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1966A -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1966A
CN115001966A CN202210566619.3A CN202210566619A CN115001966A CN 115001966 A CN115001966 A CN 115001966A CN 202210566619 A CN202210566619 A CN 202210566619A CN 115001966 A CN115001966 A CN 1150019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iguration
change
equipment
network
configuration f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666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亚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Jingdong Qian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6661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19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01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19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1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ditions triggering a change of sett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3Assignment of logical groups to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2866Architectures; Arrangements
    • H04L67/30Profi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设备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该方法应用于设备运维平台,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变更信息;控制第二网络设备根据配置变更信息变更第二设备配置文件,其中,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与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间具备关联。

Description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设备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不同的网络设备通过设备专属的管理平台进行配置、管理和历史日志记录。这样的管理方案,造成的后果是,状态、配置以及日志分散在不同的平台上。另一方面,一个网络链路上的不同设备的配置彼此信息不透明,需要人为干预实现链路配置的同步,以及达成链路的有效安全互通。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出了设备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应用于设备运维平台,该方法包括: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变更信息;控制第二网络设备根据配置变更信息变更第二设备配置文件,其中,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与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间具备关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第二网络设备根据配置变更信息变更第二设备配置文件,包括:根据配置变更信息,确定配置变更信息中的变更配置项和变更配置值;根据变更配置项和/或变更配置值,确定更新为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目标配置项和目标配置值;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目标配置值和目标配置值,以控制第二网络设备变更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中对应的配置项和配置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变更信息,包括:接收第一网络设备以预设的数据格式上报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变更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与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间具备关联包括: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与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之间具备关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区域、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互联网协议地址)、端口号、通讯协议。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管理装置,应用于设备运维平台,该装置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被配置成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变更信息;
配置变更模块,被配置成控制第二网络设备根据配置变更信息变更第二设备配置文件,其中,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与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间具备关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变更模块,进一步被配置成:根据配置变更信息,确定配置变更信息中的变更配置项和变更配置值;根据变更配置项和/或变更配置值,确定更新为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目标配置项和目标配置值;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目标配置值和目标配置值,以控制第二网络设备变更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中对应的配置项和配置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息获取模块,进一步被配置成:接收第一网络设备以预设的数据格式上报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变更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与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间具备关联包括: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与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之间具备关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区域、IP地址、端口号、通讯协议。
第三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运维平台,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首先在检测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时,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变更信息;然后控制第二网络设备根据配置变更信息变更第二设备配置文件,其中,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与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间具备关联,从而可以将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产生的配置变更信息统一到设备运维平台,以及通过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与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间的关联,实现第二网络设备的配置同步变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设备管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设备管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实现架构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设备管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设备管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设备管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设备管理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申请的设备管理方法或设备管理装置的实施例的示例性系统架构100。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设备101和第二网络设备102,网络103和设备运维平台104。网络103用以在第一网络设备101和第二网络设备102和设备运维平台104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3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第一网络设备101和第二网络设备102通过网络103与设备运维平台104交互,例如配置变更信息等。
第一网络设备101和第二网络设备102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设备运维平台104可以提供各种服务。例如,设备运维平台104可以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变更信息;控制第二网络设备根据配置变更信息变更第二设备配置文件,其中,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与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间具备关联。
需要说明的是,设备运维平台104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设备运维平台104为硬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组成的分布式服务器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或设备运维平台104可以为与用户通过键盘、触摸板、触摸屏、遥控器、语音交互或手写设备等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人机交互的电子产品,例如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手机、智能手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手)、可穿戴设备、PPC(Pocket PC,掌上电脑)、平板电脑、智能车机、智能电视、智能音箱、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当设备运维平台104为软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设备管理方法一般由设备运维平台104执行,相应地,设备管理装置一般设置于设备运维平台104中。
应该理解,图1中的设备运维平台、网络、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设备运维平台、网络、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
继续参考图2,其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设备管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200,该设备管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变更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设备管理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所示的设备运维平台104)可以在检测到存储在第一网络设备上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时,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变更信息。上述配置变更信息可以为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所产生的信息,例如,例如,第一网络设备的地址发生了变更,对应生成地址变更对应的配置变更信息;第一网络设备的端口发生了变更,对应生成端口变更对应的配置变更信息等。
在一个示例中,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变更信息可以包括:设备主动向上述执行主体上报第一网络设备当前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再由上述执行主体确定当前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与预先存储的配置文件之间是否发生的了变更;如果发生了变更,根据当前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生成配置变更信息;或,由上述执行主体监测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了变更,根据变更后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生成配置变更信息。
步骤202,控制第二网络设备根据配置变更信息变更第二设备配置文件,其中,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与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间具备关联。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在获取到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变更信息之后,控制第二网络设备根据该配置变更信息变更自身的第二设备配置文件。
在这里,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与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间具备关联,例如,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和第二设备配置文件对应的字段“区域”关联,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处于同一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和第二设备配置文件可以以键值对的方式存储在对应的网络设备中。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设备管理方法,首先在检测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时,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变更信息;然后控制第二网络设备根据配置变更信息变更自身的第二设备配置文件,其中,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与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间具备关联,从而可以将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产生的配置变更信息统一到设备运维平台,以及通过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与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间的关联,实现第二网络设备的配置同步变更。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控制第二网络设备根据配置变更信息变更自身的第二设备配置文件,包括:根据配置变更信息,确定配置变更信息中的变更配置项和变更配置值;根据变更配置项和/或变更配置值,确定更新为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目标配置项和目标配置值;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目标配置值和目标配置值,以控制第二网络设备变更自身的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中对应的配置项和配置值。
在本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根据配置变更信息,确定配置变更信息中的变更配置项和变更配置值;之后,根据变更配置项和/或变更配置值,确定更新为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目标配置项和目标配置值;之后,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目标配置值和目标配置值,以控制第二网络设备变更自身的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中对应的配置项和配置值。上述变更配置项可以为纳入配置管理范畴的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项目。上述变更配置值可以为目标配置项所对应的具体数据内容。上述目标配置项可以为纳入配置管理范畴的第二网络设备的配置项目。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在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时,例如历史IP地址、功能名称(例如WCS(Warehouse Control System,仓储控制系统)服务器)、IP地址的值中的至少一项发生变更,确认配置变更信息中的变更配置项和变更配置值;之后,基于变更配置项和/或变更配置值,确定更新为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目标配置项和目标配置值;之后,控制第二网络设备从配置变更信息中拆解出影响第二设备配置文件的关键参数,或者生成新的配置文件,并推送给第二网络设备,以变更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中对应的配置项和配置值。
对应地,在该示例中,在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发生变更时,可以确定配置变更信息中对应的变更配置项和变更配置值。如果上述变更配置项和变更配置值的对应关系为一对一,此时可以基于变更配置项或变更配置值,确定更新为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目标配置项和目标配置值。如果上述变更配置项和变更配置值的对应关系为多对一,可以基于变更配置项和变更配置值,确定更新为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目标配置项和目标配置值。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变更信息,包括:接收第一网络设备以预设的数据格式上报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变更信息。
在本实现方式中,上述执行主体可以接收第一网络设备以预设的数据格式上报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在检测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时,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变更信息。上述数据格式可以为上报第一设备配置文件的格式。例如,设备运维平台规范配置项的主键值、以及Unique键(唯一键)(即与主键以及其他unique键的组合是唯一的)。
在一个示例中,预设的数据格式可以为:
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向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设备配置文件的数据格式,以备第一网络设备可以向设备运维平台以上述数据格式上报第一设备配置文件;或第一网络设备预先配置数据格式,该数据格式为符合上报给设备运维平台的数据格式。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与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间具备关联包括: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与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之间具备关联。
在本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与第二配置文件之间的关联可以为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与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关联。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和第二配置文件之间区域(即,配置项)关联,例如,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位于同一区域网区域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与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间具备关联还可以为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为同一网络链路上的设备。对于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与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间的关联还可以为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和第二设备配置文件均由同一个设备运维平台进行关联。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场景,设置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和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间的关联,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区域、IP地址、端口号、通讯协议。
在一个示例中,设备运维平台还可以控制第一网络设备上传其所在的区域,例如VPC(用于识别不同的局域网)、开关、IP、端口号的等配置项中的至少一项;其中,区域+IP是primary,IP在一个区域内是unique。
在一个示例中,解析到在区域主键下,防火墙的配置参数也为WCS的IP,此时将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变更信息中的变更配置项及变更配置值(例如,新的IP)同步并变更到防火墙中此前WCS的IP地址(即,旧的IP(变更之前的IP)))。之后,将防火墙新的WCS的IP的配置项以及WCS的IP的配置值封装成为设备运维平台可以接收的协议和指令格式,推送给设备运维平台或相关人员确认变更是否已完成。
需要说明的是,主键唯一标识一个表格的一行,例如行的序列号。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也可以包括区域、IP地址、端口号、通讯协议中的至少一项。
如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设备管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实现架构图,在该实现架构图中,该设备管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检测到物理设备层中的WCS物理机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中的地址发生了变更。
第二步,将WCS物理机变更的配置变更信息上报至三方平台层。
需要说明的是,三方平台层(即,设备运维平台)可以涉及到平台数据层、平台业务层和平台交互层,其中,平台数据层可以用于订阅、发布、以及存储,对于配置不用的设备自带的平台,可以基于各自的平台有相应的日志记录,以及数据恢复。平台业务层可以涉及到配置变更,例如,基于物理设备模型,调整IP地址,保持以有的配置;平台业务层还可以涉及到策略生成,例如,驱动生成更新的配置(即,用于控制更新第二设备配置文件的策略)。平台交互层,可以涉及到通知相关人员(例如,运维人员、运维工程师等);另外,对于生成的策略,还可以由相关人员进行确认。
第三步,可以由三方平台层控制第二网络设备根据配置变更信息变更自身的第二设备配置文件,其中,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与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间具备关联。
在一个示例,控制第二网络设备变更其所在的区域、IP地址、端口号等,也可以变更其他的安全网关或者连接节点的配置。
如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设备管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该设备管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第一网络设备向设备运维平台发送连接和配置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设备管理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所示的设备运维平台104)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连接和配置的请求。
步骤402,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设备配置文件(设备运维平台或者相关人员配置);第一网络设备是否直接与设备运维平台交互取决于是否预先设置了设备运维平台的连接信息,该连接信息用于建立第一网络设备与设备运维平台之间的网络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由相关人员确认第一网络设备与设备运维平台之间是否网络通信。
步骤403,响应于设备运维平台收到第一网络设备的连接和配置确认,该确认信息可来源于相关人员配置,比如步骤402可以由相关人员进行配置,也可以由第一网络设备配置完成自动反馈。
步骤404,设备运维平台发布第一网络设备变更后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执行主体可以将变更后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也可以同变更后的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一起发布。
步骤405,由设备运维平台确认与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关联的第二设备配置文件的变更。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由相关人员确认与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关联的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的变更。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405可同步骤402的第一网络设备更新配置,一起由相关人员操作完成,并且可以一起完成。或者由设备运维平台在决策或者确认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更新之后,发送相关人员进行确认。
步骤406,相关人员确认与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关联的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的变更。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由相关人员确认与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关联的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的变更。
步骤407,第二网络设备完成第二设备配置文件的变更,并同步设备运维平台存档。
步骤408,设备运维平台可面向所有相关订阅者(比如业务人员、运维人员)进行即时发布。
如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设备管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该设备管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第一网络设备向设备运维平台发送连接和配置请求。
在本实施例中,设备管理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所示的设备运维平台104)接收第一网络设备发送的用于连接和配置的请求。
步骤502,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设备配置文件(设备运维平台或者相关人员配置);第一网络设备是否直接与设备运维平台交互取决于是否预先设置了设备运维平台的连接信息,该连接信息用于建立第一网络设备与设备运维平台之间的网络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由相关人员确认第一网络设备与设备运维平台之间是否网络通信。
步骤503,响应于设备运维平台收到第一网络设备的连接和配置确认,该确认信息可来源于相关人员配置,比如步骤502可以由相关人员进行配置,也可以由第一网络设备配置完成自动反馈。
步骤504,可以在设备运维平台确认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了变更时,将对应的配置变更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由相关人员在将对应的配置变更信息发送至第二网络设备之后,确定该配置变更信息的准确性,进而确定是否对第二网络设备的第二设备配置文件进行变更。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504与步骤503可以并行执行,或先执行步骤503再执行步骤504,或先执行步骤504再执行步骤503。
步骤505,由设备运维平台控制第二网络设备根据配置变更信息变更第二设备配置文件。
需要说明的是,在相关人员确认对第二设备配置文件进行更新之后,由设备运维平台控制第二网络设备根据配置变更信息变更第二设备配置文件。
步骤506,在设备运维平台控制对第二设备配置文件变更之后,可以由相关人员确认是否已经完成对第二设备配置文件的更新。
在本实施例中,在相关人员确认设备运维平台控制变更第二设备配置文件或设备运维平台控制变更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后,该设备运维平台可以面向所有相关订阅者(比如业务人员、运维人员)进行即时发布。
如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设备管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该设备管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响应于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获取配置变更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变更可以包括区域变更、IP地址变更、通讯协议和端口等中的至少一项变更,将变更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生成配置变更信息,同步至设备运维平台对应的事件。例如,WCS的IP地址发生了变更。
在执行第一步之前,该设备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预先设置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并同步至设备运维平台。具体地,设备运维平台可以通过对接的地址、协议和端口中的至少一项接收第一网络设备上报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具体地,设备运维平台可以要求上报第一设备配置文件的数据格式;具体地,设备运维平台规范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中的主键值、以及Unique键(唯一键)(即与主键以及其他unique键的组合是唯一的)的数据格式。
第二步,设备运维平台向自动配置关联变更模块推送配置变更信息。
第三步,自动配置关联变更模块,基于配置变更信息,比如历史IP地址或功能名称(例如WCS(WCS Warehouse Control System,仓储控制系统)服务器)发生了变更,确认变更配置项及变更配置值;并进一步基于变更配置项以及变更配置值,确定变更为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目标配置项。
第四步,变更的配置项推送给自动化配置生成模块,由自动化配置生成模块,从配置变更信息拆解出影响第二设备配置文件的关键参数;或者,生成变更的配置文件(用于控制变更第二设备配置文件),并推送给第二网络设备。例如,WCS物理机的IP地址进行变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推送给第二网络设备之后,还可以推送给相关人员进行确认,以确保配置变更的准确性。
第五步,在第二网络设备变更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后,将变更的第二设备配置文件同步至设备运维平台进行存档。
第六步,设备运维平台可面向所有相关订阅者(比如业务人员、运维人员)进行发布。
下面以WCS为示例进行说明,该设备管理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601,响应于目标仓库WCS的IP发生了变更,向设备运维平台同步地址变更信息(即配置变更信息中的地址发生了变更)。
在本实施例中,在目标仓库WCS向设备运维平台同步地址变更信息之前,该设备管理方法还可以包括:由目标仓库WCS通过网络(例如图1所示的网络103)连接到设备运维平台。目标仓库WCS可以向设备运维平台至少上报目标仓库WCS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中的所在的区域(例如,VPC用于识别不同的局域网)、开关、IP、端口号的配置信息;区域+IP是primary,IP在一个区域内是unique。
步骤602,设备运维平台向自动配置关联变更模块推送配置变更信息。
步骤603,自动配置关联变更模块,基于配置变更信息,确定目标配置项。
在本实施例中,自动配置关联变更模块解析到在配置变更信息中的区域主键下,防火墙(或者三层交换机ACL策略)的某个配置参数(比如允许访问的IP地址)是该WCS的IP,则将步骤601中推送的WCS变更后的IP地址写入到防火墙中此前WCS的变更前的IP地址存储的区域。
步骤604,自动配置关联变更模块将防火墙变更的WCS的IP地址以及WCS的IP地址的配置值发送给自动化配置生成模块,由自动化配置生成模块,将变更的WCS的IP地址以及WCS的IP地址的配置值封装成为设备运维平台可以接收的协议和数据格式,并推送给设备运维平台相关人员确认变更是否已完成。
步骤605,防火墙自动执行完成IP地址的变更,并同步至设备运维平台存档。
需要说明的是,在防火墙变更IP地址之前,还可以由相关人员确认防火墙变更的IP地址以及IP地址的配置值是否准确,且在确认防火墙变更的IP地址以及IP地址的配置值准确之后,由设备运维平台控制防火墙进行变更。
步骤606,由相关人员确认变更是否已完成。
在本实施例中,设备运维平台在执行步骤606之后,设备运维平台可以面向所有相关订阅者(包括该局域网网络运维、WCS研发运维人员、AGV研发运维人员等)进行即时发布。
在一个示例中,该设备管理方法可以包括:第一步,目标仓库WCS的端口号变更,向设备运维平台同步端口号变更信息(即,配置变更信息);第二步,设备运维平台向自动配置关联变更模块推送配置变更信息。第三步,自动配置关联变更模块,解析到在区域主键下,防火墙的某个配置,例如WCS(比如区域+IP)对应的端口号信息,则将第一步中推送的WCS的端口号的变更同步并更新到防火墙中该WCS的端口号。第四步,自动配置关联变更模块将防火墙变更的端口号的值(即,端口号对应的配置值)发送给自动化配置生成模块,由自动化配置生成模块,推送给相关人员进行确认。第五步,将防火墙中的WCS的端口号同步设备运维平台进行存档。同时,目标人员在运维系统中,将防火墙相关配置表直接同外键(即,区域+WCS的IP+端口号)建立关联;后续在配置项的配置值发生变更时,可同步到防火墙变更,无需人工干预。第六步,设备运维平台可以面向所有相关订阅者(包括该局域网网络运维、WCS研发运维人员、AGV研发运维人员等)进行即时发布。
进一步参考图7,作为对上述各图所示方法的实现,本申请公开了设备管理装置的一个实施例,该装置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相对应,该装置具体可以应用于各种设备运维平台中。
如图7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管理装置700,应用于设备运维平台,该装置700包括:信息获取模块701和配置变更模块702。其中,信息获取模块701,被配置成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变更信息;配置变更模块702,被配置成控制第二网络设备根据配置变更信息变更第二设备配置文件,其中,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与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间具备关联。
在本实施例中,设备管理装置700中,信息获取模块701和配置变更模块702的具体处理及其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分别参考图2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201~步骤202。
在一些实施例中,配置变更模块702,进一步被配置成:根据配置变更信息,确定配置变更信息中的变更配置项和变更配置值;根据变更配置项和/或变更配置值,确定更新为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目标配置项和目标配置值;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目标配置值和目标配置值,以控制第二网络设备变更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中对应的配置项和配置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信息获取模块701,进一步被配置成:接收第一网络设备以预设的数据格式上报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获取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变更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与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间具备关联包括: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与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之间具备关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区域、IP地址、端口号、通讯协议。
如图8所示,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管理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框图。电子设备(即,设备运维平台)旨在表示各种形式的数字计算机,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工作台、个人数字助理、服务器、刀片式服务器、大型计算机、和其它适合的计算机。电子设备还可以表示各种形式的移动装置,诸如,个人数字处理、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可穿戴设备和其它类似的计算装置。本文所示的部件、它们的连接和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仅仅作为示例,并且不意在限制本文中描述的和/或者要求的本申请的实现。
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1、存储器802,以及用于连接各部件的接口,包括高速接口和低速接口。各个部件利用不同的总线互相连接,并且可以被安装在公共主板上或者根据需要以其它方式安装。处理器可以对在电子设备内执行的指令进行处理,包括存储在存储器中或者存储器上以在外部输入/输出装置(诸如,耦合至接口的显示设备)上显示GUI的图形信息的指令。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若需要,可以将多个处理器和/或多条总线与多个存储器和多个存储器一起使用。同样,可以连接多个电子设备,各个设备提供部分必要的操作(例如,作为服务器阵列、一组刀片式服务器、或者多处理器系统)。图8中以一个处理器801为例。
存储器802即为本申请所提供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以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设备管理方法。本申请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本申请所提供的设备管理方法。
存储器802作为一种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瞬时软件程序、非瞬时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设备管理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7所示的信息获取模块701和配置变更模块702)。处理器8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802中的非瞬时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设备管理方法。
存储器8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基于区块链的信息处理电子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8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瞬时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瞬时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8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8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基于区块链的信息处理电子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设备管理方法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803和输出装置804。处理器801、存储器802、输入装置803和输出装置8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8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输入装置803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基于区块链的信息处理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例如触摸屏、小键盘、鼠标、轨迹板、触摸板、指示杆、一个或者多个鼠标按钮、轨迹球、操纵杆等输入装置。输出装置804可以包括显示设备、辅助照明装置(例如,LED)和触觉反馈装置(例如,振动电机)等。该显示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和等离子体显示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设备可以是触摸屏。
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在数字电子电路系统、集成电路系统、专用ASIC(专用集成电路)、计算机硬件、固件、软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中实现。这些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包括:实施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中,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在包括至少一个可编程处理器的可编程系统上执行和/或解释,该可编程处理器可以是专用或者通用可编程处理器,可以从存储系统、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至少一个输出装置接收数据和指令,并且将数据和指令传输至该存储系统、该至少一个输入装置、和该至少一个输出装置。
这些计算程序(也称作程序、软件、软件应用、或者代码)包括可编程处理器的机器指令,并且可以利用高级过程和/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或汇编/机器语言来实施这些计算程序。如本文使用的,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计算机程序产品、设备、和/或装置(例如,磁盘、光盘、存储器、可编程逻辑装置(PLD)),包括,接收作为机器可读信号的机器指令的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信号”指的是用于将机器指令和/或数据提供给可编程处理器的任何信号。
为了提供与用户的交互,可以在计算机上实施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该计算机具有:用于向用户显示信息的显示装置(例如,CRT(阴极射线管)或者LCD(液晶显示器)监视器);以及键盘和指向装置(例如,鼠标或者轨迹球),用户可以通过该键盘和该指向装置来将输入提供给计算机。其它种类的装置还可以用于提供与用户的交互;例如,提供给用户的反馈可以是任何形式的传感反馈(例如,视觉反馈、听觉反馈、或者触觉反馈);并且可以用任何形式(包括声输入、语音输入或者、触觉输入)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
可以将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实施在包括后台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作为数据服务器)、或者包括中间件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应用服务器)、或者包括前端部件的计算系统(例如,具有图形用户界面或者网络浏览器的用户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该图形用户界面或者该网络浏览器来与此处描述的系统和技术的实施方式交互)、或者包括这种后台部件、中间件部件、或者前端部件的任何组合的计算系统中。可以通过任何形式或者介质的数字数据通信(例如,通信网络)来将系统的部件相互连接。通信网络的示例包括: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计算机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客户端和服务器一般远离彼此并且通常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交互。通过在相应的计算机上运行并且彼此具有客户端-服务器关系的计算机程序来产生客户端和服务器的关系。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申请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设备管理方法,应用于设备运维平台,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获取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变更信息;
控制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配置变更信息变更第二设备配置文件,其中,所述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间具备关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配置变更信息变更第二设备配置文件,包括:
根据所述配置变更信息,确定所述配置变更信息中的变更配置项和变更配置值;
根据所述变更配置项和/或变更配置值,确定更新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目标配置项和目标配置值;
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目标配置值和目标配置值,以控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变更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中对应的配置项和配置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获取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变更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以预设的数据格式上报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
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获取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变更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间具备关联包括: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与所述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之间具备关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区域、IP地址、端口号、通讯协议。
6.一种设备管理装置,应用于设备运维平台,包括:
信息获取模块,被配置成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获取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变更信息;
配置变更模块,被配置成控制第二网络设备根据所述配置变更信息变更第二设备配置文件,其中,所述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间具备关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配置变更模块,进一步被配置成:
根据所述配置变更信息,确定所述配置变更信息中的变更配置项和变更配置值;
根据所述变更配置项和/或变更配置值,确定更新为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对应的目标配置项和目标配置值;
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目标配置值和目标配置值,以控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变更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中对应的配置项和配置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所述信息获取模块,进一步被配置成: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以预设的数据格式上报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响应于检测到第一网络设备的第一设备配置文件发生变更,获取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配置变更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与所述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之间具备关联包括: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与所述第二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之间具备关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所述第一设备配置文件中的配置项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区域、IP地址、端口号、通讯协议。
11.一种设备运维平台,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2.一种存储有计算机指令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2210566619.3A 2022-05-23 2022-05-23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50019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6619.3A CN115001966A (zh) 2022-05-23 2022-05-23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6619.3A CN115001966A (zh) 2022-05-23 2022-05-23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1966A true CN115001966A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28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66619.3A Pending CN115001966A (zh) 2022-05-23 2022-05-23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01966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54537A1 (en) * 2010-08-24 2012-03-01 Tellabs Oy Protection of a network element of a data transfer network
CN108028773A (zh) * 2015-10-22 2018-05-11 德国电信股份公司 用于增强包括至少一个池化移动性管理实体组的电信网络的性能的方法、电信网络、移动性管理实体池、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9039754A (zh) * 2018-08-20 2018-12-1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54537A1 (en) * 2010-08-24 2012-03-01 Tellabs Oy Protection of a network element of a data transfer network
CN108028773A (zh) * 2015-10-22 2018-05-11 德国电信股份公司 用于增强包括至少一个池化移动性管理实体组的电信网络的性能的方法、电信网络、移动性管理实体池、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9039754A (zh) * 2018-08-20 2018-12-18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设备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10091A1 (en) Method,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for waking up via speech
US11184216B2 (en) Stat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532729B (zh) 用于边缘设备和云端的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
US10110549B2 (en) Method, server and electronic devices of synchronizing notification messag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CN111324417B (zh) 一种Kubernetes集群的组件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EP3933607A1 (en) Database-based management method, platform,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1966651A (zh)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280327B (zh) 使用机器学习模型通过近实时/离线数据来检测数据中心大规模中断
CN112016068A (zh) 账户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70176B (zh) 流量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1083058A (zh) 内容分发网络服务限流方法及电子设备
EP3905071A1 (en) Comments-ordering method, apparatus, device and computer storage medium
CN112771928B (zh) 一种卫星回传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KR20210038457A (ko) Rpc 멤버 정보 획득 방법, 장치, 전자 기기 및 저장 매체
CN111510480B (zh) 一种请求发送方法、装置以及第一服务器
CN112532720A (zh) 数据转发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CN112069137B (zh) 生成信息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084000A (zh) 容器集群的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5001966A (zh) 设备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436164B1 (en) Automatically configuring settings based on detected locations of peripherals
JP2015207363A (ja) 照明サーバおよび照明装置
US1025702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manage interrelated devices in a computing infrastructure
US11385954B2 (en) Graphical management of big data pipelines
CN113821232A (zh) 模型更新方法和装置
CN110750313A (zh) 一种中间件的热加载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