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3558A - 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方法及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方法及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63558A
CN114963558A CN202111169672.1A CN202111169672A CN114963558A CN 114963558 A CN114963558 A CN 114963558A CN 202111169672 A CN202111169672 A CN 202111169672A CN 114963558 A CN114963558 A CN 1149635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module
load
comparator
outp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967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63558B (zh
Inventor
麻文山
栾超
管江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Qingdao Haier New Energy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Qingdao Haier New Energy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Qingdao Haier New Energy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6967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6355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635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35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635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35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HFLUID HEATERS, e.g. WATER OR AIR HEATERS, HAVING HEAT-GENERATING MEANS, e.g. HEAT PUMPS, IN GENERAL
    • F24H9/00Details
    • F24H9/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4H9/2007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ers
    • F24H9/201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water heaters using electrical energy suppl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7509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7536Interface arrangeme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5/00Manipulating of pulses not covered by one of the other main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3K5/156Arrangements in which a continuous pulse train is transformed into a train having a desired patter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mplifiers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方法及热水器。本申请提供的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使用振荡信号模块产生与负载输出端电压相应的脉冲信号;使用第一光电隔离模块实现了MCU芯片的第一输入端与强电侧的隔离,初步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使用MCU芯片实现对弱电侧第一脉冲信号占空比的调整,通过调整占空比,可以将输入MCU芯片的信号变为未处理的待调节负载的控制信号;第二光电隔离模块将MCU芯片的输出端与强电侧的隔离,进一步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本申请提供的装置使用了两个光电隔离模块,实现了MCU芯片侧保持弱电的效果,提升了装置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方法及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供电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方法及热水器。
背景技术
在大量的家用电器的使用过程中,都需要调节负载的运行状态,除了手动控制负载以外,自动调节负载已经是越来越流行的趋势,通过自动化控制负载的运行,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同时也降低操作人员需要操作强电负载所带来的风险。
目前,强电直流负载的自动调节已经可以实现,当前的强电直流负载的自动调节电路可获取电机转子的位置和转向,单片机电路根据转子的位置和转向输出三相方波信号,三相方波信号可控制电机的运行状态。
现有技术的方案中,对电机侧和单片机电路侧,即强电侧和弱电侧的隔离不足,安全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方法及热水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负载调节装置安全性较低的缺点。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包括:振荡信号模块、第一光电隔离模块、微控制单元MCU(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单元)芯片和第二光电隔离模块;振荡信号模块的输入端接入待调节负载的输出端,振荡信号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出端与MCU芯片的输入端相连,MCU芯片的输出端与第二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出端与待调节负载的输入端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振荡信号模块包括:滤波放大模块、振荡模块和比较模块;滤波放大模块的输入端接入待调节负载的输出端,滤波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比较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振荡模块的输出端与比较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比较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滤波放大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和比较器IC1;电阻R1的第一端为滤波放大模块的输入端,电阻R1的第一端与待调节负载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1的第二端与比较器IC1的正相端和电容C1的第一端相连,比较器IC1的负相端与电阻R2的第一端和电阻R3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3的第二端与比较器IC1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3的第二端和比较器IC1的输出端的共接点为滤波放大模块的输出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振荡模块包括: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比较器IC2、比较器IC3和电容C2;电阻R4第一端与模拟电源相连,第二端与电阻R5第一端和比较器IC2的负相端相连,电阻R5的第二端接地,比较器IC2的正相端与电阻R6的第一端和电阻R7的第一端相连,比较器IC2的输出端与电阻R6的第二端和电阻R8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7的第二端与比较器IC3的输出端和电容C2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7的第二端、比较器IC3的输出端和电容C2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作为振荡模块的输出端,电容C2的第二端与电阻R8的第二端和比较器IC3的负相端相连,比较器IC3的正向端与电阻R9的第一端和电阻R10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9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10的第二端与模拟电源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比较模块包括:比较器IC4和电阻R11;比较器IC4的正相端作为比较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比较器IC4的负相端作为比较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比较器IC4的输出端与电阻R11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1的第二端作为比较模块的输出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光电隔离模块包括:三极管Q1、电阻R12、电阻R13、光电隔离器IC5;三极管Q1的基极作为第一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入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光电隔离器IC5的第一端相连,光电隔离器IC5的第二端与电阻R12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2的第二端接模拟电源,光电隔离器IC5的第三端接地,光电隔离器IC5的第四端与电阻R13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3的第二端接数字电源,光电隔离器IC5的第四端与电阻R13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作为第一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出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MCU芯片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出端相连,MCU芯片的第二输入端接地,第三输入端接数字电源,输出端接第二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入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光电隔离模块,包括:光电隔离器IC6和电阻R14;光电隔离器IC6的第一端作为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入端,光电隔离器IC6的第二端与电阻R14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4的第二端接数字电源,光电隔离器IC6的第三端接地,光电隔离器IC6的第四端作为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出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还包括放大模块;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二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出端相连,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负载的输入端相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号放大模块,包括:三极管Q2、电阻R15和电阻R16;电阻R15的第一端作为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入端,电阻R15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模拟电源,集电极与电阻R16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6的第二端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16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作为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方法,包括振荡信号模块获得待调节负载输出端的电压值,并根据待调节负载输出端的电压值输出脉冲信号,将脉冲信号输入第一光电隔离模块;第一光电隔离模块对脉冲信号进行隔离处理得到隔离后的弱电侧第一脉冲信号,并将隔离后的弱电侧第一脉冲信号输入MCU芯片;MCU芯片对弱电侧第一脉冲信号进行脉冲宽度调整得到弱电侧第二脉冲信号,并将弱电侧第二脉冲信号输入第二光电隔离模块;第二光电隔离模块对弱电侧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隔离处理得到强电侧脉冲信号,并将强电侧脉冲信号输入待调节负载,以实现对待调节负载的调整。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热水器,包括热水器本体,热水器本体内设有如第一方面提供的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方法及热水器,其中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通过使用振荡信号模块产生与负载输出端电压相应的脉冲信号;使用第一光电隔离模块实现了MCU芯片的第一输入端与强电侧的隔离,初步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使用MCU芯片实现对弱电侧第一脉冲信号占空比的调整,通过调整占空比,可以将输入MCU芯片的信号变为未处理的待调节负载的控制信号,也即弱电侧第二脉冲信号;第二光电隔离模块将MCU芯片的输出端与强电侧的隔离,进一步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同时第二光电隔离模块输出端与负载相连实现了对待调节负载的控制。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的模块结构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的模块结构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的示例电路结构;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比较模块所处理信号的波形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芯片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包括振荡信号模块、第一光电隔离模块、MCU芯片和第二光电隔离模块,在待调整负载启动的瞬间,振荡信号模块获得待调整负载输出端电压,并输出脉冲信号,脉冲信号输入第一光电隔离模块,第一光电隔离模块根据脉冲信号输出隔离后的弱电侧第一脉冲信号,并将隔离后的弱电侧第一脉冲信号输入MCU芯片,MCU芯片根据弱电侧第一脉冲信号输出弱电侧第二脉冲信号,第二光电隔离模块接收弱电侧第二脉冲信号,并对弱电侧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隔离处理得到强电侧脉冲信号,并将强电侧脉冲信号输入待调节负载,以实现对待调节负载的调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使用两个光电隔离模块对负载侧电路和MCU芯片进行隔离,使MCU芯片侧只有弱电,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的模块结构图一。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于本申请相关的部分,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包括:
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100内置于热水器中,且与热水器中的待调节负载200连接,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100用于根据待调节负载200的输出振荡信号控制待调节负载200的运行状态。
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包括:振荡信号模块101、第一光电隔离模块102、微控制单元MCU芯片103和第二光电隔离模块104。
振荡信号模块101的输入端接入待调节负载的输出端,振荡信号模块101的输出端与第一光电隔离模块10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光电隔离模块102的输出端与MCU芯片103的输入端相连,MCU芯片103的输出端与第二光电隔离模块104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光电隔离模块104的输出端与待调节负载200的输入端相连。
在待调节负载200启动的瞬间,振荡信号模块101获得待调节负载输出端的电压值,并根据待调节负载输出端的电压值输出脉冲信号,将脉冲信号输入第一光电隔离模块102;第一光电隔离模块102对脉冲信号进行隔离处理得到隔离后的弱电侧第一脉冲信号,并将隔离后的弱电侧第一脉冲信号输入MCU芯片103;MCU芯片103对弱电侧第一脉冲信号进行脉冲宽度调整得到弱电侧第二脉冲信号,并将弱电侧第二脉冲信号输入第二光电隔离模块104;第二光电隔离模块104对弱电侧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隔离处理得到强电侧脉冲信号,并将强电侧脉冲信号输入待调节负载200,以实现对待调节负载200运行状态的调整。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提供的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使用振荡信号模块101产生与待调节负载200输出端电压相应的脉冲信号;使用第一光电隔离模块102实现了MCU芯片103的第一输入端与强电侧的隔离,初步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使用MCU芯片103实现对弱电侧第一脉冲信号占空比的调整,通过调整占空比,可以将输入MCU芯片103的信号变为对未处理的待调节负载200的控制信号,也即弱电侧第二脉冲信号;第二光电隔离模块104将MCU芯片103的输出端与强电侧的隔离,进一步增加了装置的安全性;第二光电隔离模块104输出端与待调节负载200的输入端相连实现对待调节负载200的控制。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的模块结构图二。参考图2,振荡信号模块101,具体包括:
滤波放大模块1011、振荡模块1012和比较模块1013。
滤波放大模块1011的输入端接入待调节负载的输出端,滤波放大模块1011的输出端与比较模块1013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振荡模块1012的输出端与比较模块1013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比较模块1013的输出端与第一光电隔离模块102的输入端相连。
在待调节负载启动的瞬间,滤波放大模块1011获得待调节负载200输出端的电压值,并对待调节负载200输出端的电压值进行滤波以输出放大的第一电压信号,将第一电压信号输入比较模块1013;振荡模块1012持续产生振荡的第二电压信号,并将第二电压信号输入比较模块1013;比较模块1013根据第一电压信号和第二电压信号输出脉冲信号,并将脉冲信号输入第一光电隔离模块102。
其中,振荡的第二电压信号也可以由额外的MCU芯片、运算放大器或比较器搭建的振荡电路得到。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的示例电路结构。参考图3,作为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滤波放大模块1011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和比较器IC1。
电阻R1的第一端为滤波放大模块1011的输入端,电阻R1的第一端与待调节负载200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1的第二端与比较器IC1的正相端和电容C1的第一端相连,比较器IC1的负相端与电阻R2的第一端和电阻R3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3的第二端与比较器IC1的输出端相连,电阻R3的第二端和比较器IC1的输出端的共接点为滤波放大模块1011的输出端。
其中,电阻R1和电容C1起到滤波作用。
参考图3,作为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振荡模块1012包括: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比较器IC2、比较器IC3和电容C2。
电阻R4第一端与模拟电源相连,第二端与电阻R5第一端和比较器IC2的负相端相连,电阻R5的第二端接地,比较器IC2的正相端与电阻R6的第一端和电阻R7的第一端相连,比较器IC2的输出端与电阻R6的第二端和电阻R8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7的第二端与比较器IC3的输出端和电容C2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7的第二端、比较器IC3的输出端和电容C2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作为振荡模块1012的输出端,电容C2的第二端与电阻R8的第二端和比较器IC3的负相端相连,比较器IC3的正向端与电阻R9的第一端和电阻R10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9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10的第二端与模拟电源相连。
振荡模块1012输出的震荡的第二电压信号可以是三角波,其振荡频率为:
Figure BDA0003292615980000071
其中,f为三角波振荡频率,R8为电阻R8的电阻值,R6为电阻R6的电阻值,R7为电阻R7的电阻值,C2为电容C2的电容值。
振荡幅值为:
Figure BDA0003292615980000072
其中,U为振荡幅值,R5为电阻R5的电阻值,R6为电阻R6的电阻值,R7为电阻R7的电阻值,Vcc为模拟电源Vcc的电压值,Vo为比较器IC2输出的电压值。
参考图3,作为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比较模块1013包括:比较器IC4和电阻R11。
比较器IC4的正相端作为比较模块1013的第一输入端,比较器IC4的负相端作为比较模块1013的第二输入端,比较器IC4的输出端与电阻R11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1的第二端作为比较模块1013的输出端。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比较模块1013所处理信号的波形示意图。如图4所示,比较器IC4的正相端接收滤波放大模块1011输出的电压信号,滤波放大模块1011输出的电压信号为值不变的波形,比较器IC4的负相端接收振荡模块1012输出的三角波,经过比较后输出方形的脉冲信号。
参考图3,作为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第一光电隔离模块102包括:三极管Q1、电阻R12、电阻R13、光电隔离器IC5。
三极管Q1的基极作为第一光电隔离模块102的输入端,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光电隔离器IC5的第一端相连,光电隔离器IC5的第二端与电阻R12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2的第二端接模拟电源,光电隔离器IC5的第三端接地,光电隔离器IC5的第四端与电阻R13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3的第二端接数字电源,光电隔离器IC5的第四端与电阻R13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作为第一光电隔离模块102的输出端。
三极管Q1基极接收比较模块1013输出的脉冲信号,当脉冲信号足以使三极管Q1导通时,三极管Q1会将振荡信号放大,并传输给光电隔离器IC5的第一端,从而控制光电隔离器IC5的工作状态,实现第一光电隔离模块102根据脉冲信号输出弱电侧第一脉冲信号的效果。
参考图3,作为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MCU芯片103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光电隔离模块102的输出端相连,MCU芯片103的第二输入端接地,第三输入端接数字电源,输出端接第二光电隔离模块104的输入端。
具体的,MCU芯片103的第一输入端可以包括MCU芯片103的“INT”口,第二输入端可以包括MCU芯片103的“VSS”口,第三输入端可以包括MCU芯片103的“VDD”口,输出端可以包括MCU芯片103的“PWM”口。
参考图3,作为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第二光电隔离模块104,包括:光电隔离器IC6和电阻R14。
光电隔离器IC6的第一端作为第二光电隔离模块104的输入端,光电隔离器IC6的第二端与电阻R14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4的第二端接数字电源,光电隔离器IC6的第三端接地,光电隔离器IC6的第四端作为光电隔离模块104的输出端。
参考图2,作为本申请一可选实施例,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还包括信号放大模块105,信号放大模块105的输入端与第二光电隔离模块104的输出端相连,信号放大模块104的输出端与负载200的输入端相连。
在待调节负载200启动的瞬间,信号放大模块105接收强电侧脉冲信号,并对强电侧脉冲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得到放大后的数字信号,并将放大后的数字信号输入待调节负载200,实现对待调节负载200的调整。
参考图3,信号放大模块105,包括:三极管Q2、电阻R15和电阻R16。
电阻R15的第一端作为信号放大模块105的输入端,电阻R15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模拟电源,集电极与电阻R16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6的第二端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16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作为信号放大模块105的输出端。
具体的,当第二光电隔离模块104输出的强电侧脉冲信号有输出时,即第二光电隔离模块104被导通并输出电压时,三极管Q2被导通,实现对强电侧脉冲信号的放大,并将放大后的数字信号输入待调节负载200,实现对待调节负载200的控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方法,采用如上各实施例的隔离调节负载电流装置,该方法包括:振荡信号模块获得待调节负载输出端的电压值,并根据待调节负载输出端的电压值输出脉冲信号,将脉冲信号输入第一光电隔离模块;第一光电隔离模块对脉冲信号进行隔离处理得到隔离后的弱电侧第一脉冲信号,并将隔离后的弱电侧第一脉冲信号输入MCU芯片;MCU芯片对弱电侧第一脉冲信号进行脉冲宽度调整得到弱电侧第二脉冲信号,并将弱电侧第二脉冲信号输入第二光电隔离模块;第二光电隔离模块对弱电侧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隔离处理得到强电侧脉冲信号,并将强电侧脉冲信号输入待调节负载,以实现对待调节负载的调整。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热水器,包括热水器本体,热水器本体内设有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可选实施例”和“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或“相连”,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振荡信号模块、第一光电隔离模块、微控制单元MCU芯片和第二光电隔离模块;
所述振荡信号模块的输入端接入待调节负载的输出端,所述振荡信号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MCU芯片的输入端相连,所述MCU芯片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待调节负载的输入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信号模块包括:滤波放大模块、振荡模块和比较模块;
所述滤波放大模块的输入端接入所述待调节负载的输出端,所述滤波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振荡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比较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放大模块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和比较器IC1;
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为所述滤波放大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待调节负载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比较器IC1的正相端和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比较器IC1的负相端与所述电阻R2的第一端和所述电阻R3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比较器IC1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电阻R3的第二端和所述比较器IC1的输出端的共接点为所述滤波放大模块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模块包括: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比较器IC2、比较器IC3和电容C2;
所述电阻R4第一端与模拟电源相连,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5第一端和所述比较器IC2的负相端相连,所述电阻R5的第二端接地,所述比较器IC2的正相端与所述电阻R6的第一端和电阻R7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比较器IC2的输出端与所述电阻R6的第二端和所述电阻R8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与所述比较器IC3的输出端和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7的第二端、所述比较器IC3的输出端和所述电容C2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作为所述振荡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电容C2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8的第二端和所述比较器IC3的负相端相连,所述比较器IC3的正向端与所述电阻R9的第一端和所述电阻R10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电阻R10的第二端与模拟电源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模块包括:比较器IC4和电阻R11;
所述比较器IC4的正相端作为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比较器IC4的负相端作为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所述比较器IC4的输出端与所述电阻R11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11的第二端作为所述比较模块的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电隔离模块包括:三极管Q1、电阻R12、电阻R13和光电隔离器IC5;
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作为所述第一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入端,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所述光电隔离器IC5的第一端相连,所述光电隔离器IC5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12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12的第二端接模拟电源,所述光电隔离器IC5的第三端接地,所述光电隔离器IC5的第四端与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13的第二端接数字电源,所述光电隔离器IC5的第四端与所述电阻R13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作为所述第一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CU芯片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MCU芯片的第二输入端接地,第三输入端接数字电源,输出端接第二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入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电隔离模块,包括:光电隔离器IC6和电阻R14;
所述光电隔离器IC6的第一端作为所述第二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光电隔离器IC6的第二端与所述电阻R14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14的第二端接数字电源,所述光电隔离器IC6的第三端接地,所述光电隔离器IC6的第四端作为所述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信号放大模块;
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光电隔离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负载的输入端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包括:三极管Q2、电阻R15和电阻R16;
所述电阻R15的第一端作为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电阻R15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模拟电源,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16的第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16的第二端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16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作为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
11.一种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包括:
所述振荡信号模块获得所述待调节负载输出端的电压值,并根据所述待调节负载输出端的电压值输出脉冲信号,将所述脉冲信号输入所述第一光电隔离模块;所述第一光电隔离模块对所述脉冲信号进行隔离处理得到隔离后的弱电侧第一脉冲信号,并将所述隔离后的弱电侧第一脉冲信号输入所述MCU芯片;所述MCU芯片对所述弱电侧第一脉冲信号进行脉冲宽度调整得到弱电侧第二脉冲信号,并将所述弱电侧第二脉冲信号输入所述第二光电隔离模块;所述第二光电隔离模块对所述弱电侧第二脉冲信号进行隔离处理得到强电侧脉冲信号,并将所述强电侧脉冲信号输入所述待调节负载,以实现对所述待调节负载的调整。
12.一种热水器,包括:热水器本体,所述热水器本体内设有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的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
CN202111169672.1A 2021-10-08 2021-10-08 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方法及热水器 Active CN11496355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9672.1A CN114963558B (zh) 2021-10-08 2021-10-08 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方法及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9672.1A CN114963558B (zh) 2021-10-08 2021-10-08 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方法及热水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3558A true CN114963558A (zh) 2022-08-30
CN114963558B CN114963558B (zh) 2024-04-02

Family

ID=82974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9672.1A Active CN114963558B (zh) 2021-10-08 2021-10-08 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方法及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63558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50844A (ja) * 1997-11-14 1999-06-02 Misawa Homes Co Ltd 建物の配線構造
CN102195239A (zh) * 2010-03-11 2011-09-21 深圳市泰昂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背景墙技术的智能进线模块
CN103234276A (zh) * 2013-04-29 2013-08-07 王金波 家用智能电控暖风机控制装置
CN106533429A (zh) * 2015-09-11 2017-03-22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强弱电隔离装置及电器
CN207622680U (zh) * 2017-12-28 2018-07-17 精量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信号解调电路及传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50844A (ja) * 1997-11-14 1999-06-02 Misawa Homes Co Ltd 建物の配線構造
CN102195239A (zh) * 2010-03-11 2011-09-21 深圳市泰昂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背景墙技术的智能进线模块
CN103234276A (zh) * 2013-04-29 2013-08-07 王金波 家用智能电控暖风机控制装置
CN106533429A (zh) * 2015-09-11 2017-03-22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强弱电隔离装置及电器
CN207622680U (zh) * 2017-12-28 2018-07-17 精量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信号解调电路及传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3558B (zh) 202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45599B (zh) 开关稳压电源及其稳压方法
WO1996013094A9 (en) Power amplifier with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N108233545A (zh) 一种无线充电接收电路、电子设备及无线充电方法
CN114963558B (zh) 隔离调节负载电流的装置、方法及热水器
CN113849027B (zh) 一种档位调节电流源电路
CN110231846A (zh) 一种具有恒流和恒压双功能的电源模块反馈控制电路
CN1151227A (zh) 采用无转送器的母线连接器提供舱内电源的装置
CN106374742B (zh) 开关电源输出频率调节电路
CN107681901A (zh) 一种抑制开关电源输出电压过冲的电路及方法
CN206412930U (zh) 一种降压电路
CN214315229U (zh) 一种车辆脉冲采集电路、车辆脉冲采集设备及车辆
CN211701853U (zh) 一种基于电源正参考的pwm脉宽控制恒流转换电路
CN210835776U (zh) 直流电平调节电路
CN201937460U (zh) 稳压电源
CN211979538U (zh) 一种基于模块电源的多机并联恒流供电电路
CN210351093U (zh) 一种v波段功率放大电路
CN113241731A (zh) 一种三相无刷直流电机的过流保护电路
CN209088815U (zh) Dcdc电路及负载供电电路
CN112398391A (zh)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bss通信高驱电压调节器
CN201574959U (zh) 一种多模式调变的风扇转速控制电路
CN219086829U (zh) 电动车辆及其偏置电压控制电路
CN213338479U (zh) 一种参数可调的开关电源反馈环路
WO2017186104A1 (zh) Pwm的发生电路
CN220323793U (zh) 一种加热电路、加热控制系统及质谱仪
CN216490407U (zh) 一种射频放大器的温度保护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