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77911A - 压气机试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压气机试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77911A
CN115077911A CN202110274993.1A CN202110274993A CN115077911A CN 115077911 A CN115077911 A CN 115077911A CN 202110274993 A CN202110274993 A CN 202110274993A CN 115077911 A CN115077911 A CN 1150779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cavity
sealing
oil
bear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7499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梓岑
金宗亮
孙震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EC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EC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EC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ECC Commercial Aircraft Eng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7499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7791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77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779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5/00Testing of engines
    • G01M15/02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testing apparatu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5/00Testing of engines
    • G01M15/14Testing gas-turbine engines or jet-propulsion engine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6/00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 G05D16/20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6/00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 G05D16/20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05D16/2006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with direct action of electric energy on controlling means
    • G05D16/2013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with direct action of electric energy on controlling means using throttling means as controll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压气机试验件测试的压气机试验系统。压气机试验件包括轴承腔、封严腔和封严排气腔。压气机试验系统包括:压力测量装置,被配置为获取轴承腔、封严腔和封严排气腔的压力信息;供气装置,被配置为与封严腔连接以向封严腔供应封严气体;供油装置,被配置为与轴承腔连接以向轴承腔供应润滑油;回油装置,被配置为与轴承腔连接以接收轴承腔排出的润滑油;压力调节装置,被配置为调节轴承腔的压力,包括被配置为使轴承腔的压力降低的真空泵;和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压力信息操纵供气装置和压力调节装置动作以控制轴承腔和封严腔的压力。该压气机试验系统利于使压气机试验件在轴承腔封严状态下进行试验。

Description

压气机试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压气机试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气机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篦齿封严结构技术是航空发动机压气机试验件常用的轴承腔封严技术。篦齿封严结构技术是通过对压气机试验件的轴承腔两侧的封严腔供气,建立封严腔与轴承腔的压差,从而实现轴承腔的密封,防止滑油或油雾泄漏。对于压气机试验件的轴承腔,通常采用通大气的方式使其腔压与大气压相同或略高于大气压。对于轴承腔的封严控制,一般通过控制封严供气压力或者封严腔压力来保证封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气机试验系统,旨在利于压气机试验件在轴承腔封严状态下进行试验。
本公开提供一种用于压气机试验件测试的压气机试验系统,所述压气机试验件包括轴承腔、与所述轴承腔相邻的封严腔和与所述封严腔相邻的封严排气腔,所述压气机试验系统包括:
压力测量装置,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轴承腔、所述封严腔和所述封严排气腔的压力信息;
供气装置,被配置为与所述封严腔连接以向所述封严腔供应封严气体;
供油装置,被配置为与所述轴承腔连接以向所述轴承腔供应润滑油;
回油装置,被配置为与所述轴承腔连接以接收所述轴承腔排出的润滑油;
压力调节装置,被配置为调节所述轴承腔的压力,包括真空泵,所述真空泵被配置为使所述轴承腔的压力降低;和
控制装置,与所述供气装置、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和所述压力测量装置信号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压力信息操纵所述供气装置和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动作以控制所述轴承腔和所述封严腔的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使所述压气机试验系统可选择地工作在以下封严控制模式下:
压力控制模式,使所述封严腔的压力处于预设的目标压力值;
第一压差控制模式,使所述封严腔与所述轴承腔的压力差使期处于预设的第一目标压差值;
第二压差控制模式,使所述封严腔与所述封严排气腔的压力差使其处于预设的第二目标压差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供油装置包括供油箱、供油管路和供油泵,所述供油管路的一端与所述供油箱连接,另一端被配置为与所述轴承腔连接,所述供油泵设置于所述供油管路上,被配置为向所述轴承腔输送润滑油;
所述回油装置包括回油箱和回油管路,所述回油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回油箱连接,另一端被配置为与所述轴承腔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油装置还包括:
连接管路,所述连接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回油箱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供油箱连接;和
回油泵,设置于所述连接管路上,被配置为将所述回油箱的润滑油输送至所述供油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气机试验系统还包括:
旁通管路,连接于所述供油管路和所述连接管路之间;和
旁通阀,设置于所述旁通管路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压力信息操纵所述旁通阀以调节所述旁通管路的通流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压力调节装置还包括通风管路,所述通风管路一端与所述回油箱连接,另一端被配置为与所述轴承腔连接;和
所述真空泵与所述回油箱连接并与所述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压力信息操纵所述真空泵以通过抽取所述回油箱内的气体调节所述回油箱的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力调节装置还包括补气阀,所述补气阀与所述回油箱连接并与所述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压力信息操纵所述补气阀以通过向所述回油箱内补充气体调节所述回油箱的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气阀设置于连接所述回油箱与所述真空泵的管路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通风管路节流阀,所述通风管路节流阀设置于所述通风管路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压力信息操纵所述通风管路节流阀以调节所述通风管路的通流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气装置包括:
气源;
供气管路,被配置为连接所述气源和所述封严腔;和
封严供气阀,设置于所述供气管路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压力信息操纵所述封严供气阀以调节所述供气管路的通流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力调节装置与所述回油装置连接,被配置为通过调节所述回油装置的压力调节所述轴承腔的压力。
基于本公开提供的压气机试验系统,通过同时设置供气装置和压力调节装置,可以通过供气装置和压力调节装置分别调节封严腔和轴承腔的压力,并且,通过设置压力测量装置获取轴承腔、封严腔和封严排气腔的压力信息,控制装置根据压力信息操纵所述供气装置和压力调节装置动作,从而可以分别实现封严腔与轴承腔的压力的自动调节,其中,可以通过真空泵调低轴承腔的压力,利于使压气机试验件更好地适应压气机试验件的试验条件而使轴承腔保持于封严状态,从而利于压气机试验件在轴承腔封严状态下进行试验。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压气机试验系统的原理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公开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在压气机试验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两个问题:
1、封严腔与轴承腔之间的篦齿的泄漏量超出设计预期,此外轴承腔通大气管路的排气能力不足,导致向封严腔供气时轴承腔压力同步升高,造成封严压差小,无法保证封严效果;
2、对于一些压气机试验件,与封严腔相邻的封严排气腔与压气机流道连通,在进气节流条件下,压气机主流区压力降低,封严气体经过封严腔的篦齿泄漏至封严排气腔,进而进入压气机流道。
对于一些特殊的情况,除了保证轴承腔封严,还需要兼顾封严腔相邻腔室。如上述第二种情况,降低轴承腔压力时同步降低封严腔压力,在保证轴承腔封严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泄漏量。此外,对于多级轴流高压压气机的后轴承腔,其封严排气腔的压力随压气机压比的改变而变化,如封严腔与级间轮毂引气腔相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封严腔压力不变,将导致热气向封严腔及轴承腔泄漏。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发明人提出了一种能够调低轴承腔压力的压气机试验系统,其用于压气机试验件测试。
如图1所示,压气机试验件包括轴承腔、与轴承腔相邻的封严腔和与封严腔相邻的封严排气腔。
如图1所示,压气机试验系统包括压力测量装置12、供气装置、供油装置、回油装置、压力调节装置和控制装置13。
压力测量装置12被配置为获取轴承腔、封严腔和封严排气腔的压力信息。
供气装置被配置为与封严腔连接以向封严腔供应封严气体。
供油装置被配置为与轴承腔21连接以向轴承腔21供应润滑油。
回油装置被配置为与轴承腔21连接以接收轴承腔21排出的润滑油。
压力调节装置被配置为调节轴承腔21的压力,包括真空泵10,真空泵10被配置为使轴承腔21的压力降低。
压力测量装置12可以包括适于测量气体压力和/或气体压差的各种压力传感器。
控制装置13与供气装置和压力调节装置和压力测量装置12信号连接,被配置为根据压力信息操纵供气装置和压力调节装置动作。
本公开实施例的压气机试验系统,通过同时设置供气装置和压力调节装置,可以通过供气装置和压力调节装置分别调节封严腔和轴承腔21的压力,并且,通过设置压力测量装置12获取轴承腔21、封严腔和封严排气腔的压力信息,控制装置13根据压力信息操纵供气装置和压力调节装置动作,从而可以分别实现封严腔与轴承腔21的压力的自动调节,并且可以通过真空泵10调低轴承腔21的压力,利于使压气机试验件更好地适应压气机试验件的试验条件保持于封严状态,从而利于压气机试验件在封严状态下进行试验。
压力调节装置例如通过抽负压手段和/或补气手段直接地或间接地对轴承腔21进行压力调节,实现轴承腔21压力可调及自控控制。
压力调节装置可以与回油装置连接,被配置为通过调节回油装置的压力调节轴承腔21的压力。
控制装置13可以实现为用于执行本公开所描述功能的通用处理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或者其任意适当组合。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装置可以被配置为使压气机试验系统可选择地工作在以下封严控制模式下:
压力控制模式,使封严腔的压力处于预设的目标压力值;
第一压差控制模式,使封严腔与轴承腔21的压力差使期处于预设的第一目标压差值;
第二压差控制模式,使封严腔与封严排气腔的压力差使其处于预设的第二目标压差值。
使压气机试验系统选择在不同的封严控制模式下工作,包括前述的压力控制模式、第一压差控制模式和第二压差控制模式,可以根据压气机试验条件选择合适的封严控制模式,利于控制模式的标准化,有利于简化试验操作,提高控制的精确性。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油装置包括供油箱1、供油管路16和供油泵3,供油管路16的一端与供油箱1连接,另一端被配置为与轴承腔21连接,供油泵3设置于供油管路16上,被配置为向轴承腔21输送润滑油。其中,供油泵3可以与控制装置13信号连接,接受控制装置13的控制。回油装置包括回油箱2和回油管路17,回油管路17的一端与回油箱2连接,另一端被配置为与轴承腔21连接。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回油装置还可以包括连接管路19和回油泵8。连接管路19的一端与回油箱2连接,另一端与供油箱1连接。回油泵8设置于连接管路19上,被配置为将回油箱2的润滑油输送至供油箱1。其中,供油泵3可以与控制装置13信号连接,接受控制装置13的控制。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调节装置还包括通风管路18。通风管路18一端与回油箱2连接,另一端被配置为与轴承腔21连接。真空泵10与回油箱2连接并与控制装置13信号连接并,控制装置13被配置为根据压力信息操纵真空泵10以通过抽取回油箱2内的气体调节回油箱2的压力。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调节装置还包括补气阀11,补气阀11与回油箱2连接并与控制装置13信号连接,控制装置13被配置为根据压力信息操纵补气阀11以通过向回油箱2内补充气体调节回油箱2的压力。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补气阀11设置于连接回油箱2与真空泵10的管路上。补气阀11例如为电磁阀。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调节装置包括通风管路节流阀9,通风管路节流阀9设置于通风管路18上并与控制装置13信号连接,控制装置13被配置为根据压力信息操纵通风管路节流阀9以调节通风管路18的通流面积。通风管路节流阀9例如为电磁阀。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压气机试验系统还包括旁通管路20和旁通阀4。旁通管路20连接于供油管路16和连接管路19之间。旁通阀4设置于旁通管路20上并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压力信息操纵旁通阀4以调节旁通管路20的通流面积。旁通阀4例如为电磁阀。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供气装置包括气源5、供气管路和封严供气阀。供气管路被配置为连接气源5和封严腔。封严供气阀设置于供气管路上并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根据压力信息操纵封严供气阀以调节供气管路的通流面积。
压气机试验件一般地与一个轴承腔对应设置两个封严腔和两个封严排气腔,两个封严腔分别设置在轴承腔的轴向两端,两个封严排气腔分别设置在两个封严腔的远离轴承腔的一端。如图1所示,其中,压气机试验件的轴向为左右方向,轴承腔21的左右两侧各设置第一封严腔22和第二封严腔23,第一封严腔22的左侧设置第一封严排气腔24,第二封严腔23的右侧设置第二封严排气腔25。与两个封严腔对应地,供气装置包括与气源5连接的两个供气管路和两个封严供气阀。如图1所示,两个供气管路分别为与第一封严腔22对应的第一供气管路14和与第二封严腔23对应的第二供气管路15,两个封严供气阀分别为与第一封严腔22对应的第一封严供气阀6和与第二封严腔23对应的第二封严供气阀7。两个封严供气阀例如为电磁阀。
另外,压气机试验系统还可以包括换热器、冷却器、过滤器、泄压阀、手动球阀以及用于压力、温度、流量测量的传感器等滑油系统或空气系统的常规组成元件。
以下结合图1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压气机试验系统作进一步的描述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压气机试验系统包括供油箱1、回油箱2、供油泵3、旁通阀4、气源5、第一封严供气阀6、第二封严供气阀7、回油泵8、通风管路节流阀9、真空泵10、补气阀11、压力测量模块12、控制装置13、第一供气管路14、第二供气管路15、供油管路16、回油管路17、通风管路18、连接管路19和旁通管路20。
压气机试验件包括轴承腔21、第一封严腔22、第二封严腔23、第一封严排气腔24及第二封严排气腔25。压力测量模块12测量轴承腔21、第一封严腔22、第二封严腔23、第一封严排气腔24及第二封严排气腔25的压力信息,这些压力信息作为控制装置13的反馈信号。
另外,也可以设置测量供油压力、回油压力等压力信息的压力测量装置,并使该压力测量装置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该压力测量装置可以集成于前述压力测量模块中,也可与前述压力测量模块分别设置。压力测量装置测得的供油压力、回油压力等压力信息输送至控制装置,可以作为控制供油泵和回油泵的控制参数。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控制装置13可以包括PLC主机和显示器,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现各项控制功能及参数的设置及监视。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压气机试验系统中,通过供油泵3向轴承腔21供油,通过旁通阀4的开度调节调整供油压力。通过真空泵10抽取回油箱2的空气,使回油箱2作为回油的负压源,轴承腔21内的润滑油通过回油管路17回到回油箱2。再通过连接管路19上的回油泵8抽取回油箱2内的润滑油到供油箱1中,形成油路循环。
本公开实施例的压气机试验系统中,压力调节装置包括通风管路18、真空泵10、补气阀11和通风管路节流阀9。通过通风管路18抽取轴承腔21内的空气,通过通风管路18上的通风管路节流阀9调整轴承腔21的排气量,通过真空泵10抽取回油箱2的空气,使回油箱2作为轴承腔21通风的负压源,通过补气阀11调节回油箱2的压力,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轴承腔21的压力。
对轴承腔21的压力控制可以通过控制装置13在人机交互界面上远程设置轴承腔21的目标压力值,压力测量模块12将测量的轴承腔21的压力值采集作为反馈信号,控制装置13自动控制真空泵10动作或调节补气阀11的开度,结合通风管路节流阀9的调节控制,使轴承腔21的压力达到目标压力值,同时也满足轴承腔21的回油压力要求。
本公开实施例的压气机试验系统中,通过第一供气管路14向第一封严腔22供气,通过第一封严供气阀6调节第一封严腔22的压力,通过第二供气管路15向第二封严腔23供气,通过第二封严供气阀7调节第二封严腔23的压力。
本公开实施例针对不同的压气机空气系统构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多种封严控制模式的压气机试验系统,将对轴承腔21的压力调节装置集成到压气机试验系统中以执行不同的封严控制模式,多种封严控制模式包括使封严腔处于预定的目标压力的压力控制模式、使封严腔与轴承腔21的压差处于预定的第一目标压差值的第一压差控制模式以及使封严腔与封严排气腔的压差处于预定的第二目标压差值的第二压差控制模式。
本实施例的压气机试验系统独立设置供油箱1与回油箱2,通过真空泵10可以对回油箱2抽负压,作为轴承腔21回油与排气的负压源,同时可以通过设置于真空泵10与回油箱之间的管道上的补气阀11调节回油箱2的压力。此外,在连接轴承腔21与回油箱2的通风管路18上设置通风管路节流阀9,通过通风管路节流阀9可以控制轴承腔21的排气量,从而实现轴承腔21的压力调节。补气阀11与通风管路节流阀9均为电磁阀,与控制装置13信号连接,以实现远程控制。
本实施例的压气机试验系统设置多选项的封严控制模式。
在压力控制模式下,将预设的目标压力作为封严腔压力的控制目标,将封严腔压力的测量值作为反馈信号,实现闭环控制。
在第一压差控制模式下,将预设的第一目标压差值作为封严腔与轴承腔的压差的控制目标,将测量的封严腔与轴承腔的压力值求差作为反馈信号,实现闭环控制。
在第二压差控制模式下,将预设的第二目标压差值作为封严腔与封严排气腔的压差的控制目标,将测量的封严腔与封严排气腔的压力值求差作为反馈信号,实现闭环控制。
对于压力控制模式,通过控制装置13切换封严控制模式至压力控制模式,设置封严腔的目标压力值。压力测量模块12采集封严腔的压力测量值输送至控制装置13,控制装置13将其作为反馈信号自动调节第一供气管路14上的第一封严供气阀6和第二供气管路15上的第二封严供气阀7,从而调整第一封严腔22和第二封严腔23的腔压至设定的目标压力值。
对于第一压差控制模式,通过控制装置13切换封严控制模式至至第一压差控制模式,设置封严腔与轴承腔21的第一目标压差值。压力测量模块12采集第一封严腔22和第二封严腔23与轴承腔21的腔压测量值输送至控制装置13,控制装置13对采集的第一封严腔22和第二封严腔23与轴承腔21的腔压测量值分别作差作为反馈信号,自动调节第一供气管路14上的第一封严供气阀6和第二供气管路15上的第二封严供气阀7,从而调整第一封严腔22和第二封严腔23的腔压,使第一封严腔22和第二封严腔23各自与轴承腔21之间的压差达到第一目标压差值。
针对第二压差控制模式,通过控制装置13切换封严控制模式第二压差控制模式,设置封严腔封与封严排气腔的第二目标压差值。压力测量模块12采集各封严腔与各封严排气腔的腔压测量值输送至控制装置13,控制装置对相邻的封严腔与各封严排气腔的腔压测量值作差作为反馈信号自动调节第一供气管路14上的第一封严供气阀6和第二供气管路15上的第二封严供气阀7,从而调整第一封严腔22和第二封严腔23的腔压,使第一封严腔22与第一封严排气腔24之间的压差和第二封严腔23与第二封严排气腔25之间的压差分别达到第二目标压差值。
压气机试验过程中,当篦齿封严结构的泄露量大于预期时,封严腔的高压气体向轴承腔21泄露,造成轴承腔21压力升高。封严腔与轴承腔21压差较预期小,可能造成滑油泄露。此时可以通过真空泵10对轴承腔21抽气,控制轴承腔21的压力使其保持在较低状态,可保证封严效果达到预期。
在进口节流试验中,封严排气腔压气较低,封严腔高压气体向封严排气腔泄露进入主流道,可能会对压气机性能造成一定影响,此时若对轴承腔21进行抽气,控制轴承腔21的压力保持在较低状态,同时对封严腔供气,选用第一压差控制模式,在封严排气腔压力降低的同时控制封严腔压力相应降低,能够有效减少泄漏量。
在压气机试验件压比变化时,流道内的气流压力相应变化。封严排气腔压力升高,可能造成流道内的高温气体向封严腔甚至轴承腔21泄露,对轴承造成伤害。在封严排气腔压力变化时,控制封严腔压力随之变化,始终保持一定压差,即处于第二压差控制模式下,利于有效阻止高温气流向轴承腔21的泄露。
本公开实施例的压气机试验系统集成压气机试验件的轴承腔21回油、排气及封严功能,能够有效控制轴承腔21压力,使轴承腔21压力处于所需负压状态,避免滑油泄露。同时,压气机试验系统提供了维持封严腔与轴承腔21之间的压差处于第一目标压差值的第一压差控制模式,利于保持封严效果达到要求,避免滑油泄露;提供了维持封严腔与封严排气腔之间的压差处于第二目标压差值的第二压差控制模式,利于避免因主流道内的压力变化导致的主流高温气体向轴承腔21的泄漏。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公开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1)

1.一种用于压气机试验件测试的压气机试验系统,所述压气机试验件包括轴承腔、与所述轴承腔相邻的封严腔和与所述封严腔相邻的封严排气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气机试验系统包括:
压力测量装置(12),被配置为获取所述轴承腔、所述封严腔和所述封严排气腔的压力信息;
供气装置,被配置为与所述封严腔连接以向所述封严腔供应封严气体;
供油装置,被配置为与所述轴承腔(21)连接以向所述轴承腔(21)供应润滑油;
回油装置,被配置为与所述轴承腔(21)连接以接收所述轴承腔(21)排出的润滑油;
压力调节装置,被配置为调节所述轴承腔(21)的压力,包括真空泵(10),所述真空泵(10)被配置为使所述轴承腔(21)的压力降低;和
控制装置(13),与所述供气装置、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和所述压力测量装置(12)信号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压力信息操纵所述供气装置和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动作以控制所述轴承腔(21)和所述封严腔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气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13)被配置为使所述压气机试验系统可选择地工作在以下封严控制模式下:
压力控制模式,使所述封严腔的压力处于预设的目标压力值;
第一压差控制模式,使所述封严腔与所述轴承腔(21)的压力差使期处于预设的第一目标压差值;
第二压差控制模式,使所述封严腔与所述封严排气腔的压力差使其处于预设的第二目标压差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气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油装置包括供油箱(1)、供油管路(16)和供油泵(3),所述供油管路(16)的一端与所述供油箱(1)连接,另一端被配置为与所述轴承腔(21)连接,所述供油泵(3)设置于所述供油管路(16)上,被配置为向所述轴承腔(21)输送润滑油;
所述回油装置包括回油箱(2)和回油管路(17),所述回油管路(17)的一端与所述回油箱(2)连接,另一端被配置为与所述轴承腔(2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气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装置还包括:
连接管路(19),所述连接管路(19)的一端与所述回油箱(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供油箱(1)连接;和
回油泵(8),设置于所述连接管路(19)上,被配置为将所述回油箱(2)的润滑油输送至所述供油箱(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气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旁通管路(20),连接于所述供油管路(16)和所述连接管路(19)之间;和
旁通阀(4),设置于所述旁通管路(20)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13)信号连接,所述控制装置(13)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压力信息操纵所述旁通阀(4)以调节所述旁通管路(20)的通流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气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调节装置还包括通风管路(18),所述通风管路(18)一端与所述回油箱(2)连接,另一端被配置为与所述轴承腔(21)连接;和
所述真空泵(10)与所述回油箱(2)连接并与所述控制装置(13)信号连接,所述控制装置(13)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压力信息操纵所述真空泵(10)以通过抽取所述回油箱(2)内的气体调节所述回油箱(2)的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气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装置还包括补气阀(11),所述补气阀(11)与所述回油箱(2)连接并与所述控制装置(13)信号连接,所述控制装置(13)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压力信息操纵所述补气阀(11)以通过向所述回油箱(2)内补充气体调节所述回油箱(2)的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气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阀(11)设置于连接所述回油箱(2)与所述真空泵(10)的管路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气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通风管路节流阀(9),所述通风管路节流阀(9)设置于所述通风管路(18)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13)信号连接,所述控制装置(13)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压力信息操纵所述通风管路节流阀(9)以调节所述通风管路(18)的通流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气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装置包括:
气源(5);
供气管路,被配置为连接所述气源(5)和所述封严腔;和
封严供气阀,设置于所述供气管路上并与所述控制装置(13)信号连接,所述控制装置(13)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压力信息操纵所述封严供气阀以调节所述供气管路的通流面积。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气机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调节装置与所述回油装置连接,被配置为通过调节所述回油装置的压力调节所述轴承腔(21)的压力。
CN202110274993.1A 2021-03-15 2021-03-15 压气机试验系统 Pending CN1150779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4993.1A CN115077911A (zh) 2021-03-15 2021-03-15 压气机试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74993.1A CN115077911A (zh) 2021-03-15 2021-03-15 压气机试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77911A true CN115077911A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40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74993.1A Pending CN115077911A (zh) 2021-03-15 2021-03-15 压气机试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7791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59769A (zh) * 2023-05-30 2023-08-29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一种用于轴流压气机封严腔泄漏流识别与检测的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59769A (zh) * 2023-05-30 2023-08-29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一种用于轴流压气机封严腔泄漏流识别与检测的方法
CN116659769B (zh) * 2023-05-30 2024-01-23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一种用于轴流压气机封严腔泄漏流识别与检测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23667B (zh) 一种压气机高空环境试验系统及调节方法
US10890117B2 (en) Fluid supply system for turbine engine, including an adjustable flow pump and a fluid metering device
KR20010076202A (ko) 가스 터빈용 냉각 공기 유동 조절 시스템, 다단 압축기의단에서 관련 터빈으로 공기를 분출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다단 압축기에서 관련 터빈으로 냉각 및/또는 퍼지 공기의제공 방법
CN112212014B (zh) 一种自适应调节航空发动机通风方式的活门设计方法
CN107065951B (zh) 动态模拟真空系统压力精准调节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5077911A (zh) 压气机试验系统
US4171188A (en) Rotary air compressors with intake valve control and lubrication system
CN110529234A (zh) 涡轮旁通阀可调的两级电控气动增压系统及其变海拔控制方法
CN212898706U (zh) 模拟高原环境的发动机进排气系统
CN110966195B (zh) 精准控制螺杆压缩机自动加载稳定的系统、方法和空调器
CN113638832A (zh) 一种飞机燃油增压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6899634U (zh) 一种燃油高空模拟试验台
CN113638891A (zh) 一种涡轮泵试验系统
US2871671A (en) Controls for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N201476392U (zh) 一种自适应制冷量液冷源系统
CN109854547A (zh) 远程调压负载敏感液压站
CN216241010U (zh) 一种飞机燃油增压系统
CN206488498U (zh) 一种冷水机组
CN113252283A (zh) 一种多参数耦合的连续式跨声速风洞总压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779567A (zh) 一种非对称式涡轮增压器的平衡阀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162967B (zh) 轴承冷却装置、压缩机以及轴承冷却控制方法
CN212130793U (zh) 精准控制螺杆压缩机自动加载稳定的系统和空调器
CN112937885B (zh) 一种利用辅助动力装置进行引气的引气系统以及引气控制方法
CN208650973U (zh) 涡轮旁通阀可调的两级电控气动增压系统
CN208901678U (zh) 一种热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