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81094A - 冷却塔布置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冷却塔布置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81094A
CN115081094A CN202210989617.5A CN202210989617A CN115081094A CN 115081094 A CN115081094 A CN 115081094A CN 202210989617 A CN202210989617 A CN 202210989617A CN 115081094 A CN115081094 A CN 1150810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tower
arrangement
row
column
l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8961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81094B (zh
Inventor
彭飞
李一华
周自强
吕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Shaok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Shaok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Shaok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Shaok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8961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810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81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10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810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10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5Integrating or interfacing systems involvi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4Constraint-based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10Efficient use of energy, e.g. using compressed air or pressurized fluid as energy carr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塔布置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方法包括:获取冷却塔的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长以及列边长;在预设数据库中获取冷却塔对应的基础参数,获取布设矩形区域的布置目标,并根据布置目标、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冷却塔宽度、冷却塔高度以及冷却水量确定冷却塔在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判断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是否满足预设布置条件;若是,则将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分别确定为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待列边布置数量,并将待行边布置数量、待列边布置数量以及冷却塔型号推送给用户。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冷却塔布置时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冷却塔布置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塔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却塔布置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以建筑结构CAD图纸为基础,根据设计师的从业经验以及行业相关规范共同来完成。具体地,首先需要确定室内设计参数来计算房间负荷;其次确定系统方案,选择合适的设备型号;最后布置设备管网、水力计算以及设备校验等等,这里面会存在大量重复而繁琐的工作。
而当前建筑信息模型日渐发展成熟,最大程度上实现暖通空调系统自动化设计,能够极大地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效率,从而缩短工程周期。
例如,暖通空调系统中的冷却塔的布置,大部分由设计师自行手动进行设计,期间存在大量繁杂冗余的工作,导致冷却塔的布置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塔布置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冷却塔布置时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冷却塔布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冷却塔的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长以及列边长;
在预设数据库中获取所述冷却塔对应的基础参数,所述基础参数至少包括冷却塔型号、冷却塔长度、冷却塔宽度以及冷却塔高度以及单个冷却塔的冷却水量;
获取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布置目标,并根据所述布置目标、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冷却塔宽度、冷却塔高度以及冷却水量确定所述冷却塔在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
判断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是否满足预设布置条件;
若是,则将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分别确定为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待列边布置数量,并将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待列边布置数量以及所述冷却塔型号推送给用户。
进一步的,上述冷却塔布置方法,其中,所述获取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布置目标,并根据所述布置目标、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冷却塔宽度、冷却塔高度以及冷却水量确定所述冷却塔在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布置目标、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冷却塔宽度、冷却塔高度、单个冷却塔的冷却水量确定数量约束条件,并根据所述数量约束条件进行约束以获取所述冷却塔在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
进一步的,上述冷却塔布置方法,其中,所述数量约束条件为:
Figure 666189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RL为行边长,CL为列边长,N为冷却塔总数量,Nc为待列边布置数量,Nr为待行边布置数量,g为单个冷却塔的冷却水量,G为所需求的冷却水量,L为冷却塔长度,W为冷却塔宽度,h为冷却塔高度,Lmin为冷却塔的最小长度,r1表示冷却塔侧面与可摆区域边界之间的距离,r2表示冷却塔之间的横向距离,c1表示冷却塔进风侧与可摆区域边界之间的距离,c2表示冷却塔之间的纵向距离,
Figure 674465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对
Figure 882592DEST_PATH_IMAGE003
向下取整。
进一步的,上述冷却塔布置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分别确定为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待列边布置数量,并将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待列边布置数量以及所述冷却塔型号推送给用户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待列边布置数量、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以及冷却塔宽度以预设距离约束条件对所述冷却塔进行约束以确定所述冷却塔的最终行边布置数量以及最终列边布置数量。
进一步的,上述冷却塔布置方法,其中,所述预设距离约束条件为:
Figure 851685DEST_PATH_IMAGE004
其中,RL为行边长,CL为列边长,Nc为待列边布置数量,Nr为待行边布置数量,L为冷却塔长度,W为冷却塔宽度, r1表示冷却塔侧面与可摆区域边界之间的距离,r2表示冷却塔之间的横向距离,c1表示冷却塔进风侧与可摆区域边界之间的距离,c2表示冷却塔之间的纵向距离。
进一步的,上述冷却塔布置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待列边布置数量、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以及冷却塔宽度以预设距离约束条件对所述冷却塔进行约束以确定所述冷却塔的最终行边布置数量以及最终列边布置数量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多组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待列边布置数量,并按照设定的布置目标进行非支配排序,从多组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待列边布置数量中确定所述非支配排序中位于预设排序位的目标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目标待列边布置数量;
所述根据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待列边布置数量、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以及冷却塔宽度以预设距离约束条件对所述冷却塔进行约束以确定所述冷却塔的最终行边布置数量以及最终列边布置数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待行边布置数量、目标待列边布置数量、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以及冷却塔宽度以预设距离约束条件对所述冷却塔进行约束以确定所述冷却塔的最终行边布置数量以及最终列边布置数量。
进一步的,上述冷却塔布置方法,其中,所述预设布置条件为所述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是否满足下式:
Figure 413248DEST_PATH_IMAGE005
其中,RL为行边长,CL为列边长,N为冷却塔总数量,g为单个冷却塔的冷却水量,G为所需求的冷却水量,L为冷却塔长度,W为冷却塔宽度,h为冷却塔高度,Nc为待列边布置数量,Nr为待行边布置数量。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塔布置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边长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冷却塔的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长以及列边长;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预设数据库中获取所述冷却塔对应的基础参数,所述基础参数至少包括冷却塔型号、冷却塔长度、冷却塔宽度以及冷却塔高度以及单个冷却塔的冷却水量;
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布置目标,并根据所述布置目标、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冷却塔宽度、冷却塔高度以及冷却水量确定所述冷却塔在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是否满足预设布置条件;
推送模块,用于当判断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满足预设布置条件时,则将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分别确定为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待列边布置数量,并将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待列边布置数量以及所述冷却塔型号推送给用户。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通过提前获取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长以及列边长,并在预设数据库中确定冷却塔的基础参数后,设置布置的目标,对冷却塔在布设矩形区域的布置数量进行初步的确定,最后利用布置条件从初步确定的布置数量中进行筛选以确定最终的冷却塔在当前的布设矩形区域的布置方案,不需要工程师去自行选取冷却塔后自行计算,提升了冷却塔布置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布置冷却塔时布置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冷却塔布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以实施例中提供的冷却塔布置方法中的冷却塔的布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冷却塔布置系统的结构框图。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详细说明如何提升冷却塔布置的效率。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冷却塔布置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0~S14。
步骤S10,获取冷却塔的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长以及列边长。
其中,冷却塔分为干式冷却塔和湿式冷却塔,通常,在民用建筑和小型工业建筑空调制冷中,宜采用湿式冷却塔,在冷却水水质要求很高的场所或缺水地区,宜采用干式冷却塔。在本实施例当中,主要针对在地面、屋顶或者裙楼的矩形区域内布置湿式冷却塔,而在实际中,冷却塔的布设区域一般为矩形,因此,冷却塔的布设矩形区域一般存在行边长和列边长,一般的,行边长指矩形区域中较长的边,而列边长指矩形区域中较短的边。
步骤S11,在预设数据库中获取所述冷却塔对应的基础参数,所述基础参数至少包括冷却塔型号、冷却塔长度、冷却塔宽度以及冷却塔高度以及单个冷却塔的冷却水量。
具体的,开始在预设数据库中查找冷却塔并获取冷却塔的参数,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分别对不同的冷却塔进行布置方式的设计,从而确定在当前布设矩形区域内,可以布置何种型号的冷却塔以及该型号的冷却塔需要布置的数量,其中,基础参数至少包括冷却塔型号、冷却塔长度、冷却塔宽度以及冷却塔高度以及冷却水量,在具体实施时,预设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由设备厂商进行录入,而在进行布置确定时,可以遍历预设数据库中的所有型号的冷却塔分别进行布置方式的确定。
步骤S12,获取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布置目标,并根据所述布置目标、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冷却塔宽度、冷却塔高度以及冷却水量确定所述冷却塔在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
其中,布置目标主要目的在于对当前布设矩形区域做一些约束限制,以保证布置的冷却塔符合布置要求,具体的,在本实施例当中,布置目标包含三个互不支配的目标,分别为冷却塔总数量、冷却塔摆放排数(即列边布置数量)以及实际中冷却塔总的冷却水量与所需求的冷却水量的比值,为考虑经济性,空间占用面积小等因素,冷却塔尽量选择小机型且单排布置,最多不超过两排,因此,三个布置目标值在合理范围内均越小越好。
步骤S13,判断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是否满足预设布置条件,若是,执行步骤S14。
其中,在确定冷却塔在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此时,为冷却塔的初步布置确定,为了进一步的提升冷却塔的布置准确性,在确定冷却塔在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后判断确定后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是否满足预设布置条件,具体的,所述预设布置条件为所述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是否满足下式:
Figure 416976DEST_PATH_IMAGE005
其中,RL为行边长,CL为列边长,N为冷却塔总数量,g为单个冷却塔的冷却水量,G为所需求的冷却水量,L为冷却塔长度,W为冷却塔宽度,h为冷却塔高度,Nc为待列边布置数量,Nr为待行边布置数量。
具体的,冷却水量
Figure 796005DEST_PATH_IMAGE006
,其中,β表示冷却塔中制冷机制冷时功耗的热量系数,取值范围在1.2~1.3;λ表示建筑冷负荷系数,取值范围一般为0.7~0.8;Qc表示建筑总的冷负荷;ΔT表示冷却塔进出水温度差,取值一般在4~5℃。
步骤S14,将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分别确定为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待列边布置数量,并将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待列边布置数量以及所述冷却塔型号推送给用户。
在确定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符合预设布置条件后,分别将当前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确定为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待列边布置数量,并将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待列边布置数量以及冷却塔型号推送给用户,具体的,推送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在当前页面进行显示的方式将该信息推送给用户或者发送给用户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以使用户接收该信息。
综上,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冷却塔布置方法,通过提前获取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长以及列边长,并在预设数据库中确定冷却塔的基础参数后,设置布置的目标,对冷却塔在布设矩形区域的布置数量进行初步的确定,最后利用布置条件从初步确定的布置数量中进行筛选以确定最终的冷却塔在当前的布设矩形区域的布置方案,不需要工程师去自行选取冷却塔后自行计算,提升了冷却塔布置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布置冷却塔时布置效率低的问题。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提出的冷却塔布置方法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提出的冷却塔布置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S12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布置目标、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冷却塔宽度、冷却塔高度、单个冷却塔的冷却水量确定数量约束条件,并根据所述数量约束条件进行约束以获取所述冷却塔在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
具体的,数量约束条件为:
Figure 878492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RL为行边长,CL为列边长,N为冷却塔总数量,g为单个冷却塔的冷却水量,G为所需求的冷却水量,L为冷却塔长度,W为冷却塔宽度,h为冷却塔高度,Lmin为冷却塔的最小长度,r1表示冷却塔侧面与可摆区域边界之间的距离,r2表示冷却塔之间的横向距离,c1表示冷却塔进风侧与可摆区域(即冷却塔的布设矩形区域中可以摆放冷却塔的区域,一般的,布设矩形区域即为可摆区域)边界之间的距离,c2表示冷却塔之间的纵向距离,Nc为待列边布置数量,Nr为待行边布置数量,
Figure 368380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对
Figure 836401DEST_PATH_IMAGE003
向下取整。
考虑到冷却塔实际的选择原则,判断冷却塔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是否符合数量约束条件确定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待及列边布置数量。
步骤S14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待列边布置数量、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以及冷却塔宽度以预设距离约束条件对所述冷却塔进行约束以确定所述冷却塔的最终行边布置数量以及最终列边布置数量。
具体的,预设距离约束条件为;
Figure 386331DEST_PATH_IMAGE004
其中,RL为行边长,CL为列边长,Nc为待列边布置数量,Nr为待行边布置数量,L为冷却塔长度,W为冷却塔宽度, r1表示冷却塔侧面与可摆区域边界之间的距离,r2表示冷却塔之间的横向距离,c1表示冷却塔进风侧与可摆区域边界之间的距离,c2表示冷却塔之间的纵向距离。
其中,由于冷却塔的布置除了需要满足行、列边布置数量以外,对冷却塔在布设区域内的位置也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在确定行边布置数量、待列边布置数量后进行预设距的约束以进一步的确定最终的冷却塔的行边布置数量、待列边布置数量以及对应的布置位置信息,具体的,如图2所示。
另外,在本发明一些可选的实施例当中,所述根据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待列边布置数量、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以及冷却塔宽度以预设距离约束条件对所述冷却塔进行约束以确定所述冷却塔的最终行边布置数量以及最终列边布置数量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多组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待列边布置数量,并按照设定的布置目标进行非支配排序,从多组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待列边布置数量中确定所述非支配排序中位于预设排序位的目标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目标待列边布置数量;
所述根据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待列边布置数量、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以及冷却塔宽度以预设距离约束条件对所述冷却塔进行约束以确定所述冷却塔的最终行边布置数量以及最终列边布置数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待行边布置数量、目标待列边布置数量、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以及冷却塔宽度以预设距离约束条件对所述冷却塔进行约束以确定所述冷却塔的最终行边布置数量以及最终列边布置数量。
具体的,在进行数量约束后,会存在多组不同的行边以及列边布置数量,可以将其认定为备选方案,进一步的,对多个备选方案中的方案进行距离的约束,以确定候选方案,其中,将所有的备选方案按照设定的布置目标进行pareto非支配排序,取pareto等级最靠前的方案为候选方案,将候选方案进行距离约束以确定最终的方案。
综上,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冷却塔布置方法,通过提前获取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长以及列边长,并在预设数据库中确定冷却塔的基础参数后,设置布置的目标,对冷却塔在布设矩形区域的布置数量进行初步的确定,最后利用布置条件从初步确定的布置数量中进行筛选以确定最终的冷却塔在当前的布设矩形区域的布置方案,不需要工程师去自行选取冷却塔后自行计算,提升了冷却塔布置效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布置冷却塔时布置效率低的问题。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当中提出的冷却塔布置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边长获取模块100,用于获取冷却塔的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长以及列边长;
参数获取模块200,用于在预设数据库中获取所述冷却塔对应的基础参数,所述基础参数至少包括冷却塔型号、冷却塔长度、冷却塔宽度以及冷却塔高度以及单个冷却塔的冷却水量;
确定模块300,用于获取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布置目标,并根据所述布置目标、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冷却塔宽度、冷却塔高度以及冷却水量确定所述冷却塔在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
判断模块400,用于判断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是否满足预设布置条件;
推送模块500,用于当判断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满足预设布置条件时,则将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分别确定为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待列边布置数量,并将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待列边布置数量以及所述冷却塔型号推送给用户。
进一步的,上述冷却塔布置系统,其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数量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布置目标、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冷却塔宽度、冷却塔高度、单个冷却塔的冷却水量确定数量约束条件,并根据所述数量约束条件进行约束以获取所述冷却塔在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
进一步的,上述冷却塔布置系统,其中,所述数量约束条件为:
Figure 330016DEST_PATH_IMAGE007
其中,RL为行边长,CL为列边长,N为冷却塔总数量,Nc为待列边布置数量,Nr为待行边布置数量,g为单个冷却塔的冷却水量, G为所需求的冷却水量,L为冷却塔长度,W为冷却塔宽度,h为冷却塔高度,Lmin为冷却塔的最小长度,r1表示冷却塔侧面与可摆区域边界之间的距离,r2表示冷却塔之间的横向距离,c1表示冷却塔进风侧与可摆区域边界之间的距离,c2表示冷却塔之间的纵向距离,
Figure 748228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对
Figure 460969DEST_PATH_IMAGE003
向下取整。
进一步的,上述冷却塔布置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最终布置数量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待列边布置数量、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以及冷却塔宽度以预设距离约束条件对所述冷却塔进行约束以确定所述冷却塔的最终行边布置数量以及最终列边布置数量。
进一步的,上述冷却塔布置系统,其中,所述预设距离约束条件为:
Figure 916221DEST_PATH_IMAGE004
其中,RL为行边长,CL为列边长,Nc为待列边布置数量,Nr为待行边布置数量,L为冷却塔长度,W为冷却塔宽度, r1表示冷却塔侧面与可摆区域边界之间的距离,r2表示冷却塔之间的横向距离,c1表示冷却塔进风侧与可摆区域边界之间的距离,c2表示冷却塔之间的纵向距离。
进一步的,上述冷却塔布置系统,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目标布置数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组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待列边布置数量,并按照设定的布置目标进行非支配排序,从所述多组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待列边布置数量中确定所述排序中预设排序位的目标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目标待列边布置数量;
所述最终布置数量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目标待行边布置数量、目标待列边布置数量、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以及冷却塔宽度以预设距离约束条件对所述冷却塔进行约束以确定所述冷却塔的最终行边布置数量以及最终列边布置数量。
进一步的,上述冷却塔布置系统,其中,所述预设布置条件为所述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是否满足下式:
Figure 956990DEST_PATH_IMAGE005
其中,RL为行边长,CL为列边长,N为冷却塔总数量,g为单个冷却塔的冷却水量,G为所需求的冷却水量,L为冷却塔长度,W为冷却塔宽度,h为冷却塔高度,Nc为待列边布置数量,Nr为待行边布置数量。
上述各模块被执行时所实现的功能或操作步骤与上述方法实施例大体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一至二中任意一个所述冷却塔布置方法的步骤。
实施例五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一至二中任意一个所述冷却塔布置方法的步骤。
以上各个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冷却塔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冷却塔的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长以及列边长;
在预设数据库中获取所述冷却塔对应的基础参数,所述基础参数至少包括冷却塔型号、冷却塔长度、冷却塔宽度以及冷却塔高度以及单个冷却塔的冷却水量;
获取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布置目标,并根据所述布置目标、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冷却塔宽度、冷却塔高度以及冷却水量确定所述冷却塔在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
判断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是否满足预设布置条件;
若是,则将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分别确定为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待列边布置数量,并将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待列边布置数量以及所述冷却塔型号推送给用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布置目标,并根据所述布置目标、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冷却塔宽度、冷却塔高度以及冷却水量确定所述冷却塔在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布置目标、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冷却塔宽度、冷却塔高度、单个冷却塔的冷却水量确定数量约束条件,并根据所述数量约束条件进行约束以获取所述冷却塔在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塔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量约束条件为:
Figure 61053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RL为行边长,CL为列边长,N为冷却塔总数量,Nc为待列边布置数量,Nr为待行边布置数量,g为单个冷却塔的冷却水量,G为所需求的冷却水量,L为冷却塔长度,W为冷却塔宽度,h为冷却塔高度,Lmin为冷却塔的最小长度,r1表示冷却塔侧面与可摆区域边界之间的距离,r2表示冷却塔之间的横向距离,c1表示冷却塔进风侧与可摆区域边界之间的距离,c2表示冷却塔之间的纵向距离,
Figure 671026DEST_PATH_IMAGE002
表示对
Figure 575528DEST_PATH_IMAGE003
向下取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分别确定为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待列边布置数量,并将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待列边布置数量以及所述冷却塔型号推送给用户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待列边布置数量、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以及冷却塔宽度以预设距离约束条件对所述冷却塔进行约束以确定所述冷却塔的最终行边布置数量以及最终列边布置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塔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约束条件为:
Figure 612754DEST_PATH_IMAGE004
其中,RL为行边长,CL为列边长,Nc为待列边布置数量,Nr为待行边布置数量,L为冷却塔长度,W为冷却塔宽度,r1表示冷却塔侧面与可摆区域边界之间的距离,r2表示冷却塔之间的横向距离,c1表示冷却塔进风侧与可摆区域边界之间的距离,c2表示冷却塔之间的纵向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塔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待列边布置数量、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以及冷却塔宽度以预设距离约束条件对所述冷却塔进行约束以确定所述冷却塔的最终行边布置数量以及最终列边布置数量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获取多组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待列边布置数量,并按照设定的布置目标进行非支配排序,从多组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待列边布置数量中确定所述非支配排序中位于预设排序位的目标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目标待列边布置数量;
所述根据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待列边布置数量、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以及冷却塔宽度以预设距离约束条件对所述冷却塔进行约束以确定所述冷却塔的最终行边布置数量以及最终列边布置数量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待行边布置数量、目标待列边布置数量、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以及冷却塔宽度以预设距离约束条件对所述冷却塔进行约束以确定所述冷却塔的最终行边布置数量以及最终列边布置数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布置条件为所述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是否满足下式:
Figure 94551DEST_PATH_IMAGE005
其中,RL为行边长,CL为列边长,N为冷却塔总数量,g为单个冷却塔的冷却水量,G为所需求的冷却水量,L为冷却塔长度,W为冷却塔宽度,h为冷却塔高度,Nc为待列边布置数量,Nr为待行边布置数量。
8.一种冷却塔布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边长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冷却塔的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长以及列边长;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预设数据库中获取所述冷却塔对应的基础参数,所述基础参数至少包括冷却塔型号、冷却塔长度、冷却塔宽度以及冷却塔高度以及单个冷却塔的冷却水量;
确定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布置目标,并根据所述布置目标、行边长、列边长、冷却塔长度、冷却塔宽度、冷却塔高度以及冷却水量确定所述冷却塔在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是否满足预设布置条件;
推送模块,用于当判断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满足预设布置条件时,则将所述布设矩形区域的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列边布置数量分别确定为待行边布置数量以及待列边布置数量,并将所述待行边布置数量、待列边布置数量以及所述冷却塔型号推送给用户。
9.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冷却塔布置方法的步骤。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冷却塔布置方法的步骤。
CN202210989617.5A 2022-08-18 2022-08-18 冷却塔布置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Active CN1150810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9617.5A CN115081094B (zh) 2022-08-18 2022-08-18 冷却塔布置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89617.5A CN115081094B (zh) 2022-08-18 2022-08-18 冷却塔布置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1094A true CN115081094A (zh) 2022-09-20
CN115081094B CN115081094B (zh) 2022-12-02

Family

ID=83245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89617.5A Active CN115081094B (zh) 2022-08-18 2022-08-18 冷却塔布置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8109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67143A (zh) * 2023-04-20 2023-05-26 江西少科智能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位布置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4380A (zh) * 2013-04-19 2013-08-07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冷却塔的集水装置和方法
KR20130097041A (ko) * 2012-02-23 2013-09-02 박종묵 수분증발냉각에 사용하는 판상형 실스크린충진재와 그 제작방법
CN110006197A (zh) * 2019-04-15 2019-07-12 廊坊新奥泛能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制冷机组的选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487397A (zh) * 2019-08-13 2019-11-2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光伏阵列辐照度传感器的布置方法
CN111928681A (zh) * 2020-08-12 2020-11-13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逆流式冷却塔配水装置
CN113111469A (zh) * 2021-03-17 2021-07-13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配水系统校核的冷却塔配水系统设计方法
CN113739365A (zh) * 2021-08-31 2021-12-03 广州汇电云联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冷站群控节能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97041A (ko) * 2012-02-23 2013-09-02 박종묵 수분증발냉각에 사용하는 판상형 실스크린충진재와 그 제작방법
CN103234380A (zh) * 2013-04-19 2013-08-07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冷却塔的集水装置和方法
CN110006197A (zh) * 2019-04-15 2019-07-12 廊坊新奥泛能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制冷机组的选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487397A (zh) * 2019-08-13 2019-11-22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光伏阵列辐照度传感器的布置方法
CN111928681A (zh) * 2020-08-12 2020-11-13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逆流式冷却塔配水装置
CN113111469A (zh) * 2021-03-17 2021-07-13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优化配水系统校核的冷却塔配水系统设计方法
CN113739365A (zh) * 2021-08-31 2021-12-03 广州汇电云联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中央空调冷站群控节能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LIN ZHAO 等: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fluctuating wind pressures on cooling towers in grouped rectangular arrangement", 《JOURNAL OF WIND ENGINEERING & INDUSTRIAL AERODYNAMICS》 *
柯世堂等: "考虑不同四塔形式特大型冷却塔群风荷载极值分布特征与取值探讨", 《空气动力学学报》 *
王炫 等: "核电厂冷却塔布置对气载流出物扩散的影响", 《科技导报》 *
程斌等: "MR阻尼器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优化布置研究",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67143A (zh) * 2023-04-20 2023-05-26 江西少科智能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位布置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6167143B (zh) * 2023-04-20 2023-08-15 江西少科智能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位布置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1094B (zh) 2022-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081094B (zh) 冷却塔布置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0046462B (zh) 一种集装箱型材自动排样方法
CN114357941B (zh) 一种集成电路版图电流密度超标区域优化方法及系统
EP4372600A1 (en) Method for arranging environment adjustment device, device, and system
KR20230022990A (ko) 결함 플레이트의 네스팅 및 전단 절단을 위한 전처리, 레이아웃 및 생산 최적화 방법
Raustad Creating performance curves for variable refrigerant flow heat pumps in EnergyPlus
JPH0894150A (ja) 自動空調設計装置
JP6965624B2 (ja) 空調システム選定装置、空調システム選定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15017566A (zh) 基于bim平台的次梁结构生成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468157A (zh) 一种基于能耗分析的相似建筑挑选方法和装置
CN115272002A (zh) 一种建筑能源预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0873446B (zh) 控制空调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处理器
CN113432247A (zh)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冷水机组能耗预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8876129A (zh) 一种板坯的组板方法及装置
CN109556227B (zh) 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15689382A (zh) 一种利用宏观尺度上城市形态测算城市建筑能耗的方法
CN113268796A (zh) 一种暖通空调系统设备自动选型算法
CN108564637A (zh) 几何模型排布方法及装置
CN114021217A (zh) 自动生成数据中心内机柜排布方案的方法
CN106440188A (zh) 自动空调运转容量调整系统及方法
CN115828488B (zh) 新风风管布置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KR101642541B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설치가이드 시스템 및 그 이용방법
CN104238689A (zh) 数据中心及其热空气的排放方法
CN117094052A (zh) 冷源机房内设备自动布置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设备
JPH05340570A (ja) 蓄熱槽を備える空調システムの設計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