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0867A - 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0867A
CN115020867A CN202210947411.6A CN202210947411A CN115020867A CN 115020867 A CN115020867 A CN 115020867A CN 202210947411 A CN202210947411 A CN 202210947411A CN 115020867 A CN115020867 A CN 1150208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abinet
fan
shaped
control valv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94741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20867B (zh
Inventor
吴志磊
彭龙锋
陈航
刘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ancheng Wan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ancheng Wan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ancheng Wan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ancheng Wanchong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94741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2086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208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08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208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08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02Cooling of charging equip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1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8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 H01M10/486Accumulators combined with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est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f cells, e.g. the level or density of the electrolyte for measuring tempera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7Stationary installations, e.g. power plant buffering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01M10/6568Liquids characterised by flow circuits, e.g. loops, located externally to the cells or cell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51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tionary devices, e.g. power plant buffering or backup power suppl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02J3/32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the battery being on-board an electric or hybrid vehicle, e.g. vehicle to grid arrangements [V2G], power aggregation, use of the battery for network load balancing, coordinated or cooperative battery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10/00The network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its spatial reach or by the load
    • H02J2310/40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 H02J2310/48The network being an on-board power network, i.e. within a vehicle for electric vehicles [EV] or hybrid vehicles [HE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柜;检测模块;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冷却模块;其中,所述电池柜具有主柜、甲电池柜、乙电池柜与丙电池柜,电池柜在水平面上的截面为Y字形,主柜位于甲电池柜、乙电池柜与丙电池柜的交汇处;本发明通过光照传感器检测储能电站接收的光照方向,通过光照方向判断储能电站被阳光照射的电池柜,从而停止被阳光照射的电池柜的供电模块与冷却模块,从而有效避免由于阳光照射高温引发安全事故,而使用没有被阳光照射的电池柜能够降低电池包温度异常的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超充储能电站安全技术领域,涉及超充储能电站散热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新能源车的数量大幅增加,为了保证新能源汽车的正常使用,需要及时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方式主要包括慢充、快充与超充,将一辆新能源汽车用慢充方式充满电一般需要7-8小时,用户一般是在下班回家后通过自己的充电桩进行充电。但是大多数情况为快速充满点电的需求,将一辆新能源汽车用快充方式充满电一般需要1-2小时,用超充方式充满电一般需要10-20分钟。大多数用户都是在白天用车,需要白天充电,这导致在白天时间段内进行超充,电网负荷持续高负荷运行,造成了电网资源短缺,在用电低谷的晚上将储能电站充满电,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期,通过超充储能电站智能控制终端合理分配资源,将储能电站的电能给新能源汽车充电,可以有效降低白天的电网负荷。
但是超充储能电站存在一个散热的问题,电池充放存在散热的情况,当散热没有得到及时排放,超过正常温度范围时,储能电站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随着电池温度增加,电池充鼓包和断格的概率更大,在这种情况下,电池的正常工作率下降,更有甚者,储能电池热失控会导致储能电站爆炸事故。特别是夏天,炎热的天气加上阳光的直射,使储能电站的表面温度长时间维持在异常高温,极易引发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柜;
检测模块;
控制模块;
供电模块;
冷却模块;
其中,所述电池柜具有主柜、甲电池柜、乙电池柜与丙电池柜,电池柜在水平面上的截面为Y字形,主柜位于甲电池柜、乙电池柜与丙电池柜的交汇处;
甲电池柜具有2列相互平行靠近的甲一电池柜与甲二电池柜;
乙电池柜具有2列相互平行靠近的乙一电池柜与乙二电池柜;
丙电池柜具有2列相互平行靠近的丙一电池柜与丙二电池柜;
从竖直方向下看,顺时针排列的依次是甲一电池柜、甲二电池柜、乙一电池柜、乙二电池柜、丙一电池柜与丙二电池柜;
其中,所述检测模块位于主柜的顶部,用于检测阳光的照射方向,并将光照信号传输给控制模块;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位于主柜的内部,用于接收检测模块的光照信号,并发出控制指令;
供电模块响应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并发出电控阀门开/关动作;
冷却模块响应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并发出冷控阀门开/关动作。
优选的,每列电池柜具有均匀分布的s层t列个电池箱,其中,s与t为大于0的整数;
在水平面上,甲电池柜的长度方向、乙电池柜的长度方向与丙电池柜的长度方向两者之间的夹角为120°。
优选的,供电模块具有3个电控阀门,分别为第一电控阀门、第二电控阀门与第三电控阀门;且,
电控阀门打开时,与电控阀门对应的电池柜的充放电线路连通,电控阀门关闭时,与电控阀门对应的电池柜与充放电线路断开;
冷控模块具有3个冷控阀门,分别为第一冷控阀门、第二冷控阀门与第三冷控阀门;且,
冷控阀门打开时,与冷控阀门对应的电池柜可进行降温处理,冷控阀门关闭时,与冷控阀门对应的电池柜不能进行降温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电控阀门/第一冷控阀门用于控制乙二电池柜与丙一电池柜的充放电开关/降温处理,所述第二电控阀门/第二冷控阀门用于控制甲一电池柜与丙二电池柜的充放电开关/降温处理,所述第三电控阀门/第三冷控阀门用于控制甲二电池柜与乙一电池柜的充放电开关/降温处理。
优选的,检测模块具有光照传感器与遮光板;
其中,所述遮光板具有3块矩形板,分别为第一矩形板、第二矩形板与第三矩形板,矩形板竖直固定在主柜的顶部,3块矩形板具有一条公共且在公共边固定连接,2块矩形板之间的夹角为120°;
光照传感器分别位于2块矩形板之间的夹角区域,且位于矩形板所在的平面上;
从竖直方向下看,第一矩形板与甲电池柜的长度方向重合,第二矩形板与乙电池柜长度方向重合;
位于第一/二/三矩形板所在平面上的光照传感器为第一/二/三传感器。
优选的,控制模块具有处理器;
当控制模块接收信号,经过处理器计算得出光照信号,发出电控阀门的指令与冷控阀门的指令;
处理器计算出第一传感器光照强度最高时,控制模块发出关闭第一电控阀门与第一冷控阀门的指令;
当处理器计算出第二传感器光照强度最高时,控制模块发出关闭第二电控阀门与第二冷控阀门的指令;
当处理器计算出第三传感器光照强度最高时,控制模块发出关闭第三电控阀门与第三冷控阀门的指令。
优选的,冷却模块具有触发组件与冷却组件;
其中,所述触发组件位于电池箱的内壁,用于感知待测物的温度变化并发出触发动作;
其中,所述冷却组件具有冷却管与水泵;
其中,所述冷却管具有进液管、出液管与多个分液管,所述分液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密封连接,冷却管位于电池箱的外壁;
其中,所述水泵位于进液管内部,用于增加进液管内部的压强;
冷却管具有受控阀门,所述受控阀门位于分液管上,受控阀门响应触发动作改变所述分液管的流量。
优选的,受控阀门具有管通道、阀体与阀体壳;
其中,所述管通道具有进液通道与出液通道,管通道与分液管密封连接,使阀体壳的内腔与分液管的内腔密封;
其中,所述阀体壳具有空腔,所述空腔与管通道的内腔连通,且空腔的横截面积大于管通道的横截面积;
其中,所述阀体位于阀体壳的空腔,阀体用于响应触发动作改变空腔的流量。
优选的,所述阀体具有固定挡片、活动挡片与扭簧;
其中,所述固定挡片所在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Y方向,所述Y方向为管通道的轴线方向;
在以垂直于Y方向的面为截面,第一平面上空腔的横截面积最大;
所述固定挡片具有固定盘与均匀分布的n个第一扇形片;
相邻第一扇形片的夹角与第一扇形片的扇形角度相等,第一扇形片的圆弧边缘与阀体壳内壁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盘位于固定挡片的中心,固定盘的外边缘与第一扇形片靠近圆心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活动挡片具有转动盘与均匀分布的n个第二扇形片,n为大于1的整数;
相邻第二扇形片的夹角与第二扇形片的扇形角度相等,第二扇形片的圆弧边缘与阀体壳的内壁密封连接,活动挡片与阀体壳可发生相对位移,转动盘位于活动挡片的中心,所述转动盘的外边缘与第二扇形片靠近圆心的一端固定连接;
活动挡片位于固定挡片面向进液通道的一侧,且活动挡片与固定挡片接触;
所述扭簧固定在固定盘上,扭簧的一个受力端固定在第一扇形片上,扭簧的另一受力端固定在第二扇形片上;
扭簧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
第一状态为第二扇形片与固定挡片的缝隙重合,第一状态下空腔不连通;
第二状态为第二扇形片与第一扇形片部分重合/全部重合,第二状态下空腔连通;
扭簧不受外力时,扭簧具有从第二状态转向第一状态的趋势。
优选的,触发组件具有感温构件、定位件与楔形构件;
其中,楔形构件可与第二扇形片接触且发生挤压,使第二扇形片发生位移,楔形构件具有底端,所述底端为背离阀体的一端;
以垂直于Y方向的面为截面,与阀体距离越远楔形构件的横截积越大;
其中,所述定位件位于阀体面向出液通道的一侧,定位件的外边缘固定在阀体壳内壁;
所述定位件为长方形管道,且楔形构件在长方形管道内可在Y方向发生位移;
感温构件具有固定端与活动端,活动端的位置与形状可发生变化,感温构件穿过阀体壳与底端连接,感温构件与阀体壳通过弹性介质密封连接。
优选的,楔形构件为直角三角形片状金属,楔形构件具有第一直角边、第二直角边与斜边;
其中,所述第一直角边与第一平面平行;
所述第二直角边与第一扇形片不产生作用力,斜边与第二扇形片可接触发生相对位移;且满足,
斜边与第二扇形片接触时,斜边与第二扇形片有挤压力;
斜边具有卡位槽,底端具有限位槽;
连接杆靠近阀体的一端与连接块固定连接,连接块位于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的开口端具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用于限制连接块在限位槽内沿Y方向发生最大位移P。
优选的,第二扇形叶片在推动位置具有凸块,所述推动位置位于第二扇形片面向出液通道的一侧,且推动位置可与楔形构件接触;
其中,所述凸块为三棱柱形状,凸块在垂直于侧棱的截面为锐角三角形,凸块的一条侧棱与第二扇形片的边缘重合,且凸块的一个侧面与第二扇形片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提供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本发明提出一种Y字型的储能电站。一方面,通过光照传感器检测储能电站接收的光照方向,通过光照方向判断储能电站被阳光照射的电池柜,停止被阳光照射的电池柜的供电模块与冷却模块,从而有效避免由于阳光照射高温引发安全事故,使没有被阳光照射的电池柜能够降低电池包温度异常的风险。另一方面,使用感温构件监测电池包的温度,不需要用温度传感器也能实时监控电池包的温度,并根据温度对其进行降温操作,本发明既提高了储能电站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而且节约资源,能够使储能电站实现按需降温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框架图;
图2为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示意图;
图3为一种光照传感器示意图;
图4为一种冷却模块示意图;
图5为一种受控阀门示意图;
图6为一种受控阀门剖视图;
图7为一种阀体的立体图;
图8为一种楔形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如下:
实施例1:
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柜;
检测模块;
控制模块;
供电模块;
冷却模块;
其中,所述电池柜具有主柜、甲电池柜、乙电池柜与丙电池柜,电池柜在水平面上的截面为Y字形,主柜位于甲电池柜、乙电池柜与丙电池柜的交汇处;
甲电池柜具有2列相互平行靠近的甲一电池柜与甲二电池柜;
乙电池柜具有2列相互平行靠近的乙一电池柜与乙二电池柜;
丙电池柜具有2列相互平行靠近的丙一电池柜与丙二电池柜;
从竖直方向下看,顺时针排列的依次是甲一电池柜、甲二电池柜、乙一电池柜、乙二电池柜、丙一电池柜与丙二电池柜;
其中,所述检测模块位于主柜的顶部,用于检测阳光的照射方向,并将光照信号传输给控制模块;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位于主柜的内部,用于接收检测模块的光照信号,并发出控制指令;
供电模块响应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并发出电控阀门开/关动作;
冷却模块响应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并发出冷控阀门开/关动作。
储能电站包括电池柜,电池柜具有均匀分布的多个电池箱,电池包安放在电池箱中,电池包的表面温度升高时,极易出现电池鼓包的现象,电池长期处于鼓包或断格的状态,电池的使用寿命将大大降低,情况严重可能会引发储能电站爆炸事故,不仅浪费资源,更是给用户造成很多不安全感。而且是大多数的储能电站都是露天建立的,室外温差较大,特别在炎热的夏季,储能电站长时间处于日晒的场景下,在阳光的照射下,长时间被照射到的电池箱温度最高可达55-65摄氏度,对于电池箱的外壳一般都是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在高温环境下温度居高不下,此时如果再对其内部的电池包进行充放电都会导致其电池包温度急剧升高,温度达到异常值极易出现安全事故。提供一种能够根据光照调控储能电站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本实施例中,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框架图如图1所示,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示意图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柜1;检测模块2;控制模块;供电模块;冷却模块;其中,所述电池柜具有主柜14、甲电池柜11、乙电池柜12与丙电池柜13,电池柜在水平面上的截面为Y字形,主柜位于甲电池柜、乙电池柜与丙电池柜的交汇处;甲电池柜具有2列相互平行靠近的甲一电池柜与甲二电池柜;乙电池柜具有2列相互平行靠近的乙一电池柜与乙二电池柜;丙电池柜具有2列相互平行靠近的丙一电池柜与丙二电池柜;从竖直方向下看,顺时针排列的依次是甲一电池柜、甲二电池柜、乙一电池柜、乙二电池柜、丙一电池柜与丙二电池柜;其中,所述检测模块位于主柜的顶部,用于检测阳光的照射方向,并将光照信号传输给控制模块;其中,所述控制模块位于主柜的内部,用于接收检测模块的光照信号,并发出控制指令;供电模块响应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并发出电控阀门开/关动作;冷却模块响应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并发出冷控阀门开/关动作。本发明通过检测模块检测到电池包周围的环境,通过控制模块判断出光照的方向,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某一光照方向下,储能电站的6列电池柜中,有甲一电池柜与丙二列电池柜被阳光照射升温,其余列电池柜没有被阳光照射,控制模块接收到检测模块的信号后,控制供电模块与冷却模块使得甲一电池柜与丙二列的供电停止与冷却停止。从而降低了被阳光照射后温度升高引发安全事故的概率,另一方面也实现了资源的合理调配。
实施例2:
每列电池柜具有均匀分布的s层t列个电池箱,其中,s与t为大于0的整数;
在水平面上,甲电池柜的长度方向、乙电池柜的长度方向与丙电池柜的长度方向两者之间的夹角为120°。
供电模块具有3个电控阀门,分别为第一电控阀门、第二电控阀门与第三电控阀门;且,
电控阀门打开时,与电控阀门对应的电池柜的充放电线路连通,电控阀门关闭时,与电控阀门对应的电池柜与充放电线路断开;
冷控模块具有3个冷控阀门,分别为第一冷控阀门、第二冷控阀门与第三冷控阀门;且,
冷控阀门打开时,与冷控阀门对应的电池柜可进行降温处理,冷控阀门关闭时,与冷控阀门对应的电池柜不能进行降温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电控阀门/第一冷控阀门用于控制乙二电池柜与丙一电池柜的充放电开关/降温处理,所述第二电控阀门/第二冷控阀门用于控制甲一电池柜与丙二电池柜的充放电开关/降温处理,所述第三电控阀门/第三冷控阀门用于控制甲二电池柜与乙一电池柜的充放电开关/降温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电池箱内可存放电池包,电池包放置在电池箱内,电池包与充放电电线连接,供电模块具有电控阀门,供电模块根据控制模块的信号控制电控阀门的开关,以到达对电池柜充放电的控制,电控阀门打开时,与电控阀门对应的电池柜的充放电线路连通,电控阀门关闭时,与电控阀门对应的电池柜与充放电线路断开。冷却模块根据控制模块的信号控制冷控阀门的开关,以达到控制电池柜的降温与否,冷控阀门打开时,与冷控阀门对应的电池柜可进行降温处理,冷控阀门关闭时,与冷控阀门对应的电池柜不能进行降温处理。
实施例3:
检测模块具有光照传感器与遮光板;
其中,所述遮光板具有3块矩形板,分别为第一矩形板、第二矩形板与第三矩形板,矩形板竖直固定在主柜的顶部,3块矩形板具有一条公共且在公共边固定连接,2块矩形板之间的夹角为120°;
光照传感器分别位于2块矩形板之间的夹角区域,且位于矩形板所在的平面上;
从竖直方向下看,第一矩形板与甲电池柜的长度方向重合,第二矩形板与乙电池柜长度方向重合;
位于第一/二/三矩形板所在平面上的光照传感器为第一/二/三传感器。
现有光照传感器大多能够检测一定范围内的光照强度,针对安装在某一位置处的光照传感器,能够检测出在该位置处的光照强度,但是对于光照的方向没办法确定。特别是距离比较近的光照传感器,其检测除得光照强度差异非常小,光照传感器所在的位置的光照方向也区别不大,难以检测出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检测模块具有光照传感器22与遮光板21与透明外罩;所述透明外罩用于保护光照传感器。其中,所述遮光板具有3块矩形板,分别为第一矩形板、第二矩形板与第三矩形板,矩形板竖直固定在主柜的顶部,3块矩形板具有一条公共且在公共边固定连接,2块矩形板之间的夹角为120°;光照传感器分别位于2块矩形板之间的夹角区域,且位于矩形板所在的平面上;从竖直方向下看,第一矩形板与甲电池柜的长度方向重合,第二矩形板与乙电池柜长度方向重合;位于第一/二/三矩形板所在平面上的光照传感器为第一/二/三传感器。本发明通过将光照传感器安装在遮光板的间隙处,当阳光照射时,其中部分矩形板会阻挡阳光,部分光照传感器被阳光直接照射,部分光照传感器被遮光板的影子遮挡阳光,从而使3个光照传感器的光照强度差异较大,从而根据3个光照强度的光照强度判断出光照方向的范围,确定了光照方向的就能确定被晒的电池柜,能够及时调控供电系统与冷却系统,达到保护储能电站的目的,可以增加储能电站的可靠性与使用寿命。
实施例4:
控制模块具有处理器;
当控制模块接收信号,经过处理器计算得出光照信号,发出电控阀门的指令与冷控阀门的指令;
处理器计算出第一传感器光照强度最高时,控制模块发出关闭第一电控阀门与第一冷控阀门的指令;
当处理器计算出第二传感器光照强度最高时,控制模块发出关闭第二电控阀门与第二冷控阀门的指令;
当处理器计算出第三传感器光照强度最高时,控制模块发出关闭第三电控阀门与第三冷控阀门的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当控制模块接收信号,经过处理器计算得出光照信号,发出电控阀门的指令与冷控阀门的指令;处理器计算出第一传感器光照强度最高时,控制模块发出关闭第一电控阀门与第一冷控阀门的指令;当处理器计算出第二传感器光照强度最高时,控制模块发出关闭第二电控阀门与第二冷控阀门的指令;当处理器计算出第三传感器光照强度最高时,控制模块发出关闭第三电控阀门与第三冷控阀门的指令。当某个光照传感器获取得到的光照强度最高时,表明与该光照传感器相同区域的两列电池柜被太阳晒的面积最大,该两列电池柜的温度也最高,控制模块停止该两列电池柜的供电与降温,降低储能电站的风险,也为其他电池柜的供电与降温提供了丰富的可调用资源。其中,供电包括对电池包进行充电与电池包对待充电物的充电。
实施例5:
冷却模块具有触发组件与冷却组件;
其中,所述触发组件位于电池箱的内壁,用于感知待测物的温度变化并发出触发动作;
其中,所述冷却组件具有冷却管与水泵;
其中,所述冷却管具有进液管、出液管与多个分液管,所述分液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密封连接,冷却管位于电池箱的外壁;
其中,所述水泵位于进液管内部,用于增加进液管内部的压强;
冷却管具有受控阀门,所述受控阀门位于分液管上,受控阀门响应触发动作改变所述分液管的流量。
储能电站包括多个电池包与电池柜,电池包安放在电池柜中,电池包的表面温度升高时,极易出现电池鼓包的现象,电池长期处于鼓包或断格的状态,电池的使用寿命将大大降低,情况严重可能会引发储能电站爆炸事故,不仅浪费资源,更是给用户造成很多不安全感。为此提供一种智能储能电站的冷却系统是非常有价值的,现有储能电站的冷却方法是基于电传感器实现的,通过温度检测传感器检测电池包的外表的温度,根据传感器反馈得到的数据,分析得出降温的需求,进行降温,电池包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全部同时工作,但是温度传感器需要实时监测每一个电池包的温度情况才能判断是否有降温需求,对于大多数温度正常的电池包要随时监测,该方法浪费资源。其次,传输传感器与冷却系统的信号具有非常繁琐的线路排布,布线占据电池包的空间,在温差较大的环境下基于线路排布易受温度影响。而且一旦线路出现故障,工作人员排查的工作量很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其中(a)为部分电池柜的侧视图,其中(b)为部分电池柜的附视图,冷却模块具有触发组件与冷却组件;其中,所述触发组件位于电池箱的内壁,用于感知待测物的温度变化并发出触发动作;其中,所述冷却组件具有冷却管与水泵;其中,所述冷却管具有进液管41、出液管42与多个分液管43,所述分液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密封连接,冷却管位于电池箱的外壁;其中,所述水泵位于进液管内部,用于增加进液管内部的压强;冷却管具有受控阀门44,所述受控阀门位于分液管上,受控阀门响应触发动作改变所述分液管的流量。本发明对于每一个电池包都安装有一个受控阀门与触发组件,各个电池包共用一个进液管与一个出液管,冷却液从进液管进入,流经各个分液管,最后通过分液管流进出液管,通过分液管流经电池包已对其进行降温。本发明通过出触发组件感知电池包的温度,触发组件的触发动作可以带动受控阀门进一步动作改变分液管的流量,冷却液通过分液管的流量越大,降温的速度越快,电池包温度正常时,受控阀门关闭,则表示该电池包正常,不需要降温,当电池由于工作散热,如果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触发组件发生能够改变受控阀门的触发动作,通过改变阀门的流量控制冷却液的流速,从而降低该电池包的温度。本发明通过使用感温构件监测电池包的温度,不需要用温度传感器也能实时监控电池包的温度,并根据温度对其进行降温操作,本发明既可以节约电能,而且节约了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能够储能电站实现低成本按需降温的目的。
实施例6:
受控阀门具有管通道、阀体与阀体壳;
其中,所述管通道具有进液通道与出液通道,管通道与分液管密封连接,使阀体壳的内腔与分液管的内腔密封;
其中,所述阀体壳具有空腔,所述空腔与管通道的内腔连通,且空腔的横截面积大于管通道的横截面积;
其中,所述阀体位于阀体壳的空腔,阀体用于响应触发动作改变空腔的流量。
所述阀体具有固定挡片、活动挡片与扭簧;
其中,所述固定挡片所在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Y方向,所述Y方向为管通道的轴线方向;
在以垂直于Y方向的面为截面,第一平面上空腔的横截面积最大;
所述固定挡片具有固定盘与均匀分布的n个第一扇形片;
相邻第一扇形片的夹角与第一扇形片的扇形角度相等,第一扇形片的圆弧边缘与阀体壳内壁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盘位于固定挡片的中心,固定盘的外边缘与第一扇形片靠近圆心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活动挡片具有转动盘与均匀分布的n个第二扇形片,n为大于1的整数;
相邻第二扇形片的夹角与第二扇形片的扇形角度相等,第二扇形片的圆弧边缘与阀体壳的内壁密封连接,活动挡片与阀体壳可发生相对位移,转动盘位于活动挡片的中心,所述转动盘的外边缘与第二扇形片靠近圆心的一端固定连接;
活动挡片位于固定挡片面向进液通道的一侧,且活动挡片与固定挡片接触;
所述扭簧固定在固定盘上,扭簧的一个受力端固定在第一扇形片上,扭簧的另一受力端固定在第二扇形片上;
扭簧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
第一状态为第二扇形片与固定挡片的缝隙重合,第一状态下空腔不连通;
第二状态为第二扇形片与第一扇形片部分重合/全部重合,第二状态下空腔连通;
扭簧不受外力时,扭簧具有从第二状态转向第一状态的趋势。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7所示,受控阀门具有管通道、阀体与阀体壳442;冷却液从进液通道4411进入空腔,经过阀体443,最后从出液通道4412重新流入分液管43,当触发组件感知到待测物温度发生变化,触发组件发生触发动作,触发动作可以改变活动挡片4432的位置,改变第一扇形片与第二扇形片之间的缝隙,从而控制受控阀门的流量,达到给该电池包降温的效果。扭簧4433在不受外力的状态下,使得第二扇形片与固定挡片4431的缝隙重合,从而使空腔不连通,该分液管的冷却液不会流动。扭簧受外力时,第二扇形片与第一扇形片部分重合/全部重合,使空腔连通,该分液管的冷却液快速流动,从而带动该电池包的热量,以此达到电池包自动降温的效果。当扭簧不受外力时,活动挡片与固定挡片发生相对位移直到空腔不连通。
实施例7:
触发组件具有感温构件、定位件与楔形构件;
其中,楔形构件可与第二扇形片接触且发生挤压,使第二扇形片发生位移,楔形构件具有底端,所述底端为背离阀体的一端;
以垂直于Y方向的面为截面,与阀体距离越远楔形构件的横截积越大;
其中,所述定位件位于阀体面向出液通道的一侧,定位件的外边缘固定在阀体壳内壁;
所述定位件为长方形管道,且楔形构件在长方形管道内可在Y方向发生位移;
感温构件具有固定端与活动端,活动端的位置与形状可发生变化,感温构件穿过阀体壳与底端连接,感温构件与阀体壳通过弹性介质密封连接,可以使触发组件在触发动作时可以保持受控阀体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8所示,触发组件具有感温构件、定位件33与楔形构件32;感温构件发出触发动作给楔形构件,楔形构件可在在长方形管道内可在Y方向发生位移,当感温构件感知温度升高到较高位置时,楔形构件向靠近进液通道处发生位移,从而使第二扇形片发生位移,从而打开受控阀门,冷却液快速流过电池包的分液管对其进行降温。当电池包的温度倍降低到正常温度时,触发组件回到默认状态,楔形构件沿向近出液通道处发生位移直到触发组件不再发现位移与形变。本发明通过定位件确定楔形构件的受力方向,可以提高受控阀门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8:
楔形构件为直角三角形片状金属,楔形构件具有第一直角边、第二直角边与斜边;
其中,所述第一直角边与第一平面平行;
所述第二直角边与第一扇形片不产生作用力,斜边与第二扇形片可接触发生相对位移;且满足,
斜边与第二扇形片接触时,斜边与第二扇形片有挤压力;
斜边具有卡位槽321,底端具有限位槽;
连接杆靠近阀体的一端与连接块固定连接,连接块位于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的开口端具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用于限制连接块在限位槽内沿Y方向发生最大位移P。
由于感温构件受温度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当感温构件感知电池包的温度小幅度偏高,但是没有必要马上降温时,打开受控阀门就会存在少量冷却液不停地流动,减少了其他需要降温的电池包降温速度。为此设计一种只对温差较大的电池包进行降温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楔形构件为直角三角形片状金属,楔形构件具有第一直角边、第二直角边与斜边;其中,所述第一直角边与第一平面平行;所述第二直角边与第一扇形片不产生作用力,斜边与第二扇形片可接触发生相对位移;且满足,斜边与第二扇形片接触时,斜边与第二扇形片有挤压力。在电池包温度正常时,连接块位于靠近出液通道的一端,当电池包的温度逐渐升高,最初连接块与连接杆在限位槽内缓慢向阀体方向移动,当连接块向阀体方向移动贴紧阀体时,连接杆承受活动端的压力推动楔形构件向阀体方向运动,直到楔形构件的卡位槽与第二扇形片的边缘卡扣固定。当连接杆承受活动端远离阀体的拉力时,连接片先在限位槽322内发生位移,直到连接片与楔形构件紧密接触时,楔形构件向远离阀体方向移动直到不与第二扇形片接触,在扭簧的力的作用下,第二扇形片回到初始位置。
实施例9:
第二扇形叶片在推动位置具有凸块,所述推动位置位于第二扇形片面向出液通道的一侧,且推动位置可与楔形构件接触;
其中,所述凸块为三棱柱形状,凸块在垂直于侧棱的截面为锐角三角形,凸块的一条侧棱与第二扇形片的边缘重合,且凸块的一个侧面与第二扇形片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扇片上设置楔形构件配合使用的凸块,使楔形构件与凸块接触产生挤压力,从而使得活动挡片发生旋转,改变第二扇形片与第一扇形片的空隙大小。
本发明可以检测储能电站所处位置的光照方向,通过光照方向可以判断出被阳光直射的电池柜的具体位置,由于被阳光直射的电池柜表面温度升高,导致该电池柜内部的电池包温度较高,此时如果再对该电池柜内部的电池包进行充放电,电池包极易发生鼓包等不好的现象,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本发明通过使被直射电池柜停止供电来减小危险的概率,可以安全的使用该储能电站。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中心”、“顶”、“底”、“顶部”、“底部”、“内”、“外”、“内侧”、“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组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和“~”表示的是两个数值之同的范围,并且该范围包括端点。例如:“A-B”表示大于或等于A,且小于或等于B的范围。“A~B''表示大于或等于A,且小于或等于B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柜;
检测模块;
控制模块;
供电模块;
冷却模块;
其中,所述电池柜具有主柜、甲电池柜、乙电池柜与丙电池柜,电池柜在水平面上的截面为Y字形,主柜位于甲电池柜、乙电池柜与丙电池柜的交汇处;
甲电池柜具有2列相互平行靠近的甲一电池柜与甲二电池柜;
乙电池柜具有2列相互平行靠近的乙一电池柜与乙二电池柜;
丙电池柜具有2列相互平行靠近的丙一电池柜与丙二电池柜;
从竖直方向下看,顺时针排列的依次是甲一电池柜、甲二电池柜、乙一电池柜、乙二电池柜、丙一电池柜与丙二电池柜;
其中,所述检测模块位于主柜的顶部,用于检测阳光的照射方向,并将光照信号传输给控制模块;
其中,所述控制模块位于主柜的内部,用于接收检测模块的光照信号,并发出控制指令;
供电模块响应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并发出电控阀门开/关动作;
冷却模块响应控制模块的控制指令并发出冷控阀门开/关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
每列电池柜具有均匀分布的s层t列个电池箱,其中,s与t为大于0的整数;
在水平面上,甲电池柜的长度方向、乙电池柜的长度方向与丙电池柜的长度方向两者之间的夹角为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
供电模块具有3个电控阀门,分别为第一电控阀门、第二电控阀门与第三电控阀门;且,
电控阀门打开时,与电控阀门对应的电池柜的充放电线路连通,电控阀门关闭时,与电控阀门对应的电池柜与充放电线路断开;
冷控模块具有3个冷控阀门,分别为第一冷控阀门、第二冷控阀门与第三冷控阀门;且,
冷控阀门打开时,与冷控阀门对应的电池柜可进行降温处理,冷控阀门关闭时,与冷控阀门对应的电池柜不能进行降温处理;
其中,所述第一电控阀门/第一冷控阀门用于控制乙二电池柜与丙一电池柜的充放电开关/降温处理,所述第二电控阀门/第二冷控阀门用于控制甲一电池柜与丙二电池柜的充放电开关/降温处理,所述第三电控阀门/第三冷控阀门用于控制甲二电池柜与乙一电池柜的充放电开关/降温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
检测模块具有光照传感器与遮光板;
其中,所述遮光板具有3块矩形板,分别为第一矩形板、第二矩形板与第三矩形板,矩形板竖直固定在主柜的顶部,3块矩形板具有一条公共且在公共边固定连接,2块矩形板之间的夹角为120°;
光照传感器分别位于2块矩形板之间的夹角区域,且位于矩形板所在的平面上;
从竖直方向下看,第一矩形板与甲电池柜的长度方向重合,第二矩形板与乙电池柜长度方向重合;
位于第一/二/三矩形板所在平面上的光照传感器为第一/二/三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
控制模块具有处理器;
当控制模块接收信号,经过处理器计算得出光照信号,发出电控阀门的指令与冷控阀门的指令;
处理器计算出第一传感器光照强度最高时,控制模块发出关闭第一电控阀门与第一冷控阀门的指令;
当处理器计算出第二传感器光照强度最高时,控制模块发出关闭第二电控阀门与第二冷控阀门的指令;
当处理器计算出第三传感器光照强度最高时,控制模块发出关闭第三电控阀门与第三冷控阀门的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
冷却模块具有触发组件与冷却组件;
其中,所述触发组件位于电池箱的内壁,用于感知待测物的温度变化并发出触发动作;
其中,所述冷却组件具有冷却管与水泵;
其中,所述冷却管具有进液管、出液管与多个分液管,所述分液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和出液管密封连接,冷却管位于电池箱的外壁;
其中,所述水泵位于进液管内部,用于增加进液管内部的压强;
冷却管具有受控阀门,所述受控阀门位于分液管上,受控阀门响应触发动作改变所述分液管的流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
受控阀门具有管通道、阀体与阀体壳;
其中,所述管通道具有进液通道与出液通道,管通道与分液管密封连接,使阀体壳的内腔与分液管的内腔密封;
其中,所述阀体壳具有空腔,所述空腔与管通道的内腔连通,且空腔的横截面积大于管通道的横截面积;
其中,所述阀体位于阀体壳的空腔,阀体用于响应触发动作改变空腔的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体具有固定挡片、活动挡片与扭簧;
其中,所述固定挡片所在平面为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垂直于Y方向,所述Y方向为管通道的轴线方向;
在以垂直于Y方向的面为截面,第一平面上空腔的横截面积最大;
所述固定挡片具有固定盘与均匀分布的n个第一扇形片;
相邻第一扇形片的夹角与第一扇形片的扇形角度相等,第一扇形片的圆弧边缘与阀体壳内壁密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盘位于固定挡片的中心,固定盘的外边缘与第一扇形片靠近圆心的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活动挡片具有转动盘与均匀分布的n个第二扇形片,n为大于1的整数;
相邻第二扇形片的夹角与第二扇形片的扇形角度相等,第二扇形片的圆弧边缘与阀体壳的内壁密封连接,活动挡片与阀体壳可发生相对位移,转动盘位于活动挡片的中心,所述转动盘的外边缘与第二扇形片靠近圆心的一端固定连接;
活动挡片位于固定挡片面向进液通道的一侧,且活动挡片与固定挡片接触;
所述扭簧固定在固定盘上,扭簧的一个受力端固定在第一扇形片上,扭簧的另一受力端固定在第二扇形片上;
扭簧具有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
第一状态为第二扇形片与固定挡片的缝隙重合,第一状态下空腔不连通;
第二状态为第二扇形片与第一扇形片部分重合/全部重合,第二状态下空腔连通;
扭簧不受外力时,扭簧具有从第二状态转向第一状态的趋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
触发组件具有感温构件、定位件与楔形构件;
其中,楔形构件可与第二扇形片接触且发生挤压,使第二扇形片发生位移,楔形构件具有底端,所述底端为背离阀体的一端;
以垂直于Y方向的面为截面,与阀体距离越远楔形构件的横截积越大;
其中,所述定位件位于阀体面向出液通道的一侧,定位件的外边缘固定在阀体壳内壁;
所述定位件为长方形管道,且楔形构件在长方形管道内可在Y方向发生位移;
感温构件具有固定端与活动端,活动端的位置与形状可发生变化,感温构件穿过阀体壳与底端连接,感温构件与阀体壳通过弹性介质密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
楔形构件为直角三角形片状金属,楔形构件具有第一直角边、第二直角边与斜边;
其中,所述第一直角边与第一平面平行;
所述第二直角边与第一扇形片不产生作用力,斜边与第二扇形片可接触发生相对位移;且满足,
斜边与第二扇形片接触时,斜边与第二扇形片有挤压力;
斜边具有卡位槽,底端具有限位槽;
连接杆靠近阀体的一端与连接块固定连接,连接块位于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的开口端具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用于限制连接块在限位槽内沿Y方向发生最大位移P。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其特征在于,
第二扇形叶片在推动位置具有凸块,所述推动位置位于第二扇形片面向出液通道的一侧,且推动位置可与楔形构件接触;
其中,所述凸块为三棱柱形状,凸块在垂直于侧棱的截面为锐角三角形,凸块的一条侧棱与第二扇形片的边缘重合,且凸块的一个侧面与第二扇形片接触。
CN202210947411.6A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 Active CN1150208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7411.6A CN115020867B (zh)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947411.6A CN115020867B (zh)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0867A true CN115020867A (zh) 2022-09-06
CN115020867B CN115020867B (zh) 2022-11-15

Family

ID=830653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947411.6A Active CN115020867B (zh) 2022-08-09 2022-08-09 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2086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13590A (zh) * 2022-09-27 2022-12-23 广州万城万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充储能电站支架及消防系统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23266A (en) * 1997-07-11 2000-09-2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ooling system for stand-alone battery cabinets
JP2014099357A (ja) * 2012-11-15 2014-05-29 Asahi Kasei Homes Co 蓄電池キャビネットの日除け構造
CN108199398A (zh) * 2017-12-31 2018-06-22 绿色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储能电站
CN207909943U (zh) * 2018-02-06 2018-09-25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柜以及电力系统
CN110821224A (zh) * 2019-10-24 2020-02-21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 一种储能电站机房综合管理用散热装置
WO2020042670A1 (zh) * 2018-08-31 2020-03-05 苏州圆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储能电站的冷却结构
CN110957548A (zh) * 2019-12-19 2020-04-03 江苏华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热管理储能集装箱
US20200313132A1 (en) * 2019-03-29 2020-10-01 International Power Supply AD Environmental Enclosur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e with Off-Grid Outdoor Power Systems
CN212323066U (zh) * 2020-04-29 2021-01-08 江苏博强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能的高压储能系统
CN113890196A (zh) * 2020-07-01 2022-01-04 福建巨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系统
CN114179672A (zh) * 2021-11-25 2022-03-15 北京中科博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换电柜制冷系统和装置
CN216080453U (zh) * 2021-08-27 2022-03-18 浙江博纳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储能装置
CN217074074U (zh) * 2022-03-01 2022-07-29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绍兴供电公司 一种具有遮阳散热功能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23266A (en) * 1997-07-11 2000-09-26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Cooling system for stand-alone battery cabinets
JP2014099357A (ja) * 2012-11-15 2014-05-29 Asahi Kasei Homes Co 蓄電池キャビネットの日除け構造
CN108199398A (zh) * 2017-12-31 2018-06-22 绿色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一体化储能电站
CN207909943U (zh) * 2018-02-06 2018-09-25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柜以及电力系统
WO2020042670A1 (zh) * 2018-08-31 2020-03-05 苏州圆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储能电站的冷却结构
US20200313132A1 (en) * 2019-03-29 2020-10-01 International Power Supply AD Environmental Enclosur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se with Off-Grid Outdoor Power Systems
CN110821224A (zh) * 2019-10-24 2020-02-21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 一种储能电站机房综合管理用散热装置
CN110957548A (zh) * 2019-12-19 2020-04-03 江苏华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热管理储能集装箱
CN212323066U (zh) * 2020-04-29 2021-01-08 江苏博强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能的高压储能系统
CN113890196A (zh) * 2020-07-01 2022-01-04 福建巨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电池系统
CN216080453U (zh) * 2021-08-27 2022-03-18 浙江博纳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储能装置
CN114179672A (zh) * 2021-11-25 2022-03-15 北京中科博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换电柜制冷系统和装置
CN217074074U (zh) * 2022-03-01 2022-07-29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绍兴供电公司 一种具有遮阳散热功能的电动汽车充电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焕银等: "基于光强的太阳能自动跟踪装置及其蓄电池充电优化控制",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13590A (zh) * 2022-09-27 2022-12-23 广州万城万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充储能电站支架及消防系统
CN115513590B (zh) * 2022-09-27 2024-02-09 广州万城万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充储能电站支架及消防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0867B (zh) 2022-1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5280C (zh) 动力锂电池组温度控制装置
CN203746929U (zh) 一种为混合动力汽车供电的电池系统
CN115020867B (zh) 一种超充储能电站系统
CN111969275A (zh) 一种液冷结合强制性风冷的电池冷却箱
CN112618994A (zh) 一种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储能装置的灭火系统
CN111245296A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的温差发电均衡充电装置
CN113437424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单体式锂电池组
CN205723860U (zh) 一种具有热管理装置的电池模组
CN115241571A (zh) 超充储能自适应降温系统
CN209526185U (zh) 用于汽车的动力电池系统
CN217641522U (zh) 一种液冷电池pack
CN113394476B (zh) 一种基于锂电池的bms数据监测管理系统
CN215070097U (zh) 一种低温环境使用的锂电池系统
CN207097995U (zh) 一种高倍率放电性能LiFePO4电池组
CN111697441A (zh) 一种新型的户外柱上开关智能控制器
CN117996803B (zh) 基于电网的多能互补储能系统及方法
KR102540261B1 (ko) 열전-태양광 병합발전 시스템
CN211239379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组充放电模块
CN116317929B (zh) 一种光伏发电蓄能保护装置
CN218352239U (zh) 网络型mppt太阳能充电控制器
CN218735745U (zh) 一种并网光伏逆变器运行监控装置
CN214094273U (zh) 一种自散热型太阳能led路灯
CN116940034B (zh) 一种5g一体化通讯机柜
CN217509285U (zh) 一种bms散热结构
CN215826514U (zh) 一种安全型物联网充电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