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86353A - 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设备、平台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设备、平台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86353A
CN115086353A CN202210489644.6A CN202210489644A CN115086353A CN 115086353 A CN115086353 A CN 115086353A CN 202210489644 A CN202210489644 A CN 202210489644A CN 115086353 A CN115086353 A CN 115086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ent
blockchain
platform
block chain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896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倪修峰
王辉
许昀
吴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flyte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flyte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flyte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flyte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8964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863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86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63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36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cryptographic hash functions
    • H04L9/3239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using cryptographic hash functions involving non-keyed hash functions, e.g. modification detection codes [MDCs], MD5, SHA or RIPEM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H04L9/3263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certificates, e.g. public key certificate [PKC] or attribute certificate [AC];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 arrangements
    • H04L9/3268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involving certificates, e.g. public key certificate [PKC] or attribute certificate [AC];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PKI] arrangements using certificate validation, registration, distribution or revocation, e.g. certificate revocation list [CR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设备、平台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将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事件发起请求,转发至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其中,事件发起请求包括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与事件发起方所参与的目标区块链相关;将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转发至参与目标区块链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其中,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响应于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处理后,事件接收方在目标区块链的相关数据发生变化而发送数据同步请求。上述方案,能够解决区块链平台管理、维护的归属权问题以及能够解决中心化存储带来的系统可靠性问题。

Description

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设备、平台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设备、平台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的企业级区块链BaaS(Blockchain as a Service,区块链即服务)平台是基于一种中心化的架构设计而来的,不同的企业或机构都需要通过接入该平台进行资源申请、资源配置、区块链申请、区块链创建、区块链管理、服务编排以及后续的监控、运维管理等操作。然而,这种基于中心化管理模式的区块链开放服务平台,区块链的诸多参与方有且仅使用一套区块链BaaS平台,其中不仅存在平台管理、维护的归属权问题,还存在平台管理运维数据中心化存储所带来的系统可靠性问题。另外,由于平台管理员的权限过大,无法保证各个联盟成员的私有数据能完全隔离、不被外人获悉。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设备、平台和存储介质,能够解决区块链平台管理、维护的归属权问题以及能够解决中心化存储带来的系统可靠性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将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事件发起请求,转发至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其中,事件发起请求包括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与事件发起方所参与的目标区块链相关;将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转发至参与目标区块链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其中,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响应于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处理后,事件接收方在目标区块链的相关数据发生变化而发送数据同步请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发送事件发起请求至消息中转设备;其中,事件发起请求包括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与发送事件发起请求的事件发起方所参与的目标区块链相关,且事件发起请求由消息中转设备转发至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接收由消息中转设备转发的数据同步请求;其中,数据同步请求由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响应于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处理后,事件接收方在目标区块链的相关数据发生变化而发送至消息中转设备,且由消息中转设备转发至参与目标区块链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由消息中转设备转发的事件发起请求;其中,事件发起请求包括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与发送事件发起请求的事件发起方所参与的目标区块链相关;响应于在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处理后,待处理区块链事件的事件接收方在目标区块链的相关数据发生变化,发送数据同步请求至消息中转设备;其中,消息中转设备将数据同步请求转发至参与目标区块链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区块链事件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事件发起转发模块,用于将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事件发起请求,转发至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其中,事件发起请求包括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与事件发起方所参与的目标区块链相关;数据同步转发模块,用于将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转发至参与目标区块链的各个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其中,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响应于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处理后,事件接收方在目标区块链的相关数据发生变化而发送数据同步请求。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区块链事件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事件发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事件发起请求发送至消息中转设备;其中,事件发起请求包括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与发送事件发起请求的事件发起方所参与的目标区块链相关,且事件发起请求由消息中转设备转发至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数据同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由消息中转设备转发的数据同步请求;其中,数据同步请求由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响应于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处理后,事件接收方在目标区块链的相关数据发生变化而发送至消息中转设备,且由消息中转设备转发至参与目标区块链的各个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区块链事件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事件发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由消息中转设备转发的事件发起请求;其中,事件发起请求包括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与发送事件发起请求的事件发起方所参与的目标区块链相关;数据同步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在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处理后,待处理区块链事件的事件接收方在目标区块链的相关数据发生变化,发送数据同步请求至消息中转设备;其中,消息中转设备将数据同步请求转发至参与目标区块链的各个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消息中转设备,该设备包括通信电路、存储器和处理器,通信电路、存储器分别与处理器耦接,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区块链平台,该区块链平台包括通信电路、存储器和处理器,通信电路、存储器分别与处理器耦接,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处理器用于执行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和第三方面的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区块链平台系统,该区块链平台系统包括消息中转设备以及分属于各方的区块链平台,消息中转设备分别与各个区块链平台通信连接,用于各个区块链平台之间同步数据;其中,各方包括事件发起方和事件接收方,消息中转设备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的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的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运行的程序指令,程序指令用于实现上述的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
上述方案,将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与事件发起方所参与的目标区块链相关的待处理区块链事件,转发至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并将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转发至参与目标区块链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故,各个独立的区块链平台之间的数据通过一个中心化部署的消息中间件进行中转、传播,实现处理各个区块链平台之间的消息事件和数据同步。另外,各个区块链平台独立,能够自主控制各自的区块链的资源配置、部署搭建以及区块链的管理、监控、维护等功能,实现了多中心化、去中心化,并且每一区块链平台拥有独立的数据存储服务,实现了分布式核算和存储区块链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运维数据中心化存储后所带来的系统可靠性问题,同时使得各区块链参与方的私有数据能够完全隔离,不被外人获悉,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区块链平台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事件发起方发起链邀请一实施例的交互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事件接收方处理链邀请一实施例的交互图;
图4是申请提供的事件接收方加入区块链一实施例的交互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区块链平台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消息中转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区块链事件处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区块链事件处理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区块链事件处理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此外,本文中的“多”表示两个或者多于两个。另外,本文中术语“至少一种”表示多种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中的至少两种的任意组合,例如,包括A、B、C中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包括从A、B和C构成的集合中选择的任意一个或多个元素。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区块链平台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区块链平台系统10,区块链平台系统10包括分属于各方的区块链平台20,也就是说,在有多个区块链参与方存在时,每一方部署、维护有一套独立且关联的区块链平台20,能够实现不同区块链参与方自主控制各自的区块链的资源配置、部署搭建以及区块链的管理、监控、维护等功能,即,本申请提供的区块链平台系统10是一个多中心化、去中心化的区块链平台系统10。相比于传统的基于中心化架构设计的区块链平台系统10,一方面,由于不同区块链参与方自主控制各自的区块链平台20,拥有独立的前后端服务,解决了区块链平台系统10的管理、维护的归属权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区块链平台系统10多中心化、去中心化的架构设计,使得每一区块链平台20拥有独立的数据存储服务,实现了分布式核算和存储区块链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运维数据中心化存储后所带来的系统可靠性问题,同时使得各区块链参与方的私有数据能够完全隔离,不被外人获悉,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其中,上述各方包括事件发起方和事件接收方,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用于处理对应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事件,例如,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发送链邀请、账本邀请、链退出等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用于处理对应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事件,例如,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接收链邀请、账本邀请等待处理区块链事件等。
区块链平台系统10还包括消息中转设备30,消息中转设备30用于处理对应事件接收方和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事件,消息中转设备30分别与各个区块链平台20通信连接,用于各个区块链平台20之间同步数据。例如,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发送链邀请、账本邀请等待处理区块链事件至消息中转设备30,消息中转设备30将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发送的链邀请、账本邀请等待处理区块链事件转发至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由于本申请提供的是基于多中心化、去中心化架构设计的区块链平台系统10,所以引入消息中转设备30,使得各个独立的区块链平台20之间的数据会通过一个中心化部署的消息中间件进行中转、传播等,以实现处理区块链平台系统10中多中心部署的各个区块链平台20之间的消息事件和数据同步,即,消息中转设备30的设置实现了各个区块链平台20之间的消息传递和信息共享。
举例来说,以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为链邀请为例具体说明区块链平台系统10的具体运作过程。如图2所示,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事件发起方发起链邀请一实施例的交互图,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盟主)即为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消息中间件即为消息中转设备30、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成员)即为某一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具体地,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盟主)进行用户权限配置,新增链管理员即图2中的联盟盟主,链管理员创建区块链并完成相应的链基础信息配置,其中,链基础信息具体可包括区块链名称、加密算法类型(例如,常规算法、国密算法等)、创链方信息、参与方信息、区块链节点、账本信息等,链管理员在完成区块链新建、服务器选择、端口分配、部署路径设置后,可实现区块链节点的自动部署与全流程部署日志查询;链管理员可邀请其余区块链平台20加入该新增的区块链,此时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盟主)生成被邀请组织的证书(被邀请组织的证书请求);然后,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盟主)发送链邀请信息至消息中间件,其中,链邀请信息包括链信息(如链邀请事件的发起方、链管理员信息、区块链状态信息和时间信息等)、账本信息和被邀请组织的证书等;然后,消息中间件将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盟主)发送的链邀请信息转发至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成员);然后,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成员)接收由消息中间件转发的链邀请信息,并且将接收的链邀请信息写入数据库,以便后续由平台管理员进行审核、处理等。
如图3所示,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事件接收方处理链邀请一实施例的交互图,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成员)即为某一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消息中间件即为消息中转设备30、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盟主)即为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具体地,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成员)的联盟成员即平台管理员处理链邀请信息,确定是否加入此新增的区块链;然后,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成员)发送处理结果至消息中间件;然后,消息中间件转发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成员)发送的链邀请处理结果至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盟主);然后,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盟主)根据链邀请处理结果确定此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成员)是否加入此新增的区块链,在确定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成员)加入此新增的区块链后,更新链成员数据。
其中,如图4所示,图4是申请提供的事件接收方加入区块链一实施例的交互图,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成员)和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其他成员)即为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消息中间件即为消息中转设备30、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盟主)即为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具体地,在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成员)同意加入此新增的区块链后,会分配对应此新增区块链的链管理员即图4中的联盟成员,链管理员输入节点信息,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成员)生成组织证书、节点证书、部署包和私钥等并更新本组织节点数据,以完成可视化区块链节点添加;然后,由于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成员)在新增的区块链的相关数据发生变化,所以向消息中间件发送节点信息同步请求;然后,消息中间件将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成员)发送的节点信息同步请求转发至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盟主);然后,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盟主)接收消息中间件转发的节点信息同步请求,并更新链和节点数据;然后,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盟主)向消息中间件发送节点信息更新请求;然后,消息中间件转发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盟主)发送的节点信息更新请求至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其他成员);然后,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其他成员)接收节点信息更新请求,并更新链和节点数据。基于上述图2、图3和图4的交互过程,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盟主)完成区块链的成员邀请。
上述实施方式,每一方部署、维护有一套独立且关联的区块链平台20,能够实现不同区块链参与方自主控制各自的区块链的资源配置、部署搭建以及区块链的管理、监控、维护等功能,实现了区块链平台系统10的去中心化。一方面,由于不同区块链参与方自主控制各自的区块链平台20,拥有独立的前后端服务,解决了区块链平台系统10的管理、维护的归属权问题;另一方面,每一区块链平台20拥有独立的数据存储服务,实现了分布式核算和存储区块链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运维数据中心化存储后所带来的系统可靠性问题,同时使得各区块链参与方的私有数据能够完全隔离,不被外人获悉,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另外,通过在区块链平台系统10中引入消息中转设备30,使得各个独立的区块链平台20之间的数据会通过一个中心化部署的消息中间件进行中转、传播,以实现处理区块链平台系统10中多中心部署的各个区块链平台20之间的消息事件和数据同步。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区块链平台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区块链平台20,区块链平台20包括通信电路21、存储器22和处理器23,通信电路21、存储器22分别与处理器23耦接,处理器23用于执行存储器2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下述任一区块链平台20为执行主体对应的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具体而言,处理器23用于控制其自身以及存储器22以实现下述任一区块链平台20为执行主体对应的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处理器23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23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23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另外,处理器23可以由集成电路芯片共同实现。
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区块链参与方自主控制各自的区块链平台20,拥有独立的前后端服务,解决了区块链平台系统10的管理、维护的归属权问题;另一方面,每一区块链平台20拥有独立的数据存储服务,实现了分布式核算和存储区块链数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管理运维数据中心化存储后所带来的系统可靠性问题,同时使得各区块链参与方的私有数据能够完全隔离,不被外人获悉,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在一实施方式中,区块链平台20包括至少配置有消息同步模块,消息同步模块与消息中转设备30通信连接。也就是说,由于本申请提供的是基于多中心化、去中心化架构设计的区块链平台系统10,区块链平台系统10所包括的各方的区块链平台20之间通过消息中转设备30实现消息传递和数据同步,所以通过在区块链平台20中配置消息同步模块,以实现区块链平台20与消息中转设备30之间的通信连接,进而通过消息中转设备30实现各区块链平台20之间的消息传递和数据同步。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消息同步模块可将区块链平台20的区块链建链组网的邀请消息即链邀请消息、建立群组组网的邀请消息、退出联盟链消息即链退出消息、退出群组的消息转发至消息中转设备30,消息中转设备30将消息转发至对应的区块链平台20,从而实现消息同步模块处理各个独立的区块链平台20之间的消息传递;另外,消息同步模块也可将区块链平台20的相关数据(例如,节点状态、账本状态、平台管理员、链管理员或者应用管理员等)同步请求转发至消息中转设备30,消息中转设备30将数据同步请求转发至对应的区块链平台20,从而实现消息同步模块处理各个独立的区块链平台之间的数据同步。
由于区块链平台20主要用于区块链的配置、部署、应用开发、管理、服务编排以及后续的监控、运维管理等,因此,在一实施方式中,区块链平台20还包括配置的账户体系管理模块、证书管理模块、资源管理模块、区块链管理模块、合约开发模块、合约管理模块、应用管理模块、监控运维模块和数据归档模块。其中,区块链平台20提供多租户设计模式实现平台级、租户级及应用级三级账户管理体系,即区块链平台20的账户体系管理模块具体分为平台管理员、链管理员和应用管理员三级。证书管理模块的功能包括证书的申请、颁发以及展示管理;其中,证书的体系主要包括两层,分别为区块链根证书管理和用户私钥管理。资源管理模块的功能包括服务器主机资源申请、接入、节点主机资源分配等;支持接入自添加的服务器或接入区块链平台,通过资源管理配置,实现区块链节点的动态分配与自动部署。区块链管理模块的功能包括区块链创建、区块链邀请、节点配置以及自动部署等链初始化功能;另外,区块链管理模块还提供区块链信息概览、区块链信息详情、组织管理、账本管理、节点管理、合约管理、私钥管理以及区块信息、交易信息的管理功能。合约开发模块提供智能合约在线编写、暂存、调试、安全扫描、部署、升级、冻结和删除功能。合约管理模块提供智能合约的新建、部署、升级、冻结和删除功能。应用管理模块提供区块链应用的新建、审核、应用秘钥重置、修改和删除功能。监控运维模块提供区块链节点资源监控、性能监控、告警信息处理、区块链节点日志查询功能,实现从服务器资源层到区块链网络层,再到业务层的多维度监控以及告警机制,保证整体网络安全。数据归档模块提供区块链数据的数据归档功能,使节点能够实现冷热数据分离、快速同步。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消息中转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提供一种消息中转设备30,消息中转设备30包括通信电路31、存储器32和处理器33,通信电路31、存储器32分别与处理器33耦接,处理器33用于执行存储器32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实现下述任一消息中转设备30为执行主体对应的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具体而言,处理器33用于控制其自身以及存储器32以实现下述任一消息中转设备30为执行主体对应的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处理器33还可以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处理器33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处理器33还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另外,处理器33可以由集成电路芯片共同实现。
上述实施方式,消息中转设备30的设置,能够使得各个独立的区块链平台20之间的数据会通过一个中心化部署的消息中间件进行中转、传播等,以实现处理区块链平台系统10中多中心部署的各个区块链平台20之间的消息事件和数据同步,即,消息中转设备30的设置实现了各个区块链平台20之间的消息传递和信息共享。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需注意的是,若有实质上相同的结果,本实施例并不以图7所示的流程顺序为限。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的执行主体是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具体包括:
步骤S71:发送事件发起请求至消息中转设备。
由于本申请提供的是基于多中心化、去中心化架构设计的区块链平台系统10,所以通过引入消息中转设备30,使得各个独立的区块链平台20之间的数据会通过一个中心化部署的消息中间件进行中转、传播等,以实现处理区块链平台系统10中多中心部署的各个区块链平台20之间的消息事件和数据同步。
本实施方式中,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发送事件发起请求至消息中转设备30,其中,事件发起请求包括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与发送事件发起请求的事件发起方所参与的目标区块链相关,且事件发起请求由消息中转设备30转发至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也就是说,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发送与其参与的目标区块链相关的待处理区块链事件至消息中转设备30,以使得后续消息中转设备30能够将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发送的事件消息转发至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对于消息中转设备30来说,在消息中转设备30接收到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发送的事件发起请求时,消息中转设备30将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发送的事件发起请求,转发至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也就是说,消息中转设备30会将接收到的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发送的与其参与的目标区块链相关的待处理区块链事件转发至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对于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来说,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接收由消息中转设备30转发的事件发起请求,即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经消息中转设备30接收到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发送的与其参与的目标区块链相关的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也就是说,通过消息中转设备30实现事件发送方的区块链平台20和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之间的消息事件传递,即,通过消息中转设备30实现两个独立的区块链平台20之间的消息事件传递。
其中,不对待处理区块链事件进行限定。在一实施方式中,待处理区块链事件至少包括链邀请、账本邀请、链退出、账本退出和元数据同步。链邀请即为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邀请其余区块链平台20加入其所建区块链。账本邀请即为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邀请其余区块链平台20加入其所建区块链的账本。链退出即为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选择退出某区块链。账本退出即为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选择退出某区块链中的某账本。元数据同步即为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与其余区块链平台20同步区块链元数据,例如,节点状态同步、账本状态同步、平台管理员的基本信息同步、链管理员的基本信息同步或者应用管理员的基本信息同步等。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为链邀请的情况下,链邀请用于邀请事件接收方参与由事件发起方创建的目标区块链,链邀请包括由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所创建的事件接收方的组织证书。举例来说,以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为链邀请为例,如图2所示,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盟主)即为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消息中间件即为消息中转设备30、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成员)即为某一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具体地,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盟主)进行用户权限配置,新增链管理员即图2中的联盟盟主,链管理员创建目标区块链并完成相应的链基础信息配置;链管理员邀请其余区块链平台20加入目标区块链,此时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盟主)生成被邀请组织的组织证书;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盟主)发送包括被邀请组织的组织证书的链邀请至消息中间件;消息中间件将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盟主)发送的链邀请转发至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成员);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成员)接收由消息中间件转发的链邀请。
由于消息中转设备30是独立于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所以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需要在消息中转设备30进行注册后,才能与消息中转设备30实现通信连接。因此,在一实施方式中,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在发送事件发起请求至消息中转设备30之前,发送平台注册请求至消息中转设备30,其中,平台注册请求用于请求将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注册于消息中转设备30。具体地,在完成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的搭建和配置后即在完成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的部署后;进行区块链平台20认证,具体为上传区块链平台20的组织信息,以认证区块链平台20的组合合法性;然后,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向消息中转设备30发送平台注册请求,以请求将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注册于消息中转设备30。另外,由于各个独立的区块链平台20之间通过消息中转设备30实现消息事件传递和数据同步,即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和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是通过消息中转设备30实现消息事件传递和数据同步的,所以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也需要在消息中转设备30上进行注册后,才能够与消息中转设备30实现通信连接,以在后续能够接收消息中转设备30转发的相关消息事件;因此,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在接收由消息中转设备30转发的事件发起请求之前,发送平台注册请求至消息中转设备30,其中,平台注册请求用于请求将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注册于消息中转设备30。对于消息中转设备30来说,消息中转设备30接收第一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20发送的平台注册请求,其中,消息中转设备30基于平台注册请求将第一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20注册于消息中转设备30,第一参与方位未注册于消息中转设备30的参与方;也就是说,未在消息中转设备30注册的参与方都需要进行注册,消息中转设备30会根据接收到的平台注册请求,对对应的第一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20进行注册,从而完成第一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20在消息中转设备30上的注册。以第一参与方为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为例,在消息中转设备30接收到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发送的平台注册请求之后,基于接收到的平台注册请求对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进行注册。
在一实施方式中,事件发送方的区块链平台20在发送平台注册请求至消息中转设备30之后以及在发送事件发起请求至消息中转设备30之前,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发送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的元数据(例如,区块链平台20的名称、平台管理员信息或者链管理员信息等)至消息中转设备30,其中,消息中转设备30会将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的元数据转发至事件发起方以外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20;也就是说,在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完成在消息中转设备30的注册后,消息中转设备30会将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的元数据转发至其余已经在消息中转设备30完成注册的区块链平台20,即消息中转设备30会将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的元数据广播通知其余区块链平台20,从而实现各独立的区块链平台20之间的元数据同步。对于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在发送平台注册请求至消息中转设备30之后以及在接收由消息中转设备30转发的事件发起请求之前,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发送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的元数据至消息中转设备30,其中,消息中转设备30会将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的元数据转发至事件接收方以外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20,从而实现各独立的区块链平台20之间的元数据同步。对于消息中转设备30,会接收第一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20发送的元数据,并将接收的第一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20的元数据转发至第二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20,第二参与方为第一参与方之外的参与方,以将第一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20的元数据广播通知第二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20,从而实现各独立的区块链平台20之间的元数据同步;也就是说,无论是事件发起方还是事件接收方即任何参与方,后续需要通过消息中转设备30进行消息事件传递、数据同步等,都需要先在消息中转设备30上进行注册,消息中转设备30在对任一参与方进行注册后,会将此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20的元数据转发至其余已经注册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20,从而实现各独立的区块链平台20之间的元数据同步。
由于消息中转设备30在对任一参与方进行注册后,都会将此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20的元数据转发至其余已经注册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20,从而实现各独立的区块链平台20之间的元数据同步。所以,在一实施方式中,若在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之后还有其他的区块链平台20在消息中转设备30上进行注册时,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还会接收由消息中转设备30转发的事件发起方以外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20的元数据,以实现各区块链平台20之间的元数据同步。对于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来说,若在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之后还有其他的区块链平台20在消息中转设备30上进行注册时,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还会接收由消息中转设备30转发的事件接收方以外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20的元数据,以实现各区块链平台20之间的元数据同步。
步骤S72:接收由消息中转设备转发的数据同步请求。
对于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来说,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响应于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发送的包括待处理区块链事件的事件发起请求,会对包括待处理区块链事件的事件发起请求进行处理,此时事件接收方在目标区块链的相关数据会发生变化,所以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会发送数据同步请求至消息中转设备30,以使得后续消息中转设备30将消息同步请求转发至参与目标区块链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20。对于消息中转设备30来说,消息中转设备30将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转发至参与目标区块链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20;其中,在一实施方式中,消息中转设备30可将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转发至各个目标区块链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20,各个目标区块链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20直接对相关数据进行更新,以实现各个区块链平台20的数据同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消息中转设备30可将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转发至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对相关数据更新后,将数据更新请求通过消息中转设备30转发至其他目标区块链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20,以实现各个区块链平台20的数据同步。对于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来说,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接收由消息中转设备30转发的数据同步请求,以基于接收的数据同步请求更新相关数据,实现各个区块链平台20的数据同步。
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为链邀请的情况下,数据同步请求包括事件接收方参与目标区块链所创建的各个节点的节点信息。举例来说,以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为链邀请为例,如图4所示,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盟主)即为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消息中间件即为消息中转设备30、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成员)即为某一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具体地,在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成员)同意加入目标区块链后,会分配对应此目标区块链的链管理员即图4中的联盟成员,链管理员输入节点信息,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成员)生成组织证书、节点证书、部署包和私钥等并更新本组织节点数据,以完成可视化区块链节点添加;然后,由于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成员)在目标区块链的相关数据发生变化,所以向消息中间件发送节点信息同步请求;然后,消息中间件将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成员)发送的节点信息同步请求转发至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盟主);然后,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盟主)接收消息中间件转发的节点信息同步请求,并更新链和节点数据;然后,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盟主)向消息中间件发送节点信息更新请求;然后,消息中间件转发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盟主)发送的节点信息更新请求至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其他成员);然后,区块链平台管理系统(其他成员)接收节点信息更新请求,并更新链和节点数据。
在一实施方式中,对于消息中转设备30来说,如果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20不是目标区块链的创建方的区块链平台20,消息中转设备30还需要将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发送的事件处理结果,转发至目标区块链的创建方的区块链平台20,以使得后续目标区块链的创建方的区块链平台20能够根据事件处理结果确定是否更新目标区块链的区块链数据。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需注意的是,若有实质上相同的结果,本实施例并不以图8所示的流程顺序为限。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的执行主体是消息中转设备30,具体包括:
步骤S81:将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事件发起请求,转发至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
步骤S81的具体内容可参看步骤S71,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82:将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转发至参与目标区块链的各个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
步骤S82的具体内容可参看步骤S72,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需注意的是,若有实质上相同的结果,本实施例并不以图9所示的流程顺序为限。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的执行主体是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20,具体包括:
步骤S91:接收由消息中转设备转发的事件发起请求。
步骤S91的具体内容可参看步骤S71,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92:响应于在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处理后,待处理区块链事件的事件接收方在目标区块链的相关数据发生变化,发送数据同步请求至消息中转设备。
步骤S92的具体内容可参看步骤S71,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区块链事件处理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区块链事件处理装置100包括事件发起转发模块101和数据同步转发模块102。事件发起转发模块101用于将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事件发起请求,转发至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其中,事件发起请求包括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与事件发起方所参与的目标区块链相关;数据同步转发模块102用于将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转发至参与目标区块链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其中,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响应于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处理后,事件接收方在目标区块链的相关数据发生变化而发送数据同步请求。
其中,上述待处理区块链事件至少包括:链邀请、账本邀请、链退出、账本退出、元数据同步。
其中,区块链事件处理装置100还包括处理结果转发模块103,处理结果转发模块103用于将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事件处理结果,转发至目标区块链的创建方的区块链平台;其中,事件处理结果用于供创建方的区块链平台确定是否更新目标区块链的区块链数据。
其中,区块链事件处理装置100还包括注册模块104,注册模块104用于在将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事件发起请求,转发至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之前,具体包括:接收第一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平台注册请求;其中,基于平台注册请求将第一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注册于消息中转设备,第一参与方为未注册于消息中转设备的参与方。
其中,数据同步转发模块102用于在接收第一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平台注册请求之后,且在将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事件发起请求,转发至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之前,具体包括:接收第一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元数据,并将元数据转发至第二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其中,第二参与方为第一参与方之外的参与方。
其中,在上述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为链邀请的情况下,链邀请用于邀请事件接收方参与目标区块链,目标区块链由事件发起方创建,链邀请包括事件接收方的组织证书,且事件接收方的组织证书由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所创建,数据同步请求包括事件接收方参与目标区块链所创建的各个节点的节点信息。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区块链事件处理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区块链事件处理装置110包括事件发起发送模块111和数据同步接收模块112。事件发起发送模块111用于发送事件发起请求至消息中转设备;其中,事件发起请求包括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与发送事件发起请求的事件发起方所参与的目标区块链相关,且事件发起请求由消息中转设备转发至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数据同步接收模块112用于接收由消息中转设备转发的数据同步请求;其中,数据同步请求由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响应于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处理后,事件接收方在目标区块链的相关数据发生变化而发送至消息中转设备,且由消息中转设备转发至参与目标区块链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
其中,区块链事件处理装置110还包括平台注册模块113,平台注册模块113用于在发送事件发起请求至消息中转设备之前,具体包括:发送平台注册请求至消息中转设备;其中,平台注册请求用于请求将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注册于消息中转设备。
其中,区块链事件处理装置110还包括元数据模块114,元数据模块114用于在发送平台注册请求至消息中转设备之后,以及在发送事件发起请求至消息中转设备之前,具体包括以下至少一者:发送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的元数据至消息中转设备;其中,消息中转设备将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的元数据,转发至事件发起方以外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接收由消息中转设备转发的事件发起方以外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的元数据。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提供的区块链事件处理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区块链事件处理装置120包括事件发起接收模块121和数据同步发送模块122。事件发起接收模块121用于接收由消息中转设备转发的事件发起请求;其中,事件发起请求包括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与发送事件发起请求的事件发起方所参与的目标区块链相关;数据同步发送模块122用于响应于在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处理后,待处理区块链事件的事件接收方与目标区块链的相关数据发生变化,发送数据同步请求至消息中转设备;其中,消息中转设备将数据同步请求转发至参与目标区块链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
其中,区块链事件处理装置120还包括平台注册模块123,平台注册模块123用于在接收由消息中转设备转发的事件发起请求之前,具体包括:发送平台注册请求至消息中转设备;其中,平台注册请求用于请求将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注册于消息中转设备。
其中,区块链事件处理装置120还包括元数据模块124,元数据模块124用于在发送平台注册请求至消息中转设备之后,以及在接收由消息中转设备转发的事件发起请求之前,具体包括以下至少一者:发送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的元数据至消息中转设备;其中,消息中转设备将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的元数据,转发至事件接收方以外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接收由消息中转设备转发的事件接收方以外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的元数据。
请参阅图13,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30存储有程序指令131,该程序指令131被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任一实施例以及任意不冲突的组合所提供的方法。其中,该程序指令131可以形成程序文件以软件产品的形式存储在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30中,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30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或者是计算机、服务器、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事件发起请求,转发至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其中,所述事件发起请求包括待处理区块链事件,所述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与所述事件发起方所参与的目标区块链相关;
将所述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转发至参与所述目标区块链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其中,所述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响应于所述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处理后,所述事件接收方在所述目标区块链的相关数据发生变化而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处理区块链事件至少包括:链邀请、账本邀请、链退出、账本退出、元数据同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将所述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事件处理结果,转发至所述目标区块链的创建方的区块链平台;其中,所述事件处理结果用于供所述创建方的区块链平台确定是否更新所述目标区块链的区块链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事件发起请求,转发至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一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平台注册请求;其中,基于所述平台注册请求将所述第一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注册于消息中转设备,所述第一参与方为未注册于所述消息中转设备的参与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第一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平台注册请求之后,且在所述将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事件发起请求,转发至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元数据,并将所述元数据转发至第二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其中,所述第二参与方为所述第一参与方之外的参与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为链邀请的情况下,所述链邀请用于邀请所述事件接收方参与所述目标区块链,所述目标区块链由所述事件发起方创建,所述链邀请包括所述事件接收方的组织证书,且所述事件接收方的组织证书由所述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所创建,所述数据同步请求包括所述事件接收方参与所述目标区块链所创建的各个节点的节点信息。
7.一种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事件发起请求至消息中转设备;其中,所述事件发起请求包括待处理区块链事件,所述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与发送所述事件发起请求的事件发起方所参与的目标区块链相关,且所述事件发起请求由所述消息中转设备转发至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
接收由所述消息中转设备转发的数据同步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由所述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响应于所述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处理后,所述事件接收方在所述目标区块链的相关数据发生变化而发送至所述消息中转设备,且由所述消息中转设备转发至参与所述目标区块链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送事件发起请求至消息中转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平台注册请求至所述消息中转设备;其中,所述平台注册请求用于请求将所述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注册于所述消息中转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送平台注册请求至所述消息中转设备之后,以及在所述发送事件发起请求至消息中转设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发送所述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的元数据至所述消息中转设备;其中,所述消息中转设备将所述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的元数据,转发至所述事件发起方以外各所述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
接收由所述消息中转设备转发的事件发起方以外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的元数据。
10.一种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由消息中转设备转发的事件发起请求;其中,所述事件发起请求包括待处理区块链事件,所述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与发送所述事件发起请求的事件发起方所参与的目标区块链相关;
响应于在所述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处理后,所述待处理区块链事件的事件接收方在所述目标区块链的相关数据发生变化,发送数据同步请求至所述消息中转设备;其中,所述消息中转设备将所述数据同步请求转发至参与所述目标区块链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由消息中转设备转发的事件发起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平台注册请求至所述消息中转设备;其中,所述平台注册请求用于请求将所述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注册于所述消息中转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送平台注册请求至所述消息中转设备之后,以及在所述接收由消息中转设备转发的事件发起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者:
发送所述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的元数据至所述消息中转设备;其中,所述消息中转设备将所述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的元数据,转发至所述事件接收方以外各所述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
接收由所述消息中转设备转发的事件接收方以外的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的元数据。
13.一种区块链事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事件发起转发模块,用于将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事件发起请求,转发至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其中,所述事件发起请求包括待处理区块链事件,所述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与所述事件发起方所参与的目标区块链相关;
数据同步转发模块,用于将所述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转发至参与所述目标区块链的各个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其中,所述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响应于所述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处理后,所述事件接收方在所述目标区块链的相关数据发生变化而发送所述数据同步请求。
14.一种区块链事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事件发起发送模块,用于发送事件发起请求发送至消息中转设备;其中,所述事件发起请求包括待处理区块链事件,所述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与发送所述事件发起请求的事件发起方所参与的目标区块链相关,且所述事件发起请求由所述消息中转设备转发至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
数据同步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由所述消息中转设备转发的数据同步请求;其中,所述数据同步请求由所述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响应于所述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处理后,所述事件接收方在所述目标区块链的相关数据发生变化而发送至所述消息中转设备,且由所述消息中转设备转发至参与所述目标区块链的各个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
15.一种区块链事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事件发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由消息中转设备转发的事件发起请求;其中,所述事件发起请求包括待处理区块链事件,所述待处理区块链事件与发送所述事件发起请求的事件发起方所参与的目标区块链相关;
数据同步发送模块,用于响应于在所述待处理区块链事件处理后,所述待处理区块链事件的事件接收方在所述目标区块链的相关数据发生变化,发送数据同步请求至所述消息中转设备;其中,所述消息中转设备将所述数据同步请求转发至参与所述目标区块链的各个参与方的区块链平台。
16.一种消息中转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电路、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通信电路、所述存储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耦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
17.一种区块链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电路、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通信电路、所述存储器分别与所述处理器耦接,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7至12任一项所述的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区块链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块链平台包括至少配置有消息同步模块,且所述消息同步模块与所述消息中转设备通信连接。
19.一种区块链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消息中转设备以及分属于各方的区块链平台,所述消息中转设备分别与各个所述区块链平台通信连接,用于各个所述区块链平台之间同步数据;
其中,所述各方包括事件发起方和事件接收方,所述消息中转设备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所述事件发起方的区块链平台用于执行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所述事件接收方的区块链平台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0-12任一项所述的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运行的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
CN202210489644.6A 2022-05-06 2022-05-06 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设备、平台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0863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89644.6A CN115086353A (zh) 2022-05-06 2022-05-06 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设备、平台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89644.6A CN115086353A (zh) 2022-05-06 2022-05-06 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设备、平台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6353A true CN115086353A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48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89644.6A Pending CN115086353A (zh) 2022-05-06 2022-05-06 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设备、平台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8635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0265A (zh) * 2022-09-30 2022-11-11 北京思路智园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端到端的事件处理引擎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8886A (zh) * 2020-04-14 2020-09-04 苏宁金融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私有云环境下组建区块链网络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14020845A (zh) * 2021-11-05 2022-02-08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区块链网络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268638A (zh) * 2021-12-31 2022-04-01 深圳市名竹科技有限公司 区块链平台通道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298694A (zh) * 2021-12-31 2022-04-08 深圳市名竹科技有限公司 区块链服务平台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389933A (zh) * 2021-12-06 2022-04-22 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平台联盟治理系统与方法
CN114416871A (zh) * 2022-01-10 2022-04-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8886A (zh) * 2020-04-14 2020-09-04 苏宁金融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私有云环境下组建区块链网络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CN114020845A (zh) * 2021-11-05 2022-02-08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区块链网络管理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89933A (zh) * 2021-12-06 2022-04-22 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一种平台联盟治理系统与方法
CN114268638A (zh) * 2021-12-31 2022-04-01 深圳市名竹科技有限公司 区块链平台通道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298694A (zh) * 2021-12-31 2022-04-08 深圳市名竹科技有限公司 区块链服务平台管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416871A (zh) * 2022-01-10 2022-04-2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30265A (zh) * 2022-09-30 2022-11-11 北京思路智园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端到端的事件处理引擎
CN115330265B (zh) * 2022-09-30 2023-10-13 北京思路智园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端到端的事件处理引擎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45690B (zh) 区块链节点服务部署方法、装置、系统、计算设备及介质
CN112541758A (zh) 基于区块链的多轮投票式容错排序共识机制与方法
CN110769035B (zh) 一种区块链资产发行方法、平台、业务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08140031A (zh) 对等可同步存储系统
CN105230057B (zh) 无线对接环境的使用与配置
CN111742531B (zh) 简档信息共享
KR102569552B1 (ko) 블록체인 네트워크에서 계층적 토큰 분산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JP7062571B2 (ja) 組織管理支援システム、組織管理支援方法、および、組織管理支援装置
CN110175178B (zh)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节点设备和系统
JP2020524925A (ja) ブロックチェーン・ネットワークを使った多ラウンド・トークン分配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09299333B (zh) 区块链网络账本成员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00160340A1 (en) Distributed fraud detection system within mesh networks
CN114389933A (zh) 一种平台联盟治理系统与方法
CN113746858A (zh) 一种基于可验证随机函数的跨链通信方法
CN115086353A (zh) 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设备、平台和存储介质
CN113850599A (zh) 一种应用于联盟链的跨链交易方法及系统
CN110971506A (zh) 一种去中心化实时集群通讯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US20240022414A1 (en) Authentication of communication session participants using blockchain
CN115865537B (zh) 基于中心化系统管理的隐私计算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2294569B1 (ko) 블록체인 네트워크를 구축할 수 있는 블록체인 관리시스템
CN115086352A (zh) 区块链事件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平台和存储介质
CN112837023A (zh) 机构的业务协同平台、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704196B (zh) 资源数据的转移方法、装置和区块链系统
CN109104472B (zh) 区块链网络组网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865705A (zh) 基于监管机构的多方联邦学习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