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00937A - 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系统、介质及处理器 - Google Patents

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系统、介质及处理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00937A
CN115000937A CN202210607810.8A CN202210607810A CN115000937A CN 115000937 A CN115000937 A CN 115000937A CN 202210607810 A CN202210607810 A CN 202210607810A CN 115000937 A CN115000937 A CN 1150009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er
supply section
power supply
switch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0781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龙波
王斐
李欣
陈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0781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009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50009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009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10Text processing
    • G06F40/12Use of codes for handling textual entities
    • G06F40/14Tree-structured docu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10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systems management focussing at grid-level, e.g. load flow analysis, node profile computation, meshed network optimisation, active network management or spinning reserv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系统、介质及处理器。方法包括:获取GIS系统提供的被选馈线的单馈线XML模型文件;对所述单馈线xml模型文件进行拓扑分析,以变电站出线开关为根节点且以配变及联络开关为叶子节点,生成被选馈线对应的基础馈线拓扑树;按照不同的开关类型对被选馈线的网架进行供电区段拆分,得到对应的恢复能力供电区段;根据所述恢复能力供电区段对应对所述基础馈线拓扑树进行复制,生成对应的子馈线拓扑树;根据所述子馈线拓扑树进行负荷计算;处理方式的时间复杂度较低,保证了负荷计算的高效性。

Description

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系统、介质及处理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网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系统、介质及处理器。
背景技术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纵深推进,配网规模不断增长,电力设备种类越来越多,城市配电网已经逐渐步入配电自动化及自愈时代。为了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及供电可靠性的提升,需要对配网网架及配电自动化水平进行分析,从而对配网的供电安全能力进行客观、量化评价。传统的馈线网架分析计算方法,每次分析均需对大量的馈线拓扑关系进行全量计算,面对当前复杂城市配电网络,存在处理方式复杂,计算效率低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获取GIS系统提供的被选馈线的单馈线XML模型文件;
对所述单馈线xml模型文件进行拓扑分析,以变电站出线开关为根节点且以配变及联络开关为叶子节点,生成被选馈线对应的基础馈线拓扑树;
按照不同的开关类型对被选馈线的网架进行供电区段拆分,得到对应的恢复能力供电区段;
根据所述恢复能力供电区段对应对所述基础馈线拓扑树进行复制,生成对应的子馈线拓扑树;
根据所述子馈线拓扑树进行负荷计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获取GIS系统提供的被选馈线的单馈线XML模型文件,包括:
构建GIS系统的数据接口,通过所述数据接口获取GIS系统提供的电网数据模型;
对所述电网数据模型进行馈线组分析,对每个馈线分配对应的馈线ID,所述馈线ID是根据对应的馈线关联的变电站出线开关确定的;
通过预先封装的馈线xml分析类获取所述GIS系统提供的被选馈线的单馈线xml模型文件;所述单馈线xml模型文件包括馈线的完整拓扑信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对所述单馈线xml模型文件进行拓扑分析,以变电站出线开关为根节点且以配变及联络开关为叶子节点,生成被选馈线对应的基础馈线拓扑树,包括:
对所述单馈线xml模型文件进行映射,根据所述完整拓扑信息生成以变电站出线开关为根节点且以配变及联络开关为叶子节点的基础馈线拓扑树;在所述基础馈线拓扑树的结构中,保留每个叶子节点到根节点的路径中所有的开关和刀闸设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按照不同的开关类型对被选馈线的网架进行供电区段拆分,得到对应的恢复能力供电区段,包括:
在进行配电网秒级、分钟级、或小时级恢复能力计算时,按照不同的开关类型对馈线的网架进行区段拆分;
根据自动化开关、联络开关及分段开关对被选馈线的网架进行供电区段拆分,得到对应的恢复能力供电区段。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根据所述恢复能力供电区段对应对所述基础馈线拓扑树进行复制,生成对应的子馈线拓扑树,包括:
根据不同恢复能力供电区段确定对应的网络拓扑关系;
根据所述网络拓扑关系对应从基础馈线拓扑树中进行选择复制,生成对应的子馈线拓扑树。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根据所述子馈线拓扑树进行负荷计算,包括:
根据所述子馈线拓扑树中对应的各个设备,计算各个恢复能力供电区段对应的负荷值。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根据所述子馈线拓扑树进行负荷计算,包括:
确定所述子馈线拓扑树中的负荷流入开关和负荷流出开关,将所述负荷流入开关和负荷流出开关的负荷差值作为对应的恢复能力供电区段的负荷值。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系统,包括:
馈线模型获取模块,用于获取GIS系统提供的被选馈线的单馈线XML模型文件;
拓扑树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单馈线xml模型文件进行拓扑分析,以变电站出线开关为根节点且以配变及联络开关为叶子节点,生成被选馈线对应的基础馈线拓扑树;
供电区段拆分模块,用于按照不同的开关类型对被选馈线的网架进行供电区段拆分,得到对应的恢复能力供电区段;
拓扑树复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恢复能力供电区段对应对所述基础馈线拓扑树进行复制,生成对应的子馈线拓扑树;
负荷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子馈线拓扑树进行负荷计算。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上述的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该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上述的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获取GIS系统提供的被选馈线的单馈线XML模型文件;对所述单馈线xml模型文件进行拓扑分析,以变电站出线开关为根节点且以配变及联络开关为叶子节点,生成被选馈线对应的基础馈线拓扑树;按照不同的开关类型对被选馈线的网架进行供电区段拆分,得到对应的恢复能力供电区段;根据所述恢复能力供电区段对应对所述基础馈线拓扑树进行复制,生成对应的子馈线拓扑树;根据所述子馈线拓扑树进行负荷计算;处理方式的时间复杂度较低,保证了负荷计算的高效性。
(2)本发明的方法在后续进行秒级,分钟级、小时级的供电区段拆分时,可根据一定的规则从"基础馈线拓扑树"快速的复制出一个新的"馈线拓扑树"用于计算。这种处理方式的时间复杂度较低,可以保证计算的高效性。
(3)本发明以站出线开关为"根节点",以配变、联络开关等为"叶子节点"建立"基础馈线拓扑树"。在"基础馈线拓扑树"结构中,每条"叶子节点"到"根节点"的路径,都保留了所有的开关、刀闸设备,处理方式的时间复杂度较低,保证了负荷计算的高效性。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获取GIS系统提供的被选馈线的单馈线XML模型文件;
步骤102,对所述单馈线xml模型文件进行拓扑分析,以变电站出线开关为根节点且以配变及联络开关为叶子节点,生成被选馈线对应的基础馈线拓扑树;
步骤103,按照不同的开关类型对被选馈线的网架进行供电区段拆分,得到对应的恢复能力供电区段;
步骤104,根据所述恢复能力供电区段对应对所述基础馈线拓扑树进行复制,生成对应的子馈线拓扑树;
步骤105,根据所述子馈线拓扑树进行负荷计算。
具体来说,本发明获取GIS系统提供的被选馈线的单馈线XML模型文件,在实际应用时,以馈线为单位进行网架分析时,每次分析采用局部拓扑针对单条馈线进行分析,而不是针对整个配网进行全局拓扑,从而大大提高了分析效率,满足了实时性要求,使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缩短了处理时间。GIS系统提供的单馈线xml模型文件描述了一条馈线的完整拓扑信息,因而对一条馈线的网架分析最方便的办法就是直接基于一条馈线的xml文件进行计算。在实际应用时,由于大型城市甚至特大型城市配网的馈线规模很大,本发明可以封装一个高效的馈线xml分析类,包括:建立高效的参数和拓扑数据结构,封装供电路径、供电范围等拓扑函数;从而方便从GIS系统提取馈线数据,进而进行网架分析。
然后,对所述单馈线xml模型文件进行拓扑分析,以变电站出线开关为根节点且以配变及联络开关为叶子节点,生成被选馈线对应的基础馈线拓扑树。也就是依据电气连接关系遍历被选馈线上的所有设备,包括各种类型的开关。这样,针对被选馈线生成拓扑树的过程为:不计开关/刀闸的状态,以分位的联络开关或者指定的开关为边界进行遍历,生成包含母线、开关、刀闸、负荷、配变等设备的拓扑树;在拓扑过程中,变电站出口母线为根节点、以配变及联络开关等为叶子节点。同理,可对配电网的所有馈线生成对应的拓扑树。然后,按照不同的开关类型对被选馈线的网架进行供电区段拆分,得到对应的恢复能力供电区段。这是由于在进行配网秒级,分钟级、小时级恢复能力计算时,需按照不同的开关类型来对馈线的网架进行区段拆分。本发明在进行秒级,分钟级、小时级的供电区段拆分时,则根据一定的规则从基础馈线拓扑树快速的复制出一个新的子馈线拓扑树用于计算。而这种处理方式的时间复杂度较低,可以保证计算的高效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GIS系统提供的被选馈线的单馈线XML模型文件,包括:
构建GIS系统的数据接口,通过所述数据接口获取GIS系统提供的电网数据模型;
对所述电网数据模型进行馈线组分析,对每个馈线分配对应的馈线ID,所述馈线ID是根据对应的馈线关联的变电站出线开关确定的;
通过预先封装的馈线xml分析类获取所述GIS系统提供的被选馈线的单馈线xml模型文件;所述单馈线xml模型文件包括馈线的完整拓扑信息。
在实际应用时,构建与GIS系统对接的数据接口,从而获取电网数据。GIS系统可生成配网线路单线图的xml文件。一般来说,把配网线路间具有直接或者间接联络的线路划为一个馈线组,超大型城市配网必然馈线规模巨大,因此本发明预先对各个馈线分配对应的馈线ID,也可以对应进行命名,配电网馈线CIM模型映射得到树状拓扑结构,可利用CIM规范中的变电站出线开关进行唯一的命名或定义。在实际应用时,馈线上包括馈线及分段供电的配变数和用户数,以馈线单线图上的任何一个设备为起点,可追踪其到出线开关的路径。本发明封装了一个高效的馈线xml分析类,包括:建立高效的参数和拓扑数据结构,封装供电路径、供电范围等拓扑函数;从而可从GIS系统中获取单个馈线的xml文件。关于被选馈线,可以根据对应的馈线ID确定与其相对应的单馈线xml模型文件。GIS系统提供的单馈线xml模型文件描述了一条馈线的完整拓扑信息。就是根据所述完整拓扑信息可确定馈线相关的设备及设备连接关系,映射得到树状拓扑结构。譬如馈线上的配变、自动化开关及联络开关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单馈线xml模型文件进行拓扑分析,以变电站出线开关为根节点且以配变及联络开关为叶子节点,生成被选馈线对应的基础馈线拓扑树,包括:
对所述单馈线xml模型文件进行映射,根据所述完整拓扑信息生成以变电站出线开关为根节点且以配变及联络开关为叶子节点的基础馈线拓扑树;在所述基础馈线拓扑树的结构中,保留每个叶子节点到根节点的路径中所有的开关和刀闸设备。
具体来说,就是以馈线的站出线开关为根节点,以配变、联络开关等为叶子节点建立基础馈线拓扑树。在基础馈线拓扑树结构中,每条叶子节点到根节点的路径,都保留所有的开关、刀闸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照不同的开关类型对被选馈线的网架进行供电区段拆分,得到对应的恢复能力供电区段,包括:
在进行配电网秒级、分钟级、或小时级恢复能力计算时,按照不同的开关类型对馈线的网架进行区段拆分;
根据自动化开关、联络开关及分段开关对被选馈线的网架进行供电区段拆分,得到对应的恢复能力供电区段。
具体来说,计算主配网的多种恢复时效(秒级、分钟级、小时级),也就是在进行配电网秒级、分钟级、或小时级恢复能力计算时,根据自动化开关、联络开关及分段开关将被选馈线拆分为多个恢复能力供电区段。秒级、分钟级或小时级的情况下,同一馈线对应拆分出来的多个恢复能力供电区段是不同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恢复能力供电区段对应对所述基础馈线拓扑树进行复制,生成对应的子馈线拓扑树,包括:
根据不同恢复能力供电区段确定对应的网络拓扑关系;
根据所述网络拓扑关系对应从基础馈线拓扑树中进行选择复制,生成对应的子馈线拓扑树。
具体来说,本发明根据不同恢复能力供电区段对应的网络拓扑关系便可对应从基础馈线拓扑树中进行选择复制,从而生成新的子馈线拓扑树用于负荷计算。这种处理方式的时间复杂度较低,可以保证计算的高效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子馈线拓扑树进行负荷计算,包括:
根据所述子馈线拓扑树中对应的各个设备,计算各个恢复能力供电区段对应的负荷值。
具体来说,关于负荷值的计算,乃现有技术,只要确定了子馈线拓扑树中对应的各个设备,便可采用多种现有的负荷值计算方法得出对应的负荷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子馈线拓扑树进行负荷计算,包括:
确定所述子馈线拓扑树中的负荷流入开关和负荷流出开关,将所述负荷流入开关和负荷流出开关的负荷差值作为对应的恢复能力供电区段的负荷值。
具体来说,这是为了计算对应的实时负荷值,从而方便后续进行主配网分析。
如图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系统,包括:
馈线模型获取模块201,用于获取GIS系统提供的被选馈线的单馈线XML模型文件;
拓扑树生成模块202,用于对所述单馈线xml模型文件进行拓扑分析,以变电站出线开关为根节点且以配变及联络开关为叶子节点,生成被选馈线对应的基础馈线拓扑树;
供电区段拆分模块203,用于按照不同的开关类型对被选馈线的网架进行供电区段拆分,得到对应的恢复能力供电区段;
拓扑树复制模块204,用于根据所述恢复能力供电区段对应对所述基础馈线拓扑树进行复制,生成对应的子馈线拓扑树;
负荷计算模块205,用于根据所述子馈线拓扑树进行负荷计算。
关于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系统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馈线于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系统中的各个模块或单元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一种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3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A01、网络接口A02、显示屏A04、输入装置A05和存储器(图中未示出)。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A01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内存储器A03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A06。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A06存储有操作系统B01和计算机程序B02。该内存储器A03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A06中的操作系统B01和计算机程序B02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A02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A01执行时以实现一种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A04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A05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设备,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处理器执行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GIS系统提供的被选馈线的单馈线XML模型文件;
对所述单馈线xml模型文件进行拓扑分析,以变电站出线开关为根节点且以配变及联络开关为叶子节点,生成被选馈线对应的基础馈线拓扑树;
按照不同的开关类型对被选馈线的网架进行供电区段拆分,得到对应的恢复能力供电区段;
根据所述恢复能力供电区段对应对所述基础馈线拓扑树进行复制,生成对应的子馈线拓扑树;
根据所述子馈线拓扑树进行负荷计算。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GIS系统提供的被选馈线的单馈线XML模型文件,包括:
构建GIS系统的数据接口,通过所述数据接口获取GIS系统提供的电网数据模型;
对所述电网数据模型进行馈线组分析,对每个馈线分配对应的馈线ID,所述馈线ID是根据对应的馈线关联的变电站出线开关确定的;
通过预先封装的馈线xml分析类获取所述GIS系统提供的被选馈线的单馈线xml模型文件;所述单馈线xml模型文件包括馈线的完整拓扑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单馈线xml模型文件进行拓扑分析,以变电站出线开关为根节点且以配变及联络开关为叶子节点,生成被选馈线对应的基础馈线拓扑树,包括:
对所述单馈线xml模型文件进行映射,根据所述完整拓扑信息生成以变电站出线开关为根节点且以配变及联络开关为叶子节点的基础馈线拓扑树;在所述基础馈线拓扑树的结构中,保留每个叶子节点到根节点的路径中所有的开关和刀闸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照不同的开关类型对被选馈线的网架进行供电区段拆分,得到对应的恢复能力供电区段,包括:
在进行配电网秒级、分钟级、或小时级恢复能力计算时,按照不同的开关类型对馈线的网架进行区段拆分;
根据自动化开关、联络开关及分段开关对被选馈线的网架进行供电区段拆分,得到对应的恢复能力供电区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恢复能力供电区段对应对所述基础馈线拓扑树进行复制,生成对应的子馈线拓扑树,包括:
根据不同恢复能力供电区段确定对应的网络拓扑关系;
根据所述网络拓扑关系对应从基础馈线拓扑树中进行选择复制,生成对应的子馈线拓扑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子馈线拓扑树进行负荷计算,包括:
根据所述子馈线拓扑树中对应的各个设备,计算各个恢复能力供电区段对应的负荷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子馈线拓扑树进行负荷计算,包括:
确定所述子馈线拓扑树中的负荷流入开关和负荷流出开关,将所述负荷流入开关和负荷流出开关的负荷差值作为对应的恢复能力供电区段的负荷值。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0)

1.一种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获取GIS系统提供的被选馈线的单馈线XML模型文件;
对所述单馈线xml模型文件进行拓扑分析,以变电站出线开关为根节点且以配变及联络开关为叶子节点,生成被选馈线对应的基础馈线拓扑树;
按照不同的开关类型对被选馈线的网架进行供电区段拆分,得到对应的恢复能力供电区段;
根据所述恢复能力供电区段对应对所述基础馈线拓扑树进行复制,生成对应的子馈线拓扑树;
根据所述子馈线拓扑树进行负荷计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GIS系统提供的被选馈线的单馈线XML模型文件,包括:
构建GIS系统的数据接口,通过所述数据接口获取GIS系统提供的电网数据模型;
对所述电网数据模型进行馈线组分析,对每个馈线分配对应的馈线ID,所述馈线ID是根据对应的馈线关联的变电站出线开关确定的;
通过预先封装的馈线xml分析类获取所述GIS系统提供的被选馈线的单馈线xml模型文件;所述单馈线xml模型文件包括馈线的完整拓扑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单馈线xml模型文件进行拓扑分析,以变电站出线开关为根节点且以配变及联络开关为叶子节点,生成被选馈线对应的基础馈线拓扑树,包括:
对所述单馈线xml模型文件进行映射,根据所述完整拓扑信息生成以变电站出线开关为根节点且以配变及联络开关为叶子节点的基础馈线拓扑树;在所述基础馈线拓扑树的结构中,保留每个叶子节点到根节点的路径中所有的开关和刀闸设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不同的开关类型对被选馈线的网架进行供电区段拆分,得到对应的恢复能力供电区段,包括:
在进行配电网秒级、分钟级、或小时级恢复能力计算时,按照不同的开关类型对馈线的网架进行区段拆分;
根据自动化开关、联络开关及分段开关对被选馈线的网架进行供电区段拆分,得到对应的恢复能力供电区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恢复能力供电区段对应对所述基础馈线拓扑树进行复制,生成对应的子馈线拓扑树,包括:
根据不同恢复能力供电区段确定对应的网络拓扑关系;
根据所述网络拓扑关系对应从基础馈线拓扑树中进行选择复制,生成对应的子馈线拓扑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子馈线拓扑树进行负荷计算,包括:
根据所述子馈线拓扑树中对应的各个设备,计算各个恢复能力供电区段对应的负荷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子馈线拓扑树进行负荷计算,包括:
确定所述子馈线拓扑树中的负荷流入开关和负荷流出开关,将所述负荷流入开关和负荷流出开关的负荷差值作为对应的恢复能力供电区段的负荷值。
8.一种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馈线模型获取模块,用于获取GIS系统提供的被选馈线的单馈线XML模型文件;
拓扑树生成模块,用于对所述单馈线xml模型文件进行拓扑分析,以变电站出线开关为根节点且以配变及联络开关为叶子节点,生成被选馈线对应的基础馈线拓扑树;
供电区段拆分模块,用于按照不同的开关类型对被选馈线的网架进行供电区段拆分,得到对应的恢复能力供电区段;
拓扑树复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恢复能力供电区段对应对所述基础馈线拓扑树进行复制,生成对应的子馈线拓扑树;
负荷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子馈线拓扑树进行负荷计算。
9.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被配置成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
10.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该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该指令在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
CN202210607810.8A 2022-05-31 2022-05-31 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系统、介质及处理器 Pending CN1150009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7810.8A CN115000937A (zh) 2022-05-31 2022-05-31 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系统、介质及处理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7810.8A CN115000937A (zh) 2022-05-31 2022-05-31 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系统、介质及处理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00937A true CN115000937A (zh) 2022-09-02

Family

ID=83031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07810.8A Pending CN115000937A (zh) 2022-05-31 2022-05-31 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系统、介质及处理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0093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08589A (zh) * 2023-02-06 2023-03-17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配电网分时分段线损异常诊断方法和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08589A (zh) * 2023-02-06 2023-03-17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配电网分时分段线损异常诊断方法和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sitschka et al. Smart grid data cloud: A model for utilizing cloud computing in the smart grid domain
KR20190033576A (ko) 단말기 룰 엔진 디바이스 및 단말기 룰 연산 방법
CN103577926B (zh) 一种实现大规模电网理论线损实时计算及高准确性的方法
CN103150600A (zh) 一种电网安全分析系统
CN105069702B (zh) 一种电网集成信息处理方法
WO2023138013A1 (zh) 一种多云场景算力网格化方法及系统
CN115000937A (zh) 馈线供电区段拆分与负荷计算方法、系统、介质及处理器
CN112488745A (zh) 一种智能费控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5373008A (zh) 一种电力系统用全物理模型仿真方法
CN103777092A (zh) 一种基于云技术的继电保护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CN103488820A (zh) 一种基于长过程时序仿真的分布式电源规划方法
CN111444664A (zh) 一种含多树枝分支线路的配电网合环电流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4217003A (zh) 一种数据建模系统
CN117056564A (zh) 电力拓扑孤岛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707729B (zh) 一种多区域一次调频情况的分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486664A (zh) 一种节点扩容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1182006B (zh) 一种物理集群映射为云计算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08804210B (zh) 一种云平台的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16316538A (zh) 主配协同配网供电安全能力分析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CN112230929B (zh) 一种cim模型的数据解析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412452A (zh) 一种基于物理层Fabric场景的配置导航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2583864B (zh) 一种数据迁移方法及装置
Guddanti et al. Better data structures for co-simulation of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gridlab-d and python
CN115018309A (zh) 基于单馈线模型文件的分析封装方法、系统、处理器及介质
CN114678859A (zh) 配网故障研判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