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7417A - 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37417A
CN115037417A CN202210640106.2A CN202210640106A CN115037417A CN 115037417 A CN115037417 A CN 115037417A CN 202210640106 A CN202210640106 A CN 202210640106A CN 115037417 A CN115037417 A CN 1150374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message
packet
receiving end
s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4010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祥维
欧阳明俊
李俊志
陈正坤
沈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Yat S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 Yat S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un Yat S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64010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3741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374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74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8List acknowledgements,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consisting of a list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8Timers or timing mechanisms used in protoco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发送端采集待发送数据,并构造数据报文;发送端获取从接收端反馈的漏包报文,并更新漏包表;根据所述漏包表的表格内容,确定所述发送端将要发出的数据内容,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相应的数据报文,直至将所有待发送的数据报文发送完毕;其中,所述发送端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报文中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原始报文序列和待发送数据的编码报文,当报文传输过程中发生报文丢失时,接收端可以通过对所述编码报文的解码来获取丢失的报文。本发明能够节省重传带来的时间损耗和流量损耗,具有高稳定高鲁棒性,可广泛应用于通信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北斗RDSS服务具有全空域、大范围和全天侯的通信能力,目前北斗设备已逐渐在航空领域得到应用。试验证明,在远洋、山区等地区北斗RDSS通信链路比传统的通信链路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更高的通信成功率。相比卫星通信,北斗短报文(RDSS)具有以下独特优势,北斗终端锁星速度快,天线有效俯仰角范围大,收发成功率高,且经过多年市场检验,技术成熟度高。
在RDSS短报文通信容量方面,相比较于传统的文字传输,北斗三号相比北斗二号有了巨大的提升,为语音图像等多媒体的传输提供了保障。
但是图像和语音等数据包较大,需要分包传输,而大量的数据包发送与接收的过程中,由于北斗卫星链路容易受到大气条件、电磁干扰等因素影响,在使用环境的原因(城区,山区)遮挡等,容易出现数据丢包,丢失报文数据,意味着丢失子数据,如果无法发现以及重新传输,特别是图像传输,最后将无法得到完整信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方法及系统,能够节省重传带来的时间损耗和流量损耗,具有高稳定高鲁棒性。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方法,包括:
发送端采集待发送数据,并构造数据报文;
发送端获取从接收端反馈的漏包报文,并更新漏包表;
根据所述漏包表的表格内容,确定所述发送端将要发出的数据内容,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相应的数据报文,直至将所有待发送的数据报文发送完毕;
其中,所述发送端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报文中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原始报文序列和待发送数据的编码报文,当报文传输过程中发生报文丢失时,接收端可以通过对所述编码报文的解码来获取丢失的报文。
可选地,所述发送端获取从接收端反馈的漏包报文,并更新漏包表,包括:
实时监听所述接收端的反馈信息,当所述接收端的反馈报文中包含丢包标记时,对发送端的漏包表中的漏包信息进行更新。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漏包表的表格内容,确定所述发送端将要发出的数据内容,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相应的数据报文,包括:
检查所述漏包表,当所述漏包表中的报文数据不为空时,将所述漏包表中的报文数据发送至接收端;当所述漏包表中的报文数据为空时,将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报文发送至接收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端将采集到的待发送数据的数据报文进行分包处理得到原始报文序列,并对各个数据报文进行编码操作构成编码报文,将所述原始报文序列和所述编码报文一起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具体地:
发送端根据丢包率,每隔1/x-1个原始报文向接收端发送一个编码报文;其中,每一个编码报文都是这1/x-1个原始报文的线性组合,这1/x-1个原始报文和对应的编码报文构成一组报文
其中,x代表丢包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方法,包括:
接收端获取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报文,并对数据报文携带的编码报文进行解码,将得到的所有数据合成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包括图像数据、音频数据或文本数据;
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内定时向所述发送端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描述发送端的报文传输状态,所述报文传输状态包括报文丢失。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报文,判断报文的类型并根据报文类型解析报文数据;其中,所述报文类型包括图像、音频或文本;
接收端解析报文后,若发现漏包情况发生,则向发送端反馈发送漏包表的信息;若没有发现漏包情况发生则继续对下一个数据报文进行分析,直至分析完所有数据报文;
当接收到所有数据报文后,关闭接收端的接收系统,并对接收端的数据索引表进行更新检查,以确定索引表中指向的各个数据文件接收完整。
可选地,所述接收端采用动态反馈的方式向发送端发送反馈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在接收端设置一个定时器,当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到时,接收端检查报文接收过程中的丢包情况,并将包含丢包情况的反馈信息发送给发送端;
其中,所述定时器的定时时间根据北斗三号RDSS链路时延、链路带宽以及所述发送端的剩余未发送报文数量来决定。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系统,包括:
发送端,用于发送端采集待发送数据,并构造数据报文;发送端获取从接收端反馈的漏包报文,并更新漏包表;根据所述漏包表的表格内容,确定所述发送端将要发出的数据内容,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相应的数据报文,直至将所有待发送的数据报文发送完毕;
北斗三号卫星,用于实现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数据通信;
接收端,用于接收端获取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报文,并对数据报文携带的编码报文进行解码,将得到的所有数据合成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包括图像数据、音频数据或文本数据;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内定时向所述发送端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描述发送端的报文传输状态,所述报文传输状态包括报文丢失;
其中,所述发送端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报文中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原始报文序列和待发送数据的编码报文,当报文传输过程中发生报文丢失时,接收端可以通过对所述编码报文的解码来获取丢失的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实现如前面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实现如前面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前面的方法。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发送端采集待发送数据,并构造数据报文;发送端获取从接收端反馈的漏包报文,并更新漏包表;根据所述漏包表的表格内容,确定所述发送端将要发出的数据内容,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相应的数据报文,直至将所有待发送的数据报文发送完毕;其中,所述发送端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报文中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原始报文序列和待发送数据的编码报文,当报文传输过程中发生报文丢失时,接收端可以通过对所述编码报文的解码来获取丢失的报文。接收端获取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报文,并对数据报文携带的编码报文进行解码,将得到的所有数据合成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包括图像数据、音频数据或文本数据;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内定时向所述发送端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描述发送端的报文传输状态,所述报文传输状态包括报文丢失。本发明能够节省重传带来的时间损耗和流量损耗,具有高稳定高鲁棒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送端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接收端的步骤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报文生成过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算法报文完整时的示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某个报文丢失时的示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解码后的报文的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了保证信息传输的完整以及用户的体验,本发明提供一套丢包重传系统与方法。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的北斗大容量通信丢包重传机制。在进行轮询丢包重传任务的同时,针对北斗三号RDSS链路长时延和高误码率的特点,还优化出经多种环境试验验证成功率可达100%,且适用于各行各业使用北斗三号RDSS链路发送大容量多包数据的传输应用。
具体地,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方法,包括:
发送端采集待发送数据,并构造数据报文;
发送端获取从接收端反馈的漏包报文,并更新漏包表;
根据所述漏包表的表格内容,确定所述发送端将要发出的数据内容,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相应的数据报文,直至将所有待发送的数据报文发送完毕;
其中,所述发送端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报文中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原始报文序列和待发送数据的编码报文,当报文传输过程中发生报文丢失时,接收端可以通过对所述编码报文的解码来获取丢失的报文。
可选地,所述发送端获取从接收端反馈的漏包报文,并更新漏包表,包括:
实时监听所述接收端的反馈信息,当所述接收端的反馈报文中包含丢包标记时,对发送端的漏包表中的漏包信息进行更新。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漏包表的表格内容,确定所述发送端将要发出的数据内容,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相应的数据报文,包括:
检查所述漏包表,当所述漏包表中的报文数据不为空时,将所述漏包表中的报文数据发送至接收端;当所述漏包表中的报文数据为空时,将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报文发送至接收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端将采集到的待发送数据的数据报文进行分包处理得到原始报文序列,并对各个数据报文进行编码操作构成编码报文,将所述原始报文序列和所述编码报文一起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具体地:
发送端根据丢包率,每隔1/x-1个原始报文向接收端发送一个编码报文;其中,每一个编码报文都是这1/x-1个原始报文的线性组合,这1/x-1个原始报文和对应的编码报文构成一组报文
其中,x代表丢包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方法,包括:
接收端获取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报文,并对数据报文携带的编码报文进行解码,将得到的所有数据合成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包括图像数据、音频数据或文本数据;
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内定时向所述发送端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描述发送端的报文传输状态,所述报文传输状态包括报文丢失。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报文,判断报文的类型并根据报文类型解析报文数据;其中,所述报文类型包括图像、音频或文本;
接收端解析报文后,若发现漏包情况发生,则向发送端反馈发送漏包表的信息;若没有发现漏包情况发生则继续对下一个数据报文进行分析,直至分析完所有数据报文;
当接收到所有数据报文后,关闭接收端的接收系统,并对接收端的数据索引表进行更新检查,以确定索引表中指向的各个数据文件接收完整。
可选地,所述接收端采用动态反馈的方式向发送端发送反馈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在接收端设置一个定时器,当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到时,接收端检查报文接收过程中的丢包情况,并将包含丢包情况的反馈信息发送给发送端;
其中,所述定时器的定时时间根据北斗三号RDSS链路时延、链路带宽以及所述发送端的剩余未发送报文数量来决定。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系统,包括:
发送端,用于发送端采集待发送数据,并构造数据报文;发送端获取从接收端反馈的漏包报文,并更新漏包表;根据所述漏包表的表格内容,确定所述发送端将要发出的数据内容,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相应的数据报文,直至将所有待发送的数据报文发送完毕;
北斗三号卫星,用于实现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数据通信;
接收端,用于接收端获取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报文,并对数据报文携带的编码报文进行解码,将得到的所有数据合成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包括图像数据、音频数据或文本数据;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内定时向所述发送端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描述发送端的报文传输状态,所述报文传输状态包括报文丢失;
其中,所述发送端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报文中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原始报文序列和待发送数据的编码报文,当报文传输过程中发生报文丢失时,接收端可以通过对所述编码报文的解码来获取丢失的报文。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实现如前面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实现如前面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前面的方法。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1.丢包重传机制
本发明在原始报文序列中加入编码报文,若传送过程中有原始报文丢失,接收端可以通过编码报文解码产生丢失的报文,而无需请求发送端重传,从而节省了重传带来的时间损耗。编码报文数据包经过北斗三号RDSS链路,若传送过程中有数据包丢失,接收端可以通过编码报文判断丢失的报文数据包,此时再通过接收端向编码端发送丢失重传请求,进而重新在原始报文序列中加入编码报文,以此反复,最终完成100%的包完成传输。
2.优化效率与节省容量
本发明的中心算法是在发送的原始报文序列中加入编码报文,若传送过程中有原始报文丢失,接收端可以通过编码报文解码产生丢失的报文,而无需请求发送端重传,从而节省了重传带来的时间损耗和流量损耗。我们知道一幅手机拍摄图的一般大小是1M,假设说北斗三号RDSS链路一次性可以传输1k,那么需要分1024包传输,这样的话1kbps都需要17分钟以上。而对于流量来说,卫星的一条报文价格也是昂贵。所以本发明将极大优化效率和节省容量和降低成本。
图1为本发明的发送端的步骤流程图,如图1所示,发送端终端主要负责从系统中读取数据,构造数据报文(分包)并发送出去。同时,根据编码协议逻辑进行编码操作,构成编码报文并发送。
分包后每一包都带有总包数和序列数据。
发送端处理流程为:
1)发送端接收对接收端反馈的漏包报文(监听),判断是否有丢包标记,根据反馈对携带的漏包信息更新发送端的漏包表;
2)同步根据反馈的回应字段更新发送端的漏包表;
3)发送数据报文,首先检查漏包表,若不为空,则发送漏包表中的报文,否则发送数据报文;
4)根据偏移值读取文件数据构造数据报文并发送,循环轮询直到完成所有包的发送;
图2为接收端的处理流程图,如图2所示,接收端主要负责接收数据报文,解码编码报文,并将接收到和解码产生的数据报文合成为用户的要的图片语音等数据,同时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定时向发送端返回反馈报文以通告当前的发送端的状态。
接收端处理流程:
1)接收到报文数据包,判断报文类型(可能是不同的数据,图片、语音编解码差异很大,所以有这里),解析报文数据;
2)解析得到报文数据报文,若漏包情况发生,则反馈发送补充漏包表,若没有,进行下一步接收判断。
3)接收判断此时是否接收完所有的包,若完成,关闭系统,结束接收。
4)每次更新索引表都检查文件是否接收完毕,若是则返回FIN标记的ACK并结束传输;否则返回步骤1。
可以理解的是,相关技术在采集到待发送的数据时,对生成的数据报文进行分包处理,分包后每一包都带有总包数和序列数据。本发明进一步的算法是在发送的原始报文序列中加入编码报文,若传送过程中有原始报文丢失,接收端可以通过编码报文解码产生丢失的报文,而无需请求发送端重传,从而节省了重传带来的时间损耗和流量损耗。大大降低了应用的成本和提高了实用性。
发送端每隔1/x-1(x表示丢包率)个原始报文,就发送一个编码报文,每一个编码报文都是这1/x-1个原始报文的线性组合,这1/x-1个原始报文和对应的编码报文构成一组报文。例如,如图3所示,若丢包率为25%,原始报文包括11010(报文1),10100(报文2)和00111(报文3),那么对应的编码报文为01001。
理想情况下,传输过程中,每一组报文中平均会有一个丢失。若只有一个报文丢失的话,通过冗余的编码报文,接收端可以解码产生任意丢失的报文。为了达到这一效果,一般需要将每个原始报文重传,而本发明只需重传一个编码报文。若一组报文中有k(k>=2)个报文丢失,则本发明只需重传k-1个报文,当这k-1个报文接收到时,另外丢失的报文也可以解码出来。报文发送序列实例如图4所示。假设报文2丢失,则如图5所示。则接收端利用报文1、3、4和编码报文1-4,通过解码计算得到丢失的报文2,如图6所示。
当编码块中丢包数大于一个时,接收端需要反馈报文给发送端,请求重发丢失的报文。
反馈报文的返回时机也是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反馈频率太高不但占用带宽,而且容易造成发送端重复发送多余的报文;频率太低又不能及时填补接收端的丢包漏洞,尤其是当发送进入文件的结尾部分时,过长的反馈间隔会造成发送接收两端的等待时间过长,降低了传输效率。
因此,本发明进一步提出动态设置反馈报文发送间隔的想法。在接收端设置一个定时器,每当定时时间到,则接收端检查接收报文的丢包情况,并发送反馈报文将丢包信息反馈给发送端。定时的时间长度根据链路时延、链路带宽和发送端剩余报文数量来决定,当发送端剩余报文数量较少时适当减小该时间长度,以更快驱动发送端重传丢失报文,尽快结束传输过程。
可以看出,本发明提出的传输机制的中心思想与相关研究中提到的NCRTP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在原始的报文发送序列中根据情况合理地加入冗余编码报文,从而减少因报文重传而带来的时间损耗。但与NCRTP不同之处在于:
其一,NCRTP的提出是针对DTN网络的,传输的是DTN束(bund le)。
而本发明提出的NCSTP传输机制并不只针对DTN网络架构,传输的内容也不局限于DTN束。由于本实施例的传输机制并不关注网络架构的某一层,该机制可以应用到应用层、网络层和链路层,因此其适应性和通用性比NCRTP更强;
其二,NCRTP的接收端反馈SNACK报文是通过接收报文数量来出发的,当接收到的报文数达到ACK_DELAY(其取值与文件大小和上行和下行链路带宽的比值有关)时,发送端将会反馈一个SNACK。
而本发明的传输机制采用的定时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当发送端报文全部发出而接收端的报文累计数量未达到ACK_DELAY不能返回SNACK而导致的死锁问题,并且定时的方法也比报文计数的方法更适合长时延的环境,能够对上述死锁问题作出很好的应对。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优化相关算法,节省了重传带来的时间损耗和流量损耗,具有高稳定高鲁棒性,对于实际应用具有很大的意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采集待发送数据,并构造数据报文;
发送端获取从接收端反馈的漏包报文,并更新漏包表;
根据所述漏包表的表格内容,确定所述发送端将要发出的数据内容,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相应的数据报文,直至将所有待发送的数据报文发送完毕;
其中,所述发送端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报文中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原始报文序列和待发送数据的编码报文,当报文传输过程中发生报文丢失时,接收端可以通过对所述编码报文的解码来获取丢失的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获取从接收端反馈的漏包报文,并更新漏包表,包括:
实时监听所述接收端的反馈信息,当所述接收端的反馈报文中包含丢包标记时,对发送端的漏包表中的漏包信息进行更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漏包表的表格内容,确定所述发送端将要发出的数据内容,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相应的数据报文,包括:
检查所述漏包表,当所述漏包表中的报文数据不为空时,将所述漏包表中的报文数据发送至接收端;当所述漏包表中的报文数据为空时,将所述待发送的数据报文发送至接收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发送端将采集到的待发送数据的数据报文进行分包处理得到原始报文序列,并对各个数据报文进行编码操作构成编码报文,将所述原始报文序列和所述编码报文一起发送至所述接收端,具体地:
发送端根据丢包率,每隔1/x-1个原始报文向接收端发送一个编码报文;其中,每一个编码报文都是这1/x-1个原始报文的线性组合,这1/x-1个原始报文和对应的编码报文构成一组报文
其中,x代表丢包率。
5.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端获取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报文,并对数据报文携带的编码报文进行解码,将得到的所有数据合成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包括图像数据、音频数据或文本数据;
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内定时向所述发送端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描述发送端的报文传输状态,所述报文传输状态包括报文丢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端根据接收到的数据报文,判断报文的类型并根据报文类型解析报文数据;其中,所述报文类型包括图像、音频或文本;
接收端解析报文后,若发现漏包情况发生,则向发送端反馈发送漏包表的信息;若没有发现漏包情况发生则继续对下一个数据报文进行分析,直至分析完所有数据报文;
当接收到所有数据报文后,关闭接收端的接收系统,并对接收端的数据索引表进行更新检查,以确定索引表中指向的各个数据文件接收完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采用动态反馈的方式向发送端发送反馈信息,包括以下步骤:
在接收端设置一个定时器,当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到时,接收端检查报文接收过程中的丢包情况,并将包含丢包情况的反馈信息发送给发送端;
其中,所述定时器的定时时间根据北斗三号RDSS链路时延、链路带宽以及所述发送端的剩余未发送报文数量来决定。
8.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端,用于发送端采集待发送数据,并构造数据报文;发送端获取从接收端反馈的漏包报文,并更新漏包表;根据所述漏包表的表格内容,确定所述发送端将要发出的数据内容,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相应的数据报文,直至将所有待发送的数据报文发送完毕;
北斗三号卫星,用于实现所述发送端与所述接收端之间的数据通信;
接收端,用于接收端获取发送端发送的数据报文,并对数据报文携带的编码报文进行解码,将得到的所有数据合成目标数据,所述目标数据包括图像数据、音频数据或文本数据;在预设的时间间隔内定时向所述发送端发送反馈信息,所述反馈信息用于描述发送端的报文传输状态,所述报文传输状态包括报文丢失;
其中,所述发送端向所述接收端发送的数据报文中包括待发送数据的原始报文序列和待发送数据的编码报文,当报文传输过程中发生报文丢失时,接收端可以通过对所述编码报文的解码来获取丢失的报文。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640106.2A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方法 Pending CN1150374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0106.2A CN115037417A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40106.2A CN115037417A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7417A true CN115037417A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22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40106.2A Pending CN115037417A (zh) 2022-06-08 2022-06-08 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37417A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1518A (zh) * 2015-10-16 2016-03-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面向深空网络的文件传输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1518A (zh) * 2015-10-16 2016-03-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面向深空网络的文件传输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付海: "基于网络编码和动态冗余的深空网络传输机制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48211B2 (ja) マルチキャスト通信またはブロードキャスト通信において拡張したファイル配信を行う方法および装置
US668435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ata transmission apparatus, data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packet data structure
JP3512755B2 (ja) 通信方式、通信装置、およびこの通信装置を用いた通信システム
CN115396077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30083441A1 (en) Managing subpacke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for advanced interactive services
CN113037440B (zh) 数据重传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A2674655A1 (en) Improved data transfer method, system and protocol
KR101438005B1 (ko) 서버와 클라이언트 단말 간에 데이터를 패킷 단위로 실시간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이에 상응하는 서버 및 단말
CN109714130A (zh) 一种基于喷泉码的文件传输方法
CN101534483A (zh) 一种实现多媒体消息断点发送的方法及系统
CN110233856B (zh)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41215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n-demand file repair
JP7282895B2 (ja) データの再送復号方法、装置、システム及び通信装置
KR101465891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트래픽 중복 제거 방법 및 장치
CN115037417A (zh) 一种用于北斗三号rdss链路优化的数据丢包重传方法
JP4217534B2 (ja) パケット送信装置、パケット受信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3163683A (ja) サーバと移動端末の間でパケット系列を伝送するシステム
CN102802197A (zh) 应用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005011B (zh) 一种用于水声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548105B (zh) 一种基于udp的数据传输确认方法和基站
CN109361629B (zh) 一种基于Kafka大消息可靠传输方法
CN102170341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1212452B (zh) 一种基于实时传输协议的多媒体数据传输控制方法
CN116896567B (zh) 网络层协议传输数据方法和装置
CN114978427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程序产品、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909

Assignee: GUANGZHOU PANG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SUN YAT-SEN University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440000227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Packet Loss Retransmission Method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Beidou-3 RDSS Link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21012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9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