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53567A - 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53567A
CN115053567A CN202280001425.7A CN202280001425A CN115053567A CN 115053567 A CN115053567 A CN 115053567A CN 202280001425 A CN202280001425 A CN 202280001425A CN 115053567 A CN115053567 A CN 1150535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uplink transmissions
determining
frequency bands
uplink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142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53567B (zh
Inventor
赵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5053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3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53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535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6Reselecting a communication resource in the serving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其中,所述上行传输方法包括:在所述终端支持在多个频带上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其中,所述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大于2。本公开可以在终端支持在多个频带上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情况下,其中,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大于2,终端和基站可以基于相同的原则确定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确保终端与基站的理解一致,提高了网络部署和调度的灵活性,在NR系统中实现了上行传输切换增强,可用性高。

Description

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终端在进行上行传输时,最多支持2传输(Transmit,TX)发送。版本-18(Release-18,Rel-18)多载波(multicarrier)增强(enhancement)项目中,确定对上行链路(UpLink,UL)TX切换(switching)进行增强。具体地,终端支持在3个或者4个频带(band)之间进行UL TX switching。
当终端在多个频带(band)上进行UL Tx switching时,基站会存在无法判断终端侧的Tx链(chain)是否需要进行switching的问题,导致基站侧和终端侧的理解不一致。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上行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在所述终端支持在多个频带上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其中,所述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大于2。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包括:
基于参考频带组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其中,所述参考频带组中包括所述多个频带中的一个或两个。
可选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参考频带组;
基于所述参考频带组,确定所述关联关系;
向基站上报所述关联关系。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考频带组;
基于所述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所述参考频带组,确定所述关联关系。
可选地,所述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的所述指示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媒体访问控制单元MAC CE信令发送的所述指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关联关系,包括:
在通过第一参考频带组所包括的第一频带进行上行传输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确定所述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是所述参考频带组中的任一组。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确定所述关联关系,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对应的一条上行传输链工作在所述第一频带上;
确定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对应的另一条上行传输链工作在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所包括的第二频带上。
可选地,所述基于参考频带组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属于同一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属于同一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相同且相同的所述频带属于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或者,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不同且不同的两个所述频带属于同一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可选地,所述基于参考频带组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不同且不同的两个所述频带不属于同一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或者,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相同,相同的所述频带属于任一组所述参考频带组,且相同的所述频带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生改变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相同的所述频带所对应的上行传输链的数目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对应关系发生改变。
可选地,所述基于参考频带组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包括:
在所述参考频带组有多组的情况下,如果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对应的所述参考频带组发生改变,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不期待在所述多个频带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频带上同时进行上行传输。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的频带不同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传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或者,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的频带相同且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使用的端口数目不同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传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的频带相同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传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可选地,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使用的端口数目相同或不同。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上行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
在确定终端支持在多个频带上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其中,所述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大于2。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包括:
基于参考频带组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其中,所述参考频带组中包括所述多个频带中的一个或两个。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关联关系。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考频带组;
基于所述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所述参考频带组,确定所述关联关系。
可选地,所述向所述终端发送指示信息,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或者
通过媒体访问控制单元MAC CE信令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关联关系,包括:
在所述终端通过第一参考频带组所包括的第一频带进行上行传输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确定所述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是所述参考频带组中的任一组。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确定所述关联关系,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对应的一条上行传输链工作在所述第一频带上;
确定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对应的的另一条上行传输链工作在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所包括的第二频带上。
可选地,所述基于参考频带组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属于同一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属于同一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相同且相同的所述频带属于任一组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或者,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不同且不同的两个所述频带属于同一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可选地,所述基于参考频带组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不同且不同的两个所述频带不属于同一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或者,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相同,相同的所述频带属于任一组所述参考频带组,且相同的所述频带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生改变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相同的所述频带所对应的上行传输链的数目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对应关系发生改变。
可选地,所述基于参考频带组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包括:
在所述参考频带组有多组的情况下,如果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对应的所述参考频带组发生改变,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多个频带中的任意两个频带所占用的时域资源不重叠。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的频带不同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传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或者,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的频带相同且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使用的端口数目不同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传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的频带相同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传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可选地,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使用的端口数目相同或不同。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上行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终端,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终端支持在多个频带上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其中,所述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大于2。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上行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基站,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在确定终端支持在多个频带上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其中,所述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大于2。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终端侧任一项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基站侧任一项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上行传输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上述终端侧任一项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上行传输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上述基站侧任一项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终端支持在多个频带上进行上行传输切换,且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大于2的情况下,终端和基站可以基于相同的原则确定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确保终端与基站的理解一致,提高了网络部署和调度的灵活性,在NR系统中实现了上行传输切换增强,可用性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传输链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EN-DC场景下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场景示意图。
图2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Inter-band CA场景下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场景示意图。
图2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SUL场景下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场景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行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上行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上行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上行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上行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行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上行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上行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上行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上行传输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行传输装置框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上行传输装置框图。
图15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行传输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上行传输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至少一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UL Tx是指射频传输链(Transmit chain,Tx chain)。对于一个终端而言,可以将两个Tx chain用于同一个band上的上行发送,也可以分别用于两个band上的上行发送。对于Tx chain的一个可能的硬件实现例如图1所示,其中,每个模数转换器(Analog toDigital Converter,ADC)可以对应一个Tx chain。
对于关联到某个频带(band)的一个或者两个Tx chain,并不一定发生实际的上行传输,取决于实际的调度或者配置。可能存在终端在一个band上按照单端口发送上行数据,但是基站无法判断终端是否进行了Tx switching。例如终端支持在4个band之间进行UL Txswitching,Tx chain与band的对应关系可以例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662494090000051
在这个例子下,基站无法区分终端侧的Tx chain属于情况1或者属于情况2,从而造成基站侧和终端侧理解不一致。
在版本16(Release-16)和版本17中,终端仅支持在两个band之间进行UL Tx切换,并支持演进的通用陆基无线接入及新空口的双连接(E-UTRA-NR Dual Connectivity,EN-DC)、频带间(Inter-band)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以及补充上行链路(Supplementary UpLink,SUL)三种场景,参照图2A至图2C所示,其中,EN-DC场景下不支持2Tx传输。
进一步地,支持两种不同的UL Tx switching方案(scheme),也即:
切换上行链路(SwitchedUL),终端不支持同时在两个band上进行上行发送;
双上行链路(DualUL),终端支持同时在两个band上进行上行发送。
上述两种传输模式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进行配置。
当前方案协议只支持在两个band上进行UL Tx switching。在Rel-18multicarrier enhancement项目中,明确了需要对多于两个band上的UL Tx switching进行研究。
以终端支持在4个band上进行两个UL Tx的切换为例,存在如表2所示的10种不同Tx chain与频带组(频带组可以包括4个band中的一个或两个)之间的关联关系,每种关联关系存在多种不同的实际传输状况。
表2
Figure BDA0003662494090000061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以case1-1为例,1p+0p+0p+0p表示终端只在band#1上采用单端口发送,0p+1p+0p+0p表示终端只在band#2上采用单端口发送,1p+1p+0p+0p表示终端同时在band#1和band#2上分别采用单端口发送。
但是,对于上述具体的uplink transmission场景,基站和终端可能对于其对应的Tx chain与band的对应关系存在理解不一致的问题,以下列出了表2中容易出现理解不一致的情况:
Case 1-1(1p+0p+0p+0p)被基站侧理解成Case 1-2(1p+0p+0p+0p);
Case 1-1(1p+0p+0p+0p)被基站侧理解成Case 1-3(1p+0p+0p+0p);
Case 1-1(0p+1p+0p+0p)被基站侧理解成Case 1-4(0p+1p+0p+0p);
Case 1-1(0p+1p+0p+0p)被基站侧理解成Case 1-5(0p+1p+0p+0p);
Case 1-2(1p+0p+0p+0p)被基站侧理解成Case 1-3(1p+0p+0p+0p);
Case 1-2(0p+0p+1p+0p)被基站侧理解成Case 1-4(0p+0p+1p+0p);
Case 1-3(0p+0p+0p+1p)被基站侧理解成Case 1-5(0p+0p+0p+1p);
Case 1-1(1p+0p+0p+0p)被基站侧理解成Case 2-1(1p+0p+0p+0p);
Case 1-1(0p+1p+0p+0p)被基站侧理解成Case 2-2(0p+1p+0p+0p);
Case 1-2(1p+0p+0p+0p)被基站侧理解成Case 2-1(1p+0p+0p+0p);
Case 1-2(0p+0p+1p+0p)被基站侧理解成Case 2-3(0p+0p+1p+0p);
Case 1-3(1p+0p+0p+0p)被基站侧理解成Case 2-1(1p+0p+0p+0p);
Case 1-3(0p+0p+0p+1p)被基站侧理解成Case 2-4(0p+0p+0p+1p);
Case 1-4(0p+1p+0p+0p)被基站侧理解成Case 2-2(0p+1p+0p+0p);
Case 1-4(0p+0p+1p+0p)被基站侧理解成Case 2-3(0p+0p+1p+0p);
Case 1-5(0p+1p+0p+0p)被基站侧理解成Case 2-2(0p+1p+0p+0p);
Case 1-5(0p+0p+0p+1p)被基站侧理解成Case 2-2(0p+0p+0p+1p)。
可以看出,当终端在多于两个band上进行UL Tx switching时,基站无法判断终端侧的Tx chain是否需要进行switching的问题,也就不能确定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例如,switching period)。造成终端与基站理解不一致。
需要强调的是,本申请中的相邻两次传输可以是指当前实际要发送的传输与紧邻的上一个传输。不同的传输对应于不同的资源调度,而不限于时域上紧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以下上行传输方法。下面先从终端侧介绍一下本公开提供的上行传输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参照图3所示,图3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行传输方法流程图,可以应用于终端,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301中,在所述终端支持在多个频带上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其中,所述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大于2。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多个频带是终端支持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频带,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可以为大于2的正整数,例如为3、4、5……,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终端可以基于基站发送的指示或基于协议约定的方式确定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
上述实施例中,在终端支持在多个频带上进行上行传输切换,且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大于2的情况下,终端和基站可以基于相同的原则确定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确保终端与基站的理解一致,提高了网络部署和调度的灵活性,在NR系统中实现了上行传输切换增强,可用性高。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图4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行传输方法流程图,可以应用于终端,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401中,基于参考频带组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其中,所述参考频带组中包括所述多个频带中的一个或两个。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多个频带是终端支持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频带,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可以为大于2的正整数,例如为3、4、5……,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参考频带组(band pair)可以有一组或多组,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对于每个参考频带组而言,其可以包括上述多个频带中的一个或两个。在已经确定终端支持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多个频带的情况下,参考频带组可能的组成情况也可以相应确定。假设多个频带的总数目为N,则参考频带组可能的组成情况为M种,
Figure BDA0003662494090000071
例如N为4,则参考频带组可能的组成情况为M=10,即可能的组成情况与表2所示的case相同。
其中,参考频带组中包括多个频带中的一个可以对应表2中的case2-1至case2-4中的任一情况,参考频带组中包括多个频带中的两个可以对应表2中的case1-1至case1-6中的任一情况。
例如,可以确定参考频带组由第一到第四频带中的一个或两个频带构成。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基于基站指示或协议约定的方式确定是否需要切换时长。
上述实施例中,在终端支持在多个频带上进行上行传输切换,且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大于2的情况下,可以基于参考频带组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确保终端与基站的理解一致,提高了网络部署和调度的灵活性,在NR系统中实现了上行传输切换增强,可用性高。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上述关联关系可以由终端确定后上报给基站。
参照图5所示,图5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行传输方法流程图,可以应用于终端,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501中,确定所述参考频带组。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己来确定参考频带组。参考频带组中可以包括上述多个频带中的一个或两个,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多个频带是终端支持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频带,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可以为大于2的正整数,例如为3、4、5……,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终端可以基于基站指示或协议约定的方式确定是否需要切换时长。
例如多个频带的总数目为4,终端可以在表2中确定一组或多组参考频带组,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在步骤502中,基于所述参考频带组,确定所述关联关系。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确定关联关系:
在通过第一参考频带组所包括的第一频带进行上行传输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确定所述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是所述参考频带组中的任一组。
即终端的实际上行传输在第一参考频带组中的第一频带上进行的情况下,上述关联关系可以由该第一参考频带组确定。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可以确定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对应的一条上行传输链工作在所述第一频带上,另外还可以确定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对应的另一条上行传输链工作在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所包括的第二频带上。
例如,实际上行传输在参考频带组{band#1,band#2}中的band#1上进行,则参考频带组{band#1,band#2}对应的一条上行传输链工作在band#1上,参考频带组{band#1,band#2}对应的另一条上行传输链工作在band#2上。
在步骤503中,向基站上报参考频带组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步骤504中,基于所述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属于同一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具体地,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相同且相同的所述频带属于任一组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例如,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相同,均为band#1,且band#1属于之前确定的任一组参考频带组,假设属于参考频带组{band#1,band#2},则确定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具体地,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不同且不同的两个所述频带属于同一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例如,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不同,分别为band#1、band#2,且band#1、band#2属于之前确定的同一参考频带组{band#1,band#2},则确定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不同且不同的两个所述频带不属于同一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例如,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不同,分别为band#1、band#3,且之前确定的参考频带组为{band#1,band#2},则确定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相同,相同的所述频带属于任一组所述参考频带组,且相同的所述频带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生改变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其中,终端在相同的所述频带所对应的上行传输链的数目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对应关系发生改变。具体地,该相同的频带对应的上行传输链的数目由1条变为2条,或者由2条变为1条,终端均认为该频带所对应的上行传输链的数目发生改变。进一步地,可以确定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例如,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相同,均为band#1,且band#1属于之前确定的任一组参考频带组,假设属于参考频带组{band#1,band#2},但是band#1对应的上行传输链由1条变为2条,则终端确定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参考频带组有多组的情况下,如果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对应的所述参考频带组发生改变,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例如,终端的参考频带组有两组,分别为{band#1,band#2},{band#3,band#4},则在终端的前一次上行传输对应{band#1,band#2},即将进行的上行传输对应{band#3,band#4}的情况下,确定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在确定关联关系后上报给基站,以便终端侧和基站侧均基于该关联关系,确定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确保终端与基站的理解一致,提高了网络部署和调度的灵活性,在NR系统中实现了上行传输切换增强,可用性高。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发送指示信息给终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考频带组,终端根据参考频带组确定关联关系。
参照图6所示,图6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行传输方法流程图,可以应用于终端,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601中,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考频带组。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发送指示信息告知终端参考频带组。任一组参考频带组中可以包括上述多个频带中的一个或两个,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多个频带是终端支持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频带,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可以为大于2的正整数,例如为3、4、5……,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终端可以基于基站指示或协议约定的方式确定是否需要切换时长。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可以接收基站通过RRC信令发送的该指示信息。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可以接收基站通过媒体访问控制单元(MediaAccess Control Element,MAC CE)信令发送的该指示信息。
在步骤602中,基于所述参考频带组,确定所述关联关系。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确定关联关系:
在通过第一参考频带组所包括的第一频带进行上行传输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确定所述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是所述参考频带组中的任一组。
即终端的实际上行传输在第一参考频带组中的第一频带上进行的情况下,上述关联关系可以由该第一参考频带组确定。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可以确定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对应的一条上行传输链工作在所述第一频带上,另外还可以确定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对应的另一条上行传输链工作在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所包括的第二频带上。
在步骤603中,基于所述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属于同一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具体地,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相同且相同的所述频带属于任一组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具体地,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不同且不同的两个所述频带属于同一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不同且不同的两个所述频带不属于同一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相同,相同的所述频带属于任一组所述参考频带组,且相同的所述频带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生改变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其中,终端在相同的所述频带所对应的上行传输链的数目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对应关系发生改变。具体地,该相同的频带对应的上行传输链的数目由1条变为2条,或者由2条变为1条,终端均认为该频带所对应的上行传输链的数目发生改变。进一步地,可以确定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参考频带组有多组的情况下,如果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对应的所述参考频带组发生改变,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由基站发送指示信息给终端,终端基于该指示信息确定参考频带组后,进而确定关联关系,并基于该关联关系,确定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基站侧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确定是否需要切换时长,确保终端与基站的理解一致,提高了网络部署和调度的灵活性,在NR系统中实现了上行传输切换增强,可用性高。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基于协议约定的内容来确定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
参照图7所示,图7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行传输方法流程图,可以应用于终端,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701中,在所述终端支持在多个频带上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不期待在所述多个频带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频带上同时进行上行传输。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多个频带是终端支持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频带,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可以为大于2的正整数,例如为3、4、5……,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基于协议约定,确定不期待在所述多个频带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频带上同时进行上行传输。
在步骤702中,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的频带不同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传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即终端即将发送的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与前一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不同的情况下,相邻两次上传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当然,相邻两次上传传输所在的频带均属于多个频带。
例如,前一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为band#1,即将发送的上行传输为band#2,均属于终端支持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多个频带。则确定相邻两次上传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的频带相同且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使用的端口数目不同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传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即终端即将发送的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与前一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相同但使用的端口数目不同的情况下,相邻两次上传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当然,相邻两次上传传输所在的频带均属于多个频带中的一个。
例如,前一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为band#1,使用的端口数目为1,即将发送的上行传输也为band#1,使用的端口数目为2,band#1属于终端支持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多个频带中的一个,则确定相邻两次上传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的频带相同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传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具体地,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的频带相同且使用的端口数目相同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传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或者,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的频带相同且使用的端口数目不同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传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基于协议约定的内容确定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基站侧则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确定是否需要切换时长,确保终端与基站的理解一致,提高了网络部署和调度的灵活性,在NR系统中实现了上行传输切换增强,可用性高。
下面再从基站侧介绍本公开提供的上行传输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参照图8所示,图8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行传输方法流程图,可以应用于基站,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801中,在确定终端支持在多个频带上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其中,所述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大于2。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多个频带是终端支持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频带,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可以为大于2的正整数,例如为3、4、5……,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基站可以向终端发送指示或基于协议约定的方式确定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
上述实施例中,在终端支持在多个频带上进行上行传输切换,且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大于2的情况下,终端和基站可以基于相同的原则确定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确保终端与基站的理解一致,提高了网络部署和调度的灵活性,在NR系统中实现了上行传输切换增强,可用性高。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参照图9所示,图9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行传输方法流程图,可以应用于基站,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901中,基于参考频带组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其中,所述参考频带组中包括所述多个频带中的一个或两个。
具体实现方式与终端侧图4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方式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在终端支持在多个频带上进行上行传输切换,且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大于2的情况下,可以基于参考频带组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确保终端与基站的理解一致,提高了网络部署和调度的灵活性,在NR系统中实现了上行传输切换增强,可用性高。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上述关联关系可以由终端确定后上报给基站。
参照图10所示,图10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行传输方法流程图,可以应用于基站,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1001中,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参考频带组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侧可以先确定参考频带组,进而基于所述参考频带组,确定所述关联关系。进一步地,终端直接上报该关联关系给基站。具体实现方式与上述步骤501至503的过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1002中,基于所述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
确定是否需要切换时长的方式与上述步骤504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在确定关联关系后上报给基站,以便终端侧和基站侧均基于该关联关系,确定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确保终端与基站的理解一致,提高了网络部署和调度的灵活性,在NR系统中实现了上行传输切换增强,可用性高。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发送指示信息给终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参考频带组,终端根据参考频带组确定关联关系。
参照图11所示,图11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行传输方法流程图,可以应用于基站,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1101中,向所述终端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考频带组。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发送指示信息告知终端参考频带组。任一组参考频带组中可以包括上述多个频带中的一个或两个,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多个频带是终端支持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频带,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可以为大于2的正整数,例如为3、4、5……,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终端可以基于基站指示或协议约定的方式确定是否需要切换时长。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可以通过RRC信令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
在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站可以通过MAC CE信令向终端发送指示信息。
在步骤1102中,基于所述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所述参考频带组,确定所述关联关系。
基站侧确定关联关系的方式与上述步骤602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1103中,基于所述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
基站侧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的方式与上述步骤603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由基站发送指示信息给终端,终端基于该指示信息确定参考频带组后,进而确定关联关系,并基于该关联关系,确定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基站侧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确定是否需要切换时长,确保终端与基站的理解一致,提高了网络部署和调度的灵活性,在NR系统中实现了上行传输切换增强,可用性高。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基于协议约定的内容来确定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
参照图12所示,图12是根据一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行传输方法流程图,可以应用于基站,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1201中,确定所述多个频带中的任意两个频带所占用的时域资源不重叠。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基于协议约定的方式,确定多个频带中的任意两个频带所占用的时域资源不重叠。基站在调度上行或配置上行传输时,需要确保多个频带中的任意两个频带所占用的时域资源不重叠。从而确保终端侧不会在多个频带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频带上同时进行上行传输。
在步骤1202中,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
确定方式与上述步骤702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可以确保终端与基站的理解一致,提高了网络部署和调度的灵活性,在NR系统中实现了上行传输切换增强,可用性高。
为了便于理解本公开提供的上行传输方法,下面对上述方法进一步举例说明如下。
实施例1,假设终端在硬件上支持两个Tx chain,也即最多可同时支持两个band上的上行传输。假设终端支持在N个band上进行UL Tx switching,在本实施例中,N=4。则终端支持例如表3所示的10种Tx chain与band的对应关系,最后一列为每种Tx chain-band对应关系下终端支持的uplink transmission场景。
表3
Figure BDA0003662494090000131
以case 1和case7为例说明Tx chain与band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每种case支持的传输方式:
Case 1,终端的一个Tx chain工作在band#1,另一个Tx chain工作在band#2。对于具体的传输场景:1p+0p+0p+0p表示终端只在band#1上采用单端口发送上行;0p+1p+0p+0p表示终端只在band#2上采用单端口发送上行;1p+1p+0p+0p表示终端同时在band#1和band#2上分别采用单端口发送上行。
Case7,终端的两个Tx chain均工作在band#1.对于具体的传输场景:1p+0p+0p+0p表示终端只在band#1上采用单端口发送上行;2p+0p+0p+0p表示终端只在band#1上采用双端口发送上行。
基于如上总结的表格,不同Tx chain工作状态下(case1-case10),存在相同的传输场景,从而造成基站侧无法判断终端侧是否需要进行UL Tx switching,从而影响调度决策。具体地,网络侧无法判断如下传输场景下Tx chain与band的对应情况:
Case 1(1p+0p+0p+0p)→Case 2(1p+0p+0p+0p);
Case 1(1p+0p+0p+0p)→Case 3(1p+0p+0p+0p);
Case 1(0p+1p+0p+0p)→Case 4(0p+1p+0p+0p);
Case 1(0p+1p+0p+0p)→Case 5(0p+1p+0p+0p);
Case 2(1p+0p+0p+0p)→Case 3(1p+0p+0p+0p);
Case 2(0p+0p+1p+0p)→Case 4(0p+0p+1p+0p);
Case 3(0p+0p+0p+1p)→Case 5(0p+0p+0p+1p);
Case 1(1p+0p+0p+0p)→Case 7(1p+0p+0p+0p);
Case 1(0p+1p+0p+0p)→Case 8(0p+1p+0p+0p);
Case 2(1p+0p+0p+0p)→Case 7(1p+0p+0p+0p);
Case 2(0p+0p+1p+0p)→Case 9(0p+0p+1p+0p);
Case 3(1p+0p+0p+0p)→Case 7(1p+0p+0p+0p);
Case 3(0p+0p+0p+1p)→Case 10(0p+0p+0p+1p);
Case 4(0p+1p+0p+0p)→Case 8(0p+1p+0p+0p);
Case 4(0p+0p+1p+0p)→Case 9(0p+0p+1p+0p);
Case 5(0p+1p+0p+0p)→Case 7(0p+1p+0p+0p);
Case 5(0p+0p+0p+1p)→Case 10(0p+0p+0p+1p)。
对于不同的Tx chain工作状态,终端需要一定的切换时长(switching period)以便完成硬件上的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终端侧和网络侧对于UL Tx switching理解的一致性,终端可以上报N个参考频带组(band pair)以及相关的上行Tx chain之间的关联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N=1,所述参考band pair包含两个band,且所述band pair包含的两个band归属于支持UL Tx switching的M个band。在本实施例中,假设M=4。假设终端支持进行UL Tx switching的band组合为{band#1,band#2,band#3,band#4}。具体地,所述支持进行UL Tx switching的band组合可由终端进行上报,也可以由其他方式确定,本专利不做任何限定。
假设所述终端上报的参考band pair以及Tx chain关联关系为case 1,也即如下表4所示:
表4
Figure BDA0003662494090000141
如果实际的UL transmission所在band包含在所述参考band pair内时,则不需要switching period。
具体地,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相同,且该band归属于任一组参考band pair,则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switching period。或者,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不同且不同的两个所述频带属于同一所述参考频带组,则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switching period。
而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不同且不同的两个所述频带不属于同一所述参考频带组;或者,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相同,相同的所述频带属于任一组所述参考频带组,且相同的所述频带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生改变(例如从1Tx chain变为2Tx chain或者反之),则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switching period。
基于此方法,基站调度终端在如下场景下进行上行传输时,均不需要考虑时域上相邻的上行传输之间的切换时间。
基于本实施例方法,终端上报的参考band pair为{band#1,band#2},其对应的Txchain与band的对应关系为1个Tx chain工作在band#1,另一个Tx chain工作在band#2。如果基站调度终端在满足所述参考band pair的传输case,也即(1p+0p+0p+0p)或者(0p+1p+0p+0p)或者(1p+1p+0p+0p),则终端在三种调度场景下不需要进行UL Tx的切换。
实施例2,如实施例1中所述,假设终端上报了2个参考band pair,即{band#1,band#2}以及{band#3,band#4}。终端所上报的两个参考band pair对应的Tx chain以及可同时支持的上行传输情况如下表5所示:
表5
Figure BDA0003662494090000151
则当基站调度的上行传输满足如上任意一个参考band pair对应的传输case时,则认为此时的Tx chain与band的对应关系由参考band pair确定,不需要任何切换。
当然,当从case1切换到case6时,相邻的两个上行传输之间需要一定的switchingperiod。其他技术细节与实施例1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假设终端在硬件上支持两个Tx chain,也即最多可同时支持两个band上的上行传输。假设终端支持在N个band上进行UL Tx switching,在本实施例中,N=4。则终端支持例如表3所示的10种Tx chain与band的对应关系,最后一列为每种Tx chain-band对应关系下终端支持的uplink transmission场景。
以case 1和case7为例说明Tx chain与band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每种case支持的传输方式:
Case 1,终端的一个Tx chain工作在band#1,另一个Tx chain工作在band#2。对于具体的传输场景:1p+0p+0p+0p表示终端只在band#1上采用单端口发送上行;0p+1p+0p+0p表示终端只在band#2上采用单端口发送上行;1p+1p+0p+0p表示终端同时在band#1和band#2上分别采用单端口发送上行。
Case7,终端的两个Tx chain均工作在band#1.对于具体的传输场景:1p+0p+0p+0p表示终端只在band#1上采用单端口发送上行;2p+0p+0p+0p表示终端只在band#1上采用双端口发送上行。
基于如上总结的表格,不同Tx chain工作状态下(case1-case10),存在相同的传输场景,从而造成基站侧无法判断终端侧是否需要进行UL Tx switching,从而影响调度决策。具体地,网络侧无法判断如下传输场景下Tx chain与band的对应情况:
Case 1(1p+0p+0p+0p)→Case 2(1p+0p+0p+0p);
Case 1(1p+0p+0p+0p)→Case 3(1p+0p+0p+0p);
Case 1(0p+1p+0p+0p)→Case 4(0p+1p+0p+0p);
Case 1(0p+1p+0p+0p)→Case 5(0p+1p+0p+0p);
Case 2(1p+0p+0p+0p)→Case 3(1p+0p+0p+0p);
Case 2(0p+0p+1p+0p)→Case 4(0p+0p+1p+0p);
Case 3(0p+0p+0p+1p)→Case 5(0p+0p+0p+1p);
Case 1(1p+0p+0p+0p)→Case 7(1p+0p+0p+0p);
Case 1(0p+1p+0p+0p)→Case 8(0p+1p+0p+0p);
Case 2(1p+0p+0p+0p)→Case 7(1p+0p+0p+0p);
Case 2(0p+0p+1p+0p)→Case 9(0p+0p+1p+0p);
Case 3(1p+0p+0p+0p)→Case 7(1p+0p+0p+0p);
Case 3(0p+0p+0p+1p)→Case 10(0p+0p+0p+1p);
Case 4(0p+1p+0p+0p)→Case 8(0p+1p+0p+0p);
Case 4(0p+0p+1p+0p)→Case 9(0p+0p+1p+0p);
Case 5(0p+1p+0p+0p)→Case 7(0p+1p+0p+0p);
Case 5(0p+0p+0p+1p)→Case 10(0p+0p+0p+1p)。
对于不同的Tx chain工作状态,终端需要一定的切换时长(switching period)以便完成硬件上的切换。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基站和终端对于Tx chain工作频段理解不一致的问题,基站通过显示信令指示终端一个或者多个参考band pair。所述参考band pair包含两个band,且所述band pair包含的两个band归属于支持UL Tx switching的M个band。在本实施例中,假设M=4。假设终端支持进行UL Tx switching的band组合为{band#1,band#2,band#3,band#4}。具体地,所述支持进行UL Tx switching的band组合可由终端进行上报,也可以由其他方式确定,本专利不做任何限定。
假设所述终端上报的参考band pair以及Tx chain关联关系为case 1,也即如表4所示。
如果实际的UL transmission所在band包含在所述参考band pair内时,则不需要switching period。
具体地,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相同且相同的所述频带属于任一组所述参考频带组,则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switching period;或者,如果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不同且不同的两个所述频带属于同一所述参考频带组,则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switching period。
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不同且不同的两个所述频带不属于同一所述参考频带组;或者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相同,相同的所述频带属于任一组所述参考频带组,且相同的所述频带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生改变(例如从1Tx chain变为2Tx chain或者反之),则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switching period。
基于此方法,基站调度终端在如下场景下进行上行传输时,均不需要考虑时域上相邻的上行传输之间的切换时间。基于本实施例方法,终端上报的参考band pair为{band#1,band#2},其对应的Tx chain与band的对应关系为1个Tx chain工作在band#1,另一个Txchain工作在band#2。如果基站调度终端在满足所述参考band pair的传输case,也即(1p+0p+0p+0p)或者(0p+1p+0p+0p)或者(1p+1p+0p+0p),则终端在三种调度场景下不需要进行UL Tx的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基站发送的显式信令为RRC信令或者MAC CE信令,本专利不做任何限定。
实施例4,假设终端在硬件上支持两个Tx chain,也即最多可同时支持两个band上的上行传输。假设终端支持在N个band上进行UL Tx switching,在本实施例中,N=4。则终端支持例如表3所示的10种Tx chain与band的对应关系,最后一列为每种Tx chain-band对应关系下终端支持的uplink transmission场景。
以case 1和case7为例说明Tx chain与band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每种case支持的传输方式:
Case 1,终端的一个Tx chain工作在band#1,另一个Tx chain工作在band#2。对于具体的传输场景:1p+0p+0p+0p表示终端只在band#1上采用单端口发送上行;0p+1p+0p+0p表示终端只在band#2上采用单端口发送上行;1p+1p+0p+0p表示终端同时在band#1和band#2上分别采用单端口发送上行。
Case7,终端的两个Tx chain均工作在band#1.对于具体的传输场景:1p+0p+0p+0p表示终端只在band#1上采用单端口发送上行;2p+0p+0p+0p表示终端只在band#1上采用双端口发送上行。
基于如上总结的表格,不同Tx chain工作状态下(case1-case10),存在相同的传输场景,从而造成基站侧无法判断终端侧是否需要进行UL Tx switching,从而影响调度决策。具体地,网络侧无法判断如下传输场景下Tx chain与band的对应情况:
Case 1(1p+0p+0p+0p)→Case 2(1p+0p+0p+0p);
Case 1(1p+0p+0p+0p)→Case 3(1p+0p+0p+0p);
Case 1(0p+1p+0p+0p)→Case 4(0p+1p+0p+0p);
Case 1(0p+1p+0p+0p)→Case 5(0p+1p+0p+0p);
Case 2(1p+0p+0p+0p)→Case 3(1p+0p+0p+0p);
Case 2(0p+0p+1p+0p)→Case 4(0p+0p+1p+0p);
Case 3(0p+0p+0p+1p)→Case 5(0p+0p+0p+1p);
Case 1(1p+0p+0p+0p)→Case 7(1p+0p+0p+0p);
Case 1(0p+1p+0p+0p)→Case 8(0p+1p+0p+0p);
Case 2(1p+0p+0p+0p)→Case 7(1p+0p+0p+0p);
Case 2(0p+0p+1p+0p)→Case 9(0p+0p+1p+0p);
Case 3(1p+0p+0p+0p)→Case 7(1p+0p+0p+0p);
Case 3(0p+0p+0p+1p)→Case 10(0p+0p+0p+1p);
Case 4(0p+1p+0p+0p)→Case 8(0p+1p+0p+0p);
Case 4(0p+0p+1p+0p)→Case 9(0p+0p+1p+0p);
Case 5(0p+1p+0p+0p)→Case 7(0p+1p+0p+0p);
Case 5(0p+0p+0p+1p)→Case 10(0p+0p+0p+1p)。
对于不同的Tx chain工作状态,终端需要一定的切换时长(switching period)以便完成硬件上的切换。
为了避免基站和终端之间对终端的Tx chain状态理解不一致,本专利通过协议预定义的方法确保两者理解一致,预定义如下规则:
终端不期待在两个band上同时传输uplink transmission。
即终端只能在支持UL Tx switching的M个band中的一个band上传输uplinktransmission。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的频带不同时,两者之间需要UL Tx switchingperiod。相邻两次上行传输的频带属于支持UL Tx switching的M个band。
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的频带相同时,两者之间不需要UL Tx switchingperiod。
其中,M为大于2的整数
根据此方法,无论终端实际的Tx chain状态,也无论终端在某个band上进行上行发送时的端口(port)数目,只要终端将要进行上行传输的band与前一个相邻的上行传输所在的band不同,均需要假定两个上行传输之间需要switching period。另外,只要终端将要进行上行传输的band与前一个相邻的上行传输所在的band相同,均认为两个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switching period。
实施例5:如实施例4所述,额外的,可以考虑如下预定义规则:
终端将要进行上行传输的band与前一个相邻的上行传输所在的band相同,但是两次传输使用的端口数目不同,此时需要假定两个上行传输之间需要switching period。
上述实施例中,在终端支持在多个频带上进行上行传输切换,且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大于2的情况下,终端和基站可以基于相同的原则确定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确保终端与基站的理解一致,提高了网络部署和调度的灵活性,在NR系统中实现了上行传输切换增强,可用性高。
与前述应用功能实现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公开还提供了应用功能实现装置的实施例。
参照图13,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行传输装置框图,所述装置应用于终端,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1301,被配置为在所述终端支持在多个频带上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其中,所述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大于2。
参照图14,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行传输装置框图,所述装置应用于基站,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1401,被配置为在确定终端支持在多个频带上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其中,所述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大于2。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公开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相应地,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用于终端侧任一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
相应地,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用于基站侧任一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
相应地,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上述终端侧任一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行传输装置1500的框图。例如装置15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多媒体播放设备、可穿戴设备、车载用户设备、ipad、智能电视等终端。
参照图15,装置15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502,存储器1504,电源组件1506,多媒体组件1508,音频组件1510,输入/输出(I/O)接口1512,传感器组件1516,以及通信组件1518。
处理组件1502通常控制装置15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随机接入,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15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5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上行传输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5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5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15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508和处理组件1502之间的交互。又如,处理组件1502可以从存储器读取可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传输方法的步骤。
存储器15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装置15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15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5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1506为装置15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15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15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508包括在所述装置15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显示屏。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5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装置15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5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5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15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504或经由通信组件1518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5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1512为处理组件15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516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15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516可以检测到装置15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15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516还可以检测装置1500或装置15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15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15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15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516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516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516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518被配置为便于装置15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15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3G,4G,5G或6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1518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组件1518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15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终端侧任一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504,上述指令可由装置1500的处理器1520执行以完成上述上行传输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相应地,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上行传输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上述基站侧任一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
如图16所示,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上行传输装置1600的一结构示意图。装置1600可以被提供为基站。参照图16,装置1600包括处理组件1622、无线发射/接收组件1624、天线组件1626、以及无线接口特有的信号处理部分,处理组件1622可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
处理组件1622中的其中一个处理器可以被配置为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者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38)

1.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在所述终端支持在多个频带上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其中,所述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大于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包括:
基于参考频带组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其中,所述参考频带组中包括所述多个频带中的一个或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参考频带组;
基于所述参考频带组,确定所述关联关系;
向基站上报所述关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考频带组;
基于所述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所述参考频带组,确定所述关联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基站发送的指示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发送的所述指示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媒体访问控制单元MAC CE信令发送的所述指示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关联关系,包括:
在通过第一参考频带组所包括的第一频带进行上行传输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确定所述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是所述参考频带组中的任一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确定所述关联关系,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对应的一条上行传输链工作在所述第一频带上;
确定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对应的另一条上行传输链工作在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所包括的第二频带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参考频带组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属于同一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属于同一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相同且相同的所述频带属于任一组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或者,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不同且不同的两个所述频带属于同一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参考频带组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不同且不同的两个所述频带不属于同一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或者,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相同,相同的所述频带属于任一组所述参考频带组,且相同的所述频带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生改变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相同的所述频带所对应的上行传输链的数目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对应关系发生改变。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参考频带组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包括:
在所述参考频带组有多组的情况下,如果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对应的所述参考频带组发生改变,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终端不期待在所述多个频带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频带上同时进行上行传输。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的频带不同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传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或者,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的频带相同且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使用的端口数目不同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传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的频带相同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传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使用的端口数目相同或不同。
17.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基站,包括:
在确定终端支持在多个频带上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其中,所述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大于2。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包括:
基于参考频带组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其中,所述参考频带组中包括所述多个频带中的一个或两个。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终端上报的所述关联关系。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发送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参考频带组;
基于所述指示信息所指示的所述参考频带组,确定所述关联关系。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终端发送指示信息,包括:
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或者
通过媒体访问控制单元MAC CE信令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指示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9-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关联关系,包括:
在所述终端通过第一参考频带组所包括的第一频带进行上行传输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确定所述关联关系;其中,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是所述参考频带组中的任一组。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确定所述关联关系,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对应的一条上行传输链工作在所述第一频带上;
确定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对应的的另一条上行传输链工作在所述第一参考频带组所包括的第二频带上。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参考频带组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属于同一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属于同一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相同且相同的所述频带属于任一组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或者,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不同且不同的两个所述频带属于同一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26.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参考频带组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不同且不同的两个所述频带不属于同一所述参考频带组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或者,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在的频带相同,相同的所述频带属于任一组所述参考频带组,且相同的所述频带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对应关系发生改变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相同的所述频带所对应的上行传输链的数目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对应关系发生改变。
28.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参考频带组与上行传输链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包括:
在所述参考频带组有多组的情况下,如果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所对应的所述参考频带组发生改变,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2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多个频带中的任意两个频带所占用的时域资源不重叠。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的频带不同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传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或者,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的频带相同且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使用的端口数目不同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传传输之间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包括:
在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的频带相同时,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传传输之间不需要所述切换时长。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使用的端口数目相同或不同。
33.一种上行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终端,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在所述终端支持在多个频带上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其中,所述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大于2。
34.一种上行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应用于基站,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被配置为在确定终端支持在多个频带上进行上行传输切换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终端的相邻两次上行传输之间是否需要切换时长;其中,所述多个频带的总数目大于2。
3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
3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7-32任一项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
37.一种上行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
38.一种上行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7-32任一项所述的上行传输方法。
CN202280001425.7A 2022-04-29 2022-04-29 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0535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90683 WO2023206540A1 (zh) 2022-04-29 2022-04-29 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3567A true CN115053567A (zh) 2022-09-13
CN115053567B CN115053567B (zh) 2024-03-26

Family

ID=83168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1425.7A Active CN115053567B (zh) 2022-04-29 2022-04-29 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53567B (zh)
WO (1) WO202320654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7707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249487A1 (en) * 2015-08-21 2018-08-30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1200853A (zh) * 2018-11-19 2020-05-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链路切换的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US20200344751A1 (en) * 2018-01-12 2020-10-29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and uplink transmission timing adjustment method
CN112449426A (zh) * 2019-09-04 2021-03-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的方法和终端
CN112751600A (zh) * 2019-10-31 2021-05-0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上行载波多天线发射的方法、基站和通信系统
WO2021205419A1 (en) * 2020-04-10 2021-10-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ocessing time for fast-switched ul tx across carriers
CN113993211A (zh) * 2020-07-27 2022-01-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时域参数指示的方法和ue及基站
CN114126056A (zh) * 2020-08-28 2022-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和装置
US20220124863A1 (en) * 2020-10-16 2022-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uplink (dl/ul) switching capability reporting for systems with high subcarrier spacing (scs)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01012B1 (ko) * 2014-07-04 2021-09-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용자 단말에 의한 수신과 송신 간의 중첩을 방지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시스템
WO2018126453A1 (zh) * 2017-01-06 2018-07-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方法、基站及终端
CN113766641A (zh) * 2020-06-01 2021-12-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784339B (zh) * 2020-06-10 2023-06-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80249487A1 (en) * 2015-08-21 2018-08-30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00344751A1 (en) * 2018-01-12 2020-10-29 Ntt Docomo, Inc. User equipment, and uplink transmission timing adjustment method
CN111200853A (zh) * 2018-11-19 2020-05-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链路切换的方法、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12449426A (zh) * 2019-09-04 2021-03-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的方法和终端
CN112751600A (zh) * 2019-10-31 2021-05-0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上行载波多天线发射的方法、基站和通信系统
WO2021205419A1 (en) * 2020-04-10 2021-10-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rocessing time for fast-switched ul tx across carriers
CN113993211A (zh) * 2020-07-27 2022-01-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时域参数指示的方法和ue及基站
CN114126056A (zh) * 2020-08-28 2022-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和装置
US20220124863A1 (en) * 2020-10-16 2022-04-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uplink (dl/ul) switching capability reporting for systems with high subcarrier spacing (scs)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99-e][155] lte_baskets, status after block approval"", 3GPP TSG_RAN\\WG4_RADIO *
""draft rel-16_ran4_ue feature list for lte and nr for ran4#96e_tmus_intel_lg_vivo_ctc_qc1_eab"", 3GPP TSG_RAN\\WG4_RADIO *
HUAWEI, HISILICON: "Switching time mask for inter-band EN-DC UEs only supporting single switched UL", 3GPP_R4-2011720 *
李兵;阳梦华;: "5G无线网上行覆盖增强技术探讨", 通信电源技术, no. 01 *
李路鹏;: "5G移动性增强技术分析", 移动通信, no. 07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7707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53567B (zh) 2024-03-26
WO2023206540A1 (zh) 2023-11-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83819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user equipment
US11218287B2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3873499A (zh) 传输配置方法及装置
US20220174734A1 (en) Slot format ind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937296B2 (en) Monito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KR20200009092A (ko) 크로스 캐리어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US20210377970A1 (en) Method, device and medium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CN115053567B (zh) 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EP3706350B1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8029043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4262132A1 (en) Access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dium
CN115088294A (zh) 一种上报方法、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59978A1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789806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EP4231742A1 (en)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method an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30246794A1 (en) Frequency switching method
US20230396399A1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451862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428561A (zh) 上行传输链路数目确定方法、装置、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399038A (zh) 上行传输切换、上行传输切换指示方法和装置
CN116438899A (zh) 一种上行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918286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606288A (zh) 配置dmrs信号格式、生成dmrs信号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6472735A (zh) 一种传输配置指示状态配置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707363A (zh) 终端能力上报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