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1028A - 一种汽车用接插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用接插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1028A
CN115021028A CN202210775596.7A CN202210775596A CN115021028A CN 115021028 A CN115021028 A CN 115021028A CN 202210775596 A CN202210775596 A CN 202210775596A CN 115021028 A CN115021028 A CN 11502102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 point
operating
fixed column
shell
buck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755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蒙恬
任拓
吴晓伟
苏光林
任灵勇
朱云川
吴慧
陈秀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Deli Conne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Deli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Deli Conne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Deli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7559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210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210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102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汽车配件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汽车用接插件,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端部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壳体朝向固定柱的一侧/固定柱的侧面设置有扣体,所述扣体远离固定柱的端面设置有勾部,所述扣体与固定柱之间设置有锁定结构;所述固定柱朝向扣体的端面开设有的方向开设有第一操作槽,所述第一操作槽,所述扣体朝向固定柱的端面开设有第二操作槽,所述锁定结构包括铰接在第一操作槽内的第一操作杆以及铰接在第二操作槽内的第二操作槽,所述第一操作杆和第二操作杆相互铰接;本申请具有限制扣体朝固定柱方向形变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用接插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用接插件。
背景技术
目前,接插件在许多领域用都有所用到,接插件是一种常见的零件,接插件用于传输电流或信号。
相关技术中的接触件包括端子本体,端子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可形变的卡板,卡板远离端子本体的端面设置有卡勾。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将上述的安装到汽车内部零件上时,卡板形变是卡勾穿过零件上的开孔,卡板复位使接插件与汽车内部零件连接,但在汽车使用过程中,汽车会产生振动,在卡板与汽车内部零件的碰撞中可能会使卡板形变,使卡勾脱离零件上的开口,使电路断开,使汽车出现故障。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提高接插件在汽车上使用的稳定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用接插件。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汽车用接插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用接插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端部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壳体朝向固定柱的一侧/固定柱的侧面设置有扣体,所述扣体远离固定柱的端面设置有勾部,所述扣体与固定柱之间设置有锁定结构;
所述固定柱朝向扣体的端面开设有的方向开设有第一操作槽,所述第一操作槽,所述扣体朝向固定柱的端面开设有第二操作槽,所述锁定结构包括铰接在第一操作槽内的第一操作杆以及铰接在第二操作槽内的第二操作槽,所述第一操作杆和第二操作杆相互铰接;所述第一操作杆与固定柱的铰接点设为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操作杆与扣体的铰接点设为第二铰接点,所述第一操作杆与第二操作杆的铰接点设为第三铰接点;
在初始状态中,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的连线位于第三铰接点和壳体之间,将初始状态中第三铰接点到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连线的距离设为m;在安装状态中,第三铰接点位于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的连线上,或者第三铰接点位于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连线与壳体之间,将安装状态中第三铰接点到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的连线的距离设为n,m≥n。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接插件安装到汽车内部零件上时,扣体朝固定柱方向形变,使扣体和勾部通过汽车内部零件的开口,此时第三铰接点朝远离壳体的方向移动的,勾部通过零件的开口后复位,使第三铰接点复位到初始状态;在驱动第三铰接点朝壳体方向移动,第一操作杆和第二操作杆撑开,使扣体朝远离固定柱的方向形变,将第三铰接点移动到第一铰接点与的第二铰接点的连线上,或第三铰接点位于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连线与壳体之间时,使扣体不易朝固定柱方向形变,提高接插件与汽车内部零件的连接时的稳定性,在汽车内部零件振动时,接插件与汽车内部零件不易分离。
可选的,在安装状态中,所述第一操作杆与第一操作槽的内壁抵接和/或第二操作杆与第二操作槽的内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操作杆与第一操作槽内壁抵接、第二操作杆与第二操作槽内壁抵接,限制第三铰接点继续朝壳体方向移动。
可选的,所述扣体远离固定柱的端面距离扣体的距离随远离壳体的方向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扣体容易形变,使接插件安装更加方便。
可选的,所述固定柱远离壳体的端面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贯穿壳体,所述固定孔内卡接有公端子,所述公端子的一端穿过壳体且伸出到壳体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接插件与其他接插件配合时,公端子与其他接插件上的母端子配合,是两个接插件上的电路连通。
可选的,所述固定孔包括插入段、过渡段和穿出段,所述过渡段的开口沿靠近穿出段的方向一侧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公端子与过渡段的内壁抵接时,限制公端子继续移动。
可选的,所述固定柱的侧面开设有连通固定孔的卡孔,所述公端子上设置有嵌入卡孔内的弹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弹片嵌入到卡孔内,可以将公端子与固定柱配合,对公端子固定,使公端子不易脱离固定柱,在接插件与其他接插件配合时,提高公端子与其他接插件上母端子连接时的稳定性;另外弹片的设置,使弹片容易变形,使工作人员容易将公端子插入到固定孔内;设置卡孔,当公端子损坏时,驱动弹片脱离卡孔,从而容易将公端子从固定孔内取出,从而便于更换公端子。
可选的,所述固定孔靠近卡孔的内壁开设有供弹片嵌入的导向槽,所述弹片滑动设置于导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向槽,将公端子嵌入到固定孔内时,弹片需要形变的角度减小,弹片形变所产生的弹力减小,使弹片对固定孔内壁的作用力进行减小,在公端子在固定孔内移动时,弹片与固定孔内壁的磨损减小,提高接插件的使用寿命;另外还具有导向作用,当弹片嵌入到导向槽后,将弹片往卡孔方向导向,便于弹片最后嵌入到卡孔内。
可选的,所述导向槽未连通到卡孔时,所述导向槽靠近固定孔的内壁设置为导向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向槽是否卡孔连通时,卡孔远离壳体的内壁面积对比,当在导向槽与卡孔不连通时,其卡孔远离壳体的内壁面积更大,其弹片不易重新嵌入到导向槽内,即使公端子不要轻易脱离固定孔;导向斜面的设计,使弹片移动到导向槽靠近卡孔的一侧时,使弹片容易滑出导向槽。
可选的,所述公端子上设置有两个限位片,两个所述限位片相互远离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固定柱远离壳体的端面供限位块嵌入的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滑动设置于限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嵌入到限位槽内,使限位块可以在限位槽内滑动,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弹片往卡孔方向移动时弹片更好的嵌入到卡孔内。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将接插件安装到汽车内部零件上时,扣体朝固定柱方向形变,使扣体和勾部通过汽车内部零件的开口,此时第三铰接点朝远离壳体的方向移动的,勾部通过零件的开口后复位,使第三铰接点复位到初始状态;在驱动第三铰接点朝壳体方向移动,第一操作杆和第二操作杆撑开,使扣体朝远离固定柱的方向形变,将第三铰接点移动到第一铰接点与的第二铰接点的连线上,或第三铰接点位于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连线与壳体之间时,使扣体不易朝固定柱方向形变,提高接插件与汽车内部零件的连接时的稳定性,在汽车内部零件振动时,接插件与汽车内部零件不易分离;
2.将弹片嵌入到卡孔内,将公端子与固定柱连接固定,反之,将两者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初始状态时凸显锁定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安装状态时凸显锁定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凸显公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2、固定柱;21、第一操作槽;22、固定孔;221、穿出段;222、过渡段;223、插入段;23、卡孔;24、导向槽;25、限位槽;3、扣体;31、勾部;32、加强块;33、第二操作槽;4、锁定结构;41、第一操作杆;42、第二操作杆;43、第一操作轴;44、第二操作轴;45、第三操作轴;46、第一操作块;47、第二操作块;5、公端子;51、接线部;511、基底;512、导体压线部;513、外套压线部;514、限位片;515、限位块;516、弹片;517、凸条;52、过渡部;53、插针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用接插件。参照图1和图2,一种汽车用接插件,包括壳体1,壳体1的端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和两个扣体3,两个扣体3分别位于固定柱2相对的两侧。扣体3远离固定柱2的端面与固定柱2的间距随远离壳体1的方向逐渐形变,即扣体3的横截面沿远离壳体1的方向逐渐减小,使扣体3更容易形变。
参照图1和图2,扣体3远离固定柱2的端面固定连接有勾部31,勾部31上开设有倒角,倒角设置于勾部31远离固定柱2的端面与勾部31远离壳体1一侧的交接处。
参照图1和图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扣体3朝向固定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强块32,加强块32远离扣体3的端面与固定柱2的侧面固定连接。进一步,加强块32的一侧与壳体1固定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扣体3固定连接在固定柱2的侧面上。
参照图1和图2,扣体3与固定柱2之间设置有连接两者的锁定结构4,锁定结构4用于限制扣体3朝固定柱2方向形变。固定柱2朝向扣体3的端面开设有第一操作槽21,扣体3朝向固定柱2的端面开设有第二操作槽3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操作槽33可以朝远离固定柱2的方向贯穿扣体3。
参照图1和图2,锁定结构4包括第一操作杆41、第二操作杆42、第一操作轴43、第二操作轴44、第三操作轴45。第一操作轴43转动连接于第一操作槽21内,第二操作轴44转动连接于第二操作槽33内,第一操作轴43的轴线和第二操作轴44的轴线平行设置。
参照图1和图2,第一操作杆41套设在第一操作轴43外,第一操作杆41可以沿第一操作轴43的轴线旋转。第一支撑杆与固定柱2垂直时,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操作槽21靠近壳体1的内壁有间隙。
参照图1和图2,第二操作杆42套设在第二操作轴44外,第二操作杆42可以沿第一操作轴43的轴线旋转。第二支撑杆与固定柱2垂直时,第二支撑板与第二操作槽33靠近壳体1的内壁有间隙。
参照图1和图2,第一操作杆41朝向第二操作杆42的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操作块46,两个第一操作块46相互靠近的端面均开设有第一圆孔。第三操作轴45穿设于第一圆孔内。
参照图1和图2,第二操作杆42朝向第一操作杆41的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操作块47,第二操作块47嵌入到两个第一操作块46之间。第二操作块47套设在第三操作轴45外,第二操作块47朝向第一操作块46的端面开设有供第三操作轴45嵌入的第二圆孔。第三操作轴45的轴线与第一操作轴43的轴线平行。
参照图1和图2,将第一操作杆41与壳体1的铰接处设置为第一铰接点,将第二操作杆42与扣体3的铰接处设置为第二铰接点,将第一操作杆41与第二操作杆42的铰接处设置为第三铰接点。
参照图1和图2,将接插件未安装线路板前设为初始状态,此时扣体3不受力。在初始状态中,第三铰接点位于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连线且远离壳体1的一侧。在初始状态中,第一操作杆41未与第一操作槽21远离壳体1的内壁抵接,第二操作杆42未与第二操作槽33远离壳体1的内壁抵接,在扣体3朝固定柱2方向形变时,第三铰接点还可以朝远离壳体1的方向移动。在初始状态中,将第三铰接点到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连线的距离设为m。
参照图1和图3,将接插件安装线路板后设为安装状态。在安装状态中,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连线位于第三铰接点与壳体1之间,或者第三铰接点位于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的连线上。在安装状态中,第一操作杆41与第一操作槽21靠近壳体1的内壁抵接和/或第二操作杆42与第二操作槽33靠近壳体1的内壁抵接,扣体3无法朝固定柱2方向形变。在安装状态中,将第三铰接点到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的连线的距离设为n,m≥n。
参照图1、图2和图3,驱动初始状态中的第三铰接点朝壳体1方向移动,使扣体3朝远离固定柱2的方向形变。当第一操作杆41与固定柱2垂直、第二操作杆42与固定柱2垂直时,即第三铰接点位于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的连线上,此时扣体3朝固定柱2一侧的形变量达到最大,此时扣体3不易朝固定柱2方向复位。然后继续驱动第三铰接点朝壳体1方向移动,扣体3开始朝固定柱2方向复位,使第三铰接点位于第一铰接点和第二铰接点连线且靠近壳体1的一侧。当第一操作杆41与第一操作槽21靠近壳体1的内壁抵接、第二操作杆42与第二操作槽33靠近壳体1的内壁抵接,此时扣体3还具有弹性势能,具有驱动勾体朝固定柱2方向运动的趋势,而第三铰接点无法继续朝壳体1方向移动,即第一操作杆41和第二操作杆42不易转动,工作人员也不易驱动扣体3朝固定柱2方向形变,使接插件不易与线路板分离。
参照图1和图4,壳体1远离固定柱2的开设有容置槽。固定柱2远离壳体1的端面开设有三个插孔组,三个插孔组沿第一操作槽21的轴线方向阵列分布,每个插孔组包括两个固定孔22相互对称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插孔组可以设置成其他数量。
参照图4和图5,固定孔22贯穿壳体1且与容置槽连通。固定孔22沿远离容置槽的方向依次包括穿出段221、过渡段222和插入段223。过渡段222的开口大小沿倒角穿出端的方向逐渐减小。固定孔22远离同组另一个固定孔22的内壁开设有卡孔23,卡孔23与插入段223连通。
参照图4和图5,固定槽内设置有公端子5,公端子5的一端朝容置槽22的方向伸出到壳体1外。公端子5包括一体生成的接线部51、过渡部52和插针部53。当过渡部52与过渡段222内壁抵接时,限制公端子5继续嵌入固定孔22。
参照图4和图5,接线部51包括基底511、导体压线部512、外套压线部513、限位片514。导体压线部512和外套压线部513、限位片514均设置有两个。两个导体压线部512分别从基层的两侧远离卡孔23的方向延伸。两个外套压线部513分别从基层的两侧远离卡孔23的方向延伸,外套压线部513位于导体压线部512远离连接部的一端。限位片514分别从基底511的两侧远离卡孔23的方向延伸,导体压线部512位于限位片514远离连接部的一端。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两个限位片514相互远离的端面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515,固定孔22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25,限位槽25朝远离容置槽的方向贯穿固定柱2。限位块515嵌入到限位槽25内,且沿限位槽25滑动,使插针部53与插入段223对齐且容易嵌入插入段223。
参照图4和图5,两个导体压线部512、两个外套压线部513在未连接电线时被设置成打开的结构形式。接线部51连接电线时,外套压线部513和基底511将电线的外套压接,导体压线部512和基底511将电线的导体压接。
参照图4和图5,基底511上开设有冲孔,冲孔位于导体压线部512远离外套压线部513的一侧,冲孔与插孔对齐。冲孔远离外套压线部513的内壁设置有弹片516,弹片516通过冲压弯折形成,弹片516远离基底511的一侧延伸到卡孔23内。
参照图4和图5,固定孔22靠近卡孔23的内壁开设有导向槽24,导向槽24朝远离壳体1的方向贯穿固定柱2,导向槽24朝靠近壳体1的方向不与卡孔23连通,导向槽24可供弹片516嵌入。导向槽24靠近卡孔23的内壁设置为导向斜面,使弹片516更容易滑出到导向槽24外。
参照图4和图5,基底511远离卡孔23的端面固定有两个凸条517,两个凸条517沿公端子5的长度方向阵列分布。在压接部压接电线时,更好的对电线压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汽车用接插件的实施原理为:当接插件且靠近固定柱2的一侧安装到线路板上时,倒角先与线路板接触。随着壳体1继续朝线路板方向移动,扣体3朝固定柱2方向形变,同时第一操作杆41和第二操作杆42转动,第三铰接点远离壳体1移动,当勾部31通过线路板上的孔后,扣体3复位使勾部31远离固定者,同时使第一操作杆41、第二操作杆42复位。再人为驱动第三操作轴45朝壳体1方向移动,使第三铰接点移动到第一铰接点靠近壳体1的一侧,使扣体3不易朝固定柱2形变,使接插件不易与线路板分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汽车用接插件,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端部设置有固定柱(2),所述壳体(1)朝向固定柱(2)的一侧/固定柱(2)的侧面设置有扣体(3),所述扣体(3)远离固定柱(2)的端面设置有勾部(31),所述扣体(3)与固定柱(2)之间设置有锁定结构(4);
所述固定柱(2)朝向扣体(3)的端面开设有的方向开设有第一操作槽(21),所述第一操作槽(21),所述扣体(3)朝向固定柱(2)的端面开设有第二操作槽(33),所述锁定结构(4)括铰接在第一操作槽(21)内的第一操作杆(41)以及铰接在第二操作槽(33)内的第二操作槽(33),所述第一操作杆(41)和第二操作杆(42)相互铰接;所述第一操作杆(41)与固定柱(2)的铰接点设为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操作杆(42)与扣体(3)的铰接点设为第二铰接点,所述第一操作杆(41)与第二操作杆(42)的铰接点设为第三铰接点;
在初始状态中,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的连线位于第三铰接点和壳体(1)之间,将初始状态中第三铰接点到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连线的距离设为m;在安装状态中,第三铰接点位于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的连线上,或者第三铰接点位于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连线与壳体(1)之间,将安装状态中第三铰接点到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的连线的距离设为n,m≥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接插件,其特征在于:在安装状态中,所述第一操作杆(41)与第一操作槽(21)的内壁抵接和/或第二操作杆(42)与第二操作槽(33)的内壁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用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体(3)远离固定柱(2)的端面距离扣体(3)的距离随远离壳体(1)的方向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2)远离壳体(1)的端面开设有固定孔(22),所述固定孔(22)贯穿壳体(1),所述固定孔(22)内卡接有公端子(5),所述公端子(5)的一端穿过壳体(1)且伸出到壳体(1)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用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22)包括插入段(223)、过渡段(222)和穿出段(221),所述过渡段(222)的开口沿靠近穿出段(221)的方向一侧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用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2)的侧面开设有连通固定孔(22)的卡孔(23),所述公端子(5)上设置有嵌入卡孔(23)内的弹片(51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汽车用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22)靠近卡孔(23)的内壁开设有供弹片(516)嵌入的导向槽(24),所述弹片(516)滑动设置于导向槽(24)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汽车用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24)未连通到卡孔(23)时,所述导向槽(24)靠近固定孔(22)的内壁设置为导向斜面。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用接插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子(5)上设置有两个限位片(514),两个所述限位片(514)相互远离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515),所述固定柱(2)远离壳体(1)的端面供限位块(515)嵌入的限位槽(25),所述限位块(515)滑动设置于限位槽(25)内。
CN202210775596.7A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汽车用接插件 Pending CN11502102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5596.7A CN115021028A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汽车用接插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75596.7A CN115021028A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汽车用接插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1028A true CN115021028A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795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75596.7A Pending CN115021028A (zh) 2022-07-01 2022-07-01 一种汽车用接插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2102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62080B2 (en) Perpendicular fitting female terminal and housing to mount it therein
JP4187338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4299184B2 (ja) 基板接続用板端子
US5775953A (en) Low-insertion-force connector assembly
JP3763574B2 (ja) コネクタ
EP2180553A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erminal for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0423491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two functions of promoting magnetic shielding and ground connection
GB2404794A (en) Floating Connector
JP3400079B2 (ja) 短絡電気コネクタ
US10056714B2 (en) Connector device including coming-off preventing structure
US5921808A (en) Ribbon cable plug-in connector
JP2006511918A (ja) フレキシブルケーブル電気コネクタ
JP2868405B2 (ja) 雌型端子
KR0122784Y1 (ko) 전기 커넥터가 부착된 소형 전기 모터
CN117438837A (zh) 一种弹片锁紧式电连接器
CN219203571U (zh) 电连接器及其连接器公头连接器公座
CN115021028A (zh) 一种汽车用接插件
US1150908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1320403U (zh) 一种带弹片接触的连接器
KR101175170B1 (ko) 소켓 콘택트
JP3852920B2 (ja) ピアシング端子の接続構造
US20050176289A1 (en) Battery connector
JPH0688079U (ja) 平形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CN213959243U (zh) 线缆卡位连接结构及传感器延长线
JP3341813B2 (ja) 自動車ドア用回路の接続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