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8605A -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68605A
CN114968605A CN202210543101.8A CN202210543101A CN114968605A CN 114968605 A CN114968605 A CN 114968605A CN 202210543101 A CN202210543101 A CN 202210543101A CN 114968605 A CN114968605 A CN 1149686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event
api
model code
development k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4310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诗钧
高建华
周莉
刘丽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Original Assignee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filed Critic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ICBC
Priority to CN20221054310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6860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686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86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2Program synchronisation; Mutual exclusion, e.g. by means of semapho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0Monitoring
    • G06F11/3003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 G06F11/3017Monitor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computing system or computing system component being monitored where the computing system is implementing multitas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6Message passing systems or structures, e.g. queu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可以应用于计算机软件领域及金融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从数据提供方传输业务模型代码到数据接收方,业务模型代码包括待同步数据;根据业务模型代码创建事件处理类;获取标准开发包;利用事件处理类和标准开发包对待同步数据进行数据提供方的发布与数据接收方的监听,以同步数据;其中,通过事件总线对待同步数据进行发布与监听。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Description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计算机软件领域及金融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在企业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建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跨应用间进行数据同步的场景。一般会通过联机接口、消息队列、批量文件等方式进行业务数据的联机、批量的同步工作。在现有技术方案下,应用与应用间进行数据同步时,一般需要进行接口的设计、接口文档的编写、细节沟通等,设计、沟通的工作量很大。
对于数据提供方,开发人员还需要将系统内的业务模型转换为JSON、XML等适用于互联网接口传输的文档数据格式,通过接口或消息队列传输。而数据格式的设计可能出现不标准不规范的问题,文档可能出现更新不及时的情况。另外,在数据格式变动后需要逐一通知使用方修改模型,给数据消费方根据接口、数据文档进行建模带来了困难。
数据消费方需要基于数据提供方的数据描述文档将文档数据转换为应用的业务模型,增加了数据消费方开发人员设计、沟通、解析的工作量。数据消费方开发人员存在错误理解业务模型,错误对数据进行业务建模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公开提供了提高数据同步效率的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用于至少部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包括:从数据提供方传输业务模型代码到数据接收方,业务模型代码包括待同步数据;根据业务模型代码创建事件处理类;获取标准开发包;利用事件处理类和标准开发包对待同步数据进行数据提供方的发布与数据接收方的监听,以同步数据;其中,通过事件总线对待同步数据进行发布与监听。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从数据提供方传输业务模型代码到数据接收方包括:建立管理平台,管理平台用于提供统一API;通过统一API建立数据提供方与数据接收方之间的API依赖;根据API依赖从数据提供方传输业务模型代码到数据接收方。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统一API建立数据提供方与数据接收方之间的API依赖包括:从数据提供方上传业务模型代码到管理平台;通过统一API发布业务模型代码,以建立管理平台和数据提供方之间的API依赖;通过统一API下载业务模型代码到数据接收方,以建立数据接收方和管理平台之间的API依赖。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获取标准开发包包括:分别获取数据提供开发包和数据接收开发包;其中,数据提供开发包包括事件发布API,用于被调用,以将业务模型代码封装成事件从数据提供方发布到事件总线;数据接收开发包包括事件监听API,用于被调用,以从事件总线中监听事件。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数据提供开发包还包括序列化器和消息生产者,通过事件总线,利用事件处理类和标准开发包对待同步数据进行数据提供方的发布包括:通过序列化器将业务模型代码序列化为字符串;利用消息生产者将字符串封装成事件,并发布事件到事件总线。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事件总线,利用事件处理类和标准开发包对待同步数据进行数据接收方的监听包括:在事件处理类中对事件的名称进行标注;注册经过标注的事件处理类到事件监听API;利用注册过的事件监听API在事件总线中监听事件。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数据接收开发包还包括反序列化器和消息监听者,利用注册过的事件监听API在事件总线中监听事件包括:调用事件监听API,通过消息监听者监听事件总线中的事件;使用反序列化器将事件进行反序列化,得到标准事件;提取标准事件到数据接收方,以同步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从数据提供方上传业务模型代码到管理平台之前,数据同步方法还包括:获取事件完成信息,事件完成信息包括完整的待同步数据;根据事件完成信息,编写业务模型代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maven从数据提供方上传业务模型代码到管理平台;通过maven从管理平台下载业务模型代码到数据接收方。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装置,包括:传输模块,用于从数据提供方传输业务模型代码到数据接收方,业务模型代码包括待同步数据;创建模块,用于根据业务模型代码创建事件处理类;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标准开发包;同步模块,用于利用事件处理类和标准开发包对待同步数据进行数据提供方的发布与数据接收方的监听,以同步数据;其中,通过事件总线对待同步数据进行发布与监听。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
本公开的第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
本公开的第五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提供的数据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公开将程序和数据分开传输,即通过传输程序来明确需要同步的数据,统一了数据传输的模型;然后将数据以事件的形式通过事件总线进行同步,无需手工进行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的转换,降低了工作量。
(2)本公开采用共同的业务模型代码,将数据提供方和数据接收方针对业务模型的操作统一起来,降低了文档数据模型向业务模型转化的工作量。
(3)本公开提供了统一的开发包,直接接入API即可自动完成事件的发布和监听,数据同步效率高。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内容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的应用场景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建立依赖关系的方法流程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标准开发包的结构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事件监听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同步装置的结构框图;以及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适于实现数据同步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例,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公开。在此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等表明了所述特征、步骤、操作和/或部件的存在,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步骤、操作或部件。
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所理解的含义,除非另外定义。应注意,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解释为具有与本说明书的上下文相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刻板的方式来解释。
在使用类似于“A、B和C等中至少一个”这样的表述的情况下,一般来说应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该表述的含义来予以解释(例如,“具有A、B和C中至少一个的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单独具有A、单独具有B、单独具有C、具有A和B、具有A和C、具有B和C、和/或具有A、B、C的系统等)。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可用于金融领域或其他领域。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可用于金融领域,也可用于除金融领域之外的任意领域,本公开的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的应用领域不做限定。
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所涉及的用户个人信息的获取,存储和应用等,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了必要保密措施,且不违背公序良俗。
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在获取或采集用户个人信息之前,均获取了用户的授权或同意。
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的应用场景图。
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应用场景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1、102、103,网络104和服务器105。网络104用以在终端设备101、102、103和服务器1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可以使用终端设备101、102、103通过网络104与服务器1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消息等。终端设备101、102、1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通讯客户端应用,例如购物类应用、网页浏览器应用、搜索类应用、即时通信工具、邮箱客户端、社交平台软件等(仅为示例)。
终端设备101、102、103可以是具有显示屏并且支持网页浏览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
服务器1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用户利用终端设备101、102、103所浏览的网站提供支持的后台管理服务器(仅为示例)。后台管理服务器可以对接收到的用户请求等数据进行分析等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例如根据用户请求获取或生成的网页、信息、或数据等)反馈给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同步方法一般可以由服务器105执行。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同步装置一般可以设置于服务器105中。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同步方法也可以由不同于服务器105且能够与终端设备101、102、103和/或服务器105通信的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执行。相应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数据同步装置也可以设置于不同于服务器105且能够与终端设备101、102、103和/或服务器105通信的服务器或服务器集群中。
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
以下将基于图1描述的场景,通过图2~图6对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图2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同步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方法,例如包括:
S210,从数据提供方传输业务模型代码到数据接收方,业务模型代码包括待同步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业务模型例如是建立软件系统时所依据的现实世界或者问题域模型,是建立软件系统的基础,而业务模型代码例如可以是实现业务模型所编写的代码。待同步数据则可以是代码中所涉及的具体数据,例如订单代码中的订单数据。例如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管理平台来传输该业务模型代码,管理平台可以提供统一API。具体地,可以通过管理平台来建立数据提供方与数据接收方之间的API依赖,进而对该业务模型代码进行传输。API依赖例如指各应用程序接口间的引用关系。通过管理平台获取数据提供方的业务模型代码以供数据接收方调用。通过管理平台提供的统一API发布数据提供方的业务模型代码到数据接收方,可以使得数据提供方与数据接收方产生依赖。管理平台还可以从数据提供方同步获取业务模型规范,业务模型规范例如以事件完成为同步标准。
可以理解的是,数据提供方和数据接收方都可以代表多个应用程序。从数据提供方向数据接收方传输数据可以是从一个应用程序向多个应用程序传输,也可以是从多个应用程序向多个应用程序传输,还可以是从多个应用程序向多个应用程序传输,只需要对应需要传输数据的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API)即可。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数据提供方例如是提供天气数据的A应用,数据接收方例如是地图导航类的B应用。需要同步A应用中的天气数据到B应用中。则可以将A应用中,天气数据模型相关的代码上传到管理平台,管理平台再通过自身统一的API接口发布该天气数据模型相关的代码,然后,B应用通过maven等版本控制工具可以找到管理平台的这个统一的API接口,进而通过该统一的API接口引用该天气数据模型相关的代码,实现了数据接收方和数据提供方的API依赖。由于数据接收方已经可以通过API依赖获取到所需要的众多代码,因而在进一步通过事件总线获取待同步数据之后,不需要自己再另外创建业务模型,及编写相关代码,而可以直接利用现有的业务模型代码和获取到的待同步数据来进行后续应用,省去了大量的模型转换工作,大大提高了数据同步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
S220,根据业务模型代码创建事件处理类。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事件是指系统中任意一个活动的发生,其特点有显著性(发生在系统感兴趣的特定领域),瞬时性(发生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和原子性(发生或不发生)。事件处理是指对系统中任意发生的一个活动调用有关程序或例程进行处理,使系统正常运行。事件处理类则例如是用户定义的用于事件处理的引用数据类型。
S230,获取标准开发包。
S240,利用事件处理类和标准开发包对待同步数据进行数据提供方的发布与数据接收方的监听,以同步数据;其中,通过事件总线对待同步数据进行发布与监听。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通过事件总线直接将需要同步的数据以事件的形式进行同步,无需数据提供方和数据接收方手工进行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的转化,降低了工作量。
图3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建立依赖关系的方法流程图。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图3所示,例如通过操作S211~操作S213来建立数据提供方与数据接收方之间的API依赖关系。
S211,从数据提供方上传业务模型代码到管理平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从数据提供方获取业务模型代码之前,数据提供方可以先获取事件完成信息,事件完成信息例如包括完整的待同步数据,然后根据事件完成信息,来编写业务模型代码。数据提供方例如可以设计统一的业务模型规范来构建业务模型,得到业务模型代码,业务模型例如遵从事件驱动规范。例如以“已完成xxx”事件为标准进行同步,当系统检测到某事件已完成时,即发起数据同步操作。业务模型代码中包含该事件涉及的数据。即对于数据提供方,本公开中数据需要同步的时机例如是某个事件发生后。因此,数据提供方接入时,需以事件驱动的模型进行接入。当某个事件已经完成后,例如用户已经完成转账,涉及到的转账账单信息可以视为完整的待同步数据,即对涉及到的具体业务信息进行同步,可以保证数据同步的完整性、正确性及数据同步效率。数据提供方需要提供自己系统的业务模型代码,以及对该业务模型代码进行解释的文档。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例如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来获取数据提供方的数据和为数据接收方提供来自数据提供方的数据。管理平台例如可以协调应用同步功能的接入以及模型文档的管理。
S212,通过统一API发布业务模型代码,以建立管理平台和数据提供方之间的API依赖。
S213,通过统一API下载业务模型代码到数据接收方,以建立数据接收方和管理平台之间的API依赖。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管理平台会将从数据提供方上传的业务模型代码加入到依赖中,数据提供方以业务模型代码为基础进行文档解释。对于数据接收方,例如可以在管理平台完成使用登记,以对其进行关联。
具体地,数据上游(数据提供方)例如向管理平台注册依据事件驱动规范设计的业务模型:数据上游将与事件相关的程序包(即业务模型代码)上传至公司maven后,将程序包信息和业务模型规范在管理平台上录入。数据下游(数据接收方)对接该业务模型:在管理平台上查询业务模型规范及程序包信息,并通过maven工具下载该事件的相关程序包。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例如通过事件总线来将数据提供方的数据(包含在业务模型代码中)以事件的形式传输到数据接收方。事件总线例如可以接收所有数据提供方的用户封装好的事件。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系统标准开发包,数据上游通过数据同步系统提供的标准开发包(即数据提供开发包)简便快捷地向事件总线写入事件,数据下游通过标准开发包(即数据接收开发包)接收。标准开发包例如可以是具有事件发布及监听功能的程序包。
图4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标准开发包的结构图。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通过管理平台构建的标准开发包例如包括:数据提供开发包和数据接收开发包。其中,数据提供开发包例如包括事件发布API,序列化器和消息生产者,数据接收开发包例如包括事件监听API,反序列化器和消息监听者。数据提供方例如通过调用事件发布API,将需要同步的数据(例如包含于业务模型代码中)以事件的形式进行封装后,写入事件总线,然后数据接收方通过调用事件监听API,对需要同步的事件进行监听,以实现高效的数据同步。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系统标准开发包,通过具有依赖关系的标准API(即统一的事件发布API、事件监听API)来对事件进行发布和监听,无需每个应用对接时都写一份和该应用对接的代码,简化了数据同步过程中的模型转化,简化了开发工作。
图5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图5所示,例如通过操作S241~操作S245来传输数据。
S241,通过序列化器将业务模型代码序列化为字符串。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事件发布API提供工具类,它使用序列化工具将事件(即业务模型的实例)序列化为字符串并写入事件总线。数据上游例如可以自定义业务模型对象(即业务模型代码),通过调用标准开发包中的事件发布API即可将事件发布到事件总线中去。
具体地,对于数据提供方,编写完成事件后,例如可以使用API中EventDispatcher对象的dispatch方法,可以自动将需要发布的事件发布。
S242,利用消息生产者将字符串封装成事件,并发布事件到事件总线。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例如采用消息中间件(如kafka)来传输数据提供方发布的事件。
S243,在事件处理类中对事件的名称进行标注。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数据接收方,例如可以引入最新的本系统的API依赖,即可依赖所有应用需要同步的业务模型数据。数据接收方在管理平台上查询并下载相关程序包后,可以解析该程序包来定义相关事件的处理方法,创建出对应的事件处理类,然后在事件处理类中标注需要监听事件的注解,并将标注注解的事件处理类注册在事件监听API上,即形成了事件监听API对数据上游定义的业务模型代码的监听。
具体地,例如可以通过实现API中的EventListener类,在注解中指定需要监听的事件,当事件总线中有相关事件后,就可以监听到事件,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同步操作。
S244,注册经过标注的事件处理类到事件监听API。
S245,利用注册过的事件监听API在事件总线中监听事件。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数据下游可以自定义事件处理方法,在程序启动时,调用事件监听API,将处理方法注册到事件监听API上。其中,事件处理方法例如可以通过统一的程序包(即业务模型代码)实现数据上、下游的共享。当有事件时,事件监听API会自动将事件打包为数据上游定义的业务模型对象(即业务模型代码),并传递给数据接收方,进而完成与数据提供方的数据同步。
图6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事件监听方法的流程图。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如图6所示,例如通过操作S2451~操作S2453来监听事件。
S2451,调用事件监听API,通过消息监听者监听事件总线中的事件。
S2452,使用反序列化器将事件进行反序列化,得到标准事件。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提出了一种数据传递规范:数据上游方将事件通过通用的序列化工具将事件进行序列化后写入消息队列,数据下游通过反序列化工具自动解析事件,并根据事件进行相应的处理。通过对事件进行序列化和反序列化,可以对事件总线中的事件进行精准区分,便于事件的监听。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下游提供事件监听API,例如采用声明式编程模式,提供监听事件注解@ListenEvent(“EventName”),数据接收方的用户仅需编写事件处理类,并在类上标注该注解。在系统启动时sdk会扫描标注事件监听注解的类,记录类的基本信息和类处理的Event name(事件的名称),sdk通过消息中间件的标准API监听消息中间件中的事件,并通过反序列化工具和数据上游提供的业务模型代码,将监听到的事件消息(字符串)反序列化为一个标准事件对象。
S2453,提取标准事件到数据接收方,以同步数据。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数据接收方获取标准事件对象后,可以提取事件名称,查找到标注对应@ListenEvent的事件的类,并调用这些类对应的事件处理方法,完成事件处理的调用。本公开通过管理平台统一发布业务模型代码,以及采用maven工具等可以建立数据提供方和数据接收方的API依赖,来明确需要监听的事件及建立对应的事件处理方法。其中,数据提供方和数据接收方例如都可以代表多个不同的应用,各应用之间需要同步的数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只需要通过统一的标准开发包进行事件的发布与监听,通过事件总线即可实现多应用间的数据自动同步,大大降低了数据同步的工作量,降低了人工成本。
为了更好理解本公开的方法,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阐述本公开的数据同步过程。
应用场景:应用A需要向应用B、C、D同步业务数据。
第一步:应用A登录管理平台,录入相关业务信息。将自己系统中的业务代码上传至管理平台中。管理平台经过审核后在统一API中添加相关依赖,并更新该API的版本号。
A应用写的订单已接收事件例如包括事件名称、用户名、商品名称和订单时间。数据订单模型例如为可以实现这几项数据要素的代码。
第二步:应用B、C、D添加依赖。
由于第一步应用A已将代码提交至管理平台,在编译通过后,管理平台会自动集成至API发布。因此,应用B、C、D可以通过maven等版本控制工具关联到系统中最新的依赖信息,即可以直接对ReceivedOrderEvent及Order两个代码进行使用。仅需监听事件,监听事件通过@ListenEvent、@Override等相关代码即可完成。@ListenEvent注解表明了要监听事件总线中的哪个event。无需任意其他代码。当有该事件到达事件总线时,该类的handle方法将被自动调起。
第三步:应用A发布事件,BCD中的监听方法被自动调起。
应用A发生接收订单事件后,将相关的订单信息打包进事件中,通过API的EventHandler事件即可自动完成该事件发布到事件总线中,这个事件被其他应用的ListenEvent监听到后,会自动从事件总线中提取,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处理,完成数据的同步。
基于上述数据同步方法,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同步装置。以下将结合图7对该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图7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数据同步装置的结构框图。
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数据同步装置700包括传输模块710、创建模块720、获取模块730和同步模块740。
传输模块710用于从数据提供方传输业务模型代码到数据接收方,业务模型代码包括待同步数据。在一实施例中,传输模块71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210,在此不再赘述。
创建模块720用于根据业务模型代码创建事件处理类。在一实施例中,创建模块72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220,在此不再赘述。
获取模块730用于获取标准开发包。在一实施例中,获取模块73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230,在此不再赘述。
同步模块740用于利用事件处理类和标准开发包对待同步数据进行数据提供方的发布与数据接收方的监听,以同步数据;其中,通过事件总线对待同步数据进行发布与监听。在一实施例中,同步模块740可以用于执行前文描述的操作S240,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传输模块710、创建模块720、获取模块730和同步模块740中的任意多个模块可以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或者其中的任意一个模块可以被拆分成多个模块。或者,这些模块中的一个或多个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可以与其他模块的至少部分功能相结合,并在一个模块中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传输模块710、创建模块720、获取模块730和同步模块74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硬件电路,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LA)、片上系统、基板上的系统、封装上的系统、专用集成电路(ASIC),或可以通过对电路进行集成或封装的任何其他的合理方式等硬件或固件来实现,或以软件、硬件以及固件三种实现方式中任意一种或以其中任意几种的适当组合来实现。或者,传输模块710、创建模块720、获取模块730和同步模块74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至少被部分地实现为计算机程序模块,当该计算机程序模块被运行时,可以执行相应的功能。
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适于实现数据同步方法的电子设备的方框图。
如图8所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8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8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8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处理器801例如可以包括通用微处理器(例如CPU)、指令集处理器和/或相关芯片组和/或专用微处理器(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等。处理器801还可以包括用于缓存用途的板载存储器。处理器801可以包括用于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不同动作的单一处理单元或者是多个处理单元。
在RAM 803中,存储有电子设备8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801、ROM802以及RAM 803通过总线804彼此相连。处理器801通过执行ROM 802和/或RAM 803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各种操作。需要注意,所述程序也可以存储在除ROM 802和RAM 8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处理器801也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的程序来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的各种操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电子设备800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I/O)接口805,输入/输出(I/O)接口805也连接至总线804。电子设备800还可以包括连接至I/O接口805的以下部件中的一项或多项: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8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8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8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809。通信部分8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8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805。可拆卸介质8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8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808。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装置/系统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装置/系统中。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执行时,实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例如,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上文描述的ROM 802和/或RAM 803和/或ROM 802和RAM 803以外的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系统中运行时,该程序代码用于使计算机系统实现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物品推荐方法。
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8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装置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系统、装置、模块、单元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块来实现。
在一种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依托于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等有形存储介质。在另一种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也可以在网络介质上以信号的形式进行传输、分发,并通过通信部分809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811被安装。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网络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8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8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801执行时,执行本公开实施例的系统中限定的上述功能。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描述的系统、设备、装置、模块、单元等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块来实现。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具体地,可以利用高级过程和/或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和/或汇编/机器语言来实施这些计算程序。程序设计语言包括但不限于诸如Java,C++,python,“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公开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或/或结合,即使这样的组合或结合没有明确记载于本公开中。特别地,在不脱离本公开精神和教导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个实施例和/或权利要求中记载的特征可以进行多种组合和/或结合。所有这些组合和/或结合均落入本公开的范围。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这些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并非为了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尽管在以上分别描述了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各个实施例中的措施不能有利地结合使用。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多种替代和修改,这些替代和修改都应落在本公开的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数据同步方法,包括:
从数据提供方传输业务模型代码到数据接收方,所述业务模型代码包括待同步数据;
根据所述业务模型代码创建事件处理类;
获取标准开发包;
利用所述事件处理类和所述标准开发包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所述数据提供方的发布与所述数据接收方的监听,以同步数据;
其中,通过事件总线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发布与监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所述从数据提供方传输业务模型代码到数据接收方包括:
建立管理平台,所述管理平台用于提供统一API;
通过所述统一API建立所述数据提供方与所述数据接收方之间的API依赖;
根据所述API依赖从所述数据提供方传输所述业务模型代码到所述数据接收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所述通过所述统一API建立所述数据提供方与所述数据接收方之间的API依赖包括:
从所述数据提供方上传所述业务模型代码到所述管理平台;
通过所述统一API发布所述业务模型代码,以建立所述管理平台和所述数据提供方之间的API依赖;
通过所述统一API下载所述业务模型代码到所述数据接收方,以建立所述数据接收方和所述管理平台之间的API依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所述获取标准开发包包括:
分别获取数据提供开发包和数据接收开发包;
其中,所述数据提供开发包包括事件发布API,用于被调用,以将所述业务模型代码封装成事件从所述数据提供方发布到所述事件总线;
所述数据接收开发包包括事件监听API,用于被调用,以从所述事件总线中监听所述事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所述数据提供开发包还包括序列化器和消息生产者,所述通过事件总线,利用所述事件处理类和所述标准开发包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数据提供方的发布包括:
通过所述序列化器将所述业务模型代码序列化为字符串;
利用所述消息生产者将所述字符串封装成所述事件,并发布所述事件到所述事件总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所述通过事件总线,利用所述事件处理类和所述标准开发包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数据接收方的监听包括:
在所述事件处理类中对所述事件的名称进行标注;
注册经过标注的所述事件处理类到所述事件监听API;
利用注册过的所述事件监听API在所述事件总线中监听所述事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所述数据接收开发包还包括反序列化器和消息监听者,所述利用注册过的所述事件监听API在所述事件总线中监听所述事件包括:
调用所述事件监听API,通过所述消息监听者监听所述事件总线中的所述事件;
使用所述反序列化器将所述事件进行反序列化,得到标准事件;
提取所述标准事件到所述数据接收方,以同步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在从所述数据提供方上传所述业务模型代码到所述管理平台之前,所述数据同步方法还包括:
获取事件完成信息,所述事件完成信息包括完整的所述待同步数据;
根据所述事件完成信息编写所述业务模型代码。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通过maven从所述数据提供方上传所述业务模型代码到所述管理平台;
通过maven从所述管理平台下载所述业务模型代码到所述数据接收方。
10.一种数据同步装置,包括:
传输模块,用于从数据提供方传输业务模型代码到数据接收方,所述业务模型代码包括待同步数据;
创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业务模型代码创建事件处理类;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标准开发包;
同步模块,用于利用所述事件处理类和所述标准开发包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所述数据提供方的发布与所述数据接收方的监听,以同步数据;其中,通过事件总线对所述待同步数据进行发布与监听。
1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其中,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可执行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
1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同步方法。
CN202210543101.8A 2022-05-16 2022-05-16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Pending CN1149686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3101.8A CN114968605A (zh) 2022-05-16 2022-05-16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43101.8A CN114968605A (zh) 2022-05-16 2022-05-16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8605A true CN114968605A (zh) 2022-08-30

Family

ID=82985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43101.8A Pending CN114968605A (zh) 2022-05-16 2022-05-16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68605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441829A (zh) 頁面處理方法和裝置以及頁面生成方法和裝置
US10915378B1 (en) Open discovery service
CN113505302A (zh) 支持动态获取埋点数据的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10109983B (zh) 一种操作Redis数据库的方法和装置
Rattanapoka et al. An MQTT-based IoT cloud platform with flow design by Node-RED
CN115357761A (zh) 链路追踪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77273B (zh) 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1787041B (zh) 用于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6561013A (zh) 基于目标服务框架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1752644A (zh) 接口模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14154A (zh) 前端开发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382058A (zh) 一种服务的测试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4968605A (zh) 数据同步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CN113515271B (zh) 服务代码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783903B (zh) 生成更新日志的方法和装置
CN109669720B (zh) 基于Promise的链式异步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448578A (zh) 页面数据处理方法、处理系统、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16263A (zh) 用于浏览器中多页签通信的系统、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1382057B (zh) 测试用例生成方法,测试方法及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3704079A (zh) 基于Protobuf的接口测试方法和装置
CN111241538B (zh) 一种保护节点对象变量的方法、装置、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2688863B (zh) 网关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099122B (zh) 用于发送网络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CN115705193A (zh) 分布式编译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EP3588298A1 (en) Enabling synchronous editable signals in process model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