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33219A - 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嵌入式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嵌入式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33219A
CN115033219A CN202210607735.5A CN202210607735A CN115033219A CN 115033219 A CN115033219 A CN 115033219A CN 202210607735 A CN202210607735 A CN 202210607735A CN 115033219 A CN115033219 A CN 1150332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stamp
time difference
application layer
cache region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0773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军成
陈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0773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332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33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332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30Creation or generation of source code
    • G06F8/31Programming languages or programming paradigms
    • G06F8/313Logic programming, e.g. PROLOG programming langu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70Software maintenance or management
    • G06F8/71Version control;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emory System Of A Hierarchy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嵌入式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接收应用层发送的时间差获取请求,时间差获取请求中携带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基于时间差传输接口的接口类型和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确定两个目标时间戳;其中,每个时间戳标识对应一个时间戳缓存区,时间戳缓存区中存储有对应的时间戳;根据两个目标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得相对时间戳;将相对时间戳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返回给应用层,以供应用层基于相对时间戳执行预设的时长判断逻辑。上述方法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将相对时间戳返回给应用层,解决了应用层直接从系统层获取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因时间戳溢出导致逻辑判断异常的问题。

Description

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嵌入式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软件开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嵌入式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操作系统中,应用层在进行一些逻辑判断时,经常需要获取两个时间戳之间的相对时间戳,即时间差。目前,应用层获取相对时间戳时,可以通过系统层提供的时间戳接口,获取需要的两个时间戳,根据两个时间戳计算出时间差。
在单片机中,系统层通常使用32位无符号型变量存储时间戳,存储的时间戳范围有限,存在时间戳溢出现象。当存储的时间戳发生溢出时,由于应用层不同应用计算时间差的方式不统一,容易由于时间戳溢出而导致逻辑判断异常。
因此,如何避免应用层因时间戳溢出导致逻辑判断异常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嵌入式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基于时间差传输接口的接口类型和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确定两个目标时间戳,根据两个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可以实现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将相对时间戳返回给应用层,解决了应用层直接从系统层获取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因时间戳溢出导致逻辑判断异常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接收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时间差获取请求,所述时间差获取请求中携带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
基于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的接口类型和所述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确定两个目标时间戳;其中,每个时间戳标识对应一个时间戳缓存区,所述时间戳缓存区中存储有对应的时间戳;
根据所述两个目标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得相对时间戳;
将所述相对时间戳通过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返回给所述应用层,以供所述应用层基于所述相对时间戳执行预设的时长判断逻辑。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嵌入式系统,所述嵌入式系统包括系统层和应用层;
所述系统层对所述应用层提供时间差传输接口;
所述系统层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接收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时间差获取请求,所述时间差获取请求中携带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
所述系统层基于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的类型和所述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确定两个目标时间戳;其中,每个时间戳标识对应一个时间戳缓存区,所述时间戳缓存区中存储有对应的时间戳;
所述系统层根据所述两个目标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得相对时间戳;
所述系统层将所述相对时间戳通过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返回给所述应用层;
所述应用层基于所述相对时间戳执行预设的时长判断逻辑。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的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或加载如上述的嵌入式系统。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如上述的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或加载如上述的嵌入式系统。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嵌入式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接收应用层发送的时间差获取请求,并基于时间差传输接口的接口类型和时间差获取请求中携带的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确定两个目标时间戳,可以允许应用层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获取相对时间戳,避免应用层通过现有的时间戳接口直接从系统层获取时间戳;通过根据两个目标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并将获得的相对时间戳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返回给应用层,以供应用层基于相对时间戳执行预设的时长判断逻辑,实现应用层无需根据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可以直接使用接收到的相对时间戳执行时长判断逻辑,避免了时间戳发生溢出时,应用层由于时间戳计算方式不统一导致逻辑判断异常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间戳数组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申请时间戳缓存区的子步骤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申请时间戳缓存区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申请时间戳缓存区的子步骤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刷新时间戳缓存区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目标时间戳的子步骤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确定目标时间戳的子步骤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相对时间戳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获取相对时间戳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释放时间戳缓存区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嵌入式系统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层与系统层的交互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组合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应当理解,在此本申请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申请。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嵌入式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其中,电子设备安装有嵌入式系统,该嵌入式系统包括系统层和应用层。该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可以应用于嵌入式系统中,通过基于时间差传输接口的接口类型和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确定两个目标时间戳,根据两个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可以实现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将相对时间戳返回给应用层,解决了应用层直接从系统层获取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因时间戳溢出导致逻辑判断异常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嵌入式系统是安装在电子设备内部,为特定应用而设计的专用计算机系统。系统层是指嵌入式系统中的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接口和驱动接口;应用层是指通过系统接口、驱动接口实现具体功能的应用。
示例性的,电子设备可以服务器,也可以是终端。其中,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服务器,也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等电子设备。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包括步骤S10至步骤S40。
步骤S10、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接收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时间差获取请求,所述时间差获取请求中携带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应用层通常通过系统层提供的时间戳接口直接获取两个时间戳,然后根据两个时间戳计算出相对时间戳,并根据相对时间戳执行时长判断逻辑。但是,当时间戳发生溢出时,由于应用层不同应用计算时间差的方式不统一,因由于时间戳溢出而导致逻辑判断异常的问题。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系统层不对应用层提供时间戳接口,而是对应用层提供时间差传输接口,应用层可以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获取相对时间戳,从而解决了应用层直接从系统层获取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因时间戳溢出导致逻辑判断异常的问题。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时间戳数组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系统层可以定义两个一维数组,例如,第一数组和第二数组;第一数组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一个时间戳,存储在时间戳缓存区中。每个时间戳所在的时间戳缓存区可以作为时间戳标识,时间戳标识可以是时间戳缓存区的编号或名称、或者是时间戳缓存区的基地址加上缓存大小等等。第二数组中的元素用于表示第一数组中的时间戳缓存区对应的分配状态,其中,分配状态可以是未分配/已分配。示例性的,当第一数组中的某个元素的时间戳缓存区分配给应用层,该时间戳缓存区在第二数组中对应的分配状态标记为已分配。第一数组和第二数组的数组大小相同,但位宽可以不同,例如,每个数组长度都为32,有32个元素,第一时间戳数组中每个元素的位宽可以为32位,为通常时间戳的位宽,第二时间戳数组中的每个元素的位宽可以为8位。当然,也可以定义一个二维数组,用于表示时间戳和对应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该二维数组实际为第一数组和第二数组组合而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应用层需要使用相对时间戳进行时长判断逻辑时,需要根据预先分配的时间戳标识,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向系统层发起时间差获取请求,由系统层根据应用层发送的时间戳标识和时间差传输接口的类型确定两个目标时间戳,进而根据两个时间戳计算出获得相对时间戳,并将相对时间戳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返回给应用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接收应用层发送的时间差获取请求,时间差获取请求中携带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系统层对应用层提供时间差传输接口,以供应用层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向系统层请求相对时间戳。
示例性的,当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接收应用层发送的时间差获取请求时,可以提取时间差获取请求中携带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然后,根据时间差传输接口和至少一个时间戳确定两个目标时间戳,进而可以根据两个目标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得相对时间戳。
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接收应用层发送的时间差获取请求,后续可以根据时间差获取请求中携带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确定目标时间戳,避免应用层直接通过现有的时间戳接口直接从系统层获取时间戳。
需要说明的是,应用层在通过时间戳标识获取相对时间戳之前,应用层还需要申请时间戳缓存区,并对申请的时间戳缓存区进行刷新,以将当前时刻对应的当前时间戳记录在时间戳缓存区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对如何申请时间戳缓存区和对时间戳缓存区进行刷新,作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申请时间戳缓存区的子步骤的示意性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1至步骤S104。
步骤S101、当通过时间戳申请接口接收到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时间戳申请请求时,查询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系统层对应用层提供一个时间戳申请接口,应用层可以通过时间戳申请接口向系统层申请时间戳缓存区,用于存储时间戳;系统层将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的时间戳标识发送至应用层,以供应用层在获取相对时间戳,将时间戳标识发送给系统层,以使得系统层根据时间戳标识确定目标时间戳缓存区,进而获取目标时间戳缓存区中存储的时间戳作为目标时间戳。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通过时间戳申请接口接收到应用层发送的时间戳申请请求时,查询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
示例性的,查询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可以根据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确定可用的时间戳缓存区。例如,将分配状态为未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确定为可用的时间戳缓存区。后续可以将可用的时间戳缓存区分配给应用层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分配状态为已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表示该时间戳缓存区的时间戳标识已经分配给应用层,应用层可以根据时间戳标识使用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分配状态为未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表示该时间戳缓存区的时间戳标识未分配给应用层。
示例性的,应用层可以通过时间戳申请接口申请至少一个时间戳缓存区。
例如,当应用层申请一个时间戳缓存区时,可以调用时间戳申请接口一次,得到一个时间戳缓存区对应的时间戳标识。应用层在需要获取相对时间戳时,可以将该时间戳缓存区对应的时间戳标识发送给系统层;系统层可以将目标时间戳缓存区存储的时间戳作为第一时间戳,以及将当前时刻对应的当前时间戳作为第二时间戳,进而可以将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作为两个目标时间戳。
又例如,当应用层申请多个时间戳缓存区时,可以多次调用时间戳申请接口,得到多个时间戳缓存区对应的时间戳标识。在需要获取相对时间戳时,可以将起始时间戳标识和结束时间戳标识发送给系统层;系统层可以将根据起始时间戳标识和结束时间戳标识,确定起始时间戳缓存区和结束时间戳缓存区,进而可以将起始时间戳缓存区和结束时间戳缓存区存储的时间戳作为两个目标时间戳。
步骤S102、将分配状态为未分配的任一时间戳缓存区,确定为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
示例性的,可以将任意一个分配状态为未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确定为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
步骤S103、通过所述时间戳申请接口将所述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对应的时间戳标识发送至所述应用层。
示例性的,在确定为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之后,可以通过时间戳申请接口将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对应的时间戳标识发送至应用层,以供应用层根据时间戳标识进行时间戳刷新或获取相对时间戳。
步骤S104、将所述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标记为已分配。
示例性的,可以在将时间戳标识发送至应用层之后,将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标记为已分配。当然,也可以在确定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之后,将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标记为已分配。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申请时间戳缓存区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应用层可以通过时间戳申请接口向系统层发送时间戳申请请求,以申请时间戳缓存区。系统层根据时间戳申请请求查询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将其中一个分配状态为未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确定为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例如将时间戳缓存区1确定为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然后,系统层将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标记为已分配。最后,系统层通过时间戳申请接口将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对应的时间戳标识发送至应用层。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申请时间戳缓存区的子步骤的示意性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5至步骤S108。
步骤S105、当通过时间戳申请接口接收到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时间戳申请请求时,查询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
步骤S106、将分配状态为未分配的任一时间戳缓存区,确定为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并将当前时刻对应的时间戳存储在所述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
示例性的,在确定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之后,可以将当前时刻对应的时间戳存储在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确定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之后,可以将当前时刻对应的时间戳存储在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也可以不将当前时刻对应的时间戳存储在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
可以理解的是,若未将当前时刻对应的时间戳存储在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此时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是空白的,则应用层在获取相对时间戳之前,需要对时间戳缓存区进行刷新,以使时间戳缓存区存储有时间戳。若将当前时刻对应的时间戳存储在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则应用层在获取相对时间戳之前,可以不对时间戳缓存区进行刷新。当然,应用层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时间戳缓存区进行刷新,以更新时间戳缓存区存储的原有时间戳。
步骤S107、通过所述时间戳申请接口将所述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对应的时间戳标识发送至所述应用层。
示例性的,在确定为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之后,可以通过时间戳申请接口将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对应的时间戳标识发送至应用层,以供应用层根据时间戳标识进行时间戳刷新或获取相对时间戳。
步骤S108、将所述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标记为已分配。
示例性的,可以在将时间戳标识发送至应用层之后,将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标记为已分配。当然,也可以在确定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之后,将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标记为已分配。
通过时间戳申请接口在接收到应用层发送的时间戳申请请求时,确定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并通过时间戳申请接口将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对应的时间戳标识发送至应用层,可以使得应用层在需要时根据时间戳标识刷新时间戳或获取相对时间戳。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接收应用层发送的时间差获取请求之前,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包括:通过时间戳刷新接口接收应用层发送的时间戳刷新请求,时间戳刷新请求中携带目标时间戳标识;将当前时间戳记录在目标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中。
需要说明的是,系统层对应用层提供一个时间戳刷新接口,应用层可以通过时间戳刷新接口对时间戳缓存区进行刷新。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刷新是指将当前时间戳记录在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的操作,当前时间戳即为当前时刻的时间戳。例如,当时间戳缓存区未存储有时间戳时,通过刷新操作,可以将当前时间戳记录在时间戳缓存区中。又例如,当时间戳缓存区存储有时间戳时,通过刷新操作,可以将时间戳缓存区中存储的时间戳更新为当前时间戳。
示例性的,应用层在进行时长判断逻辑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通过刷新操作,将不同时刻对应的时间戳记录至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中。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刷新时间戳缓存区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应用层可以通过时间戳刷新接口向系统层发送时间戳刷新请求,以刷新时间戳缓存区,时间戳刷新请求中携带的目标时间戳标识为需要刷新的时间戳缓存区对应的时间戳标识。系统层将当前时间戳记录在时间戳刷新请求中携带的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中。例如,时间戳刷新请求中携带的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为时间戳缓存区1,则将当前时间戳记录在时间戳缓存区1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应用层需要获取A时刻与B时刻之间的相对时间戳执行时长判断逻辑时,应用层可以在A时刻通过时间戳刷新接口向系统层发送第一时间戳刷新请求,其中,第一时间戳刷新请求中携带目标时间戳标识a;系统层可以将A时刻的时间戳记录在目标时间戳标识a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中。然后,应用层可以在B时刻通过时间戳刷新接口向系统层发送第二时间戳刷新请求,其中,第二时间戳刷新请求中携带目标时间戳标识b;系统层可以将B时刻的时间戳记录在目标时间戳标识b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中。其中,当目标时间戳标识a与目标时间戳标识b不同时,目标时间戳标识a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与目标时间戳标识b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为不同的时间戳缓存区。
当然,目标时间戳标识a与目标时间戳标识b也可以是相同的标识。例如,在应用层请求系统层记录A时刻的时间戳之后,若需要丢弃A时刻的时间戳,则应用层可以使用与上一次相同的时间戳标识向系统层发送时间戳刷新请求,以使系统层更新该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中上一次记录的时间戳。
通过时间戳刷新接口接收应用层发送的携带目标时间戳标识的时间戳刷新请求时,将当前时间戳记录在目标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中,可以实现在时间戳缓存区记录应用层执行时长判断逻辑所需的时间戳。
步骤S20、基于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的接口类型和所述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确定两个目标时间戳;其中,每个时间戳标识对应一个时间戳缓存区,所述时间戳缓存区中存储有对应的时间戳。
需要说明的是,系统层对应用层提供的时间差传输接口的接口类型可以有两种,包括实时接口和非实时接口。其中,接口类型为实时接口的时间差传输接口用于获取一个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中的时间戳与当前时刻对应的当前时间戳之间的相对时间戳;接口类型为非实时接口的时间差传输接口用于获取两个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中的时间戳之间的相对时间戳。系统层通过接口类型为实时接口的时间差传输接口接收的时间差获取请求中只携带一个时间戳标识,通过接口类型为非实时接口的时间差传输接口接收的时间差获取请求中携带两个时间戳标识。通过基于时间差传输接口的接口类型和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确定两个目标时间戳,可以实现灵活地、准确地确定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目标时间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对如何确定目标时间戳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两个目标时间戳的子步骤的示意性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01至步骤S204。
步骤S201、在多个时间戳缓存区中,将所述第一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确定为目标时间戳缓存区。
示例性的,时间差获取请求中携带一个时间戳标识,该时间戳标识为第一时间戳标识。需要说明的是,应用层需要使用第一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中的时间戳时,可以在生成时间差获取请求时,将第一时间戳标识添加至时间戳获取请求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定义的多个时间戳缓存区中,时间戳标识可以是时间戳缓存区的编号或名称、或者是时间戳缓存区的基地址加上缓存大小等等,因此,可以直接基于第一时间戳标识,将第一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确定为目标时间戳缓存区。
步骤S202、将所述目标时间戳缓存区存储的时间戳作为第一时间戳。
示例性的,可以直接将目标时间戳缓存区存储的时间戳作为第一时间戳。例如,若目标时间戳缓存区存储的时间戳为A1,则可以确定第一时间戳为A1。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时间戳缓存区存储的时间戳可以是应用层向系统层申请时间戳缓存区过程中,系统层记录在目标时间戳缓存区中的时间戳。目标时间戳缓存区存储的时间戳还可以是应用层向系统层申请刷新时间戳过程中,系统层记录在目标时间戳缓存区中的时间戳。
步骤S203、在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的接口类型为实时接口时,将当前时刻对应的当前时间戳作为第二时间戳。
示例性的,若当前时刻对应的当前时间戳为B1,则可以将当前时间戳B1作为第二时间戳。
步骤S204、将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作为所述两个目标时间戳。
示例性的,可以将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作为两个目标时间戳。
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确定两个目标时间戳的子步骤的示意性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05至步骤S207。
步骤S205、在多个时间戳缓存区中,将所述起始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确定为起始时间戳缓存区。
示例性的,时间差获取请求中携带两个时间戳标识,分别为起始时间戳标识和结束时间戳标识。示例性的,若起始时间戳标识为2,则可以将时间戳缓存区2确定为起始时间戳缓存区。
步骤S206、在所述多个时间戳缓存区中,将所述结束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确定为结束时间戳缓存区。
示例性的,若起始时间戳标识为4,则可以将时间戳缓存区4确定为结束时间戳缓存区。
步骤S207、在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的接口类型为非实时接口时,将所述起始时间戳缓存区和所述结束时间戳缓存区存储的时间戳作为所述两个目标时间戳。
例如,若起始时间戳缓存区存储的时间戳为A2,结束时间戳缓存区存储的时间戳为B2,则可以将时间戳A2和时间戳B2确定为目标时间戳。
步骤S30、根据所述两个目标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得相对时间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系统层根据两个目标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得相对时间戳。而在现有技术中,是将两个目标时间戳返回给应用层,由应用层根据两个目标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得相对时间戳。由于应用层在进行时间差计算时,需要多次判断和计算,因此会降低应用层执行时长判断逻辑的效率。并且,应用层中的不同应用计算时间差的方式不统一,很容易存在由于时间戳溢出而导致逻辑判断异常的问题。而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根据两个目标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不仅可以提高应用层执行时长判断逻辑的效率,而且还解决了应用层直接从系统层获取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因时间戳溢出导致逻辑判断异常的问题。
示例性的,对于目标时间戳A和B,可以将目标时间戳B与目标时间戳A之间的时间差,确定为相对时间戳。其中,目标时间戳A为上述步骤S202中的第一时间戳,目标时间戳B为上述步骤S203中的第二时间戳。相对时间戳Δt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得到:
Δt=B–A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间戳未发生溢出时,即B≥A,此时,相对时间戳Δt=B–A。当时间戳发生溢出时,即B<A,此时,相对时间戳Δt=B–A。即当时间戳发生溢出时,上述计算公式依然适用。
可以理解的是,当时间戳发生溢出时,Δt=溢出值–A+B+1,其中,当使用32位无符号型变量存储时间戳时,时间戳的溢出值为0xFFFFFFFF。由于溢出值=(~A)+A,因此可以得到Δt=(~A)+B+1,其中,(~A)表示对A按位取反。根据补码原理有(~A)+1=–A,可以得到Δt=(~A)+B+1=B–A。因此,无论时间戳A和B的大小关系如何,即无论时间戳是否发生溢出,都可以采用公式Δt=B–A计算相对时间戳。
通过基于计算机补码原理,在系统层根据两个目标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后再提供给应用层,可以避免多次判断和计算,有效提高了相对时间戳的计算效率,进而提高了应用层执行时长判断逻辑的效率。
步骤S40、将所述相对时间戳通过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返回给所述应用层,以供所述应用层基于所述相对时间戳执行预设的时长判断逻辑。
示例性的,在根据两个目标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得相对时间戳之后,可以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将相对时间戳返回给应用层,以供应用层基于相对时间戳执行预设的时长判断逻辑。其中,应用层执行的时长判断逻辑,在此不作限定。
通过将获得的相对时间戳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返回给应用层,以供应用层基于相对时间戳执行预设的时长判断逻辑,实现应用层无需根据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可以直接使用接收到的相对时间戳执行时长判断逻辑,避免了时间戳发生溢出时,应用层由于时间戳计算方式不统一导致逻辑判断异常的问题。
请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相对时间戳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应用层可以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向系统层发送时间差获取请求,以获取相对时间戳。系统层根据时间差获取请求中的第一时间戳标识,确定目标时间戳缓存区,例如,时间戳缓存区1;然后,将目标时间戳缓存区存储的时间戳作为第一时间戳,以及将当前时刻对应的当前时间戳作为第二时间戳,根据第一时间戳和第二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得到相对时间戳;最后,系统层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将相对时间戳返回给应用层。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获取相对时间戳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应用层可以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向系统层发送时间差获取请求,以获取相对时间戳。系统层根据时间差获取请求中的起始时间戳标识,确定起始时间戳缓存区,例如,时间戳缓存区2;根据时间差获取请求中的结束时间戳标识,确定结束时间戳缓存区,例如,时间戳缓存区4。然后,根据起始时间戳缓存区和结束时间戳缓存区存储的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得到相对时间戳;最后,系统层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将相对时间戳返回给应用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时间戳释放接口接收应用层的时间戳释放请求;将时间戳释放请求中携带的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标记为未分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系统层对应用层提供时间戳释放接口。当应用层在申请时间戳缓存区之后,可以通过时间戳释放接口向系统层请求释放申请得到的时间戳缓存区。其中,应用层可以将需要释放的时间戳缓存区对应的时间戳标识添加至时间戳释放请求中。
示例性的,应用层可以在接收到系统层返回的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对应的时间戳标识之后,通过时间戳释放接口向系统层发送时间戳释放请求。
示例性的,应用层可以在接收到系统层返回的相对时间戳之后,通过时间戳释放接口向系统层发送时间戳释放请求。
示例性的,系统层在接收应用层的时间戳释放请求时,可以将时间戳释放请求中携带的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标记为未分配,还可以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中的时间戳清除。当然,也可以不清除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中的时间戳。
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释放时间戳缓存区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应用层可以通过时间戳释放接口向系统层发送时间戳释放请求。系统层将时间戳释放请求中携带的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标记为未分配,例如,将时间戳缓存区1对应的分配状态标记为未分配。
通过时间戳释放接口接收应用层的时间戳释放请求,并将时间戳释放请求中携带的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标记为未分配,可以实现根据应用层的实际需求释放多余的时间戳缓存区,避免占用系统资源。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接收应用层发送的时间差获取请求,后续可以根据时间差获取请求中携带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确定目标时间戳,避免应用层直接通过现有的时间戳接口直接从系统层获取时间戳;通过时间戳申请接口在接收到应用层发送的时间戳申请请求时,确定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并通过时间戳申请接口将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对应的时间戳标识发送至应用层,可以使得应用层在需要时根据时间戳标识刷新时间戳或获取相对时间戳;通过时间戳刷新接口接收应用层发送的携带目标时间戳标识的时间戳刷新请求时,将当前时间戳记录在目标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中,可以实现在时间戳缓存区记录应用层进行时长判断逻辑所需的时间戳;通过基于计算机补码原理,在系统层根据两个目标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后再提供给应用层,可以避免多次判断和计算,有效提高了相对时间戳的计算效率,进而提高了应用层进行时长判断逻辑的效率;通过将获得的相对时间戳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返回给应用层,以供应用层基于相对时间戳执行预设的时长判断逻辑,实现应用层无需根据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可以直接使用接收到的相对时间戳执行时长判断逻辑,避免了时间戳发生溢出时,应用层由于时间戳计算方式不统一导致逻辑判断异常的问题。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嵌入式系统1000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嵌入式系统1000包括应用层1001和系统层1002,其中,系统层1002对应用层1001提供时间差传输接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系统层1002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接收应用层1001发送的时间差获取请求,时间差获取请求中携带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系统层1002基于时间差传输接口的类型和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确定两个目标时间戳;其中,每个时间戳标识对应一个时间戳缓存区,时间戳缓存区中存储有对应的时间戳;系统层1002根据两个目标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得相对时间戳;系统层1002将相对时间戳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返回给应用层1001;应用层1001基于相对时间戳执行预设的时长判断逻辑。
请参阅图13,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层与系统层的交互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应用层通过时间戳申请接口向系统层发送时间戳申请请求,系统层根据时间戳申请请求查询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确定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并通过时间戳申请接口将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对应的时间戳标识发送至应用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应用层通过时间戳刷新接口向系统层发送时间戳刷新请求。系统层在接收到时间戳刷新请求时,将当前时刻对应的当前时间戳记录在时间戳刷新请求中携带的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应用层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向系统层发送时间差获取请求。系统层基于时间差传输接口的接口类型和时间差获取请求中的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确定两个目标时间戳,根据两个目标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得相对时间戳;然后,系统层将相对时间戳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返回给应用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应用层通过时间戳释放接口向系统层请求释放时间戳缓存区。系统层将时间戳释放请求中携带的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标记为未分配。
请参阅图14,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性框图。
请参阅图14,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可以包括存储介质和内存储器。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也可以是易失性存储介质。
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电子设备的运行。
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使得处理器执行任意一种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下步骤:
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接收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时间差获取请求,所述时间差获取请求中携带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基于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的接口类型和所述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确定两个目标时间戳;其中,每个时间戳标识对应一个时间戳缓存区,所述时间戳缓存区中存储有对应的时间戳;根据所述两个目标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得相对时间戳;将所述相对时间戳通过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返回给所述应用层,以供所述应用层基于所述相对时间戳执行预设的时长判断逻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时间差获取请求中携带一个时间戳标识,所述一个时间戳标识为第一时间戳标识;所述处理器在实现基于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的类型和所述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确定两个目标时间戳时,用于实现:
在多个时间戳缓存区中,将所述第一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确定为目标时间戳缓存区;将所述目标时间戳缓存区存储的时间戳作为第一时间戳;
在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的接口类型为实时接口时,将当前时刻对应的当前时间戳作为第二时间戳;将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作为所述两个目标时间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时间差获取请求中携带两个时间戳标识,所述两个时间戳标识为起始时间戳标识和结束时间戳标识;所述处理器在实现基于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的类型和所述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确定两个目标时间戳时,用于实现:
在多个时间戳缓存区中,将所述起始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确定为起始时间戳缓存区;在所述多个时间戳缓存区中,将所述结束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确定为结束时间戳缓存区;在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的接口类型为非实时接口时,将所述起始时间戳缓存区和所述结束时间戳缓存区存储的时间戳作为所述两个目标时间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实现通过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接收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时间差获取请求之前,还用于实现:
当通过时间戳申请接口接收到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时间戳申请请求时,查询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将分配状态为未分配的任一时间戳缓存区,确定为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通过所述时间戳申请接口将所述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对应的时间戳标识发送至所述应用层;将所述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标记为已分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实现通过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接收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时间差获取请求之前,还用于实现:
当通过时间戳申请接口接收到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时间戳申请请求时,查询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将分配状态为未分配的任一时间戳缓存区,确定为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并将当前时刻对应的时间戳存储在所述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通过所述时间戳申请接口将所述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对应的时间戳标识发送至所述应用层;将所述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标记为已分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在实现通过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接收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时间差获取请求之前,还用于实现:
通过时间戳刷新接口接收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时间戳刷新请求,所述时间戳刷新请求中携带目标时间戳标识;将当前时间戳记录在所述目标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实现:
通过时间戳释放接口接收所述应用层的时间戳释放请求;将所述时间戳释放请求中携带的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标记为未分配。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中包括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项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或加载如上述的嵌入式系统。
例如,该程序被处理器加载,可以执行如下步骤:
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接收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时间差获取请求,所述时间差获取请求中携带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基于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的接口类型和所述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确定两个目标时间戳;其中,每个时间戳标识对应一个时间戳缓存区,所述时间戳缓存区中存储有对应的时间戳;根据所述两个目标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得相对时间戳;将所述相对时间戳通过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返回给所述应用层,以供所述应用层基于所述相对时间戳执行预设的时长判断逻辑。
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前述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所述电子设备的硬盘或内存。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所述电子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电子设备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卡(Secure Digital Card,SD Card),闪存卡(Flash Card)等。
进一步地,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区块链节点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
本申请所指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Block chain),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区块链可以包括区块链底层平台、平台产品服务层以及应用服务层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安装有嵌入式系统,所述嵌入式系统包括系统层和应用层,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接收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时间差获取请求,所述时间差获取请求中携带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
基于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的接口类型和所述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确定两个目标时间戳;其中,每个时间戳标识对应一个时间戳缓存区,所述时间戳缓存区中存储有对应的时间戳;
根据所述两个目标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得相对时间戳;
将所述相对时间戳通过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返回给所述应用层,以供所述应用层基于所述相对时间戳执行预设的时长判断逻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差获取请求中携带一个时间戳标识,所述一个时间戳标识为第一时间戳标识,所述基于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的类型和所述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确定两个目标时间戳,包括:
在多个时间戳缓存区中,将所述第一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确定为目标时间戳缓存区;
将所述目标时间戳缓存区存储的时间戳作为第一时间戳;
在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的接口类型为实时接口时,将当前时刻对应的当前时间戳作为第二时间戳;
将所述第一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时间戳作为所述两个目标时间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差获取请求中携带两个时间戳标识,所述两个时间戳标识为起始时间戳标识和结束时间戳标识;所述基于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的类型和所述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确定两个目标时间戳,包括:
在多个时间戳缓存区中,将所述起始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确定为起始时间戳缓存区;
在所述多个时间戳缓存区中,将所述结束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确定为结束时间戳缓存区;
在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的接口类型为非实时接口时,将所述起始时间戳缓存区和所述结束时间戳缓存区存储的时间戳作为所述两个目标时间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接收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时间差获取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通过时间戳申请接口接收到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时间戳申请请求时,查询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
将分配状态为未分配的任一时间戳缓存区,确定为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
通过所述时间戳申请接口将所述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对应的时间戳标识发送至所述应用层;
将所述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标记为已分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接收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时间差获取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通过时间戳申请接口接收到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时间戳申请请求时,查询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
将分配状态为未分配的任一时间戳缓存区,确定为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并将当前时刻对应的时间戳存储在所述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
通过所述时间戳申请接口将所述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对应的时间戳标识发送至所述应用层;
将所述待分配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标记为已分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接收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时间差获取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时间戳刷新接口接收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时间戳刷新请求,所述时间戳刷新请求中携带目标时间戳标识;
将当前时间戳记录在所述目标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中。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时间戳释放接口接收所述应用层的时间戳释放请求;
将所述时间戳释放请求中携带的时间戳标识对应的时间戳缓存区的分配状态标记为未分配。
8.一种嵌入式系统,所述嵌入式系统包括系统层和应用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系统层对所述应用层提供时间差传输接口;
所述系统层通过时间差传输接口接收所述应用层发送的时间差获取请求,所述时间差获取请求中携带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
所述系统层基于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的类型和所述至少一个时间戳标识确定两个目标时间戳;其中,每个时间戳标识对应一个时间戳缓存区,所述时间戳缓存区中存储有对应的时间戳;
所述系统层根据所述两个目标时间戳进行时间差计算,获得相对时间戳;
所述系统层将所述相对时间戳通过所述时间差传输接口返回给所述应用层;
所述应用层基于所述相对时间戳执行预设的时长判断逻辑。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并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或加载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嵌入式系统。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或加载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嵌入式系统。
CN202210607735.5A 2022-05-31 2022-05-31 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嵌入式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0332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7735.5A CN115033219A (zh) 2022-05-31 2022-05-31 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嵌入式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7735.5A CN115033219A (zh) 2022-05-31 2022-05-31 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嵌入式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33219A true CN115033219A (zh) 2022-09-09

Family

ID=83122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07735.5A Pending CN115033219A (zh) 2022-05-31 2022-05-31 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嵌入式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3321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12697B (zh) 数字证书申请方法和装置
CN110543448A (zh)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66349B (zh) 任务防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51285A (zh) 批量业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EP3812994A1 (en) Data evidence preservation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multiple blockchain networks
CN111475376A (zh) 处理测试数据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65076A (zh)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EP3812998A1 (en) Data storage and attestation method and system based on multiple blockchain networks
WO2020133963A1 (zh)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存储方法、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388485B (zh) 一种任务执行线程的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486915B (zh) 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12486878A (zh) 车辆数据采集上传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08765142B (zh) 电子装置、多区块链整合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65691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报警文件分发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1796936A (zh) 请求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8595685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667270B (zh) 语音处理资源的更新方法、计算机设备及存储装置
CN115033219A (zh) 相对时间戳生成方法、嵌入式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193992A (zh) 一种区块链平台、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26399B (zh)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5756955A (zh) 一种数据备份、数据恢复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CN114513469A (zh) 分布式系统的流量整形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401239A (zh) 元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3608847A (zh) 任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44013A (zh) 订单号的生成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