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61199B - 一种计算陆相页岩油轻烃损失量与可动烃量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计算陆相页岩油轻烃损失量与可动烃量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61199B
CN115061199B CN202210638151.4A CN202210638151A CN115061199B CN 115061199 B CN115061199 B CN 115061199B CN 202210638151 A CN202210638151 A CN 202210638151A CN 115061199 B CN115061199 B CN 1150611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le
analyzed
hydrocarbon
content
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3815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61199A (zh
Inventor
白静
徐兴友
郭天旭
陈珊
刘卫彬
李耀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il & Gas Survey Cgs
Original Assignee
Oil & Gas Survey Cg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il & Gas Survey Cgs filed Critical Oil & Gas Survey Cgs
Priority to CN20221063815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61199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611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611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611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611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282Application of seismic models, synthetic seismogram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0Analysis
    • G01V1/306Analysis for determining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subsurface, e.g. impedance, porosity or attenuation profil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4Reservoir para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2210/00Details of seismic processing or analysis
    • G01V2210/60Analysis
    • G01V2210/62Physical property of subsurface
    • G01V2210/624Reservoir parameters
    • G01V2210/6244Poros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陆相页岩油轻烃损失量与可动烃量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建立原油密度与成熟度Ro的关系模型;根据原油密度与成熟度Ro的关系模型,结合待分析页岩层的有机质成熟度数据,确定待分析页岩层中所含页岩油的密度;根据待分析页岩层的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岩石密度、有机质丰度、干酪根吸附系数和所含页岩油的密度数据,计算待分析页岩中的总含油量;根据总含油量和待分析页岩的实测的页岩中的残留烃含量,计算轻烃损失量;根据待分析页岩的残留烃含量及族组分数据和轻烃损失量,计算页岩中可动烃含量。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准确、便捷和经济的获得页岩中轻烃的损失量和可动烃的含量。

Description

一种计算陆相页岩油轻烃损失量与可动烃量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页岩油勘探与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陆相页岩油轻烃损失量与可动烃量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陆相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目前已在多个盆地实现商业发现,展示了可观的勘探潜力。业界对于我国页岩油资源潜力大已达成共识,但是对于陆相页岩油资源规模的认识存在差别,不同的评价机构得出的资源量的数据差别较大,查明我国陆相页岩油资源规模,是国家制定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规划和石油公司制定勘探部署的重要依据,对页岩油气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及,页岩含油量是评价页岩油资源量的关键参数,决定着资源规模的大小,准确判断页岩的含油量是获得可靠的页岩油资源量结果的基础。目前关于页岩中含油量的计算主要是通过地球化学的方法,如热解法和溶剂抽提法,但是由于页岩岩心在钻探过程中及放置过程中、甚至取样分析过程中都会有低碳数(C15-)的轻烃散失,因此,进行轻烃损失校正是获得准确含油量参数的关键。
目前现有的技术关于轻烃损失校正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钻探过程中通过保压密闭取心,阻止轻烃散失,通过实验方法获得含油量,与常规方法取心相对比,二者之差就是轻烃损失量,这种方法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轻烃损失,相对准确的获得轻烃损失量,但是保压密闭取心需要高要求的钻探设备,费用高、难度大,且耗费钻探工时,成本极高,不适合大量开展;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地层体积系数方法计算页岩油轻烃损失量,但是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轻烃损失量只包含了钻探过程中由于地层条件和地面条件差异导致的溶解气等的轻烃散失,并不包含在岩心放置过程中和实验的过程中散失的轻烃量,获得的轻烃散失量并不准确。
因此,如何准确、便捷、经济的获得页岩中轻烃的损失量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难题。
以及,页岩中可动烃的含量决定着页岩油能够采出的资源潜力,是评价页岩油是否具有开发价值的关键参数。目前评价页岩油可动烃量的主要是通过热解方法获得,美国学者Javie通过热解S1和TOC数据分析,发现了油跨越现象,提出了基于油跨越指数(S1/TOC)的可动油量评价方法,认为S1/TOC>100mg/g的都是可动烃;也有学者认为热解S1值就可以等效为可动烃量;也有技术通过进行分温阶热解的方法获得可动烃的含量。
虽然这些方法都为评价页岩中可流动烃量提供了技术手段,但是存在着不足,油跨越指数(S1/TOC)方法是对于北美海相页岩提出的方法,海相页岩储层相对均质,而对于中国广泛分布的陆相页岩,非均质性强,不适合这种方法评价,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误判,如一个页岩样品具有相对低的热解S1值,同时其TOC值更低,这样获得了较高的可动烃量,指示了很好的勘探潜力,但这与实际地质情况相悖;热解S1法和分温阶热解的方法同样存在不足,主要原因是热解方法获得的可动烃量与石油的组成存在差异,他们与原油中的可动烃类族组成存在差别,需要进行校正,并不能真正代表可动烃的量,只能相对的判断可动烃的多或少。除此之外,目前现有的关于页岩油可动烃量获得的方法基本都是基于热解数据进行的,热解方法获得的可动烃量与石油的组成存在差异,缺乏应用抽提氯仿沥青“A”参数评价页岩油轻烃损失量的方法,抽提氯仿沥青“A”无论是在成分组成还是在化学性质上,与页岩油都更为接近。决定页岩油可动性的关键因素是原油的组成与性质,然而目前并没有一种从决定可动烃量的关键因素—原油的组成和原油性质方面评价可动烃量的方法。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对于保压密闭取心方法来说,其存在着费用高、操作复杂、工程难度大和时效性差的问题;
现有计算方法考虑因素不全面,计算的量并不能真正代表页岩油的轻烃损失量和可动烃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陆相页岩油轻烃损失量与可动烃量的方法和装置,以准确、便捷和经济的获得页岩中轻烃的损失量和可动烃的含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陆相页岩油轻烃损失量与可动烃量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收集研究区的待分析页岩所生成的原油密度与页岩有机质成熟度的数据,并根据原油密度与页岩有机质成熟度的数据,建立原油密度与成熟度Ro的关系模型;根据原油密度与成熟度Ro的关系模型,结合待分析页岩层的有机质成熟度数据,确定待分析页岩层中所含页岩油的密度;根据待分析页岩层的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岩石密度、有机质丰度、干酪根吸附系数和所含页岩油的密度数据,计算待分析页岩中的总含油量;根据总含油量和待分析页岩的实测的页岩中的残留烃含量,计算轻烃损失量;根据待分析页岩的残留烃含量与族组分数据和轻烃损失量,计算页岩中可动烃含量。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收集研究区的待分析页岩所生成的原油密度与页岩有机质成熟度的数据,并根据原油密度与页岩有机质成熟度的数据,建立原油密度与成熟度Ro的关系模型,以及根据原油密度与成熟度Ro的关系模型,结合待分析页岩层的有机质成熟度数据,确定待分析页岩层中所含页岩油的密度,以及根据待分析页岩层的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岩石密度、有机质丰度、干酪根吸附系数和所含页岩油的密度数据,计算待分析页岩中的总含油量,以及根据总含油量和待分析页岩的实测的页岩中的残留烃含量,计算轻烃损失量,以及根据待分析页岩的残留烃含量与族组分数据和轻烃损失量,计算页岩中可动烃含量,使得参数获取简单,操作便捷,费用相对较低,无论在时效性和经济性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待分析页岩中的总含油量:
Figure BDA0003681335020000041
其中,Mtoi表示待分析页岩的总含油量;So表示待分析页岩的含油饱和度;
Figure BDA0003681335020000042
表示待分析页岩的孔隙度;ρoi表示待分析页岩所含页岩油的密度数据;ρrock表示待分析页岩的岩石密度;KSC表示待分析页岩的干酪根吸附系数;TOC表示待分析页岩的有机质丰度。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轻烃损失量:
Mloss=Mtoi-Mroi
其中,Mloss表示待分析页岩的轻烃损失量;Mroi表示实测的页岩残留烃含量。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通过如下公式计算页岩可动烃含量:
Mmoi=Mloss+(Kalh+Karh)×Mroi
其中,Mmoi表示页岩可动烃含量;Kalh表示实测的页岩残留烃中饱和烃组分的相对含量;Karh表示实测的页岩残留烃中芳香烃组分的相对含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陆相页岩油轻烃损失量与可动烃量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建立模块,用于收集研究区的待分析页岩所生成的原油密度与页岩有机质成熟度的数据,并根据原油密度与页岩有机质成熟度的数据,建立原油密度与成熟度Ro的关系模型;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原油密度与成熟度Ro的关系模型,结合待分析页岩层的有机质成熟度数据,确定待分析页岩层中所含页岩油的密度;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待分析页岩层的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岩石密度、有机质丰度、干酪根吸附系数和所含页岩油的密度数据,计算待分析页岩中的总含油量;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总含油量和待分析页岩的实测的页岩中的残留烃含量,计算轻烃损失量;第三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待分析页岩的残留烃含量与族组分数据和轻烃损失量,计算页岩中可动烃含量。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待分析页岩中的总含油量:
Figure BDA0003681335020000051
其中,Mtoi表示待分析页岩的总含油量;So表示待分析页岩的含油饱和度;
Figure BDA0003681335020000052
表示待分析页岩的孔隙度;ρoi表示待分析页岩所含页岩油的密度数据;ρrock表示待分析页岩的岩石密度;KSC表示待分析页岩的干酪根吸附系数;TOC表示待分析页岩的有机质丰度。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轻烃损失量:
Mloss=Mtoi-Mroi
其中,Mloss表示待分析页岩的轻烃损失量;Mroi表示实测的页岩残留烃含量。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通过如下公式计算页岩可动烃含量:
Mmoi=Mloss+(Kalh+Karh)×Mroi
其中,Mmoi表示页岩可动烃含量;Kalh表示实测的页岩残留烃中饱和烃组分的相对含量;Karh表示实测的页岩残留烃中芳香烃组分的相对含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所述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选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所要实现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陆相页岩油轻烃损失量与可动烃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原油密度随埋深的分布关系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页岩有机质成熟度与埋深的关系模型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原油密度与成熟度的关系模型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轻烃损失量和可动烃量计算结果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陆相页岩油轻烃损失量与可动烃量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量计算陆相页岩油轻烃损失量与可动烃量的方案,其利用无论是在成分组成还是在化学性质上与页岩油都更为接近的氯仿沥青“A”(通过氯仿抽提方法获得的页岩中残留烃的含量)参数和原油的族组成与物性参数(页岩油密度)进行轻烃损失量计算和可动烃量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际地质情况更为接近。且本方法主要应用常用的地化和地质参数进行计算,参数获取简单,操作便捷,费用相对较低,无论在时效性和经济性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请参见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陆相页岩油轻烃损失量与可动烃量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的方法可以由图6所示的计算陆相页岩油轻烃损失量与可动烃量的装置执行。以及,该装置的具体装置可根据实际需求来进行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该装置可以是计算机,也可以是服务器等。具体地:
步骤S110,收集研究区的待分析页岩所生成的原油密度与页岩有机质成熟度的数据,并根据原油密度与页岩有机质成熟度的数据,建立原油密度与成熟度Ro的关系模型。
具体地,根据待分析页岩层系的地质特征,通过油源对比及结合已有的地质认识,确定待分析页岩层所生成原油的空间分布,收集确定分布的范围内的深度对应的原油密度与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数据,建立原油密度与深度的演化关系,建立深度与有机质成熟度的演化关系,将上述两个关系模型联合,建立原油密度与有机质成熟的关系模型。
步骤S120,收集待分析页岩的有机质成熟度数据(Ro),并根据原油密度与成熟度Ro的关系模型,并结合收集到的待分析页岩层的有机质成熟度数据,确定待分析页岩层中所含页岩油的密度。
具体地,获取待评价页岩有机质成熟度数据Ro,根据已经建立的原油密度与Ro关系模型,确定待评价页岩储层中所含原油密度,即页岩油的密度ρoi
步骤S130,根据待分析页岩层的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岩石密度、有机质丰度、干酪根吸附系数和所含页岩油的密度数据,计算待分析页岩中的总含油量。
具体地,首先获取待研究页岩的孔隙度
Figure BDA0003681335020000083
含油饱和度So、岩石密度ρrock、有机质丰度TOC和干酪根吸附系数KSC。其中,孔隙度
Figure BDA0003681335020000084
含油饱和度So和岩石密度ρrock均可以通过岩心实验室分析获得或者通过测井数据计算获得;有机质丰度TOC可以通过采集页岩岩心样品,在实验室中通过碳硫分析仪,获得有机碳含量数据;干酪根吸附系数KSC可以通过溶胀实验获得,该参数主要与页岩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相关,一般I型干酪根原油吸附系数最高可到42mg/g TOC。
然后,结合步骤S120获得的待分析页岩层中所含页岩油的密度ρoi,依据建立的页岩总含油量计算公式,计算待评价页岩中的总含油量Mtoi,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681335020000081
式中,Mtoi表示待分析页岩的总含油量,单位为mg/g;So表示待分析页岩含油饱和度,单位为%;
Figure BDA0003681335020000082
表示待分析页岩的孔隙度,单位为%;ρoi表示待分析页岩中所含页岩油的密度,单位为g/cm3;ρrock表示待分析页岩的岩石密度,单位为g/cm3;KSC表示待分析页岩的干酪根吸附系数,单位为mg/g TOC;TOC表示待分析页岩中有机碳含量,单位为%。
值得确定的是,上述建立的公式将页岩中所有赋存的烃量均包含在内了。页岩储层与常规储层不同,原油具有3种赋存方式,其一是赋存在孔隙中的烃类,包含以游离的方式分布在孔隙中和以吸附的方式赋存于孔隙壁部矿物表面的两种方式,另一种是吸附在干酪根上的烃类。在上述公式中,第一部分通过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和页岩油密度数据可以计算获得分布在孔隙中的烃量,第二部分通过干酪根吸附系数和有机质含量可以确定吸附在干酪根上的烃量。
步骤S140,根据总含油量和待分析页岩的实测的页岩中的残留烃含量,计算轻烃损失量。
具体地,首先针对待研究页岩样品,应用氯仿溶剂,通过索氏抽提的方法,获得现有页岩中残留烃含量Mroi
然后,结合之前计算获得的页岩总含油量,计算页岩总含油量与残留烃量之差,得到页岩轻烃损失量Mloss,其具体计算公式为:
Mloss=Mtoi-Mroi
式中,Mloss表示轻烃损失量;Mroi表示实测的页岩残留烃含量。
步骤S150,根据待分析页岩的残留烃含量与族组分数据和轻烃损失量,计算页岩中可动烃含量。
具体地,首先通过棒薄层-氢火焰离子化检测的分析方法,对上步通过氯仿进行抽提获得的残留烃进行族组成分析,获得饱和烃Kalh、芳香烃Karh、胶质Kge和沥青质Kas的组分相对含量。以及,计算页岩残留烃中饱和烃和芳香烃的含量,计算公式为:
Malh+arh=(Kalh+Karh)×Mroi
式中,Malh+arh为页岩残留烃中可流动的组分,即饱和烃和芳香烃的组分含量,单位为mg/g;Kalh实验获得的页岩残留烃中的饱和烃组分相对含量,单位为%;Karh为实验获得的页岩残留烃中的芳香烃组分相对含量,单位为mg/g。
然后,结合计算获得的计算轻烃损失量Mloss,计算页岩可动烃含量Mmoi,计算公式为:
Mmoi=Mloss+Malh+arh
式中,Mmoi为页岩中可动烃含量,单位为mg/g;Mloss为计算获得的页岩油轻烃损失量,损失的轻烃组分是碳数小于15的轻质组分,可流动性子好,其是页岩油可动烃量的重要组成;Malh+arh为页岩残留烃中可流动的组分,即饱和烃和芳香烃的组分含量,单位为mg/g。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是基于抽提氯仿沥青“A”参数研发的陆相页岩油轻烃损失量和可动烃量的计算方法,抽提氯仿沥青“A”无论是在成分组成还是在化学性质上,与页岩油都更为接近,恢复结果更贴合实际地质情况。
以及,页岩的族组成是决定页岩油可动烃含量的关键,分子结构简单的饱和烃和芳香烃是可流动性较好的烃类组成,因此,建立的基于族组成的可动烃量计算方法理论依据充足,且与实际地质情况更为符合。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进行描述。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选取松辽盆地长岭凹陷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一段页岩作为实施范例,来证实本发明的具体实施过程与方式。当然可以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的陆相页岩。
具体地,首先收集长岭凹陷青一段页岩作为烃源岩所生成的原油的密度数据,根据目前已有的钻探认识及油源对比的结果,青一段已生成的原油分布在长岭凹陷内部青山口组和泉头组层系内部,垂向上分布在1000-2600m的范围内,首先建立原油密度随埋深的分布关系图(例如,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原油密度随埋深的分布关系图);然后收集研究区青一段页岩有机质成熟度与埋深的关系模型(例如,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页岩有机质成熟度与埋深的关系模型的示意图),根据此模型,拟合有机质成熟度Ro与埋深H的关系公式,在本研究区,该关系式为:RO=0.3922e0.0004H。最后根据Ro与埋藏深度的关系,将已建立的原油密度随埋深的分布关系转化为原油密度与成熟度的关系模型(例如,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原油密度与成熟度的关系模型的示意图)。
以及,获取新钻探的页岩油井青一段页岩岩心资料,通过实验室分析获得青一段页岩成熟度数据,根据已经建立的原油密度与有机质成熟度的关系模型,确定青一段页岩储层中所含原油密度,即页岩油的密度ρoi。长岭凹陷最近新钻探的页岩油参数井吉页油1井青一段页岩埋藏深度在2420-2520m之间,页岩有机质成熟度处于0.8%-0.9%之间,计算页岩油密度为0.854-0.853g/cm3之间。
以及,通过实验分析的方式或者测井资料获取研究区新钻探的页岩油参数井的青一段页岩的孔隙度
Figure BDA0003681335020000111
含油饱和度So、岩石密度ρrock、有机质丰度TOC和干酪根吸附系数KSC。在本次评价中,有机质丰度TOC是通过实验室碳硫分析仪获得的;孔隙度
Figure BDA0003681335020000112
含油饱和度So和岩石密度ρrock是通过测井解释获得的;干酪根吸附系数KSC是根据青一段页岩干酪根类型及演化程度,基于溶胀实验建立的干酪根吸附系数随成熟度的模型(图4)确定的,青一段页岩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为主,属于I型干酪根,有机质演化程度处于0.8-0.9%之间,页岩干酪根吸附系数为41-42mg/g TOC。
以及,通过总含油量Mtoi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长岭凹陷青一段页岩总含油量分布在3-16mg/g。
以及,选取长岭凹陷新钻探页岩油井的青一段岩心样品,进行氯仿抽提实验,获得氯仿沥青“A”的数据,通过溶剂抽提获得的氯仿沥青“A”即是页岩中目前所残留的烃量。
然后结合之前计算获得的页岩总含油量,计算页岩总含油量与残留烃量之差,得到页岩轻烃损失量。
通过计算,青一段页岩中轻烃损失量达到2-7.9mg/g,平均达到3.7mg/g,可见进行轻烃损失量是相对较高的,针对页岩油评价进行轻烃损失恢复是非常必要的。
以及,通过棒薄层-氢火焰离子化检测的分析方法,对上步通过氯仿进行抽提获得的青一段页岩残留烃进行族组成分析,获得饱和烃、芳香烃、胶质和沥青质的组分相对含量。通过建立的公式计算页岩残留烃中流动性能较好的组分含量,即饱和烃和芳香烃的含量。
然后,加上之前获得的计算轻烃损失量,得到最终页岩可动烃含量。
通过计算青一段页岩可动烃含量分布在2-12mg/g,平均可到6.5mg/g具有非常好的勘探价值。基于这一计算结果,选取了3个甜点段(例如,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轻烃损失量和可动烃量计算结果的示意图),针对这3个甜点页岩段进行试油,多口井钻获超过10方的高产油流,证实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应理解,上述计算陆相页岩油轻烃损失量与可动烃量的方法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上述的方法可以进行各种变形,该变形之后的方案也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请参见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陆相页岩油轻烃损失量与可动烃量的装置600的结构框图。应理解,该装置600能够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该装置600具体的功能可以参见上文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细描述。该装置600包括至少一个能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存储器中或固化在装置600的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中的软件功能模块。具体地,该装置600包括:
建立模块610,用于收集研究区的待分析页岩所生成的原油密度与页岩有机质成熟度的数据,并根据原油密度与页岩有机质成熟度的数据,建立原油密度与成熟度Ro的关系模型;
确定模块620,用于根据原油密度与成熟度Ro的关系模型,结合待分析页岩层的有机质成熟度数据,确定待分析页岩层中所含页岩油的密度;
第一计算模块630,用于根据待分析页岩层的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岩石密度、有机质丰度、干酪根吸附系数和所含页岩油的密度数据,计算待分析页岩中的总含油量;
第二计算模块640,用于根据总含油量和待分析页岩的实测的页岩中的残留烃含量,计算轻烃损失量;
第三计算模块650,用于根据待分析页岩的残留烃含量与族组分数据和轻烃损失量,计算页岩中可动烃含量。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待分析页岩中的总含油量:
Figure BDA0003681335020000131
其中,Mtoi表示待分析页岩的总含油量;So表示待分析页岩的含油饱和度;
Figure BDA0003681335020000132
表示待分析页岩的孔隙度;ρoi表示待分析页岩所含页岩油的密度数据;ρrock表示待分析页岩的岩石密度;KSC表示待分析页岩的干酪根吸附系数;TOC表示待分析页岩的有机质丰度。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通过如下公式计算轻烃损失量:
Mloss=Mtoi-Mroi
其中,Mloss表示待分析页岩的轻烃损失量;Mroi表示实测的页岩残留烃含量。
在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通过如下公式计算页岩可动烃含量:
Mmoi=Mloss+(Kalh+Karh)×Mroi
其中,Mmoi表示页岩可动烃含量;Kalh表示实测的页岩残留烃中饱和烃组分的相对含量;Karh表示实测的页岩残留烃中芳香烃组分的相对含量。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请参见图7,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700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电子设备700可以包括处理器710、通信接口720、存储器730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740。其中,通信总线740用于实现这些组件直接的连接通信。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设备的通信接口720用于与其他节点设备进行信令或数据的通信。处理器710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的处理器7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710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730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简称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简称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简称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简称EEPROM)等。存储器730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取指令,当计算机可读取指令由处理器710执行时,电子设备70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
电子设备700还可以包括存储控制器、输入输出单元、音频单元、显示单元。
存储器730、存储控制器、处理器710、外设接口、输入输出单元、音频单元、显示单元各元件相互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740实现电性连接。处理器710用于执行存储器730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电子设备700包括的软件功能模块或计算机程序。
输入输出单元用于提供给用户输入数据实现用户与服务器(或本地终端)的交互。输入输出单元可以是,但不限于,鼠标和键盘等。
音频单元向用户提供音频接口,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麦克风、一个或者多个扬声器以及音频电路。
显示单元在电子设备与用户之间提供一个交互界面(例如用户操作界面)或用于显示图像数据给用户参考。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单元可以是液晶显示器或触控显示器。若为触控显示器,其可为支持单点和多点触控操作的电容式触控屏或电阻式触控屏等。支持单点和多点触控操作是指触控显示器能感应到来自该触控显示器上一个或多个位置处同时产生的触控操作,并将该感应到的触控操作交由处理器进行计算和处理。
可以理解,图7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电子设备700还可包括比图7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7所示不同的配置。图7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本申请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计算陆相页岩油轻烃损失量与可动烃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集研究区的待分析页岩所生成的原油密度与页岩有机质成熟度的数据,并根据所述原油密度与页岩有机质成熟度的数据,建立原油密度与成熟度Ro的关系模型;
根据所述原油密度与成熟度Ro的关系模型,结合待分析页岩层的有机质成熟度数据,确定所述待分析页岩层中所含页岩油的密度;
根据所述待分析页岩层的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岩石密度、有机质丰度、干酪根吸附系数和所含页岩油的密度数据,计算所述待分析页岩中的总含油量;
根据所述总含油量和所述待分析页岩的实测的页岩中的残留烃含量,计算轻烃损失量;
根据所述待分析页岩的残留烃含量及族组分数据和所述轻烃损失量,计算页岩中可动烃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待分析页岩中的总含油量:
Figure FDA0003681335010000011
其中,Mtoi表示所述待分析页岩的总含油量;So表示所述待分析页岩的含油饱和度;
Figure FDA0003681335010000012
表示所述待分析页岩的孔隙度;ρoi表示所述待分析页岩的所含页岩油的密度;ρrock表示所述待分析页岩的岩石密度;KSC表示所述待分析页岩的干酪根吸附系数;TOC表示所述待分析页岩的有机质丰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轻烃损失量:
Mloss=Mtoi-Mroi
其中,Mloss表示所述待分析页岩的轻烃损失量;Mroi表示所述实测的页岩残留烃含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页岩可动烃含量:
Mmoi=Mloss+(Kalh+Karh)×Mroi
其中,Mmoi表示所述页岩可动烃含量;Kalh表示所述实测的页岩残留烃中饱和烃组分的相对含量;Karh表示所述实测的页岩残留烃中芳香烃组分的相对含量。
5.一种计算陆相页岩油轻烃损失量与可动烃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模块,用于收集研究区的待分析页岩所生成的原油密度与页岩有机质成熟度的数据,并根据所述原油密度与页岩有机质成熟度的数据,建立原油密度与成熟度Ro的关系模型;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原油密度与成熟度Ro的关系模型,结合待分析页岩层的有机质成熟度数据,确定所述待分析页岩层中所含页岩油的密度;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分析页岩层的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岩石密度、有机质丰度、干酪根吸附系数和所含页岩油的密度数据,计算所述待分析页岩中的总含油量;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总含油量和所述待分析页岩的实测的页岩中的残留烃含量,计算轻烃损失量;
第三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待分析页岩的残留烃含量和族组分数据和所述轻烃损失量,计算页岩中可动烃含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待分析页岩中的总含油量:
Figure FDA0003681335010000031
其中,Mtoi表示所述待分析页岩的总含油量;So表示所述待分析页岩的含油饱和度;
Figure FDA0003681335010000032
表示所述待分析页岩的孔隙度;ρoi表示所述待分析页岩所含页岩油的密度数据;ρrock表示所述待分析页岩的岩石密度;KSC表示所述待分析页岩的干酪根吸附系数;TOC表示所述待分析页岩的有机质丰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轻烃损失量:
Mloss=Mtoi-Mroi
其中,Mloss表示所述待分析页岩的轻烃损失量;Mroi表示所述实测的页岩残留烃含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计算所述页岩可动烃含量:
Mmoi=Mloss+(Kalh+Karh)×Mroi
其中,Mmoi表示所述页岩可动烃含量;Kalh表示所述实测的页岩残留烃中饱和烃组分的相对含量;Karh表示所述实测的页岩残留烃中芳香烃组分的相对含量。
CN202210638151.4A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计算陆相页岩油轻烃损失量与可动烃量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50611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8151.4A CN115061199B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计算陆相页岩油轻烃损失量与可动烃量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8151.4A CN115061199B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计算陆相页岩油轻烃损失量与可动烃量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61199A CN115061199A (zh) 2022-09-16
CN115061199B true CN115061199B (zh) 2023-03-10

Family

ID=832001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38151.4A Active CN115061199B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计算陆相页岩油轻烃损失量与可动烃量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611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04326B (zh) * 2023-05-16 2024-02-02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确定页岩有效含油率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6815A (zh) * 2015-02-27 2016-10-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识别页岩地层地质甜点的方法
CN106168677A (zh) * 2015-05-18 2016-11-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中总有机碳含量的识别方法
CN109829585A (zh) * 2019-02-11 2019-05-31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一种页岩气经济资源量预测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36449B2 (en) * 2015-09-16 2017-12-05 Hitachi, Ltd. Information analysis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6815A (zh) * 2015-02-27 2016-10-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识别页岩地层地质甜点的方法
CN106168677A (zh) * 2015-05-18 2016-11-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页岩中总有机碳含量的识别方法
CN109829585A (zh) * 2019-02-11 2019-05-31 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 一种页岩气经济资源量预测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济阳坳陷页岩油勘探实践与前景展望;刘惠民;《中国石油勘探》;20220131;第27卷(第1期);73-8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61199A (zh) 2022-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A numerical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otal oil yield using a single routine Rock-Eval program: A case study of the Eocene Shahejie Formation in Dongying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China
Jarvi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analysis: Chapter 11: Geochemical methods and exploration
Michael et al. Determination of in-situ hydrocarbon volumes in liquid rich shale plays
Pepper Estimating the petroleum expulsion behaviour of source rocks: a novel quantitative approach
CN104755923B (zh) 用于由组分建模分析重建总有机碳含量的方法
Chen et al. Hydrocarbon evaporative loss evaluation of lacustrine shale oil based on mass balance method: Permian Lucaogou Formation in Jimusaer Depression, Junggar Basin
Lecompte et al. Quantifying source rock maturity from logs: how to get more than TOC from delta log R
CN103180548A (zh) 描绘地下储层中烃类产气带的特征的系统和方法
Rudnicki Variation of organic matter density with thermal maturity
CN115061199B (zh) 一种计算陆相页岩油轻烃损失量与可动烃量的方法和装置
Gorynski et al. Qua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ydrocarbon-filled porosity in oil-rich shales using integrated thermal extraction, pyrolysis, and solvent extraction
Hackley et al. Oil-source rock correlation studies in the unconventional Upper Cretaceous Tuscaloosa marine shale (TMS) petroleum system, Mississippi and Louisiana, USA
Noble et al. AAPG Memoir 67: Seals, Traps, and the Petroleum System. Chapter 2: Oil Saturation in Shales: Applications in Seal Evaluation
Kalkreuth et al. Coal characterization and coalbed methane potential of the Chico-Lomã Coalfield, Paraná Basin, Brazil–Results from exploration borehole CBM001-CL-RS
Makarychev et al. Integration of Geochemical and Petrophysical Analyses for the Shilaif Formation Characterization
Gu et al. Analytical modeling of mercury injection in high-rank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s based on pores and microfractures: a case study of the upper carboniferous Taiyuan Formation in the Heshun block of the Qinshui Basin, central China
CN115267034A (zh) 一种油源对比方法和装置
Torlov et al. Utilization of mud logs for oil fraction quantification in transition zones and low resistivity reservoirs
Lindeloff et al. Fluid-phase behaviour for a miscible-gas-injection EOR Project in a giant offshore oil field with large compositional variations
CN111855521B (zh) 页岩有效孔隙度的快速评估方法
Walker et al. Adsorbed Gas Composition, and its Impact on Early Time Production
Gabnasyrov et al. Domanik shale oil: Unlocking potential
Glorioso et al. A review of the fundamentals of shale gas evaluations: the dangers of effective porosity and clay excess conductivity corrections
Cao et al. Tracing the origin of petroleum using asphaltene carbon isotope ratios: Case study from the Songliao Basin, NE China
Huo et al.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echanism of Ordovician in the Halahatang Area, Tarim Basin—Evidence From Organic Geochemistr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