵列11的一侧上,微透镜阵列121上的子透镜的凸面可背离柔性膜层12向上凸起,使得微透镜阵列121具有聚光作用。
请参阅图7和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图像传感器10还包括支撑层14和柔性连接体15,支撑层14设置在像素阵列11上,柔性连接体15连接柔性膜层12和支撑层14,柔性连接体15随着柔性膜层12的形变而形变。
如此,支撑层14可支撑柔性连接体15,柔性连接体15跟随柔性膜层12形变产生对应的形变可实现对光线的聚焦位置的相应改变,从而使得图像传感器10具备自动的对焦能力。
具体地,支撑层14可设置在像素阵列11上方,支撑层14可以是玻璃材质制成的具有支撑作用的结构层。柔性连接体15的一端可连接支撑层14,背离与支撑层14连接的一端可连接柔性膜层12。柔性连接体15可以是由高分子结构形成的聚合物,可跟随柔性膜层12产生的形变而发生自身的形变。
请参阅图11和图1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支撑层14形成有滤光阵列141,滤光阵列141包括红色滤光片1411、绿色滤光片1412和蓝色滤光片1413。
如此,支撑层14上形成的滤光阵列141可对进入像素阵列11的光线的颜色进行过滤。由于像素阵列11无法区分光线的色彩,因此,设置滤光阵列141可以帮助像素阵列11实现对光线颜色的区分。
具体地,滤光阵列141可以理解为对不同色彩光线的波长进行过滤的阵列,滤光阵列141可将进入像素阵列11的光线进行分通道滤波。可以理解,滤光阵列141相当于对入射信号进行调制,通常采用的调制模式为拜耳阵列。滤光阵列141可包括红色滤光片1411、绿色滤光片1412和蓝色滤光片1413。如图11所示,当滤光阵列141采用拜耳阵列时,由R,G,B三个通道组成,R可代表为红色滤光片1411、G可代表绿色滤光片1412、B可代表蓝色滤光片1413。R,G,B三个通道的密度可分别为1/4,1/2,1/4;光线经过滤光阵列141的调制后可入射到像素阵列11上进行光电转换和模数转换。
请参阅图13和图14,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00包括上述实施方式的图像传感器10和镜头20,镜头20用于在图像传感器10上成像。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头100通过镜头20在图像传感器10上成像可实现对物体2000进行显微距离的清晰拍摄,图像传感器10能够对镜头20与物距处于显微距离时校正镜头20产生的场曲,从而使得摄像头100拍摄处的图像成像清晰。
具体地,摄像头100可以是具有微距、显微等多种拍摄功能的摄像头100。镜头20可以是由玻璃透镜组成的光学元件。镜头20可设置在图像传感器10上方,镜头20可将摄像头100需要拍摄的景物图像进行采集并传递至图像传感器10上成像。
请参阅图13和图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镜头20能够相对于图像传感器10沿镜头20的光轴移动以改变摄像头100的拍摄模式。
如此,通过镜头20相对图像传感器10移动的方式可实现摄像头100在不同物距下的拍摄模式的调节,因此,摄像头100经过调节后能够提升不同模式下的拍摄效果。
具体地,镜头20设置在图像传感器10的上方,镜头20可正对于图像传感器10。镜头20可连接有马达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可用于驱动镜头20沿光轴方向进行移动。光轴方向可以是镜头20接收光线的中心轴线方向。
示例性地,如图13所示,被拍摄的物体2000至镜头20的上表面的距离为L1,L1可以是微距距离,例如,镜头20与被拍摄的物体2000距离L1为30毫米时可视为微距距离。如图14所示,当摄像头100需要将拍摄模式切换为显微模式或被拍摄的物体2000至镜头20上表面的距离L2小于微距距离L1的情况下,例如,镜头20与被拍摄的物体2000距离L2为处于5毫米的显微距离时,镜头20可在马达的驱动下相对于图像传感器10沿光轴向背离图像传感器10的方向运动。例如,镜头20移动的距离可以是840微米。而此时的镜头20的外视场场曲较大,边缘视场场曲可接近30μm。
请结合图9,图像传感器10会相应的改变曲率使得镜头20获取的图像在图像传感器10上形成清晰的成像。
请参阅图15,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包括摄像头,摄像头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头。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000通过设置有摄像头100能够在单个摄像头上实现微距距离拍摄和显微距离拍摄,并提升电子装置1000在显微距离拍摄下的成像效果。
具体地,电子装置1000可以是具有拍照功能的终端设备。例如,电子装置1000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或其他具有拍照功能的终端设备。摄像头100可设置在电子装置1000上,例如,手机的后置摄像头,数码相机的摄像头等。摄像头100用来同时实现电子装置1000的显微拍摄和微距拍摄功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摄像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传感器;
镜头,所述镜头用于在所述图像传感器上成像,所述镜头包括多个镜片组,所述多个镜片组沿所述镜头的光轴排布;
至少一个所述镜片组能够相对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移动以使所述镜头在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之间切换,所述镜头在第一模式时的对焦物距小于在第二模式时的对焦物距;在所述第一模式时,所述镜头的对焦物距小于1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镜片组包括至少一片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的透镜总数为4片或5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组包括第一镜片组和第二镜片组,所述第一镜片组位于所述图像传感器和所述第二镜片组之间,所述第一镜片组能够相对于所述图像传感器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组包括第一镜片组、第二镜片组和第三镜片组,所述第一镜片组位于所述第二镜片组和所述第三镜片组之间,所述第三镜片组相对于所述第二镜片组靠近所述图像传感器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组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镜片组在第一位置时更靠近所述第二镜片组;
在所述第一镜片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镜头处于所述第一模式,在所述第一镜片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镜头处于所述第二模式;或
在所述第一镜片组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镜头处于所述第二模式,在所述第一镜片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镜头处于所述第一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镜片组上的检测元件,所述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镜片组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组的移动距离范围为300μm-150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镜头的对焦物距小于或等于3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传感器包括:
像素阵列;
透光的柔性膜层,所述柔性膜层与所述像素阵列层叠设置;
驱动器件,所述驱动器件设置在所述柔性膜层上,所述驱动器件能够改变所述柔性膜层的曲率,以矫正镜头的场曲。
1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
CN202210630693.7A 2022-06-06 2022-06-06 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Pending CN1150865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0693.7A CN115086518A (zh) 2022-06-06 2022-06-06 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PCT/CN2022/139018 WO2023236486A1 (zh) 2022-06-06 2022-12-14 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0693.7A CN115086518A (zh) 2022-06-06 2022-06-06 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6518A true CN115086518A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49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30693.7A Pending CN115086518A (zh) 2022-06-06 2022-06-06 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86518A (zh)
WO (1) WO202323648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6486A1 (zh) * 2022-06-06 2023-1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36352A1 (ja) * 2015-02-26 2016-09-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マクロ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9788089B (zh) * 2018-10-16 2021-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微距成像的方法及终端
CN111338064A (zh) * 2020-03-27 2020-06-26 肯维捷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化的高成像质量的近距离成像模组
CN113281889B (zh) * 2021-04-09 2022-08-05 惠州市星聚宇光学有限公司 微距显微光学成像系统、成像模组以及手机
CN113114918B (zh) * 2021-04-30 2022-12-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及电子设备
CN115086518A (zh) * 2022-06-06 2022-09-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36486A1 (zh) * 2022-06-06 2023-12-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36486A1 (zh) 2023-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3791B (zh) 包括自动聚焦、图像稳定和超分辨率的光学设备
CN111615822B (zh) 一种双重相机
US8325265B2 (en) Camera module having extended depth of focus mode and autofocus mod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KR102657704B1 (ko) 광학 장치, 특히 자동초점 및 광 이미지 안정화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CN109194859B (zh) 一种摄像头及终端设备
US10151859B2 (en) Camera modul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same
TWI578016B (zh) 具有微機電系統影像聚焦致動器之光學系統
CN110609377A (zh) 镜头组、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552066B (zh) 变焦组件、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07518129A (ja) ズーム光学系
CN112740650B (zh) 摄像装置设备
KR20200041062A (ko) 카메라 액추에이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US11558560B2 (en) Imaging apparatuses and optical devices having spatially variable focal length
CN115086518A (zh) 摄像头和电子装置
KR20160115682A (ko) 대상에 대하여 공간적으로 가변하는 오토 포커싱을 가능하게 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촬상 시스템
WO2021171030A1 (en) A camera assembly
US20070109667A1 (en) Optical focus system and zoom system including at least one deformable mirror therein
TW202248710A (zh) 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12335049B (zh) 成像组件、触摸屏、摄像模组、智能终端、相机和距离测量方法
CN115134495A (zh) 图像传感器、摄像头、电子装置和成像方法
CN114765653A (zh) 一种光学元件、摄像头模组及终端
CN218866197U (zh) 自动对焦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6360092B (zh) 一种液体透镜、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EP4343425A1 (en) Variable aperture module,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526801B (zh) 双镜头成像模块及其提取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