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1578A - 激光通信装置、激光通信方法及激光测距方法 - Google Patents

激光通信装置、激光通信方法及激光测距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1578A
CN115001578A CN202210138726.6A CN202210138726A CN115001578A CN 115001578 A CN115001578 A CN 115001578A CN 202210138726 A CN202210138726 A CN 202210138726A CN 115001578 A CN115001578 A CN 115001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ceiving
double
laser communication
coup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3872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天洪
吕世猛
谢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urora Xi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urora Xi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urora Xi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urora Xing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3872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1578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01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15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7/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e.g. lidar systems
    • G01S17/02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 waves
    • G01S17/06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 G01S17/08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 G01S17/10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data of a target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nly using transmission of interrupted, pulse-modulated wav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01Structural aspects
    • H04B10/503Laser transmit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激光通信装置,包括:扩束系统,扩束系统对经过扩束系统的接收发射耦合系统发射的光进行扩束;光轴位置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光轴位置,使经光轴位置调节装置的入射光和出射光同轴;分光镜,分光镜对发射到分光镜的光进行分光,经分光后输出不同的光束;跟踪系统,跟踪系统对通过分光镜输出的光束进行跟踪;反射汇聚系统,反射汇聚系统对进入反射汇聚系统的光进行汇聚并反射;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对经过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的光进行准直;接收发射耦合系统,接收发射耦合系统将发射的光耦合进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内,或将接收的光耦合到最终接收探测器内。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激光通信方法以及激光测距方法。

Description

激光通信装置、激光通信方法及激光测距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激光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激光通信装置、激光通信方法及激光测距方法,适用于激光通信中的机载、星载、实验室演示装置,也适用于激光测距等领域。
背景技术
在航天过程中,随着对通讯速率的要求的提高,激光通信中收发同轴精度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部分。但是测量时,如果采用的测量设备,如长焦平行光管,在测试过程中本真就会随着地表的震动而震动,这大大加大了调节发射、接收同轴的精度的难度。因此,需要一个高集成度、高同轴度的激光光通信及激光测距的装置及方法,需要一种更加可靠,同轴精度、集成度更高,更轻的载荷的切实可行性方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激光通信装置、激光通信方法及激光测距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激光通信装置,包括:
扩束系统,所述扩束系统对经过扩束系统的接收发射耦合系统发射的光进行扩束;
光轴位置调节装置,所述光轴位置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光轴位置,使经所述光轴位置调节装置的入射光和出射光同轴;
分光镜,所述分光镜对发射到分光镜的光进行分光,经分光后输出不同的光束;
跟踪系统,所述跟踪系统对通过分光镜输出的光束进行跟踪;
反射汇聚系统,所述反射汇聚系统对进入反射汇聚系统的光进行汇聚并反射;
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所述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对经过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的光进行准直;
接收发射耦合系统,所述接收发射耦合系统将发射的光耦合进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内,或将接收的光耦合到最终接收探测器内。
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激光通信装置,所述激光通信及激光测距的装置作为发射系统时,所述接收发射耦合系统将光耦合到所述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内,经过所述反射汇聚系统准直发射,入射到所述分光镜,经所述分光镜反射后,经过所述光轴位置调节装置调节,入射到所述扩束系统扩束发射出去。
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激光通信装置,所述激光通信及激光测距的装置作为接收系统时,平行光经过所述扩束系统反向扩束后,入射到光轴位置调节装置,经所述光轴位置调节装置调节后入射到所述分光镜进行分光,分光后输出的第一光束透射进入所述跟踪系统内进行跟踪,分光后输出的第二光束反射进入反射汇聚系统,耦合到所述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内,经过所述接收发射耦合系统进入到最终接收探测器内进行探测。
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激光通信装置,所述分光镜进行分光后,入射到跟踪系统内的第一光束的能量小于入射到反射汇聚系统的第二光束的能量。
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激光通信装置,所述接收发射耦合系统包括发射耦合透镜组、接收发射耦合透镜组、带孔反射镜及窄带滤光片。
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激光通信装置,所述扩束系统包括两个抛物面组合反射镜。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激光通信方法,包括:
将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与接收发射耦合系统进行耦合;
通过反射汇聚系统与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准直发射信号光;
通过跟踪系统对分光镜分光后输出的光束进行跟踪。
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激光通信方法,将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与接收发射耦合系统进行耦合,包括:
在所述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的一端增加裸纤终端连接器并固定;
用法兰与单模光纤连接来产生光源,调节双包层光纤与准直透镜位置使光准直发出,与接收发射耦合系统进行光路耦合,使发射耦合透镜组光纤输入口的接收的能量最大;
固定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与接收发射耦合系统的位置;
将单模光纤更换成多模光纤,此时来完成接收耦合透镜组耦合,包括:调节接收耦合透镜组与带孔反射镜位置,使接收耦合透镜组接收端能量最大,固定接收耦合透镜组和带孔反射镜,完成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与接收发射耦合系统组合;
加入窄带滤光片来进行系统背景辐射抑制来降低通信误码率。
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激光通信方法,通过反射汇聚系统与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准直发射信号光,包括:
在在已调节的接收发射耦合系统中的发射耦合透镜组的光纤输入位置连接信号光;
将反射汇聚系统、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同时放置在测量平行光管前,调节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的位置,使反射汇聚系统与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的组合在平行光管焦面处光斑最小;
固定所述反射汇聚系统和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
根据本公开至少一个实施方式的激光通信方法,通过跟踪系统对分光镜分光后输出的光束进行跟踪,包括:
在固定所述反射汇聚系统、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接收发射耦合系统后,接收发射耦合系统将光准直,准直后的光依次通过分光镜反射进入到光轴位置调节装置,经过扩束系统扩束发出;
在扩束系统前放置一个角锥棱镜,发射光经过所述角锥棱镜原路返回,经过扩束系统进入光轴位置调节装置,最后经过分光镜透射进入跟踪系统中进行成像,并记录此时跟踪系统中探测器的成像坐标,所述成像坐标为最终的跟踪系统的跟踪点;
其中,在每次进行激光通信时,将整个系统调整到所述跟踪点进行激光通信传输。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激光测距方法,基于上述任一所述激光通信装置进行激光测距,包括:
将激光通信装置的窄带滤光片更换为发射同波长的窄带滤光片,以起到环境背景光滤除作用;
将发射的信标光更改为脉冲光,同时,激光通信装置发射信号光,此时记录开始发射信号光时的时间T0;
脉冲光经过激光通信装置发出去后照射到待测距设备,待测距设备经过漫反射将发射能量的一部分反射回来,同时,激光通信装置接收信号光,进入到激光通信装置的接收探测器内,此时,记录经过待测距设备反射回来接收到信号光时间T1;
计算激光测距装置与待测距设备的距离为S=C(T1-T0)/2,C为光速2.99E8 m/s。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激光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激光通信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激光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将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与接收发射耦合系统进行耦合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通过反射汇聚系统与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准直发射信号光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扩束系统
2 光轴位置调节装置
3 分光镜
4 跟踪系统
5 反射汇聚系统
6 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
601 双包层光纤
602 准直透镜
7 接收发射耦合系统
701 发射耦合透镜组
702 接收耦合透镜组
703 带孔反射镜
704 窄带滤光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公开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公开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公开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实施例将被理解为提供可以在实践中实施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一些方式的各种细节的示例性特征。因此,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在不脱离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情况下,各种实施方式/实施例的特征可以另外地组合、分离、互换和/或重新布置。
在附图中使用交叉影线和/或阴影通常用于使相邻部件之间的边界变得清晰。如此,除非说明,否则交叉影线或阴影的存在与否均不传达或表示对部件的具体材料、材料性质、尺寸、比例、示出的部件之间的共性和/或部件的任何其它特性、属性、性质等的任何偏好或者要求。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和/或描述性的目的,可以夸大部件的尺寸和相对尺寸。当可以不同地实施示例性实施例时,可以以不同于所描述的顺序来执行具体的工艺顺序。例如,可以基本同时执行或者以与所描述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执行两个连续描述的工艺。此外,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同样的部件。
当一个部件被称作“在”另一部件“上”或“之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部件时,该部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所述另一部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部件。然而,当部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部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部件时,不存在中间部件。为此,术语“连接”可以指物理连接、电气连接等,并且具有或不具有中间部件。
本文使用的术语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不意图是限制性的。如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一个 (种、者)”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以及它们的变型时,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还要注意的是,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基本上”、“大约”和其它类似的术语被用作近似术语而不用作程度术语,如此,它们被用来解释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测量值、计算值和/或提供的值的固有偏差。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激光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公开的激光通信装置,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扩束系统1,扩束系统1对经过扩束系统1的接收发射耦合系统7 发射的光进行扩束。扩束系统1优选地包括两个抛物面组合反射镜。扩束系统面型达到RMS优于21nm。具体实施中,扩束系统1采用自研反射系统,扩束倍率为5或6倍,扩束系统面型RMS优于32nm。
光轴位置调节装置2,光轴位置调节装置2用于调节光轴位置,使经所述光轴位置调节装置的入射光和出射光同轴。具体实施中,光轴位置调节装置2采用压电陶瓷调节镜,可以是NEWPORT公司的两轴音圈电机,型号为FSM-320Fast;其主要性能参数:工作波段为450-2500nm 时,平均反射率大于96%,角度分辨率RMS值≤1μrad,角度变化范围为±1.5°,面型精度要求21nm。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技术方案的启示下,可以对光轴位置调节装置2的类型/型号等进行选择和/或调整,均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分光镜3,分光镜3对发射到分光镜3的光进行分光,经分光后输出不同的光束。
跟踪系统4,跟踪系统4对分光镜3输出的光束(从图1中看出只对一个光束进行跟踪)进行跟踪。本公开中,优选地,跟踪系统4 采用自研四片透镜组合系统,焦距为300mm,系统波相差RMS优于 42nm,视场范围±1.5°。因此,本公开提供的跟踪系统4在现有跟踪系统基础上进行了优化,使其具有较长的焦距但是却有很小的外部长度,达到系统小型化的目的。
反射汇聚系统5,反射汇聚系统5对进入反射汇聚系统5的光进行汇聚并反射。本公开中,优选地,反射汇聚系统5可以采用Thorlabs 公司的型号为MPD249-P01反射汇聚系统,其主要性能参数为:工作波段为450-2500m;焦距为25.4mm,离轴量为50.8mm,口径25.4mm。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技术方案的启示下,可以对反射汇聚系统5 的类型/型号等进行选择和/或调整,均落入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6,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6对经过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6的光进行准直。如图2所示,本公开的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6中,双包层光纤601可以采用Thorlabs公司的型号为DCF13的双包层光纤,波长范围1250nm-1600nm,芯径分别为中心为9um,第一层为105um,最外层为125um。本公开提供的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为双包层光纤双向控制装置,可以通过将双包层光纤进行集成度高的耦合和远场发散角控制一体化设置,使得系统具有更高的同轴精度。
接收发射耦合系统7,接收发射耦合系统7将发射的光耦合进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6内,或将接收的光耦合到最终接收探测器内。最终接收探测器接收光信号的过程为:光纤702接收到光信号后,再将接收到的光信号入射到接收探测器内。。如图2所示,根据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接收发射耦合系统7包括发射耦合透镜组701、接收发射耦合透镜组702和带孔反射镜703。发射耦合透镜组701耦合效率优于 60%,接收耦合透镜组702耦合效率优于80%,带孔反射镜703面型精度RMS优于21nm。具体实施中,接收发射耦合系统7采用自研设备,发射耦合效率优于60%,接收耦合效率优于80%,更换窄带滤光片704 来适应不同波长的激光通信载荷。
激光通信及激光测距的装置作为发射系统时,接收发射耦合系统7 将光耦合到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6内,经过反射汇聚系统5准直发射,入射到分光镜3,经分光镜3反射后,经过压电陶瓷调节镜2调节,入射到扩束系统1扩束发射出去。
激光通信及激光测距的装置作为接收系统时,平行光经过扩束系统1反向扩束后,入射到压电陶瓷调节镜2,经压电陶瓷调节镜2调节后入射到分光镜3进行分光,分光后输出的第一光束透射进入跟踪系统4 内进行跟踪,分光后输出的第二光束反射进入反射汇聚系统5,耦合到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6内,经过接收发射耦合系统7进入到最终接收探测器内进行探测。分光镜3进行分光后,入射到跟踪系统4内的第一光束的能量小于入射到反射汇聚系统5的第二光束的能量。具体实施中,分光镜3进行1:9分光,分光后,包含10%的能量的第一光束透射进入跟踪系统4内进行跟踪,包含90%的能量的第二光束反射进入反射汇聚系统5。
本实施方式的激光通信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调好的接收发射耦合系统7和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6以及反射汇聚系统5安装到分光镜3前,然后依次安装压电陶瓷调节镜2和扩束系统1,然后将整体装置放在平行光管前,调整压电陶瓷调节镜2和扩束系统1的方位俯仰,使光斑通过每个光学元件的中间位置,并在平行光管焦面处形成理想的高斯光斑,然后固定各个光学元件相对位置。打开发射接收耦合系统7中的发射耦合系统701,在扩束系统1前放置角锥棱镜,光经过角锥棱镜返回到系统中,经过分光镜3透射进入跟踪系统4内,形成跟踪坐标点,达到接收发射耦合系统7与跟踪系统4同轴的目地。
本公开提供的激光通信装置还可以用于激光测距,作为激光测距装置进行测距时:首先,将上述装置的窄带滤光片704更换为发射同波长的窄带滤光片,以起到环境背景光滤除作用。然后,将发射的信标光更改为脉冲光,系统依然发射信号光,此时记录开始发射信号光时的时间T0。脉冲光经过整个系统发出去后照射到待测距设备,待测距设备经过漫反射将发射能量的3%反射回来,经过信号光接收系统,系统依然接收信号光,进入到激光测距装置的接收探测器内,然后经过待测距设备反射回来接收到的信号光时间T1。此时探接收测器内接收到两个不同时间端的脉冲波形,此时激光激光测距装置与待测距设备的距离为S=C(T1-T0)/2,C为光速2.99E8 m/s。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激光通信方法流程示意图。
如图3所示,激光通信方法S100,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02中,将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6与接收发射耦合系统7进行耦合。图4是步骤S102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021中,在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6的一端增加裸纤终端连接器并固定。
在步骤S1022中,用法兰与9um芯径的单模光纤连接来产生光源,调节双包层光纤601与准直透镜602位置使光准直发出,与接收发射耦合系统7进行光路耦合,使发射耦合透镜组701光纤输入口的接收的能量最大。
在步骤S1023中,固定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6与接收发射耦合系统7 的位置。
在步骤S1024中,将9um芯径的单模光纤更换成105um芯径的多模光纤,此时来完成接收耦合透镜组702耦合,包括:调节接收耦合透镜组702与带孔反射镜703位置,使接收耦合透镜组702接收端能量最大,固定接收耦合透镜组702和带孔反射镜703,完成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6 与接收发射耦合系统7组合。
在步骤S1025中,加入窄带滤光片704来进行系统背景辐射抑制来降低通信误码率。
在步骤S104中,通过反射汇聚系统5与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6准直发射信号光。图5是步骤S104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S1042中,在已调节的接收发射耦合系统中的发射耦合透镜组701的光纤输入位置连接信号光。
在步骤S1044中,将反射汇聚系统5、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6同时放置在测量平行光管前,调节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6的位置,使反射汇聚系统5与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6的组合在平行光管焦面处光斑最小。
在步骤S1046中,固定反射汇聚系统5和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6。
在步骤S106中,通过跟踪系统4对分光镜3分光后输出的光束进行跟踪。步骤S106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在固定所述反射汇聚系统5、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6、接收发射耦合系统7后,接收发射耦合系统7将光准直,准直后的光依次通过分光镜3 反射进入到压电陶瓷调节镜2,经过扩束系统1扩束发出;
在扩束系统1前放置一个角锥棱镜,发射光经过角锥棱镜原路返回,经过扩束系统1进入压电陶瓷调节镜2,最后经过分光镜3透射进入跟踪系统4中进行成像,并记录此时跟踪系统4中探测器的成像坐标,成像坐标为最终的跟踪系统4的跟踪点。具体实施中,在扩束系统1前放置一个回转精度为3秒的角锥棱镜。每次进行激光通信时,将整个系统调整到此跟踪点进行激光通信传输。
本公开提供的激光通信装置及方法,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本公开的装置和方法进行激光通信时,入射光和出射光的同轴性好,可集成度高。
2、本公开提供的激光通信的方法,调节过程简单,利用压电陶瓷调节镜与跟踪系统的相互作用来控制的激光通信链路。
3、本公开提供的激光通信装置和方法,可用在不同波长系统激光通信装置及激光测距装置。
4、可以满足高集成度,高同轴度要求的光学载荷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方式”、“一些实施方式/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方式/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方式/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方式/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公开,而并非是对本公开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公开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激光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扩束系统,所述扩束系统对经过扩束系统的接收发射耦合系统发射的光进行扩束;
光轴位置调节装置,所述光轴位置调节装置用于调节光轴位置,使经所述光轴位置调节装置的入射光和出射光同轴;
分光镜,所述分光镜对发射到分光镜的光进行分光,经分光后输出不同的光束;
跟踪系统,所述跟踪系统对通过分光镜输出的光束进行跟踪;
反射汇聚系统,所述反射汇聚系统对进入反射汇聚系统的光进行汇聚并反射;
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所述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对经过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的光进行准直;以及
接收发射耦合系统,所述接收发射耦合系统将发射的光耦合进所述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内,或将接收的光耦合到最终接收探测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通信及激光测距的装置作为发射系统时,所述接收发射耦合系统将光耦合到所述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内,经过所述反射汇聚系统准直发射,入射到所述分光镜,经所述分光镜反射后,经过所述光轴位置调节装置调节,入射到所述扩束系统扩束发射出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通信及激光测距的装置作为接收系统时,平行光经过所述扩束系统反向扩束后,入射到光轴位置调节装置,经所述光轴位置调节装置调节后入射到所述分光镜进行分光,分光后输出的第一光束透射进入所述跟踪系统内进行跟踪,分光后输出的第二光束反射进入反射汇聚系统,耦合到所述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内,经过所述接收发射耦合系统进入到最终接收探测器内进行探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光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镜进行分光后,入射到跟踪系统内的第一光束的能量小于入射到反射汇聚系统的第二光束的能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发射耦合系统包括发射耦合透镜组、接收发射耦合透镜组、带孔反射镜及窄带滤光片。
6.一种激光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与接收发射耦合系统进行耦合;
通过反射汇聚系统与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准直发射信号光;以及
通过跟踪系统对分光镜分光后输出的光束进行跟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与接收发射耦合系统进行耦合,包括:
在所述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的一端增加裸纤终端连接器并固定;
用法兰与单模光纤连接来产生光源,调节双包层光纤与准直透镜位置使光准直发出,与接收发射耦合系统进行光路耦合,使发射耦合透镜组光纤输入口的接收的能量最大;
固定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与接收发射耦合系统的位置;
将单模光纤更换成多模光纤,此时来完成接收耦合透镜组耦合,包括:调节接收耦合透镜组与带孔反射镜位置,使接收耦合透镜组接收端能量最大,固定接收耦合透镜组和带孔反射镜,完成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与接收发射耦合系统组合;以及
加入窄带滤光片来进行系统背景辐射抑制来降低通信误码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光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反射汇聚系统与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准直发射信号光,包括:
在已调节的接收发射耦合系统中的发射耦合透镜组的光纤输入位置连接信号光;
将反射汇聚系统、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同时放置在测量平行光管前,调节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的位置,使反射汇聚系统与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的组合在平行光管焦面处光斑最小;以及
固定所述反射汇聚系统和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跟踪系统对分光镜分光后输出的光束进行跟踪,包括:
在固定所述反射汇聚系统、双包层光纤准直系统、接收发射耦合系统后,接收发射耦合系统将光准直,准直后的光依次通过分光镜反射进入到光轴位置调节装置,经过扩束系统扩束发出;
在扩束系统前放置一个角锥棱镜,发射光经过所述角锥棱镜原路返回,经过扩束系统进入光轴位置调节装置,最后经过分光镜透射进入跟踪系统中进行成像,并记录此时跟踪系统中探测器的成像坐标,所述成像坐标为最终的跟踪系统的跟踪点。
10.一种激光测距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激光通信装置进行激光测距,包括:
将激光通信装置的窄带滤光片更换为发射同波长的窄带滤光片,以起到环境背景光滤除作用;
将发射的信标光更改为脉冲光,同时,激光通信装置发射信号光,此时记录开始发射信号光时的时间T0;
脉冲光经过激光通信装置发出去后照射到待测距设备,待测距设备经过漫反射将发射能量的一部分反射回来,同时,激光通信装置接收信号光,进入到激光通信装置的接收探测器内,此时,记录经过待测距设备反射回来接收到信号光时间T1;
计算激光测距装置与待测距设备的距离为S=C(T1-T0)/2,C为光速2.99E8m/s。
CN202210138726.6A 2022-02-15 2022-02-15 激光通信装置、激光通信方法及激光测距方法 Pending CN11500157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8726.6A CN115001578A (zh) 2022-02-15 2022-02-15 激光通信装置、激光通信方法及激光测距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38726.6A CN115001578A (zh) 2022-02-15 2022-02-15 激光通信装置、激光通信方法及激光测距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1578A true CN115001578A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23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38726.6A Pending CN115001578A (zh) 2022-02-15 2022-02-15 激光通信装置、激光通信方法及激光测距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0157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67925A (zh) * 2023-07-24 2023-08-29 北京极光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通信装置及激光通信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1508A (zh) * 2012-03-19 2012-07-25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兼容接收与发射的量子通信系统
CN108988952A (zh) * 2018-08-20 2018-12-11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视场分离式的激光收发光通信终端
CN109150302A (zh) * 2018-08-20 2019-01-04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光通信系统的光轴自校准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11508A (zh) * 2012-03-19 2012-07-25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兼容接收与发射的量子通信系统
CN108988952A (zh) * 2018-08-20 2018-12-11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视场分离式的激光收发光通信终端
CN109150302A (zh) * 2018-08-20 2019-01-04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一种光通信系统的光轴自校准装置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67925A (zh) * 2023-07-24 2023-08-29 北京极光星通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通信装置及激光通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72315A (zh) 多光束扫描装置及多光束扫描方法
CN109150302B (zh) 一种光通信系统的光轴自校准装置及方法
CN206411262U (zh) 多光束扫描装置
CN107356407B (zh) 同步测量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功率、光谱和光束质量的装置
NL2016112B1 (en) Method of measuring time delays with respect to Differential Mode Delay, DMD, of a multi-mode fiber, MMF, or a few-mode fiber, FMF.
CN112636827B (zh) 一种空间光通信终端接收同轴度在线校准装置及校准方法
CN111989591B (zh) 激光雷达及其装调方法
CN107209267A (zh) 基于mems的lidar
CN101692126B (zh) 激光雷达对称分布式光束发射接收方法与装置
CN101825710A (zh) 一种2μm全光纤相干激光多普勒测风雷达系统
CN109738160B (zh) 基于激光通信系统的多光轴一致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1825713A (zh) 一种2μm全光纤相干激光多普勒测风雷达系统
CN104865576A (zh) 一种紧凑的超短脉冲激光远程测距系统及其测距方法
CN110118960A (zh) 激光雷达
CN110672304A (zh) 激光通信终端中继光路性能测试系统、方法及校准方法
US6628407B2 (en) System and process for side mode suppression by tunable filter train alignment in fiber optic system
CN114200687B (zh) 一种激光通信系统光学自标校装置及方法
CN101825712A (zh) 一种2μm全光纤相干激光多普勒测风雷达系统
CN115001578A (zh) 激光通信装置、激光通信方法及激光测距方法
CN107462987B (zh) 光路控制系统及光模块
CN112068247A (zh) 一种多波长激光同轴发射系统
JP7124712B2 (ja) 光通信装置
JP2022505967A (ja) ファイバ先端部再イメージング方式のlidarシステム
CN113933939B (zh) 激光通信耦合装置及基于该装置的光轴校正方法
CN215575639U (zh) 一种保偏光环形器和激光雷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