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2896A - 信息上报方法、装置、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信息上报方法、装置、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2896A
CN115022896A CN202110246010.3A CN202110246010A CN115022896A CN 115022896 A CN115022896 A CN 115022896A CN 202110246010 A CN202110246010 A CN 202110246010A CN 115022896 A CN115022896 A CN 115022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state
state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time
peri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24601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昂
塔玛拉卡·拉盖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24601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22896A/zh
Priority to KR1020237030549A priority patent/KR20230138538A/ko
Priority to EP22762475.6A priority patent/EP4304237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078242 priority patent/WO2022184010A1/zh
Priority to JP2023554077A priority patent/JP2024512358A/ja
Publication of CN115022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2896A/zh
Priority to US18/460,878 priority patent/US20230412430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4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 H04L25/0254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using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4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 H04L25/0242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using matrix metho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20/00Machine lear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73Predicting channel quality or other radio frequency [RF]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58Feedback redu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4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 H04L25/0242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using matrix methods
    • H04L25/0246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using matrix methods with factor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4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 H04L25/0242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using matrix methods
    • H04L25/0248Eigen-space metho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8Learning methods
    • G06N3/084Backpropagation, e.g. using gradient desc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息上报方法、装置、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属于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向第二设备上报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根据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位于参考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通过本申请提供的信息上报方法,能够在第一设备移动的情况下使第二设备获取更为准确的信道信息,减少第一设备移动对通信服务质量的影响。

Description

信息上报方法、装置、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上报方法、装置、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对信道容量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多天线系统,发送端可以根据CSI优化信号的发送,使其更加匹配信道的状态。目前,CSI上报通常只包含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当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也可以称为终端)移动时,该CSI信息往往已经过时,容易造成波束赋形、调制编码等级等方面的不匹配,带来频谱效率的降低。可见,现有技术中存在因发送端移动导致接收端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准确性较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上报方法、装置、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发送端移动导致接收端获取的信道状态信息准确性较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上报方法,由第一设备执行,该方法包括:
向第二设备上报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根据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位于参考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上报方法,由第二设备执行,该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设备上报的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根据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位于参考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上报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上报模块,用于向第二设备上报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根据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位于参考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上报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上报的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根据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位于参考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设备,该第一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设备,该第二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第二设备程序或指令,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上面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向第二设备上报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根据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位于参考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能够在第一设备移动的情况下使第二设备获取更为准确的信道信息,减少第一设备移动对通信服务质量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神经网络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神经元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网络系统的结构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AI网络预测信道状态信息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上报装置的结构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上报装置的结构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然而,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系统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
为了方便理解,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一些内容进行说明:
一、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目前在各个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网络有多种实现方式,例如,神经网络、决策树、支持向量机、贝叶斯分类器等。以下以神经网络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限定AI网络的具体类型。
一个神经网络的示意图可以如图1所示。其中,神经网络由神经元组成,神经元的示意图可以如图2所示。其中,z=a1w1+…+akwk+…+aKwK+b,a1,a2,…aK为输入,w为权值(乘性系数),b为偏置(加性系数),σ(.)为激活函数。常见的激活函数包括Sigmoid、tanh、ReLU(Rectified Linear Unit,修正线性单元)等等。
神经网络的参数通过优化算法进行优化,其中,优化算法可以是一种能够最小化或者最大化目标函数(也可称为损失函数)的一类算法。而目标函数往往是模型参数和数据的数学组合。例如,给定数据X和其对应的标签Y,构建一个神经网络模型f(.),构建了神经网络模型后,可以根据输入x就可以得到预测输出f(x),并且可以计算出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距(f(x)-Y),这个就是损失函数。神经网络模型训练的目的就是找到合适的w,b,使上述的损失函数的值达到最小,损失值越小,则说明神经网络模型越接近于真实情况。
目前常见的优化算法,基本都是基于BP(error Back Propagation,误差反向传播)算法。BP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学习过程由信号的正向传播与误差的反向传播两个过程组成。正向传播时,输入样本从输入层传入,经各隐层逐层处理后,传向输出层。若输出层的实际输出与期望的输出不符,则转入误差的反向传播阶段。误差反传是将输出误差以某种形式通过隐层向输入层逐层反传,并将误差分摊给各层的所有单元,从而获得各层单元的误差信号,此误差信号即作为修正各单元权值的依据。这种信号正向传播与误差反向传播的各层权值调整过程,是周而复始地进行的。权值不断调整的过程,也就是网络的学习训练过程。此过程一直进行到网络输出的误差减少到可接受的程度,或进行到预先设定的学习次数为止。
常见的优化算法有梯度下降(Gradient Descent)、随机梯度下降(StochasticGradient Descent,SGD)、小批量梯度下降(mini-batch Gradient Descent)、动量法(Momentum)、带动量的随机梯度下降(Nesterov)、自适应梯度下降(Adaptive GRADientdescent,Adagrad)、Adadelta、均方根误差降速(Root Mean Square prop,RMSprop)、自适应动量估计(Adaptive Moment Estimation,Adam)等。
上述优化算法在误差反向传播时,都是根据损失函数得到的误差/损失,对当前神经元求导数/偏导,加上学习速率、之前的梯度/导数/偏导等影响,得到梯度,将梯度传给上一层。
二、多天线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增强的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等无线接入技术标准都是以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MIMO和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其中,MIMO技术利用多天线系统所能获得的空间自由度,来提高峰值速率与系统频谱利用率。
在标准化发展过程中MIMO技术的维度不断扩展。在LTE第八版本(Rel-8)中,最多可以支持4层的MIMO传输。在LTE第九版本(Rel-9)中增强多用户MIMO(Multiple-UserMIMO,MU-MIMO)技术,传输模式(Transmission Mode,TM)-8的MU-MIMO传输中最多可以支持4个下行数据层。在第十版本(Rel-10)中将单用户MIMO(Single-User MIMO,SU-MIMO)的传输能力扩展至最多8个数据层。
MIMO技术正向着三维化和大规模化的方向推进。目前,第三代合作计划(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已经完成了三维(3D)信道建模的研究项目,并且正在开展eFD-MIMO和新空口(New Radio,NR)MIMO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可以预见,在未来的第五代(5th-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中,更大规模、更多天线端口的MIMO技术将被引入。
大规模(Massive)MIMO技术使用大规模天线阵列,能够极大地提升系统频带利用效率,支持更大数量的接入用户。因此各大研究组织均将Massive MIMO技术视为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最有潜力的物理层技术之一。
在Massive MIMO技术中如果采用全数字阵列,可以实现最大化的空间分辨率以及最优MU-MIMO性能,但是这种结构需要大量的AD/DA转换器件以及大量完整的射频-基带处理通道,无论是设备成本还是基带处理复杂度都将是巨大的负担。
为了避免上述的实现成本与设备复杂度,数模混合波束赋形技术应运而生,即在传统的数字域波束赋形基础上,在靠近天线系统的前端,在射频信号上增加一级波束赋形。模拟赋形能够通过较为简单的方式,使发送信号与信道实现较为粗略的匹配。模拟赋形后形成的等效信道的维度小于实际的天线数量,因此其后所需的AD/DA转换器件、数字通道数以及相应的基带处理复杂度都可以大为降低。模拟赋形部分残余的干扰可以在数字域再进行一次处理,从而保证MU-MIMO传输的质量。相对于全数字赋形而言,数模混合波束赋形是性能与复杂度的一种折中方案,在高频段大带宽或天线数量很大的系统中具有较高的实用前景。
三、NR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上报
由信息论可知,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对信道容量的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多天线系统来讲,发送端可以根据CSI优化信号的发送,使其更加匹配信道的状态。目前NR的CSI上报包括:秩指示(Rank Indicator,RI)、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预编码矩阵指示(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PMI)、层指示(Layer Indicator,LI),以及波束质量,如层1参考信号接收功率(Layer 1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L1-RSRP)。其中,CQI可以用来选择合适的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实现链路自适应;PMI可以用来实现特征波束成形(Eigen Beamforming)从而最大化接收信号的强度,或者用来抑制干扰(如小区间干扰、多用户之间干扰等)。因此,自从多天线技术(MIMO)被提出以来,CSI获取一直都是研究热点。
如果存在信道互易性,如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系统,终端向网络设备发送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然后网络设备根据SRS做信道估计,从而获得上行信道的信息。如果不存在信道互易性,如频分复用(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FDD)系统,SRS表征的上行信道,无法准确获知下行信道的信息,此时就需要网络设备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 Reference Singal,CSI-RS),终端根据CSI-RS做信道估计,获得下行信道的信息,然后用协议规定的码本,反馈PMI给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基于码本和PMI可以恢复出下行信道的信息。
目前的码本分为类型一(Type I)码本和类型二(Type II)码本,其核心思想都是基于过采样的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波束(oversampled 2D discrete fouriertransformation beam,oversampled 2D DFT beam),通过一定规则构造出码字,通过PMI的比特信息,可以检索到相对应的信道向量或矩阵。
Type I的单面板CSI码本中的预编码矩阵W可以表示为两个矩阵W1和W2的乘积,W1和W2的信息会分别上报。其中W1代表长期的且和频率无关的信道特性,终端对整个上报带宽至汇报一个W1;而W2则试图捕捉短期的且和频率相关的信道特性,终端对每个子带都会上报一个W2,或者不报W2。W1和W2由oversampled 2D DFT beam组成。
Type II与Type I不同的地方在于,Type I最终只上报一个波束(beam),而TypeII则上报最多4个正交的beam。对每一个beam,以及该beam的两个极化方向,上报的PMI都会提供一个与之对应的幅度值(宽带和子带)和一个相位值(子带)。这样Type II就捕捉了主要的传播路径和相应的幅度与相位,从而提供了更详细的信道信息。当然,Type II的开销一般也大于Type I。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上报方法中,第一设备可以为终端,也可以为网络设备,同样的,第二设备可以为终端,也可以为网络设备。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第一设备为终端,第二设备为网络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11和网络设备12。其中,终端11也可以称作终端设备或者用户终端(User Equipment,UE),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 Device)或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手环、耳机、眼镜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11的具体类型。
网络设备12可以是基站或核心网,其中,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 Service 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 Service Set,ESS)、B节点、演进型B节点(eNB)、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WLAN接入点、WiFi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Receiving Point,TRP)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基站为例,但是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上报方法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第一设备执行,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向第二设备上报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根据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位于参考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上述第二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例如,第一设备为终端,第二设备为网络设备,或者,第一设备为终端,第二设备为可以与第一设备通信的终端,例如第二设备通过旁链路与第一设备通信,又例如车联网、物联网的场景。
上述参考时间点可以是与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相关的时间点,例如,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配置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激活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触发时刻、或者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测量时刻等。上述第一时间段,例如,可以是位于参考时间点之后的K个CSI上报周期、K个RS周期、K个时隙、K个半时隙、K个符号、K个子帧、K个无线帧、K毫秒、K秒或K分等。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时间段还可以包括位于参考时间点之后的K个其他常见的时间单位,在此不一一列举,其中,K为正整数。
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可以是依据当前时刻的信道状态信息和历史时刻的信道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预测得到的信道状态信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时间段内的一个或多个信道状态信息,例如,第一时间段包括K个时隙,则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包括K个时隙中每个时隙的信道状态信息。
上述第二信息可以是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经目标处理后得到的信息,其中,上述目标处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编码处理、压缩处理和合并处理等中的至少一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上报方法,通过向第二设备上报预测的第一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也即向第二设备上报未来一段时间的信道状态信息,能够在第一设备移动的情况下使第二设备获取更为准确的信道信息,减少第一设备移动对通信服务质量的影响。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项: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道质量指示CQI;秩指示RI;层指示LI;原始信道信息;信道质量指标值;波束信息;信道的时域稳定性指标值;信道的大尺度参数;信道指示的第一设备位置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还可以包括其他常见的信道状态特征信息,在此不一一列举。
本实施例中,上述PMI也可以称为波束赋形信息,可以用来实现特征波束成形。上述原始信道信息可以用于反映原始的信道信息,例如,信道矩阵、信道矩阵经分解后得到的特征信息等。上述信道质量指标值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gnal to Interference Plus Noise Ratio,SINR)、信号功率、噪声功率和干扰功率等中的至少一项。上述波束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波束的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标识、波束质量信息等。上述信道的时域稳定性指标值可以用于反映信道信息的变化情况,例如,一段时间内信道信息的方差、最差值、最优值、变化范围等。上述信道的大尺度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多普勒平移(Doppler shift)、多普勒扩展(Doppler spread)、平均时延(average delay)、时延扩展(delay spread)等。上述信道指示的第一设备位置信息可以是指依据信道信息确定的第一设备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原始信道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道矩阵,信道矩阵经目标分解方式分解得到的特征信息。
本实施例中,上述信道矩阵可以包括发送端各天线或收发单元(TX、RU)到接收端各天线或收发单元(TX、RU)的信道信息,包括幅度、相位、时延和多普勒扩展等中的至少一项。
上述信道矩阵经目标分解方式分解得到的特征信息可以包括信道矩阵经目标分解方式分解得到的特征向量、特征矩阵或特征值中的至少一项。例如,上述信道矩阵可以包括信道矩阵经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得到的特征向量(也可以称为奇异向量或SVD向量)或特征值(也可以称为奇异值)。
可选地,所述目标分解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奇异值分解;三角分解(Triangular Factorization);正三角分解(QR Factorization);Cholesky分解;频谱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目标分解方式包括多种的情况下,上述信道矩阵经目标分解方式分解得到的特征信息可以包括上述信道矩阵分别经各个分解方式得到的特征信息,例如,若上述目标分解方式包括奇异值分解和三角分解,则上述信道矩阵经目标分解方式分解得到的特征信息可以包括信道矩阵经奇异值分解得到的特征信息,例如,奇异向量、奇异值等,以及信道矩阵经三角分解得到的特征信息,例如,特征矩阵、特征向量、特征值等。
可选地,所述波束信息可以包括:
波束的参考信号RS标识和在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各个时间单位的波束质量指标值;
或者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各个时间单位的波束的RS标识和所述RS标识对应的波束质量指标值。
本实施例中,上述时间单位可以包括但不限于CSI上报周期、RS周期、时隙、半时隙、符号、子帧、无线帧、毫秒、秒或分等。上述波束质量指标值可以用于衡量波束质量,例如,可以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RSRQ)和SINR等。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时间段内波束的参考信号标识(RS ID)不变,而该RS的波束质量可能变化,在该情况下,上述波束信息可以包括该波束的RS ID和在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各个时间单位的波束质量指标值,例如,若上述第一时间段包括多个时隙,则上述波束信息可以包括波束的RS ID以及上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各个时隙的波束质量指标值。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时间段内波束的RS ID和波束质量均可能变化,在该情况下,上述波束信息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各个时间单位的RS ID和该RS ID对应的波束质量指标值,例如,若上述第一时间段包括多个符号,则上述波束信息可以包括在上述第一时间段内的各个符号的波束的RS ID以及该RS ID对应的波束质量指标值。
可选地,所述信道的时域稳定性指标值根据如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差,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最差值,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最优值与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最差值之差,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范围,第二时间段内的各个信道状态信息的值与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极限值之差。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时间段可以为上述第一时间段或者位于上述第一时间段内的时间段。上述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第二时间段内的PMI、CQI、RI、LI、信道质量指标值、信道的大尺度参数等中的至少一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第二时间段内的多个信道状态信息,例如,上述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包括第二时间段内的多个PMI。上述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极限值可以是指上述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最优值或者最差值。
例如,上述第二时间段内包括CQI#1至CQI#m,其中,m为大于1的整数,CQI#1至CQI#m中最优值为CQI#2的取值,则可以分别计算CQI#1至CQI#m中各个CQI的取值与CQI#2的取值的差值。又例如,上述第二时间段内包括RI#1至RI#n,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RI#1至RI#n中最大值为RI#1的取值x1,最小值为RI#3的取值x2,则RI的变化范围为[x2,x1]。
本实施例中,上述信道的时域稳定性指标值可以包括上述各项指标值中的至少一项,以及上述各项指标值按照预设计算方式计算得到的指标值,其中,上述预设计算方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加、减、乘、除、N次方、N次开根号、对数、求导和求偏导等中的至少一项。其中,N可以为任意数,例如,N可以为正数或负数或0,或者N可以为实数或复数等。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为如下一项:所述参考时间点,所述参考时间点提前第一时长,所述参考时间点延迟第二时长;
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间点为如下一项: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提前第三时长,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延迟第四时长,其中,K为正整数。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时长、第二时长、第三时长、第四时长、K的取值和时间单位的类型等中的至少一项可以由协议预定义,也可以由第二设备配置。
上述参考时间点提前第一时长可以为:上述参考时间点-第一时长。上述所述参考时间点延迟第二时长可以为:上述参考时间点+第二时长。上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可以为:上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K个时间单位。上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提前第三时长可以为:上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第三时长+K个时间单位。上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延迟第四时长可以为:上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K个时间单位+第四时长。
例如,K个时间单位为K个CSI上报周期,开始阶段的延迟为3个时隙,结束阶段的提前为2个时隙,则上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可以为:参考时间点+3个时隙,上述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间点可以为:参考时间点+3个时隙+K个CSI上报周期-2个时隙。
可选地,所述时间单位包括如下一项:CSI上报周期;RS周期;时隙;半时隙;符号;子帧;无线帧;毫秒;秒;分。
本实施例中,上述RS周期可以是指用于CSI反馈测量的RS的周期。上述符号可以是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参数由所述第二设备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参数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时长;所述第二时长;K的取值;所述时间单位的类型;所述第三时长;所述第四时长。
本实施例中,上述时间单位的类型包括CSI上报周期、RS周期、时隙、半时隙、符号、子帧、无线帧、毫秒、秒和分等。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参数可以由第二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媒体接入控制控制单元(Media Access Control ControlElement,MAC CE)、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配置或激活。
可选地,所述参考时间点包括如下一项: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配置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激活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触发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测量时刻。
本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激活时刻或触发时刻,例如,若通过DCI激活或触发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上报,则上述DCI的发送时刻或DCI的接收时刻即为上述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激活时刻或触发时刻。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依据第二信道状态信息预测得到,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参考时间点之前的第三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
本实施例中,上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参考时间点之前的第三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均可以包括PMI、CQI、RI、LI、原始信道信息、信道质量指标值、波束信息、信道的时域稳定性指标值、信道的大尺度参数和信道指示的第一设备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项,其中,相关内容的详细说明可以参见前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上述第三时间段的结束时间点可以为如下一项:所述参考时间点,所述参考时间点提前第五时长,所述参考时间点延迟第六时长;
上述第三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为如下一项:所述第三时间段的结束时间点之前的J个时间单位,所述第三时间段的结束时间点之前的J个时间单位提前第七时长,所述第三时间段的结束时间点之前的J个时间单位延迟第八时长,其中,J为正整数。
上述第五时长、第六时长、第七时长、第八时长、J的取值和时间单位的类型等中的至少一项可以由协议预定义,也可以由第二设备配置。其中,时间单位的类型可以包括CSI上报周期、RS周期、时隙、半时隙、符号、子帧、无线帧、毫秒、秒和分等。
本申请实施例根据所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和所述参考时间点之前的第三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预测第一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可以提高预测得到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准确性。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信道信息预测的准确性,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以及第一设备的移动速度、信道的信噪比或信干噪比、信道宽带特征、信道的时域相关性、信道的频域相关性、信道的时延-多普勒域特征等信道特征信息预测第一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为将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输入第一AI网络后所述第一AI网络输出的信道状态信息。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AI网络可以是预先训练得到的用于预测信道状态信息的AI网络,例如,预先训练的用于信道状态信息预测的神经网络。
实际应用中,可以将第二信道状态信息输入第一AI网络,由第一AI网络依据第二信道状态信息输出预测的信道状态信息。例如,如图5所示,由过去4个周期测量周期性参考信号得到的信道信息经过第一AI网络预测下一个参考信号测量周期之前的4个时隙的信道信息,其中,1个参考信号测量周期为5个时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AI网络的输入除了上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之外,还可以包括第一设备的移动速度、信道的信噪比或信干噪比、信道宽带特征、信道的时域相关性、信道的频域相关性、信道的时延-多普勒域特征等信道特征信息,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还需说明的是,上述第一AI网络输出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格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例如,可以为二进制格式。
可选地,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经目标处理后的信息,所述目标处理包括编码处理和压缩处理中的至少一项。
本实施例中,上述编码处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熵编码或哈夫曼编码等。上述压缩处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有损压缩或无损压缩等。
例如,若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K个时间单位的信道状态信息,也即包括第一个时间单位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二个时间单位的信道状态信息直至第K个时间单位的信道状态信息,则可以对上述K个时间单位的信道状态信息进行编码处理和压缩处理后再发送给第二设备,以减少传输数据大小,节省资源开销。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设备上报所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向第二设备上报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以及预测的第一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以便于第二设备可以获取到更为丰富的信道状态信息,以更为准确地获知信道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和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所述子带的划分方式为如下之一:按频域划分,按码域划分,按空域划分,按时延域划分,按多普勒域划分。
本实施例中,上述按频域划分,例如,频域资源按资源块(Resource Block,RB)、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子带、物理资源组(Physical ResourceGroup,PRG)或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等方式划分。上述按码域划分,例如,码域资源按正交码、准正交码或半正交码等方式划分。上述按空域划分,例如,空域资源按天线、天线元、天线面板、发送接收单元、波束、层、秩或天线角度等划分。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与所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相同;
或者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
或者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由所述第二设备配置;
或者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为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或者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为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信息类型包括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和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与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相同,例如,若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为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则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为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若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为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则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为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根据第一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例如,若第一设备的能力只支持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则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为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若第一设备的能力只支持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则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为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地,若第一设备的能力同时支持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和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则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可以为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地,若第一设备的能力同时支持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和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则可以根据其他参数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例如,可以根据第二设备发送的配置参数确定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由所述第二设备配置,例如,若第二设备配置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为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则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为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若第二设备配置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为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则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为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为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无论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为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还是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为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无论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为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还是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向第二设备上报第一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上报预测的信道状态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可以接收所述第二设备通过RRC、MAC CE或DCI等发送的第一指示,并在接收到上述第一指示的情况下执行上述步骤401。
实际应用中,第二设备可以通过RRC、MAC CE或DCI等激活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上报方法。可选地,第一设备在接收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的情况下,若第一设备支持上报预测的信道状态信息,则执行上述步骤401。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合。
请参见图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上报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由第二设备执行,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接收第一设备上报的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根据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位于参考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上述第二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网络设备。例如,第一设备为终端,第二设备为网络设备,或者,第一设备为终端,第二设备为可以与第一设备通信的终端,例如第二设备通过旁链路与第一设备通信。
上述参考时间点可以是与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相关的时间点,例如,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配置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激活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触发时刻、或者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测量时刻等。上述第一时间段,例如,可以是位于参考时间点之后的K个CSI上报周期、K个RS周期、K个时隙、K个半时隙、K个符号、K个子帧、K个无线帧、K毫秒、K秒或K分等,其中,K为正整数。
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可以是依据当前时刻的信道状态信息和历史时刻的信道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预测得到的信道状态信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时间段内的一个或多个信道状态信息,例如,第一时间段包括K个时隙,则上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可以包括K个时隙中每个时隙的信道状态信息。
上述第二信息可以是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经目标处理后得到的信息,其中,上述目标处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编码处理、压缩处理和合并处理等中的至少一项。
实际应用中,第二设备接收第一信息之后,可以依据第一信息确定期望的信道状态信息,也可以依据第一信息和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期望的信道状态信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期望的信道状态信息的类型和第一信息的类型可以相同,例如,第一信息的信息类型为预测的第一时间段的CQI,上述期望的信道状态信息也可以为CQI;上述期望的信道状态信息的类型和第一信息的类型也可以不相同,例如,第一信息为预测的第一时间段的CQI,上述期望的信道状态信息可以为信道矩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上报方法,通过接收第一设备上报的预测的第一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也即接收第一设备上报的未来一段时间的信道状态信息,能够在第一设备移动的情况下使第二设备获取更为准确的信道信息,减少第一设备移动对通信服务质量的影响。
可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道质量指示CQI;秩指示RI;层指示LI;原始信道信息;信道质量指标值;波束信息;信道的时域稳定性指标值;信道的大尺度参数;信道指示的第一设备位置信息。
该实施方式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所述原始信道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道矩阵,信道矩阵经目标分解方式分解得到的特征信息。
该实施方式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所述目标分解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奇异值分解;三角分解;正三角分解;Cholesky分解;频谱分解。
该实施方式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所述波束信息包括:
波束的参考信号RS标识和在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各个时间单位的波束质量指标值;
或者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各个时间单位的波束的RS标识和所述RS标识对应的波束质量指标值。
该实施方式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所述信道的时域稳定性指标值根据如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差,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最差值,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最优值与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最差值之差,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范围,第二时间段内的各个信道状态信息的值与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极限值之差。
该实施方式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为如下一项:所述参考时间点,所述参考时间点提前第一时长,所述参考时间点延迟第二时长;
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间点为如下一项: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提前第三时长,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延迟第四时长,其中,K为正整数。
该实施方式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所述时间单位包括如下一项:CSI上报周期;RS周期;时隙;半时隙;符号;子帧;无线帧;毫秒;秒;分。
该实施方式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参数由所述第二设备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参数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时长;所述第二时长;K的取值;所述时间单位的类型;所述第三时长;所述第四时长。
该实施方式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所述参考时间点包括如下一项: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配置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激活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触发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测量时刻。
该实施方式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依据第二信道状态信息预测得到,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参考时间点之前的第三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
该实施方式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为将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输入第一AI网络后所述第一AI网络输出的信道状态信息。
该实施方式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AI网络输出的信道状态信息(即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后,可以将第一信道状态信息输入第二AI网络,以获取期望的信道状态信息。其中,上述第二AI网络与第一AI网络可以是联合训练得到的两个AI网络,其中,上述第一AI网络用于编码过程,第二AI网络用于解码过程。
可选地,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经目标处理后的信息,所述目标处理包括编码处理和压缩处理中的至少一项。
该实施方式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上报的所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
该实施方式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和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该实施方式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所述子带的划分方式为如下之一:按频域划分,按码域划分,按空域划分,按时延域划分,按多普勒域划分。
该实施方式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与所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相同;
或者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
或者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由所述第二设备配置;
或者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为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或者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为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信息类型包括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和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该实施方式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作赘述。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期望的信道状态信息;
或者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期望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二设备可以直接依据第一信息确定期望的信道状态信息,也即直接依据预测的第一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恢复期望的信道状态信息。例如,若第一信息为第一AI网络输出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二设备可以将其输入匹配的第二AI网络,得到期望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设备可以基于第一信息和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期望的信道状态信息,也即依据预测的第一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和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期望的信道状态信息,以提高所获得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准确性。例如,若第一信息为第一AI网络输出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二设备可以将第一AI网络输出的信道状态信息以及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一起输入匹配的第二AI网络,得到期望的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接收第一设备上报的第一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示,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上报预测的信道状态信息。
该实施方式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作为图4所示的实施例对应的第二设备的实施方式,其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见图4所示的实施例相关说明,以及达到相同的有益效果,为了避免重复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组合。
请参见图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上报装置的结构图,如图7所示,信息上报装置700包括:
第一上报模块701,用于向第二设备上报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根据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位于参考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道质量指示CQI;秩指示RI;层指示LI;原始信道信息;信道质量指标值;波束信息;信道的时域稳定性指标值;信道的大尺度参数;信道指示的第一设备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原始信道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道矩阵,信道矩阵经目标分解方式分解得到的特征信息。
可选地,所述目标分解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奇异值分解;三角分解;正三角分解;Cholesky分解;频谱分解。
可选地,所述波束信息包括:
波束的参考信号RS标识和在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各个时间单位的波束质量指标值;
或者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各个时间单位的波束的RS标识和所述RS标识对应的波束质量指标值。
可选地,所述信道的时域稳定性指标值根据如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差,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最差值,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最优值与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最差值之差,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范围,第二时间段内的各个信道状态信息的值与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极限值之差。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为如下一项:所述参考时间点,所述参考时间点提前第一时长,所述参考时间点延迟第二时长;
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间点为如下一项: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提前第三时长,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延迟第四时长,其中,K为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时间单位包括如下一项:CSI上报周期;RS周期;时隙;半时隙;符号;子帧;无线帧;毫秒;秒;分。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参数由所述第二设备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参数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时长;所述第二时长;K的取值;所述时间单位的类型;所述第三时长;所述第四时长。
可选地,所述参考时间点包括如下一项: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配置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激活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触发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测量时刻。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依据第二信道状态信息预测得到,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参考时间点之前的第三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为将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输入第一AI网络后所述第一AI网络输出的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经目标处理后的信息,所述目标处理包括编码处理和压缩处理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上报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设备上报所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和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所述子带的划分方式为如下之一:按频域划分,按码域划分,按空域划分,按时延域划分,按多普勒域划分。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与所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相同;
或者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根据第一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
或者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由所述第二设备配置;
或者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为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或者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为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信息类型包括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和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所述向第二设备上报第一信息之前,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第一设备上报预测的信道状态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上报装置能够实现图4的方法实施例中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上报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第一设备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
请参见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上报装置的结构图,如图8所示,信息上报装置800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第一设备上报的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根据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位于参考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道质量指示CQI;秩指示RI;层指示LI;原始信道信息;信道质量指标值;波束信息;信道的时域稳定性指标值;信道的大尺度参数;信道指示的第一设备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原始信道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道矩阵,信道矩阵经目标分解方式分解得到的特征信息。
可选地,所述目标分解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奇异值分解;三角分解;正三角分解;Cholesky分解;频谱分解。
可选地,所述波束信息包括:
波束的参考信号RS标识和在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各个时间单位的波束质量指标值;
或者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各个时间单位的波束的RS标识和所述RS标识对应的波束质量指标值。
可选地,所述信道的时域稳定性指标值根据如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差,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最差值,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最优值与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最差值之差,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范围,第二时间段内的各个信道状态信息的值与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极限值之差。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为如下一项:所述参考时间点,所述参考时间点提前第一时长,所述参考时间点延迟第二时长;
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间点为如下一项: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提前第三时长,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延迟第四时长,其中,K为正整数。
可选地,所述时间单位包括如下一项:CSI上报周期;RS周期;时隙;半时隙;符号;子帧;无线帧;毫秒;秒;分。
可选地,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参数由所述第二设备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参数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时长;所述第二时长;K的取值;所述时间单位的类型;所述第三时长;所述第四时长。
可选地,所述参考时间点包括如下一项: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配置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激活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触发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测量时刻。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依据第二信道状态信息预测得到,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参考时间点之前的第三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为将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输入第一AI网络后所述第一AI网络输出的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经目标处理后的信息,所述目标处理包括编码处理和压缩处理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设备上报的所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和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地,所述子带的划分方式为如下之一:按频域划分,按码域划分,按空域划分,按时延域划分,按多普勒域划分。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与所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相同;
或者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
或者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由第二设备配置;
或者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为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或者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为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信息类型包括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和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期望的信道状态信息;
或者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期望的信道状态信息。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所述接收第一设备上报的第一信息之前,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示,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上报预测的信道状态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上报装置能够实现图6的方法实施例中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息上报装置可以是装置,也可以是第二设备中的部件、集成电路、或芯片。
请参见图9,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设备的结构图。如图9所示,该第一设备9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901、网络模块902、音频输出单元903、输入单元904、传感器905、显示单元906、用户输入单元907、接口单元908、存储器909以及处理器9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设备9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9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9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9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9041和麦克风9042,图形处理器9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906可包括显示面板9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9061。用户输入单元907包括触控面板9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9072。触控面板9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9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9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901将来自第二设备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9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第二设备。通常,射频单元9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存储器9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或指令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9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或指令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9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9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9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或指令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910中。
其中,射频单元901,用于向第二设备上报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根据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位于参考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910和射频单元901能够实现图4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实现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一设备,包括处理器910,存储器909,存储在存储器909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910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910执行时实现上述信息上报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设备的结构图,该第二设备1000包括:处理器1001、收发机1002、存储器1003和总线接口,其中:
收发机1002,用于接收第一设备上报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根据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位于参考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
应理解,本实施例中,上述处理器1001和收发机1002能够实现图6的方法实施例中第二设备实现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收发机1002,用于在处理器1001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所述收发机1002包括至少两个天线端口。
在图10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001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003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002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针对不同的用户设备,用户接口1004还可以是能够外接内接需要设备的接口,连接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小键盘、显示器、扬声器、麦克风、操纵杆等。
处理器1001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003可以存储处理器1001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二设备,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3,存储在存储器1003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001上运行的程序或者指令,该程序或者指令被处理器1001执行时实现上述信息上报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终端侧的信息上报方法或者第二设备侧的信息上报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第一设备侧的信息上报方法或者第二设备侧的信息上报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基站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48)

1.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第一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向第二设备上报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根据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位于参考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道质量指示CQI;秩指示RI;层指示LI;原始信道信息;信道质量指标值;波束信息;信道的时域稳定性指标值;信道的大尺度参数;信道指示的第一设备位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信道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道矩阵,信道矩阵经目标分解方式分解得到的特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分解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奇异值分解;三角分解;正三角分解;Cholesky分解;频谱分解。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信息包括:
波束的参考信号RS标识和在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各个时间单位的波束质量指标值;
或者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各个时间单位的波束的RS标识和所述RS标识对应的波束质量指标值。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的时域稳定性指标值根据如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差,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最差值,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最优值与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最差值之差,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范围,第二时间段内的各个信道状态信息的值与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极限值之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为如下一项:所述参考时间点,所述参考时间点提前第一时长,所述参考时间点延迟第二时长;
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间点为如下一项: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提前第三时长,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延迟第四时长,其中,K为正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单位包括如下一项:CSI上报周期;RS周期;时隙;半时隙;符号;子帧;无线帧;毫秒;秒;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参数由所述第二设备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参数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时长;所述第二时长;K的取值;所述时间单位的类型;所述第三时长;所述第四时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时间点包括如下一项: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配置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激活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触发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测量时刻。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依据第二信道状态信息预测得到,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参考时间点之前的第三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为将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输入第一AI网络后所述第一AI网络输出的信道状态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经目标处理后的信息,所述目标处理包括编码处理和压缩处理中的至少一项。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设备上报所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和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带的划分方式为如下之一:按频域划分,按码域划分,按空域划分,按时延域划分,按多普勒域划分。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与所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相同;
或者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或者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由所述第二设备配置;
或者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为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或者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为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信息类型包括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和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第二设备上报第一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上报预测的信道状态信息。
19.一种信息上报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第二设备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设备上报的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根据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位于参考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预编码矩阵指示PMI;信道质量指示CQI;秩指示RI;层指示LI;原始信道信息;信道质量指标值;波束信息;信道的时域稳定性指标值;信道的大尺度参数;信道指示的第一设备位置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始信道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信道矩阵,信道矩阵经目标分解方式分解得到的特征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分解方式包括如下至少一种:奇异值分解;三角分解;正三角分解;Cholesky分解;频谱分解。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束信息包括:
波束的参考信号RS标识和在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各个时间单位的波束质量指标值;
或者
在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各个时间单位的波束的RS标识和所述RS标识对应的波束质量指标值。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的时域稳定性指标值根据如下至少一项确定: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方差,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最差值,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最优值与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最差值之差,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变化范围,第二时间段内的各个信道状态信息的值与第二时间段内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极限值之差。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为如下一项:所述参考时间点,所述参考时间点提前第一时长,所述参考时间点延迟第二时长;
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间点为如下一项: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提前第三时长,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延迟第四时长,其中,K为正整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间单位包括如下一项:CSI上报周期;RS周期;时隙;半时隙;符号;子帧;无线帧;毫秒;秒;分。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参数由所述第二设备配置;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参数包括如下至少一项:所述第一时长;所述第二时长;K的取值;所述时间单位的类型;所述第三时长;所述第四时长。
28.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时间点包括如下一项: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配置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激活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触发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测量时刻。
29.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依据第二信道状态信息预测得到,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参考时间点之前的第三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为将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输入第一AI网络后所述第一AI网络输出的信道状态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信息为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经目标处理后的信息,所述目标处理包括编码处理和压缩处理中的至少一项。
3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设备上报的所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
3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和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带的划分方式为如下之一:按频域划分,按码域划分,按空域划分,按时延域划分,按多普勒域划分。
3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与所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相同;
或者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
或者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由所述第二设备配置;
或者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为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或者
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的信息类型为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信息类型包括宽带的信道状态信息和子带的信道状态信息。
3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期望的信道状态信息;
或者
根据所述第一信息和所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确定期望的信道状态信息。
37.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第一设备上报的第一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第一指示,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设备上报预测的信道状态信息。
38.一种信息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上报模块,用于向第二设备上报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根据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位于参考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为如下一项:所述参考时间点,所述参考时间点提前第一时长,所述参考时间点延迟第二时长;
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间点为如下一项: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提前第三时长,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延迟第四时长,其中,K为正整数。
40.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时间点包括如下一项: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配置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激活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触发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测量时刻。
41.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依据第二信道状态信息预测得到,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参考时间点之前的第三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
42.一种信息上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设备上报的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或者根据预测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位于参考时间点之后的第一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为如下一项:所述参考时间点,所述参考时间点提前第一时长,所述参考时间点延迟第二时长;
所述第一时间段的结束时间点为如下一项: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提前第三时长,所述第一时间段的开始时间点之后的K个时间单位延迟第四时长,其中,K为正整数。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参考时间点包括如下一项: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配置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发送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接收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激活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上报的触发时刻,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参考信号测量时刻。
45.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道状态信息依据第二信道状态信息预测得到,所述第二信道状态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所述参考时间点的信道状态信息;
所述参考时间点之前的第三时间段的信道状态信息。
46.一种第一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上报方法中的步骤。
47.一种第二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上报方法中的步骤。
48.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上报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信息上报方法的步骤。
CN202110246010.3A 2021-03-05 2021-03-05 信息上报方法、装置、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 Pending CN1150228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6010.3A CN115022896A (zh) 2021-03-05 2021-03-05 信息上报方法、装置、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
KR1020237030549A KR20230138538A (ko) 2021-03-05 2022-02-28 정보 리포팅 방법, 장치, 제1 장치 및 제2 장치
EP22762475.6A EP4304237A1 (en) 2021-03-05 2022-02-28 Information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irst device, and second device
PCT/CN2022/078242 WO2022184010A1 (zh) 2021-03-05 2022-02-28 信息上报方法、装置、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
JP2023554077A JP2024512358A (ja) 2021-03-05 2022-02-28 情報報告方法、装置、第1機器及び第2機器
US18/460,878 US20230412430A1 (en) 2021-03-05 2023-09-05 Inforamtion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irst device, and seco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246010.3A CN115022896A (zh) 2021-03-05 2021-03-05 信息上报方法、装置、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2896A true CN115022896A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65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246010.3A Pending CN115022896A (zh) 2021-03-05 2021-03-05 信息上报方法、装置、第一设备及第二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12430A1 (zh)
EP (1) EP4304237A1 (zh)
JP (1) JP2024512358A (zh)
KR (1) KR20230138538A (zh)
CN (1) CN115022896A (zh)
WO (1) WO202218401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7665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Csi预测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48399A1 (zh) * 2018-01-31 2019-08-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方法和装置
CN113302870B (zh) * 2019-02-01 2022-10-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0708129B (zh) * 2019-08-30 2023-01-31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无线信道状态信息获取方法
US11337095B2 (en) * 2020-01-03 2022-05-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Forward-look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prediction and reporting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7665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Csi预测处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138538A (ko) 2023-10-05
JP2024512358A (ja) 2024-03-19
US20230412430A1 (en) 2023-12-21
WO2022184010A1 (zh) 2022-09-09
EP4304237A1 (en) 2024-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9416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eamforming in a multiple 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 codebook
CN107483088B (zh) 大规模mimo鲁棒预编码传输方法
CN102725967B (zh) 用于信息反馈以及预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US10374676B2 (en) Channel tracking and transmit beamforming with frugal feedback
US10778294B2 (en)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20120114064A1 (en) Reference Signaling Scheme Using Compressed Feedforward Codebooks for MU-MIMO Systems
KR20180098592A (ko) 다중-입력 및 다중-출력(mimo) 무선 네트워크들에 대한 희소 상관 매트릭스의 피드백
US10644773B2 (en) Feedback channel information using pre-coder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10527186A (ja) 複数入力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送信されるデータを事前処理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WO2020088489A1 (en) Channel Prediction for Adaptive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Feedback Overhead Reduction
CN101442388A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的预编码方法和装置
CN102763447A (zh) 用于采用了多输入多输出(mimo)传输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系统和方法
CN111756457B (zh) 信道预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JP2011223579A (ja) 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フィードバックに関する二重インジケータスキーム
EP2898721B1 (en) Method for improving transmission capacity in a dl mu-mimo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230412430A1 (en) Inforamtion repor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irst device, and second device
WO2023246618A1 (zh) 信道矩阵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9048970B1 (en) Feedback for cooperative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systems
KR102293045B1 (ko) Mimo 기반 빔포밍을 지원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4598365A (zh) 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179473A1 (zh) 信道特征信息上报及恢复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WO2017088658A1 (zh) 获取信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Schwarz et al. Subspace versus eigenmode quantization for limited feedback block-diagonalization
WO2023179476A1 (zh) 信道特征信息上报及恢复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Zhang et al. A dynamically-updating adaptive codebook design for CoMP joint transmi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