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9189A - 一种地下室背水面防水排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室背水面防水排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059189A CN115059189A CN202210600629.4A CN202210600629A CN115059189A CN 115059189 A CN115059189 A CN 115059189A CN 202210600629 A CN202210600629 A CN 202210600629A CN 115059189 A CN115059189 A CN 11505918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guide
- waterproof
- plate
- sp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66—Sealings
- E04B1/665—Sheets or foils impervious to water and water vapo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70—Drying or keeping dry, e.g. by air v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1/00—Preparing, conveying, or working-up building materials or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Other devices or measures for constructional work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Underground Structures, Protecting, Testing And Restoring Foundation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地下室背水面防水排水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地下室防水技术领域,其包括防水壳、过滤管、直管以及封板,封板上设有疏通机构,疏通机构包括多个滑板,滑板滑移配合于封板的侧壁,滑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疏通杆,若干第一疏通杆与直管上的若干泄水口一一对应插接配合;疏通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多个滑板移动的驱动组件。本申请具有降低直管上的泄水口被堵塞的可能性的效果,从而能够提高整个装置的排水效果,进而能够降低防水壳内的水渗透到墙体内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下室防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背水面防水排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筑用地日益减少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地下空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建筑工程地下室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加大,但由于地下室长期处于地下水的不同压力下,极易造成地下室底板渗漏,直接影响地下室空间的使用寿命。因此地下室的外墙防水工程对整个构筑物的使用变得非常重要。
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1440221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外墙背水面的防水排水结构,包括墙体、防水装置和排水结构,防水装置安装于墙体表面上,排水结构设置于防水装置的内底面上,防水装置包括防水壳,防水壳一表面连接有盖板,盖板一表面安装有止水帷幕布桩;排水结构包括过滤管,过滤管上表面安装有排水盖,过滤管下表面焊接有封板,封板上表面设置有直管,封板以及直管上都开设有泄水口。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由于该装置放置于地下室内,并长期处于阴暗潮湿的状态,所以该装置内可能会长一些青苔等,因此当该装置中的排水结构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直管上的泄水口可能会被这些青苔或者其他杂质堵塞,从而降低了该装置的排水效果,进而防水壳内堆积的水可能会渗透到地下室的墙体内,大大影响了墙体的牢固程度。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直管上的泄水口被堵塞的可能性,从而能够提高整个装置的排水效果,进而能够降低防水壳内的水渗透到的墙体内的可能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室背水面防水排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下室背水面防水排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地下室背水面防水排水结构,包括防水壳、过滤管、直管以及封板,所述封板上设有疏通机构,所述疏通机构包括多个滑板,所述滑板滑移配合于所述封板的侧壁,所述滑板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疏通杆,若干所述第一疏通杆与所述直管上的若干泄水口一一对应插接配合;所述疏通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多个所述滑板移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直管上的泄水口被堵塞时,防水壳内的水位可能会一直上升,防水壳内的水位在上升的过程中能够触发驱动组件驱动滑板向靠近直管的方向发生移动,滑板移动带动第一疏通杆移动,之后第一疏通杆能够移动插接到泄水口内,从而能够对泄水口进行疏通,最后防水壳内的水能够从第一疏通杆与泄水口内壁之间的缝隙处流出;从而能够降低直管上的泄水口被堵塞的可能性,进而能够提高整个装置的排水效果,因而能够降低防水壳内的水渗透到的墙体内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板、浮球以及导向杆,所述过滤管的内壁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驱动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内壁;所述驱动板内开设有穿孔,所述直管穿设且滑移于所述穿孔的内腔,所述滑板上设有第一斜面,所述滑板能够抵接配合于所述穿孔的内壁;
所述过滤管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浮球设置于所述防水壳内,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浮球,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内壁,所述过滤管的侧壁内开设有存放槽,所述存放槽内设有辊轮以及拉绳,所述辊轮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存放槽的相对两端内壁,所述拉绳滚动连接于所述辊轮的侧壁,所述拉绳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内壁,且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块的内壁;所述拉绳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内壁,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杆的侧壁;
所述第一导向槽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块的侧壁,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槽远离所述封板的一端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防水壳内的水位一直上升时,浮球受到的浮力会逐渐增大,随后当浮球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时,浮球会随着水位的上升而上升,浮球在上升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导向杆移动,导向杆移动带动拉绳移动,拉绳能够带动驱动板向靠近封板的方向发生移动,此时第一弹簧被拉伸,随后穿孔的内壁能够通过滑板上的斜面推动滑板向靠近直管的方向发生移动,从而能够降低工作人员驱动滑板移动的难度;当防水壳内的水位逐渐下降时,浮球会随着水位的下降而下降,浮球移动带动导向杆向下移动,此时第一弹簧的弹力能够带动驱动板向远离封板的方向发生移动,并移动至初始位置。
优选的,所述封板上开设有第三导向槽,所述滑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导向块,所述第二导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导向槽的内壁,所述第三导向槽内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向块的侧壁,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导向槽的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板推动滑板向靠近直管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设置的第二导向块能够滑动连接于第三导向槽的内壁,从而能够降低滑板发生转动的可能性,滑板向靠近直管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弹簧被压缩;之后当驱动板向远离封板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此时第二弹簧的弹力能够推动第二导向块向远离直管的方向发生移动,第二导向块移动能够带动滑板以及第一疏通杆移动,从而能够降低滑板以及第一疏通杆发生复位的难度。
优选的,所述驱动板靠近所述封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疏通杆,若干所述第二疏通杆与所述封板上的若干泄水口一一对应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板向靠近封板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驱动板上设置的第二疏通杆能够逐渐插接到封板上的泄水口内,从而能够对封板上的泄水口进行疏通。
优选的,所述防水壳的侧壁开设有溢流孔,所述防水壳内设有密封塞、抵接块、驱动杆以及抵接杆,所述密封塞固定连接于所述抵接块上,所述密封塞滑动连接于所述溢流孔的内壁,所述驱动杆的一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浮球上,所述抵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杆,所述抵接杆靠近所述抵接块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所述抵接块抵接配合于所述抵接杆,所述防水壳上设有用于推动所述密封塞移动的推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球随着防水壳内的水位上升而上升的过程中,浮球能够带动驱动杆移动,驱动杆移动带动抵接杆移动,随后当抵接杆移动至远离抵接块的位置时,此时设置的推动件能够推动抵接块以及密封塞移动至远离溢流孔的位置,这时防水壳内的水能够从溢流孔内流出,从而能够加速防水壳内的水从防水壳内流出;同时浮球在随着水位的下降而下降的过程中,浮球能够带动驱动杆以及抵接杆移动,随后抵接杆能够通过第二斜面推动抵接块以及密封塞向靠近溢流孔的方向移动,之后当密封塞将溢流孔完全堵塞时,这时抵接杆能够抵接在抵接块上,从而能够降低密封塞向远离溢流孔的方向发生移动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推动件为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抵接块,所述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水壳的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密封塞位于溢流孔内时,此时第三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之后当抵接杆移动至远离抵接块的位置时,这时第三弹簧的弹力能够推动抵接块以及密封塞移动至远离溢流孔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防水壳的内壁开设有第四导向槽,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浮球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导向块,所述第三导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四导向槽的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三导向块能够在第四导向槽内滑移,从而能够降低浮球随意飘动的可能性,进而能够降低浮球向上移动的难度。
一种地下室背水面防水排水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S1、当直管上的通孔被堵塞时,防水壳内的水位可能会上升,浮球会由于浮力作用向上移动,并带动驱动板向下移动,驱动板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能够推动滑板向靠近直管的方向移动,驱动板移动能够带动第一疏通杆移动插接到泄水口内,从而能够对直管上的泄水口进行疏通;
S2、驱动板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第二疏通杆移动插接到封板上的泄水口内,从而能够对封板上的泄水口进行疏通;
S3、浮球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抵接杆移动至远离抵接块的位置,之后密封塞能够在第三弹簧的弹力推动下移动至远离溢流孔的位置,之后防水壳内的水能够从溢流孔内流出;
S4、最后当防水壳内的水流尽后,浮球能够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向下移动至初始位置,此时驱动板能够带动第二疏通杆移动至远离封板的位置,滑板也能够带动第一疏通杆移动至远离直管的位置,同时抵接杆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能够推动密封塞插接到溢流孔内,从而将溢流孔进行封堵。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当直管上的泄水口被堵塞时,防水壳内的水位可能会一直上升,防水壳内的水位在上升的过程中能够触发驱动组件驱动滑板向靠近直管的方向发生移动,滑板移动带动第一疏通杆移动,之后第一疏通杆能够移动插接到泄水口内,从而能够对泄水口进行疏通,最后防水壳内的水能够从第一疏通杆与泄水口内壁之间的缝隙处流出;从而能够降低直管上的泄水口被堵塞的可能性,进而能够提高整个装置的排水效果,因而能够降低防水壳内的水渗透到的墙体内的可能性;
2.当防水壳内的水位一直上升时,浮球受到的浮力会逐渐增大,随后当浮球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时,浮球会随着水位的上升而上升,浮球在上升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导向杆移动,导向杆移动带动拉绳移动,拉绳能够带动驱动板向靠近封板的方向发生移动,此时第一弹簧被拉伸,随后穿孔的内壁能够通过滑板上的斜面推动滑板向靠近直管的方向发生移动,从而能够降低工作人员驱动滑板移动的难度;当防水壳内的水位逐渐下降时,浮球会随着水位的下降而下降,浮球移动带动导向杆向下移动,此时第一弹簧的弹力能够带动驱动板向远离封板的方向发生移动,并移动至初始位置;
3.设置的第三导向块能够在第四导向槽内滑移,从而能够降低浮球随意飘动的可能性,进而能够降低浮球向上移动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突显滑板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突显第二导向块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防水壳;2、过滤管;3、直管;4、封板;41、疏通机构;411、滑板;412、第一疏通杆;413、泄水口;42、驱动组件;421、驱动板;422、浮球;423、导向杆;425、第一导向块;426、第一导向槽;427、穿孔;428、第一斜面;429、第二导向槽;43、存放槽;431、辊轮;432、拉绳;433、第一弹簧;5、第三导向槽;51、第二导向块;52、第二弹簧;6、第二疏通杆;7、溢流孔;71、密封塞;72、抵接块;73、驱动杆;74、抵接杆;75、第二斜面;8、第三弹簧;9、第四导向槽;91、第三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地下室背水面防水排水结构及施工方法。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防水壳1、过滤管2、直管3以及封板4,封板4上设有疏通机构41。
如图1和图2所示,疏通机构41包括四个滑板411,四个滑板411分别设置于直管3的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上,滑板411沿水平方向滑移配合于封板4的顶部侧壁,滑板411靠近直管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疏通杆412,若干第一疏通杆412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若干第一疏通杆412与直管3上的若干泄水口413一一对应插接配合;疏通机构41还包括用于驱动四个滑板411移动的驱动组件42;当直管3上的泄水口413被堵塞时,防水壳1内的水位可能会一直上升,防水壳1内的水位在上升的过程中能够触发驱动组件42驱动滑板411向靠近直管3的方向发生移动,滑板411移动带动第一疏通杆412移动,之后第一疏通杆412能够移动插接到泄水口413内,从而能够对泄水口413进行疏通,最后防水壳1内的水能够从第一疏通杆412与泄水口413内壁之间的缝隙处流出;从而能够降低直管3上的泄水口413被堵塞的可能性,进而能够提高整个装置的排水效果,因而能够降低防水壳1内的水渗透到的墙体内的可能性。
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组件42包括驱动板421、两个浮球422以及两个导向杆423,驱动板421呈圆柱体状,驱动板421的周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导向块425,第一导向块425的截面呈T形状;过滤管2的内壁开设有两个第一导向槽426,第一导向槽426沿过滤管2的轴心线方向延伸且两个第一导向槽426沿过滤管2的轴心线对称设置;两个第一导向块425沿过滤管2的轴心线方向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一导向槽426的内壁;驱动板421内开设有穿孔427,穿孔427沿驱动板421的轴心线方向延伸,直管3穿设且沿驱动板421的轴心线方向滑移于穿孔427的内腔,滑板411远离直管3的一侧设有第一斜面428,滑板411能够通过第一斜面428抵接配合于穿孔427的内壁。
如图1和图2所示,过滤管2的外侧壁开设有两个第二导向槽429,第二导向槽429沿过滤管2的轴心线方向延伸,两个第二导向槽429与两个第一导向槽426对应设置;两个浮球422与两个导向杆423对应设置,且两个导向杆423也与两个第二导向槽429对应设置;浮球422设置于防水壳1内,导向杆42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浮球422,导向杆423的另一端沿过滤管2的轴心线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槽429的内壁;过滤管2的侧壁内开设有两个存放槽43,两个存放槽43与两个第一导向槽426以及两个第二导向槽429均对应设置;存放槽43内设有辊轮431以及拉绳432,辊轮431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转动连接于存放槽43的相对两端内壁,拉绳432滚动连接于辊轮431的周侧壁,拉绳432的一端穿设于第一导向槽426的底部内壁,且固定连接于第一导向块425的底部侧壁上;拉绳432的另一端穿设于第二导向槽429的内底壁,且固定连接于导向杆423的底部侧壁。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导向槽426内设有第一弹簧433,第一弹簧433沿过滤管2的轴心线方向竖直设置,第一弹簧433的底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导向块425的顶部侧壁,第一弹簧433的顶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导向槽426的顶端内壁。
如图1和图2所示,当防水壳1内的水位一直上升时,浮球422受到的浮力会逐渐增大,随后当浮球422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时,浮球422会随着水位的上升而上升,浮球422在上升的过程中能够带动导向杆423移动,导向杆423移动带动拉绳432移动,拉绳432能够带动驱动板421向靠近封板4的方向发生移动,此时第一弹簧433被拉伸,随后穿孔427的内壁能够通过滑板411上的斜面推动滑板411向靠近直管3的方向发生移动,从而能够降低工作人员驱动滑板411移动的难度;当防水壳1内的水位逐渐下降时,浮球422会随着水位的下降而下降,浮球422移动带动导向杆423向下移动,此时第一弹簧433的弹力能够带动驱动板421向远离封板4的方向发生移动,并移动至初始位置。
如图3所示,封板4上开设有四个第三导向槽5,第三导向槽5沿水平方向延伸,四个滑板411与四个第三导向槽5一一对应设置,滑板41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向块51,第二导向块51的截面呈T形状,第二导向块51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三导向槽5的内壁;第三导向槽5内设有第二弹簧52,第二弹簧52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弹簧5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导向块51的侧壁,第二弹簧5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导向槽5靠近直管3的一端内壁。
如图2和图3所示,当驱动板421推动滑板411向靠近直管3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设置的第二导向块51能够滑动连接于第三导向槽5的内壁,从而能够降低滑板411发生转动的可能性,滑板411向靠近直管3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二弹簧52被压缩;之后当驱动板421向远离封板4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此时第二弹簧52的弹力能够推动第二导向块51向远离直管3的方向发生移动,第二导向块51移动能够带动滑板411以及第一疏通杆412移动,从而能够降低滑板411以及第一疏通杆412发生复位的难度。
如图2所示,驱动板421的底部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疏通杆6,第二疏通杆6呈圆柱体状,若干第二疏通杆6与封板4上的若干泄水口413一一对应插接配合;驱动板421向靠近封板4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驱动板421上设置的第二疏通杆6能够逐渐插接到封板4上的泄水口413内,从而能够对封板4上的泄水口413进行疏通。
如图2所示,防水壳1的左右两边侧壁均开设有溢流孔7,溢流孔7沿水平方向延伸;防水壳1内位于过滤管2的左右两侧均设有密封塞71、抵接块72、驱动杆73以及抵接杆74;抵接块72呈圆柱体状,密封塞71固定连接于抵接块72上,密封塞71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于溢流孔7的内壁,驱动杆73呈长方体状,驱动杆73的一端可通过螺栓安装于浮球422上;抵接杆74呈长方体状,抵接杆7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驱动杆73的底部侧壁,抵接杆74底端靠近抵接块72的一侧设有第二斜面75,抵接块72通过抵接杆74上的第二斜面75抵接配合于抵接杆74;防水壳1的左右两边内壁上均设有用于推动密封塞71移动的推动件,两个推动件与两个密封塞71对应设置。
如图2所示,浮球422随着防水壳1内的水位上升而上升的过程中,浮球422能够带动驱动杆73移动,驱动杆73移动带动抵接杆74移动,随后当抵接杆74移动至远离抵接块72的位置时,此时设置的推动件能够推动抵接块72以及密封塞71移动至远离溢流孔7的位置,这时防水壳1内的水能够从溢流孔7内流出,从而能够加速防水壳1内的水从防水壳1内流出;同时浮球422在随着水位的下降而下降的过程中,浮球422能够带动驱动杆73以及抵接杆74移动,随后抵接杆74能够通过第二斜面75推动抵接块72以及密封塞71向靠近溢流孔7的方向移动,之后当密封塞71将溢流孔7完全堵塞时,这时抵接杆74能够抵接在抵接块72上,从而能够降低密封塞71向远离溢流孔7的方向发生移动的可能性。
如图2所示,推动件为第三弹簧8,第三弹簧8沿水平方向设置,且第三弹簧8套设于密封塞71上,第三弹簧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抵接块72,第三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防水壳1的内壁;当密封塞71位于溢流孔7内时,此时第三弹簧8处于压缩状态,之后当抵接杆74移动至远离抵接块72的位置时,这时第三弹簧8的弹力能够推动抵接块72以及密封塞71移动至远离溢流孔7的位置。
如图2所示,防水壳1的左右两边内壁均开设有第四导向槽9,第四导向槽9沿竖直方向延伸,驱动杆73远离浮球4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导向块91,第三导向块91的截面呈T形状,第三导向块91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第四导向槽9的内壁;设置的第三导向块91能够在第四导向槽9内滑移,从而能够降低浮球422随意飘动的可能性,进而能够降低浮球422向上移动的难度。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直管3上的泄水口413被堵塞时,防水壳1内的水位可能会一直上升,防水壳1内的水位在上升的过程中能够触发驱动组件42驱动滑板411向靠近直管3的方向发生移动,滑板411移动带动第一疏通杆412移动,之后第一疏通杆412能够移动插接到泄水口413内,从而能够对泄水口413进行疏通,最后防水壳1内的水能够从第一疏通杆412与泄水口413内壁之间的缝隙处流出;从而能够降低直管3上的泄水口413被堵塞的可能性,进而能够提高整个装置的排水效果,因而能够降低防水壳1内的水渗透到的墙体内的可能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地下室背水面防水排水结构,包括防水壳(1)、过滤管(2)、直管(3)以及封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4)上设有疏通机构(41),所述疏通机构(41)包括多个滑板(411),所述滑板(411)滑移配合于所述封板(4)的侧壁,所述滑板(411)上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一疏通杆(412),若干所述第一疏通杆(412)与所述直管(3)上的若干泄水口(413)一一对应插接配合;所述疏通机构(41)还包括用于驱动多个所述滑板(411)移动的驱动组件(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背水面防水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2)包括驱动板(421)、浮球(422)以及导向杆(423),所述驱动板(42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导向块(425),所述过滤管(2)的内壁开设有第一导向槽(426),所述第一导向块(425)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槽(426)的内壁;所述驱动板(421)内开设有穿孔(427),所述直管(3)穿设且滑移于所述穿孔(427)的内腔,所述滑板(411)上设有第一斜面(428),所述滑板(411)能够抵接配合于所述穿孔(427)的内壁;
所述过滤管(2)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二导向槽(429),所述浮球(422)设置于所述防水壳(1)内,所述导向杆(42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浮球(422),所述导向杆(423)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向槽(429)的内壁,所述过滤管(2)的侧壁内开设有存放槽(43),所述存放槽(43)内设有辊轮(431)以及拉绳(432),所述辊轮(43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存放槽(43)的相对两端内壁,所述拉绳(432)滚动连接于所述辊轮(431)的侧壁,所述拉绳(432)的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槽(426)的内壁,且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块(425)的内壁;所述拉绳(432)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导向槽(429)的内壁,且固定连接于所述导向杆(423)的侧壁;
所述第一导向槽(426)内设有第一弹簧(433),所述第一弹簧(43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块(425)的侧壁,所述第一弹簧(43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槽(426)远离所述封板(4)的一端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背水面防水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板(4)上开设有第三导向槽(5),所述滑板(41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导向块(51),所述第二导向块(51)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导向槽(5)的内壁,所述第三导向槽(5)内设有第二弹簧(52),所述第二弹簧(5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导向块(51)的侧壁,所述第二弹簧(5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三导向槽(5)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背水面防水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板(421)靠近所述封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第二疏通杆(6),若干所述第二疏通杆(6)与所述封板(4)上的若干泄水口(413)一一对应插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背水面防水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壳(1)的侧壁开设有溢流孔(7),所述防水壳(1)内设有密封塞(71)、抵接块(72)、驱动杆(73)以及抵接杆(74),所述密封塞(71)固定连接于所述抵接块(72)上,所述密封塞(71)滑动连接于所述溢流孔(7)的内壁,所述驱动杆(73)的一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浮球(422)上,所述抵接杆(74)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杆(73),所述抵接杆(74)靠近所述抵接块(72)的一端设有第二斜面(75),所述抵接块(72)抵接配合于所述抵接杆(74),所述防水壳(1)上设有用于推动所述密封塞(71)移动的推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室背水面防水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件为第三弹簧(8),所述第三弹簧(8)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抵接块(72),所述第三弹簧(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防水壳(1)的内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室背水面防水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壳(1)的内壁开设有第四导向槽(9),所述驱动杆(73)远离所述浮球(4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导向块(91),所述第三导向块(91)滑动连接于所述第四导向槽(9)的内壁。
8.一种地下室背水面防水排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S1、当直管(3)上的通孔被堵塞时,防水壳(1)内的水位可能会上升,浮球(422)会由于浮力作用向上移动,并带动驱动板(421)向下移动,驱动板(42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能够推动滑板(411)向靠近直管(3)的方向移动,驱动板(421)移动能够带动第一疏通杆(412)移动插接到泄水口(413)内,从而能够对直管(3)上的泄水口(413)进行疏通;
S2、驱动板(42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第二疏通杆(6)移动插接到封板(4)上的泄水口(413)内,从而能够对封板(4)上的泄水口(413)进行疏通;
S3、浮球(422)向上移动的过程中能够带动抵接杆(74)移动至远离抵接块(72)的位置,之后密封塞(71)能够在第三弹簧(8)的弹力推动下移动至远离溢流孔(7)的位置,之后防水壳(1)内的水能够从溢流孔(7)内流出;
S4、最后当防水壳(1)内的水流尽后,浮球(422)能够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向下移动至初始位置,此时驱动板(421)能够带动第二疏通杆(6)移动至远离封板(4)的位置,滑板(411)也能够带动第一疏通杆(412)移动至远离直管(3)的位置,同时抵接杆(74)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能够推动密封塞(71)插接到溢流孔(7)内,从而将溢流孔(7)进行封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00629.4A CN115059189B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一种地下室背水面防水排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600629.4A CN115059189B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一种地下室背水面防水排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59189A true CN115059189A (zh) | 2022-09-16 |
CN115059189B CN115059189B (zh) | 2023-06-16 |
Family
ID=83198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600629.4A Active CN115059189B (zh) | 2022-05-30 | 2022-05-30 | 一种地下室背水面防水排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059189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27855A (ja) * | 2001-07-18 | 2003-01-29 | Fm Valve Seisakusho:Kk | フロート形防水装置 |
CN214402212U (zh) * | 2021-01-09 | 2021-10-15 | 董志阳 | 一种地下室外墙背水面的防水排水结构 |
CN215405399U (zh) * | 2021-08-03 | 2022-01-04 | 安徽霍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市政排水系统 |
CN114319936A (zh) * | 2021-12-31 | 2022-04-12 | 深圳市一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装配式绿色房屋建筑结构 |
-
2022
- 2022-05-30 CN CN202210600629.4A patent/CN11505918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27855A (ja) * | 2001-07-18 | 2003-01-29 | Fm Valve Seisakusho:Kk | フロート形防水装置 |
CN214402212U (zh) * | 2021-01-09 | 2021-10-15 | 董志阳 | 一种地下室外墙背水面的防水排水结构 |
CN215405399U (zh) * | 2021-08-03 | 2022-01-04 | 安徽霍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市政排水系统 |
CN114319936A (zh) * | 2021-12-31 | 2022-04-12 | 深圳市一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预制装配式绿色房屋建筑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059189B (zh) | 2023-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62323B (zh) | 高浓度化学品废水高效预处理设备 | |
CN212742825U (zh)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排水系统 | |
CN116905535A (zh) | 一种钢板桩围堰及其安装方法 | |
CN114000466B (zh) | 一种堤坝防渗处理方法 | |
CN115059189A (zh) | 一种地下室背水面防水排水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2064761A (zh) | 一种快排式地漏及建筑物排水系统 | |
CN214328750U (zh) | 排水涵闸结构 | |
CN114134952B (zh) | 一种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 |
CN109235387B (zh) | 一种适用于应急泄洪的竖缝式鱼道及其运行方法 | |
CN211202050U (zh) | 一种煤矿顶板防水导流装置 | |
CN113202148A (zh) | 一种地下室导流限压结构 | |
CN220656667U (zh) | 一种市政排水过滤装置 | |
CN221681770U (zh) | 一种下开式堰门 | |
CN114164919B (zh) | 一种海绵城市渗排水循环系统 | |
CN114991291B (zh) | 一种市政排水用截流管口防倒灌结构 | |
CN213173785U (zh) | 一种调蓄池深基坑降水排水结构 | |
CN217174643U (zh) | 一种能够快速输水的内河航道阀门 | |
CN113356283B (zh) | 一种外扩式桩基钢筋笼抗浮装置及抗浮方法 | |
CN214460196U (zh) | 一种水利工程用升降式闸门 | |
CN218563705U (zh) | 一种地下隧洞排水结构 | |
CN219996611U (zh) | 一种水利工程用泥沙取样装置 | |
CN220080079U (zh) | 一种基坑集水装置 | |
CN217629719U (zh) | 一种土石坝泄水输水建筑物止水结构 | |
CN212670781U (zh) | 一种地下室的排水装置 | |
CN214090229U (zh) | 一种市政下水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