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61650A - 显示设备和图像显示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和图像显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61650A
CN115061650A CN202210676496.9A CN202210676496A CN115061650A CN 115061650 A CN115061650 A CN 115061650A CN 202210676496 A CN202210676496 A CN 202210676496A CN 115061650 A CN115061650 A CN 1150616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isplay
size
cutting frame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7649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先义
何营昊
刘芳
王英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7649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6165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616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616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4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 G06F3/1415Digital output to display device ; Cooperation and interconnection of the display device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 with means for detecting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mage stored in the host and the images displayed on the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10Segmentation; Edge detection
    • G06T7/136Segmentation; Edge detection involving threshold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10Image acquisition modality
    • G06T2207/10004Still image; Photographic im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和图像显示方法。通过获取待显示图像对应UI界面的表层图像,并根据显示器的第一尺寸比例和表层图像的第二尺寸比例,确定比例阈值,该比例阈值能够体现出显示器尺寸和图像尺寸的差距。基于该比例阈值和用户设定的放大系数,可以对表层图像进行裁剪,得到裁剪图像。裁剪图像是表层图像的一部分,而不是对图像进行拉伸,因此不会得到变形的图像。基于裁剪图像可以生成和第一尺寸比例匹配的目标图像,从而在显示器中显示。因此,显示器中显示的图像不会产生变形,提高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Description

显示设备和图像显示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设备和图像显示方法。
背景技术
用户可以利用显示设备观看各种图像,例如显示设备可以在网络中获取各种媒资图像并播放给用户观看。对于不同的媒资图像,其片源可能是不同的,而媒资图像的图像尺寸对应的尺寸比例是由片源决定的,因此不同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也可能不同,尺寸比例可以是4:3、16:9或21:9等。
用户在使用显示设备播放媒资图像时,可以播放不同尺寸比例的媒资图像。但是对于显示设备来说,其显示器的显示器尺寸对应的尺寸比例却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显示器的尺寸比例和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可能并不相同。此时,显示器中无法全屏显示媒资图像。例如,显示器的尺寸比例为21:9,如果需要播放的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为16:9,明显无法全屏播放媒资图像,因此显示设备需要对媒资图像进一步处理,从而全屏显示媒资图像。
对于这种情况,显示设备可以将媒资图像进行拉伸处理,使得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变为显示器的尺寸比例,从而能够全屏显示媒资图像。例如,显示设备可以将16:9的媒资图像横向拉伸,变为21:9,从而在显示器中全屏显示。然而,这种拉伸处理会使得媒资图像横向变宽,但是纵向不变,从而导致图像画面严重变形,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和图像显示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显示设备将媒资图像进行拉伸处理,导致图像画面严重变形,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器和控制器。其中,控制器被配置为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待显示图像对应UI界面的表层图像;
根据显示器的第一尺寸比例和所述表层图像的第二尺寸比例,确定比例阈值;
基于所述比例阈值和用户设定的放大系数,生成裁剪框;并基于所述裁剪框对所述表层图像进行裁剪,得到裁剪图像;
基于所述裁剪图像生成与所述第一尺寸比例匹配的目标图像,所述目标图像是通过对所述裁剪图像的像素点进行插值处理或消减处理得到的;
控制显示器显示所述目标图像。
第二方面,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应用于显示设备,包括:
获取待显示图像对应UI界面的表层图像;
根据显示器的第一尺寸比例和所述表层图像的第二尺寸比例,确定比例阈值;
基于所述比例阈值和用户设定的放大系数,生成裁剪框;并基于所述裁剪框对所述表层图像进行裁剪,得到裁剪图像;
基于所述裁剪图像生成与所述第一尺寸比例匹配的目标图像,所述目标图像是通过对所述裁剪图像的像素点进行插值处理或消减处理得到的;
控制显示器显示所述目标图像。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和图像显示方法。可以获取待显示图像对应UI界面的表层图像;根据显示器的第一尺寸比例和表层图像的第二尺寸比例,确定比例阈值。基于比例阈值和用户设定的放大系数,生成裁剪框;并基于裁剪框对表层图像进行裁剪,得到裁剪图像。裁剪图像可以是待显示图像的一部分,而不是对图像进行拉伸,因此不会得到变形的图像。基于裁剪图像生成与第一尺寸比例匹配的目标图像,从而在显示器中显示。因此,显示器中显示的图像不会产生变形,提高了用户的观看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使用场景;
图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控制装置100的硬件配置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设备200的硬件配置框图;
图4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设备200中软件配置图;
图5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使用OpenGL放大过滤方式调节图像的图像分辨率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黑边区域和媒资图像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对媒资图像压缩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媒资图像和辅助图像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黑边区域和图像区域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各部件的交互流程图;
图11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UI界面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裁剪框和表层图像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对表层图像进行缩放的示意图;
图14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裁剪界面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裁剪界面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类裁剪框和缩放图像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图像显示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实施方式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此外,虽然本申请中公开内容按照示范性一个或几个实例来介绍,但应理解,可以就这些公开内容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单独构成一个完整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对于术语的简要说明,仅是为了方便理解接下来描述的实施方式,而不是意图限定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这些术语应当按照其普通和通常的含义理解。
本申请中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类似或同类的对象或实体,而不必然意味着限定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除非另外注明。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用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
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但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组件的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所有组件,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组件。
图1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使用场景,如图1所示,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300和控制装置100操作显示设备200。控制装置100可以是遥控器,遥控器和显示设备的通信包括红外协议通信、蓝牙协议通信,无线或其他有线方式来控制显示设备200。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上按键,语音输入、控制面板输入等输入用户指令,来控制显示设备200。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移动终端、平板电脑、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和其他智能设备以控制显示设备2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终端300可与显示设备200安装软件应用,通过网络通信协议实现连接通信,实现一对一控制操作的和数据通信的目的。也可以将移动终端300上显示音视频内容传输到显示设备200上,实现同步显示功能显示设备200还与服务器400通过多种通信方式进行数据通信。可允许显示设备200通过局域网(LAN)、无线局域网(WLAN)和其他网络进行通信连接。服务器400可以向显示设备200提供各种内容和互动。显示设备200,可以液晶显示器、OLED显示器、投影显示设备。显示设备200除了提供广播接收电视功能之外,还可以附加提供计算机支持功能的智能网络电视功能。
图2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控制装置100的硬件配置框图。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100包括控制器110、通信接口130、用户输入/输出接口140、存储器、供电电源。控制装置100可接收用户的输入操作指令,且将操作指令转换为显示设备200可识别和响应的指令,起用用户与显示设备200之间交互中介作用。通信接口130用于和外部通信,包含WIFI芯片,蓝牙模块,NFC或可替代模块中的至少一种。用户输入/输出接口140包含麦克风,触摸板,传感器,按键或可替代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图3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设备200的硬件配置框图。如图3所示,显示设备200包括调谐解调器210、通信器220、检测器230、外部装置接口240、控制器250、显示器260、音频输出接口270、存储器、供电电源、用户接口280中的至少一种。控制器包括中央处理器,视频处理器,音频处理器,图形处理器,RAM,ROM,用于输入/输出的第一接口至第n接口。显示器260可为液晶显示器、OLED显示器、触控显示器以及投影显示器中的至少一种,还可以为一种投影装置和投影屏幕。显示器用于显示用户界面。用户界面中可以是用户指定的目标图像,例如从网络信号源中获取到的各种媒资,包括视频、图片等内容。用户界面也可以是显示设备的一些UI界面。用户可以在显示器中观看媒资等内容。调谐解调器210通过有线或无线接收方式接收广播电视信号,以及从多个无线或有线广播电视信号中解调出音视频信号,如以及EPG数据信号。检测器230用于采集外部环境或与外部交互的信号。控制器250和调谐解调器210可以位于不同的分体设备中,即调谐解调器210也可在控制器250所在的主体设备的外置设备中,如外置机顶盒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50,通过存储在存储器上中各种软件控制程序,来控制显示设备的工作和响应用户的操作。控制器250控制显示设备200的整体操作。用户可在显示器260上显示的图形用户界面(GUI)输入用户命令,则用户输入接口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接收用户输入命令。或者,用户可通过输入特定的声音或手势进行输入用户命令,则用户输入接口通过传感器识别出声音或手势,来接收用户输入命令。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界面”,是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与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介质接口,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用户可以接收形式之间的转换。用户界面常用的表现形式是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GUI),是指采用图形方式显示的与计算机操作相关的用户界面。它可以是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中显示的一个图标、窗口、控件等界面元素,其中控件可以包括图标、按钮、菜单、选项卡、文本框、对话框、状态栏、导航栏、Widget等可视的界面元素中的至少一种。
图4示出了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设备200中软件配置图,如图4所示,将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Applications)层(简称“应用层”),应用程序框架(Application Framework)层(简称“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层(简称“系统运行库层”),以及内核层。内核层至少包含以下驱动中的至少一种:音频驱动、显示驱动、蓝牙驱动、摄像头驱动、WIFI驱动、USB驱动、HDMI驱动、传感器驱动(如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以及电源驱动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户控制显示设备200开机后,控制器250可以控制显示器260显示用户界面。此时,用户界面可以是显示设备200的系统主界面,例如显示设备200中的一些UI界面。在系统主界面中可以设有由若干个功能控件,用户可以通过点击某个控件,来实现该控件相应的功能。例如,系统主界面中可以设置有“网络媒资”控件,当用户点击该控件后,控制器250可以控制显示器260显示媒资界面,媒资界面可以是媒资推荐页。用户可以在媒资推荐页中选择目标媒资,并控制显示设备200播放该目标媒资。
控制器250可以在服务器中获取目标媒资的媒资数据,媒资数据中可以包括目标媒资的媒资图像。在获取到媒资图像后,控制器250可以控制显示器260显示该媒资图像,从而使得用户可以观看目标媒资。
在一些实施例中,媒资图像的图像尺寸会对应一个尺寸比例,图像尺寸对应的尺寸比例可以称为图像尺寸比例,可以是4:3、16:9或21:9,例如媒资图像的图像分辨率是3840x2160,因此该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为16:9。在目标媒资的媒资数据中可以存储有图像分辨率以及尺寸比例信息,因此,控制器250可以通过媒资数据获取到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
同样,对于显示器260来说,显示器260的显示器尺寸也会对应一个尺寸比例,显示器尺寸对应的尺寸比例可以称为显示器尺寸比例。为便于后续区分,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显示器260的显示器尺寸比例称为第一尺寸比例。控制器250可以获取显示器260的显示器260信息,显示器260信息中可以包括显示器260的尺寸大小、屏幕宽度和高度、屏幕分辨率等数据,这些数据均可以用于表示显示器260的尺寸。其中,显示器260的尺寸大小表示屏幕斜对角线长度,例如45寸或60寸。屏幕宽度表示显示器260的水平边的长度,屏幕高度表示显示器260的竖直边的长度,例如显示器260的屏幕宽度为1280mm,屏幕高度为720mm。屏幕分辨率表示显示器260的物理分辨率。物理分辨率为显示器260能够输出显示的最大的图像分辨率。例如,显示器260的物理分辨率为4K(3840×2160),则该显示器260能够输出显示的最大分辨率为4K(3840×2160)。同时,该显示器260也可以输出显示4K(3840×2160)以下的图像分辨率,例如输出显示2K(1920×1080)分辨率的图像。控制器250可以控制显示器260输出显示,在物理分辨率以内的不同分辨率的图像。
根据显示器260信息即可确定出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可以通过计算屏幕宽度和屏幕高度的比例得到,例如,屏幕宽度为1280mm,屏幕高度为720mm,计算出屏幕宽度和屏幕高度的比例为16:9。也可以根据物理分辨率确定尺寸比例,例如3840×2160,通过计算3840和2160的比例,得到尺寸比例为16:9。
控制器250可以将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和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作比较。如果两个尺寸比例相同,则说明媒资图像已经和显示器260相适应,此时可以控制器250直接控制显示器260显示媒资图像,并且媒资图像可以刚好铺满整个显示器260,显示器260可以全屏显示出媒资图像。如果两个尺寸比例不相同,则媒资图像和显示器260还无法完全适应,此时媒资图像无法铺满整个显示器260,显示器260也就无法全屏显示出媒资图像。因此,控制器250还需要对媒资图像进行处理,可以调节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使得显示器260可以全屏显示媒资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50中可以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处理器能够对图像进行调节,从而令图像的尺寸比例为一个固定的尺寸比例,例如16:9。第一处理器可以对图像的分辨率进行改变,从而调节图像的尺寸比例,同时可以将尺寸比例调节为固定的尺寸比例。第一处理器可以是SOC(System On Chip,片上系统)芯片。
在获取到媒资图像后,可以将媒资图像输入到SOC芯片中,SOC芯片对媒资图像进行处理后,可以输出一个预设的固定尺寸比例的图像。考虑到当前大多数的显示设备200,其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都是16:9,为了适应这些显示器260,SOC芯片输出图像的固定尺寸比例一般也设置为16:9。因此,SOC芯片可以将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调节为16:9,从而令显示器260能够全屏显示媒资图像。
然而,对于一些特定尺寸比例的显示器260,例如21:9的显示器260,SOC芯片在输出16:9的图像后,明显和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无法适应,此时还需要对SOC芯片输出的16:9的图像再次进行调节,使得图像的尺寸比例变为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即21:9。
为此,控制器250中还可以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处理器可以对第一处理器处理后的图像再次进行调节,将图像的尺寸比例调节为显示器的尺寸比例,从而令图像能够全屏显示在显示器中。第二处理器可以是FRC(Frame Rate Conversion,帧率转换)芯片。
SOC芯片在对媒资图像处理后,可以将媒资图像发送至FRC芯片,FRC芯片可以对媒资图像再次进行处理,可以是调节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使得调节后图像的尺寸比例和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相同,从而令显示器260能够全屏显示媒资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调节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时,FRC芯片可以将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调节为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即第一尺寸比例。在对图像的尺寸比例进行调节时,也可以认为是对图像的图像分辨率进行调节。例如,某个图像的分辨率为3840×2160,因此该图像的尺寸比例为16:9,此时如果需要将图像的尺寸比例调节为21:9时,可以将图像的图像分辨率调节为5040×2160。考虑到媒资图像或者显示器260,通常都是标准的矩形形状,并且水平边的长度大于竖直边的长度,因此,对于不同的尺寸比例,可以将尺寸比例中的竖直边地数值设置为相同的数值。对于图像或者显示器260来说,尺寸比例通常为4:3、16:9或21:9。为了便于比较,可以将4:3转换为12:9,从而令不同的尺寸比例中,竖直边对应的数值均为9。以将图像的尺寸比例从16:9调节为21:9为例,相当于将图像的水平边进行延伸,由16变为21,可以认为将图像在竖直方向上不进行调节,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拉伸,并且拉伸后的水平边的长度为原来长度的21/16。因此,在对图像的图像分辨率进行调节时,也可以认为将图像的图像分辨率沿着水平方向进行延伸,例如将图像分辨率从3840×2160调节为5040×2160,从而将图像的尺寸比例从16:9调节为21:9。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图像的图像分辨率,实现对图像的尺寸比例的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器尺寸比例和图像尺寸比例可以包含多种情况,例如尺寸比例为可以是较为传统的4:3或5:4,可以是较为常规16:9、16:10或3:2,也可以是尺寸较宽的21:9,还可以是上述尺寸比例之外的任意尺寸。本申请实施例中,以16:9和21:9为例,进行介绍,例如将16:9的图像以全屏形式显示到21:9的显示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OpenGL(Open Graphics Library,开放图形库)放大过滤方式,对图像的图像分辨率进行调节,从而调节图像的尺寸比例。开放图形库OpenGL放大过滤方式是用于渲染2D、3D矢量图形的跨语言、跨平台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该接口数据结构可以包括多个基本的几何图元,例如点、线段和多边形组成。OpenGL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定义了若干可被客户端程序调用的函数,以及一些具名整型常量。例如,开放图形库OpenGL放大过滤方式可以包括纹理过滤函数和放大函数。其中,纹理过滤函数的使用原理可以是:图像从纹理图像空间映射到帧缓冲图像空间的过程中,映射需要重新构造纹理图像,这样就会造成应用到多边形上的图像失真,通过该函数可以确定如何把纹理像素映射成像素。纹理过滤函数可以设置有过滤参数,如过滤参数可以为缩小过滤参数,同样,放大函数也可以设置有放大参数。
为了在不失真的情况下调节图像的图像分辨率,在使用OpenGL放大过滤方式时,可以对媒资画面中相邻的两个像素执行采样,以生成像素差。
图5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使用OpenGL放大过滤方式调节图像的图像分辨率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A和B为相邻的两个像素,对A和B两个像素执行采样,生成像素差C。在确定出纹理过滤函数的过滤参数和放大函数的放大参数后,可以根据过滤参数、放大参数和像素差C对A和B两个像素执行线性插值计算。OpenGL支持多种插值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插值方式进行处理。根据过滤参数、放大参数和像素差C对A和B两个像素执行线性插值计算后,可以生成相邻像素A和B之间的插入像素,之后将插入像素插入到A和B两个像素中,从而令图像中增加新的像素点,即增加了插入像素。可以理解的是,以上仅是以A和B两个相邻像素为例说明如何生成两个相邻像素之间的插入像素,其余像素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处理。通过在媒资图像中增加若干个插入像素后,可以改变图像的像素排列,从而增大图像分辨率,以调节图像的尺寸比例。
在调节图像分辨率时,还可以先确定出待调节的像素点信息。以将图像的尺寸比例从16:9调节为21:9为例,图像分辨率可以是从3840×2160调节为5040×2160。在调节时,不会在竖直方向上增加像素点,而是在水平方向上增加若干列像素点。根据调节前后的图像分辨率,可以确定出待增加的像素点的列数为5040-3840=1200,即媒资图像需要沿着水平方向增加1200列像素点,但沿着竖直方向不会改变。因此,在利用OpenGL放大过滤方式调节图像的图像分辨率时,可以预先确定出1200个像素插入位置,每个插入位置位于3840列像素点中任意两列像素点之间。可以是随机生成像素插入位置,也可以按照一定规律,例如每隔三列像素点确定一个像素插入位置,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定。在确定出插入位置后,可以根据每个插入位置旁边的两列像素点生成该插入位置对应的一列插入像素,共可以生成1200列插入像素,并且每列插入像素的数量为原分辨率中每列像素点数量,即每列插入像素的数量为2160。通过将所有的插入像素增加到相应的位置,可以增大图像的图像分辨率,从而增大图像的尺寸比例。同时,在任意两个相邻像素之间生成的插入像素为与这两个相邻像素解析度最接近的像素,即插入像素是与两个相邻像素的纹理最接近的像素,在修改图像的尺寸比例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媒资画面不失真,以提高用户的体验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受到显示设备200系统技术的影响,控制器250需要将媒资图像先发送给SOC芯片进行处理。此时,无论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是否和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相同,SOC芯片都会对媒资图像进行处理,从而输出固定尺寸比例的图像,一般是16:9的图像。FRC芯片再对SOC芯片输出的图像进行处理,从而将图像转换为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得到第一尺寸比例的图像。例如,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为21:9,当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为16:9时,SOC芯片输出的也同样是16:9的媒资图像,尺寸并没有变化,FRC芯片再对16:9的媒资图像进行调节,可以通过OpenGL放大过滤方式,得到21:9的媒资图像。但当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已经为21:9,SOC芯片依然需要对该媒资图像进行处理,输出16:9的媒资图像,此时媒资图像相当于横向压缩。FRC芯片再将16:9的媒资图像横向拉伸,得到原尺寸比例的媒资图像。
在将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调节为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之后,显示器260可以全屏显示媒资图像。对于一些调节后的媒资图像来说,虽然图像的尺寸比例已经和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相同,但是图像的具体尺寸和显示器260的尺寸还是不相同的情况。尺寸可以利用水平边长度和竖直边长度来表示,也可以利用分辨率来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分辨率为例,进行尺寸的调节。当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和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相同时,图像的图像分辨率和显示器260当前输出显示的分辨率可能是不同的。例如,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为21:9,输出显示的分辨率为4K(5040×2160)。对于一张2K的媒资图像,其分辨率为1920×1080,在对该媒资图像的图像分辨率进行调节后,图像分辨率为2520×1080,其尺寸比例已经是21:9,和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相同,但当前图像分辨率和显示器260的分辨率还不相同,因此还需要进行调节,使得两个分辨率相同。控制器250可以将显示器260输出显示的分辨率直接调节为当前媒资图像的图像分辨率2520×1080,使得图像分辨率和显示器260输出的分辨率相同,控制器250可以直接控制显示器260显示媒资图像。考虑到用户的体验性,用户可能将显示器260输出显示的分辨率设置为5040×2160,此时控制器250则不能调节显示器260,而可以对图像分辨率进行调节,将图像分辨率从2520×1080调节为5040×2160。由于图像的尺寸比例和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已经相同,因此控制器250可以直接对媒资图像进行等比例缩放处理即可。控制器250可以先根据两个分辨率确定出缩放比例,从2520×1080调节为5040×2160的缩放比例为2,即对媒资图像等比例放大两倍,从而得到5040×2160的媒资图像。控制器250可以直接控制显示器260显示该5040×2160的媒资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即使采用OpenGL放大过滤方式调节图像,可以保证图像不失真,但也相当于对图像进行横向拉伸处理,以用户的观看感觉来说,整个媒资图像横向比较宽,图像画面会有严重变形的效果,从而影响用户的观看体验。为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设备200还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保证媒资图像不发生变形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媒资图像不发生变形的情况,控制器250不能改变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即保证媒资图像中像素点的排列不被改变。控制器250可以采用黑边显示的方式,令媒资图像以本身的尺寸比例显示,在媒资图像的两侧可以增加黑边区域,从而使得黑边区域和媒资图像形成新的媒资图像,并且该新的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需要和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相同,从而保证新的媒资图像可以在显示器260中全屏显示。其中,黑边区域可以是纯黑色的图像。
控制器250可以根据媒资图像的比例和显示器260的比例确定出黑边区域的尺寸比例,可以将显示器260的比例和媒资图像的比例做差,并将差值作为黑边区域的尺寸比例。例如,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为16:9,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为21:9,可以得到黑边区域的尺寸比例为5:9。控制器250可以生成黑边区域,并将媒资图像和黑边区域进行组合,得到新的媒资图像,并且新的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已经和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相同。在生成黑边区域时,黑边区域的尺寸比例为5:9,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为16:9,可以看出黑边区域,、媒资图像以及显示器260三者的竖直边的比例数值是相同的,均为9,因此三者的竖直边的长度(可以理解为图像和显示器260的高度),应该是相同的。黑边区域的高度和媒资图像的高度相同,当长度为媒资图像长度的5/16。
在生成黑边区域之后,控制器250可以将黑边区域和媒资图像进行组合,使二者的竖直边重合,从而形成一整块新的媒资图像。考虑到用户的观看体验,可以将媒资图像置于新图像的中间。此时,可以将黑边区域且分为完全相同的两个区域,并且这两个区域分别位于媒资图像的左右两侧。图6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黑边区域和媒资图像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媒资图像为B,位于显示器260的中间。黑边区域包括两个等大的区域A1和A2,分别位于媒资区域B两侧。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为21:9,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16:9,黑边区域A1和A2的尺寸比例均为2.5:9。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利用SOC芯片先对媒资图像进行压缩,压缩后和原来相比的空余区域可以确定为黑边区域,从而带有黑边的新图像,并且该图像的尺寸比例为16:9。SOC芯片可以将已经具有黑边的新图像发送至FRC芯片,FRC芯片将16:9的新图像进行横向拉伸,得到21:9的图像。
SOC芯片在对媒资图像进行压缩时,可以先确定出压缩比例。由于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为16:9,黑边区域的尺寸比例为5:9,因此媒资图像和黑边区域的比例为16:5,媒资图像占新图像的16/21,媒资图像的压缩比例为16/21,可以将媒资图像横向压缩16/21。可以将压缩后的媒资图像置于原图像的中间,剩余的区域则填充为黑边区域,从而得到尺寸比例为16:9的新图像,并且新图形中已经存在黑边区域。FRC芯片再将16:9的新图像进行横向拉伸,拉伸比例为21/16,得到21:9的图像,其中,原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依旧为16:9,并没有发生变形情况。图7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对媒资图像压缩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为16:9,SOC芯片对媒资图像进行横向压缩16/21,压缩后的媒资图像的水平边长度为16×(16/21)。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黑边区域可能会影响用户体验,控制器250还可以将黑边区域变更为辅助图像,通过在辅助图像中添加一些图像和信息给用户观看,而不是没有实质内容的黑边,从而增加用户的观看体验。控制器250可以先生成辅助图像,再将辅助图像和媒资图像进行组合,得到新图像。
在生成辅助图像时,可以先确定辅助图像的尺寸比例。为了保证媒资图像不发生变形的情况,应该保证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不变,因此辅助图像的尺寸比例为: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和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的差值。例如,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为16:9,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为21:9,则辅助图像的尺寸比例为5:9。并且辅助图像的高度、媒资图像的高度和显示器260的高度均是相同的。
辅助图像中可以包括目标媒资的媒资信息,例如媒资简介、媒资名称等信息。目标媒资的媒资数据中可以包括目标媒资的媒资信息,包括:媒资简介、媒资名称、演员信息、上映时间和影视类型等。在获取到媒资数据后,控制可以根据媒资数据获取到媒资信息,并根据媒资信息生成辅助图像。
在生成辅助图像之后,可以将辅助图像和媒资图像组合,使得两个图像的一个竖直边重合,得到新图像。辅助图像可以作为一个整体,置于媒资图像的左侧或右侧,也可以拆分成两个区域置于媒资图像的两侧,本申请实施例中不做限定。图8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媒资图像和辅助图像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媒资图像为B,位于显示器260的右侧。辅助图像为C,位于显示器260的左侧。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为21:9,媒资图像的尺寸比例16:9,辅助图像C的尺寸比例为5:9,辅助图像中包含目标媒资的媒资名称和媒资简介。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黑边区域或者辅助图像,会导致媒资图像不能全屏显示在显示器260中。即使辅助图像中并不是黑边,而是存在有效图像,但仍然会影响用户的观看,用户可能期望全屏观看媒资图像。为此,显示设备200还可以全屏显示媒资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媒资图像本身可能存在黑边区域,例如片源在生成媒资图像时可能生成的是4:3或21:9的图像,为了迎合大部分的显示器尺寸,对媒资图像增加黑边,从而得到16:9的图像,令显示器260可以直接显示。为了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控制器250还需要对媒资图像中的黑边去除,只保留有效图像。
因此,在获取到媒资图像之后,控制器250还可以对媒资图像进行黑边检测,以确定媒资图像中的黑边区域和黑边区域以外的有效区域。其中,黑边区域即为片源增加的黑边所处的区域,并不是真正的图像内容,而是为了适应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生成的区域。有效区域为媒资图像中真正包含图像的区域。控制器250再对媒资图像进行去黑边处理,得到有效图像。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有效图像称为待显示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对媒资图像进行黑边检测时,可以对第一帧的媒资图像进行黑边检测,黑边检测是检测图像中连续的黑色区域。当媒资图像存在黑边时,说明媒资图像可以分为两部分内容:图像区域和黑边区域。其中,图像区域即为待显示图像,黑边区域即为片源添加的黑边。
对于媒资图像来说,可能是在左右两侧的竖直方向上存在黑边,可能是在上下两侧的水平方向上存在黑边,也可能两种情况都存在。因此,可以对媒资图像的每一行以及每一列的像素点均进行检测,判断每一行或者每一列是否为黑边的状态,从而保证完整的检测出黑边。
对于某一目标行或某一目标列的像素点,首先可以检测每个像素点是否黑色,同时可以统计出黑色像素点的数量。根据黑色像素点的数量可以确定在该目标行或者目标列的像素点中,黑色像素点的比例。控制器250可以判断黑色像素点的比例是否超过了预设比例,预设比例可以是95%。如果检测到黑色像素点的比例超过预设比例,则可以将该目标行或者目标列确定为黑边。如果检测到没有超过预设比例,则不是黑边。控制器250可以对每一行以及每一列的像素点进行统计,从而确定出所有的黑边。所有的黑边形成的区域可以确定为黑边区域,黑边区域以外的区域可以确定为图像区域。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媒资文件生成黑边时可能不是纯黑色区域,会有所偏差,即黑边区域的像素点的像素值不是(0,0,0)。因此,可以预先设定一个像素点阈值,例如(10,10,10)。对于像素值小于该像素点阈值的像素点,均可以认为是黑色像素点。具体的,对于目标行或目标列的像素点,可以对每个像素点的像素值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到像素值低于像素值阈值,则认为该像素点为黑色像素点。通过检测黑色像素点的比例可以进一步确定出黑边。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对媒资图像进行黑边检测时,还可以对像素点的亮度进行检测。
控制器250可以对媒资图像中每一行像素点以及每一列像素点进行检测,判断每一行或者每一列是否为黑边的状态。对于像素点来说,亮度值的范围是0~255。其中,0表示最暗,255表示最亮。可以检测每一行或者每一列的像素点中,每个像素点的亮度值,并进一步确定出该行或者该列像素点的亮度值总和。如果亮度值总和为0,说明该行或者该列为黑边状态。通过获取所有的黑边可以确定出媒资图像的黑边区域和图像区域。
黑边检测结果中可以包括黑边区域位置信息和图像区域位置信息。图9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黑边区域和图像区域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媒资图像的尺寸为长W,高H。媒资图像的坐标信息为左上角顶点(0,H),左下角顶点(0,0),右上角顶点(W,H),右下角顶点(W,0)。经检测,媒资图像的上下左右均存在黑边。其中,黑边区域为:x坐标包括两个区间,左侧黑边(0,x1)和右侧黑边(x2,W);y坐标包括两个区间,下方黑边(0,y1)和上方黑边(y2,H),在这些区间范围内的区域为黑边区域。图像区域的坐标信息为:左上角顶点(x1,y2),左下角顶点(x1,y1),右上角顶点(x2,y2),右下角顶点(x2,y1)。
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黑边检测的准确性和必要性,控制器250可以对前若干帧媒资图像进行黑边检测。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媒资图像表示解码后的前预设数量帧媒资图像,预设数量可以技术人员设定的,可以是对前3-5帧媒资图像进行黑边检测。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媒资数据的第一帧媒资图像可能是全黑的图像,因此仅仅对第一帧媒资图像进行黑边检测无法获取到真正的黑边区域。对于绝大部分的媒资图像来说,黑边区域应该是相同的。因此,对前若干帧媒资图像进行黑边检测,检测出的黑边区域可以认为是稳定准确的黑边区域。
在对前3-5帧媒资图像进行黑边检测后,每一帧的媒资图像都可以对应一个黑边检测结果。由于媒资片源本身的问题,可能导致这些媒资图像的黑边区域存在一些误差,不能得到完全相同的黑边检测结果。因此,控制器250可以对每一帧媒资图像的黑边检测结果进行适应性修正,得到最终的黑边检测结果,从而作为所有媒资图像的黑边检测结果。
在获取最终的黑边检测结果时,考虑到有些媒资片源的第一帧媒资图像可能是黑屏状态,即第一帧媒资图像的所有像素点均为黑色像素点。控制器250可以检测第一帧的媒资图像的黑边检测结果,是否仅包括黑边区域,若是,则该帧媒资图像全部为黑边区域,则该帧媒资图像处于黑屏状态,可以忽略该帧媒资图像的黑边检测结果,不予考虑。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媒资图像包含3帧媒资图像为例,并且3帧媒资图像不存在黑屏状态,3帧媒资图像的黑边检测结果中,黑边区域依次为H1、H2和H3。控制器250可以对三个黑边区域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的黑边区域作为全部媒资图像的黑边区域。
控制器250可以分别确定三个黑边区域的面积,并将面积最大的黑边区域作为最终的黑边区域,也可以获取平均黑边区域,将平均黑边区域作为最终的黑边区域,可以作为所有的媒资图像的黑边区域。在确定出黑边区域后,也就确定了图像区域。控制器250可以逐帧获取每一帧媒资图像的图像区域,即待显示图像。因此,控制器250可以根据服务器发送的媒资图像获取待显示图像。
图10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各部件的交互流程图。如图10所示,包括:
S1:获取待显示图像对应UI界面的表层图像;
S2:根据显示器的第一尺寸比例和表层图像的第二尺寸比例,确定比例阈值;
S3:基于比例阈值和/或用户设定的放大系数,生成裁剪框;并基于裁剪框对表层图像进行裁剪,得到裁剪图像;
S4:基于裁剪图像生成与第一尺寸比例匹配的目标图像。其中,目标图像是通过对裁剪图像的像素点进行插值处理或消减处理得到的;
S5:控制显示器250显示目标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获取到待显示图像后,控制器250可以获取待显示图像对应UI界面的表层图像。控制器250可以待显示图像对应UI界面的surface图像,surface图像是UI界面中的表层图像,也是用户所能够直观看到的显示画面。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呈现UI界面,实现用户的交互功能,操作系统的UI界面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框架层、应用层和显示层。其中,基于框架层提供的软件架构,可以将应用层对应的应用程序与显示层对应的控件关联在一起。用户只能够看到显示层对应的显示画面,但显示画面中的每个控件均与应用层上的程序有关。例如,在UI界面中,用户能够看到一个由电影或电视剧封面构成的显示图标,其对应于电影或电视剧对应的资源链接以及相应的播放程序,当用户选择图标进行播放时,可以调用应用层上的播放程序对资源进行解码,以展示对应的画面。
需要说明的是,待显示图像对应UI界面中可以包括待显示图像和一些控件,此时待显示图像为UI界面的一部分。此时,待显示图像类似于预览情况,在UI界面的某块区域中显示。图11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UI界面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UI界面中包括待显示图像和一些控件,待显示图像1101为UI界面的一部分。
待显示图像对应UI界面也可以只包括待显示图像,即待显示图像对应UI界面的表层图像即为待显示图像本身。例如,用户控制显示设备全屏显示待显示图像时,UI界面的表层图像即为待显示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设备显示的UI界面可能是某个应用程序APP生成的UI界面,这些UI界面本身可能适用于大多数显示器的尺寸比例,因此UI界面可能是16:9,导致UI界面的表层图像的图像比例是16:9,和21:9的显示器并不适应,无法全屏显示。或者,当UI界面的表层图像即为待显示图像本身时,待显示图像的尺寸比例为16:9,和21:9的显示器并不适应。这种情况下,需要对表层图像进行调节。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250可以确定表层图像的图像尺寸对应的尺寸比例,本申请实施例中将表层图像的图像尺寸比例称为第二尺寸比例。
控制器250可以对第二尺寸比例进行检测,检测第二尺寸比例和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即第二尺寸比例和第一尺寸比例是否相同。
如果第二尺寸比例和第一尺寸比例相同,则说明表层图像和显示器260相适应,此时无需调整表层图像的尺寸比例,表层图像可以刚好铺满整个显示器260,显示器260可以全屏显示出表层图像。控制器250可以确定显示器尺寸和待显示图像的图像尺寸,本申请实施例中尺寸可以是分辨率。控制器250可以计算显示器尺寸和图像尺寸的比例。根据该比例,控制器250可以对表层图像进行缩放,缩放处理后的表层图像的图像尺寸和显示器尺寸相同,控制器250可以控制显示器260显示该缩放处理后的表层图像,此时显示器260全屏显示表层图像。
如果第二尺寸比例和第一尺寸比例不相同,说明表层图像不能铺满整个显示器260,还需要对表层图像进行调节,才能令表层图像在显示器260中全屏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对表层图像进行调节时,控制器250可以先获取第一尺寸比例和第二尺寸比例的比值,本申请实施例中将该比值称为比例阈值。该比例阈值也可以表示显示器尺寸和表层图像尺寸的比值。以第一尺寸比例为21:9,第二尺寸比例为16:9为例,比例阈值为21/16。在显示器260高度和表层图像高度相同时,比例阈值是显示器260长度和表层图像长度的比值。比例阈值可以表征显示器尺寸和表层图像尺寸的差距。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出比例阈值之后,考虑到第二尺寸比例和第一尺寸比例不相同,表层图像不能完全铺满整个显示器260,因此控制器250可以根据比例阈值和/或用户设定的放大系数,生成裁剪框。并根据裁剪框对表层图像进行裁剪,得到表层图像中的部分图像,本申请实施例中称为裁剪图像。裁剪图像的尺寸比例可以和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相同,从而使得裁剪图像可以铺满整个显示器260,控制器250可以令显示器260全屏显示裁剪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裁剪图像为表层图像的一部分,可能会缺失表层图像的某些有效内容。考虑到用户的观看体验,期望能够尽量选中较多的有效内容,因此可以保证裁剪图像尽量的大一些,即裁剪图像在表层图像中的占比尽量多一些。
裁剪图像的尺寸比例可以设置为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即第一尺寸比例。因此,为了得到最大的裁剪图像,可以在表层图像中获取一个尺寸比例为第一尺寸比例的最大的图像,即获取表层图像中尺寸比例为第一尺寸比例的最大内接矩形,该最大内接矩形即为裁剪图像。
在获取裁剪图像时,控制器250可以先生成一个尺寸比例为第一尺寸比例的矩形,保持该矩形的尺寸比例不变,等比例缩放该矩形以不断修正矩形的尺寸,直到矩形的四个顶点全部位于表层图像的边缘上,从而得到最大内接矩形。可以将该最大内接矩形作为裁剪框,并将裁剪框选中的区域确定为裁剪图像。图12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裁剪框和表层图像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表层图像为S,尺寸比例为16:9。裁剪框为K,尺寸比例为21:9。设定表层图像的水平边长度为16,竖直边长度为9。由于裁剪框为表层图像的最大内接矩形,因此裁剪框的水平边长度和表层图像的水平边长度相同,均为16。裁剪框的竖直边长度为16×(9/21)。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显示器260的显示器尺寸以及比例阈值,先确定出裁剪框的尺寸,从而生成裁剪框,再利用裁剪框对表层图像进行裁剪。为了能够准确地对表层图像进行裁剪,控制器250可以对表层图像的图像尺寸进行调节,以适应显示器尺寸。
在调节图像尺寸时,控制器250可以先确定出显示器260的水平边和竖直边中,长度小的边,并确定为第一目标边。例如,对于尺寸比例为21:9的显示器260,显示器260的宽度明显大于高度,即显示器260的水平边长度大于竖直边长度,因此显示器260的竖直边即为第一目标边。通常显示器260的宽度都是大于高度的,片源在制作媒资图像时也会令图像的宽度大于高度,因此表层图像的宽度通常也是大于宽度的。例如,4:3、16:9或21:9的图像,宽度均大于高度。为了准确的进行裁剪,可以对表层图像进行等比例缩放调节,使得图像和显示器260的目标边的长度是相同的。控制器250还可以确定出表层图像的水平边和竖直边中,长度小的边,并确定为第二目标边。通常,图像的水平边长度要大于竖直边长度,以适应显示器。
控制器250可以获取显示器260的第一目标边的长度和第二目标边的长度。控制器250可以计算第一目标边的长度和第二目标边的长度的比值,并确定为缩放比例。基于该缩放比例,控制器250可以对表层图像进行等比例的缩放处理,得到缩放图像。该缩放图像的目标边的长度,和显示器260的目标边的长度是相同的。其中,长度可以利用分辨率对应的像素点数量表示。例如,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为21:9,分辨率为5040×2160,可以认为显示器260的水平边长度为5040,竖直边长度为2160。表层图像的尺寸比例为16:9,分辨率为1920×1080,可以认为表层图像的水平边长度为1920,竖直边长度为1080。经比较,竖直边为目标边,因此需要将表层图像进行等比例缩放,并且缩放比例为2,得到缩放图像。在进行缩放处理时,可以是直接调节分辨率,例如将表层图像的分辨率放大2倍,从1920×1080调节为3840×2160。图13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对表层图像进行缩放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显示器的分辨率为5040×2160,表层图像的分辨率为1920×1080。需要对表层图像进行等比例缩放,缩放后的表层图像的分辨率为3840×2160。
也可以是保持分辨率不变,对每个像素点的尺寸进行放大,此时分辨率仍然为1920×1080,但每个像素点都放大了2倍,从而实现尺寸的调节。
控制器250可以根据比例阈值生成裁剪框。控制器250可以计算显示器尺寸和比例阈值的比值,并将该比值确定为裁剪框尺寸。例如,比例阈值为21/16,则裁剪框尺寸为显示器尺寸的21/16。控制器250可以直接根据裁剪框尺寸生成相应的裁剪框,并可以利用该裁剪框对缩放图像进行裁剪。需要说明的是,该裁剪框也为缩放图像中,尺寸比例为第一尺寸比例的最大内接矩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裁剪框尺寸比例为第一尺寸比例,裁剪框为缩放图像中的最大内接矩形,同时第一尺寸比例会大于缩放图像的尺寸比例。因此,裁剪框的水平边长度和缩放图像的水平边长度相同,但是裁剪框的竖直边长度小于缩放图像的竖直边长度。
在利用裁剪框对缩放图像进行裁剪时,可以设置为:将裁剪框置于缩放图像的正中间区域,并将裁剪框选中的区域确定为裁剪图像,该裁剪图像也为缩放图像的中间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由用户确定出裁剪图像,用户可以自行设定裁剪框在缩放图像中的位置。控制器250可以控制显示器260显示裁剪界面,裁剪界面中包含缩放图像以及裁剪框。图14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裁剪界面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裁剪界面中包括提示语“请选择裁剪区域”。表层图像为S,裁剪框为K,裁剪框为表层图像的最大内接矩形。用户可以控制裁剪框在表层图像中进行上下移动,但不能左右移动。
在控制显示器260显示裁剪界面后,控制器250将光标选中裁剪框,用户可以控制光标进行上下左右的移动,从而指示裁剪框进行移动。响应于用户输入的指示移动裁剪框的指令,控制可以控制裁剪框在缩放图像中进行移动。
为了裁剪出第一尺寸比例的裁剪图像,控制器250需要控制裁剪框一直处于缩放图像的范围内。当裁剪框位于缩放图像的边缘时,如果用户指示裁剪框向该边缘继续移动,则控制器250会控制裁剪框静止不动。由于裁剪框的水平边长度和缩放图像的水平边长度相同,因此当用户指示裁剪框左右移动时,控制器250不会控制裁剪框移动,当用户指示裁剪框上下移动时,控制器250可以控制裁剪框同步移动,但在移动过程中会控制裁剪框一直处于缩放图像中,不会超出上下两侧边缘。
在裁剪框移动完毕后,可以根据移动后位于裁剪框中的图像区域生成裁剪图像,控制器250可以将裁剪框选中的图像区域确定为裁剪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获取裁剪区域时,可以根据用户预先设定的放大系数确定裁剪区域的尺寸。其中,用户设定的放大系数用于指定裁剪框的具体尺寸。用户可以自行设定一个放大系数,从而令控制器250根据该放大系数生成裁剪框。控制器250可以将显示器尺寸除以放大系数,得到裁剪框尺寸。
在根据比例阈值生成裁剪框时,可以综合考虑比例阈值和放大系数,从而确定出裁剪框尺寸。需要说明的是,比例阈值可以表示显示器尺寸比例和缩放图像尺寸比例的差距,利用比例阈值生成的裁剪框刚好是缩放图像中第一尺寸比例对应的最大内接矩形。如果放大系数大于比例阈值,此时得到的裁剪框尺寸较小,裁剪框要小于上述最大内接矩形,但是裁剪框选择的区域的尺寸比例依然可以是第一尺寸比例。如果放大系数小于比例阈值,此时得到的裁剪框尺寸较大,裁剪框要大于上述最大内接矩形,此时裁剪框无法完全置于缩放图像中,其选中的区域并不是第一尺寸比例的图像,尺寸比例会小于第一尺寸比例。因此在生成裁剪框之前,需要确定裁剪框尺寸。控制器250可以先检测放大系数和比例阈值的大小关系。
如果放大系数大于或等于比例阈值,则说明最终的裁剪框要小于或等于最大内接矩形,因此其选中的区域依然可以是第一尺寸比例的图像,可以采用当前的放大系数生成裁剪框。控制器250可以计算显示器尺寸和放大系数的比值,并将其确定为裁剪框尺寸。
如果放大系数小于或等于比例阈值,则说明最终的裁剪框要大于最大内接矩形,裁剪框无法完全置于缩放图像中,得到的裁剪区域也就不是第一尺寸比例。此时,为了保证裁剪区域为第一尺寸比例,控制器250可以忽略用户设定的放大系数,而是继续利用比例阈值生成裁剪框。控制器250可以计算显示器尺寸和比例阈值的比值,并将其确定为裁剪框尺寸。
在确定了裁剪框尺寸后,控制器250可以根据该裁剪框尺寸生成裁剪框,并将裁剪框置于缩放图像中,以根据裁剪框对缩放图像进行裁剪,得到裁剪图像。
在对缩放图像进行裁剪时,用户还可以自行设定裁剪框位于缩放图像中的位置,控制器250再确定出裁剪框选中的区域,从而得到裁剪图像。
图15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裁剪界面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表层图像为S,裁剪框为K。用户设定的放大系数大于比例阈值,因此,裁剪框要小于最大内接矩形,用户可以控制裁剪框在缩放图像中沿着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进行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获取到裁剪图像后,虽然该裁剪图像的尺寸比例可以是第一尺寸比例,即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但裁剪图像的尺寸和显示器260的尺寸还不同,无法铺满整个显示器260。因此还需要对裁剪图像进行缩放处理,使得其尺寸适应显示器260。裁剪图像的尺寸即为裁剪框的尺寸,因此显示器260和裁剪图像之间的缩放比例即为显示器260和裁剪框之间的缩放比例。
控制器250可以先检测放大系数和比例阈值的大小关系。如果放大系数小于比例阈值,说明此时的裁剪框为缩放图像的最大内接矩形,其对应的缩放比例即为比例阈值。因此,控制器250可以基于比例阈值对裁剪图像进行缩放处理,得到初始目标图像。如果放大系数大于或等于比例阈值,说明裁剪框对应的缩放比例为放大系数。因此,可以基于放大系数对裁剪图像进行缩放处理,得到初始目标图像。
控制器250可以对初始目标图像的像素点进行插值处理或消减处理,以使图像的分辨率和显示器输出的显示分辨率相同,得到目标图像。其中,目标图像的图像分辨率和显示器输出的显示分辨率相同。对像素点进行插值处理或消减处理的方法可以是使用OpenGL放大过滤方式调节图像分辨率,具体方法请参照前述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目标图像的图像分辨率即为显示器260输出的显示分辨率。控制器250可以控制显示器260显示目标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设定的放大系数小于比例阈值时,最终得到的裁剪图像的尺寸比例并不是第一尺寸比例,即并不是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因此显示器260无法全屏显示该裁剪图像。但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可能用户希望利用当前放大系数生成裁剪框,而不会考虑裁剪图像的尺寸比例是否和显示器260的尺寸比例相同。
控制器250可以先确定用户预先设定的放大系数,并计算显示器尺寸和放大系数的比值,从而将该比值确定为裁剪框尺寸。控制器250可以根据裁剪框尺寸直接生成裁剪框。需要说明的是,裁剪框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裁剪框大于最大内接矩形,生成的裁剪图像并不是第一尺寸比例,一种是裁剪框小于或等于最大内接矩形,生成的裁剪图像是第一尺寸比例。
控制器250可以检测比例阈值和放大系数的大小关系。如果放大系数小于比例阈值,则将裁剪框确定为第一类裁剪框。如果放大系数大于或等于比例阈值,将裁剪框确定为第二类裁剪框。根据裁剪框的不同类型,可以采用不同方法生成裁剪图像。
对于第一类裁剪框,由于其大于最大内接矩形,因此其水平边长度要大于缩放图像的水平边长度,无法完全置于缩放图像之中,因此控制器250可以将第一类裁剪框覆盖在缩放图像之上,使得二者存在交叠部分,以确定裁剪图像。考虑到用户体验性,希望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效图像,因此可以令第一类裁剪框的两条竖直边分别置于缩放图像的两条竖直边的两侧。
用户还可以控制第一类裁剪框进行移动,控制器250可以将移动后的第一类裁剪框和缩放图像的交叠区域确定为裁剪图像。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获取到尽可能多的有效图像,在用户控制裁剪框移动的过程中,控制器250可以保证缩放图像的两条竖直边一直位于裁剪框的两条竖直边之间。图16示出了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类裁剪框和缩放图像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缩放图像S的两条竖直边为G1和G2,第一类裁剪框K的两条竖直边为G3和G4。用户在控制裁剪框K移动时,竖直边G3不会移动到竖直边G1右侧,同时竖直边G4不会移动到竖直边G2左侧,从而保证二者交叠区域的水平边长度一直是缩放图像S的水平边长度。
对于第二类裁剪框,由于其小于或等于最大内接矩形,因此其水平边长度小于或等于缩放图像的水平边长度,可以完全置于缩放图像之中。用户可以控制第二类裁剪框在缩放图像之中移动,控制器250将裁剪框选中的区域确定为裁剪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得到裁剪图像后,控制器250可以利用放大系数对裁剪图像进行缩放处理,得到第一图像。
第二类裁剪框选中的裁剪图像的尺寸比例即为第一尺寸比例,因此可以第一图像的尺寸即为显示器260的尺寸,控制器250可以将第一图像作为初始目标图像。控制器250对初始目标图像的像素点进行插值处理或消减处理,得到目标图像。控制器250可以控制显示器260显示目标图像。
但第一类裁剪框选中的裁剪图像的尺寸比例并不是第一尺寸比例,无法铺满整个显示器260。第一图像和显示器260之间,竖直边长度相同,但水平边长度不同。控制器250可以计算显示器尺寸和第一图像的图像尺寸的差值,并根据该差值生成辅助图像,辅助图像的图像尺寸即为该差值。辅助图像的生成方法可以前靠前述步骤,此处不再赘述。控制器250可以将第一图像和辅助图像组合,得到初始目标图像。再对初始目标图像的像素点进行插值处理或消减处理,得到目标图像,并控制显示器260显示目标图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如图17所示,该方法包括:
S1701、获取待显示图像对应UI界面的表层图像。
S1702、根据显示器的第一尺寸比例和表层图像的第二尺寸比例,确定比例阈值。
S1703、基于比例阈值和/或用户设定的放大系数,生成裁剪框;并基于裁剪框对表层图像进行裁剪,得到裁剪图像。
S1704、基于裁剪图像生成与第一尺寸比例匹配的目标图像。其中,目标图像是通过对裁剪图像的像素点进行插值处理或消减处理得到的。
S1705、控制显示器显示目标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裁剪框对表层图像进行裁剪,包括:对表层图像的图像尺寸进行调节,得到缩放图像;基于裁剪框对缩放图像进行裁剪,得到裁剪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表层图像的图像尺寸进行调节,包括:
根据显示器尺寸确定第一目标边,并根据图像尺寸确定第二目标边;第一目标边为显示器的水平边和竖直边中,长度小的边;第二目标边为表层图像的水平边和竖直边中,长度小的边;获取第一目标边的长度和第二目标边的长度的比值,并确定为缩放比例;基于缩放比例对表层图像进行缩放处理,得到缩放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比例阈值和用户设定的放大系数生成裁剪框,包括:
检测比例阈值和预设的放大系数的大小关系;若放大系数小于比例阈值,计算显示器尺寸和比例阈值的比值,并确定为裁剪框尺寸;若放大系数大于或等于比例阈值,计算显示器尺寸和放大系数的比值,并确定为裁剪框尺寸;基于裁剪框尺寸生成裁剪框。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裁剪框对缩放图像进行裁剪,包括:
将裁剪框置于缩放图像中;响应于用户输入的指示移动裁剪框的指令,控制裁剪框在缩放图像中进行移动;根据移动后位于裁剪框中的图像区域生成裁剪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裁剪图像生成与第一尺寸比例匹配的目标图像,包括:
如果放大系数小于比例阈值,基于比例阈值对裁剪图像进行缩放处理,得到初始目标图像;如果放大系数大于或等于比例阈值,基于放大系数对裁剪图像进行缩放处理,得到初始目标图像。对初始目标图像的像素点进行插值处理或消减处理,得到目标图像,目标图像的图像分辨率和显示器输出的显示分辨率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比例阈值和用户设定的放大系数生成裁剪框,包括:计算显示器尺寸和预设的放大系数的比值,并确定为裁剪框尺寸;基于裁剪框尺寸生成裁剪框;检测比例阈值和预设的放大系数的大小关系;若放大系数小于比例阈值,将裁剪框确定为第一类裁剪框;若放大系数大于或等于比例阈值,将裁剪框确定为第二类裁剪框。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裁剪框对缩放图像进行裁剪,包括:
如果裁剪框为第一类裁剪框,将裁剪框覆盖在缩放图像之上;响应于用户输入的指示移动裁剪框的指令,控制裁剪框进行移动,并将移动后的裁剪框和缩放图像的交叠区域确定为裁剪图像;如果裁剪框为第二类裁剪框,将裁剪框置于缩放图像中;响应于用户输入的指示移动裁剪框的指令,控制裁剪框在缩放图像中进行移动,并根据移动后位于裁剪框中的图像区域生成裁剪图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裁剪图像生成与第一尺寸比例匹配的目标图像,包括:
基于放大系数对裁剪图像进行缩放处理,得到第一图像;如果裁剪框为第一类裁剪框,则计算显示器尺寸和第一图像的图像尺寸的差值,并生成辅助图像,辅助图像的图像尺寸为差值;将第一图像和辅助图像组合,得到初始目标图像;如果裁剪框为第二类裁剪框,则将第一图像确定为初始目标图像。对初始目标图像的像素点进行插值处理或消减处理,得到目标图像,目标图像的图像分辨率和显示器输出的显示分辨率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获取目标媒资的媒资数据,媒资数据中包括媒资图像;对媒资图像进行去黑边处理,得到待显示图像,并获取第二尺寸比例。如果第二尺寸比例和第一尺寸比例相等,则对待显示图像进行缩放处理,并控制显示器显示缩放处理后的待显示图像,缩放处理后的待显示图像的图像尺寸和显示器尺寸相等;如果第二尺寸比例和第一尺寸比例不相等,则确定比例阈值。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照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为了方便解释,已经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了上述说明。但是,上述示例性的讨论不是意图穷尽或者将实施方式限定到上述公开的具体形式。根据上述的教导,可以得到多种修改和变形。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和描述是为了更好的解释原理以及实际的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使用实施方式以及适于具体使用考虑的各种不同的变形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器;
控制器,被配置为:
获取待显示图像对应UI界面的表层图像;
根据显示器的第一尺寸比例和所述表层图像的第二尺寸比例,确定比例阈值;
基于所述比例阈值和/或用户设定的放大系数,生成裁剪框;并基于所述裁剪框对所述表层图像进行裁剪,得到裁剪图像;
基于所述裁剪图像生成与所述第一尺寸比例匹配的目标图像,所述目标图像是通过对所述裁剪图像的像素点进行插值处理或消减处理得到的;
控制显示器显示所述目标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在执行基于所述裁剪框对所述表层图像进行裁剪的步骤中,
对所述表层图像的图像尺寸进行调节,得到缩放图像;
基于所述裁剪框对所述缩放图像进行裁剪,得到裁剪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在执行对所述表层图像的图像尺寸进行调节的步骤中,
根据所述显示器尺寸确定第一目标边,并根据所述图像尺寸确定第二目标边;所述第一目标边为显示器的水平边和竖直边中,长度小的边;所述第二目标边为所述表层图像的水平边和竖直边中,长度小的边;
获取所述第一目标边的长度和所述第二目标边的长度的比值,并确定为缩放比例;
基于所述缩放比例对所述表层图像进行缩放处理,得到缩放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在执行基于所述比例阈值和/或用户设定的放大系数,生成裁剪框的步骤中,
检测所述比例阈值和所述放大系数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放大系数小于所述比例阈值,则计算所述显示器尺寸和所述比例阈值的比值,并确定为裁剪框尺寸;或者,若所述放大系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比例阈值,则计算所述显示器尺寸和所述放大系数的比值,并确定为裁剪框尺寸;
基于所述裁剪框尺寸生成裁剪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被配置为:
在执行基于所述裁剪框对所述缩放图像进行裁剪的步骤中,
将所述裁剪框置于所述缩放图像中;
响应于用户输入的指示移动所述裁剪框的指令,控制所述裁剪框在所述缩放图像中进行移动;
根据移动后位于所述裁剪框中的图像区域生成裁剪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在执行基于所述裁剪图像生成与所述第一尺寸比例匹配的目标图像的步骤中,
若所述放大系数小于所述比例阈值,基于所述比例阈值对所述裁剪图像进行缩放处理,得到初始目标图像;或者,若所述放大系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比例阈值,基于所述放大系数对所述裁剪图像进行缩放处理,得到初始目标图像;
对所述初始目标图像的像素点进行插值处理或消减处理,得到目标图像,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分辨率和显示器输出的显示分辨率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在执行基于所述比例阈值和/或用户设定的放大系数,生成裁剪框的步骤中,
计算所述显示器尺寸和所述放大系数的比值,并确定为裁剪框尺寸;
基于所述裁剪框尺寸生成裁剪框;
检测所述比例阈值和所述放大系数的大小关系;
若所述放大系数小于所述比例阈值,则将所述裁剪框确定为第一类裁剪框;或者,若所述放大系数大于或等于所述比例阈值,则将所述裁剪框确定为第二类裁剪框;
在执行基于所述裁剪框对所述缩放图像进行裁剪的步骤中,
若所述裁剪框为第一类裁剪框,将所述裁剪框覆盖在所述缩放图像之上;响应于用户输入的指示移动所述裁剪框的指令,控制所述裁剪框进行移动,并将移动后的所述裁剪框和所述缩放图像的交叠区域确定为裁剪图像;
若所述裁剪框为第二类裁剪框,将所述裁剪框置于所述缩放图像中;响应于用户输入的指示移动所述裁剪框的指令,控制所述裁剪框在所述缩放图像中进行移动,并根据移动后位于所述裁剪框中的图像区域生成裁剪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在执行基于所述裁剪图像生成与所述第一尺寸比例匹配的目标图像的步骤中,
基于所述放大系数对所述裁剪图像进行缩放处理,得到第一图像;
若所述裁剪框为第一类裁剪框,则计算所述显示器尺寸和所述第一图像的图像尺寸的差值,并生成辅助图像,所述辅助图像的图像尺寸为所述差值;将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辅助图像组合,得到初始目标图像;或者,若所述裁剪框为第二类裁剪框,则将所述第一图像确定为初始目标图像;
对所述初始目标图像的像素点进行插值处理或消减处理,得到目标图像,所述目标图像的图像分辨率和显示器输出的显示分辨率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为:
在执行获取待显示图像对应UI界面的表层图像的步骤前,
获取目标媒资的媒资数据,所述媒资数据中包括媒资图像;
对所述媒资图像进行去黑边处理,得到待显示图像,并获取第二尺寸比例;
若所述第二尺寸比例和所述第一尺寸比例相等,对所述待显示图像进行缩放处理,并控制显示器显示缩放处理后的待显示图像,所述缩放处理后的待显示图像的图像尺寸和所述显示器尺寸相等;或者,若所述第二尺寸比例和所述第一尺寸比例不相等,执行获取待显示图像对应UI界面的表层图像的步骤。
10.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应用于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显示图像对应UI界面的表层图像;
根据显示器的第一尺寸比例和所述表层图像的第二尺寸比例,确定比例阈值;
基于所述比例阈值和/或用户设定的放大系数,生成裁剪框;并基于所述裁剪框对所述表层图像进行裁剪,得到裁剪图像;
基于所述裁剪图像生成与所述第一尺寸比例匹配的目标图像,所述目标图像是通过对所述裁剪图像的像素点进行插值处理或消减处理得到的;
控制显示器显示所述目标图像。
CN202210676496.9A 2022-06-15 2022-06-15 显示设备和图像显示方法 Pending CN11506165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6496.9A CN115061650A (zh) 2022-06-15 2022-06-15 显示设备和图像显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76496.9A CN115061650A (zh) 2022-06-15 2022-06-15 显示设备和图像显示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61650A true CN115061650A (zh) 2022-09-16

Family

ID=83200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76496.9A Pending CN115061650A (zh) 2022-06-15 2022-06-15 显示设备和图像显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6165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33021B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显示设备
US9542615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CN110446110B (zh) 视频的播放方法、视频播放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41274B (zh) 一种支持画面局部放大和漫游的超高清视频监看方法
US7821575B2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receiver, and display device
JP5899503B2 (ja) 描画装置及び方法
US20120301030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13051432A (zh) 显示设备及媒资播放方法
WO2014030405A1 (ja) 表示装置、表示方法、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及び表示制御装置
CN113645494A (zh) 一种屏幕融合方法、显示设备、终端设备及服务器
EP3993383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image quality,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3905268A (zh) 移动终端投屏显示的去黑边方法
CN112055256A (zh) 一种全景图像的图像处理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06792084B (zh) 电视信号显示参数的调整方法及装置、电视信号显示方法
US9875521B2 (en) Image output apparatus, image output method, and program
CN115836528A (zh) 一种显示设备及投屏方法
JP2010091723A (ja) ビデオ信号処理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CN115061650A (zh) 显示设备和图像显示方法
CN113015014A (zh) 缩放显示方法、显示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1218473A1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2711459B (zh) 多媒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56590B (zh) 一种投屏视频流有效分辨率检测方法及显示设备
CN114710633A (zh) 显示设备及视频信号显示方法
CN115083343A (zh) 显示设备和分辨率调节方法
US2023004533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