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80311B - 一种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80311B
CN115080311B CN202210769919.1A CN202210769919A CN115080311B CN 115080311 B CN115080311 B CN 115080311B CN 202210769919 A CN202210769919 A CN 202210769919A CN 115080311 B CN115080311 B CN 1150803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data storage
monitoring
storage area
monitoring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99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80311A (zh
Inventor
万静
许豪
徐明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ikela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ikela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ikela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ikela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991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803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80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0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803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803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58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 G06F11/1464Management of the backup or restore process for networked environ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07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a fault, e.g. fault tolerance
    • G06F11/14Error detection or correction of the data by redundancy in operation
    • G06F11/1402Saving, restoring, recovering or retrying
    • G06F11/1446Point-in-time backing up or restoration of persistent data
    • G06F11/1448Management of the data involved in backup or backup resto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及装置。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数据终端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根据第一监测数据的数据标识从多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中确定目标数据存储区;多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用于备份存储多个数据终端分别采集到的监测数据,每个监测数据对应有数据标识;每个数据存储区配置有数据存储规则,数据存储规则用于限定数据存储区存储的多个监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同步原因和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确定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根据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的数据标识将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同步到对应的数据终端。该方法实现数据的有远程控制,提高数据的可维护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大数据处理,特别是关于一种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时代的发展,在多种应用场景中,都涉及到数据的采集以及传输。通常来说,在这些应用场景中,数据采集系统配置数据终端(包括数据采集设备和数据处理设备)和远程终端,其数据传输链路可以是:数据采集设备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设备,数据处理设备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数据存储、数据校验等;并且,数据处理设备还会将一些重要数据传输给远程终端,远程终端可以对这些重要数据进行控制;该过程可以理解为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监控)。
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时,一般仅涉及到远程终端对数据处理设备上的数据进行安全性或者合理性等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反馈给数据处理设备,以使数据处理设备控制数据采集设备重新采集数据,或者对数据进行其他的处理。而对于数据的备份,由数据处理设备实现,即数据处理设备来负责数据的备份,并且,不同的数据处理设备仅备份自身的数据。
这种数据维护方式,一旦存在数据的丢失,或者数据的损坏,整个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可能会发生崩溃,且远程终端由于没有备份数据,也无法控制。
因此,现有的数据采集系统中,远程终端并未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有效的远程控制,导致数据的可维护性、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较差。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及装置,其能够对数据进行有效的远程控制,提高数据的可维护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应用于远程控制端,所述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数据终端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所述数据同步请求中包括第一监测数据的数据标识和同步原因;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的数据标识从多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中确定目标数据存储区;所述多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用于备份存储多个数据终端分别采集到的监测数据,每个监测数据对应有数据标识;其中,每个数据存储区配置有数据存储规则,所述数据存储规则用于限定数据存储区存储的多个监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为存储所述第一监测数据的数据存储区;根据所述同步原因和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确定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根据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的数据标识将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同步到对应的数据终端。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还包括:获取第二数据终端采集到的第二监测数据;所述第二数据终端用于存储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在所述多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中确定出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确定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标识,并基于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标识将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在所述多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中确定出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包括:根据各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当前已存储的监测数据的数量确定出多个第一数据存储区;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区当前已存储的监测数据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区的数据存储总量之间的差量大于预设差量;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确定出多个第二数据存储区;所述第二数据存储区中,存储时间最晚的监测数据与所述第二监测数据之间满足所述第二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所限定的关联关系;将数据同步次数最少的第二数据存储区确定为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所述数据同步次数,为从所述第二数据存储区中同步监测数据的次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标识,包括:根据所述第二数据终端、所述第二监测数据的采集时间、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在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中的存储次序、所述第二监测数据的重要性等级和预设的编码算法生成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标识。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预设的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中,所限定的关联关系包括:第一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和第三关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为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为监测数据的数据属性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第三关联关系为监测数据之间的影响值;其中,所述数据属性包括:数据类型、数据大小、数据复杂度和数据重要性等级。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同步原因和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确定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包括:若所述同步原因为数据丢失,且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和所述第三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全部监测数据确定为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若所述同步原因为数据丢失,且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为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和所述第三关联关系中的任意一个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一半监测数据确定为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若所述同步原因为数据丢失,且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为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和所述第三关联关系中的任意两个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三分之一的监测数据确定为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同步原因和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确定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包括:若所述同步原因为数据损坏,且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和所述第三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一半监测数据确定为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若所述同步原因为数据损坏,且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为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和/或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三分之一的监测数据确定为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若所述同步原因为数据损坏,且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为所述第三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全部监测数据确定为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的数据标识将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同步到对应的数据终端,包括:根据所述预设的编码算法对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的数据标识分别进行解码,确定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终端和基础信息;所述基础信息包括:采集时间、在对应的数据存储区中的存储次序和重要性等级;将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和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分别对应的基础信息同步到对应的数据终端,以使对应的数据终端重新存储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还包括:在所述预设的数据存储区中查找所述第二数据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历史监测数据;根据所述历史监测数据和预设的监测数据校验规则校验所述第二监测数据是否为正确的监测数据;若所述第二监测数据不是正确的监测数据,生成用于提示第二监测数据无效的反馈信息,并发送给所述第二数据终端;若所述第二监测数据是正确的监测数据,执行在所述多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中确定出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装置,应用于远程控制端,所述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实现上述的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的各个功能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及装置,在远程控制端上配置用于备份数据终端的监测数据的数据存储区,通过这些数据存储区,可以备份数据终端的监测数据。在远程控制端上具备备份数据的基础上,当数据终端存在同步需求时,例如:当数据丢失需要备份数据时,便可以向远程控制端请求同步数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数据的可维护性。并且,远程控制端的数据备份方式,也与常规的备份方式不相同,每个数据存储区都配置有数据存储规则,用于限定存储的多个监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该关联关系,在进行数据同步时,不仅仅只是同步直接提出的需求同步数据,还可以同步具有对应关联关系的一些监测数据,实现一些后续可能需要同步的数据的提前同步。对于数据终端来说,可以防患于未然,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对数据进行有效的远程控制,提高数据的可维护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300-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装置;310-接收模块;320-处理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中的数据采集系统,这些应用场景中,涉及到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处理。
该数据采集系统,例如可以是:水位数据采集系统、环境数据采集系统、火灾数据采集系统、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等,在此不作限定。
如图1所示,为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数据终端和远程控制端,两者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终端包括:数据采集设备和数据处理设备。其中,数据采集设备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数据处理设备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一个数据处理设备可以对应多个数据采集设备,数据采集设备与其对应的数据处理设备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采集设备与数据处理设备也可以是一个集成的设备,即,数据终端具备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采集设备可以理解为各类传感器,例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数据处理设备可以理解为具备数据处理能力的设备,例如:计算机、手机等。
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数据采集设备可以采用不同的部署方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作限定。例如:在水位数据采集系统中,数据采集设备可以是水位传感器,其可以沿着需要采集水位的河道设置。再例如:在环境数据采集系统中,数据采集设备可以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可以设置在山川、河流等野外环境中。
对于远程控制端来说,作为一个监控终端,只需保证与数据处理设备通信连接即可,其设置位置不限。
结合上述应用场景的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远程控制端,并且,在该技术方案中,远程控制端涉及的控制为:数据备份以及数据同步控制。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210:接收第一数据终端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其中,数据同步请求中包括:第一监测数据的数据标识和同步原因。
此处的第一数据终端,可以理解为具有数据同步需求的数据终端。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数据终端本地存储的监测数据丢失,例如:昨天的监测数据无法查找到,此时数据终端会产生数据同步需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若数据终端本地存储的监测数据损坏,例如:虽然可以查找到昨天的监测数据,但其中某一时段的数据无效(例如乱码),此时数据终端会产生数据同步需求。
因此,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同步原因可以是:数据丢失或者数据损坏。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同步原因,在此不作限定。
第一监测数据,预先已经备份在远程终端上。在备份时,会对应存储一个数据标识,该数据标识可以反馈给第一数据终端。因此,在需要进行数据同步时,由于第一监测数据已经存在问题,可利用该数据标识进行数据同步。对于该数据标识的实施方式,在后续介绍数据的备份实施方式时,进行介绍。
步骤220:根据第一监测数据的数据标识从多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中确定目标数据存储区。
其中,多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用于备份存储多个数据终端分别采集到的监测数据,每个监测数据对应有数据标识;其中,每个数据存储区配置有数据存储规则,数据存储规则用于限定数据存储区存储的多个监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目标数据存储区为存储第一监测数据的数据存储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数据存储区可以理解为一个数据存储磁盘,或者其他的数据存储单位,在此不作限定。
在远程控制端上,预先配置出多个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量可结合数据终端的数据复杂程度确定。例如:多个数据终端的数据较多,且较为复杂,则可配置较多的数据存储区。
在每个数据存储区中,存储有多个监测数据,这多个监测数据符合对应的数据存储规则。即,多个监测数据之间满足数据存储规则所限定的关联关系。
举例来说,若数据存储规则要求数据存储区中存储的监测数据都是同一时间段的监测数据,则该数据存储区中存储的监测数据的采集时间应该属于同一时间段。若数据存储规则要求数据存储区中存储的监测数据是同一个数据终端上的监测数据,则该数据存储区中存储的监测数据属于同一个数据终端。
因此,对于开发人员来说,可以预先配置好不同的数据存储区的数据存储规则,以使数据存储区可以按照数据存储规则进行数据的备份。
而在步骤220中,需要确定第一监测数据对应的目标数据存储区,即,确定需要同步的数据位于哪个目标数据存储区中,才能找到对应的数据并进行同步。为了便于理解数据的同步,接下来先对预设的数据存储区的数据备份方式进行介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数据备份过程包括:获取第二数据终端采集到的第二监测数据;第二数据终端用于存储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在多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中确定出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确定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标识,并基于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标识将第二监测数据存储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
其中,第二数据终端可以理解为需要进行数据备份的数据终端。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监测数据可以是实时采集到的监测数据,也可以是一些特定的需要备份的重要监测数据。
对于第二数据终端来说,在获取到第二监测数据之后,先进行本地存储,再传输给远程控制端进行备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多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中确定出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包括:根据各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当前已存储的监测数据的数量确定出多个第一数据存储区;第一数据存储区当前已存储的监测数据的数量与第一数据存储区的数据存储总量之间的差量大于预设差量;根据多个第一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确定出多个第二数据存储区;第二数据存储区中,存储时间最晚的监测数据与第二监测数据之间满足第二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所限定的关联关系;将数据同步次数最少的第二数据存储区确定为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数据同步次数为从第二数据存储区中同步监测数据的次数。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先结合各个数据存储区当前已存储的监测数据的数量,确定出多个第一数据存储区。第一数据存储区当前已存储的监测数据的数量与第一数据存储区的数据存储总量之间的差量大于预设差量。
即,在多个数据存储区中,优先选择存储的数据量较少的数据存储区,因此,先从中确定出存储数据量较少的数据存储区,再从这些数据存储区中进一步确定用于备份数据的数据存储区。
其中,预设差量可以结合实际的应用场景进行不同的配置,在此不对其值作限定。
在确定出多个第一数据存储区之后,基于多个第一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确定出多个第二数据存储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各个第一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判断第二监测数据是否满足数据存储规则,若满足,则将对应的第一数据存储区确定为第二数据存储区。若不满足,则不是第二数据存储区。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并不是需求第一数据存储区的所有监测数据与第二监测数据均满足数据存储规则,而是需求其中的特定监测数据与第二监测数据满足数据存储规则即可。即,在判断关联关系时,仅判断其中的存储时间最晚的监测数据与第二监测数据是否满足限定的关联关系即可。
可以理解,数据存储规则,用于限定监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举例来说,若数据存储区的数据存储规则为:监测数据均来自同一个数据终端。则,在确定第二数据存储区时,比较各个第一数据存储区中的监测数据与第二监测数据是否来自同一个数据终端,若满足,则是第二数据存储区,若不满足,则不是第二数据存储区。
若是其他的数据存储规则,同理,基于存储规则中限定的关联关系,判断第二监测数据是否满足该关联关系,若满足,则可将对应的数据存储区作为第二数据存储区,若不满足,则不是第二数据存储区。
在确定出多个第二数据存储区之后,再比较各个第二数据存储区的数据同步次数。此处的数据同步次数可以理解为:该数据存储区中的监测数据被同步的次数,也即,该数据存储区中的监测数据出问题的次数。
进而,将同步次数最少的数据存储区确定为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
在确定出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之后,确定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标识。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步骤包括:根据第二数据终端、第二监测数据的采集时间、第二监测数据在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中的存储次序、第二监测数据的重要性等级和预设的编码算法生成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标识。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数据标识并不仅仅是一个标识信息,而是包含着第二监测数据的各项信息。即,该数据标识除了可以作为身份标识,还可以表征一些信息。
具体的,这些信息包括: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第二数据终端,该信息可以用终端标识标识。第二监测数据的采集时间,代表第二监测数据在何时采集。第二监测数据在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中的存储次序,代表第二监测数据是第几个备份到数据存储区中的数据。第二监测数据的重要性等级,可以表征该监测数据的重要性。
其中,预设的编码算法,可以是二进制编码算法、哈希算法等,在此不作限定。
通过编码之后,这些算法可整合成一个标识信息,可以更便于存储。
在生成数据标识之后,便可以基于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标识将第二监测数据存储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
可以理解,该过程只需要将数据标识作为附属的信息,与第二监测数据一并存储到数据存储区中对应的存储空间即可。
通过前述的数据存储区的介绍,在步骤220中,在确定目标数据存储区时,将第一监测数据的数据标识与各个数据存储区中的数据标识进行比较,若找到相同的数据标识,则该数据标识所对应的数据存储区便为目标数据存储区。
步骤230:根据同步原因和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确定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预设的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中,所限定的关联关系包括:第一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和第三关联关系;第一关联关系为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为监测数据的数据属性之间的关联关系,第三关联关系为监测数据之间的影响值;其中,数据属性包括:数据类型、数据大小、数据复杂度和数据重要性等级。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配置三种关联关系。其中,第一关联关系为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例如: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终端相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终端的设置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终端属于同一类型的终端等,在此不作限定。
第二关联关系为监测数据的数据属性之间的关联关系,数据属性包括但不限于:数据类型、数据大小、数据复杂度和数据重要性等级。数据类型,例如:整数型数据、浮点型数据。数据大小,例如:1kb,2kb等。数据复杂度,例如:不复杂、较为复杂、很复杂等。数据重要性等级,例如:不重要、一般重要、很重要等。
基于这些数据属性,在关联关系中,可以限定至少一个数据属性需要满足的关联关系。例如:数据属性类似、数据大小相差较小、数据复杂度相同、数据重要性等级相同等,在此不作限定。
第三关联关系,为监测数据之间的影响值,该影响值可以表征为当一个监测数据出错后,另一个监测数据也会出错的概率,该概率越大,影响值也越大。
上述的三种关联关系,对于各个数据存储区的数据存储规则来说,可以灵活的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一个数据存储区来说,所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可以包括:上述的三种关联关系,也可以仅包括上述的三种关联关系中的一种,还可以包括上述的三种关联关系中的两种。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多个数据存储区来说,一部分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包括上述的三种关联关系,一部分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包括上述的任意两种关联关系,另一个部分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包括上述的任意一种关联关系,且保证每种关联关系都单独配置在至少一个存储规则中;或者采用其他的配置方式,在此不作限定。
结合上述的数据存储规则的实施方式的介绍,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步骤230包括:若同步原因为数据丢失,且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包括第一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和第三关联关系,将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全部监测数据确定为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若同步原因为数据丢失,且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为第一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和第三关联关系中的任意一个关联关系,将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一半监测数据确定为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若同步原因为数据丢失,且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为第一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和第三关联关系中的任意两个关联关系,将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三分之一的监测数据确定为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针对丢失的监测数据,需判断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规则所限定的关联关系为哪些,再结合不同的关联关系情况确定出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
其中,若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包括三种关联关系,则可以将全部监测数据都确定为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即,目标数据存储区中存储全部监测数据可能都会受第一监测数据丢失的影响。
若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所限定的关联关系仅包括三种关联关系中的任意一种,则可以将一半的监测数据确定为待同步监测数据。即,目标数据存储区中存储的一半监测数据可能会受第一监测数据丢失的影响。
若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所限定的关联关系仅包括三种关联关系中的任意两种,则可以将三分之一的监测数据确定为待同步监测数据。即,目标数据存储区中存储的三分之一监测数据可能会受到第一监测数据丢失的影响。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步骤230包括:若同步原因为数据损坏,且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包括第一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和第三关联关系,将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一半监测数据确定为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若同步原因为数据丢失,且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为第一关联关系和/或第二关联关系,将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三分之一的监测数据确定为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若同步原因为数据丢失,且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为第三关联关系,将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全部监测数据确定为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针对损坏的监测数据,需判断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规则所限定的关联关系为哪些,再结合不同的关联关系情况确定出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
其中,若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所限定的关联关系包括上述三种关联关系,则将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一半监测数据确定为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即,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监测数据的损坏对这些监测数据的影响一般,有一半的监测数据可能会受到影响。
若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所限定的关联关系包括第一关联关系和/或第二关联关系,则将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三分之一的监测数据确定为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即,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监测数据的损坏对这些监测数据的影响较小,有三分之一的监测数据可能会受到影响。
若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中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只有第三关联关系,则将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全部监测数据确定为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即,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监测数据的损坏对这些监测数据的影响较大,全部的监测数据可能会受到影响。
步骤240:根据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的数据标识将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同步到对应的数据终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步骤240包括:根据预设的编码算法对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的数据标识分别进行解码,确定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终端和基础信息;基础信息包括:采集时间、在对应的数据存储区中的存储次序和重要性等级;将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和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分别对应的基础信息同步到对应的数据终端,以使对应的数据终端重新存储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结合前述的数据标识的介绍,对于远程控制端来说,可以解码出数据标识中包含的各项信息,将其作为基础信息反馈给数据终端,以使数据终端可以根据这些基础信息重新存储待同步监测数据,或者对待同步监测数据作更多的处理。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对于远程控制端来说,在备份监测数据时,还可以先对监测数据的正确性进行校验,以保证备份的监测数据可用于后续的数据同步。
因此,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该远程控制方法还包括:在预设的数据存储区中查找第二数据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历史监测数据;根据历史监测数据和预设的监测数据校验规则校验第二监测数据是否为正确的监测数据;若第二监测数据不是正确的监测数据,生成用于提示第二监测数据无效的反馈信息,并发送给第二数据终端;若第二监测数据是正确的监测数据,执行在多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中确定出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二数据终端对应的历史监测数据集来对第二监测数据进行校验。例如:确定历史监测数据在预设时间段内对应的变化规律,若第二监测数据不满足该变化规律,说明其不是正确的监测数据,或者说是有问题的监测数据。其中,预设时间段可以结合不同的应用场景进行配置,在此不作限定。
预设的监测数据校验规则,可以是上述的数据变化规律,也可以是数据之间的相似度大于预设相似度,或者数据之间的差距小于预设差距等,在此不作限定。
若第二监测数据不是正确的监测数据,一方面,可以提示给第二数据终端,以使第二数据终端对其进行处理。另一方面,还可以反馈给远程控制端的用户,以使用户对该数据进行人工排查。
当然,若第二监测数据是正确的监测数据,则可执行后续的备份操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在远程控制端上配置用于备份数据终端的监测数据的数据存储区,通过这些数据存储区,可以备份数据终端的监测数据。在远程控制端上具备备份数据的基础上,当数据终端存在同步需求时,例如:当数据丢失需要备份数据时,便可以向远程控制端请求同步数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数据的可维护性。并且,远程控制端的数据备份方式,也与常规的备份方式不相同,每个数据存储区都配置有数据存储规则,用于限定存储的多个监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基于该关联关系,在进行数据同步时,不仅仅只是同步直接提出的需求同步数据,还可以同步具有对应关联关系的一些监测数据,实现一些后续可能需要同步的数据的提前同步。对于数据终端来说,可以防患于未然,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及装置,能够对数据进行有效的远程控制,提高数据的可维护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300,包括:接收模块310和处理模块320。
接收模块310用于:接收第一数据终端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所述数据同步请求中包括第一监测数据的数据标识和同步原因;处理模块3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的数据标识从多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中确定目标数据存储区;所述多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用于备份存储多个数据终端分别采集到的监测数据,每个监测数据对应有数据标识;其中,每个数据存储区配置有数据存储规则,所述数据存储规则用于限定数据存储区存储的多个监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为存储所述第一监测数据的数据存储区;根据所述同步原因和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确定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监测数据;根据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的数据标识将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同步到对应的数据终端。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接收模块310还用于:获取第二数据终端采集到的第二监测数据;所述第二数据终端用于存储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处理模块320还用于:在所述多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中确定出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确定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标识,并基于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标识将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处理模块320具体用于:根据各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当前已存储的监测数据的数量确定出多个第一数据存储区;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区当前已存储的监测数据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区的数据存储总量之间的差量大于预设差量;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确定出多个第二数据存储区;所述第二数据存储区中,存储时间最晚的监测数据与所述第二监测数据之间满足所述第二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所限定的关联关系;将数据同步次数最少的第二数据存储区确定为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所述数据同步次数,为从所述第二数据存储区中同步监测数据的次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处理模块3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数据终端、所述第二监测数据的采集时间、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在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中的存储次序、所述第二监测数据的重要性等级和预设的编码算法生成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标识。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预设的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中,所限定的关联关系包括:第一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和第三关联关系;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为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为监测数据的数据属性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第三关联关系为监测数据之间的影响值;其中,所述数据属性包括:数据类型、数据大小、数据复杂度和数据重要性等级。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处理模块320具体用于:若所述同步原因为数据丢失,且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和所述第三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全部监测数据确定为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若所述同步原因为数据丢失,且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为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和所述第三关联关系中的任意一个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一半监测数据确定为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若所述同步原因为数据丢失,且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为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和所述第三关联关系中的任意两个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三分之一的监测数据确定为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处理模块320具体用于:若所述同步原因为数据损坏,且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和所述第三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一半监测数据确定为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若所述同步原因为数据损坏,且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为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和/或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三分之一的监测数据确定为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若所述同步原因为数据损坏,且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为所述第三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全部监测数据确定为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处理模块32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预设的编码算法对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的数据标识分别进行解码,确定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终端和基础信息;所述基础信息包括:采集时间、在对应的数据存储区中的存储次序和重要性等级;将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和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分别对应的基础信息同步到对应的数据终端,以使对应的数据终端重新存储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处理模块320还用于:在所述预设的数据存储区中查找所述第二数据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历史监测数据;根据所述历史监测数据和预设的监测数据校验规则校验所述第二监测数据是否为正确的监测数据;若所述第二监测数据不是正确的监测数据,生成用于提示第二监测数据无效的反馈信息,并发送给所述第二数据终端;若所述第二监测数据是正确的监测数据,执行在所述多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中确定出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
该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装置300与前述的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对应。因此,各个功能模块的实施方式参照前述对应的方法的实施方式,在此不再重复介绍。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Claims (4)

1.一种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远程控制端,所述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数据终端发送的数据同步请求;所述数据同步请求中包括第一监测数据的数据标识和同步原因;
根据所述第一监测数据的数据标识从多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中确定目标数据存储区;所述多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用于备份存储多个数据终端分别采集到的监测数据,每个监测数据对应有数据标识;其中,每个数据存储区配置有数据存储规则,所述数据存储规则用于限定数据存储区存储的多个监测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为存储所述第一监测数据的数据存储区;
根据所述同步原因和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确定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包括所述第一监测数据;
根据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的数据标识将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同步到对应的数据终端;
所述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二数据终端采集到的第二监测数据;所述第二数据终端用于存储所述第二监测数据;
在所述多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中确定出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
确定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标识,并基于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标识将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存储到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
所述在所述多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中确定出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包括:
根据各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当前已存储的监测数据的数量确定出多个第一数据存储区;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区当前已存储的监测数据的数量与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区的数据存储总量之间的差量大于预设差量;
根据所述多个第一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确定出多个第二数据存储区;所述第二数据存储区中,存储时间最晚的监测数据与所述第二监测数据之间满足所述第二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所限定的关联关系;
将数据同步次数最少的第二数据存储区确定为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所述数据同步次数,为从所述第二数据存储区中同步监测数据的次数;
所述多个预设的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中,所限定的关联关系包括:第一关联关系、第二关联关系和第三关联关系;
所述第一关联关系为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终端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为监测数据的数据属性之间的关联关系,所述第三关联关系为监测数据之间的影响值;其中,所述数据属性包括:数据类型、数据大小、数据复杂度和数据重要性等级;
所述根据所述同步原因和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确定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包括:
若所述同步原因为数据丢失,且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和所述第三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全部监测数据确定为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
若所述同步原因为数据丢失,且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为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和所述第三关联关系中的任意一个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一半监测数据确定为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
若所述同步原因为数据丢失,且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为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和所述第三关联关系中的任意两个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三分之一的监测数据确定为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
所述根据所述同步原因和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确定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包括:
若所述同步原因为数据损坏,且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关联关系、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和所述第三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一半监测数据确定为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
若所述同步原因为数据损坏,且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为所述第一关联关系和/或所述第二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三分之一的监测数据确定为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
若所述同步原因为数据损坏,且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配置的数据存储规则限定的关联关系为所述第三关联关系,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区存储的全部监测数据确定为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标识,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数据终端、所述第二监测数据的采集时间、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在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中的存储次序、所述第二监测数据的重要性等级和预设的编码算法生成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的数据标识将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同步到对应的数据终端,包括:
根据所述预设的编码算法对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的数据标识分别进行解码,确定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终端和基础信息;所述基础信息包括:采集时间、在对应的数据存储区中的存储次序和重要性等级;
将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和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分别对应的基础信息同步到对应的数据终端,以使对应的数据终端重新存储所述多个待同步监测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预设的数据存储区中查找所述第二数据终端在预设时间段内采集到的历史监测数据;
根据所述历史监测数据和预设的监测数据校验规则校验所述第二监测数据是否为正确的监测数据;
若所述第二监测数据不是正确的监测数据,生成用于提示第二监测数据无效的反馈信息,并发送给所述第二数据终端;
若所述第二监测数据是正确的监测数据,执行在所述多个预设的数据存储区中确定出所述第二监测数据对应的数据存储区。
CN202210769919.1A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50803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9919.1A CN115080311B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9919.1A CN115080311B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0311A CN115080311A (zh) 2022-09-20
CN115080311B true CN115080311B (zh) 2023-01-24

Family

ID=83257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9919.1A Active CN115080311B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8031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1615A (zh) * 2012-06-29 2012-10-31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远程复制系统数据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CN110851290A (zh) * 2019-11-01 2020-02-28 香港乐蜜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32412A (zh) * 2021-03-03 2021-06-25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779153A (zh) * 2021-09-15 2021-12-10 四川久远银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01076A (zh) * 2021-10-13 2022-01-07 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4443770A (zh) * 2022-01-28 2022-05-06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45303B2 (en) * 2002-01-03 2004-06-01 Hitachi, Ltd. Data synchronization of multiple remote storage
US10063376B2 (en) * 2015-10-01 2018-08-28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cess control and security for synchronous input/output links
CN109788053B (zh) * 2019-01-04 2022-04-29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1615A (zh) * 2012-06-29 2012-10-31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远程复制系统数据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CN110851290A (zh) * 2019-11-01 2020-02-28 香港乐蜜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32412A (zh) * 2021-03-03 2021-06-25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779153A (zh) * 2021-09-15 2021-12-10 四川久远银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901076A (zh) * 2021-10-13 2022-01-07 平安国际智慧城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4443770A (zh) * 2022-01-28 2022-05-06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疑难电子数据修复方案库数据同步方法比较;高梓铭等;《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180710(第04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80311A (zh) 2022-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31692B2 (en) Synchronization for initialization of a remote mirror storage facility
CN106610854B (zh) 一种模型更新方法及装置
CA2892019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data
CN110572287B (zh) 数据容灾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0860445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ulti-level data protection in a storage system
CN111209343B (zh) 节点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09799948B (zh)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10221938A (zh) 电子装置、区块链共识的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3677902A (zh) 分布式olt系统中保障线卡软件升级安全性与成功性的方法
CN104468548A (zh) 一种数据验证的方法、灾备存储器和生产存储器
CN111680104B (zh)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368279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5080311B (zh) 一种大数据的信息化远程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630625A (zh) 检测数据副本之间的一致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11694724B (zh) 分布式表格系统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0860747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checking the validity of configuration data in an electronic system, and associated electronic system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CN110620800B (zh) 电力二次系统跨安全区的配置数据同步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1857740A (zh) 一种软件升级方法及装置
CN111563007B (zh) 运算错误修复方法、装置、计算机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416874A (zh) 数据库的同步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710557B (zh) 分布式软件程序数据一致性的判断方法及系统
CN115237680B (zh) 一种分布式数据恢复系统及方法
US9641287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igh-integrity data transfer with preemptive blocking
CN116910825B (zh) 一种基于kafka的数据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11125137B (zh) 一种分批实时保护数据校验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