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8090A - 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38090A
CN115038090A CN202210387939.2A CN202210387939A CN115038090A CN 115038090 A CN115038090 A CN 115038090A CN 202210387939 A CN202210387939 A CN 202210387939A CN 115038090 A CN115038090 A CN 1150380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carrier frequency
shared carrier
accessed
physical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8793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日新
赵俊
吴鸿斌
石穗
王志红
刘泽楷
陈文君
赵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8793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380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380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80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27Triggering entity
    • H04W28/0838User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9Management thereof
    • H04W28/0925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 H04W28/0942Management thereof using policies based on measured or predicted load of entities- or lin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共享载频的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根据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若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过载状态,则限制业务类型为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且用户类型为非主导运营商用户的待接入用户接入共享载频;若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严重过载状态,则根据已接入用户的用户类型和业务类型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迁出共享载频。本申请的方案,能够保障共享载频所属主导运营商的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

Description

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为了低成本进行覆盖补盲或流量分流,运营商之间通过载频共享的方式将多个运营商的用户接入同一载频共享时频资源。载频共享能够使得运营商的用户在附近没有所属运营商的基站或所属运营商的基站负载过高时,能够通过其他运营商的基站接入网络。但是,载频共享也会造成接入共享载频的用户过多、载频负荷高的问题,导致共享载频内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降低。
现有技术中,在接入共享载频的用户过多时,基站通过用户请求的业务类型为共享载频中的已接入用户进行资源分配,优先为请求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例如,语音通话业务)的用户分配资源,以保证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但请求保证比特速率业务的用户可能不是共享载频所属主导运营商的用户,共享载频所属主导运营商的用户可能请求的是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这使得共享载频所属主导运营商的一部分的用户被分配的资源较少,使得共享载频所属主导运营商的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无法得到保障。
综上,现有技术中,在接入共享载频的用户过多时,无法保障共享载频所属主导运营商的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接入共享载频的用户过多时,无法保障共享载频所属主导运营商的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共享载频的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
根据所述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所述已接入用户数量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
若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过载状态,则限制业务类型为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且用户类型为非主导运营商用户的待接入用户接入共享载频;
若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严重过载状态,则根据已接入用户的用户类型和业务类型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迁出共享载频。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共享载频负荷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共享载频的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所述已接入用户数量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
限制接入模块,若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过载状态,则用于限制业务类型为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且用户类型为非主导运营商用户的待接入用户接入共享载频;
迁出模块,若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严重过载状态,则用于根据已接入用户的用户类型和业务类型将已接入用户迁出共享载频。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基站,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中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中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共享载频的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根据所述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所述已接入用户数量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若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过载状态,则限制业务类型为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且用户类型为非主导运营商用户的待接入用户接入共享载频;若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严重过载状态,则根据已接入用户的用户类型和业务类型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迁出共享载频。由于根据所述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所述已接入用户数量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能够确定出已接入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能否得到保障,在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过载状态时,共享载频能够保障所有已接入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但若是持续有新的用户接入,则无法继续保障所有已接入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所以限制业务类型为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且用户类型为非主导运营商用户的待接入用户接入共享载频,以保障已接入共享载频的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并且,主导运营商用户能够接入共享载频,非主导运营商用户在请求保证比特速率业务时,也能够接入共享载频,进而,在保障用户最基本的通信需求的前提下,能够保障共享载频所属主导运营商的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在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严重过载状态时,共享载频需要优先为请求保证比特速率业务的用户分配资源,已经无法保障所有已接入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迁出共享载频,以腾出资源,保障用户最基本的通信需求,并保障共享载频所属主导运营商的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所以,本申请的方案能够保障共享载频所属主导运营商的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对应的网络架构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基站框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申请所涉及的名词进行解释。
载频,是指可以被调制以用于携带信息的载波频率。
小区,是用户终端通过无线通信接入网络的最小服务单位,是无线网络的基本组成单位。一个小区对应一个载频,不同的小区可以对应不同的载频,即,异频小区,也可以对应相同的载频,即同频小区。
共享载频,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运营商的用户都可以接入的载频。
资源块,Resource Bloc,简称RB,是基站为用户设备分配的一系列协议实体及配置的总称,是基站用于进行用户数据的传输的通道。在无线通信中,网络动态调度资源的基本时间单位为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简称TTI)。在长期演进中,一个TTI对应两个可以调度的资源块,一个虚拟资源块(Virtual Resource Bloc,简称VRB)和一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简称PRB),VRB映射到PRB。4G基站为用户分配资源是通过VRB给用户终端指示资源信息,以为用户分配资源,再计算VRB映射到的PRB,为用户分配实际的PRB。PRB对应频域上12个连续的载波(例如,在15KHz载波间隔的情况下是180KHz),对应时域上的一个时隙,即0.5ms的半个子帧。PRB用于进行用户数据的传输,共享载频所属的基站,可以根据用户请求的业务类型为共享载频中的用户分配不同数量的物理资源块。物理资源块利用率用于评价网络的负荷情况。
以下对本申请的现有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及分析。
现有技术中,用户接入载频后,基站根据用户请求的业务类型为用户分配资源,分配的资源用于用户数据的传输,不同的业务需要的资源量不同,例如,视频业务需要的资源量大于即时通讯业务。资源量可以是物理资源块的数量。在载频可用的物理资源块充足时,基站会根据用户请求的不同业务,为用户分配足够的资源,以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业务感知。但是,在接入共享载频的用户较多时,共享载频可用的物理资源块可能会较为紧张,为保障已接入用户最基本的通信需求,基站会优先为请求保证比特速率业务的用户分配足够的资源,而减少分配给请求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的用户的资源,例如,优先为语音通话业务的用户分配足够的资源而减少分配给视频、网页浏览等业务的用户的资源。这时,由于基站分配给请求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的用户的资源较少,这些请求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的用户可能会出现网速下降、网络卡顿、视频加载失败、网页无法刷新等情况,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无法得到保障。显然,请求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的用户有可能是该共享载频所属的主导运营商的用户。综上,现有技术中,在接入共享载频的用户过多时,无法保障共享载频所属主导运营商的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
在面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时,为了能够保障共享载频所属主导运营商的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发明人通过创造性研究发现,在必须要保障用户最基本的通信需求,尤其是要保证除共享载频所属运营商之外的其他运营商的用户的基本通信需求的前提下,为保障共享载频所属主导运营商的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不能够改变基站优先为请求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例如语音通话业务)的用户分配资源的分配方式。那么,就只能够保障共享载频中的所有已接入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因此,发明人通过获取共享载频的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根据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若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过载状态,则限制业务类型为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且用户类型为非主导运营商用户的待接入用户接入共享载频;若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严重过载状态,则根据已接入用户的用户类型和业务类型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迁出共享载频。由于根据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能够确定出已接入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能否得到保障,在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过载状态时,共享载频能够保障所有已接入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但若是持续有新的用户接入,则无法继续保障所有已接入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所以限制业务类型为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且用户类型为非主导运营商用户的待接入用户接入共享载频,以保障已接入共享载频的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并且,主导运营商用户能够接入共享载频,非主导运营商用户在请求保证比特速率业务时,也能够接入共享载频,进而,在保障用户最基本的通信需求的前提下,能够保障共享载频所属主导运营商的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在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严重过载状态时,共享载频需要优先为请求保证比特速率业务的用户分配资源,已经无法保障所有已接入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迁出共享载频,以腾出资源,保障用户最基本的通信需求,并保障共享载频所属主导运营商的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所以,本申请的方案能够保障共享载频所属主导运营商的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
本申请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的网络架构和应用场景进行介绍。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据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对应的网络架构中包括:基站10,小区11,在小区11中包括多类用户终端,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五类用户终端包括:第一用户终端21,第二用户终端22,第三用户终端23,第四用户终端24和第五用户终端25。其中,第一户终端21已接入共享载频并与基站进行数据交互,且请求的业务类型为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且用户类型为主导运营商用户。第二用户终端22已接入共享载频并与基站进行数据交互,且请求的业务类型为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且用户类型为主导运营商用户。第三用户终端23已接入共享载频并与基站进行数据交互,且请求的业务类型为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且用户类型为非主导运营商用户。第四用户终端24已接入共享载频并与基站进行数据交互,且请求的业务类型为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且用户类型为非主导运营商用户。第五用户终端25向基站10发送接入请求,待接入共享载频,且请求的业务类型为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且用户类型为非主导运营商用户。
小区11为属于基站10的小区,小区11对应的载频为共享载频,也就是说,基站10所属主导运营商的用户可以通过使用小区11对应的共享载频调制信号,以与基站10进行通信,进而通过基站10接入网络。非主导运营商的用户也可以通过运营商之间的载频共享协议,使用小区11对应的共享载频调制信号,以接入网络。基站10可以实时获取共享载频的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已接入的用户数量;并根据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
若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过载状态,则限制在接收到第三用户终端23接入共享载频的请求后,限制第三用户终端23接入共享载频;并与第一用户终端21、第二用户终端22、第三用户终端23以及第四用户终端24进行数据交互。若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严重过载状态,则根据将第四用户终端24迁出共享载频;并与第一用户终端21、第二用户终端22以及第三用户终端23进行数据交互。
需要说明的是,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网络制式,例如,可以适用于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简称GSM)、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简称W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简称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系统及5G等网络制式。可选的,上述通信系统可以为5G通信系统中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传输的场景中的系统。
故而,可选的,上述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简称BTS)和/或基站控制器,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简称NB)和/或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简称RNC),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Node B,简称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未来5G网络中的基站(gNB)等,本申请在此并不限定。
上述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其他业务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简称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设备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再例如,无线终端还可以是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简称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简称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简称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简称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 or User Equipment),在此不作限定。可选的,上述终端设备还可以是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设备。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实施例一
图2是根据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执行主体为共享载频负荷控制装置,该共享载频负荷控制装置位于基站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包括步骤201至步骤204。
步骤201,获取共享载频的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
本实施例中,基站可以直接统计每一个传输时间间隔中,共享载频被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个数,并将被占用的物理资源块个数与物理资源块总个数的比值确定为共享载频的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同理,基站可以直接统计每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共享载频的已接入用户数量。本实施例中,基站也可以将按照预设时间周期获取共享载频的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预设时间周期为至少一个传输时间间隔,基站可以将预设时间周期内各传输时间间隔中物理资源利用率的平均值确定为共享载频的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并将预设时间周期内各传输时间间隔中已接入用户数量的平均值确定为共享载频的已接入用户数量。示例性地,一个传输时间间隔为1毫秒时,预设时间周期可以为3分钟。
步骤202,根据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
本实施例中,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可以为正常状态、过载状态或严重过载状态。
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正常状态时,共享载频的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可以为[0,第一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这里,由于在资源足够分配时,基站一般会为用户分配足够的资源,在资源占用率达到一个门限之后,基站才会根据用户请求的业务类型动态分配资源,优先为保证比特速率业务的用户分配足够的资源,而减少非保证比特速率的用户分配到的资源。第一预设物理资源利用率可以是基站开始动态分配资源的资源占用率门限。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正常状态时,共享载频的已接入用户数量可以为[0,第一预设用户数量)。这里,在接入共享载频的用户数量较少时,只要资源足够分配,为给用户较好的感知水平,基站一般会为用户分配足够的资源,例如,用户请求的业务在使用3个资源块时,能够保障用户的感知水平;在使用5个资源块,能够给与用户较好的感知水平,资源足够分配时,基站为会用户分配5个资源块。在接入共享载频的用户数量达到一个门限之后,为保证用户之间的公平,基站才会根据用户请求的业务类型动态分配资源。例如,优先为请求保证比特速率业务的用户分配使其拥有较好的感知水平的资源块,为请求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的用户分配能够保障感知水平的资源块。第一预设用户数量可以是基站开始动态分配资源的用户数量门限。
同时,第一预设物理资源利用率和第一预设用户数量可以由工作人员根据共享载频的带宽、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已接入用户数量和用户感知水平等数据,并结合自身经验进行确定。具体地,只需共享载频在满足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小于第一预设物理资源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小于第一预设用户数量二项中至少一项时,共享载频中的所有用户的感知水平都能得到保障即可。示例性地,对于20MHz带宽的共享载频,第一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为70%,第一预设用户数量50。
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过载状态时,共享载频的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可以为[第一预设物理资源利用率,第二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共享载频的已接入用户数量可以为[第一预设用户数量,第二预设用户数量)。同理,第二预设物理资源利用率和第二预设用户数量可以由工作人员根据共享载频的带宽、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已接入用户数量和用户感知水平等数据,并结合自身经验进行确定,只需能够保证共享载频在满足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小于第二预设物理资源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小于第二预设用户数量二项中至少一项时,共享载频中的所有用户的感知水平都能够得到保障即可。示例性地,对于20MHz带宽的共享载频,第二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为90%,第二预设用户数量80。
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严重过载状态时,共享载频的物理资源块利用率为[第二预设物理资源利用率,100%],且共享载频的已接入用户数量大于第二预设用户数量。这时,无法保障共享载频中的所有用户都能够拥有良好的感知水平。
步骤203,若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过载状态,则限制业务类型为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且用户类型为非主导运营商用户的待接入用户接入共享载频。
本实施例中,业务类型包括保证比特速率业务和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为用户基本通信需求对应的业务,例如,打电话,发短信对应的语音通话业务,短信业务。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一般为用户可选的增值业务,例如,5G上网业务,网页浏览业务。如果用户在使用保证比特速率业务时的感知水平得不到保障,会比用户在使用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时的感知水平得不到保障,更容易引起用户投诉。
本实施例中,用户类型包括主导运营商用户和非主导运营商用户。主导运营商用户是共享载频所属的运营商的用户,非主导运营商用户是通过运营商之间的载频共享协议共享载频,共享该载频的其他运营商的用户。
具体地,可以通过用户请求业务时发送的业务请求中携带的用户识别码判断用户为主导运营商用户,以及通过业务请求中携带的业务类型来判断用户请求的业务类型是否为保证比特速率业务。如果请求接入共享载频的用户是非主导运营商用户,并且,其请求的业务类型是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则,基站可以拒绝该用户终端的接入请求,用户终端可以在被拒绝后通过其他的载频接入网络。
步骤204,若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严重过载状态,则根据已接入用户的用户类型和业务类型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迁出共享载频。
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用户类型为非主导运营商,且业务类型为非保证比特速率的用户终端切换至其他小区。其他小区可以是主导运营商的其他对应共享载频的小区,也可以是该用户所属的非主导运营商的载频对应的小区。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非保证比特速率的用户迁出共享载频。即,将请求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的用户终端切换至其他共享载频小区,或者该用户所属的运营商的载频对应的小区。进而,降低共享载频的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并减少共享载频的已接入用户数量,以提高共享载频中已接入用户的感知水平,使用户至少拥有良好的感知水平,保障主导运营商的用户的感知水平。
本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通过获取共享载频的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根据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若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过载状态,则限制业务类型为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且用户类型为非主导运营商用户的待接入用户接入共享载频;若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严重过载状态,则根据已接入用户的用户类型和业务类型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迁出共享载频。由于根据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能够确定出已接入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能否得到保障,在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过载状态时,共享载频能够保障所有已接入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但若是持续有新的用户接入,则无法继续保障所有已接入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所以限制业务类型为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且用户类型为非主导运营商用户的待接入用户接入共享载频,以保障已接入共享载频的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并且,主导运营商用户能够接入共享载频,非主导运营商用户在请求保证比特速率业务时,也能够接入共享载频,进而,在保障用户最基本的通信需求的前提下,能够保障共享载频所属主导运营商的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在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严重过载状态时,共享载频需要优先为请求保证比特速率业务的用户分配资源,已经无法保障所有已接入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迁出共享载频,以腾出资源,保障用户最基本的通信需求,并保障共享载频所属主导运营商的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所以,本申请的方案能够保障共享载频所属主导运营商的用户的业务感知水平。
实施例二
图3是根据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在是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对步骤202进行细化,则步骤202细化包括步骤301至步骤303。
步骤301,若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小于第一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或者已接入用户数量小于第一预设用户数量,则将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确定为正常状态。
本实施例中,在已接入用户的数量较少时,同时,为了给用户较好的感知水平,基站会为用户分配足够的资源,即,在保障用户的感知水平的基础上,为用户分配更多的资源,以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在接入的用户数量持续上升,用户请求的资源数量持续上升的过程中,基站会依次执行以下操作:减少分配给请求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的用户的资源,以保障请求保证比特速率业务的用户有较好的感知水平,但减少后分配的资源仍旧能够保障请求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的用户的感知水平;基站会减少分配给请求保证比特速率业务的用户的资源,以保障所有以接入用户的感知水平;减少分配给请求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的用户的资源,以保障请求保证比特速率业务的用户感知水平,此时,无法保障请求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的用户感知水平。
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可以为:
Figure BDA0003595626870000101
第二预设物理资源利用率可以为:
Figure BDA0003595626870000102
式中,n1为第一预设用户数量,n2为第二预设用户数量,kmax为保障用户感知水平需要的资源最多的业务所需的资源数k为共享载频的总资源数。其中资源数可以为物理资源块数量。第一预设用户数量和第二预设用户数量可以根据共享载频的平均使用人数,峰值使用人数等进行设置,但需要使得第二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小于或等于100%。
步骤302,若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小于第二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且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或者已接入用户数量小于第二预设用户数量且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用户数量,则将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确定为过载状态。
本实施例中,由于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小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如果不能够在保障已接入用户的感知水平时,基站会为用户分配更多的资源以保障用户的感知水平,进而使得物理资源块利用率上升。因此,只要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已接入用户的感知水平能够得到保障,可以将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确定为过载状态。在接入共享载频的用户数量小于第二预设用户数量时,即便这些用户请求的业务都需要较多的资源,要保障这些用户的感知体验,物理资源块利用率也不会超过第二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因此,在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小于第二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且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接入用户数量小于第二预设用户数量且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用户数量中至少一项满足时,就可以将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确定为过载状态。
步骤303,若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且已接入用户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用户数量,则将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确定为严重过载状态。
本实施例中,严重过载状态时,共享载频中已接入用户的感知水平得不到保障。在用户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用户数量以及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中的任意一项满足时,基站都会优先保障请求保证比特速率业务的用户感知水平,无法保障所有已接入用户的感知水平,所以,将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确定为严重过载状态。
综上,可以根据下表1所示的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与共享载频负荷状态的关系来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
表1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与共享载频负荷状态的关系
Figure BDA0003595626870000111
Figure BDA0003595626870000121
本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通过若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小于第一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或者已接入用户数量小于第一预设用户数量,或者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小于第一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且已接入用户数量小于第一预设用户数量,则将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确定为正常状态;若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小于第二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且大于第一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或者已接入用户数量小于第二预设用户数量且大于第一预设用户数量,则将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确定为过载状态;若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小于第二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且大于第一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并且已接入用户数量小于第二预设用户数量且大于第一预设用户数量,则将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确定为过载状态;若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大于第二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且已接入用户数量大于第二预设用户数量,则将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确定为严重过载状态。由于根据不同的已接入用户数量和不同的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将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确定为正常状态、过载状态和严重过载状态,可以确定共享载频是否能够保障所有已接入用户的感知水平,进而可以在共享载频处于不同的负荷状态时执行不同的操作以保障主导运营商用户的感知水平。
实施例三
图4是根据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在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对步骤204中,根据已接入用户的用户类型和业务类型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迁出共享载频进行细化,则细化包括步骤401至步骤403。
步骤401,获取候选用户在预设周期内占用共享载频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候选用户为已接入用户中业务类型为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且用户类型为非主导运营商用户的用户。
本实施例中,由于将用户迁出共享载频会影响用户的感知水平,因此,可以迁出共享载频的候选用户为已接入用户中业务类型为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且用户类型为非主导运营商用户的用户。预设周期可以为与步骤201中的预设时间周期相同的周期,可以小于步骤201中的预设时间周期,也可以为步骤201中的预设时间周期中的一段时间。示例性地,步骤201中的预设时间周期为3分钟,预设周期可以为3分钟,可以为1分钟,也可以为每一个预设时间周期的最后1分钟。候选用户在预设周期内占用共享载频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为非零实数。示例性地,预设周期为1分钟,候选用户在预设周期内的前30000毫秒中每一毫秒占用的资源块数量为3个,后30000毫秒中每一毫秒占用的资源块数量为1个。则该候选用户在预设周期内占用的共享载频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为2个。
步骤402,根据候选用户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确定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
本实施例中,可以按照候选用户在预设周期内占用的共享载频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将候选用户进行排序,将占用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越高的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确定为越高,将占用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越低的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确定为越低。
步骤403,按照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顺序依次确定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并在每次确定候选用户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后,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迁出共享载频,直到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不再为严重过载状态为止。
本实施例中,可以按照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从到至低的顺序依次确定各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具体地,可以判断该候选用户所处的位置是否存在其他可接入载频,即,是否存在其他可接入小区,其他可接入载频为候选用户所属运营商的载频或者其他共享载频。若确定候选用户所处的位置存在其他可接入载频,则将该候选用户确定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具体地,可以向用户终端发送指令,以使用户终端检测其所处的位置是否存在其他可接入载频,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基站。在每次确定候选用户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后,基站尝试将该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切换至其他可接入载频,若切换成功,即,成功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迁出共享载频,基站可以重新获取共享载频的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并根据重新获取的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若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不再为严重过载状态,则可以结束步骤403。若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仍旧为严重过载状态,则可以按照迁出优先级顺序确定下一个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若切换失败即,无法将这一次确定出的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迁出共享载频,则可以按照迁出优先级顺序确定下一个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重复上述步骤,直至重新获取到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不再为严重过载状态为止。
本实施例中,由于确定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的操作也会占用共享载频和用户终端的资源,所以按照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从到至低的顺序依次确定各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以减少确定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的操作占用的共享载频和用户终端的资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通过获取候选用户在预设周期内占用共享载频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候选用户为已接入用户中业务类型为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且用户类型为非主导运营商用户的用户;根据候选用户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确定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按照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顺序依次确定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并在每次确定候选用户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后,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迁出共享载频,直到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不再为严重过载状态为止。由于通过获取候选用户在预设周期内占用共享载频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能够确定出候选用户实时占用的资源块数量;根据候选用户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确定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能够将占用不同的资源块数量的候选用户确定为不同的优先级,进而可以先将占用的资源块数量更多的用户迁出,以更高的效率的减少共享载频的物理资源块占用率,更快的让共享载频中已接入用户的用户体验水平得到保障;按照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顺序依次确定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并在每次确定候选用户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后,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迁出共享载频,能够在保障共享载频中已接入用户的用户体验水平的前提下,尽量少迁出用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对步骤402进行细化,则细化包括步骤4021至步骤4022。
步骤4021,将候选用户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分别与多个预设物理资源块数量区间进行匹配。
本实施例中,预设物理资源块区间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并且,各个预设物理资源块数量区间的边界值可以根据共享载频中候选用户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进行设置,示例性地,在预设物理资源块区间数量为两个时,预设物理资源块数量区间(0,候选用户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中的中位数),[侯选用户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中的中位数,选用户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中的最大数]。示例性地,预设物理资源块数量区间可以为[0,10),[10,20)和20以上。
步骤4022,根据候选用户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匹配到的预设物理资源块数量区间确定对应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预设物理资源块数量区间边界值与对应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呈正相关关系。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落入的预设物理资源块数量区间确定各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预设物理资源块数量区间边界值越大时,对应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可以越高。在按照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顺序依次确定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时,同一优先级内的候选用户,由于占用的物理资源块数量差距不大,可以不存在先后顺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顺序依次确定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时,可以同时确定同一优先级中各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提高效率。这里,由于确定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的操作也会占用共享载频的资源,所以仅同时确定同一优先级中各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能够在不占用共享载频和用户终端的过多的资源的同时,提高确定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的效率的同时。
本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通过将候选用户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分别与多个预设物理资源块数量区间进行匹配;根据候选用户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匹配到的预设物理资源块数量区间确定对应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预设物理资源块数量区间边界值与对应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呈正相关关系。由于将候选用户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分别与多个预设物理资源块数量区间进行匹配,避免了按照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对候选用户进行排序,并且,预设物理资源块数量区间边界值与对应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呈正相关关系,能够保证按照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顺序依次确定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时,仍能够先确定占用的物理资源块数量更多的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更快的让共享载频中已接入用户的用户体验水平得到保障。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对步骤403中,按照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顺序依次确定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进行细化,则细化包括步骤4031至步骤4033。
步骤4031,按照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顺序,针对每个候选用户,执行以下操作:
步骤4032,向候选用户终端发送信号强度检测指令,信号强度检测指令用于指示候选用户终端检测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
本实施例中,基站可以向候选用户终端发送信号强度检测指令,信号强度检测指令用于指示候选用户终端检测其所处位置的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并将检测结果发送给基站。候选用户终端在接收到基站发送的信号强度检测指令后,实时监测其所处位置的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可以理解的是,候选用户终端只检测其所处位置覆盖的其他共享载频对应小区的信号强度和其所属运营商的载频对应小区的信号强度,当其所处位置不存在其他小区覆盖时,候选用户终端将其所处位置不存在其他小区覆盖的信息发送给基站。
步骤4033,接收候选用户终端发送的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并根据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确定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
本实施例中,可以依次确定各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和候选用户请求的具体的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判断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能否保障候选用户的感知水平,如果能够保障,则可以将候选用户确定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如果不存在其他小区,或者不存在能够保障候选用户感知水平的其他小区,则可以结束本次操作,判断下一个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具体地,可以在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大于共享载频在用户终端所处位置的信号强度时,判断该其他小区能够保障候选用户的感知水平。
本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通过按照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顺序,针对每个候选用户,执行以下操作:向候选用户终端发送信号强度检测指令,信号强度检测指令用于指示候选用户终端检测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接收候选用户终端发送的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并根据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确定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由于向候选用户终端发送信号强度检测指令,并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能够获得用户终端所处位置的实时信号强度,根据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确定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能够保障满足迁出要求的接入用户在迁出后的感知水平仍旧得到保障。
实施例四
图5是根据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对步骤4033中,据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确定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进行细化,则细化包括步骤501至步骤502。
步骤501,判断其他小区中是否存在信号强度高于预设信号强度可用阀值的可切换小区。
本实施例中,预设信号强度可用阈值可以是能够保障用户感知水平的信号强度。不同的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可以具有不同的预设信号强度可用阈值,示例性地,网页流量业务的预设信号强度可用阈值可以为-105dbm,视频业务的预设信号强度可用阈值可以为-85dbm。具体地,可以依次比较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是否高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并将高于预设信号强度阈值的小区确定为可切换小区,则在候选用户对应的其他小区中可切换小区的数量为大于0的自然数时,其他小区中存在信号强度高于预设信号强度可用阀值的可切换小区。
步骤502,若确定其他小区中存在可切换小区,则确定候选用户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
本实施例中,可切换小区是可以尝试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切换至的小区,在候选用户检测到的其他小区中存在信号强度高于预设信号强度可用阈值的可切换小区时,将候选用户确定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以便后续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迁出至可切换小区。
本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通过判断其他小区中是否存在信号强度高于预设信号强度可用阀值的可切换小区;若确定其他小区中存在可切换小区,则确定候选用户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由于判断其他小区中是否存在信号强度高于预设信号强度可用阀值的可切换小区,能够准确的确定出可切换小区,将其他小区中存在可切换小区的候选用户确定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所以可以准确的确定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对步骤403中,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迁出共享载频进行细化,则细化包括步骤701至步骤702。
步骤701,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对应的可切换小区中信号强度最高的小区确定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对应的待迁出小区。
本实施例中,已接入用户待迁出小区为迁出已接入用户时的目标小区,在候选用户所处位置的其他小区中存在多个信号强度高于预设信号强度可用阈值的可切换小区时,可以将信号强度最高的小区确定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的待迁出小区,以在保障已接入用户的感知水平的前提下,使已接入用户在迁出之后能够获得更好的感知水平。
步骤702,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切换至其对应的待迁出小区。
具体地,如果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对应的待迁出小区与共享载频属于同一个基站,则可以通过站内切换的方式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切换至其对应的待迁出小区,如果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对应的待迁出小区与共享载频不属于同一基站,则基站可以通过与待迁出小区所属基站的配合,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切换至其对应的待迁出小区。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如果待迁出小区拒绝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接入,则可以重新从可切换小区中确定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对应的待迁出小区,并重新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对应的可切换小区中。可以理解的是,基站可以尝试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切换至其对应的所有可切换小区,直至所有可切换小区均拒绝用户迁出,基站才放弃将用户迁出。在重新从可切换小区中确定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对应的待迁出小区时,可以将剩余可切换小区中的任意一个确定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对应的待迁出小区,也可以继续将剩余可切换小区中信号强度最高的小区确定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对应的待迁出小区。
本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通过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对应的可切换小区中信号强度最高的小区确定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待迁出小区;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切换至其待迁出小区。由于将信号强度最高的小区确定为待迁出小区,所以能够保障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在迁出共享载频并迁入待迁出小区之后能够拥有较好的感知水平。
实施例五
图6是根据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装置60位于基站中。该共享载频负荷控制装置60包括:获取模块61,确定模块62,限制接入模块63和迁出模块64。
获取模块61用于,获取共享载频的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
确定模块62用于,根据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
若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过载状态,则限制接入模块63用于,限制业务类型为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且用户类型为非主导运营商用户的待接入用户接入共享载频。
若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严重过载状态,则迁出模块64用于,根据已接入用户的用户类型和业务类型将已接入用户迁出共享载频。
本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装置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具体的实现方式与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确定模块62具体用于,若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小于第一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或者已接入用户数量小于第一预设用户数量,则将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确定为正常状态;若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小于第二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且大于第一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或者已接入用户数量小于第二预设用户数量且大于第一预设用户数量,则将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确定为过载状态;若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大于第二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且已接入用户数量大于第二预设用户数量,则将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确定为严重过载状态。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迁出模块64具体用于,获取候选用户在预设周期内占用共享载频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候选用户为已接入用户中业务类型为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且用户类型为非主导运营商用户的用户;根据候选用户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确定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按照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顺序依次确定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并在每次确定候选用户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后,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迁出共享载频,直到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不再为严重过载状态为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迁出模块64还用于,将候选用户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分别与多个预设物理资源块数量区间进行匹配;根据候选用户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匹配到的预设物理资源块数量区间确定对应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预设物理资源块数量区间边界值与对应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呈正相关关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迁出模块64还用于,按照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顺序,针对每个候选用户,执行以下操作:向候选用户终端发送信号强度检测指令,信号强度检测指令用于指示候选用户终端检测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接收候选用户终端发送的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并根据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确定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迁出模块64还用于,判断其他小区中是否存在信号强度高于预设信号强度可用阀值的可切换小区;若确定其他小区中存在可切换小区,则确定候选用户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迁出模块64还用于,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对应的可切换小区中信号强度最高的小区确定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待迁出小区;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切换至其待迁出小区。
本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装置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二至四中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具体的实现方式与原理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
图7是根据本申请第六实施例提供的基站框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基站80包括处理器82以及与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81。
存储器81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处理器82执行存储器81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
可选地,基站80还包括收发器,收发器用于收发数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应该理解,上述的装置实施例仅是示意性的,本申请的装置还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上述实施例中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若无特别说明,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起。上述集成的单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程序模块的形式实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硬件的形式实现时,该硬件可以是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等。硬件结构的物理实现包括但不局限于晶体管,忆阻器等等。若无特别说明,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当的硬件处理器,比如CPU、GPU、FPGA、DSP和ASIC等等。若无特别说明,存储器可以是任何适当的磁存储介质或者磁光存储介质,比如,阻变式存储器RRAM(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StaticRandom-Access Memory)、增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DRAM(Enhanced 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高带宽内存HBM(High-Bandwidth Memory)、混合存储立方HMC(HybridMemory Cube)等等。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程序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共享载频的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
根据所述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所述已接入用户数量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
若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过载状态,则限制业务类型为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且用户类型为非主导运营商用户的待接入用户接入共享载频;
若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严重过载状态,则根据已接入用户的用户类型和业务类型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迁出共享载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所述已接入用户数量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包括:
若所述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小于第一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或者所述已接入用户数量小于第一预设用户数量,则将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确定为正常状态;
若所述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小于第二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且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或者所述已接入用户数量小于第二预设用户数量且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用户数量,则将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确定为过载状态;
若所述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物理资源块利用率且已接入用户数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用户数量,则将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确定为严重过载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已接入用户的用户类型和业务类型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迁出共享载频,包括:
获取候选用户在预设周期内占用共享载频的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所述候选用户为已接入用户中业务类型为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且用户类型为非主导运营商用户的用户;
根据候选用户的所述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确定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
按照所述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顺序依次确定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并在每次确定候选用户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后,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迁出共享载频,直到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不再为严重过载状态为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候选用户的所述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确定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包括:
将候选用户的所述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分别与多个预设物理资源块数量区间进行匹配;
根据候选用户的所述平均物理资源块数量匹配到的预设物理资源块数量区间确定对应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所述预设物理资源块数量区间边界值与对应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呈正相关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顺序依次确定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包括:
按照候选用户的迁出优先级顺序,针对每个候选用户,执行以下操作:
向候选用户终端发送信号强度检测指令,信号强度检测指令用于指示候选用户终端检测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
接收候选用户终端发送的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并根据所述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确定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其他小区的信号强度确定候选用户是否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包括:
判断所述其他小区中是否存在信号强度高于预设信号强度可用阀值的可切换小区;
若确定所述其他小区中存在所述可切换小区,则确定候选用户为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迁出共享载频,包括:
将所述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对应的可切换小区中信号强度最高的小区确定为所述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对应的待迁出小区;
将所述满足迁出要求的已接入用户切换至其对应的待迁出小区。
8.一种共享载频负荷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共享载频的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已接入用户数量;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物理资源块利用率和所述已接入用户数量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
限制接入模块,若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过载状态,则用于限制业务类型为非保证比特速率业务且用户类型为非主导运营商用户的待接入用户接入共享载频;
迁出模块,若确定共享载频的负荷状态为严重过载状态,则用于根据已接入用户的用户类型和业务类型将已接入用户迁出共享载频。
9.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387939.2A 2022-04-14 2022-04-14 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0380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7939.2A CN115038090A (zh) 2022-04-14 2022-04-14 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87939.2A CN115038090A (zh) 2022-04-14 2022-04-14 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8090A true CN115038090A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20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87939.2A Pending CN115038090A (zh) 2022-04-14 2022-04-14 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3809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34712A (zh) * 2023-01-05 2023-03-21 无锡宏创盛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连接型业务的网关资源调度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34712A (zh) * 2023-01-05 2023-03-21 无锡宏创盛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连接型业务的网关资源调度方法
CN115834712B (zh) * 2023-01-05 2023-05-02 无锡宏创盛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连接型业务的网关资源调度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84984B2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117221B2 (en)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apparatu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trunking paging in LTE system
US11751236B2 (en) BWP allo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18228500A1 (zh) 一种调度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RU2540264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я дифференцированной услуги для пользовательского оборудования
EP2934033A1 (e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performing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in lte trunk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JP6043430B2 (ja) ユーザ分類方法及び装置
CN112333835B (zh) 一种载波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US20230209540A1 (en) Method of allocating uplink data packet resource and user equipment
WO201921452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5038090A (zh) 共享载频负荷控制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US20230074305A1 (en) Resource determin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5764118B (zh) Mocn小区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54322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2271410B (zh) 给ue提供差异化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12996114B (zh) 资源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85900B (zh) 上行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2073975B (zh) 一种终端间多跳通信的非授权频谱边缘共享方法及装置
WO2023123387A1 (zh) 一种资源分配指示域的大小的确定方法及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US11627470B1 (en) Asymmetric dynamic spectrum sharing
CN112996018B (zh) 一种确定方法、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123383A1 (zh) 一种资源的指示方法及终端设备、网络设备
WO2016150109A1 (zh) 一种用户设备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041241A (zh) Sr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5379578A (zh) 一种带宽分配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