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85561A - 一种电源适配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源适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85561A
CN115085561A CN202211009219.9A CN202211009219A CN115085561A CN 115085561 A CN115085561 A CN 115085561A CN 202211009219 A CN202211009219 A CN 202211009219A CN 115085561 A CN115085561 A CN 1150855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iece
sliding block
groove
cylindrical part
plu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0092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85561B (zh
Inventor
王祖胜
蔡新平
李天华
王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Enj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Enj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Enju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Enju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00921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8556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855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55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855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55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35/00Flexible or 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i.e. the rotation angle being limited
    • H01R35/04Turnable line connectors with limited rotation angle with frictional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源适配器,涉及电源变换设备技术领域,目的是解决现有电源适配器不能灵活调整插头位置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集成电路板、与集成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插头;其中,所述壳体在其前侧与上侧的交界处设置一安装槽,并在安装槽内设置一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表面滑动连接一滑块,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为左右方向;所述插头与滑块转动连接;所述插头的转轴垂直于滑块的滑动方向,所述转动座的转轴平行于滑块的滑动方向。本发明可以灵活地调整电源适配器的插头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电源适配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电源变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
背景技术
电源适配器是电子设备的一种供电电源变换设备,通常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集成电路板、与集成电路板连接且从壳体内穿出的插头。电源适配器可将输入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输出给电子设备,在各场景有着广泛的应用。
现有的电源适配器大多不能灵活地调整插头在壳体上的位置,无法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不同需求。例如:当电源适配器接在插排时,无法通过调整电源适配器的插头位置,来避免电源适配器挤占插排上的相邻插口;当电源适配器接在墙壁上的插座时,无法通过调整电源适配器的插头位置,来缩小电源适配器从墙壁支出的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适配器,其能灵活地调整插头在壳体上的位置,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不同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源适配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集成电路板、与集成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插头;其中,所述壳体在其前侧与上侧的交界处设置一安装槽,并在安装槽内设置一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表面滑动连接一滑块,所述滑块的滑动方向为左右方向;所述插头与滑块转动连接;所述插头的转轴垂直于滑块的滑动方向,所述转动座的转轴平行于滑块的滑动方向。
可选的,所述插头包括:具有两插槽的底壳、顶盖、安装于插槽并从顶盖穿出的两个插脚;所述底壳具有上下贯穿的圆孔,所述滑块具有从圆孔穿入底壳的圆柱部;所述圆柱部与受限件固接;所述底壳、顶盖分别对受限件的上下表面构成限位。
可选的,所述圆柱部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接触片、周面安装有第二接触片;所述第一接触片与第三接触片接触,所述第二接触片与第四接触片接触;所述第三接触片远离第一接触片的一端安装于底壳的其中一插槽,所述第四接触片远离第二接触片的一端安装于底壳的另一插槽。
可选的,所述受限件固接于圆柱部的上表面,且受限件的直径大于圆柱部的直径;所述圆柱部的上表面具有凸起,所述受限件具有供凸起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接触片设于凸起的上表面。
可选的,所述顶盖具有容纳第三接触片的第三凹槽,所述底壳具有将第三接触片限位在第三凹槽内的凸台部;所述底壳具有对受限件构成支撑的支撑部,所述第二接触片位于受限件下方;所述支撑部具有容纳第四接触片的第四凹槽,所述第四接触片具有环绕于圆柱部周面的环部;所述支撑部具有与圆孔同轴的圆口,且圆口内径大于圆孔内径,以在圆柱部与圆口之间留出容纳第四接触片环部的间隙。
可选的,所述滑块朝向转动座的一面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五凹槽与第六凹槽;所述滑块具有由第五凹槽延伸至圆柱部上表面的第一连接孔、由第六凹槽延伸至圆柱部周面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五凹槽内铺设有第五接触片,所述第五接触片具有从第一连接孔穿过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段向圆柱部的上表面弯折,构成第一接触片;所述第六凹槽内铺设有第六接触片,所述第六接触片具有从第二连接孔穿过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段对应于圆柱部的周面,构成第二接触片。
可选的,所述转动座具有左右贯穿的方形通道,并适配空心轴;所述空心轴包括依次连接且外径递减的受限部、第一圆筒部、方筒部、第二圆筒部;所述壳体在安装槽的左右侧壁分别设置与第一圆筒部适配的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圆筒部适配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圆筒部的外周套设有受限筒,所述受限筒与第二圆筒部通过径向螺钉固接;所述方筒部具有两个贯穿其内外壁的过线口。
可选的,所述转动座朝向滑块的一面具有容纳第七接触片的第七凹槽、容纳第八接触片的第八凹槽;所述转动座具有连通第七凹槽与对应过线口的第一径向通道、连通第八凹槽与对应过线口的第二径向通道;所述第一径向通道、第二径向通道内分别设有压缩弹簧;所述第七接触片、第八接触片分别通过电线与集成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七接触片与第五接触片接触,所述第八接触片与第六接触片接触。
可选的,所述壳体在上侧设置供滑块滑入的上缺口;所述插头朝上时,所述上缺口的上支撑面与滑块朝向转动座的一面齐平,所述壳体的上表面与插头朝向滑块的一面齐平;所述上缺口在远离转动座的一侧设置防止滑块脱出的第一挡位棱。
可选的,所述壳体在前侧设置供滑块滑入的前缺口;所述插头朝前时,所述前缺口的前支撑面与滑块朝向转动座的一面齐平,所述壳体的前表面与插头朝向滑块的一面齐平;所述前缺口在远离转动座的一侧设置防止滑块脱出的第二挡位棱。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令转动座在安装槽内转动,即可改变插头的朝向,令插头由朝上变为朝前,或由朝前变为朝上。调整好插头的朝向后,还可令插头相对滑块转动,从而改变插头的插脚位置。
由此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灵活地调整插头在壳体上的位置,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不同需求。如:令壳体的最短边平行于插排的插口排列方向,即可避免电源适配器挤占插排上的相邻插口;令壳体的最短边与插排垂直,即可方便地将插排放入桌底、床底、隔层等狭窄空间;当电源适配器接在墙壁上的插座时,令壳体的最短边与墙壁垂直,即可大幅缩小电源适配器从墙壁支出的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调整插头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滑块安装第一接触片、第二接触片的示意图;
图6为第一接触片配合第三接触片、第二接触片配合第四接触片的示意图;
图7为底壳与滑块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五接触片、第六接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转动座与空心轴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插头;3、转动座;4、滑块;5、底壳;6、顶盖;7、圆孔;8、圆柱部;9、受限件;10、第一接触片;11、第二接触片;12、第三接触片;13、第四接触片;14、凸起;15、第三凹槽;16、凸台部;17、支撑部;18、第四凹槽;19、第五凹槽;20、第六凹槽;21、第一连接孔;22、第二连接孔;23、第五接触片;24、第一连接部;25、第六接触片;26、第二连接部;27、空心轴;28、受限部;29、第一圆筒部;30、方筒部;31、第二圆筒部;32、受限筒;33、过线口;34、第七凹槽;35、第八凹槽;36、第一径向通道;37、第二径向通道;38、上缺口;39、第一挡位棱;40、前缺口;41、第二挡位棱;42、插脚。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适配器。该电源适配器包括:壳体1、设于壳体1内的集成电路板、与集成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插头2。应当理解的是,在容纳空间不变的前提下,可通过适当增加壳体1长度或宽度的方式来压缩壳体1的高度(厚度),以充分发挥插头2位置可调的优势,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电源适配器的散热性能。所述壳体1在其前侧与上侧的交界处设置一安装槽,并在安装槽内设置一转动座3。应当理解的是,壳体1还可在安装槽的后侧设置收纳槽,当插头2随转动座3转动到朝后时,插头2的插脚42可收纳在收纳槽内。所述转动座3的表面滑动连接一滑块4,所述滑块4的滑动方向为左右方向;所述插头2与滑块4转动连接;所述插头2的转轴垂直于滑块4的滑动方向,所述转动座3的转轴平行于滑块4的滑动方向。应当理解的是,可在转动座3朝向滑块4的一面设置上大下小,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向棱;并在滑块4朝向转动座3的一面设置上大下小,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滑槽;通过导向棱与滑槽的配合,即可实现转动座3与滑块4的滑动连接。
下面阐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令转动座3在安装槽内转动,即可改变插头2的朝向,令插头2由朝上变为朝前,或由朝前变为朝上。调整好插头2的朝向后,还可令插头2相对滑块4转动,从而改变插头2的插脚42位置。本发明可以灵活地调整插头2在壳体1上的位置,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不同需求。如:令壳体1的最短边平行于插排的插口排列方向,即可避免电源适配器挤占插排上的相邻插口;令壳体1的最短边与插排垂直,即可方便地将插排放入桌底、床底、隔层等狭窄空间;当电源适配器接在墙壁上的插座时,令壳体1的最短边与墙壁垂直,即可大幅缩小电源适配器从墙壁支出的程度。
如图4、图5、图7所示,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头2包括:具有两插槽的底壳5、顶盖6、安装于插槽并从顶盖6穿出的两个插脚42;所述底壳5具有上下贯穿的圆孔7,所述滑块4具有从圆孔7穿入底壳5的圆柱部8;所述圆柱部8与受限件9固接;所述底壳5、顶盖6分别对受限件9的上下表面构成限位。应当理解的是,插脚42位于插槽内的一端具有横折部,将插脚42插入底壳5的插槽,并装上顶盖6,即可将插脚42固定在底壳5内。插头2在完成转动后,可通过底壳5与受限件9、顶盖6与受限件9、圆柱部8与圆孔7的静摩擦力来保持固定。
进一步地,如图5~图7所示,所述圆柱部8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接触片10、周面安装有第二接触片11;所述第一接触片10与第三接触片12接触,所述第二接触片11与第四接触片13接触;所述第三接触片12远离第一接触片10的一端安装于底壳5的其中一插槽,所述第四接触片13远离第二接触片11的一端安装于底壳5的另一插槽。应当理解的是,安装在滑块4的第一接触片10、第二接触片11通过前述结构与插头2的对应插脚42形成接触式连接,而非通过电线直接进行连接,可以避免电线绞绕,插头2可以相对滑块4自由转动,使用时更加方便。第三接触片12、第四接触片13对应于各自插槽的一段向各自插槽内弯折,通过对应插脚42的挤压,即可使第三接触片12、第四接触片13对应于插槽的一端保持固定。此外,第一接触片10固定在圆柱部8的上表面,第二接触片11固定在圆柱部8的周面;可以在确保第一接触片10、第二接触片11的尺寸大小,保证第一接触片10与第三接触片12、第二接触片11与第四接触片13有效接触的前提下,使底壳5具有更小的宽度与厚度,从而使插头2具有更小的体型。第一接触片10、第二接触片11、第三接触片12、第四接触片13均由导电金属制成。此外,为了确保有效接触,可令第三接触片12对应于第一接触片10的部分朝第一接触片10拱起,令第四接触片13对应于第二接触片11的部分朝第二接触片11拱起。
进一步地,如图5~图7所示,所述受限件9固接于圆柱部8的上表面,且受限件9的直径大于圆柱部8的直径;所述圆柱部8的上表面具有凸起14,所述受限件9具有供凸起14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接触片10设于凸起14的上表面。应当理解的是,受限件9可通过端面螺钉与圆柱部8固接,装配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4、图6、图8所示,所述顶盖6具有容纳第三接触片12的第三凹槽15,所述底壳5具有将第三接触片12限位在第三凹槽15内的凸台部16;所述底壳5具有对受限件9构成支撑的支撑部17,所述第二接触片11位于受限件9下方;所述支撑部17具有容纳第四接触片13的第四凹槽18,所述第四接触片13具有环绕于圆柱部8周面的环部;所述支撑部17具有与圆孔7同轴的圆口,且圆口内径大于圆孔7内径,以在圆柱部8与圆口之间留出容纳第四接触片13环部的间隙。应当理解的是,顶盖6对受限件9的上表面构成限位,同时具有容纳第三接触片12的第三凹槽15,并通过凸台部16将第三接触片12限位在第三凹槽15内;可以使第三接触片12越过受限件9与圆柱部8上表面的第一接触片10接触,从而避免插头2相对滑块4转动时,第三接触片12受到受限件9的大力摩擦而发生歪斜或变形。此外,第四接触片13的顶部可通过受限件9或顶盖6构成限位。通过前述结构,将第三接触片12、第四接触片13放入对应位置,并装上受限件9、顶盖6,即可完成对第三接触片12、第四接触片13的安装,可无需进行胶合或焊接操作,装配更加方便。第三凹槽15宽且浅,第三接触片12平铺在第三凹槽15内;第四凹槽18深且窄,第四接触片13竖立在第四凹槽18内。
进一步地,如图5、图9、图10所示,所述滑块4朝向转动座3的一面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五凹槽19与第六凹槽20;所述滑块4具有由第五凹槽19延伸至圆柱部8上表面的第一连接孔21、由第六凹槽20延伸至圆柱部8周面的第二连接孔22;所述第五凹槽19内铺设有第五接触片23,所述第五接触片23具有从第一连接孔21穿过的第一连接部24;所述第一连接部24的上段向圆柱部8的上表面弯折,构成第一接触片10;所述第六凹槽20内铺设有第六接触片25,所述第六接触片25具有从第二连接孔22穿过的第二连接部26;所述第二连接部26的上段对应于圆柱部8的周面,构成第二接触片11。应当理解的是,第五接触片23、第一连接部24、第一接触片10设置成一体式元件,第六接触片25、第二连接部26、第二接触片11设置成一体式元件,生产组装更加方便,有利于实现自动化装配。令第一连接部24从下往上穿过第一连接孔21,使第五接触片23平铺并粘接在第五凹槽19内,并令第一连接部24的上段朝圆柱部8的上表面弯折;令第二连接部26从下往上穿过第二连接孔22,使第六接触片25平铺并粘接在第六凹槽20内;如此,即可完成滑块4与第一接触片10、第二接触片11、第五接触片23、第六接触片25的装配。
进一步地,如图3、图11所示,所述转动座3具有左右贯穿的方形通道,并适配空心轴27;所述空心轴27包括依次连接且外径递减的受限部28、第一圆筒部29、方筒部30、第二圆筒部31;所述壳体1在安装槽的左右侧壁分别设置与第一圆筒部29适配的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圆筒部31适配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圆筒部31的外周套设有受限筒32,所述受限筒32与第二圆筒部31通过径向螺钉固接;所述方筒部30具有两个贯穿其内外壁的过线口33。应当理解的是,方筒部30的外截面呈方形,第一圆筒部29、第二圆筒部31的外截面呈圆形。将转动座3放入安装槽,令空心轴27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方形通道、第二安装孔,将受限筒32套在空心轴27的第二圆筒部31外周并拧上径向螺钉,即可将转动座3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槽;径向螺钉也可替换为射钉。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所述转动座3朝向滑块4的一面具有容纳第七接触片的第七凹槽34、容纳第八接触片的第八凹槽35;所述转动座3具有连通第七凹槽34与对应过线口33的第一径向通道36、连通第八凹槽35与对应过线口33的第二径向通道37;所述第一径向通道36、第二径向通道37内分别设有压缩弹簧;所述第七接触片、第八接触片分别通过电线与集成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第七接触片与第五接触片23接触,所述第八接触片与第六接触片25接触。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径向通道36的内径大于其对应的过线口33的内径,且小于第七凹槽34的内径;如此,即可将第七接触片限位在第七凹槽34,将对应的压缩弹簧限位在第一径向通道36,并可使连接于第七接触片底部的电线经第一径向通道36、过线口33进入空心轴27,并从空心轴27的一端穿出以连接集成电路板。同理,第二径向通道37的内径大于其对应的过线口33的内径,且小于第八凹槽35的内径。此外,滑块4左右滑动时,不会完全脱离转动座3,会始终对转动座3的第一径向通道36、第二径向通道37构成封闭。插头2的两个插脚42通过第一接触片10、第二接触片11、第三接触片12、第四接触片13、第五接触片23、第六接触片25、第七接触片、第八接触片的配合实现与集成电路板的电性连接,而非通过电线直接连接集成电路板;不仅便于装配,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还不会因调整插头2位置而出现电线绞绕、弯折的情况,更加稳定可靠,使用寿命更长。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在上侧设置供滑块4滑入的上缺口38;所述插头2朝上时,所述上缺口38的上支撑面与滑块4朝向转动座3的一面齐平,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与插头2朝向滑块4的一面齐平;所述上缺口38在远离转动座3的一侧设置防止滑块4脱出的第一挡位棱39。应当理解的是,可仅设置一个上缺口38,将该上缺口38设置在安装槽的左侧或右侧;也可设置两个上缺口38,分布在安装槽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在前侧设置供滑块4滑入的前缺口40;所述插头2朝前时,所述前缺口40的前支撑面与滑块4朝向转动座3的一面齐平,所述壳体1的前表面与插头2朝向滑块4的一面齐平;所述前缺口40在远离转动座3的一侧设置防止滑块4脱出的第二挡位棱41。应当理解的是,可仅设置一个前缺口40,将该前缺口40设置在安装槽的左侧或右侧;也可设置两个前缺口40,分布在安装槽的左右两侧。需要注意的是,仅当滑块4朝向转动座3的一面齐平于上缺口38的上支撑面或前缺口40的前支撑面时,滑块4方可部分滑离转动座3,并滑入上缺口38或前缺口40。同样地,仅当滑块4离开上缺口38或前缺口40,完全位于转动座3范围时;滑块4脱离了上缺口38或前缺口40的限位,转动座3方可进行转动。如此,转动座3可配合上缺口38的上支撑面或前缺口40的前支撑面,始终对滑块4的第五凹槽19、第六凹槽20构成封闭,以避免第五接触片23、第六接触片25裸露。此外,滑块4滑动后,可通过其与转动座3、上缺口38或前缺口40的静摩擦力保持固定;如有必要,还可在滑块4与转动座3、上缺口38或前缺口40的接触面设置弹性绝缘层。此外,为便于生产成型以及进行装配操作,可将壳体1设置成分体式结构,壳体1包括主体部、安装部、底盖;将安装槽、上缺口38、前缺口40设于安装部,第一挡位棱39、第二挡位棱41设于主体部。装配时,先组装插头2与滑块4,并将转动座3安装在安装部,将空心轴27端部穿出的电线连接到集成电路板;接着将滑块4安装到转动座3;最后完成安装部、主体部以及底盖的组装。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及
设于壳体(1)内的集成电路板;及
与集成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插头(2);
其中,
所述壳体(1)在其前侧与上侧的交界处设置一安装槽,并在安装槽内设置一转动座(3);
所述转动座(3)的表面滑动连接一滑块(4),所述滑块(4)的滑动方向为左右方向;
所述插头(2)与滑块(4)转动连接,所述插头(2)的转轴垂直于滑块(4)的滑动方向;
所述转动座(3)的转轴平行于滑块(4)的滑动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头(2)包括:具有两插槽的底壳(5)、顶盖(6)、安装于插槽并从顶盖(6)穿出的两个插脚(42);
所述底壳(5)具有上下贯穿的圆孔(7),所述滑块(4)具有从圆孔(7)穿入底壳(5)的圆柱部(8);
所述圆柱部(8)与受限件(9)固接;所述底壳(5)、顶盖(6)分别对受限件(9)的上下表面构成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柱部(8)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接触片(10)、周面安装有第二接触片(11);
所述第一接触片(10)与第三接触片(12)接触,所述第二接触片(11)与第四接触片(13)接触;
所述第三接触片(12)远离第一接触片(10)的一端安装于底壳(5)的其中一插槽,所述第四接触片(13)远离第二接触片(11)的一端安装于底壳(5)的另一插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受限件(9)固接于圆柱部(8)的上表面,且受限件(9)的直径大于圆柱部(8)的直径;
所述圆柱部(8)的上表面具有凸起(14),所述受限件(9)具有供凸起(14)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接触片(10)设于凸起(14)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盖(6)具有容纳第三接触片(12)的第三凹槽(15),所述底壳(5)具有将第三接触片(12)限位在第三凹槽(15)内的凸台部(16);
所述底壳(5)具有对受限件(9)构成支撑的支撑部(17),所述第二接触片(11)位于受限件(9)下方;
所述支撑部(17)具有容纳第四接触片(13)的第四凹槽(18),所述第四接触片(13)具有环绕于圆柱部(8)周面的环部;
所述支撑部(17)具有与圆孔(7)同轴的圆口,且圆口内径大于圆孔(7)内径,以在圆柱部(8)与圆口之间留出容纳第四接触片(13)环部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块(4)朝向转动座(3)的一面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五凹槽(19)与第六凹槽(20);
所述滑块(4)具有由第五凹槽(19)延伸至圆柱部(8)上表面的第一连接孔(21)、由第六凹槽(20)延伸至圆柱部(8)周面的第二连接孔(22);
所述第五凹槽(19)内铺设有第五接触片(23),所述第五接触片(23)具有从第一连接孔(21)穿过的第一连接部(24);
所述第一连接部(24)的上段向圆柱部(8)的上表面弯折,构成第一接触片(10);
所述第六凹槽(20)内铺设有第六接触片(25),所述第六接触片(25)具有从第二连接孔(22)穿过的第二连接部(26);
所述第二连接部(26)的上段对应于圆柱部(8)的周面,构成第二接触片(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座(3)具有左右贯穿的方形通道,并适配空心轴(27);
所述空心轴(27)包括依次连接且外径递减的受限部(28)、第一圆筒部(29)、方筒部(30)、第二圆筒部(31);
所述壳体(1)在安装槽的左右侧壁分别设置与第一圆筒部(29)适配的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圆筒部(31)适配的第二安装孔;
所述第二圆筒部(31)的外周套设有受限筒(32),所述受限筒(32)与第二圆筒部(31)通过径向螺钉固接;
所述方筒部(30)具有两个贯穿其内外壁的过线口(3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座(3)朝向滑块(4)的一面具有容纳第七接触片的第七凹槽(34)、容纳第八接触片的第八凹槽(35);
所述转动座(3)具有连通第七凹槽(34)与对应过线口(33)的第一径向通道(36)、连通第八凹槽(35)与对应过线口(33)的第二径向通道(37);
所述第一径向通道(36)、第二径向通道(37)内分别设有压缩弹簧;
所述第七接触片、第八接触片分别通过电线与集成电路板电性连接;
所述第七接触片与第五接触片(23)接触,所述第八接触片与第六接触片(25)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在上侧设置供滑块(4)滑入的上缺口(38);
所述插头(2)朝上时,所述上缺口(38)的上支撑面与滑块(4)朝向转动座(3)的一面齐平,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与插头(2)朝向滑块(4)的一面齐平;
所述上缺口(38)在远离转动座(3)的一侧设置防止滑块(4)脱出的第一挡位棱(3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在前侧设置供滑块(4)滑入的前缺口(40);
所述插头(2)朝前时,所述前缺口(40)的前支撑面与滑块(4)朝向转动座(3)的一面齐平,所述壳体(1)的前表面与插头(2)朝向滑块(4)的一面齐平;
所述前缺口(40)在远离转动座(3)的一侧设置防止滑块(4)脱出的第二挡位棱(41)。
CN202211009219.9A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电源适配器 Active CN1150855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9219.9A CN115085561B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电源适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009219.9A CN115085561B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电源适配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5561A true CN115085561A (zh) 2022-09-20
CN115085561B CN115085561B (zh) 2022-11-15

Family

ID=83244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009219.9A Active CN115085561B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电源适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8556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46753A (zh) * 2023-06-29 2023-08-04 四川恩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适配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2625A (zh) * 2010-01-21 2010-06-23 徐校锋 多功能手机充电器
CN101794920A (zh) * 2010-02-09 2010-08-04 深圳知己迅联通讯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器
US20130288493A1 (en) * 2012-04-26 2013-10-31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lug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harger assembly
US10938130B1 (en) * 2018-10-01 2021-03-02 Paul Nicholas Chait Plug-in point adapter for alligator clip
CN112909645A (zh) * 2021-03-25 2021-06-04 深圳市创盈达电子有限公司 可旋转的电源适配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52625A (zh) * 2010-01-21 2010-06-23 徐校锋 多功能手机充电器
CN101794920A (zh) * 2010-02-09 2010-08-04 深圳知己迅联通讯有限公司 电池充电器
US20130288493A1 (en) * 2012-04-26 2013-10-31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lug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harger assembly
US10938130B1 (en) * 2018-10-01 2021-03-02 Paul Nicholas Chait Plug-in point adapter for alligator clip
CN112909645A (zh) * 2021-03-25 2021-06-04 深圳市创盈达电子有限公司 可旋转的电源适配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46753A (zh) * 2023-06-29 2023-08-04 四川恩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适配器
CN116546753B (zh) * 2023-06-29 2023-09-08 四川恩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源适配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5561B (zh) 202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09089U (zh) 卡缘连接器
CN115085561B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
CN211789576U (zh) 一种接触弹片及插头
CN213093524U (zh) 一种可旋转插头
CN211789779U (zh) 便捷连接器
CN215579186U (zh) 插座组件及包含其的灯具
CN217507703U (zh) 一种通讯连接器
CN218101759U (zh) 嵌入式取电模块
CN218498529U (zh) 一种复接式延长数据线
CN104638415B (zh) 同轴线缆连接器
CN219371508U (zh) 插座机构
CN218849883U (zh) 一种方便安装插件端子的母座
CN213936817U (zh) 电连接器
CN218275188U (zh) 一种工业连接器的插针固定结构
CN214378908U (zh) 一种线缆连接器
CN220510302U (zh) 一种电机用连接器
CN216289070U (zh) 一种插座防松动导电金属件及其插座
CN215266962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8828301U (zh) 一种组合式插座的端子插接结构
CN214369478U (zh) 串灯结构
CN220401029U (zh) 一种快接式多路接线端子
CN217361954U (zh) 一种封闭式双排连接器
CN219304102U (zh) 电源盒结构
CN218732308U (zh) 一种碳刷组件及碳刷排
CN213460194U (zh) 一种改良结构的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35000 4th floor, building 3, zhizaoyuan workshop (phase I), south of Qihe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Dazhou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ichuan Enj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635000 4th floor, building 3, zhizaoyuan workshop (phase I), south of Qihe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Dazhou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Enju Industri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