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12113B - 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12113B
CN115012113B CN202210730696.8A CN202210730696A CN115012113B CN 115012113 B CN115012113 B CN 115012113B CN 202210730696 A CN202210730696 A CN 202210730696A CN 115012113 B CN115012113 B CN 1150121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region
layer
guide bar
kn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3069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12113A (zh
Inventor
徐天雨
方华玉
林文君
林亚妹
卓丽琼
杨德华
杨勇宝
李天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Huafeng New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Huafe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Huafeng New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Huafeng New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3069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121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121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21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121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121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14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orporation by knitting, in one or more thread, fleece, or fabric layers, of reinforcing, binding, or decorative threads; Fabrics incorporating small auxiliary elements, e.g. for decorative purpo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0Uppers; Boot legs; Stiffeners; Other single parts of footwear
    • A43B23/02Uppers; Boot legs
    • A43B23/0205Uppers; Boot le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A43B23/024Different layers of the same ma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0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21/08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21/0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21/20Warp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article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经编一体织鞋材面料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该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包括面编织层、连接层和底编织层,所述面编织层含有弹性区域和非弹性区域,所述连接层由弹性连接丝或非弹性连接丝沿垂直于所述面编织层所在编织面的Z方向形成,所述底编织层经由所述连接层与所述面编织层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层与面编织层相反的一端。鞋底、鞋后跟等非弹性区域的连接部位为弹性纱线,鞋头、鞋领口和鞋腰等弹性区域的连接部位为非弹性纱线,充分保持了结构稳定性、保型性,更加符合人体工效学,穿着时的舒适性更强。并且生产效率更高,更加符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节省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经编一体织鞋材面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纺织行业的发展,消费者对鞋材面料的舒适性、透气性、手感以及制造工艺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满足人们运动的需要是鞋子的一大功能,因此,鞋子面料性能不能影响人的运动,将具有弹性的面料应用在鞋面上,使得生产的鞋子更贴合人体工效学,使得鞋型更加贴合脚型,舒适性更好,但现有的全弹鞋材面料容易产生卷边和变形,不能保证鞋面的结构稳定性,并且鞋子的不同部位产生的形变不同,对应面料的弹性要求不同,对变形严重的部位加大弹性,同时功能性不影响运动。一般情况下,鞋子会被越穿越长,因此鞋材面料的纵向弹性的要求不高,纵向弹性符合鞋面要求的15-60%即可,主要对面料的横向弹性要求较高,因此对局部弹性面料的需求十分迫切。
现有的局部弹面料多是利用飞织工艺,纱线在横机上编织,通过换纱实现面料局部弹性的要求,而经编机器里一个盘头只能装一种纱线,无法在编织过程中换纱。现有经编双针床局部弹面料中国专利申请CN112301532A是通过平面的弹性编织层分别与弹性编织层与非弹性编织层结合现成弹性区与非弹性区,但由于其非弹性区是由弹性编织层与非弹性编织层结合成的,该非弹性区依然存在一定弹性,会产生一定变形。还有部分现有技术是通过设计不同的纹理达到控制局部弹性大小的目的,但主要还是通过纬编机台来完成上述局部弹性的织造和控制,生产效率受到很大局限。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以期得到具有局部弹性的经编三明治结构的鞋材面料,解决经编二维平面织物无法真正实现局部弹性的技术问题,填补经编三维面料局部弹性的技术空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发明人提供了一种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为由纱线连续编织而成的三明治结构织物,所述三明治结构织物包括面编织层、连接层和底编织层,所述面编织层含有弹性区域和非弹性区域,所述连接层由弹性连接丝或非弹性连接丝沿垂直于所述面编织层所在编织面的Z方向形成,所述底编织层经由所述连接层与所述面编织层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层与面编织层相反的一端。
传统技术中,由于经编机器盘头的限制,无法在编织过程中进行换纱,因此也就不能通过换纱实现局部弹性面料的编织。其中,经编单针床的编织是二维平面的,无法实现局部弹性的编织。一些经编双针床局部弹面料通过平面的弹性编织层分别与弹性编织层与非弹性编织层结合现成弹性区与非弹性区,但由于其非弹性区是由弹性编织层与非弹性编织层结合成的,该非弹性区仍然会存在一定弹性,故该局部弹面料并不存在真正的非弹性区,该非弹性区仍会产生一定变形,没有真正满足局部弹性经编鞋材面料中对特定部位非弹性的舒适性、保型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本申请提供的经编间隔织物是局部弹的一体织三明治结构鞋材面料,通过三明治的三维结构,利用三明治结构中间连接丝的转变实现局部弹性的转变,通过梳栉组织的变化实现经编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的编织。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实施例,所述三明治结构织物的顶部形成具有弹性的鞋头区域;所述三明治结构织物的底部两侧对称向下延伸分别形成具有弹性的第一鞋腰区域和第二鞋腰区域;所述第一鞋腰区域和第二鞋腰区域向远离所述鞋头区域延伸相连成为具有弹性的鞋领口区域和不具有弹性的鞋后跟区域;所述第一鞋腰区域和第二鞋腰区域向下并向远离所述鞋领口区域延伸相连成不具有弹性的鞋底区域,所述鞋头区域、第一鞋腰区域、第二鞋腰区域和鞋领口区域对应所述弹性区域,所述鞋后跟区域、鞋底区域和连接部对应所述非弹性区域;其中,所述第一鞋腰区域和第二鞋腰区域与所述鞋头区域、鞋领口区域的连接部为非弹性纱线,鞋后跟区域和鞋底区域的连接部为弹性纱线。可以理解,在整个经编织造得到的坯布中,分布着多个按照上述排布的鞋面形状的区域。鞋面形状含有顶部(按照鞋面排布位置相对而言)的弹性鞋头区域、底部两侧对称向下延伸弹性的第一鞋腰区域和第二鞋腰区域、弹性的鞋领口区域以及上述这些区域之间相邻的非弹性纱线形成的连接部,第一鞋腰区域和第二鞋腰区域向下并向远离鞋领口区域延伸相连成不具有弹性的鞋底区域和鞋后跟区域以相邻的弹性纱线形成的连接部实现连接。
一些更加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底编织层为沿所述三明治结构织物编织方向平行排布的栅栏状构造或竖条纹开口构造。沿X轴方向,每两个相邻栅栏状构造或竖条纹开口构造之间形成孔,这种结构使得底部编织层具有良好的弹性,同时这种结构的结构稳定性较好,能够起到固定作用,并且可以通过这两种结构配合面编织层的网孔实现真孔和假孔的设计。
在底编织层这样的结构特点下,底编织层所采用的纱线是否为弹性并不影响底编织层整体的弹性特点。因此,底编织层采用弹性纱线或非弹性纱线织成。需要注意的是,当底编织层为栅栏状构造时,沿X轴方向延伸的上下两个栅栏状构造的间隔距离需大于或等于0.5cm,当此间隔距离小于0.5cm时,代表沿X轴方向延伸的上下两个栅栏状构造比较密集,面编织层中的弹性区域因中间连接层的作用弹性会被锁死。
更加优选的,所述弹性区域由非弹性连接丝形成的连接层与所述底编织层连接,所述非弹性区域由弹性连接丝形成的连接层与所述底编织层连接。这样设置主要是因为弹性纱线和非弹性纱线是全鞋面覆盖的,在弹性区域,要将非弹性纱线通过贾卡变化藏在中间连接层的位置,也就是Z轴方向,这样就不会影响面编织层上弹性区域的弹性;在非弹性区域,要将弹性纱线通过贾卡变化藏在中间连接层的位置,也就是Z轴方向,同样不会使面编织层上非弹性区域产生弹性。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第二方面,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的制造方法,采用提花双针床双贾卡8梳经编机器进行三维编织,其中,纱线在所述三明治结构织物面编织层和底编织层进行X、Y轴编织,在所述三明治结构织物连接层进行Z轴编织,包括:编织含有弹性区域和非弹性区域的面编织层;编织含有栅栏状构造或竖条纹开口构造的底编织层;及编织连接层,所述连接层由连接丝对应连接所述面编织层和底编织层。
本发明中X、Y、Z轴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为三维结构以外,还可分别指示面料的编织方向、布幅的宽度方向和布幅的厚度方向。面编织层的弹性区域采用弹性纱线织成,非弹性区域采用非弹性纱线织成,当面编织层为弹性纱线织成的弹性区域时,对应的连接层为由非弹性纱线织成,底编织层为弹性纱线或非弹性纱线织成;当面编织层为非弹性纱线织成的非弹性区域时,对应的连接层为由弹性纱线织成,底编织层为弹性纱线或非弹性纱线织成;由于底编织层组织形成栅栏状构造或竖条纹状开口构造,并且栅栏状构造在沿X轴方向的间隔足够大时,不管采用弹性纱线还是非弹性纱线都能产生弹性。
具体地,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对应的鞋头区域、鞋领口区域、第一鞋腰区域和第二鞋腰区域部位为弹性区域。鞋头是人们穿着或跑步运动时鞋子产生形变最大的部位,因此要具有良好的弹性,方便穿着,防止鞋头变形,同时避免鞋头对脚部的束缚。鞋领口要方便穿脱,因此要具有良好的弹性。鞋腰,即鞋身部位,其在跑步运动时易产生弯折、变形和褶皱,因此要具有良好的弹力回复性、延伸性和舒适性。鞋底区域、鞋后跟区域为非弹性区域,它们的连接部为弹性纱线,因为这些部位均须保持鞋子整体结构的舒适性、保型性和稳定性,不易变形,只要达到一定弹性要求或无弹性即可,弹性程度一定要低于鞋头区域、第一鞋腰区域、第二鞋腰区域和鞋领口区域。
在对本发明制造方法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提花双针床双贾卡8梳经编机器中选用七把梳栉,依次标记为梳栉GB2、贾卡梳栉GB3.1、贾卡梳栉GB3.2、贾卡梳栉GB4.1、贾卡梳栉GB4.2、梳栉GB5、梳栉GB6,其中,所述贾卡梳栉GB3.1和贾卡梳栉GB3.2构成第一贾卡梳,所述贾卡梳栉GB4.1和贾卡GB4.2构成第二贾卡梳。其中,梳栉GB6构成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的底编织层,其组织在底编织层的X轴延伸方向形成多排栅栏状构造或与X轴平行的竖条纹开口构造,每两排相邻栅栏状构造或竖条纹构造中间形成孔,这种结构使得底编织层在被穿上脚行走运动而产生拉伸时具有良好的弹性,并且能够对面编织层起到固定作用,结构稳定性好,因此梳栉GB6的穿纱纱线可以是弹性纱线也可以是非弹性纱线。当底编织层为栅栏状构造时,沿X轴延伸方向的上下两个栅栏的间隔距离应大于或等于0.5cm,若该间隔距离小于0.5cm时,意味着底编织层的栅栏状构造太密集,经由连接层的连接作用将会使面编织层的弹性区域的弹性被锁死,无法达到面编织层局部弹性的目的。
在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贾卡梳编织所述非弹性区域时垫纱数码为1-0/1-1/1-2/1-1//,穿纱纱线为非弹性纱线,穿纱方式为1穿1空,在非弹性区域通过贾卡变换,垫纱数码变化为1-0/1-1/2-3/1-1//,第一贾卡梳栉、梳栉GB2和梳栉GB5共同构成面非弹性编织区;所述第一贾卡梳编织所述弹性区域时垫纱数码为1-1/1-2/2-2/1-1//,在前针床垫纱数码为1-1/2-2//;梳栉GB5垫纱数码为1-0/0-1//,在前针床成圈,将1-1/2-2//压到弹性区域的面上,在后针床垫纱数码为1-2/1-1//,非弹性纱在弹性区域前后针床连接,沿Z轴方向编织,梳栉GB2和梳栉GB5穿纱纱线为非弹性纱线,因此非弹性纱在弹性区域前后针床间连接,起到连接丝的作用。中间连接丝的编织是Z轴方向的,GB5的穿纱方式为满穿,编织编链组织,从而锁住了Y轴的弹性,不影响面编织层弹性区域的弹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贾卡梳编织所述弹性区域时垫纱数码为1-0/1-1/1-2/1-1//,穿纱纱线为弹性纱线,穿纱方式为1穿1空,在弹性区域通过贾卡变换,垫纱数码变化为1-0/1-1/2-3/1-1//,所述第二贾卡梳栉、梳栉GB2和梳栉GB5共同编织构成面弹性编织区;所述第二贾卡梳在非弹性区域垫纱数码变化为1-1/1-2/2-2/1-1//,底部成圈,前后针床连接,形成非弹性区域和底编织层间的连接层,对应所述非弹性区域的连接层为弹性纱线织成。
更进一步地,弹性区域对应的连接丝采用的纱线为非弹性纱线,非弹性区域对应的连接丝采用的纱线为弹性纱线。此种设计即在弹性区域,将非弹性纱线通过贾卡变化藏在中间连接层的位置,也就是Z轴方向,这样就不会影响面编织层上弹性区域的弹性;在非弹性区域,将弹性纱线通过贾卡变化藏在中间连接层的位置,也就是Z轴方向,同样不会使面编织层上非弹性区域产生不期望的弹性。
当然,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的面编织层和/或底编织层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透气网孔。
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一改现有技术中经编单针床机器无法实现局部弹面料的编织,经编双针床机器编织的局部弹织物的非弹性区域依旧具有弹性,没有真正实现“局部弹”的个性化要求,以及现有经编面料二维平面层次的局部弹性效果不佳等问题,在面料的三维空间层次对面料的不同部位应实现的弹性要求为改进点,通过面料三明治结构中间连接丝的转变实现局部弹性的转变,使局部弹性面料应用在鞋面上,鞋底、鞋后跟等非弹性区域的连接部位为弹性纱线,鞋头、鞋领口和鞋腰等弹性区域的连接部位为非弹性纱线,充分保持了结构稳定性、保型性,更加符合人体工效学,穿着时的舒适性更强。并且,由于采用了经编机器,生产该种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的效率更高,更加符合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需要,节省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发明人将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进行应用,此种应用可以扩展至其他需要制成不同部位弹性要求不同的经编面料上,更主要的是应用在对一体织鞋子的人体工效学要求高、保型性和稳定性要求强的鞋子制备上。
上述发明内容相关记载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而可以依据说明书的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易于理解,以下结合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原理、实现方式、应用、特点以及效果等,并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说明书附图中: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种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展开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示一种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弹性区域三维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示一种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非弹性区域三维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示一种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底编织层的栅栏状构造及其被拉伸时效果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示一种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底编织层的竖条纹开口构造及其被拉伸时效果示意图。
上述各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面编织层;101、鞋头区域;102、鞋腰区域;103、鞋领口区域;104、鞋后跟区域;
20、连接层;
30、底编织层;301、栅栏状构造;302、竖条纹开口构造;303、栅栏状构造小孔;304、竖条纹开口构造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申请可能的应用场景,技术原理,可实施的具体方案,能实现目的与效果等,以下结合所列举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文所记载的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各个位置出现的“实施例”一词并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例,亦不特别限定其与其它实施例之间的独立性或关联性。原则上,在本申请中,只要不存在技术矛盾或冲突,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组合,以形成相应的可实施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的含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对相关术语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用语“和/或”是一种用于描述对象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述,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存在A,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逻辑关系。
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数量、主次或顺序等关系。
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在本申请中,语句中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或者其他类似的表述,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这些表述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还可以存在另外的要素,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不仅可以包括那些限定的要素,而且还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产品所固有的要素。
与《审查指南》中的理解相同,在本申请中,“大于”、“小于”、“超过”等表述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表述理解为包括本数。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与之类似的与“多”相关的表述亦做此类理解,例如“多组”、“多次”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表述,诸如“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垂直”“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下方”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具体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或便于读者理解,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位置、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如第一面层区域下方和第二面层区域下方指示的是从面编织层指向底编织层的方向。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用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所述“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设置;其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信连接;其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其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用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中由于经编机器盘头的限制,无法在编织过程中进行换纱,不能通过换纱实现局部弹性面料的编织。经编单针床的编织是二维平面的,无法实现局部弹性的编织。现有经编双针床局部弹面料通过平面的弹性编织层分别与弹性编织层与非弹性编织层结合现成弹性区与非弹性区,但由于其非弹性区是由弹性编织层与非弹性编织层结合成的,该非弹性依然存在一定弹性,会产生一定变形。现有的局部弹面料多是利用飞织工艺,纱线在横机上编织,通过换纱实现面料局部弹性的要求,但纬编横机织造局部弹性面料的生产力仍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要。面对现有技术的这些问题以及市场对经编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的需求,发明人经过潜心研究,不断试验,发现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三明治经编间隔局部弹一体织针织工艺能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底编织层为栅栏状构造的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及其制造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的如图1所示的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为由纱线连续编织而成的三明治结构织物,包括面编织层10,连接层20,以及底编织层30,面编织层10含有弹性区域(如图2所示)和非弹性区域(如图3所示),连接层20由弹性连接丝或非弹性连接丝沿垂直于面编织层10所在编织面的Z方向形成,底编织层30经由连接层20与面编织层10连接,并位于连接层20与面编织层10相反的一端。
请再次参阅图1,三明治结构织物的顶部形成具有弹性的鞋头区域101,三明治结构织物的底部两侧对称向下延伸分别形成具有弹性的第一鞋腰区域和第二鞋腰区域构成的鞋腰区域102,第一鞋腰区域和第二鞋腰区域向远离鞋头区域延伸相连成为具有弹性的鞋领口区域103和不具有弹性的鞋后跟区域104,第一鞋腰区域和第二鞋腰区域向下并向远离鞋领口区域延伸相连成不具有弹性的鞋底区域(图中不可见),鞋头区域101、第一鞋腰区域102、第二鞋腰区域102和鞋领口区域103对应面编织层10的弹性区域,鞋后跟区域104、鞋底区域对应非弹性区域。其中,第一鞋腰区域和第二鞋腰区域与鞋头区域、鞋领口区域为弹性区域,它们之间的连接部为由非弹性纱线织成、鞋后跟区域和鞋底区域为非弹性区域,它们之间的连接部为由弹性纱线构造织成。即弹性区域之间由非弹性连接丝形成的连接层20与底编织层30连接,非弹性区域之间由弹性连接丝形成的连接层20与底编织层30连接。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底编织层30为沿三明治结构织物编织方向平行排布的栅栏状构造301,栅栏状构造小孔303。
本实施例采用的机器参数为:经编提花双针床双贾卡8梳,机号E22。
本实施例采用的原料有弹性纱线和非弹性纱线,规格如下:
A:有光75D/72F常温阳离子110℃轻网DTY;
B:有光150D/48F常温阳离子110℃轻网DTY;
C:有光75D/72F常温阳离子110℃轻网DTY+70DOP重网包芯丝;
D:有光100D/36F常温阳离子110℃轻网DTY;
E:有光150D/96F常温阳离子110℃FDY。
请再次参阅图2、3,纱线在三明治结构织物面编织层和底编织层进行X、Y轴编织,在三明治结构织物连接层进行Z轴编织,具体的,选用七把梳栉,依次为梳栉GB2、贾卡梳栉GB3.1、贾卡梳栉GB3.2、贾卡梳栉GB4.1、贾卡梳栉GB4.2、梳栉GB5、梳栉GB6,其中,所述贾卡梳栉GB3.1和贾卡梳栉GB3.2构成第一贾卡梳,所述贾卡梳栉GB4.1和贾卡GB4.2构成第二贾卡梳。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的组织垫纱数码、穿经与送经量如下:
GB2:1-0/1-1/0-1/1-1//,满穿A,送经量1550mm;
GB3.1:1-0/1-1/1-2/1-1//,1B1*,送经量2500mm,
GB3.2:1-0/1-1/1-2/1-1//,1B1*,送经量2500mm;
第一贾卡梳穿入非弹性纱线,穿纱方式为1穿1空,编织非弹性区域,在非弹性区域通过贾卡变换,垫纱数码变化为:1-0/1-1/2-3/1-1//,
GB4.1:1-0/1-1/1-2/1-1//,1C1*,送经量2500mm;
GB4.2:1-0/1-1/1-2/1-1//,1C1*,送经量2500mm;
第二贾卡梳穿入弹性纱线,穿纱方式为1穿1空,编织弹性区域,在弹性区域通过贾卡变换,垫纱数码变化为:1-0/1-1/2-3/1-1//,
GB5:1-0/1-1/0-1/1-1//前针床成圈,满穿D,送经量2300mm;
GB6:(2-0/0-2)×3/2-0/4-2//重经,4E1*,送经量3270mm;
第一贾卡梳栉、梳栉GB2和梳栉GB5共同构成面非弹性编织区,第二贾卡梳栉、梳栉GB2和梳栉GB5共同编织构成面弹性编织区。其中,梳栉GB6是重经组织,穿纱纱线为非弹性纱线,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的底编织层30组织形成栅栏状(请参阅图4),面编织层10的弹性区域对应的底编织层相邻两个栅栏之间形成小孔303,在该面料制成鞋子被穿着行走运动的过程中可以被拉开,底编织层沿经向的上下两个栅栏间的间距为0.5cm,形成弹性区域,在弹性区域形成假孔,该假孔是面编织层和底编织层配合形成的,形成于鞋面靠近鞋底的鞋腰和鞋领口处的连接部位;梳栉GB2和GB5组织是编链组织,通过连接面编织层和底编织层锁住了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的纵向(厚度方向)的弹性,构成面编织层的一部分,穿纱纱线为非弹性纱线。
GB4.1和GB4.2为第二贾卡梳,第二贾卡梳的穿纱纱线均为弹性纱线,由于贾卡变化,第二贾卡梳的组织变为1-0/1-1/2-3/1-1//,有横向中间的跨针,产生弹性,第二贾卡梳在弹性区前针床成圈,后针床不成圈,编链组织锁住了纵向的弹性,不影响面编织层的横向弹性,因此形成面部弹性编织区,第一贾卡梳在弹性区组织变为1-1/1-2/2-2/1-1//,由于梳栉GB6在前针床成圈,将1-1/2-2压到弹性区的面上,前后针床连接,形成弹性区的连接丝,由于连接丝是Z轴编织的,不影响弹性区的弹性,织物弹性区的连接丝为非弹性纱线,因此GB2、GB4.1、GB4.2和GB6共4把梳栉共同构成面编织层的弹性区域。
GB3.1和GB3.2为第一贾卡梳,第一贾卡梳的穿纱纱线均为非弹性纱线,由于贾卡变化,第一贾卡梳的组织变为1-0/1-1/2-3/1-1//,形成面部非弹性编织区,第二贾卡梳在非弹性区由于贾卡变化,组织变为1-1/1-2/2-2/1-1//,在非弹性区域底部成圈,面部走衬纬组织,前后针床连接,形成非弹性区的连接丝,织物非弹性区的连接丝为弹性纱线,因此GB2、GB3.1、GB3.2和GB6共4把梳栉共同构成非弹性区域。
本实施例得到的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规格为:成品纵密16cpc,成品克重532g/m2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3、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是一种底编织层为竖条纹开口构造的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及其制造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提供的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的底编织层30为竖条纹开口构造。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底编织层30为沿三明治结构织物编织方向平行排布的竖条纹开口构造302,以及竖条纹开口构造间的小孔304。
本实施例采用的机器机型机号和原料规格都与实施例1相同,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的组织垫纱数码、穿经与送经量如下:
GB2:1-0/1-1/0-1/1-1//,满穿A,送经量1550mm;
GB3.1:1-0/1-1/1-2/1-1//,1B1*,送经量2500mm;
GB3.2:1-0/1-1/1-2/1-1//,1B1*,送经量2500mm;
GB4.1:1-0/1-1/1-2/1-1//,1C1*,送经量2500mm;
GB4.2:1-0/1-1/1-2/1-1//,1C1*,送经量2500mm;
GB5:1-0/1-1/0-1/1-1//前针床成圈,满穿D,送经量2300mm;
GB6:0-2/0-2,4E1*,送经量3000mm;
其中,梳栉GB6是重经组织,穿纱纱线为非弹性纱线(在其他不同实施例中,可将该纱线换成弹性纱线),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的底编织层组织形成竖条纹开口构造,弹性区域与非弹性区域对应的底编织层竖条纹结构都会形成缝隙。
本实施例得到的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规格为:成品纵密16cpc,成品克重532g/m2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申请的说明书文字及附图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不能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基于本申请的实质理念,利用本申请说明书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替换或修改产生的技术方案,以及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施于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等,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为由纱线连续编织而成的三明治结构织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三明治结构织物包括:
面编织层,所述面编织层含有弹性区域和非弹性区域;
连接层,由弹性连接丝或非弹性连接丝沿垂直于所述面编织层所在编织面的Z方向形成;
底编织层,所述底编织层采用弹性纱线或非弹性纱线织成,所述底编织层经由所述连接层与所述面编织层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层与面编织层相反的一端,所述底编织层为沿所述三明治结构织物编织方向平行排布的栅栏状构造或竖条纹开口构造,当所述底编织层为沿所述三明治结构织物编织方向平行排布的栅栏状构造时,且沿X轴方向延伸的上下两个栅栏状构造的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0.5cm;
所述弹性区域由非弹性连接丝形成的连接层与所述底编织层连接,所述非弹性区域由弹性连接丝形成的连接层与所述底编织层连接;
所述三明治结构织物的顶部形成具有弹性的鞋头区域;
所述三明治结构织物的底部两侧对称向下延伸分别形成具有弹性的第一鞋腰区域和第二鞋腰区域;
所述第一鞋腰区域和第二鞋腰区域向远离所述鞋头区域延伸相连成为具有弹性的鞋领口区域和不具有弹性的鞋后跟区域;
所述第一鞋腰区域和第二鞋腰区域向下并向远离所述鞋领口区域延伸相连成不具有弹性的鞋底区域,
所述鞋头区域、第一鞋腰区域、第二鞋腰区域和鞋领口区域对应所述弹性区域,所述鞋后跟区域、鞋底区域对应所述非弹性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鞋腰区域和第二鞋腰区域与所述鞋头区域、鞋领口区域的连接部为非弹性纱线,所述鞋后跟区域和鞋底区域的连接部为弹性纱线。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提花双针床双贾卡8梳经编机器进行三维编织,其中,纱线在所述三明治结构织物面编织层和底编织层进行X、Y轴编织,在所述三明治结构织物连接层进行Z轴编织,包括:
编织含有弹性区域和非弹性区域的面编织层;
编织含有栅栏状构造或竖条纹开口构造的底编织层;及
编织连接层,所述连接层由连接丝对应连接所述面编织层和底编织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七把梳栉,依次为梳栉GB2、贾卡梳栉GB3.1、贾卡梳栉GB3.2、贾卡梳栉GB4.1、贾卡梳栉GB4.2、梳栉GB5、梳栉GB6,其中,所述贾卡梳栉GB3.1和贾卡梳栉GB3.2构成第一贾卡梳栉,所述贾卡梳栉GB4.1和贾卡梳栉GB4.2构成第二贾卡梳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贾卡梳栉编织所述非弹性区域时垫纱数码为1-0/1-1/1-2/1-1//,穿纱纱线为非弹性纱线,穿纱方式为1穿1空,在非弹性区域通过贾卡变换,垫纱数码变化为1-0/1-1/2-3/1-1//,第一贾卡梳栉、梳栉GB2和梳栉GB5共同构成面非弹性编织区;所述第一贾卡梳栉编织所述弹性区域时垫纱数码为1-1/1-2/2-2/1-1//,在前针床垫纱数码为1-1/2-2//;梳栉GB5垫纱数码为1-0/0-1//,在前针床成圈,将1-1/2-2//压到弹性区域的面上,在后针床垫纱数码为1-2/1-1//,非弹性纱在弹性区域前后针床连接,沿Z轴方向编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贾卡梳栉编织所述弹性区域时垫纱数码为1-0/1-1/1-2/1-1//,穿纱纱线为弹性纱线,穿纱方式为1穿1空,在弹性区域通过贾卡变换,垫纱数码变化为1-0/1-1/2-3/1-1//,所述第二贾卡梳栉、梳栉GB2和梳栉GB5共同编织构成面弹性编织区;所述第二贾卡梳栉在非弹性区域垫纱数码为1-1/1-2/2-2/1-1//,底部成圈,前后针床连接,形成非弹性区域和底编织层间的连接层,对应所述非弹性区域的连接层为弹性纱线织成。
CN202210730696.8A 2022-06-24 2022-06-24 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50121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0696.8A CN115012113B (zh) 2022-06-24 2022-06-24 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30696.8A CN115012113B (zh) 2022-06-24 2022-06-24 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2113A CN115012113A (zh) 2022-09-06
CN115012113B true CN115012113B (zh) 2024-03-01

Family

ID=83077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30696.8A Active CN115012113B (zh) 2022-06-24 2022-06-24 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12113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76908A (ja) * 2004-12-22 2006-07-06 Kawashima Selkon Textiles Co Ltd 弾性経編布帛
CN202264453U (zh) * 2011-09-16 2012-06-06 三明市旭达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透气防霉床垫纺织衬料
CN203244143U (zh) * 2013-03-12 2013-10-23 廖新淼 一种坐垫
CN104273799A (zh) * 2014-09-29 2015-01-14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4d透气鞋面及鞋
CN204181065U (zh) * 2014-09-29 2015-03-04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弹性双层经编鞋面
CN206345988U (zh) * 2016-12-29 2017-07-21 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气性双层经编面料
CN107752204A (zh) * 2017-11-14 2018-03-06 保丽信(惠州)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以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及其编织方法
CN210329559U (zh) * 2018-12-05 2020-04-17 福建泉州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鞋面及其所制成的运动鞋
CN112301532A (zh) * 2020-10-20 2021-02-02 福建信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局部弹性编织物及其加工方法、应用
CN113265757A (zh) * 2021-04-21 2021-08-17 信泰(石狮)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隐藏式提花纹路的三明治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CN113445198A (zh) * 2021-06-30 2021-09-28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空错位双提花三明治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CN114134630A (zh) * 2021-12-23 2022-03-04 信泰(石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局部单层贾卡的三明治网布、制作方法及其鞋面
CN114197109A (zh) * 2021-12-07 2022-03-18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变调温经编纱架贾卡鞋型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223746B4 (de) * 2017-12-22 2024-03-14 Adidas Ag Rundstrick-Schuhoberteil
CN110396761B (zh) * 2019-07-29 2021-08-10 互太(番禺)纺织印染有限公司 一种隐横条自由裁经编织物及其编织工艺和用途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76908A (ja) * 2004-12-22 2006-07-06 Kawashima Selkon Textiles Co Ltd 弾性経編布帛
CN202264453U (zh) * 2011-09-16 2012-06-06 三明市旭达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透气防霉床垫纺织衬料
CN203244143U (zh) * 2013-03-12 2013-10-23 廖新淼 一种坐垫
CN104273799A (zh) * 2014-09-29 2015-01-14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4d透气鞋面及鞋
CN204181065U (zh) * 2014-09-29 2015-03-04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弹性双层经编鞋面
CN206345988U (zh) * 2016-12-29 2017-07-21 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高透气性双层经编面料
CN107752204A (zh) * 2017-11-14 2018-03-06 保丽信(惠州)织造有限公司 一种以横编机编织的立体鞋胚及其编织方法
CN210329559U (zh) * 2018-12-05 2020-04-17 福建泉州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鞋面及其所制成的运动鞋
CN112301532A (zh) * 2020-10-20 2021-02-02 福建信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局部弹性编织物及其加工方法、应用
CN113265757A (zh) * 2021-04-21 2021-08-17 信泰(石狮)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隐藏式提花纹路的三明治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CN113445198A (zh) * 2021-06-30 2021-09-28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中空错位双提花三明治网布及其制作方法
CN114197109A (zh) * 2021-12-07 2022-03-18 信泰(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相变调温经编纱架贾卡鞋型及其制作方法
CN114134630A (zh) * 2021-12-23 2022-03-04 信泰(石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局部单层贾卡的三明治网布、制作方法及其鞋面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12113A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86322C (zh) 结合压纹材料的服饰
CN108385265B (zh) 一种具有绗缝效果的经编弹力提花间隔织物及其制作方法
CN1782156A (zh) 间隔织物的制法及间隔织物
CN104153114A (zh)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生产弹性提花间隔织物的方法
CN104141197A (zh) 一种双针床经编机生产弹性间隔织物的方法
CN108754834A (zh) 一种双纯色双针床单贾卡间隔织物及制作方法
CN110273223A (zh) 一种经编提花网布的编织方法
CN107217384A (zh) 一种双色单贾卡经编织物的制作方法及该经编织物
CN110485046A (zh) 一种经编单贾卡多色镂空鞋面提花工艺
CN204401250U (zh) 一种管状开叉织带
CN109518341A (zh) 一种单面纬编网眼面料
CN115012113B (zh) 经编双针床局部弹一体织鞋材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CN109930299B (zh) 一种双贾卡提花面料的制作方法
CN209292582U (zh) 防老化弹性运动面料
CN113265753A (zh) 一种具有浮点设计的纬编织物
CN106192193A (zh) 经编全成形无侧缝t恤及其织造方法
CN115012112B (zh) 一种经编生态填充提花服装面料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Chang et al. Warp knitting for preparation of high-performance apparels
CN218539983U (zh) 一种地梳空针配贾卡对拉提花织物
Conti Contemporary textile products. Knitting as a fertile design ground for experimentation with 3D technologies
WO2022264912A1 (ja) 編地
CN211771873U (zh) 一种e28贾卡双针床经编网布
CN220788985U (zh) 一种双色鞋材面料
CN211608238U (zh) 一种具有褶皱且穿着舒适的针织上衣
CN219772406U (zh) 一种32针精密编织经编网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