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1124B - 电源启动电路、其工作方法、供电系统及电压保持电路 - Google Patents

电源启动电路、其工作方法、供电系统及电压保持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1124B
CN115001124B CN202210829467.1A CN202210829467A CN115001124B CN 115001124 B CN115001124 B CN 115001124B CN 202210829467 A CN202210829467 A CN 202210829467A CN 115001124 B CN115001124 B CN 1150011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acitor
power supply
circuit
converter
se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2946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01124A (zh
Inventor
朱京成
王祥
张涛
邓志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e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e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e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es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2946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11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011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11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011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11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02J3/32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using batteries with conver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data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4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using capacitors as storage or buffer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6Means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10Control circuit supply, e.g. means for supplying power to the control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20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t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源启动电路、其工作方法、供电系统及电压保持电路,涉及电源领域,通过包括在储能电池与地之间包括两个电容串联支路的电压保持电路、远程启动电路以及手动启动电路的辅助电源启动电路,使得储能电池在静态状态下,能够保持原来的电压,保持时间久,以免储能电池饿死,并且兼具手动启动和远程启动的功能,远程启动可节省人力,当功率变换电路与储能电池辅助系统之间的通讯丢失时,又可以通过手动启动,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并且电路结构简单。

Description

电源启动电路、其工作方法、供电系统及电压保持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领域,尤其是电源启动电路、其工作方法、供电系统及电压保持电路。
背景技术
储能尤其是家用储能飞速发展,电池是用于储能的主要设备。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储能电池在静态状态下,通常通过一电阻一直放电,导致储能电池的电压被迅速放掉。这不仅导致大量的能源浪费,且一旦电池电压被放到很低,会导致储能电池饿死,无法再次启动,影响供电系统的可靠运行。
另外,目前储能电池系统的启动主要是手动,因此必须技术人员跑现场进行维护,浪费大量的人力,且给用户带来不便。
因此,设计一种具有电压保持功能的储能电池系统,以维持电池电压并且启动灵活的方案,成为业界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辅助电源启动电路,包括:电压保持电路,包括:第一电容串联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第一电容串联支路的第一端形成辅助电源启动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收一母线电压,第二端接地;第二电容串联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第二电容串联支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串联支路的第一端,第二端接地;第一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的共节点,第一端经第一电阻连接第一电容串联支路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第三电容与第四电容的共节点;第三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经第三电阻连接第一电容串联支路的第一端,第二端用于连接第五电容的第一端,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手动启动电路,包括手动选择开关,手动选择开关的第一端经第七电容接地,第二端连接第三电容与第四电容的共节点,第三端连接合路选择器的第一端;远程启动电路,远程启动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与第四电容的共节点,第二端连接合路选择器的第二端,第三端接地,第四端用于接收一脉冲信号,合路选择器的第三端连接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其中远程启动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脉冲信号的高电平,第四电容上的能量经远程启动电路、合路选择器的第二端传递至合路选择器的第三端,使得第三开关管导通。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上述的辅助电源启动电路的工作方法,所述辅助电源启动电路工作在以下模态中的任一者:静态损耗模态,所述手动选择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手动选择开关的第二端,所述远程启动电路没有接收到所述脉冲信号,所述母线电压仅通过第一电容串联支路以及第四电容与第七电容并联后与第三电容串联的支路的漏电流放电;第一启动充电模态,所述手动选择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手动选择开关的第三端,所述第七电容上的能量经所述手动选择开关、合路选择器的第一端传递至合路选择器的第三端,使得第三开关管导通,所述母线电压为所述第五电容充电;第二启动充电模态,所述远程启动电路接收到所述脉冲信号,在所述脉冲信号的高电平,所述第四电容上的能量经所述远程启动电路、合路选择器的第二端传递至合路选择器的第三端,使得第三开关管导通,所述母线电压为所述第五电容充电。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供电系统,包括:储能电池;功率变换电路,包括:第一DC/DC变换器,第一端连接储能电池;DC/AC变换器,直流端连接第一DC/DC变换器的第二端,DC/AC变换器的第一交流端用于连接电网,DC/AC变换器的第二交流端用于为交流负载供电;储能电池辅助系统,包括:上述的辅助电源启动电路,辅助电源启动电路的输入端经供电控制开关连接储能电池,以在供电控制开关导通时接收所述母线电压,其中在所述第三开关管导通时,所述母线电压为所述第五电容充电,而在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输出辅助电源供电电压;辅助电源,连接辅助电源启动电路,用于接收所述辅助电源供电电压,并且被配置为当接收到所述辅助电源供电电压时,所述辅助电源被启动,而输出电池管理系统供电电压;电池管理系统,连接辅助电源,用于接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供电电压,并且被配置为当接收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供电电压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工作;其中,所述功率变换电路与所述储能电池辅助系统之间具有通讯信号,所述通讯信号包括所述脉冲信号,所述DC/AC变换器提供所述脉冲信号。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电压保持电路,包括:第一电容串联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第一电容串联支路的第一端用于接收一母线电压,第二端接地;第二电容串联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第二电容串联支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串联支路的第一端,第二端接地;第一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的共节点,第一端经第一电阻连接第一电容串联支路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第三电容与第四电容的共节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辅助电源启动电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压保持电路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压保持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的供电系统示意图。供电系统包括:
储能电池30;
功率变换电路10,包括:第一DC/DC变换器12,第一端连接储能电池30;DC/AC变换器14,直流端连接第一DC/DC变换器12的第二端,DC/AC变换器14的第一交流端用于连接电网,DC/AC变换器14的第二交流端用于为交流负载供电;
储能电池辅助系统20,包括:辅助电源启动电路21,其输入端经供电控制开关S11连接储能电池30,以在供电控制开关S11导通时接收储能电池30提供的母线电压Vbus,并且可输出辅助电源供电电压VCC;辅助电源22,连接辅助电源启动电路21,用于接收辅助电源供电电压VCC,并且被配置为当接收到辅助电源供电电压VCC时,辅助电源22被启动而工作,以输出电池管理系统供电电压V1;电池管理系统23,连接辅助电源22,用于接收电池管理系统供电电压V1,并且被配置为当接收到电池管理系统供电电压V1时,电池管理系统23工作。
在实际应用中,当储能电池30有电时,第一DC/DC变换器12可将储能电池30的电压变换为第一直流母线电压Vbus1,DC/AC变换器14可将第一直流母线电压Vbus1变换为交流电而并网或供交流负载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DC/DC变换器12和DC/AC变换器14均为双向变换器。在实际应用中,当储能电池30需要充电,如欠压时,并且电网可以为储能电池30充电时(如电网有电),DC/AC变换器14将交流电变换为第一直流母线电压Vbus1,第一DC/DC变换器12将第一直流母线电压Vbus1变换为电池电压以为储能电池30充电。
在实际应用中,储能电池辅助系统20有时会处于关机状态,如储能电池30安装过程中,储能电池30欠压无法供电时,如若需要储能电池辅助系统20重启,则需要辅助电源22先启动,辅助电源22输出电池管理系统供电电压V1给电池管理系统23,电池管理系统23才开始工作,以实时监控储能电池辅助系统20,并且与功率变换电路10进行通讯,进而整个储能电池辅助系统20开始工作。
另外,储能电池辅助系统20处于关机状态,也即储能电池30在静态状态下,希望储能电池的电压不要被迅速放掉,尽量保持原来的电压,并且尽量增加保持时间,以免储能电池辅助系统20重启时,储能电池30已经饿死,无法再次启动。
具体的,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辅助电源启动电路,请参阅图2所示的辅助电源启动电路的示意图。辅助电源启动电路21包括:
电压保持电路211,包括:第一电容串联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第一电容串联支路的第一端形成辅助电源启动电路21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母线电压Vbus,第二端接地GND;第二电容串联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第二电容串联支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串联支路的第一端,第二端接地GND;第一开关管Q1,第一开关管Q1的控制端连接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的共节点,第一端经第一电阻R1连接第一电容串联支路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第三电容C3与第四电容C4的共节点;
第三开关管Q3,第三开关管Q3的第一端经第三电阻R3连接第一电容串联支路的第一端,第二端用于连接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接地GND;
手动启动电路212,包括手动选择开关S1,手动选择开关S1的第一端S1d经第七电容C7接地,第二端S2d连接第三电容C3与第四电容C4的共节点,第三端S3d连接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一端d41;
远程启动电路213,远程启动电路213的第一端d31连接第三电容C3与第四电容C4的共节点,第二端d32连接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二端d42,第三端d33接地GND,第四端d34用于接收一脉冲信号B-start,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三端d43连接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其中远程启动电路213被配置为:在脉冲信号B-start的高电平,第四电容C4上的能量经远程启动电路213、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二端d42传递至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三端d43,使得第三开关Q3管导通。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合路选择器214被配置为:将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一端d41的能量或第二端d42的能量传递至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三端d43,也即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一端d41的能量和第二端d42的能量中的一者传递至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三端d43。具体的,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一端d41的能量和第二端d42的能量中的较高的一者传递至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三端d43。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合路选择器214被配置为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一端d41,阴极连接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三端d43;第二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二端d42,阴极连接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三端d43,则可实现将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一端d41的能量和第二端d42的能量中的较高的一者传递至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三端d43,并且可实现相互之间的解耦。图2以合路选择器214包括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并不限定为图2所示。在一实施例中,合路选择器214还可为一或门逻辑电路。如下将以合路选择器214包括第一二极管D1和第二二极管D2为例说明辅助电源启动电路21的工作原理。
根据图1所示的辅助电源启动电路21,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实现分压,在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的共节点提供1/2Vbus的电压基准。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的目的也是对母线电压Vbus进行分压。当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上的电压不均衡,如第三电容C3上的电压大于第四电容C4上的电压时,则第一开关管Q1导通,母线电压Vbus通过第一电阻R1和导通的第一开关管Q1为第四电容C4充电,直至其上的电压与第三电容C3上的电压平衡。较佳的,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的电容值相等,第三电容C3与第四电容C4的电容值相等。
请再参阅图2,当手动选择开关S1的第一端S1d连接手动选择开关S1的第二端S2d时,手动选择开关S1的第三端S3d的能量,也即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一端d41的能量为低,并且当此时远程启动电路213也没有接收到脉冲信号B-start时,远程启动电路213的第二端d32,也即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二端d42的能量也为低,则第三开关管Q3的控制端的控制信号为低,第三开关管Q3关断,则母线电压Vbus也即储能电池30仅通过第一电容串联支路以及第四电容C4与第七电容C7并联后与第三电容C3串联的支路的漏电流放电,辅助电源启动电路21工作在静态损耗模态,此时也称为储能电池辅助系统20处于关机状态。如图2所示,由于此时储能电池30与地GND之间仅有电容,漏电流通常很小,放电很慢,因此可以满足尽量保持储能电池30原来的电压,并且保持时间长的需求,此时待机损耗基本为零。在储能电池30欠压时,比如储能电池30仅有10%的电压,为避免储能电池30饿死,不希望储能电池30再放电,就会使储能电池辅助系统20处于关机状态。经过多次实验发现,本申请提供的辅助电源启动电路21,当储能电池辅助系统20处于关机状态时,储能电池30的电压从100%掉到90%,或从10%掉到零(也即饿死)可持续的时间均为现有技术的10倍以上,因此可大大增加保持时间,大大降低饿死的风险。
请再参阅图2,当手动选择开关S1的第一端S1d连接手动选择开关S1的第二端S2d时,母线电压Vbus通过第三电容C3与第四电容C4||第七电容C7(第四电容C4与第七电容C7并联)分压,此时第七电容C7所承受的电压为VC7=Vbus* C3/ (C4||C7+C3),而后渐渐被充电而爬升到VC71=Vbus* C3||C1 / (C4||C7||C2+C3||C1),之后处于稳定状态,也即静态损耗模态下,如上所述此期间储能电池30仅通过很小的漏电流放电,而可将储能电池30的电压保持,并且保持的时间较长,提高了储能电池30的可靠性,并且可提高图1所示的供电系统的可靠性。
请再参阅图2,当手动选择开关S1的第一端S1d连接手动选择开关S1的第三端S3d时,第七电容C7上的能量(VC71=VBUS* C3||C1 / (C4||C7||C2+C3||C1))经手动选择开关S1的第三端S3d、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一端d41传递至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三端d43,使得第三开关管Q3导通,则母线电压Vbus通过第三电阻R3和导通的第三开关管Q3为第五电容C5充电,而提供辅助电源供电电压VCC,以启动辅助电源22,进而启动储能电池辅助系统20,此时辅助电源启动电路21工作在第一启动充电模态。储能电池辅助系统20启动后,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 第三电容C3与第四电容C4会慢慢通过极小的漏电流充电至平衡,随后保持稳定,当辅助电源启动电路21因储能电池30欠压而处于关机状态时,系统无待机损耗,以此防止电池持续欠压饿死。也即本申请提供的辅助电源启动电路21可通过手动方式启动。并且如上所述,在第一启动充电模态下第七电容C7放电,在静态损耗模态下,第七电容又C7被充电。在一实施例中,第七电容C7要足够大,使得其上存储的能量足够驱动第三开关管Q3导通。
请再参阅图2,当远程启动电路213接收到脉冲信号B-start,远程启动电路213被配置为在脉冲信号B-start的高电平,第四电容C4上的能量经远程启动电路213、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二端d42传递至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三端d43,使得第三开关管Q3导通,则母线电压Vbus通过第三电阻和导通的第三开关管Q3为第五电容C5充电,而提供辅助电源供电电压VCC,以启动辅助电源22,进而启动储能电池辅助系统20,此时辅助电源启动电路21工作在第二启动充电模态。
在储能电池辅助系统20处于关机状态过程中,如因储能电池30欠压关机,如图1中的功率变换电路10具备为储能电池30充电的条件时,则需要激活辅助电源22,此时功率变换电路10会发出脉冲信号B-start,而启动储能电池辅助系统20,使得启动储能电池辅助系统20与功率变换电路10之间相互通讯而实现对储能电池30充电,也即实现远程启动的功能。
对于如图1所示的供电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功率变换电路10还包括第二DC/DC变换器11,第二DC/DC变换器11的第一端连接太阳能电池40,第二端连接DC/AC变换器14的直流端,以将太阳能电池40的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供交流负载或并网。更进一步的,还可包括第三DC/DC变换器13,其将第一直流母线电压Vbus1变换为可供直流负载使用的直流电。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DC/DC变换器12和DC/AC变换器14均为双向变换器,当储能电池30需要充电时,也可将电网的交流电变换为直流电为储能电池30充电。当然,第二DC/DC变换器11也可为双向变换器,也即当储能电池30需要充电时,也可将太阳能电池40的直流电变换为直流电为储能电池30充电。
在实际应用中,如当电网停电,并且太阳能电池40无供电(如晚上或阴天),则将会由储能电池30通过DC/DC变换器为直流负载供电,并且通过DC/DC变换器和DC/AC变换器14为交流负载供电,甚至并网。当储能电池30能量被消耗到很低,如储能电池30电压降到10%甚至以下时,储能电池辅助系统20将处于关机状态,或其它原因处于关机状态,也即辅助电源启动电路21工作在静态损耗模态,以保持储能电池30能量。之后,若DC/AC变换器14或第二DC/DC变换器11有能力为储能电池30充电,如电网来电,太阳能电池40有供电(如有光伏发电),则功率变换电路10(具体的如DC/AC变换器14或第二DC/DC变换器11)将会发出脉冲信号B-start,而使得辅助电源启动电路21工作在第二启动充电模态,启动辅助电源22,而输出电池管理系统供电电压V1,使得电池管理系统23与功率变换电路10和储能电池30通讯,而使得交流电经DC/AC变换器14和第一DC/DC变换器12为储能电池30充电,或太阳能电池40提供的直流电经第二DC/DC变换器11和第一DC/DC变换器12为储能电池30充电。也即,功率变换电路10与储能电池辅助系统20之间具有通讯信号SC,通讯信号SC包括脉冲信号B-start。当然通讯信号SC还可包括系统运行需要的其它信号,本申请并不做限定。具体的,DC/AC变换器14或第二DC/DC变换器11提供脉冲信号B-start。如此,本申请提供的辅助电源启动电路21具备远程启动的功能,而无需用户报修,工作人员到现场维护,大大节省人力资源。
如此本申请提供的辅助电源启动电路21兼具手动启动和远程启动的功能。远程启动可节省人力,当功率变换电路10与储能电池辅助系统20之间的通讯丢失时,又可以通过手动启动,且电路结构简单。
具体的,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远程启动电路213包括:第六电容C6,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形成远程启动电路213的第四端d34,以接收脉冲信号B-start;第五开关管Q5,第五开关管Q5的控制端连接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第二端形成远程启动电路213的第三端d33,用于接地GND;第四开关管Q4,第四开关管Q4的控制端连接第五开关管Q5的第一端,第二端形成远程启动电路213的第一端d31,第一端形成远程启动电路213的第二端d32,用于连接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二端d42。则在脉冲信号B-start的高电平,第六电容C6被充电,而使得第五开关管Q5导通,并且第四开关管Q4导通,则第四电容C4上的能量经远程启动电路213内的第四开关管Q4、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二端d42传递至合路选择器214的第三端d43,使得第三开关管Q3导通。
如上所述,手动选择开关S1被配置为:手动选择开关S1的第一端S1d连接手动选择开关S1的第二端S2d或手动选择开关的第三端S3d。也即手动选择开关S1在其第二端S2d与第三端S3d之间通过手动选通。对于手动选择开关S1,在高压电池系统(母线电压Vbus可达几百伏,甚至上千伏),其耐压要足够高,并且手动选择开关S1为手动开关,与人接触,绝缘要求也较为严格,耐高压的绝缘手动开关市场选择空间极小,成本高,并且操作者危险系数大。对于本申请,如图2所示,由于第三电容C3与第四电容C4的分压作用,使得手动选择开关S1的耐压降低为母线电压Vbus的一半,则大大降低了手动选择开关S1的耐压,而大大增大了该开关的市场选择空间、降低了成本、绝缘要求更易满足、并且大大降低操作者危险系数。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压保持电路,具体的如图3所示的电压保持电路的示意图,其也即为应用于图2所示的辅助电源启动电路21的电压保持电路211,其原理和作用与上述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更进一步的,请参阅图4所示的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电压保持电路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电压保持电路211’在图3所示的电压保持电路211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二开关管Q2,第二开关管Q2的控制端连接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容C2的共节点,第一端经第二电阻R2接地GND,第二端连接第三电容C3与第四电容C4的共节点。则当第四电容C4的电压高于第三电容C3的电压时,第二开关管Q2导通,则第四电容C4经导通的第二开关管Q2和第二电阻R2放电,直至第三电容C3的电压与第四电容C4的电压平衡。图4所示的电压保持电路211’亦可应用于图2所示的辅助电源启动电路21,以进一步提高辅助电源启动电路21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开关管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器件、双极结晶体管(BJT)器件、超结晶体管(SJT)器件、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器件、氮化镓(GaN)基功率器件、三极管器件等,只要其可根据上述原理导通或关断即可。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开关管的控制端均还可连接有一驱动电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辅助电源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压保持电路,包括:
第一电容串联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第一电容串联支路的第一端形成辅助电源启动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收一母线电压,第二端接地;
第二电容串联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第二电容串联支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串联支路的第一端,第二端接地;
第一开关管,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的共节点,第一端经第一电阻连接第一电容串联支路的第一端,第二端连接第三电容与第四电容的共节点;
第三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经第三电阻连接第一电容串联支路的第一端,第二端用于连接第五电容的第一端,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手动启动电路,包括手动选择开关,手动选择开关的第一端经第七电容接地,第二端连接第三电容与第四电容的共节点,第三端连接合路选择器的第一端;
远程启动电路,远程启动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与第四电容的共节点,第二端连接合路选择器的第二端,第三端接地,第四端用于接收一脉冲信号,合路选择器的第三端连接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其中远程启动电路被配置为:在所述脉冲信号的高电平,第四电容上的能量经远程启动电路、合路选择器的第二端传递至合路选择器的第三端,使得第三开关管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电源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合路选择器被配置为:将合路选择器的第一端的能量或第二端的能量传递至合路选择器的第三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电源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合路选择器被配置包括:
第一二极管,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合路选择器的第一端,阴极连接合路选择器的第三端;
第二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合路选择器的第二端,阴极连接合路选择器的第三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电源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启动电路包括:
第六电容,第六电容的第一端形成远程启动电路的第四端;
第五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六电容的第二端,第二端形成远程启动电路的第三端;
第四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第二端形成远程启动电路的第一端,第一端连形成远程启动电路的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电源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选择开关被配置为:所述手动选择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手动选择开关的第二端或所述手动选择开关的第三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电源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保持电路还包括:
第二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的共节点,第一端经第二电阻接地,第二端连接第三电容与第四电容的共节点。
7.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电源启动电路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源启动电路工作在以下模态中的任一者:
静态损耗模态,所述手动选择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手动选择开关的第二端,所述远程启动电路没有接收到所述脉冲信号,所述母线电压仅通过第一电容串联支路以及第四电容与第七电容并联后与第三电容串联的支路的漏电流放电;
第一启动充电模态,所述手动选择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手动选择开关的第三端,所述第七电容上的能量经所述手动选择开关、合路选择器的第一端传递至合路选择器的第三端,使得第三开关管导通,所述母线电压为所述第五电容充电;
第二启动充电模态,所述远程启动电路接收到所述脉冲信号,在所述脉冲信号的高电平,所述第四电容上的能量经所述远程启动电路、合路选择器的第二端传递至合路选择器的第三端,使得第三开关管导通,所述母线电压为所述第五电容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辅助电源启动电路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工作模态中,当所述第四电容上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三电容上的电压时,所述第一开关管导通,所述母线电压经第一电阻和导通的第一开关管为第四电容充电。
9.一种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能电池;
功率变换电路,包括:
第一DC/DC变换器,第一端连接储能电池;
DC/AC变换器,直流端连接第一DC/DC变换器的第二端,DC/AC变换器的第一交流端用于连接电网,DC/AC变换器的第二交流端用于为交流负载供电;
储能电池辅助系统,包括:
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电源启动电路,辅助电源启动电路的输入端经供电控制开关连接储能电池,以在供电控制开关导通时接收所述母线电压,其中在所述第三开关管导通时,所述母线电压为所述第五电容充电,而在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输出辅助电源供电电压;
辅助电源,连接辅助电源启动电路,用于接收所述辅助电源供电电压,并且被配置为当接收到所述辅助电源供电电压时,所述辅助电源被启动,而输出电池管理系统供电电压;
电池管理系统,连接辅助电源,用于接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供电电压,并且被配置为当接收到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供电电压时,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工作;
其中,所述功率变换电路与所述储能电池辅助系统之间具有通讯信号,所述通讯信号包括所述脉冲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手动选择开关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手动选择开关的第三端时,所述第七电容上的能量经所述手动选择开关、合路选择器的第一端传递至合路选择器的第三端,使得第三开关管导通。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远程启动电路接收到所述脉冲信号时,在所述脉冲信号的高电平,所述第四电容上的能量经所述远程启动电路、合路选择器的第二端传递至合路选择器的第三端,使得第三开关管导通。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第二DC/DC变换器,第二DC/DC变换器的第一端连接太阳能电池,第二端连接DC/AC变换器的直流端,其中所述第一DC/DC变换器和所述第二DC/DC变换器均为双向变换器,当储能电池辅助系统处于关机状态、储能电池需要充电,并且太阳能电池可以为储能电池充电时,所述第二DC/DC变换器输出所述脉冲信号至所述远程启动电路,使得第三开关管导通,所述辅助电源启动电路输出辅助电源供电电压,所述辅助电源启动而输出电池管理系统供电电压,使得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功率变换电路和储能电池通讯,而使得太阳能电池提供的直流电经第二DC/DC变换器和第一DC/DC变换器为储能电池充电。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变换电路还包括第三DC/DC变换器,第一端连接第一DC/DC变换器的第二端和第二DC/DC变换器的第二端,第三DC/DC变换器的第二端用于为直流负载供电。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DC/DC变换器和所述DC/AC变换器均为双向变换器,当储能电池辅助系统处于关机状态、储能电池需要充电,并且电网可以为储能电池充电时,所述DC/AC变换器输出所述脉冲信号至所述远程启动电路,使得第三开关管导通,所述辅助电源启动电路输出辅助电源供电电压,所述辅助电源启动而输出电池管理系统供电电压,使得所述电池管理系统与功率变换电路和储能电池通讯,而使得交流电经DC/AC变换器和第一DC/DC变换器为储能电池充电。
CN202210829467.1A 2022-07-15 2022-07-15 电源启动电路、其工作方法、供电系统及电压保持电路 Active CN1150011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9467.1A CN115001124B (zh) 2022-07-15 2022-07-15 电源启动电路、其工作方法、供电系统及电压保持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9467.1A CN115001124B (zh) 2022-07-15 2022-07-15 电源启动电路、其工作方法、供电系统及电压保持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1124A CN115001124A (zh) 2022-09-02
CN115001124B true CN115001124B (zh) 2022-11-01

Family

ID=83021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29467.1A Active CN115001124B (zh) 2022-07-15 2022-07-15 电源启动电路、其工作方法、供电系统及电压保持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0112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7394B (zh) * 2014-11-28 2016-08-24 广州三晶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电源启动及电压检测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CN108808817B (zh) * 2017-04-26 2020-10-27 天扬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电力延续装置及电池电力延续方法
CN107834708B (zh) * 2017-11-21 2019-11-0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的启动电路及方法
CN112909995B (zh) * 2021-01-22 2022-03-25 深圳市德兰明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储能系统
CN214626473U (zh) * 2021-06-11 2021-11-05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防饿死的自启动光伏电源
CN114285307B (zh) * 2021-12-31 2022-09-02 麦田能源有限公司 Dc-ac变换器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1124A (zh) 2022-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00612B2 (en) Energy storage system
KR20150048875A (ko) 하이브리드 저장 시스템들을 위한 토폴로지 및 제어 계획
US11811235B2 (en) Inverter apparatus and power supply system
WO2022143276A1 (zh) 一种储能系统
CN101976823B (zh) 电池欠压保护电路
CN115001124B (zh) 电源启动电路、其工作方法、供电系统及电压保持电路
CN108696113B (zh) 一种开关电源关机延时线路
CN108736707B (zh) 一种具有开关电感结构的boost变换器
CN214380271U (zh) 不间断电源供电系统
CN108631565A (zh) 两级式开关电源
CN116316761A (zh) 一种储能柜和储能系统
CN215186677U (zh) 一种新型28v军用固态功率继电器
CN101854115B (zh) 防止电流反抽的保持时间电路和功率变换器
CN212435364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的系统电源供电装置及光伏逆变器
KR102021995B1 (ko) 독립형 마이크로그리드 시스템
CN114498738A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以及电阳能发电系统
CN109450071B (zh) 一种供电切换电路
CN220775800U (zh) 关断器、电能单元及光伏系统
CN218335404U (zh) 供电电路、辅源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11130221B (zh) 低电流启动并有电压监视功能的微能量收集管理系统
CN111030322B (zh) 低电流启动并有电压监视功能的微能量收集管理系统
CN218335387U (zh) 充电及供电电路
CN219264530U (zh) 空调的待机控制电路及空调
CN219843450U (zh) 充放电控制电路、供电电路及储能设备
CN210123893U (zh) 一种应用于电网的电压调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25024 No. 939, Jinhai Third Road, Konggang new area, Longwan District,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oxess Co.,Ltd.

Address before: 325024 No. 939, Jinhai Third Road, Konggang new area, Longwan District,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Maitian Ener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