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2215A - 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62215A
CN114962215A CN202210223659.8A CN202210223659A CN114962215A CN 114962215 A CN114962215 A CN 114962215A CN 202210223659 A CN202210223659 A CN 202210223659A CN 114962215 A CN114962215 A CN 1149622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ipeline
water
gas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2365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62215B (zh
Inventor
杨木林
李明
樊有林
石建光
张锦龙
常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neng Baotou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neng Baotou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neng Baotou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neng Baotou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2365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622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62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2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62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622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6Cooling; Heating; Prevention of freez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2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02Lubrication
    • F04B39/02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servoirs in the cas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F04B39/16Filtration; Moisture separ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装置包括:空压机的出口通过油气混合管路与油气分离器的进口连接,空压机的出口流出的油气混合物通过油气混合管路流入油气分离器进行油气分离;经过油气分离器分离后的气体通过出气管路流入气路空冷器,经过冷却后排出;经过油气分离器分离后的润滑油通过第一油管路流入油路换热组件,经过油路换热组件热量回收后,通过第三油管路流入空压机的回油口。以此方式,既能够对流出空压机的气体和润滑油进行冷却,又能对冷却时吸收的热量进行回收,避免热量被排到空气中而浪费热量。

Description

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压机领域,尤其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空气压缩机(简称为空压机)在运行过程中,真正用于增加空气势能所消耗的电能,占总耗电量的15%~20%,大约80%~85%的电能转化为热量,进入压缩过的空气、润滑油中,再通过空冷或者水冷的方式冷却润滑油,从而使得空压机对润滑油进行回收,使得润滑油能够循环使用,但是空冷或水冷润滑油时所吸收的热量会被排放到空气中,从而造成这些热量被白白浪费。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该装置包括:
空压机、油气混合管路、油气分离器、第一油管路、出气管路、气路空冷器、油路换热组件以及第三油管路;其中:
所述空压机的出口通过所述油气混合管路与所述油气分离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空压机的出口流出的油气混合物通过所述油气混合管路流入所述油气分离器进行油气分离;
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出气口连接有所述出气管路,所述出气管路上连接有所述气路空冷器,经过所述油气分离器分离后的气体通过所述出气管路流入所述气路空冷器,经过冷却后排出;
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出油口通过所述第一油管路连接油路换热组件的进口,所述油路换热组件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三油管路与所述空压机的回油口连接,经过所述油气分离器分离后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第一油管路流入所述油路换热组件,经过所述油路换热组件热量回收后,通过所述第三油管路流入空压机的回油口。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油路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
所述换热器热侧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油管路,所述换热器热侧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三油管路,经过所述油气分离器分离后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第一油管路流入所述换热器,经过所述换热器冷却后,流入所述第三油管路。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油路换热组件还包括:
第二油管路、油路空冷器以及风机;
所述油路空冷器的进口通过所述第二油管路与所述换热器热侧的出口连接,所述油路空冷器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三油管路与所述空压机的回油口连接;
所述油路空冷器和所述气路空冷器相对布置,所述油路空冷器和所述气路空冷器的相对位置设有所述风机,所述风机能够将所述气路空冷器流出的空气吹向所述油路空冷器,以使得所述油路空冷器对流经的润滑油进行冷却。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油路换热组件还包括:
工况切换器和第五油管路,
所述工况切换器位于所述第一油管路上,所述工况切换器通过所述第五油管路与所述第二油管路连接,并与所述换热器相并联,所述工况切换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油管路中经过的润滑油流入所述第五油管路或所述换热器。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油路换热组件还包括:
第二油路恒温器和第六油管路;
所述第二油路恒温器位于所述第二油管路上,所述第二油路恒温器通过所述第六油管路与所述第三油管路连接,所述第五油管路与所述第二油管路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二油路恒温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油路空冷器之间,所述第六油管路与所述第三油管路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点。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油路恒温器以及第四油管路;
所述第一油路恒温器连接在所述第一油管路上,所述第一油路恒温器通过所述第四油管路与所述第三油管路连接,且所述第四油管路与所述第三油管路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一油路恒温器在所述第一油管路中流经的润滑油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将通过所述第一油管路流向所述换热器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第四油管路分流至所述第三油管路,以提高空压机的回油温度。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换热器冷侧的进口和出口之间连接有水循环管路,
所述水循环管路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水管路、热用户和第二水管路,所述第一水管路与所述换热器冷侧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二水管路与所述换热器冷侧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水管路或所述第二水管路上连接有循环泵,所述第一水管路上连接有自来水管路以及所述自来水管路上连接有自来水阀,其中:
所述热用户的水位低于预设水位时,控制所述水管路和所述自来水阀开启,对所述热用户进行补水,以使所述换热器进入全热回收工况;所述热用户的水温低于预设水温时,控制所述循环泵开启,将所述热用户的水泵入所述换热器冷侧进行循环,以使所述换热器进入部分余热回收工况。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水管路上连接有第一温度计,所述第二水管路上连接有第二温度计,所述换热器热侧进口处的第一油管路上连接有第三温度计,所述换热器热侧出口处的第二油管路上连接有第四温度计。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二水管路上连接有水路恒温器,所述水路恒温器控制所述换热器出水温度恒定。
如上所述的方面和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进一步提供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三油管路上连接有油过滤器,所述油过滤器用于过滤从所述第三油管路流入所述空压机的润滑油;
所述空压机的进气口连接有进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上连接有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用于过滤进入所述空压机的空气;
所述出气管路上连接有稳压罐,所述气路空冷器位于稳压罐和油气分离器之间。
本公开中,利用油气分离器可对油气混合管路中流经的油气混合物进行分离,而分离后的气体温度比较高,可能有六七十度,因而通过所述出气管路流入所述气路空冷器,可对气体进行冷却后排出,从而避免排出的气体温度过高;进一步地通过增加油路换热组件,可利用增加的油路换热组件对油气分离器分离后的润滑油进行热量回收,以对润滑油进行冷却的同时对润滑油的热量进行回收,如此,既能够对流出空压机的气体和润滑油进行冷却,又能对冷却时吸收的热量进行回收,避免热量被排到空气中而浪费热量,实现空压机余热回收。
应当理解,发明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的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另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的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又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的框图。
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中部件与编号关系如下:
自来水管路-1、自来水阀-2、第一温度计-3、第四温度计-4、第二油管路-5、第二油路恒温器-6、第六油管路-7、稳压罐-8、出气管路-9、第三油管路-10、油过滤器-11、空气过滤器-12、进气管路-13、空压机-14、油气混合管路-15、油气分离器-16、第一油管路-17、第一连接点-18、工况切换器-19、换热器-20、水路恒温器-21、第二水管路-22、热用户-23、循环泵-24、第一水管路-25、第二温度计-26、第五油管路-27、油路空冷器-28、风机-29、气路空冷器-30、第二连接点-31、第一油路恒温器-32、第三温度计-33、第三连接点-34以及第四油管路-3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全部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100的框图。装置100可以包括:
空压机14、油气混合管路15、油气分离器16、第一油管路17、出气管路9、气路空冷器30、油路换热组件以及第三油管路10;其中:
所述空压机14的出口通过所述油气混合管路15与所述油气分离器16的进口连接,所述空压机14的出口流出的油气混合物通过所述油气混合管路15流入所述油气分离器16进行油气分离;
所述油气分离器16的出气口连接有所述出气管路9,所述出气管路9上连接有所述气路空冷器30,经过所述油气分离器16分离后的气体通过所述出气管路9流入所述气路空冷器30,经过冷却后排出;
所述油气分离器16的出油口通过所述第一油管路17连接油路换热组件的进口,所述油路换热组件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三油管路10与所述空压机14的回油口连接,经过所述油气分离器16分离后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第一油管路17流入所述油路换热组件,经过所述油路换热组件热量回收后,通过所述第三油管路10流入空压机14的回油口。
利用油气分离器16可对油气混合管路15中流经的油气混合物进行分离,而分离后的气体温度比较高,可能有六七十度,因而通过所述出气管路9流入所述气路空冷器30,可对气体进行冷却后排出,从而避免排出的气体温度过高;进一步地通过增加油路换热组件,可利用增加的油路换热组件对油气分离器16分离后的润滑油进行热量回收,以对润滑油进行冷却的同时对润滑油的热量进行回收,如此,既能够对流出空压机的气体和润滑油进行冷却,又能对冷却时吸收的热量进行回收,避免热量被排到空气中而浪费热量。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路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20;
所述换热器20热侧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油管路17,所述换热器20热侧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三油管路10,经过所述油气分离器16分离后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第一油管路17流入所述换热器20,经过所述换热器20冷却后,流入所述第三油管路10。
经过所述油气分离器16分离后的润滑油进入换热器20热侧,可利用换热器20对润滑油进行冷却,如此,既能够对润滑油进行冷却,又能对换热器20冷却时所吸收的热量进行回收,避免空压机的余热被浪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路换热组件还包括:
第二油管路5、油路空冷器28以及风机29;
所述油路空冷器28的进口通过所述第二油管路5与所述换热器20热侧的出口连接,所述油路空冷器28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三油管路10与所述空压机14的回油口连接;
所述油路空冷器28和所述气路空冷器30相对布置,所述油路空冷器28和所述气路空冷器30的相对位置设有所述风机29,所述风机29能够将所述气路空冷器30流出的空气吹向所述油路空冷器28,以使得所述油路空冷器28对流经的润滑油进行冷却。流入气路空冷器30的空气为常温空气如20度或者30度的空气,而气路空冷器30对流经的气体进行冷却后,由于吸收了热量,所以散出来的气体的温度会升高如50度,但是流经油路空冷器28的润滑油的温度通常更高,因而,通过风机29吸风,可将气路空冷器30流出的空气吸入所述油路空冷器28,对气路空冷器30流出的气体中的热量进行进一步利用,从而对油路空冷器28中流经的润滑油进行冷却,以充分利用气冷的热量,进一步避免空压机余热的浪费。
由于换热器20对润滑油中的热量进行吸收后,润滑油中的热量有可能还很高,即润滑油的温度比较高,因而,通过增加油路空冷器28以及风机29,使得油路空冷器28和所述气路空冷器30相对布置,可通过风机29增大或减少风量而降低或升高从气路空冷器30流出的空气的温度,使得油路空冷器28能够进一步吸收气路空冷器30流出的空气中的热量,从而对流经油路空冷器28的润滑油进行适当冷却。
另外,由于从出气管路9流入气路空冷器30的空气的热量是一定的,即进入气路空冷器30中的风需要吸收的热量是一定的,因而,通过增大风机29的风量,可降低从气路空冷器30流出的空气的温度,而通过降低风机29的风量,可升高从气路空冷器30流出的空气的温度。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路换热组件还包括:
工况切换器19和第五油管路27,
所述工况切换器19位于所述第一油管路17上,所述工况切换器19通过所述第五油管路27与所述第二油管路5连接,并与所述换热器20相并联,所述工况切换器19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油管路17中经过的润滑油流入所述第五油管路27或所述换热器。
由于换热器20侧能够吸收的热量或者需要回收的热量是一定的,即换热器20有时可能不需要从第一油管路17中流经的润滑油中回收热量,因而,可增加工况切换器19,如此,换热器20可存在两种工作模式,从而增加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工作的灵活性。具体地:
第一种工作模式是将第一油管路17中的润滑油输入到换热器20中(此种工况下,第一油管路17中的润滑油不会进入到第五油管路27),
第二种工作模式是将第一油管路17中的润滑油经第五油管路27直接输入到第二油管路5中(此种工况下,第一油管路17中的润滑油不会进入到换热器20)。当然,换热器需要换热时,调整工况切换器19至第一种工作模式,相反,不需要换热时,调整工况切换器19至第二种工作模式。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路换热组件还包括:
第二油路恒温器6和第六油管路7;
所述第二油路恒温器6位于所述第二油管路5上,所述第二油路恒温器6通过所述第六油管路7与所述第三油管路10连接,所述第五油管路27与所述第二油管路5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点18,所述第二油路恒温器6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点18和所述油路空冷器28之间,所述第六油管路7与所述第三油管路10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点31。
由于经过换热器20冷却后的润滑油温度也有可能很合适,能够满足空压机14的回油温度,因而,可增加第二油路恒温器6和第六油管路7,从而根据第二油管路5上流经的润滑油的温度(可根据第四温度计4确认)确定第二油路恒温器6的开向,如此既能够根据润滑油的温度,确定第二油管路5上流经的润滑油流入第二油路恒温器6之后,是直接通过第六油管路7流向第三油管路10,还是通过油路空冷器28流向第三油管路10。
例如:大部分情况下,第二油管路5上的油是不经过油路空冷器28的,即第二油管路5上的出油温度通常低于60度,所以,润滑油可直接通过第二油路恒温器6和第六油管路7流入第三油管路10,而在第二油管路5上的出油温度通常高于60度时,润滑油需要通过油路空冷器28流向第三油管路10。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油路恒温器6的控制,是通过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的控制柜发出指令进行控制,即控制柜通过接收第二油管路5的出油温度(第四温度计4发出的)发出指令,以控制第二油路恒温器6的开向;
当然,不止第二油路恒温器6,本公开中的其他器件如工况切换器19、自来水管路1、自来水阀2以及循环泵24的控制也是通过控制柜进行控制的。只不过控制柜是控制机构不是余热回收执行装置,所以,图1-图3并未画出。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油路恒温器32以及第四油管路35(出气管路9与第四油管路35分别是气管和油管,并无连接点);另外,图3是图2的简图,省略了标号。
所述第一油路恒温器32连接在所述第一油管路17上,所述第一油路恒温器32通过所述第四油管路35与所述第三油管路10连接,且所述第四油管路35与所述第三油管路10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三连接点34,所述第一油路恒温器32在所述第一油管路17中流经的高温润滑油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将通过所述第一油管路17流向所述换热器20的高温润滑油,通过所述第四油管路35分流至所述第三油管路10,以提高空压机14的回油温度。第一油路恒温器32是个三通阀,具有机械式的金属簧/弹片,能够自行根据润滑油的温度,机械式地移动弹片位置,从而选择分流或者不分流。
由于空压机14不仅需要循环使用润滑油,而且对润滑油的温度有要求例如要求润滑油的回油温度为60-70℃,当然,最佳回油温度可能为65℃,而油气分离器16分离后的润滑油的温度又是波动的,因而,可根据第一油管路17中流经的高温润滑油的温度,确定是否需要利用第一油路恒温器32进行分流。
例如:在所述第一油管路17中流经的高温润滑油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可利用第一油路恒温器32进行分流,将通过所述第一油管路17流向所述换热器20的高温润滑油,通过所述第四油管路35分流至所述第三油管路10,而直接分流出的润滑油的温度比较高,因而,可将经过油路换热组件冷却后的润滑油与直接分流出的润滑油在第三油管路10中靠近空压机14的那一段进行混合,实现温度中和,从而提高空压机14的回油温度,使得流入空压机14的润滑油的回油温度尽可能达到理想值。
同样地,当在所述第一油管路17中流经的高温润滑油的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时,第一油路恒温器32可不进行分流,直接将第一油管路17的润滑油导向所述换热器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20冷侧的进口和出口之间连接有水循环管路,
所述水循环管路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水管路25、热用户23和第二水管路22,所述第一水管路25与所述换热器20冷侧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二水管路22与所述换热器20冷侧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水管路25或所述第二水管路22上连接有循环泵24,所述第一水管路25上连接有自来水管路1以及所述自来水管路1上连接有自来水阀2,其中:
所述热用户23的水位低于预设水位时,控制所述水管路1和所述自来水阀2开启,对所述热用户23进行补水,以使所述换热器20进入全热回收工况;所述热用户23的水温低于预设水温时,控制所述循环泵24开启,将所述热用户23的水泵入所述换热器20冷侧进行循环,以使所述换热器20进入部分余热回收工况。热用户23可以是水箱等蓄水装置。
热用户23的水位低于预设水位时,说明热用户23的水位低,不够用户使用,需要大量补水,而补上来的自来水温度往往比较低,因而,不仅需要利用换热器20吸收润滑油中的热量以升高水温,且需要吸收的热量大,此时,就工作在全热回收工况下;而全热回收工况的具体原理为:(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的智能控制柜根据热用户23的水位向自来水阀2发送开启命令)打开自来水阀2,常温自来水进入换热器20冷侧,从流经换热器20热侧的润滑油中取热,制备50度热水供出,之后,完成换热的水再经第二水管路22进入到热用户23,增加热用户23侧的水位,以供用户使用。而通过全热回收工况,既能回收润滑油中的热量,又能回收压缩空气中的热量,从而实现空压机14余热利用最大化。
热用户23的水温低于预设水温时,说明热用户23的水温低,需要利用换热器20吸收润滑油中的热量,但由于不需要补水因而热用户23需要的热量较小,即不需要全部回收空压机14的全热,因而,启动的是部分余热回收工况;
而部分余热回收工况的具体原理为:(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的智能控制柜根据热用户23的水温向自来水阀2和循环泵24发送命令)关闭自来水阀2,启动循环泵24使循环水进入换热器20冷侧,从润滑油中取热,制取50度热水供出,之后,完成换热的水再经第二水管路22进入到热用户23,经热用户23使用放热后,水又进入到第一水管路25中,如此循环往复。
在本实施例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而运行不同工况,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回收空压机14余热,余热利用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管路25上连接有第一温度计3,所述第二水管路22上连接有第二温度计26,所述换热器20热侧进口处的第一油管路17上连接有第三温度计33,所述换热器20热侧出口处的第二油管路5上连接有第四温度计4。
上述温度计的作用在于测量换热器20冷热侧进出口的温度,且上述温度计可以是智能温度计,能够向智能控制柜之类的智能设备发送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水管路22上连接有水路恒温器21,所述水路恒温器21控制所述换热器20出水温度恒定。
水路恒温器21可控制换热器20出水温度恒定,当停止回收空压机14余热(即第一油管路17中流经的润滑油通过工况切换器19直接流向第五油管路27,进而通过第二油管路5上的第二油路恒温器6流入第六油管路7)时水路恒温器21关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油管路10上连接有油过滤器11,所述油过滤器11用于过滤从所述第三油管路10流入所述空压机14的润滑油;
所述空压机14的进气口连接有进气管路13,所述进气管路13上连接有空气过滤器12,所述空气过滤器12用于过滤进入所述空压机14的空气;
空气在进入空压机14之前,先经过空气过滤器12进行过滤,从而确保流入空气过滤器12的空气比较洁净。
所述出气管路9上连接有稳压罐8,所述气路空冷器30位于稳压罐8和油气分离器16之间。
稳压罐8的作用在于稳定出气管路9输出的压缩空气的压力,其属于现有技术,在此对其具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不再予以赘述。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装置,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某些部件。例如,本发公开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压机、油气混合管路、油气分离器、第一油管路、出气管路、气路空冷器、油路换热组件以及第三油管路;其中:
所述空压机的出口通过所述油气混合管路与所述油气分离器的进口连接,所述空压机的出口流出的油气混合物通过所述油气混合管路流入所述油气分离器进行油气分离;
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出气口连接有所述出气管路,所述出气管路上连接有所述气路空冷器,经过所述油气分离器分离后的气体通过所述出气管路流入所述气路空冷器,经过冷却后排出;
所述油气分离器的出油口通过所述第一油管路连接油路换热组件的进口,所述油路换热组件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三油管路与所述空压机的回油口连接,经过所述油气分离器分离后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第一油管路流入所述油路换热组件,经过所述油路换热组件热量回收后,通过所述第三油管路流入空压机的回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路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
所述换热器热侧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一油管路,所述换热器热侧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三油管路,经过所述油气分离器分离后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第一油管路流入所述换热器,经过所述换热器冷却后,流入所述第三油管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换热组件还包括:
第二油管路、油路空冷器以及风机;
所述油路空冷器的进口通过所述第二油管路与所述换热器热侧的出口连接,所述油路空冷器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三油管路与所述空压机的回油口连接;
所述油路空冷器和所述气路空冷器相对布置,所述油路空冷器和所述气路空冷器的相对位置设有所述风机,所述风机能够将所述气路空冷器流出的空气吹向所述油路空冷器,以使得所述油路空冷器对流经的润滑油进行冷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换热组件还包括:
工况切换器和第五油管路,
所述工况切换器位于所述第一油管路上,所述工况切换器通过所述第五油管路与所述第二油管路连接,并与所述换热器相并联,所述工况切换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油管路中经过的润滑油流入所述第五油管路或所述换热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路换热组件还包括:
第二油路恒温器和第六油管路;
所述第二油路恒温器位于所述第二油管路上,所述第二油路恒温器通过所述第六油管路与所述第三油管路连接,所述第五油管路与所述第二油管路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点,所述第二油路恒温器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油路空冷器之间,所述第六油管路与所述第三油管路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点。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油路恒温器以及第四油管路;
所述第一油路恒温器连接在所述第一油管路上,所述第一油路恒温器通过所述第四油管路与所述第三油管路连接,且所述第四油管路与所述第三油管路之间的连接点为第三连接点,所述第一油路恒温器在所述第一油管路中流经的润滑油的温度低于预设温度时,将通过所述第一油管路流向所述换热器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第四油管路分流至所述第三油管路,以提高空压机的回油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冷侧的进口和出口之间连接有水循环管路,
所述水循环管路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水管路、热用户和第二水管路,所述第一水管路与所述换热器冷侧的进口连接,所述第二水管路与所述换热器冷侧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水管路或所述第二水管路上连接有循环泵,所述第一水管路上连接有自来水管路以及所述自来水管路上连接有自来水阀,其中:
所述热用户的水位低于预设水位时,控制所述水管路和所述自来水阀开启,对所述热用户进行补水,以使所述换热器进入全热回收工况;所述热用户的水温低于预设水温时,控制所述循环泵开启,将所述热用户的水泵入所述换热器冷侧进行循环,以使所述换热器进入部分余热回收工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管路上连接有第一温度计,所述第二水管路上连接有第二温度计,所述换热器热侧进口处的第一油管路上连接有第三温度计,所述换热器热侧出口处的第二油管路上连接有第四温度计。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水管路上连接有水路恒温器,所述水路恒温器控制所述换热器出水温度恒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油管路上连接有油过滤器,所述油过滤器用于过滤从所述第三油管路流入所述空压机的润滑油;
所述空压机的进气口连接有进气管路,所述进气管路上连接有空气过滤器,所述空气过滤器用于过滤进入所述空压机的空气;
所述出气管路上连接有稳压罐,所述气路空冷器位于稳压罐和油气分离器之间。
CN202210223659.8A 2022-03-07 2022-03-07 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 Active CN1149622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23659.8A CN114962215B (zh) 2022-03-07 2022-03-07 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23659.8A CN114962215B (zh) 2022-03-07 2022-03-07 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2215A true CN114962215A (zh) 2022-08-30
CN114962215B CN114962215B (zh) 2023-11-07

Family

ID=82975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23659.8A Active CN114962215B (zh) 2022-03-07 2022-03-07 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62215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79188U (zh) * 2012-03-30 2012-12-05 东莞市雅迪勤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可回收余热的喷油螺杆空压机
CN204610289U (zh) * 2015-05-06 2015-09-02 厦门泰柯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空压机的余热回收装置
CN108006997A (zh) * 2017-11-28 2018-05-08 李明守 一种自动补水智能恒温的太阳能热水系统
CN207989320U (zh) * 2018-02-07 2018-10-19 泛亚气体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空压机热回收系统
JP2021088938A (ja) * 2019-12-02 2021-06-10 三浦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圧縮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579188U (zh) * 2012-03-30 2012-12-05 东莞市雅迪勤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可回收余热的喷油螺杆空压机
CN204610289U (zh) * 2015-05-06 2015-09-02 厦门泰柯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空压机的余热回收装置
CN108006997A (zh) * 2017-11-28 2018-05-08 李明守 一种自动补水智能恒温的太阳能热水系统
CN207989320U (zh) * 2018-02-07 2018-10-19 泛亚气体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空压机热回收系统
JP2021088938A (ja) * 2019-12-02 2021-06-10 三浦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圧縮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62215B (zh) 2023-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22812B (zh) 一种冷热水机组
CN104534593B (zh) 一种机房节能空调装置及制冷方法
CN101395432A (zh) 热水供应器的异常检测装置
CN104279791A (zh) 空调系统和用于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5180304A (zh) 空调室外机、多功能空调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JPH11159904A (ja) ヒートポンプ式冷却・加熱装置及びその冷媒チャージ調節構造及び冷媒チャージ調節方法
CN205220274U (zh) 电动汽车的电机电池温度集成控制系统
EP4116119A1 (en)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and vehicle
CN201093649Y (zh) 一种全热回收即热循环式供热水的中央空调
CN104807114A (zh) 冷却系统和空调系统
CN105387658B (zh) 水冷冷风型空调设备及基于该设备的操作方法
CN114220989A (zh) 一种燃料电池电堆的散热系统
CN204165277U (zh) 空调系统
CN114962215A (zh) 空压机余热回收装置
CN109159883B (zh) 一种海上核动力平台反应堆舱制冷系统
CN210197765U (zh) 机床冷却机组
CN105241108B (zh) 模块化热水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5076068B (zh) 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
CN204902045U (zh) 冷却系统和空调系统
CN102364270A (zh) 三联供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CN114867312A (zh) 一种热回收型液冷系统
CN103206808A (zh) 一种用于成组制冷压缩机新机磨合的装置
CN202304089U (zh) 一种三联供热泵装置
CN209068646U (zh) 基于数据中心的水环热泵空调系统运行系统
CN220290917U (zh) 集成热泵系统和电驱散热系统的电池热管理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