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16311A - 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16311A
CN115016311A CN202210789203.8A CN202210789203A CN115016311A CN 115016311 A CN115016311 A CN 115016311A CN 202210789203 A CN202210789203 A CN 202210789203A CN 115016311 A CN115016311 A CN 1150163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preset
person
target
control i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892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16311B (zh
Inventor
王炳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 Rucci Healthy Slee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 Rucci Healthy Slee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 Rucci Healthy Sleep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 Rucci Healthy Slee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8920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163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163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63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163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63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42Domotique, domestic, home control, automation, smart hou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当监测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时,则确定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为预设空间集合中的任意两个空间且不同,在预设空间集合中的每一个空间中预先安装有用于监测其所在空间中人员的移动状态的传感器;再确定是否存在与该空间向量对应的已设定的目标操控指令,若存在与该空间向量对应的目标操控指令,则调用该目标操控指令,以触发与该目标操控指令对应的位于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进入相应工作状态。该方案不需要用户对智能设备的主动控制,可以实现真正的智能化,为用户的使用带来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科技进步的今天,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智能家电已经深入各家各户。现有的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式通常是通过用户登陆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设备对智能设备发送指令,然后智能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指令执行相应动作。
上述现有的对智能设备的控制方式是基于用户对智能设备的控制,需要用户主动控制智能设备,即需要明确获取用户的操作指令,智能设备才可以执行具体操作,这种控制方式无法实现自动控制智能设备,未实现真正的智能化,不利于用户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的对智能设备的控制方式无法实现自动控制智能设备,未实现真正的智能化,不利于用户的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现提出的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包括:
当监测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时,则确定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其中,所述预设空间集合中设置有多个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为所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任意两个空间,且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不同;所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每一个空间预先安装有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监测其所在空间中人员的移动状态;
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空间向量对应的已设定的目标操控指令,若存在与所述空间向量对应的目标操控指令,则调用所述目标操控指令,以触发与所述目标操控指令对应的位于所述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进入相应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目标操控指令的设定过程,包括:
获取在预设的历史时间段内,当监测到所述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的过程中,人员对所述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的第一历史操作总次数;
若所述第一历史操作总次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设定所述目标操控指令。
优选地,所述目标操控指令的设定过程,包括:
在当前监测到所述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时,获取历史过程中所述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人员对所述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的第二历史操作总次数;
若所述第二历史操作总次数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设定所述目标操控指令。
优选地,在所述若存在与所述空间向量对应的目标操控指令,则调用所述目标操控指令,以触发与所述目标操控指令对应的位于所述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进入相应工作状态后,还包括:
当监测到所述第二空间有人员离开,则获取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之间的所有历史空间向量所对应的所有历史的目标时间,所述目标时间为当监测到所述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人员在所述第二空间的停留时间;
根据所述所有历史的目标时间确定第二预设时间;
当监测到所述第二空间中有人员离开超过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目标操控指令对应的位于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进入初始状态,所述初始状态为所述智能设备在进入所述相应工作状态之前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所有历史的目标时间确定第二预设时间,包括:
对所述所有历史的目标时间求平均值,得到平均时间;
将所述平均时间作为第二预设时间。
优选地,将所述第二预设时间表示为Th,则所述第二预设时间由以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733129850000031
其中,n表示历史上监测到所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所述第二空间的总次数;ti表示历史上第i次监测到所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所述第二空间时,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所对应的目标时间,i=1,2,...,n。
第二方面,一种智能设备控制装置,包括:
空间向量确定模块,用于当监测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其中,所述预设空间集合中设置有多个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为所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任意两个空间,且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不同;所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每一个空间预先安装有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监测其所在空间中人员的移动状态;
控制模块,用于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空间向量对应的已设定的目标操控指令,若存在与所述空间向量对应的目标操控指令,则调用所述目标操控指令,以触发与所述目标操控指令对应的位于所述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进入相应工作状态。
优选地,还包括:
第一历史操作总次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预设的历史时间段内,当监测到所述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的过程中,人员对所述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的第一历史操作总次数;
目标操控指令设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历史操作总次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设定所述目标操控指令。
第三方面,一种智能设备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智能设备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第四方面,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智能设备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当监测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时,则确定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其中,预设空间集合中设置有多个空间,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为预设空间集合中的任意两个空间,且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不是同一个空间,在预设空间集合中的每一个空间中预先安装有至少一个传感器,传感器用于监测其所在空间中人员的移动状态;确定空间向量后,确定是否存在与该空间向量对应的已设定的目标操控指令,若存在与该空间向量对应的目标操控指令,则调用该目标操控指令,以触发与该目标操控指令对应的位于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进入相应工作状态。该方案通过对比用户当前的移动状态和历史的移动状态,来确定空间向量,再确定是否存在与该空间向量对应的目标操控指令,若存在,则直接根据目标操控指令触发与目标操控指令对应的位于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这种方式不需要用户对智能设备进行主动控制,可以直接根据用户的移动状态自动将最符合用户意图的智能设备进入相应工作状态,从而实现真正的智能化,为用户的使用带来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控制方法的可选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房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控制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设备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智能家电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智能家居(SmartHome,Home Automation)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智能家居是在互联网影响之下物联化的体现。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例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影音服务器、影柜系统、网络家电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
目前,智能家居的控制方式有红外检测、门磁开关检测、语音控制、遥控控制等等。其中,语音控制和遥控控制属于被动控制,其完全由使用者触发控制,例如遥控控制一般是通过用户登陆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对智能设备发送指令,然后智能设备可以根据用户的指令执行相应动作;而红外检测和门磁开关监测等以传感器作为输入的控制系统中,其控制功能较简单,红外检测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只能检测到移动的人体是否存在,而门磁开关无法识别人员的进出,因此只能实现一些简单家具的控制(比如开灯、关灯等)。由此可知,上述的控制方式无法实现自动控制智能设备,未实现真正的智能化,不利于用户的使用。
基于上述缺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案,接下来通过图1对本申请的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S1:当监测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时,则确定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
其中,预设空间集合中设置有多个空间,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为预设空间集合中的任意两个空间,且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不同。
可以在预设空间集合中的每一个空间预先安装多种传感器,可以是生物雷达,并且安装多个,生物雷达可以通过算法逻辑判断出其所在空间中人员的移动,监测人员的移动状态。
可以将住宅房屋作为预设空间集合,房屋内的各个房间作为预设空间集合中的各个空间。传感器以生物雷达为例,在本申请中,房屋结构示意图可以如图2所示,请参考图2。在图2中,包括了客厅、主卧、次卧、书房、洗手间,阳台等等多个房间,每个房间都安装有门,从图中可以看出,每个房间都安装了生物雷达,且设置在了一定的高度上,确保可以覆盖房间中的绝大部分区域,并用于监测所在房间中人员的移动状态。可选的,本申请中设置的生物雷达可以是24GHZ或24GHZ以上的电磁波发射及接收装置,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受反射回来的电磁波来确定其所在空间中人员的位置及变化(比如可以监测是否有人员进入空间或者离开空间)。需要注意的是,若房间内的人员在房间中静止不动,则生物雷达或者红外传感器均无法识别到房间内静止不动的人员,因此本申请也可以使用压电传感器来识别出静止不动的人员,从而准确判定各个房间中的具体人员数量。另外,也可以利用本地或网络服务器来实时获取各个空间中的人员数量。可以利用S[s1,…,sm]表示为传感器事件,m为对应序号空间,s1=1表示传感器监测到人体存在。
利用km表示为当前第m空间中的人数,khm表示为历史时刻第m空间中的人数,即[kh1,kh2,...,khm],那么,各空间中人数变化为K=[k1-kh1,k2-kh2,...,km-khm],那么预设空间中的当前人数变化总数为Kr=k1-kh1+k2-kh2+...+km-khm
因此在本步骤中,可以进行如下操作:当预设空间集合中的第一空间的人员减少,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第二空间的人员有所增加,则确定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即不管是利用传感器还是服务器,都可以得到第一空间有人员离开或减少,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或第二空间人员有所增加的结论,由此可以确定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将第一空间标记为A空间,将第二空间标记为B空间,即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733129850000061
而在此过程中“人员”的设定可以有两种可能:
1.从第一空间离开和进入第二空间的是同一个人。
即该人员从第一空间离开,直接去了第二空间。另外,这个人也可以是从第一空间离开,走向了别的房间,比如第三空间(在预设空间集合中不同于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其他房间),然后从第三空间再去第二空间。
2.从第一空间离开和进入第二空间的不是同一个人。
即第一个人从第一空间离开后,去向第三空间,然后原本在第三空间的另一个人离开第三空间去向第一空间。
综上,不管从第一空间离开和进入第二空间的是不是同一个人,或者从第一空间离开后是否直接去到第二空间,这两种情况都属于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的之间的空间向量。与此同时,也只有是有人员从第一空间离开,并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该过程才属于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
另外,从人员通过第一空间的门出去那一刻开始(此时第一空间的传感器可以监测到有人从第一空间离开),到有人员从第二空间的门进入(此时第二空间的传感器可以监测到有人进入第二空间)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可以称之为移动时间,若该移动时间小于第一预设时间,则将该过程确定为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若该移动时间大于第一预设时间,则该过程不能确定为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第一预设时间设定的长度不易太长,也不易过短,可以根据预设空间的大小来决定,也可以根据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距离来决定。在本申请中还存在一种情况,即有人员从第一空间离开后,去了除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以外的其他空间,在其他空间停留很长时间后,再去到第二空间,而此时人员去第二空间的目的,和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并不对应,为了防止出现不属于该空间向量的过程误判为该空间向量,从而设定了第一预设时间。
下面列举一个具体实例来说明本步骤:
在如图2所示的房屋结构示意图中,位于洗手间中的用户x在洗手间将衣服洗好后,从洗手间离开,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穿越客厅去阳台晾衣服,将洗手间记作A,将阳台记作B,则该过程可以确定为洗手间与阳台之间的空间向量,记作
Figure BDA0003733129850000071
对于从第一空间离开和进入第二空间的不是同一个人的情况来说,位于洗手间中的用户x在洗手间将衣服洗好后,从洗手间离开,去到次卧,将洗好后的衣服交给位于次卧的用户y,然后用户y从次卧出来去阳台晾衣服,同时用户x从洗手间离开到用户y进入阳台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不超过第一预设之间,将次卧记作C,则该过程也可以确定为洗手间与阳台之间的空间向量,即
Figure BDA0003733129850000072
S2:确定是否存在与空间向量对应的已设定的目标操控指令,若存在与空间向量对应的目标操控指令,则调用目标操控指令,以触发与目标操控指令对应的位于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进入相应工作状态。
在本申请中,预先设定有目标操控指令,该目标操控指令和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相对应,即在步骤S1中确定用户的移动过程属于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则确定是否存在与该空间向量对应的已设定的目标操控指令,因为此时与该空间向量对应的目标操控指令还不一定存在。
具体地,目标操控指令设定的目的是,当确定人员的移动状态为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时,可以直接调用该目标操控指令,触发与该目标操控指令对应的位于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进入相应工作状态。可选的,相应工作状态指的是在历史上,属于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历史空间向量中,人员在进入第二空间后,对第二空间中智能设备所进行的操作,使智能设备进入一定的工作状态,该工作状态指的是相应工作状态。
另外,与该空间向量对应的位于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并不一定是第二空间中的所有智能设备,可以是第二空间中的其中几个智能设备。
下面继续沿用步骤S1中的实例来说明该过程:
假设,已设定的目标操控指令为打开阳台中的顶灯并降下智能晾衣架。设定该目标操控指令的前提是,在历史上用户x进入第二空间后,多次打开了第二空间中的顶灯,并降下了智能晾衣架,然后开始晾晒衣服,因此可以将打开阳台中的顶灯并降下智能晾衣架作为该空间向量对应的目标操控指令。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当监测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时,则确定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其中,预设空间集合中设置有多个空间,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为预设空间集合中的任意两个空间,且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不是同一个空间,在预设空间集合中的每一个空间中预先安装有至少一个传感器,传感器用于监测其所在空间中人员的移动状态;确定空间向量后,确定是否存在与该空间向量对应的已设定的目标操控指令,若存在与该空间向量对应的目标操控指令,则调用该目标操控指令,以触发与该目标操控指令对应的位于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进入相应工作状态。该方案通过对比用户当前的移动状态和历史的移动状态,来确定空间向量,再确定是否存在与该空间向量对应的目标操控指令,若存在,则直接根据目标操控指令触发与目标操控指令对应的位于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这种方式不需要用户对智能设备进行主动控制,可以直接根据用户的移动状态自动将最符合用户意图的智能设备进入相应工作状态,从而实现真正的智能化,为用户的使用带来便利。
可以理解的是,该方案是基于一种学习用户习惯的思想来展开,也就是说,通过统计历史上当监测到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后,人员都对第二空间对智能设备进行了什么操作,从而分析出用户的习惯,那么这样的情况发生很多次后,就可以默认为当再次监测到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时,人员会对第二空间中的相对应的智能设备触发同样的操作,从而基于这样的思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
可选的,目标操控指令的设定过程可以包括以下两种:
1)获取在预设的历史时间段内,当监测到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的过程中,人员对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的第一历史操作总次数;若第一历史操作总次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设定目标操控指令。
具体地,该过程可以包括:从预设空间集合中的智能设备开始使用时,设定一个历史时间段,可以设定为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等较长的一个时间段;同时再设定第一预设阈值。在这个历史时间段内,记录每一次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后,人员对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的操作,在经历了设定的历史时间段后,统计人员对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的第一历史操作总次数,若该第一历史操作总次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将人员对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的操作作为目标操控指令。
2)在当前监测到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时,获取历史过程中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人员对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的第二历史操作总次数;若第二历史操作总次数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设定目标操控指令。
具体地,该过程可以包括:在当前监测到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时,就获取在这之前(历史过程中)的每一次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人员对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的操作,统计之前所有次该过程人员对智能设备的第二历史操作总次数,若该第二历史操作总次数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将人员对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的操作作为目标操控指令。
沿用上述洗手间与阳台之间的空间向量对应的已设定的目标操控指令(打开阳台中的顶灯并降下智能晾衣架),可以理解为,若存在洗手间与阳台之间的空间向量所对应的目标操控指令,那么当再次监测到有人员离开洗手间,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有人员进入阳台,则认定该人员进入阳台的目的是晾衣服,则调用该空间向量对应的目标操作指令,以触发与该目标操控指令对应的位于阳台中的顶灯和智能晾衣架进入相应工作状态,即打开第二空间中的顶灯并降下智能晾衣架。
基于上述方案,将每一次监测到第一空间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后,人员对第二空间中智能设备的操作可以记作动作事件y,则历史上所有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所对应的动作事件可以表示为[y1,y2,...,yn],Py表示动作事件发生的概率,则
Figure BDA0003733129850000101
其中,ty表示历史上前n次空间向量所对应的动作事件发生的次数,那么Pmax=Max[Py1,Py2,...,Pyn],即Pmax为历史上前n次空间向量中,所对应的动作事件发生的概率最大的动作事件的概率,也可以理解为其所对应的动作事件为历史上前n次空间向量中,发生次数最多的动作事件,其中,Py1+Py2+...+Pyn=1。
具体地,上述的智能设备可以从单个智能设备切入该方案:
可以理解为,一个空间向量可以对应多个目标操控指令,一个目标操控指令可以对应一个智能设备,也可以对应多个智能设备。那么,在上述步骤S2中,可以确定是否存在与空间向量对应的已设定的一个或多个目标操控指令,若存在与空间向量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目标操控指令,则调用这一个或多个目标操作指令,以触发与各目标操作指令对应的位于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进入相应工作状态。
以洗手间和阳台为例,且一个目标操控指令对应一个智能设备,比如,目标操控指令a对应的智能设备为顶灯,顶灯的相应工作状态为开灯;目标操控指令b对应的智能设备为智能晾衣架,智能晾衣架的相应工作状态为降下来。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在若存在与空间向量对应的目标操控指令,则调用目标操控指令,以触发与目标操控指令对应的位于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进入相应工作状态之后,还包括:
S3:当监测到第二空间有人员离开,则获取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所有历史空间向量所对应的所有历史的目标时间,目标时间为当监测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人员在第二空间的停留时间。
S4:对所有历史的目标时间求平均值,得到平均时间,将平均时间作为第二预设时间。
S5:当监测到第二空间中有人员离开超过第二预设时间时,控制目标操控指令对应的位于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进入初始状态,初始状态为智能设备在进入相应工作状态之前的工作状态。
具体地,在步骤S1和步骤S2之后,当第二空间中的传感器监测到有人员离开(用户离开前并没有将进入相应工作状态后的智能设备恢复原始状态),那么可以获取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所有历史空间向量所对应的所有历史的目标时间,即每一次在监测到第一空间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后,人员在第二空间中的停留时间,然后对所有历史的目标时间求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作为第二预设时间;若有人员离开第二空间超过第二预设时间后,可以认定,该人员已经完全离开第二空间,短时间内不会再回来,因此可以将先前进入相应工作状态的智能设备恢复至原始状态。其中,原始状态可以理解为智能设备在进入相应工作状态之前的工作状态。
在本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预设时间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计算:
利用T[t1,t2,...,tn]表示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所对应的所有历史的目标时间矩阵。那么,在上述步骤S4中,对所有历史的目标时间求平均值,即利用Th来表示平均时间,那么平均时间的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Figure BDA0003733129850000121
其中,n表示历史上监测到所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所述第二空间的总次数;ti表示历史上第i次监测到所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所述第二空间时,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所对应的目标时间,,即当监测到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人员在第二空间中的停留时间,并且,i=1,2,...,n。即该公式即为第二预设时间的计算公式。
可以理解的是,人员在第二空间中的停留时间也可以,以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每次的使用时间为标准,一个示例如下:
以客厅电视为例,利用T[t1,t2,...,tn]表示历史上每次电视的工作时长矩阵,则可以利用Th来表示电视平均工作时长,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3733129850000122
其中,
Figure BDA0003733129850000123
在本方案中,由于人员离开第二空间后,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再返回第二空间,因此可以不用在监测到有人员离开第二空间后立即将进入相应工作状态的智能设备恢复至原始状态。以阳台为第二空间为例,若人员在晾晒衣服的过程中,发现衣架不够,可能会离开阳台去卧室拿衣架,然后再返回到阳台,若不设定第二预设时间,在有人员离开第二空间后立即将智能设备恢复至原始状态,那么在人员拿完衣架返回阳台后,顶灯也关闭了,智能晾衣架也升上去了,这样更不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将[x1,x2,...,xn]表示为两个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对应的矩阵,则可以得到:
Figure BDA0003733129850000124
其中,Y表示是否触发空间向量。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设备控制装置进行描述,下文描述的智能设备控制装置与上文描述的智能设备控制方法可相互对应参照。
结合图3,对智能设备控制装置进行介绍,如图3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空间向量确定模块10,用于当监测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则确定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其中,预设空间集合中设置有多个空间,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为预设空间集合中的任意两个空间,且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不同;预设空间集合中的每一个空间预先安装有至少一个传感器,传感器用于监测其所在空间中人员的移动状态;
控制模块20,用于确定是否存在与空间向量对应的已设定的目标操控指令,若存在与空间向量对应的目标操控指令,则调用目标操控指令,以触发与目标操控指令对应的位于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进入相应工作状态。
可选的,该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历史操作总次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预设的历史时间段内,当监测到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的过程中,人员对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的第一历史操作总次数;
目标操控指令设定模块,用于当第一历史操作总次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设定目标操控指令。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历史操作总次数获取模块,用于在当前监测到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时,获取历史过程中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人员对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的第二历史操作总次数;
目标操控指令确定模块,用于若第二历史操作总次数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设定目标操控指令。
优选地,该装置还可以包括:
目标时间获取模块,用于当监测到第二空间有人员离开,则获取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所有历史空间向量所对应的所有历史的目标时间,目标时间为当监测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人员在第二空间的停留时间。
第二预设时间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有历史的目标时间确定第二预设时间;
初始状态控制模块,用于当监测到第二空间中有人员离开超过第二预设时间时,控制目标操控指令对应的位于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进入初始状态,初始状态为智能设备在进入相应工作状态之前的工作状态。
可选的,在该装置中,第二预设时间确定模块可以包括:
平均时间得到模块,用于对所有历史的目标时间求平均值,得到平均时间。
第二预设时间得到模块,用于将平均时间作为第二预设时间。
进一步的,该装置可以包括第二预设时间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预设时间表示为Th,则所述第二预设时间由以下公式计算:
Figure BDA0003733129850000141
其中,n表示历史上监测到所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所述第二空间的总次数;ti表示历史上第i次监测到所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所述第二空间时,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所对应的目标时间,i=1,2,...,n。
更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控制设备。可选的,图4示出了智能设备控制设备的硬件结构框图,参照图4,智能设备控制设备的硬件结构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01,至少一个通信接口02,至少一个存储器03和至少一个通信总线0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01、通信接口02、存储器03、通信总线04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且处理器01、通信接口02、存储器03通过通信总线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处理器01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器CPU,或者是特定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或者是被配置成实施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等。
存储器03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等,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其中,存储器存储有程序,处理器可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程序用于执行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智能设备控制方法。
可选的,程序的细化功能和扩展功能可参照方法实施例中的智能设备控制方法的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可存储有适于处理器执行的程序,程序用于执行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智能设备控制方法。
具体地,该存储介质可以是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器。
可选的,程序的细化功能和扩展功能可参照方法实施例中的智能设备控制方法的描述。
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直播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监测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时,则确定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其中,所述预设空间集合中设置有多个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为所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任意两个空间,且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不同;所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每一个空间预先安装有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监测其所在空间中人员的移动状态;
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空间向量对应的已设定的目标操控指令,若存在与所述空间向量对应的目标操控指令,则调用所述目标操控指令,以触发与所述目标操控指令对应的位于所述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进入相应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操控指令的设定过程,包括:
获取在预设的历史时间段内,当监测到所述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的过程中,人员对所述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的第一历史操作总次数;
若所述第一历史操作总次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设定所述目标操控指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操控指令的设定过程,包括:
在当前监测到所述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时,获取历史过程中所述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人员对所述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的第二历史操作总次数;
若所述第二历史操作总次数大于第二预设阈值,则设定所述目标操控指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若存在与所述空间向量对应的目标操控指令,则调用所述目标操控指令,以触发与所述目标操控指令对应的位于所述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进入相应工作状态后,还包括:
当监测到所述第二空间有人员离开,则获取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之间的所有历史空间向量所对应的所有历史的目标时间,所述目标时间为当监测到所述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人员在所述第二空间的停留时间;
根据所述所有历史的目标时间确定第二预设时间;
当监测到所述第二空间中有人员离开超过所述第二预设时间时,控制所述目标操控指令对应的位于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进入初始状态,所述初始状态为所述智能设备在进入所述相应工作状态之前的工作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所有历史的目标时间确定第二预设时间,包括:
对所述所有历史的目标时间求平均值,得到平均时间;
将所述平均时间作为第二预设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预设时间表示为Th,则所述第二预设时间由以下公式计算:
Figure FDA0003733129840000021
其中,n表示历史上监测到所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所述第二空间的总次数;ti表示历史上第i次监测到所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所述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所述第二空间时,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所对应的目标时间,i=1,2,...,n。
7.一种智能设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间向量确定模块,用于当监测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则确定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二空间之间的空间向量;其中,所述预设空间集合中设置有多个空间,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为所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任意两个空间,且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不同;所述预设空间集合中的每一个空间预先安装有至少一个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监测其所在空间中人员的移动状态;
控制模块,用于确定是否存在与所述空间向量对应的已设定的目标操控指令,若存在与所述空间向量对应的目标操控指令,则调用所述目标操控指令,以触发与所述目标操控指令对应的位于所述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进入相应工作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历史操作总次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预设的历史时间段内,当监测到所述第一空间中有人员离开,且在第一预设时间内监测到有人员进入第二空间的过程中,人员对所述第二空间中的智能设备的第一历史操作总次数;
目标操控指令设定模块,用于当所述第一历史操作总次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设定所述目标操控指令。
9.一种智能设备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的智能设备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的智能设备控制方法的各个步骤。
CN202210789203.8A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0163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9203.8A CN115016311B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89203.8A CN115016311B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6311A true CN115016311A (zh) 2022-09-06
CN115016311B CN115016311B (zh) 2023-05-23

Family

ID=83078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89203.8A Active CN115016311B (zh) 2022-07-06 2022-07-06 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1631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9771A (zh) * 2015-10-09 2017-04-19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对象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543102A (zh) * 2018-05-29 2019-12-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736481A (zh) * 2020-07-14 2020-10-02 北京自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用户行为特征的模型训练、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028597A (zh) * 2021-03-19 2021-06-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408518A (zh) * 2021-07-06 2021-09-17 世邦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音视频采集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035445A (zh) * 2021-12-10 2022-02-11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基于室内定位的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69771A (zh) * 2015-10-09 2017-04-19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对象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0543102A (zh) * 2018-05-29 2019-12-0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1736481A (zh) * 2020-07-14 2020-10-02 北京自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用户行为特征的模型训练、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028597A (zh) * 2021-03-19 2021-06-2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408518A (zh) * 2021-07-06 2021-09-17 世邦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音视频采集设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035445A (zh) * 2021-12-10 2022-02-11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基于室内定位的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6311B (zh) 2023-05-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60326A1 (en) Utilizing context information of environment component regions for event/activity prediction
US10535349B2 (en) Controlling connected devices using a relationship graph
CN103529778B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US9110450B2 (e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dynamically assigning functions to an actuator
US20220207972A1 (en) Appearance based access verification
CN106647317A (zh) 家庭智能家居管理系统
JP2011055121A (ja) 機器制御システム
CN111552189A (zh) 一种启动场景模式的方法、智能家居控制器及存储介质
CN109188926A (zh) 一种控制智能家居的方法和设备
CN113970889A (zh) 设备联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009843A (zh) 家电控制方法、装置、家电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612958A (zh) 智能门禁控制方法、装置、智能门禁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1240221A (zh) 存储介质、智能面板及基于智能面板的设备控制方法
CN114253190A (zh) 智能淋浴控制方法、装置、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072966B1 (en) Video analytic enhanced pet door
CN106952429A (zh) 利用人体探测器同时实现自动情景触发和家庭安防的方法
CN108536033A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方法
CN115016311B (zh) 一种智能设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9032083A (zh) 智能音箱及其控制方法、智能家居系统、存储介质
CN111023577A (zh) 存储介质、智能面板及热水器的控制方法
Floeck et al. Monitoring patterns of inactivity in the home with domotics networks
Hagera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smart home automation with enhanced security
CN207663239U (zh) 一种集成智能家居中控的智能门
CN110941196A (zh) 智能面板及基于角度检测的多层级交互方法、存储介质
CN114333218B (zh) 智能门锁的报警控制方法、装置、智能门锁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