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65661A - 网络地址转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网络地址转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65661A
CN115065661A CN202210761229.1A CN202210761229A CN115065661A CN 115065661 A CN115065661 A CN 115065661A CN 202210761229 A CN202210761229 A CN 202210761229A CN 115065661 A CN115065661 A CN 1150656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message
preset
determining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6122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孟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Cubesil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Cubesil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Cubesil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Cubesil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6122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65661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656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656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网络地址转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具体公开了:接收第一报文;确定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IP地址以及第一报文内容;若第一IP地址的类型不属于预设类型,则根据预设转换规则以及第一IP地址确定第二IP地址;基于第二IP地址和第一报文内容确定第二报文;根据第二报文进行信息处理。由此,通过将第一IP地址转换为第二IP地址,实现将不同类型的地址转换为预设类型的地址进行处理,从而使仅支持预设类型IP地址的系统能兼容处理其它类型的IP地址;另外由于转换后的预设类型的IP地址不属于预设类型对应的公网地址,使得转换后的IP地址不会与正常的预设类型的IP地址重复,有效避免了IP地址冲突的情况。

Description

网络地址转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网络地址转换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地址的类型更新换代,但大部分系统仍仅支持单一类型的网络地址。
为了使系统兼容多类型的网络地址,例如可以在系统中增加对不同类型的网络地址的处理,但对原有系统的修改非常大且分散。为此,如何使系统可以兼容多类型的网络地址,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网络地址转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以改善上述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地址转换方法,应用于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基于预设类型的IP地址进行信息处理,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报文;确定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IP地址以及第一报文内容;若第一IP地址的类型不属于预设类型,则根据预设转换规则以及第一IP地址确定第二IP地址;其中,第二IP地址属于预设类型,且不属于预设类型对应的公网地址;基于第二IP地址和第一报文内容确定第二报文;根据第二报文进行信息处理。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地址转换装置,应用于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基于预设类型的IP地址进行信息处理,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报文;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IP地址以及第一报文内容;转换模块,用于若确定第一IP地址的类型不属于预设类型,则根据预设转换规则以及第一IP地址确定第二IP地址;其中,第二IP地址属于预设类型,且不属于预设类型对应的公网地址;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第二IP地址和第一报文内容确定第二报文;处理模块,用于根据第二报文进行信息处理。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上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应用于信息处理系统,通过接收第一报文,确定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IP地址以及第一报文内容;若第一IP地址的类型不属于预设类型,则根据预设转换规则以及第一IP地址确定第二IP地址;其中,第二IP地址属于预设类型,且不属于预设类型对应的公网地址;基于第二IP地址和第一报文内容确定第二报文;根据第二报文进行信息处理。由此,通过将第一IP地址转换为第二IP地址,实现将不同类型的地址转换为预设类型的地址进行处理,从而使仅支持预设类型IP地址的系统能兼容处理其它类型的IP地址;另外由于转换后的预设类型的IP地址不属于预设类型对应的公网地址,使得转换后的IP地址不会与正常的预设类型的IP地址重复,有效避免了IP地址冲突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及附图,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网络地址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IPv6协议类型的IP地址转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转IPv6协议类型的IP地址的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地址转换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网络地址转换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地址的类型更新换代,例如传统IPv4协议类型的地址数量不足50亿个,地址资源不足,严重制约了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随着互联网用户的急速增长,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已接近枯竭。为此,IPv6协议类型应运而生,IPv6的地址数量是2的128次方个,完全可以适应人们对地址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但由于不同类型的地址之间无法相互通信,例如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无法与IPv6协议类型的IP地址无法相互通信;而现有大多数网站、应用程序等系统仍仅支持单一类型的地址的处理;例如,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流行多年,在IPv6协议类型未出现或未普及的情况下,大部分设备仍仅支持IPv4类型的IP地址。而随着IPv6协议类型的IP地址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设备对IPv6协议类型的IP地址处理的需求越来越多。
为了使系统兼容多类型的网络地址,例如可以在系统中增加对不同类型的网络地址的处理,但对原有系统的修改非常大且分散。。
从而,如何使系统可以兼容多类型的网络地址,,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发明人提出了本申请提供的网络地址转换方法,应用于信息处理系统,通过接收第一报文,确定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IP地址以及第一报文内容;若第一IP地址的类型不属于预设类型,则按照预设转换规则将第一IP地址转换为预设类型的第二IP地址;其中,第二IP地址不属于预设类型对应的公网地址;基于第二IP地址和第一报文内容确定第二报文;根据第二报文进行信息处理。由此,通过将第一IP地址转换为第二IP地址,实现将不同类型的地址转换为预设类型的地址进行处理,从而使仅支持预设类型IP地址的系统能兼容处理其它类型的IP地址;另外由于转换后的预设类型的IP地址不属于预设类型对应的公网地址,使得转换后的IP地址不会与正常的预设类型的IP地址重复,有效避免了IP地址冲突的情况。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地址转换方法,应用于信息处理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是基于预设类型的IP地址进行信息处理,该方法可以包括步骤110至步骤150。
在步骤110中,接收第一报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处理系统为处理预设类型的IP地址的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用于对接收到的预设类型的IP地址进行处理,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地址转换方法应用于该信息处理系统,可以使信息处理系统能兼容处理非预设类型的IP地址。
可选地,信息处理系统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是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设备。可选地,信息处理系统也可以设置于服务器,服务器可以是单独的服务器,也可以是服务器群;可以是本地服务器,也可以是云端服务器。可选地,信息处理系统还可以设置于网关、路由器等网络互连设备中。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报文为信息处理系统接收到的原始报文。具体地,信息处理系统可以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第一报文中包括第一IP地址和第一报文内容。其中,第一IP地址可能为预设类型的IP地址,也可能为非预设类型的IP地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信息处理系统接收到的第一IP地址为预设类型的IP地址,则可直接对第一报文进行处理。若信息处理系统接收到的第一IP地址为非预设类型的IP地址,则先将第一IP地址转换为预设类型的IP地址,得到包含预设类型的IP地址的新报文,再对新报文进行处理,具体转换方法将在下述实施例中进行介绍。
在步骤120中,确定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IP地址以及第一报文内容。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IP地址为第一报文中包括的IP地址,具体可以是指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为产生并发送第一报文的原始设备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第一报文对应的目标设备的IP地址;第一报文内容为第一报文中携带的具体数据内容,即原始设备发送给目标设备的信息。
具体地,信息处理系统在接收到第一报文后,对第一报文进行解封,确定第一报文中包含的第一IP地址和第一报文内容。进而确定第一IP地址是否为信息处理系统能直接处理的预设类型的IP地址。
其中,第一IP地址可以封装在第一报文中的IP地址字段,第一报文内容可以封装在第一报文中的荷载数据字段。
在步骤130中,若第一IP地址的类型不属于预设类型,则根据预设转换规则以及第一IP地址确定第二IP地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类型可以是指IPv4协议类型;非预设类型可以是指IPv6协议类型。预设转换规则为预先确定好的IPv6协议类型和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之间的转换关系。从而可以根据第一IP地址和预设转换规则确定第二IP地址。
应当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以预设类型为IPv4协议类型、非预设类型为IPv6协议类型为例进行说明,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地址转换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它不同类型的网络地址之间的转换,在此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信息处理系统在将接收到的第一报文解封后,可以根据第一报文中包含的版本字段确定第一IP地址是否属于预设类型。
示例性地,若版本字段中的内容为“0x4”,则可以确定第一报文中的第一IP地址为预设类型,即第一IP地址为IPv4协议类型的地址。若版本字段中的内容为“0x6”,则可以确定第一报文中的第一IP地址为非预设类型,即第一IP地址为IPv6协议类型的地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由于IPv4协议类型和IPv6协议类型的IP地址的格式不同,因此信息处理系统在将接收到的第一报文解封后,也可以直接根据第一IP地址的格式确定第一IP地址是否为IPv4协议类型的地址。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一报文中的第一IP地址的类型不属于预设类型后,可以按照预设转换规则将第一IP地址转换为预设类型的第二IP地址,也就是说,按照预设转换规则将第一报文中包含的IPv6协议类型的第一IP地址转换为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即第二IP地址。
其中,转换后的第二IP地址不属于预设类型对应的公网地址(Public address,也称公有地址),即第二IP地址为IPv4协议类型的非公网地址。其中,公网地址是指在因特网上直接可访问的地址,公网地址既可访问其他其它IP地址,又可被其他IP地址访问。而非公网地址无法进行网络传播,信息处理系统所接收到的报文经由网络传播,也就是说,信息处理系统不会接收到非公网地址。
以IPv4协议类型为例进行说明,在IPv4协议类型中,公网地址的第一个字节不为0;也就是说,非公网地址的第一个字节为0。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避免从IPv6协议类型转换为IPv4协议类型后的IP地址,与信息处理设备正常接收到的属于IPv4协议类型的公网地址的IP地址冲突(即重复),导致信息处理设备无法正常处理接收到的第一报文中的第一报文内容;因此,在确定第一IP地址为IPv6协议类型的IP地址后,信息处理系统需将第一IP地址转换为符合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格式,同时还需满足不会与IPv4协议类型的公网地址冲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转换后的IP地址与IPv4协议类型的公网地址冲突,可以将组成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的4个字节中的第一个字节即前缀字节置0。示例性地,IPv4协议类型的公网地址的格式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在确定第一IP地址为IPv6协议类型的IP地址(假设预设类型为IPv4协议类型,若第一IP地址为IPv6协议类型,即第一IP地址不属于预设类型)后,信息处理系统按照预设转换规则将第一IP地址转换为第一个字节为0的IPv4协议类型的第二IP地址,第二IP地址的格式为00000000.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从而确保转换后的IP地址不会与IPv4协议类型的公网地址冲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设转换规则可以是保存有IPv6协议类型的IP地址和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后缀字节之间对应关系的散列表(Hash table,也称哈希表)。
具体地,在确定第一IP地址为IPv6协议类型的地址后,将第一IP地址输入散列表,根据散列表中包含的散列函数确定与第一IP地址对应的索引数值,然后将散列表中索引数值对应的数据作为后缀字节(即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的后三个字节),最后将前缀字节和后缀字节结合,得到转换后的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将该IP地址作为第二IP地址。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第二IP地址,均由前缀字节和后缀字节构成,前缀字节为0,后缀字节为IPv6协议类型的第一IP地址转换后得到的数据。
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信息处理系统在获取到IPv6协议类型的第一IP地址后,根据将第一IP地址输入散列表中,得到索引数值,然后根据索引数值确定后缀字节,将预先确定的前缀字节和根据索引数值确定的后缀字节结合,得到转换后的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即第二IP地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散列函数中的算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直接定址法、除留余数法、乘余取整法、随机法等,具体散列函数中使用的算法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在步骤140中,基于第二IP地址和第一报文内容确定第二报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信息处理系统在获得第一报文内容和第二IP地址后,将第一报文内容和第二IP地址进行封装,得到第二报文。其中,第二报文为IPv4协议类型的报文。
在步骤150中,根据第二报文进行信息处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第二报文后,信息处理系统按正常IPv4协议类型的报文的处理方式处理第二报文。其中,信息处理可以是指对第二报文中的第二报文内容进行处理的过程,例如进行信息安全检查处理等。
由此,在将IPv6协议类型的IP地址转换为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后,后续信息处理系统即可按正常的处理流程对报文进行处理,对报文的修改小,能以极小的代价实现使仅支持IPv4协议类型IP地址的系统能兼容处理IPv6协议类型的IP地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信息处理系统在对第二报文进行信息处理后,可以将处理后得到的数据作为第三报文内容,然后去除第二IP地址中的前缀字节得到后缀字节,根据预设转换规则和第二IP地址中的后缀字节将第二报文中的第二IP地址重新转换为第一IP地址,即将转换后的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按照预设转换规则重新转换为原本第一报文中包含的IPv6协议类型的IP地址,之后再将复原的第一IP地址和信息处理后得到的第三报文内容进行封装,得到第三报文,最后将第三报文发送至其他设备。其中,第三报文内容为信息处理系统处理后得到的报文内容。
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信息处理系统对第二报文进行信息处理得到第三报文内容后,去除第二报文中IPv4协议类型的第二IP地址的前缀字节得到后缀字节,然后根据散列表和后缀字节重新获得与该后缀字节对应的IPv6协议类型的第一IP地址。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第三报文中的第一IP地址将第三报文发送至对应的设备,即根据第一IP地址中的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确定第三报文的接收设备,并将第三报文发送至接收设备。
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地址转换流程图,具体地,信息处理系统接收IPv6协议类型的IP地址,然后将该IP地址转换为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之后对包含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的第二报文内容进行信息处理,处理完输出的IP地址仍为IPv4协议类型,最后将输出的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重新转换为IPv6协议类型的IP地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设转换规则也可以是为IPv6协议类型的IP地址分配一个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的分配规则。具体地,信息处理系统在确定接收到的第一报文中的第一IP地址为IPv6协议类型后,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未分配的IPv4协议类型的预设地址作为第二IP地址,然后将第一报文中的第一报文内容和第一IP地址一起作为第二报文内容,然后将第二报文内容和转换得到的第二IP地址进行封装,得到第二报文。
其中,预设地址为当前未分配的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且该IP地址不属于IPv4协议类型的公网地址。
可选地,分配规则可以是信息处理系统从当前还未分配的预设地址中随机选择一个作为第二IP地址。
可选地,分配规则也可以是信息处理系统从当前还未分配的预设地址中按地址的大小顺序依次选择一个作为第二IP地址。其中,可以是按IP地址从大到小依次分配,也可以是按IP地址从小到大依次分配。
进一步地,信息处理系统对第二报文中的第二报文内容进行信息处理时,由于第二报文内容中的第一IP地址不需要进行处理,因此对第二报文内容进行信息处理可以认为是将第一IP地址和第一报文内容分离后对第一报文内容进行处理,将第一报文内容处理后得到的数据作为第三报文内容。
由于第二报文内容中的第一IP地址即为原始接收到的IPv6协议类型的IP地址,因此可直接根据该第一IP地址和第三报文内容得到第三报文,最后根据第一IP地址发送第三报文至对应的设备。
示例性的,信息处理系统接收到第一报文,第一报文中包括第一IP地址A和第一报文内容B,即第一报文为A+B,第一报文中的第一IP地址为IPv6协议类型,信息处理系统按照预设转换规则为第一报文分配一个当前未分配的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S作为第二IP地址,然后将A和B一起作为第二报文内容,即第二报文内容为(A+B),根据第二IP地址和第二报文内容确定第二报文,即第二报文为S+(A+B)。
然后,信息处理系统对第二报文内容(A+B)进行处理得到第一IP地址A和第三报文内容B’,根据第一IP地址A和第三报文内容B’得到第三报文A+B’。也就是说,信息系统系统先将接收到的第一报文A+B进行地址转换处理得到第二报文S+(A+B),然后再将第二报文S+(A+B)进行信息处理得到A+B’。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信息处理系统在选择一个未分配的IPv4协议类型的预设地址作为第二IP地址后,还可以直接用该第二IP地址替代第一IP地址,然后基于第二IP地址和第一报文内容确定第二报文。而为使信息处理系统在处理完接收到的报文后能将处理后的数据正确返回,可以建立对应关系,即分配的第二IP地址与替代的第一IP地址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在处理完报文后可以将根据对应关系将分配的第二IP地址重新替换为第一IP地址。
具体地,信息处理系统在确定接收到的第一报文中的第一IP地址为IPv6协议类型后,可以选择一个未分配的IPv4协议类型的预设地址作为第二IP地址,根据分配的第二IP地址和第一报文中包含的第一报文信息得到第二报文,同时根据第一报文中的第一IP地址和信息处理系统分配的第二IP地址确定一条对应关系数据,并将该对应数据关系保存至地址对应规则中。之后信息处理系统对第二报文中的第二报文信息进行信息处理得到第三报文信息,然后根据第二报文中的第二IP地址和地址对应规则确定对应的第一IP地址,最后将第一IP地址和第三报文信息进行封装得到第三报文,并根据第三报文中的第一IP地址将第三报文发送至对应的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单一预设转换规则中包含的散列函数固定,而不同的IPv6协议类型的IP地址通过散列函数可能对应相同的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若实时存在多个IPv6协议类型的IP地址对应的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但一个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分配后直到将分配该IP地址的报文发送至其他设备的这段时间内,该IP地址无法重复分配,此时其他包含IPv6协议类型的IP地址的报文只能等待处理。因此为了避免因为分配的地址冲突,信息处理系统中可以包括有多个(即两个或两个以上)预设转换规则,例如第一转换规则、第二转换规则、第三转换规则等,不同的预设转换规则中包含的散列函数不同。从而,当一个预设转换规则无法为IPv6协议类型的IP地址分配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时,可以使用其他预设转换规则为其分配,增加IP地址分配成功率,以使进一步提高信息处理系统对报文的实时处理能力。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以设置对接受到的IPv6协议类型的IP地址按分配顺序依次使用预设转换规则对其进行地址转换,分配顺序为第一转换规则、第二转换规则、第三转换规则等。
具体地,信息处理系统在确定接收到的第一报文中包含的第一IP地址为IPv6协议类型的IP地址后,可以依次按照多个预设转换规则的分配顺序对第一IP地址进行地址转换,直至可以转换得到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即目标IP地址,然后将该目标IP地址作为第二IP地址。
示例性的,信息系统中包括第一转换规则和第二转换规则,存在IPv6协议类型的IP地址,即第一IP地址A,使用第一转换规则为A分配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分配不成功,然后使用第二转换规则为A分配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
可以理解的,若信息系统中包含的所有预设转换规则均无法为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即第一IP地址分配对应的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则该第一IP地址对应的第一报文将处于等待处理状态,直至存在预设转换规则为第一IP地址成功分配IPv4协议类型的IP地址。
进一步地,若存在预设转换规则成功对第一IP地址进行地址转换得到目标IP地址,则将能成功分配地址的预设转换规则作为目标转换规则,对其进行标记处理,从而当信息处理系统对第一报文处理结束需要返回处理后的数据时,可以根据目标转换规则重新得到第一IP地址。
由上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接收第一报文,确定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IP地址以及第一报文内容;若第一IP地址的类型不属于预设类型,则按照预设转换规则将第一IP地址转换为预设类型的第二IP地址;其中,第二IP地址不属于预设类型对应的公网地址;基于第二IP地址和第一报文内容确定第二报文;根据第二报文进行信息处理。由此,通过将第一IP地址转换为第二IP地址,实现将不同类型的地址转换为预设类型的地址进行处理,从而使仅支持预设类型IP地址的系统能兼容处理其它类型的IP地址;另外由于转换后的预设类型的IP地址不属于预设类型对应的公网地址,使得转换后的IP地址不会与正常的预设类型的IP地址重复,有效避免了IP地址冲突的情况。
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地址转换装置200,应用于信息处理系统,所述信息处理系统基于预设类型的IP地址进行信息处理,该网络地址转换装置200包括:接收模块210、第一确定模块220、转换模块230、第二确定模块240和处理模块250。
接收模块210用于接收第一报文。
第一确定模块220用于确定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IP地址以及第一报文内容。
转换模块230用于若确定第一IP地址的类型不属于预设类型,则根据预设转换规则以及第一IP地址确定第二IP地址;其中,第二IP地址属于预设类型,且不属于预设类型对应的公网地址。
第二确定模块240用于基于第二IP地址和第一报文内容确定第二报文。
处理模块250用于根据第二报文进行信息处理。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所显示或讨论的模块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请参阅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300的结构框图。该电子设备300可以是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等能够运行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本申请中的电子设备3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310、存储器320以及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320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10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前述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处理器3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处理器3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3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2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3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3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3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310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3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存储器3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3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地址转换功能、报文处理功能等)、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电子设备300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第一报文、第一IP地址、第二IP地址、第二报文、第三报文等)。
请参阅图7,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的结构框图。该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400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网络地址转换方法。
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400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器。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400包括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400具有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步骤的程序代码410的存储空间。这些程序代码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读出或者写入到这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程序代码410可以例如以适当形式进行压缩。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各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网络地址转换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应用于信息处理系统,通过接收第一报文;确定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IP地址以及第一报文内容;若第一IP地址的类型不属于预设类型,则根据预设转换规则以及第一IP地址确定第二IP地址;基于第二IP地址和第一报文内容确定第二报文;根据第二报文进行信息处理。由此,通过将第一IP地址转换为第二IP地址,实现将不同类型的地址转换为预设类型的地址进行处理,从而使仅支持预设类型IP地址的系统能兼容处理其它类型的IP地址;另外由于转换后的预设类型的IP地址不属于预设类型对应的公网地址,使得转换后的IP地址不会与正常的预设类型的IP地址重复,有效避免了IP地址冲突的情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网络地址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信息处理系统,所述信息处理系统基于预设类型的IP地址进行信息处理,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报文;
确定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IP地址以及第一报文内容;
若所述第一IP地址的类型不属于预设类型,则根据预设转换规则以及所述第一IP地址确定第二IP地址;其中,所述第二IP地址属于所述预设类型,且不属于所述预设类型对应的公网地址;
基于所述第二IP地址和所述第一报文内容确定第二报文;
根据所述第二报文进行信息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类型为IPv4协议类型;所述根据预设转换规则以及所述第一IP地址确定第二IP地址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和预设转换规则确定索引数值;
根据所述索引数值确定后缀字节;
根据前缀字节和所述后缀字节确定IPV4协议类型的第二IP地址;其中,所述前缀字节为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信息处理的结果确定第三报文内容;
按照所述预设转换规则将所述第二IP地址转换为所述第一IP地址;
基于所述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三报文内容确定第三报文;
发送所述第三报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转换规则以及所述第一IP地址确定第二IP地址,包括:
确定其中一个未分配的预设地址作为第二IP地址;其中,所述预设地址属于所述预设类型且不属于公网地址;
所述基于所述第二IP地址和所述第一报文内容确定第二报文,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报文内容以及所述第一IP地址确定第二报文内容;
根据所述第二报文内容和所述第二IP地址确定第二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信息处理的结果确定第三报文内容和所述第一IP地址;
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三报文内容确定第三报文;
发送所述第三报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转换规则以及所述第一IP地址确定第二IP地址,包括:
确定其中一个未分配的预设地址作为第二IP地址;其中,所述预设地址属于所述预设类型且不属于公网地址;
根据所述第一IP地址和所述第二IP地址确定对应关系;
保存所述对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系统中包括多个预设转换规则,所述根据预设转换规则以及所述第一IP地址确定第二IP地址,包括:
依次按照所述多个预设转换规则对所述第一IP地址进行地址转换,直至转换得到预设类型的目标IP地址;
将所述目标IP地址作为第二IP地址。
8.一种网络地址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信息处理系统,所述信息处理系统基于预设类型的IP地址进行信息处理,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报文;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报文对应的第一IP地址以及第一报文内容;
转换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IP地址的类型不属于预设类型,则按照预设转换规则将所述第一IP地址转换为所述预设类型的第二IP地址;其中,所述第二IP地址不属于所述预设类型对应的公网地址;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第二IP地址和所述第一报文内容确定第二报文;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报文进行信息处理。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网络地址转换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网络地址转换方法。
CN202210761229.1A 2022-06-29 2022-06-29 网络地址转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0656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1229.1A CN115065661A (zh) 2022-06-29 2022-06-29 网络地址转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61229.1A CN115065661A (zh) 2022-06-29 2022-06-29 网络地址转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65661A true CN115065661A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05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61229.1A Pending CN115065661A (zh) 2022-06-29 2022-06-29 网络地址转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65661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4899A (zh) * 2017-03-23 2017-09-12 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 一种用后缀索引查找ip路由的系统
CN110198365A (zh) * 2019-05-27 2019-09-03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址转换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3014692A (zh) * 2021-03-16 2021-06-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66422A (zh) * 2022-04-01 2022-06-24 明阳产业技术研究院(沈阳)有限公司 IPv4/IPv6协议交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54899A (zh) * 2017-03-23 2017-09-12 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 一种用后缀索引查找ip路由的系统
CN110198365A (zh) * 2019-05-27 2019-09-03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址转换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3014692A (zh) * 2021-03-16 2021-06-2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66422A (zh) * 2022-04-01 2022-06-24 明阳产业技术研究院(沈阳)有限公司 IPv4/IPv6协议交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267118A1 (en) Packet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04221331B (zh) 用于以太网交换机的没有查找表的第2层分组交换
CN112235175B (zh) 一种网桥设备的访问方法、访问装置及网桥设备
CN110012118B (zh) 一种提供网络地址转换nat服务的方法及控制器
CN112040030B (zh)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696601A (zh) 检测计算机网络中的硬件地址冲突
CN114710467B (zh) Ip地址存储方法、装置和硬件网关
WO2023050933A1 (zh) 确定失陷主机的方法及装置
US10237233B2 (en) Allocating identifiers with minimal fragmentation
CN114244842B (zh) 一种安全资源调度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398845B (zh) 数据传输方法、数据传输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747390A (zh) 一种即时通信中即时处理多媒体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7483369B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及虚拟交换机
CN112583655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65661A (zh) 网络地址转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183977B (zh) 一种通过IPv6互联网动态分配IPv4公有地址的方法及装置
CN112039712B (zh) 在云服务器上进行卸载的方法、控制装置、存储介质
CN114157633A (zh)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10661895A (zh) 一种服务器的网络地址映射方法及网络地址映射设备
CN111327718B (zh) 一种服务调用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04871A (zh) 网络切片的接入方法、pcf实体、终端和通信系统
CN103685538A (zh) 一种分布式网络架构
CN114124883A (zh) 基于云存储地址的数据访问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00568871C (zh) 一种在sip多处理器系统中实现会话调度的方法
CN115442328B (zh)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方法、装置、网关、介质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