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80337A - 网络峰值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网络峰值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80337A
CN114980337A CN202210562976.2A CN202210562976A CN114980337A CN 114980337 A CN114980337 A CN 114980337A CN 202210562976 A CN202210562976 A CN 202210562976A CN 114980337 A CN114980337 A CN 1149803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data stream
equipment
video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629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蕾
刘云毅
张建敏
倪琼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elecom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elecom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Telecom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6297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803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803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803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lementary server operations; Server middleware
    • H04N21/238Interfacing the downstream path of 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e.g.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of a video stream to network bandwidth; Processing of multiplex streams
    • H04N21/2385Channel allocation; Bandwidth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网络峰值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应用于MEC平台,包括:获取视频设备的设备信息及帧数据流信息,生成设备帧数据流信息;根据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判断是否发生帧碰撞;当发生帧碰撞的情况下,根据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将帧时序数据发送至视频设备,以便视频设备根据帧时序数据错峰发送帧数据。该公开实施例能通过获取分析对用户开放的设备信息及帧数据流信息,指导多路视频传输策略,实现对网络峰值的控制。

Description

网络峰值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峰值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外5G网络的快速推广,各垂直行业的5G应用也逐步从试点验证进入了规模部署阶段,视频监控作为5G应用的典型业务之一,在辅助园区进行安防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视频解码之后,每帧都代表一幅静态的图像,其中I、P、B帧就是最常见的,I帧是关键帧;GOP(Group of picture,画面组)是关键帧的周期,即两个I帧之间的间隔。在单路视频传输过程中,存在定时发送I帧的情况,发送I帧时的流量将会是普通P帧的数十倍,形成数据上传的波峰。当多路视频并发传输时,可能会出现同一时间发送I帧的情况,造成I帧碰撞,这在5G网络中,会出现短时间内的大量数据突发,引起网络峰值的剧烈波动现象。在进行网络带宽资源规划时,如果按照最大视频传输峰值规划5G网络,那么大多数情况下,视频传输带宽需求较小,网络利用率较低,造成大量通信资源的浪费;而如果按照视频传输平均带宽规划5G网络,则会间隔性出现视频卡顿现象,影响用户使用感知,且5G摄像机接入数量也无法达到预期。
目前,当前在5G网络场景下,可通过业务编码以及传输特征,合理为多路视频流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合理分配网络资源,提高系统整体传输性能,解决网络峰值波动大、网络资源规划难的问题。但该方法需要无线资源的分配权限,在5G网络中,对于应用侧的用户来说很难获得这一权限。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网络峰值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网络峰值波动大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峰值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边缘计算MEC平台,包括:
获取视频设备的设备信息及帧数据流信息,生成设备帧数据流信息;
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判断是否发生帧碰撞;
当发生帧碰撞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
将所述帧时序数据发送至视频设备,以便视频设备根据所述帧时序数据错峰发送帧数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判断是否发生帧碰撞包括:
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获取各视频设备的帧发送时间段;
当各设备的帧发送时间段重合的情况下,确定发生帧碰撞。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发生帧碰撞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获取各视频设备的帧时序分布信息;
根据所述帧时序分布信息,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当发生帧碰撞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计算时隙的权重;
将帧时序调整到空闲权重高的时隙,生成帧时序数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帧数据流信息为I帧数据流信息,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为设备I帧数据流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根据接收的视频设备的注册信息进行注册;
存储所述视频设备的设备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接收视频设备的视频监控请求;
向视频设备发起实时拉流,进行视频监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帧数据流信息包括:帧发送开始时间戳、帧发送完成时间戳、码率、帧率、画面组GOP大小或帧时序分布信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备信息包括:设备标识、IP地址端口或码流类型信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网络峰值控制装置,包括:
设备帧数据流生成模块,获取视频设备的设备信息及帧数据流信息,生成设备帧数据流信息;
帧碰撞判断模块,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判断是否发生帧碰撞;
帧时序数据生成模块,当发生帧碰撞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
帧时序数据发送模块,将所述帧时序数据发送至视频设备,以便视频设备根据所述帧时序数据错峰发送帧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网络峰值控制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峰值控制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网络峰值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获取视频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及对用户开放的设备信息,生成各设备的帧发送时间段信息,各设备的帧发送时间段重合的情况下,确定发生帧碰撞,根据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将帧时序数据发送至视频设备,视频设备根据帧时序数据错峰发送帧数据,实现对网络峰值的控制及对网络带宽资源的合理规划。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网络峰值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判断是否发生帧碰撞方法流程图;
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方法流程图;
图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又一种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方法流程图;
图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视频设备注册方法流程图;
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视频设备监控方法流程图;
图7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网络峰值控制装置示意图;
图8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又一种网络峰值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9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网络峰值控制组网系统示意图;和
图10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首先对本公开涉及到的几个名词进行解释如下:
MEC(Mobile Edge Computing,移动边缘计算)通过将IT和云平台的运算能力向终端下沉,融合网络传输、计算、储存和应用的创新能力,来提高边缘计算的反馈和效率。MEC作为5G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具备数据本地转发、本地存储和算力等能力,作为云网基础设施的承载底座,MEC还支持各类业务应用的编排部署。
GOP(Group of Pictures,画面组)是序列中的一个图片集,用来辅助随机存取。GOP的第一个图像必须为I帧,这样就能保证GOP不需要参考其他图像,可以独立解码。
UPF(User Plane Function,用户面功能)主要支持UE业务数据的路由和转发、数据和业务识别、动作和策略执行等。
DNN(Data Network Name,数据网络名)是数据网络的标识。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示例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网络峰值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由任意具备计算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执行。
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网络峰值控制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网络峰值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边缘计算MEC平台,包括如下步骤:
S102,获取视频设备的设备信息及帧数据流信息,生成设备帧数据流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备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标识、IP地址端口或码流类型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帧数据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帧发送开始时间戳、帧发送完成时间戳、码率、帧率、画面组GOP大小或帧时序分布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备帧数据流信息为与视频设备关联的帧发送开始时间戳、帧发送完成时间戳、码率、帧率、画面组GOP大小或帧时序分布等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帧数据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I帧数据流信息,与之对应的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设备I帧数据流信息,本公开实施例以I帧数据流信息及与之对应的设备I帧数据流信息为例进行介绍。
基于设备标识信息,对I帧数据流信息进行解析,生成设备I帧数据流信息,I帧数据流信息为不同视频设备的I帧发送开始时间戳、I帧发送完成时间戳、码率、帧率、GOP大小等信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将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存储至MEC平台。
在一个实施例中,视频设备具备I帧时序调整的能力,视频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摄像机、录像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设备标识信息,相应视频设备的I帧数据流信息进行解析,记录不同视频设备I帧发送开始时间戳、I帧发送完成时间戳、码率、帧率、GOP大小等信息;每次I帧发送都触发一次I帧信息采集,并将采集到的信息存储在MEC平台。
S104,根据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判断是否发生帧碰撞;
S106,当发生帧碰撞的情况下,根据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
S108,将帧时序数据发送至视频设备,以便视频设备根据帧时序数据错峰发送帧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设备I帧数据流信息,判断是否发生帧碰撞;当发生帧碰撞的情况下,根据设备I帧数据流信息,对I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I帧时序数据,将I帧时序数据通过网络发送至需要调整的视频设备,视频设备根据I帧时序数据调整I帧编码时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包括可以是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无线网络。
上述实施例中,获取视频流传输过程中的帧数据流信息,及对外开放的设备信息,无需改动网络的配置且不涉及私密性较强的网络信息,不需要申请权限,操作性强;解析判断是否出现多路视频并发时产生帧碰撞造成的网络拥塞,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将帧时序数据通过网络发送至需要调整的视频设备,从而达到分时错峰发送帧数据,实现网络峰值控制及对网络带宽资源的合理规划,保障视频的稳定传输,同时增加了视频设备的接入数、提高了带宽利用率。
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判断是否发生帧碰撞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判断是否发生帧碰撞方法,应用于MEC平台,包括如下步骤:
S202,根据设备帧数据流信息,获取各视频设备的帧发送时间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判断是否发生帧碰撞,是对同一类型的帧数据进行判断,例如,根据设备I帧数据流包括的I帧发送开始时间戳及I帧发送完成时间戳,确定各视频设备的I帧发送时间段,根据设备I帧数据流包括的设备标识信息区分不同视频设备的I帧发送时间段。
S204,当各设备的帧发送时间段重合的情况下,确定发生帧碰撞。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对采集的设备I帧数据流进行分时散列处理的方式,判断是否出现I帧碰撞。结合视频设备分组、个数、GOP、帧率等参数,通过分时散列的方法,将多个视频设备的I帧散列到对应的时隙上。如果有多台视频设备的I帧散列到同一时隙上,确定发生帧碰撞。
在一个实施例中,未发生帧碰撞,则视频流正常传输,无需额外操作。
上述实施例中,充分利用MEC的计算、存储等能力,通过MEC来获取并存储视频设备的设备信息及帧数据流的解析参数,能高效判断是否出现多路视频并发时帧碰撞造成的网络拥塞。
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方法流程图,应用于MEC平台,包括如下步骤:
S302,根据设备帧数据流信息,获取各视频设备的帧时序分布信息;
S304,根据帧时序分布信息,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判断出现I帧碰撞后,根据设备I帧数据流信息,获取各视频设备的I帧时序分布信息,计算每个时隙的权重,对发生碰撞的视频设备的I帧时序进行编排,将其I帧时序调整到空闲权重高的时隙,决策出合理的I帧时序数据。
上述实施例中,解析判断是否出现多路视频并发时产生帧碰撞造成的网络拥塞,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将帧时序数据通过网络发送至需要调整的视频设备,从而以达到所有视频设备在时间上错开帧碰撞的流量波峰,实现网络峰值控制及对网络带宽资源的合理规划,保障视频的稳定传输。
图4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又一种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方法流程图,应用于MEC平台,包括如下步骤:
S402,根据设备帧数据流信息,计算时隙的权重;
S404,将帧时序调整到空闲权重高的时隙,生成帧时序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判断出现I帧碰撞后,根据设备I帧数据流信息,获取各视频设备的I帧时序分布信息,计算每个时隙的权重,对发生碰撞的视频设备的I帧时序进行编排,将其I帧时序调整到空闲权重高的时隙,决策出合理的I帧时序数据。
上述实施例中,解析判断是否出现多路视频并发时产生帧碰撞造成的网络拥塞,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将帧时序数据通过网络发送至需要调整的视频设备,从而以达到所有视频设备在时间上错开帧碰撞的流量波峰,实现网络峰值控制及对网络带宽资源的合理规划,保障视频的稳定传输。
图5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视频设备注册方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视频设备注册方法流程图,应用于MEC平台,包括如下步骤:
S502,根据接收的视频设备的注册信息进行注册;
S504,存储视频设备的设备信息。
上述实施例中,充分利用MEC的计算、存储等能力,通过MEC来获取并存储视频设备的设备信息,获取对外开放的设备信息,无需改动网络的配置且不涉及私密性较强的网络信息,不需要申请权限,操作性强。
图6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视频设备监控方法流程图,如图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视频设备监控方法流程图,应用于MEC平台,包括如下步骤:
S602,接收视频设备的视频监控请求;
S604,向视频设备发起实时拉流,进行视频监控。
在一个实施例中,用户向MEC平台发起实时视频监控请求,MEC平台向视频设备发起实时拉流,通过流媒体服务实现视频监控实时预览。
上述实施例中,可应用于对视频监控有需求的场景,如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业企业的安防管理、商场入口的人脸识别等,有助于提升监控视频的清晰度,提升管理效率,有助于MEC产品及视频业务的快速商用及规模化部署。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网络峰值控制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由于该装置实施例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似,因此该装置实施例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7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网络峰值控制装置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网络峰值控制装置7包括:设备帧数据流生成模块701、帧碰撞判断模块702、帧时序数据生成模块703及帧时序数据发送模块704。
设备帧数据流生成模块701,获取视频设备的设备信息及帧数据流信息,生成设备帧数据流信息;
帧碰撞判断模块702,根据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判断是否发生帧碰撞;
帧时序数据生成模块703,当发生帧碰撞的情况下,根据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
帧时序数据发送模块704,将帧时序数据发送至视频设备,以便视频设备根据帧时序数据错峰发送帧数据。
上述实施例中,获取视频流传输过程中的帧数据流信息,及对外开放的设备信息,无需改动网络的配置且不涉及私密性较强的网络信息,不需要申请权限,操作性强;解析判断是否出现多路视频并发时产生帧碰撞造成的网络拥塞,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将帧时序数据通过网络发送至需要调整的视频设备,从而达到分时错峰发送帧数据,实现网络峰值控制及对网络带宽资源的合理规划,保障视频的稳定传输,同时增加了视频设备的接入数、提高了带宽利用率。
图8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又一种网络峰值控制方法流程图,如图8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网络峰值控制方法,应用于MEC平台,包括如下步骤:
S802,视频设备通过MEC平台的设备管理服务模块完成设备注册,并将设备标识、IP地址端口、码流类型等信息存储在MEC平台。
需要说明的是,视频设备具备I帧时序调整的能力,视频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摄像机、录像机。
需要说明的是,视频设备配置园区专用DNN,边缘UPF配置好策略路由,边缘节点的访问为私网访问。
S804,用户向MEC平台发起实时视频监控请求,MEC平台向视频设备发起实时拉流,通过MEC平台的流媒体服务模块实现视频监控实时预览。
S806,实时视频监控过程中,MEC平台的I帧数据采集模块从5G网络获取I帧数据流信息,并将I帧数据流信息发送至I帧碰撞检测模块。
在一个实施例中,I帧数据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I帧发送开始时间戳、I帧发送完成时间戳、码率、帧率、GOP大小等。
S808,I帧碰撞检测模块根据某视频设备I帧的发送时间段,判断与其他设备I帧发送时间段是否重合,判断I帧碰撞是否发生。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I帧发送开始时间戳、I帧发送完成时间戳确定I帧发送时间段,根据设备标识信息区分不同视频设备的I帧发送时间段。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未检测到I帧碰撞,则视频流正常传输,无需额外操作。
S810,当发生I帧碰撞时,I帧碰撞检测模块通知网络错峰编排模块进行I帧时序编排;
S812,网络错峰编排模块根据该组视频设备的I帧时序分布情况,对发生碰撞的视频设备的I帧时序进行编排,决策出合理的I帧时序数据,并通知网络峰值控制策略执行模块;
S814,网络峰值控制策略执行模块通过5G网络,向视频设备下发I帧调整命令,视频设备根据I帧时序数据调整I帧编码时机,从而达到I帧分时错峰发送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中,MEC作为5G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具备数据本地转发、本地存储和算力等能力,作为云网基础设施的承载底座,MEC还支持各类业务应用的编排部署。通过MEC与5G网络交互,获取视频流传输过程中的帧数据流信息,及对外开放的设备信息,无需改动网络的配置且不涉及私密性较强的网络信息,不需要申请权限,操作性强,判断是否出现多路视频并发时I帧碰撞造成的网络拥塞,如果出现I帧碰撞的现象,通过网络错峰服务来实现5G网络峰值控制,保障视频的稳定传输,同时增加了5G视频设备的接入数、提高了带宽利用率。
图9示出本公开实施例中一种网络峰值控制组网系统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网络峰值控制组网系统9包括:视频设备901、基站902、承载网903、5G核心网904及MEC平台905;视频设备901通过基站902、承载网903及5G核心网904,与MEC平台905交互。
MEC平台905包括边缘UPF9051、设备管理服务模块9052、流媒体服务模块9053、I帧数据采集模块9054、I帧碰撞检测模块9055、网络错峰编排模块9056、网络峰值控制策略执行模块9057;
边缘UPF9051,用于配置策略路由,实现边缘节点的访问为私网访问。
设备管理服务模块9052,对视频设备901进行设备注册,并存储设备标识、IP地址端口、码流类型等信息。
流媒体服务模块9053,用于接收用户的实时视频监控请求,向视频设备901发起实时拉流,实现视频监控实时预览。
I帧数据采集模块9054,采集视频设备901的设备信息和5G网络对I帧数据流信息的解析结果,用于I帧碰撞检测,设备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设备标识信息、IP地址端口、码流类型;I帧数据流信息包括但不限于:I帧发送开始时间戳、I帧发送完成时间戳、码率、帧率、GOP大小。
在视频拉流开始时,MEC平台905基于设备标识信息等,通知5G网络对相应视频设备901的I帧数据流信息进行解析,记录不同视频设备901I帧发送开始时间戳、I帧发送完成时间戳、码率、帧率、GOP大小等信息。每次I帧发送都触发一次I帧信息采集,并将采集到的信息存储在MEC平台905。
I帧碰撞检测模块9055,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时散列处理的方式,判断是否出现I帧碰撞。结合视频设备901分组、个数、GOP、帧率等参数,通过分时散列的方法,将多个视频设备901的视频帧散列到对应的时隙上。如果有多台视频设备901的I帧散列到同一时隙上,被视为I帧碰撞。
网络错峰编排模块9056,是指出现I帧碰撞后,基于分时散列情况,计算每个时隙的权重,调整冲突视频设备901的I帧时序,将其I帧时序调整到空闲权重高的时隙,以达到所有视频设备901在时间上错开I帧碰撞的流量波峰。
网络峰值控制策略执行模块9057,是指获取到网络错峰编排策略以后,根据策略要求,通过5G网络传输信令,向需要调整的视频设备901下发I帧时序调整指令,由视频设备901识别I帧时序调整指令并执行。
上述实施例中,MEC作为5G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具备数据本地转发、本地存储和算力等能力,作为云网基础设施的承载底座,MEC还支持各类业务应用的编排部署。针对于5G视频监控场景,在园区下沉部署边缘MEC平台,基于MEC提供网络、计算、大数据分析等能力,通过MEC与5G网络交互,获取视频流传输过程中的帧数据流信息,及对外开放的设备信息,无需改动网络的配置且不涉及私密性较强的网络信息,不需要申请权限,操作性强,判断是否出现多路视频并发时I帧碰撞造成的网络拥塞,如果出现I帧碰撞的现象,通过网络错峰服务来实现5G网络峰值控制,保障视频的稳定传输;且可以应用到所有对5G视频监控有需求的场景,有助于MEC产品及5G视频业务的快速商用及规模化部署,同时增加了5G视频设备的接入数、提高了带宽利用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网络包括但不限于5G核心网,网络是用以在视频设备和MEC平台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可以是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无线网络。
可选地,上述的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使用标准通信技术和/或协议。网络通常为因特网、但也可以是任何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移动、有线或者无线网络、专用网络或者虚拟专用网络的任何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包括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MarkupLanguage,XML)等的技术和/或格式来代表通过网络交换的数据。此外还可以使用诸如安全套接字层(Secure Socket Layer,SSL)、传输层安全(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网际协议安全(InternetProtocolSecurity,IPsec)等常规加密技术来加密所有或者一些链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定制和/或专用数据通信技术取代或者补充上述数据通信技术。
视频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摄像机、录像机。
可选地,不同的视频设备中安装的应用程序的客户端是相同的,或基于不同操作系统的同一类型应用程序的客户端。基于终端平台的不同,该应用程序的客户端的具体形态也可以不同,比如,该应用程序客户端可以是手机客户端、PC客户端等。
服务器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用户利用视频设备所进行操作的装置提供支持的后台管理服务器。后台管理服务器可以对接收到的请求等数据进行分析等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视频设备。
可选地,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视频设备以及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连接,本申请在此不做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视频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量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视频设备、网络和服务器。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10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0。图10显示的电子设备10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0所示,电子设备10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0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10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10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1020和处理单元1010)的总线1030。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10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10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例如,所述处理单元10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如下步骤:
获取视频设备的设备信息及帧数据流信息,生成设备帧数据流信息;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判断是否发生帧碰撞;当发生帧碰撞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将所述帧时序数据发送至视频设备,以便视频设备根据所述帧时序数据错峰发送帧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10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如下步骤: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获取各视频设备的帧发送时间段;当各设备的帧发送时间段重合的情况下,确定发生帧碰撞。
所述处理单元10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如下步骤: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获取各视频设备的帧时序分布信息;根据所述帧时序分布信息,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10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如下步骤: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计算时隙的权重;将帧时序调整到空闲权重高的时隙,生成帧时序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10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如下步骤:根据接收的视频设备的注册信息进行注册;存储所述视频设备的设备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10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如下步骤:
接收视频设备的视频监控请求;向视频设备发起实时拉流,进行视频监控。
所述处理单元10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如下步骤:
视频设备通过MEC平台的设备管理服务模块完成设备注册,并将设备标识、IP地址端口、码流类型等信息存储在MEC平台;用户向MEC平台发起实时视频监控请求,MEC平台向视频设备发起实时拉流,通过MEC平台的流媒体服务模块实现视频监控实时预览;实时视频监控过程中,MEC平台的I帧数据采集模块从5G网络获取I帧数据流信息,并将I帧数据流信息发送至I帧碰撞检测模块;I帧碰撞检测模块根据某视频设备I帧的发送时间段,判断与其他设备I帧发送时间段是否重合,判断I帧碰撞是否发生。
所述处理单元101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如下步骤:
当发生I帧碰撞时,I帧碰撞检测模块通知网络错峰编排模块进行I帧时序编排;网络错峰编排模块根据该组视频设备的I帧时序分布情况,对发生碰撞的视频设备的I帧时序进行编排,决策出合理的I帧时序数据,并通知网络峰值控制策略执行模块;网络峰值控制策略执行模块通过5G网络,向视频设备下发I帧调整命令,视频设备根据I帧时序数据调整I帧编码时机,从而达到I帧分时错峰发送的目的。
存储单元10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1020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1020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10203。
存储单元10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10205的程序/实用工具10204,这样的程序模块1020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10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10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04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10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0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10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10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1060通过总线1030与电子设备10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0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公开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示例性方法”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本公开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2)

1.一种网络峰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边缘计算MEC平台,包括:
获取视频设备的设备信息及帧数据流信息,生成设备帧数据流信息;
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判断是否发生帧碰撞;
当发生帧碰撞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
将所述帧时序数据发送至视频设备,以便视频设备根据所述帧时序数据错峰发送帧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峰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判断是否发生帧碰撞包括:
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获取各视频设备的帧发送时间段;
当各设备的帧发送时间段重合的情况下,确定发生帧碰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峰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发生帧碰撞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获取各视频设备的帧时序分布信息;
根据所述帧时序分布信息,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峰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发生帧碰撞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计算时隙的权重;
将帧时序调整到空闲权重高的时隙,生成帧时序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峰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帧数据流信息为I帧数据流信息,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为设备I帧数据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峰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接收的视频设备的注册信息进行注册;
存储所述视频设备的设备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峰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视频设备的视频监控请求;
向视频设备发起实时拉流,进行视频监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峰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帧数据流信息包括:帧发送开始时间戳、帧发送完成时间戳、码率、帧率、画面组GOP大小或帧时序分布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峰值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信息包括:设备标识、IP地址端口或码流类型信息。
10.一种网络峰值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帧数据流生成模块,获取视频设备的设备信息及帧数据流信息,生成设备帧数据流信息;
帧碰撞判断模块,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判断是否发生帧碰撞;
帧时序数据生成模块,当发生帧碰撞的情况下,根据所述设备帧数据流信息,对帧时序进行编排生成帧时序数据;
帧时序数据发送模块,将所述帧时序数据发送至视频设备,以便视频设备根据所述帧时序数据错峰发送帧数据。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网络峰值控制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峰值控制方法。
CN202210562976.2A 2022-05-23 2022-05-23 网络峰值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9803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2976.2A CN114980337A (zh) 2022-05-23 2022-05-23 网络峰值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62976.2A CN114980337A (zh) 2022-05-23 2022-05-23 网络峰值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80337A true CN114980337A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844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62976.2A Pending CN114980337A (zh) 2022-05-23 2022-05-23 网络峰值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80337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21468A1 (en) * 2009-06-23 2010-12-23 Magor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aging The Flow Of Time-Sensitive Data Over Packet Networks
CN107864513A (zh) * 2017-11-06 2018-03-30 希诺麦田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多址接入方法、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11787292A (zh) * 2020-09-04 2020-10-16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个网络摄像机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261353A (zh) * 2020-09-01 2021-01-22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监控分流方法、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399141A (zh) * 2020-10-16 2021-02-23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个前端视频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923506A (zh) * 2020-07-10 2022-01-11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边缘计算网关及存储介质
CN114501066A (zh) * 2021-12-30 2022-05-13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流处理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4520891A (zh) * 2020-11-20 2022-05-20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个前端视频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321468A1 (en) * 2009-06-23 2010-12-23 Magor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Method Of Managing The Flow Of Time-Sensitive Data Over Packet Networks
CN107864513A (zh) * 2017-11-06 2018-03-30 希诺麦田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多址接入方法、节点及存储介质
CN113923506A (zh) * 2020-07-10 2022-01-11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视频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边缘计算网关及存储介质
CN112261353A (zh) * 2020-09-01 2021-01-22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监控分流方法、系统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787292A (zh) * 2020-09-04 2020-10-16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个网络摄像机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399141A (zh) * 2020-10-16 2021-02-23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个前端视频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520891A (zh) * 2020-11-20 2022-05-20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多个前端视频设备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4501066A (zh) * 2021-12-30 2022-05-13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流处理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48171B (zh) 一种视联网监控视频获取方法及装置
CN111586599B (zh) 网络辅助信息提供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8574818B (zh) 一种信息显示的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CN108964963B (zh) 一种基于视联网的告警系统及实现告警的方法
CN110121059B (zh) 监控视频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586600B (zh) 网络辅助信息提供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0572607A (zh) 一种视频会议方法、系统及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460469B (zh) 一种系统升级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786778A (zh) 一种密钥更新的方法和装置
CN109151519B (zh) 一种基于视联网的配置分发方法和系统
CN111125426A (zh) 一种数据存储和查询的方法及装置
CN112203149B (zh) 一种基于国产密码的视联网软件更新方法和装置
CN111596940B (zh) 一种版本升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565168B (zh) 一种对象存储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8810475A (zh) 一种基于Onvif标准及Sip协议的Android视频监控装置
CN110535856B (zh) 一种用户的认证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980337A (zh) 网络峰值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640194B (zh) 一种基于视联网通过二维码获取终端权限的方法和装置
CN115604862B (zh) 视频流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10048990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服务器
CN110391922B (zh) 一种业务平台的版本提示方法和装置
CN112422395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61783B (zh) 一种终端的注册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US9762412B2 (en) Redundant traffic encoding of encapsulated real time communications
CN110086772B (zh) 一种监控视频的获取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