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43380B - 一种便携式制氧机及其产品服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制氧机及其产品服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43380B
CN115043380B CN202210778352.4A CN202210778352A CN115043380B CN 115043380 B CN115043380 B CN 115043380B CN 202210778352 A CN202210778352 A CN 202210778352A CN 115043380 B CN115043380 B CN 1150433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xygen
filter
communicated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783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43380A (zh
Inventor
刘览宇
郑刚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T
Priority to CN20221077835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43380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433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433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433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433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13/00Oxygen; Ozone; Oxides or hydroxides in general
    • C01B13/02Preparation of oxyge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10Preparation of respiratory gases or vapours
    • A61M16/105Fil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6/00Devices for influencing the respiratory system of patients by gas treatment, e.g. mouth-to-mouth respiration; Tracheal tubes
    • A61M16/0003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 A61M2016/003Accessories therefor, e.g. sensors, vibrators, negative pressure with a flowmet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30/00Measuring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1M2230/20Blood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 A61M2230/205Blood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partial oxygen pressure (P-O2)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30/00Measuring parameters of the user
    • A61M2230/40Respiratory characterist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制氧机及其产品服务系统,制氧单元包括开设在壳体顶部的进气口,进气口与安装在壳体内侧顶部的过滤器的输入端相连通,过滤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电磁阀与空气压缩机的输入端相连通,空气压缩机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分离器的输入端相连通,分离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电磁阀与富氧膜分子筛的输入端相连通,富氧膜分子筛的输出端通过三通电磁调节阀与缓冲导流腔的输入端相连通,缓冲导流腔的输出端与输气接口的输入端相连通,输气接口的输出端与吸氧连接端相连通;不仅满足吸氧作业的特殊性要求,同时满足使用者的短时间或者长时间使用阶段内吸氧情况的有效监控,对使用者整体供氧需求实施完善的指导,满足吸氧群体生理及心理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产品品质与治疗效果,从而满足需要吸氧人群高质量生活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制氧机及其产品服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氧设备及其应用,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制氧机及其产品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固定式制氧机是采用分子筛的吸附性能,通过物理原理,以大排量无油压缩机为动力,把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进行分离,最终得到高浓度的氧气。固定式制氧机体积庞大,只能固定与特定场合使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大型固定式制氧机相比,患者更加迫切的需要具有移动性和自由度的制氧器械,便携式制氧机应运而生。
便携式制氧机与移动式供氧设备的概念不同,移动式供氧设备主要有氧气袋、小型氧气瓶等,这类装置需要不断充氧且氧气容量有限,既不方便使用也不能保障供氧。便携式制氧机原理与固定式制氧机相同,都是使用PSA变压吸附技术。主要部件是小型空气压缩机、分子筛罐、储氧罐以及电磁阀和管路。便携制氧机的工作流程为一个循环,内部压缩机压缩空气通过分子筛过滤器系统该过滤器是由沸石的硅酸盐颗粒组成,可吸附氮分子,制氧机从周围的空气中提抽取空气,除空气中的氮气和其他气体以及杂质,只过滤收取氧气并将其浓缩,一旦氧气被充分净化和浓缩,制氧机就会产生富含氧气的空气,然后通过导管将其输送给用户。便携制氧机使用范围广泛,例如严峻的地点、高原环境、农村紧急医疗服务以及重大灾难期间。
便携制氧机体积小巧,重量轻,对病人来说携带方便,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巨大。任何患有可能导致低血氧水平的人都可以通过补充氧气而受益。然而,目前市面上的便携制氧机存在以下缺陷:
首先,传统的便携式制氧机体积较大,虽然与传统的固定式制氧机相比,便携式制氧机的体积已经减小很多,但是传统的便携式制氧机受到结构设计的影响,仍然存在体积较大的缺陷,并且目前传统的便携式制氧机的设计多停留在造型表面层次,设计造型及携带方法较为单一,使用功能较为单一。
其次,传统的便携式制氧机在使用者个体差异需求方面存在缺陷,由于受到使用者个体差异的影响,不同使用者对供氧量和供氧脉冲开启频率的需求是不同的,并且,在不同环境下相同的使用者对供氧的需求也是不同的,传统的便携式制氧机只能提供一种供氧量和供氧脉冲开启频率的供氧需求,不能根据使用者肺活量以及吸氧需求实施变频的调节,同时也不能根据外部环境变化提供相同使用者不同供氧量和供氧脉冲开启频率的需求,造成了有效资源的浪费。
再次,传统的便携式制氧机在使用的过程中缺乏完整的产品服务系统的指导,在传统的便携式制氧机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吸氧作业的特殊性要求,需要对使用者的整体吸氧情况实施有效的监测和反馈,并将反馈和监测作业得到的信息实施统一的整理,传统便携式制氧机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只能单一的通过设备的开启获得氧气的补给作业,并不能根据用户的需求实施更多功能的操作,同时也不能对用户使用过程中的整体体验实施反馈和整理,存在很大的弊端。
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体积小,携带方便,携带方式多样,节省有效资源,使用功能多样,设计合理有效,工作和运行效率高,适应不同个体需求,灵活多样性强,配套完善产品服务系统的便携式制氧机及其产品服务系统,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体积小,携带方便,携带方式多样,节省有效资源,使用功能多样,设计合理有效,工作和运行效率高,适应不同个体需求,灵活多样性强,配套完善产品服务系统的便携式制氧机及其产品服务系统,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携式制氧机,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置有制氧单元、供电单元、差异检测调节单元以及自适应调节监控单元,所述的制氧单元包括开设在壳体顶部的进气口,进气口与安装在壳体内侧顶部的过滤器的输入端相连通,过滤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电磁阀与空气压缩机的输入端相连通,空气压缩机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分离器的输入端相连通,分离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电磁阀与富氧膜分子筛的输入端相连通,富氧膜分子筛的输出端通过三通电磁调节阀与缓冲导流腔的输入端相连通,缓冲导流腔的输出端与输气接口的输入端相连通,输气接口的输出端与吸氧连接端相连通;所述的差异检测调节单元包括设置在进气口一侧的吹气接入口,吹气接入口与安装在过滤器背面的进气方管相连通,进气方管与安装在过滤器和空气压缩机背面的气体流量监测传感装置相连通,气体流量监测传感装置与安装在空气压缩机背面的出气方管相连通,出气方管通过第三电磁阀与三通电磁调节阀相连通。
所述的自适应调节监控单元包括安装在壳体内的与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三通电磁调节阀以及气体流量监测传感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器,控制器与安装在分离器和富氧膜分子筛背面的GPS模块以及无线收发模块电性连接,在靠近控制器的壳体背面设置有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的槽底中心位置设置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血氧饱和度光感器,在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侧内壁顶部设置有遮光板滑动轨道,遮光板滑动轨道上滑动安装有遮光板,气体流量监测传感装置包括气体流量感应方管,气体流量感应方管内设置有与进气方管的输出端相连通的回转进气仓,回转进气仓与气体流量感应器相连接,气体流量感应器与回转出气仓相连接,回转出气仓与出气方管的输入端相连通,气体流量感应器通过感应阀与设置在过滤器背面的气体流量监测器相连接,气体流量监测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所述的壳体为片状长方体结构,供电单元包括开设在进气口一侧的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与安装在过滤器一侧的充电连接器相连接,充电连接器与安装在过滤器一侧的电源控制器相连接,电源控制器与安装在过滤器下方的空气压缩机一侧的充电蓄电池相连接,在电源控制器外侧的壳体上安装有电源控制按键,在壳体的正面设置有与电源控制器相连接显示器,输气接口设置在与电源控制按键对应的壳体一侧,显示器的底面与输气接口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在安装电源控制按键一侧的壳体的底部边角位置设置有与分离器相连通的气体分离阀口,在气体分离阀口一侧的壳体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底侧防滑层,在输气接口一侧的壳体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顶侧防滑层,显示器位于顶侧防滑层和底侧防滑层之间的壳体正面上部位置,顶侧防滑层自壳体的顶部延伸至输气接口安装位置一侧的壳体侧面下部,底侧防滑层自气体分离阀口安装位置一侧的壳体侧面下部延伸至电源控制按键安装位置的下部。
所述的进气口为栅格镂空结构,空气压缩机位于过滤器的下部,富氧膜分子筛位于空气压缩机的下部,供电单元位于过滤器和分离器之间的空气压缩机一侧,缓冲导流腔为椭圆形管状结构,缓冲导流腔位于空气压缩机和过滤器的一侧,过滤器、空气压缩机、供电单元、分离器以及富氧膜分子筛的背面均在同一平面上,分离器位于富氧膜分子筛一侧,缓冲导流腔位于富氧膜分子筛顶部另一侧,过滤器、空气压缩机、供电单元、分离器、富氧膜分子筛以及缓冲导流腔的布局结构成汉字“乙”字形结构布局,缓冲导流腔的顶部为密封结构。
所述的吸氧连接包括与输气接口相连通的吸氧软管,在壳体的正面设置有吸氧软管收纳隐藏保护带,吸氧软管收纳隐藏保护带的一侧与壳体的一侧固定连接,吸氧软管收纳隐藏保护带的另一侧与壳体的另一侧活动连接,在壳体的侧面设置有保护带卡接锁紧槽,保护带卡接锁紧槽内活动安装有保护带卡接扣,保护带卡接扣与吸氧软管收纳隐藏保护带一侧的边缘内侧面固定连接,吸氧软管收纳隐藏保护带的一侧通过保护带卡接扣和保护带卡接锁紧槽与壳体的一侧相连接,在吸氧软管收纳隐藏保护带的内侧面固定安装有若干吸氧软管限位收纳块,吸氧软管缠绕在相邻的两个吸氧软管限位收纳块之间,在吸氧软管的另一端通过插接连接件活动安装有吸氧面罩或吸氧鼻管,吸氧软管收纳隐藏保护带的顶面位于输气接口底面的下方。
所述的吹气接入口为顶部为圆柱形结构,吹气接入口的底部逐渐缩小为方形管状结构,吹气接入口的底部与进气方管的顶部相连通,进气方管是截面为长方形的薄方管结构,进气方管的正面与过滤器的背面贴合,出气方管是截面为长方形的薄方管结构,出气方管的正面与空气压缩机的背面贴合,过滤器和空气压缩机均为片状结构,第三电磁阀为长方形片状结构,在吹气接入口的外侧通过吹气连接插管活动安装有吹气连接接头,吹气连接接头的顶部外侧固定安装有漏斗收气罩,漏斗收气罩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过滤罩体,在过滤罩体上固定安装有防漏气限位环块,防漏气限位环块是与嘴巴形状相配合的椭圆形环状结构,防漏气限位环块与过滤罩体相连通,过滤罩体为圆柱形空心管状结构,在过滤罩体的内部活动套装有过滤环片,过滤罩体与漏斗收气罩相连通,漏斗收气罩与吹气连接接头相连通,吹气连接接头与吹气连接插管相连通。
所述的控制器安装在气体流量感应方管的下方,GPS模块以及无线收发模块安装在控制器的下方,出气方管安装在控制器和缓冲导流腔之间,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是上下两端为弧面侧槽型结构,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的槽长是血氧饱和度光感器直径的三倍,血氧饱和度光感器的直径不大于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的槽宽,遮光板滑动轨道为两个,两个遮光板滑动轨道对称分布在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内壁顶部,遮光板是能够沿着两个遮光板滑动轨道滑动的顶部为弧面的片状结构,遮光板的顶部与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的顶部内壁相配合,在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下方的壳体内设置有用于收纳遮光板的遮光板安装槽,遮光板活动安装在该遮光板安装槽内,在遮光板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滑动手持块,滑动手持块安装在遮光板外壁上部中心位置。
所述的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两侧的壳体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环带固定卡接套管,两个环带固定卡接套管均为内侧底部设置有缺口的圆柱形管状结构,两个环带固定卡接套管的下部均与壳体的背面外部固定连接,在两个环带固定卡接套管上套装有腕部固定带或者腰肩固定带,腕部固定带和腰肩固定带均为长方形条状结构,腕部固定带的宽度不大于腰肩固定带的宽度,腕部固定带的长度不大于腰肩固定带的长度,在腕部固定带的一端内侧固定安装有腕部固定带粘钩层,在腕部固定带的另一端外侧固定安装有与腕部固定带粘钩层相配合的腕部固定带粘毛层,在腰肩固定带的一端内侧固定安装有腰肩固定带粘钩层,在腰肩固定带的另一端外侧固定安装有与腰肩固定带粘钩层相配合的腰肩固定带粘毛层。
一种如上所述的便携式制氧机的产品服务系统,包括与无线收发模块无线连接的移动终端以及与GPS模块无线连接的远程监控平台,当供电单元开启后,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将近端的移动终端通过无线收发模块与控制器相连接,连接后在移动终端上实施差异检测调节模式或者自适应调节模式的开启,当开启差异检测调节模式时,手动关闭遮光板,将血氧饱和度光感器遮挡在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内,通过控制器开启第三电磁阀,使用者首先通过外接的吹气装置向吹气接入口内吹气,吹气时首先深吸一口气,使胸廓完全打开,然后将嘴紧密贴合在外接的吹气装置上匀速吹气,使用者吹出的气体通过进气方管进入到回转进气仓,再由回转进气仓进入到气体流量感应器内,有气体流量感应器将气体流量信息传输至气体流量监测器,再由气体流量监测器传输至控制器,吹出的气体通过回转出气仓进入出气方管,然后进入到三通电磁调节阀侧面的通路,此时三通电磁调节阀的底部通路关闭,随着吹气作业的完成,吹出的气体通过缓冲导流腔排出到外界,在吹气作业完成后,控制器收录的使用者肺活量信息通过无线收发模块传输至移动终端上,通过移动终端的软件服务系统记录并存储该信息,并对该信息实施计算,得出适合使用者最优的吸氧供应量和吸氧脉冲开启频率,然后通过移动终端将最优吸氧供应量和吸氧脉冲开启频率信息传输至控制器,由控制器根据使用者肺活量需求实施供氧作业,在控制器的控制作用下,空气压缩机开启后,外部的空气在空气压缩机的负压作用下吸入至过滤器,经过滤器去除空气中的杂质后输送至分离器,由分离器将输送进来的高压气体中的大部分氮气分离过滤,然后过滤后的富氧混合气体在空气压缩机的持续作业下输送至富氧膜分子筛,经富氧膜分子筛进一步净化后输出高浓度氧气,高浓度氧气经过三通电磁调节阀输送至缓冲导流腔,此时三通电磁调节阀的底部通路开启,在控制器对空气压缩机、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以及三通电磁调节阀的持续控制作用下,在适合使用者肺活量的吸氧供应量和吸氧脉冲开启频率的控制下,缓冲导流腔内的氧气通过输气接口输出至吸氧连接端,并通过外接的吸氧连接端输送至使用者吸入体内;
当开启自适应调节模式时,手动开启遮光板,将血氧饱和度光感器从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内露出,同时通过外部固定带将壳体背部与使用者手腕部位接触并固定,通过血氧饱和度光感器实时监控使用者的血氧饱和度,并将血氧饱和度信息传输至控制器,由控制器通过GPS模块将位置信息和血氧饱和度信息上传至远程监控平台,远程监控平台通过获取使用者的位置信息以及血氧饱和度信息并实施计算,然后通过远程监控平台将最优吸氧供应量和吸氧脉冲开启频率信息传输至控制器,由控制器根据使用者位置信息和血氧饱和度需求实施供氧作业,在控制器的控制作用下,空气压缩机开启后,外部的空气在空气压缩机的负压作用下吸入至过滤器,经过滤器去除空气中的杂质后输送至分离器,由分离器将输送进来的高压气体中的大部分氮气分离过滤,然后过滤后的富氧混合气体在空气压缩机的持续作业下输送至富氧膜分子筛,经富氧膜分子筛进一步净化后输出高浓度氧气,高浓度氧气经过三通电磁调节阀输送至缓冲导流腔,此时三通电磁调节阀的底部通路开启,在控制器对空气压缩机、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以及三通电磁调节阀的持续控制作用下,在适合使用者位置和血氧饱和度需求的吸氧供应量和吸氧脉冲开启频率的控制下,缓冲导流腔内的氧气通过输气接口输出至吸氧连接端,并通过外接的吸氧连接端输送至使用者吸入体内。
所述的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与远程监控平台相连接,通过移动终端实现使用者肺活量信息、位置信息以及每次使用时血氧饱和度监控信息实施记录和规整,建立使用者终端档案,并定时将终端档案信息上传至远程监控平台实施记录和计算,为使用者提供最优的吸氧指导方案。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积极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制氧机产品,并且提供了该产品配套的产品服务系统,本产品改变了传统便携式制氧的设计理念,从整体外观到产品内部做出了重大创新,不仅使产品从外边上得到创新,更重要的是从内部结构和原理上对产品实施了全面的创新作业。
首先,奔赴买那个改变传统的便携式制氧机体积较大的缺陷,整体采用小型集合部件在规整有效的空间内实施连接和布置作业,整体充分利用外壳内部空间,在日益小型化和高科技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紧凑的结构布置作业,充分利用壳体内部的双层空间布置结构,实现全部元器件的安装布置作业,在保证产品运行和必须部件的前提下,使整体空间得到最大化的缩小,不仅从表层进行了产品的设计,并且在产品的携带方式、便捷性收纳、多种功能模式的开启、不同模式的切换佩戴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创新设计,满足了使用者对便携式制氧机的多种需求,整体设计布局合理,具有很高的创新价值。
其次,本发明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个体差异需求,填补了传统的便携式制氧机在使用者个体差异需求方面的缺陷,产品提供差异检测调节模式和自适应调节模式,通过两种模式的切换使用,实现使用者个体差异需求的最大化满足,能够满足不同使用者对供氧量和供氧脉冲开启频率的需求,同时满足在不同环境下相同的使用者对供氧量和供氧脉冲开启频率的需求,这与传统的便携式制氧机存在很大的区别,改变了传统的便携式制氧机只能提供一种供氧量和供氧脉冲开启频率的弊端,同时改善了传统便携式制氧机简单的根据呼吸实现供氧脉冲开启频率调节的确信,在有效节约资源的同时,能够根据使用者需求提供灵活的供氧作业,为使用者提供更为科学和健康的吸氧指导作业。
再次,本发明提供了完善的产品服务系统,填补了传统的便携式制氧机在使用的过程中缺乏完整的产品服务系统的指导的缺陷,本发明通过移动终端以及远程监控平台对用户的吸氧作业实施有效的指导和监控,保证使用者得到健康安全的吸氧指导作业,通过服务系统的支持,便携式制氧机经从单一的设备的开启获得氧气的补给作业转变为根据用户的需求实施更多功能的操作的智能化系统,通过该智能化系统实现用户使用过程中的整体体验反馈收集和整理作业,不仅满足吸氧作业的特殊性要求,同时满足使用者的短时间或者长时间使用阶段内吸氧情况的有效监控,对使用者整体供氧需求实施完善的指导,满足吸氧群体生理及心理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产品品质与治疗效果,从而满足需要吸氧人群高质量生活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后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主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吸氧软管收纳隐藏保护带开启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发明的吸氧软管收纳隐藏保护带开启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为本发明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为本发明的过滤罩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过滤罩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壳体内部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壳体内部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气体流量监测传感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制氧模式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差异检测调节模式空气流动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产品服务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6、7、8、9、10、11、12、13、14、15、16所示,一种便携式制氧机,包括壳体1,所述的壳体1内设置有制氧单元、供电单元、差异检测调节单元以及自适应调节监控单元,所述的制氧单元包括开设在壳体1顶部的进气口34,进气口34与安装在壳体1内侧顶部的过滤器37的输入端相连通,过滤器37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电磁阀38与空气压缩机39的输入端相连通,空气压缩机39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分离器40的输入端相连通,分离器40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电磁阀59与富氧膜分子筛41的输入端相连通,富氧膜分子筛41的输出端通过三通电磁调节阀42与缓冲导流腔43的输入端相连通,缓冲导流腔43的输出端与输气接口4的输入端相连通,输气接口4的输出端与吸氧连接端相连通;所述的差异检测调节单元包括设置在进气口34一侧的吹气接入口36,吹气接入口36与安装在过滤器37背面的进气方管47相连通,进气方管47与安装在过滤器37和空气压缩机39背面的气体流量监测传感装置相连通,气体流量监测传感装置与安装在空气压缩机39背面的出气方管49相连通,出气方管49通过第三电磁阀50与三通电磁调节阀42相连通。所述的自适应调节监控单元包括安装在壳体1内的与第一电磁阀38、第二电磁阀59、第三电磁阀50、三通电磁调节阀42以及气体流量监测传感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器56,控制器56与安装在分离器40和富氧膜分子筛41背面的GPS模块57以及无线收发模块58电性连接,在靠近控制器56的壳体1背面设置有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11,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11的槽底中心位置设置有与控制器56电性连接的血氧饱和度光感器15,在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11侧内壁顶部设置有遮光板滑动轨道12,遮光板滑动轨道12上滑动安装有遮光板13,气体流量监测传感装置包括气体流量感应方管48,气体流量感应方管48内设置有与进气方管47的输出端相连通的回转进气仓51,回转进气仓51与气体流量感应器53相连接,气体流量感应器53与回转出气仓52相连接,回转出气仓52与出气方管49的输入端相连通,气体流量感应器53通过感应阀54与设置在过滤器37背面的气体流量监测器55相连接,气体流量监测器55与控制器56电性连接。
所述的壳体1为片状长方体结构,供电单元包括开设在进气口34一侧的充电接口35,充电接口35与安装在过滤器37一侧的充电连接器46相连接,充电连接器46与安装在过滤器37一侧的电源控制器46相连接,电源控制器46与安装在过滤器37下方的空气压缩机39一侧的充电蓄电池45相连接,在电源控制器46外侧的壳体1上安装有电源控制按键3,在壳体1的正面设置有与电源控制器46相连接显示器2,输气接口4设置在与电源控制按键3对应的壳体1一侧,显示器2的底面与输气接口4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在安装电源控制按键3一侧的壳体1的底部边角位置设置有与分离器40相连通的气体分离阀口7,在气体分离阀口7一侧的壳体1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底侧防滑层8,在输气接口4一侧的壳体1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顶侧防滑层6,显示器2位于顶侧防滑层6和底侧防滑层8之间的壳体1正面上部位置,顶侧防滑层6自壳体1的顶部延伸至输气接口4安装位置一侧的壳体1侧面下部,底侧防滑层8自气体分离阀口7安装位置一侧的壳体1侧面下部延伸至电源控制按键3安装位置的下部。所述的进气口34为栅格镂空结构,空气压缩机39位于过滤器37的下部,富氧膜分子筛41位于空气压缩机39的下部,供电单元位于过滤器37和分离器40之间的空气压缩机39一侧,缓冲导流腔43为椭圆形管状结构,缓冲导流腔43位于空气压缩机39和过滤器37的一侧,过滤器37、空气压缩机39、供电单元、分离器40以及富氧膜分子筛41的背面均在同一平面上,分离器40位于富氧膜分子筛41一侧,缓冲导流腔43位于富氧膜分子筛41顶部另一侧,过滤器37、空气压缩机39、供电单元、分离器40、富氧膜分子筛41以及缓冲导流腔43的布局结构成汉字“乙”字形结构布局,缓冲导流腔43的顶部为密封结构。所述的吸氧连接包括与输气接口4相连通的吸氧软管5,在壳体1的正面设置有吸氧软管收纳隐藏保护带9,吸氧软管收纳隐藏保护带9的一侧与壳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吸氧软管收纳隐藏保护带9的另一侧与壳体1的另一侧活动连接,在壳体1的侧面设置有保护带卡接锁紧槽16,保护带卡接锁紧槽16内活动安装有保护带卡接扣17,保护带卡接扣17与吸氧软管收纳隐藏保护带9一侧的边缘内侧面固定连接,吸氧软管收纳隐藏保护带9的一侧通过保护带卡接扣17和保护带卡接锁紧槽16与壳体1的一侧相连接,在吸氧软管收纳隐藏保护带9的内侧面固定安装有若干吸氧软管限位收纳块19,吸氧软管5缠绕在相邻的两个吸氧软管限位收纳块19之间,在吸氧软管5的另一端通过插接连接件18活动安装有吸氧面罩20或吸氧鼻管21,吸氧软管收纳隐藏保护带9的顶面位于输气接口4底面的下方。所述的吹气接入口36为顶部为圆柱形结构,吹气接入口36的底部逐渐缩小为方形管状结构,吹气接入口36的底部与进气方管47的顶部相连通,进气方管47是截面为长方形的薄方管结构,进气方管47的正面与过滤器37的背面贴合,出气方管49是截面为长方形的薄方管结构,出气方管49的正面与空气压缩机39的背面贴合,过滤器37和空气压缩机39均为片状结构,第三电磁阀50为长方形片状结构,在吹气接入口36的外侧通过吹气连接插管23活动安装有吹气连接接头22,吹气连接接头22的顶部外侧固定安装有漏斗收气罩24,漏斗收气罩2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过滤罩体25,在过滤罩体25上固定安装有防漏气限位环块26,防漏气限位环块26是与嘴巴形状相配合的椭圆形环状结构,防漏气限位环块26与过滤罩体25相连通,过滤罩体25为圆柱形空心管状结构,在过滤罩体25的内部活动套装有过滤环片27,过滤罩体25与漏斗收气罩24相连通,漏斗收气罩24与吹气连接接头22相连通,吹气连接接头22与吹气连接插管23相连通。
所述的控制器56安装在气体流量感应方管48的下方,GPS模块57以及无线收发模块58安装在控制器56的下方,出气方管49安装在控制器56和缓冲导流腔43之间,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11是上下两端为弧面侧槽型结构,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11的槽长是血氧饱和度光感器15直径的三倍,血氧饱和度光感器15的直径不大于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11的槽宽,遮光板滑动轨道12为两个,两个遮光板滑动轨道12对称分布在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11内壁顶部,遮光板13遮光板13是能够沿着两个遮光板滑动轨道12滑动的顶部为弧面的片状结构,遮光板13的顶部与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11的顶部内壁相配合,在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11下方的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收纳遮光板13的遮光板安装槽,遮光板13活动安装在该遮光板安装槽内,在遮光板13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滑动手持块14,滑动手持块14安装在遮光板13外壁上部中心位置。所述的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11两侧的壳体1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环带固定卡接套管10,两个环带固定卡接套管10均为内侧底部设置有缺口的圆柱形管状结构,两个环带固定卡接套管10的下部均与壳体1的背面外部固定连接,在两个环带固定卡接套管10上套装有腕部固定带28或者腰肩固定带31,腕部固定带28和腰肩固定带31均为长方形条状结构,腕部固定带28的宽度不大于腰肩固定带31的宽度,腕部固定带28的长度不大于腰肩固定带31的长度,在腕部固定带28的一端内侧固定安装有腕部固定带粘钩层29,在腕部固定带28的另一端外侧固定安装有与腕部固定带粘钩层29相配合的腕部固定带粘毛层29,在腰肩固定带31的一端内侧固定安装有腰肩固定带粘钩层32,在腰肩固定带31的另一端外侧固定安装有与腰肩固定带粘钩层32相配合的腰肩固定带粘毛层33。
一种如上所述的便携式制氧机的产品服务系统,包括与无线收发模块58无线连接的移动终端以及与GPS模块57无线连接的远程监控平台,当供电单元开启后,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将近端的移动终端通过无线收发模块58与控制器56相连接,连接后在移动终端上实施差异检测调节模式或者自适应调节模式的开启,当开启差异检测调节模式时,手动关闭遮光板13,将血氧饱和度光感器15遮挡在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11内,通过控制器开启第三电磁阀50,使用者首先通过外接的吹气装置向吹气接入口36内吹气,吹气时首先深吸一口气,使胸廓完全打开,然后将嘴紧密贴合在外接的吹气装置上匀速吹气,使用者吹出的气体通过进气方管47进入到回转进气仓51,再由回转进气仓51进入到气体流量感应器53内,有气体流量感应器53将气体流量信息传输至气体流量监测器55,再由气体流量监测器55传输至控制器56,吹出的气体通过回转出气仓52进入出气方管49,然后进入到三通电磁调节阀42侧面的通路,此时三通电磁调节阀42的底部通路关闭,随着吹气作业的完成,吹出的气体通过缓冲导流腔43排出到外界,在吹气作业完成后,控制器56收录的使用者肺活量信息通过无线收发模块58传输至移动终端上,通过移动终端的软件服务系统记录并存储该信息,并对该信息实施计算,得出适合使用者最优的吸氧供应量和吸氧脉冲开启频率,然后通过移动终端将最优吸氧供应量和吸氧脉冲开启频率信息传输至控制器56,由控制器根据使用者肺活量需求实施供氧作业,在控制器56的控制作用下,空气压缩机开启后,外部的空气在空气压缩机39的负压作用下吸入至过滤器37,经过滤器37去除空气中的杂质后输送至分离器40,由分离器40将输送进来的高压气体中的大部分氮气分离过滤,然后过滤后的富氧混合气体在空气压缩机39的持续作业下输送至富氧膜分子筛41,经富氧膜分子筛41进一步净化后输出高浓度氧气,高浓度氧气经过三通电磁调节阀42输送至缓冲导流腔43,此时三通电磁调节阀42的底部通路开启,在控制器对空气压缩机39、第一电磁阀38、第二电磁阀59以及三通电磁调节阀42的持续控制作用下,在适合使用者肺活量的吸氧供应量和吸氧脉冲开启频率的控制下,缓冲导流腔43内的氧气通过输气接口4输出至吸氧连接端,并通过外接的吸氧连接端输送至使用者吸入体内;
当开启自适应调节模式时,手动开启遮光板13,将血氧饱和度光感器15从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11内露出,同时通过外部固定带将壳体1背部与使用者手腕部位接触并固定,通过血氧饱和度光感器15实时监控使用者的血氧饱和度,并将血氧饱和度信息传输至控制器56,由控制器56通过GPS模块57将位置信息和血氧饱和度信息上传至远程监控平台,远程监控平台通过获取使用者的位置信息以及血氧饱和度信息并实施计算,然后通过远程监控平台将最优吸氧供应量和吸氧脉冲开启频率信息传输至控制器56,由控制器根据使用者位置信息和血氧饱和度需求实施供氧作业,在控制器56的控制作用下,空气压缩机开启后,外部的空气在空气压缩机39的负压作用下吸入至过滤器37,经过滤器37去除空气中的杂质后输送至分离器40,由分离器40将输送进来的高压气体中的大部分氮气分离过滤,然后过滤后的富氧混合气体在空气压缩机39的持续作业下输送至富氧膜分子筛41,经富氧膜分子筛41进一步净化后输出高浓度氧气,高浓度氧气经过三通电磁调节阀42输送至缓冲导流腔43,此时三通电磁调节阀42的底部通路开启,在控制器对空气压缩机39、第一电磁阀38、第二电磁阀59以及三通电磁调节阀42的持续控制作用下,在适合使用者位置和血氧饱和度需求的吸氧供应量和吸氧脉冲开启频率的控制下,缓冲导流腔43内的氧气通过输气接口4输出至吸氧连接端,并通过外接的吸氧连接端输送至使用者吸入体内。
所述的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与远程监控平台相连接,通过移动终端实现使用者肺活量信息、位置信息以及每次使用时血氧饱和度监控信息实施记录和规整,建立使用者终端档案,并定时将终端档案信息上传至远程监控平台实施记录和计算,为使用者提供最优的吸氧指导方案。
本产品在使用时,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实施不同模式的调节和切换作业。在非地理环境或者非特殊气候环境下,使用者通过差异检测调节模式实现肺活量的测量作业,在使用者首次使用设备时,或者经过固定时段使用设备后,均可通过该模式实施肺活量的检测和调节作业,产品通过对使用者首次使用或者固定时段使用后的检测信息实施记录,通过产品服务系统对记录的信息实施计算和规整,对相同或者不同的使用者在相同地理或者气候环境下的供氧需求实施调节,同时对对相同或者不同的在不同时段内处于相同地理或者气候环境下的供氧作业提供指导调节,亦可对相同或者不同的在不同时段内处于不同同地理或者气候环境下的供氧作业提供指导调节,够满足对相同或者不同的使用者对供氧量和供氧脉冲开启频率的需求。
在非地理环境或者非特殊气候环境下,使用者通过自适应调节模式实现血氧饱和度的测量作业,在吸氧期间通过该模式实施血氧饱和度的实时监控,通过产品服务系统对监控信息实施计算和规整,根据实时监控的血氧饱和度计算信息对供氧作业实施调节,够满使用者对供氧量和供氧脉冲开启频率的需求。同时在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系统能够根据使用者的血氧饱和度提供对应的供氧需求,在实施吸氧作业时,根据需求选择配套的吸氧面罩或吸氧鼻管实施吸氧作业。

Claims (6)

1.一种便携式制氧机,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设置有制氧单元、供电单元、差异检测调节单元以及自适应调节监控单元,所述的制氧单元包括开设在壳体(1)顶部的进气口(34),进气口(34)与安装在壳体(1)内侧顶部的过滤器(37)的输入端相连通,过滤器(37)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电磁阀(38)与空气压缩机(39)的输入端相连通,空气压缩机(39)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分离器(40)的输入端相连通,分离器(40)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电磁阀(59)与富氧膜分子筛(41)的输入端相连通,富氧膜分子筛(41)的输出端通过三通电磁调节阀(42)与缓冲导流腔(43)的输入端相连通,缓冲导流腔(43)的输出端与输气接口(4)的输入端相连通,输气接口(4)的输出端与吸氧连接端相连通;所述的差异检测调节单元包括设置在进气口(34)一侧的吹气接入口(36),吹气接入口(36)与安装在过滤器(37)背面的进气方管(47)相连通,进气方管(47)与安装在过滤器(37)和空气压缩机(39)背面的气体流量监测传感装置相连通,气体流量监测传感装置与安装在空气压缩机(39)背面的出气方管(49)相连通,出气方管(49)通过第三电磁阀(50)与三通电磁调节阀(42)相连通;所述的自适应调节监控单元包括安装在壳体(1)内的与第一电磁阀(38)、第二电磁阀(59)、第三电磁阀(50)、三通电磁调节阀(42)以及气体流量监测传感装置电性连接的控制器(56),控制器(56)与安装在分离器(40)和富氧膜分子筛(41)背面的GPS模块(57)以及无线收发模块(58)电性连接,在靠近控制器(56)的壳体(1)背面设置有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11),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11)的槽底中心位置设置有与控制器(56)电性连接的血氧饱和度光感器(15),在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11)侧内壁顶部设置有遮光板滑动轨道(12),遮光板滑动轨道(12)上滑动安装有遮光板(13),气体流量监测传感装置包括气体流量感应方管(48),气体流量感应方管(48)内设置有与进气方管(47)的输出端相连通的回转进气仓(51),回转进气仓(51)与气体流量感应器(53)相连接,气体流量感应器(53)与回转出气仓(52)相连接,回转出气仓(52)与出气方管(49)的输入端相连通,气体流量感应器(53)通过感应阀(54)与设置在过滤器(37)背面的气体流量监测器(55)相连接,气体流量监测器(55)与控制器(56)电性连接;所述的控制器(56)安装在气体流量感应方管(48)的下方,GPS模块(57)以及无线收发模块(58)安装在控制器(56)的下方,出气方管(49)安装在控制器(56)和缓冲导流腔(43)之间,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11)是上下两端为弧面侧槽型结构,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11)的槽长是血氧饱和度光感器(15)直径的三倍,血氧饱和度光感器(15)的直径不大于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11)的槽宽,遮光板滑动轨道(12)为两个,两个遮光板滑动轨道(12)对称分布在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11)内壁顶部,遮光板(13)遮光板(13)是能够沿着两个遮光板滑动轨道(12)滑动的顶部为弧面的片状结构,遮光板(13)的顶部与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11)的顶部内壁相配合,在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11)下方的壳体(1)内设置有用于收纳遮光板(13)的遮光板安装槽,遮光板(13)活动安装在该遮光板安装槽内,在遮光板(13)的外壁固定安装有滑动手持块(14),滑动手持块(14)安装在遮光板(13)外壁上部中心位置;所述的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11)两侧的壳体(1)上对称固定安装有两个环带固定卡接套管(10),两个环带固定卡接套管(10)均为内侧底部设置有缺口的圆柱形管状结构,两个环带固定卡接套管(10)的下部均与壳体(1)的背面外部固定连接,在两个环带固定卡接套管(10)上套装有腕部固定带(28)或者腰肩固定带(31),腕部固定带(28)和腰肩固定带(31)均为长方形条状结构,腕部固定带(28)的宽度不大于腰肩固定带(31)的宽度,腕部固定带(28)的长度不大于腰肩固定带(31)的长度,在腕部固定带(28)的一端内侧固定安装有腕部固定带粘钩层(29),在腕部固定带(28)的另一端外侧固定安装有与腕部固定带粘钩层(29)相配合的腕部固定带粘毛层(30),在腰肩固定带(31)的一端内侧固定安装有腰肩固定带粘钩层(32),在腰肩固定带(31)的另一端外侧固定安装有与腰肩固定带粘钩层(32)相配合的腰肩固定带粘毛层(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为片状长方体结构,供电单元包括开设在进气口(34)一侧的充电接口(35),充电接口(35)与安装在过滤器(37)一侧的充电连接器(46)相连接,充电连接器(46)与安装在过滤器(37)一侧的电源控制器(44)相连接,电源控制器(44)与安装在过滤器(37)下方的空气压缩机(39)一侧的充电蓄电池(45)相连接,在电源控制器(44)外侧的壳体(1)上安装有电源控制按键(3),在壳体(1)的正面设置有与电源控制器(44)相连接显示器(2),输气接口(4)设置在与电源控制按键(3)对应的壳体(1)一侧,显示器(2)的底面与输气接口(4)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在安装电源控制按键(3)一侧的壳体(1)的底部边角位置设置有与分离器(40)相连通的气体分离阀口(7),在气体分离阀口(7)一侧的壳体(1)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底侧防滑层(8),在输气接口(4)一侧的壳体(1)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顶侧防滑层(6),显示器(2)位于顶侧防滑层(6)和底侧防滑层(8)之间的壳体(1)正面上部位置,顶侧防滑层(6)自壳体(1)的顶部延伸至输气接口(4)安装位置一侧的壳体(1)侧面下部,底侧防滑层(8)自气体分离阀口(7)安装位置一侧的壳体(1)侧面下部延伸至电源控制按键(3)安装位置的下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口(34)为栅格镂空结构,空气压缩机(39)位于过滤器(37)的下部,富氧膜分子筛(41)位于空气压缩机(39)的下部,供电单元位于过滤器(37)和分离器(40)之间的空气压缩机(39)一侧,缓冲导流腔(43)为椭圆形管状结构,缓冲导流腔(43)位于空气压缩机(39)和过滤器(37)的一侧,过滤器(37)、空气压缩机(39)、供电单元、分离器(40)以及富氧膜分子筛(41)的背面均在同一平面上,分离器(40)位于富氧膜分子筛(41)一侧,缓冲导流腔(43)位于富氧膜分子筛(41)顶部另一侧,过滤器(37)、空气压缩机(39)、供电单元、分离器(40)、富氧膜分子筛(41)以及缓冲导流腔(43)的布局结构成汉字“乙”字形结构布局,缓冲导流腔(43)的顶部为密封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氧连接包括与输气接口(4)相连通的吸氧软管(5),在壳体(1)的正面设置有吸氧软管收纳隐藏保护带(9),吸氧软管收纳隐藏保护带(9)的一侧与壳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吸氧软管收纳隐藏保护带(9)的另一侧与壳体(1)的另一侧活动连接,在壳体(1)的侧面设置有保护带卡接锁紧槽(16),保护带卡接锁紧槽(16)内活动安装有保护带卡接扣(17),保护带卡接扣(17)与吸氧软管收纳隐藏保护带(9)一侧的边缘内侧面固定连接,吸氧软管收纳隐藏保护带(9)的一侧通过保护带卡接扣(17)和保护带卡接锁紧槽(16)与壳体(1)的一侧相连接,在吸氧软管收纳隐藏保护带(9)的内侧面固定安装有若干吸氧软管限位收纳块(19),吸氧软管(5)缠绕在相邻的两个吸氧软管限位收纳块(19)之间,在吸氧软管(5)的另一端通过插接连接件(18)活动安装有吸氧面罩(20)或吸氧鼻管(21),吸氧软管收纳隐藏保护带(9)的顶面位于输气接口(4)底面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制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吹气接入口(36)为顶部为圆柱形结构,吹气接入口(36)的底部逐渐缩小为方形管状结构,吹气接入口(36)的底部与进气方管(47)的顶部相连通,进气方管(47)是截面为长方形的薄方管结构,进气方管(47)的正面与过滤器(37)的背面贴合,出气方管(49)是截面为长方形的薄方管结构,出气方管(49)的正面与空气压缩机(39)的背面贴合,过滤器(37)和空气压缩机(39)均为片状结构,第三电磁阀(50)为长方形片状结构,在吹气接入口(36)的外侧通过吹气连接插管(23)活动安装有吹气连接接头(22),吹气连接接头(22)的顶部外侧固定安装有漏斗收气罩(24),漏斗收气罩(2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过滤罩体(25),在过滤罩体(25)上固定安装有防漏气限位环块(26),防漏气限位环块(26)是与嘴巴形状相配合的椭圆形环状结构,防漏气限位环块(26)与过滤罩体(25)相连通,过滤罩体(25)为圆柱形空心管状结构,在过滤罩体(25)的内部活动套装有过滤环片(27),过滤罩体(25)与漏斗收气罩(24)相连通,漏斗收气罩(24)与吹气连接接头(22)相连通,吹气连接接头(22)与吹气连接插管(23)相连通。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便携式制氧机的产品服务系统,包括与无线收发模块(58)无线连接的移动终端以及与GPS模块(57)无线连接的远程监控平台,其特征在于:当供电单元开启后,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将近端的移动终端通过无线收发模块(58)与控制器(56)相连接,连接后在移动终端上实施差异检测调节模式或者自适应调节模式的开启,当开启差异检测调节模式时,手动关闭遮光板(13),将血氧饱和度光感器(15)遮挡在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11)内,通过控制器开启第三电磁阀(50),使用者首先通过外接的吹气装置向吹气接入口(36)内吹气,吹气时首先深吸一口气,使胸廓完全打开,然后将嘴紧密贴合在外接的吹气装置上匀速吹气,使用者吹出的气体通过进气方管(47)进入到回转进气仓(51),再由回转进气仓(51)进入到气体流量感应器(53)内,有气体流量感应器(53)将气体流量信息传输至气体流量监测器(55),再由气体流量监测器(55)传输至控制器(56),吹出的气体通过回转出气仓(52)进入出气方管(49),然后进入到三通电磁调节阀(42)侧面的通路,此时三通电磁调节阀(42)的底部通路关闭,随着吹气作业的完成,吹出的气体通过缓冲导流腔(43)排出到外界,在吹气作业完成后,控制器(56)收录的使用者肺活量信息通过无线收发模块(58)传输至移动终端上,通过移动终端的软件服务系统记录并存储该信息,并对该信息实施计算,得出适合使用者最优的吸氧供应量和吸氧脉冲开启频率,然后通过移动终端将最优吸氧供应量和吸氧脉冲开启频率信息传输至控制器(56),由控制器根据使用者肺活量需求实施供氧作业,在控制器(56)的控制作用下,空气压缩机开启后,外部的空气在空气压缩机(39)的负压作用下吸入至过滤器(37),经过滤器(37)去除空气中的杂质后输送至分离器(40),由分离器(40)将输送进来的高压气体中的大部分氮气分离过滤,然后过滤后的富氧混合气体在空气压缩机(39)的持续作业下输送至富氧膜分子筛(41),经富氧膜分子筛(41)进一步净化后输出高浓度氧气,高浓度氧气经过三通电磁调节阀(42)输送至缓冲导流腔(43),此时三通电磁调节阀(42)的底部通路开启,在控制器对空气压缩机(39)、第一电磁阀(38)、第二电磁阀(59)以及三通电磁调节阀(42)的持续控制作用下,在适合使用者肺活量的吸氧供应量和吸氧脉冲开启频率的控制下,缓冲导流腔(43)内的氧气通过输气接口(4)输出至吸氧连接端,并通过外接的吸氧连接端输送至使用者吸入体内;
当开启自适应调节模式时,手动开启遮光板(13),将血氧饱和度光感器(15)从光感血氧饱和度监控槽(11)内露出,同时通过外部固定带将壳体(1)背部与使用者手腕部位接触并固定,通过血氧饱和度光感器(15)实时监控使用者的血氧饱和度,并将血氧饱和度信息传输至控制器(56),由控制器(56)通过GPS模块(57)将位置信息和血氧饱和度信息上传至远程监控平台,远程监控平台通过获取使用者的位置信息以及血氧饱和度信息并实施计算,然后通过远程监控平台将最优吸氧供应量和吸氧脉冲开启频率信息传输至控制器(56),由控制器根据使用者位置信息和血氧饱和度需求实施供氧作业,在控制器(56)的控制作用下,空气压缩机开启后,外部的空气在空气压缩机(39)的负压作用下吸入至过滤器(37),经过滤器(37)去除空气中的杂质后输送至分离器(40),由分离器(40)将输送进来的高压气体中的大部分氮气分离过滤,然后过滤后的富氧混合气体在空气压缩机(39)的持续作业下输送至富氧膜分子筛(41),经富氧膜分子筛(41)进一步净化后输出高浓度氧气,高浓度氧气经过三通电磁调节阀(42)输送至缓冲导流腔(43),此时三通电磁调节阀(42)的底部通路开启,在控制器对空气压缩机(39)、第一电磁阀(38)、第二电磁阀(59)以及三通电磁调节阀(42)的持续控制作用下,在适合使用者位置和血氧饱和度需求的吸氧供应量和吸氧脉冲开启频率的控制下,缓冲导流腔(43)内的氧气通过输气接口(4)输出至吸氧连接端,并通过外接的吸氧连接端输送至使用者吸入体内;所述的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与远程监控平台相连接,通过移动终端实现使用者肺活量信息、位置信息以及每次使用时血氧饱和度监控信息实施记录和规整,建立使用者终端档案,并定时将终端档案信息上传至远程监控平台实施记录和计算,为使用者提供最优的吸氧指导方案;
在非地理环境或者非特殊气候环境下,使用者通过差异检测调节模式实现肺活量的测量作业,在使用者首次使用设备时,或者经过固定时段使用设备后,均可通过该模式实施肺活量的检测和调节作业,产品通过对使用者首次使用或者固定时段使用后的检测信息实施记录,通过产品服务系统对记录的信息实施计算和规整,对相同或者不同的使用者在相同地理或者气候环境下的供氧需求实施调节,同时对对相同或者不同的在不同时段内处于相同地理或者气候环境下的供氧作业提供指导调节,亦可对相同或者不同的在不同时段内处于不同同地理或者气候环境下的供氧作业提供指导调节,够满足对相同或者不同的使用者对供氧量和供氧脉冲开启频率的需求;
在非地理环境或者非特殊气候环境下,使用者通过自适应调节模式实现血氧饱和度的测量作业,在吸氧期间通过该模式实施血氧饱和度的实时监控,通过产品服务系统对监控信息实施计算和规整,根据实时监控的血氧饱和度计算信息对供氧作业实施调节,够满使用者对供氧量和供氧脉冲开启频率的需求;同时在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系统能够根据使用者的血氧饱和度提供对应的供氧需求,在实施吸氧作业时,根据需求选择配套的吸氧面罩或吸氧鼻管实施吸氧作业。
CN202210778352.4A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便携式制氧机及其产品服务系统 Active CN11504338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8352.4A CN115043380B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便携式制氧机及其产品服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8352.4A CN115043380B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便携式制氧机及其产品服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43380A CN115043380A (zh) 2022-09-13
CN115043380B true CN115043380B (zh) 2023-10-20

Family

ID=83165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78352.4A Active CN115043380B (zh) 2022-07-04 2022-07-04 一种便携式制氧机及其产品服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43380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0885B1 (en) * 2000-01-13 2002-10-29 Brent Blu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d controlling oxygen supply
CN206007232U (zh) * 2016-07-08 2017-03-15 康泰医学系统(秦皇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呼吸疾病远程监测和控制系统
CN110450605A (zh) * 2019-07-12 2019-11-15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适用于高海拔矿山运输车辆的壁挂式模块化供氧系统
CN110860019A (zh) * 2019-12-27 2020-03-06 西安汇智医疗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控制的多功能医用制氧机
CN110960774A (zh) * 2019-12-31 2020-04-07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能够自动制氧的呼吸机及其制氧方法
CN111821551A (zh) * 2020-08-12 2020-10-27 华氧医疗科技(大连)有限公司 一种供氧控制器以及包含该控制器的供氧系统
CN113401875A (zh) * 2021-07-15 2021-09-17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一种便携式制氧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95105A1 (en) * 2000-01-13 2002-12-26 Brent Blu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d controlling oxygen supply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70885B1 (en) * 2000-01-13 2002-10-29 Brent Blu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d controlling oxygen supply
CN206007232U (zh) * 2016-07-08 2017-03-15 康泰医学系统(秦皇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呼吸疾病远程监测和控制系统
CN110450605A (zh) * 2019-07-12 2019-11-15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适用于高海拔矿山运输车辆的壁挂式模块化供氧系统
CN110860019A (zh) * 2019-12-27 2020-03-06 西安汇智医疗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控制的多功能医用制氧机
CN110960774A (zh) * 2019-12-31 2020-04-07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一种能够自动制氧的呼吸机及其制氧方法
CN111821551A (zh) * 2020-08-12 2020-10-27 华氧医疗科技(大连)有限公司 一种供氧控制器以及包含该控制器的供氧系统
CN113401875A (zh) * 2021-07-15 2021-09-17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一种便携式制氧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43380A (zh) 2022-09-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04192B2 (en) Versatile and multi-purpose breathing mask
CN204219635U (zh) 一种便携式空气净化机的主机结构
US20180200544A1 (en) Breathing glasses for purifying air
CN203724574U (zh) 便携式的空调及空气净化器一体化机
CN210409169U (zh) 一种便携式远程监控制氧呼吸一体设备及系统
CN111473459A (zh) 一种佩戴式空气净化器
CN207253589U (zh) 一种智能口罩
KR200453810Y1 (ko) 다기능 마스크장치
CN115043380B (zh) 一种便携式制氧机及其产品服务系统
CN208865074U (zh) 一种可携带的气体供应装置及呼吸辅助系统
CN107223067A (zh) 智能口罩和智能口罩的吸气供应量调节方法
CN205698951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空气净化器
WO2017210885A1 (zh) 一种健身器材及其制氧系统
CN215132209U (zh) 一种医用氧舱多功能医疗模块
CN205884737U (zh) 一种立体送风防护口罩
CN207286476U (zh) 一种消防紧急求生用的便携式呼吸器
WO2017210882A1 (zh) 一种具有制氧功能的跑步机
CN206483003U (zh) 一种集成于服装的可穿戴空气净化器
CN205391485U (zh) 一种便携式主动进气空气净化套件
CN213698622U (zh) 辅助呼吸装置
CN204380016U (zh) 供气式口罩装置
WO2017210884A1 (zh) 一种健身器材及其制氧系统、制氧装置
CN215231250U (zh) 一种便携式cpap呼吸器
CN208726572U (zh) 一种带有空气净化和供气结合的口罩装置
CN2722961Y (zh) 鼻呼吸气体分流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