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60598B - 一种荒漠化治理用隔沙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荒漠化治理用隔沙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60598B CN114960598B CN202210537423.1A CN202210537423A CN114960598B CN 114960598 B CN114960598 B CN 114960598B CN 202210537423 A CN202210537423 A CN 202210537423A CN 114960598 B CN114960598 B CN 11496059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sand
- guide plate
- ground
- fixing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 Combined Means For Separation Of Soli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荒漠化治理用隔沙带,包括地面固定架(1)、气囊(6)以及充气机构等,其中地面固定架(1)固定于荒漠化地面上;气囊(6)沿地面固定架(1)纵向固定于地面固定架(1)上,气囊(6)上设有漫气结构(13),漫气结构(13)用于缓慢释放气囊(6)内所充的气体;充气机构固定于地面固定架(1)上,与气囊(6)连通,用于在刮风天气利用所刮的风给气囊(6)充气,从而使气囊(6)膨胀隆起形成隔沙带。本发明能够利用荒漠中大风的作用使得隔沙带充气隆起形成隔沙带,并且当风停后,隔沙带又会逐渐回落。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成本低,并且使得野生动物平时正常天气时能够方便的跨过隔沙带而自由的迁徙、移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荒漠生态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荒漠化治理用隔沙带。
背景技术
荒漠化(desertification)是由于干旱少雨、过度放牧、植被破坏、流水侵蚀、大风吹蚀、土壤盐碱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荒漠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非洲西部撒哈拉地区连年严重干旱,造成空前灾难,“荒漠化”称谓于是开始流传开来,荒漠化最终结果大多为沙漠化。
截至2020年6月17日,全国沙化土地面积由1996年的年均扩展2460平方公里,转变为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由此可见我国荒漠化治理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效,2019年2月,美国国家航天局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而荒漠化治理毕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代甚至数代中国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以拿出更佳的荒漠化治理方案,最终完全战胜荒漠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国的荒漠化土地,因大风造成的风蚀荒漠化面积最大,目前一般是通过在沙漠化的土地上设置隔沙带以起到隔沙或防止土壤流失的作用,然而目前的隔沙带不但建造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并且建立起来后不但后期需要大量的维护成本投入,而且形成的阻隔带也同时阻挡了野生动物的迁徙、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荒漠化治理用隔沙带,能够利用荒漠中大风的作用使得隔沙带充气隆起形成隔沙带,并且当风停后,隔沙带又会逐渐回落,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成本低,并且使得野生动物平时正常天气时能够方便的跨过隔沙带而自由的迁徙、移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荒漠化治理用隔沙带,包括:
地面固定架,为条状,固定于荒漠化地面上;
气囊,为条状,沿地面固定架纵向固定于地面固定架上,所述气囊上设有漫气结构,所述漫气结构用于缓慢释放气囊内所充的气体;
充气机构,固定于所述地面固定架上,与所述气囊连通,用于在刮风天气利用所刮的风给所述气囊充气,从而使所述气囊膨胀隆起形成隔沙带。
上述充气机构包括:
支柱,下端固定于所述地面固定架上;
筒体,套接于所述支柱上端,与所述支柱转动连接,筒体内壁和支柱外壁之间设有间隙,且筒体的上下两端与支柱之间设有密封结构;
支杆,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筒体的侧壁上;
聚风罩,固定于所述支杆的另一端上,且聚风罩的入风口朝向所述筒体一侧;
充气通道,包括:第一进气通道,沿支杆走向开设于支杆内部,第一进气通道的一端与聚风罩的出风口连通,第一进气通道的另一端与筒体的内部相连通;第二进气通道,沿支柱的走向开设于支柱内部,第二进气通道的上端与通气孔相连通,所述通气孔开设于所述筒体内部的支柱侧壁上,第二进气通道的下端穿出所述支柱侧壁并与充气管相连接,所述充气管与气囊连接,所述充气管上还设有气流从第二进气通道流向充气管的单向阀。
上述地面固定架沿其一个纵向边缘铰接一第一导向板,地面固定架沿其另一个纵向边缘铰接一第二导向板,其中第二导向板位于第一导向板上方,且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之间连接有限位绳,所述限位绳用于在气囊充气膨胀后使得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被顶起时不会脱离接触。
上述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均通过多个铰链铰接于地面固定架相应的纵向边缘上。
上述充气管上位于单向阀和气囊之间还设有安全阀。
上述密封结构是密封圈;所述支柱上位于筒体的上方设有用于阻止筒体向上运动的上限位件,支柱上位于筒体的下方设有用于阻止筒体向下运动的下限位件。
上述气囊包括沿其纵向依次相连接的多个子气囊,各子气囊分别与所述地面固定架相固定,所述充气机构的数量也为多个,且各子气囊分别与一充气机构相对应并连通,每个子气囊上均设有漫气结构。
上述地面固定架包括两条平行的边条,两条平行的边条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条,其中两条边条分别通过地钉固定于地面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荒漠化治理用隔沙带,能够利用荒漠中大风的作用使得隔沙带充气隆起形成隔沙带,并且当风停后,隔沙带又会逐渐回落,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成本低,并且使得野生动物平时正常天气时能够方便的跨过隔沙带而自由的迁徙、移动。具体地,本发明的充气机构的聚风罩通过支杆转动连接于支柱上,能够在风力作用下绕筒体转动,始终能够实现聚风罩的入风口面向来风方向,从而使得风从聚风罩被聚拢并通过充气通道充入气囊中,使得气囊膨胀,从而形成隆起的沙土阻隔带,对流动沙土形成有效阻隔,此外本发明的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能够随气囊的膨胀而倾斜竖起,从而使得落到其上的沙土顺着导向板顺利向下滑落,而本发明的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在限位绳的限位下不会分开,同时也起到了限位气囊体积的作用,避免气囊在更大风力作用下被充爆。当风停止时,本发明气囊便会在漫气结构漏气的作用下,缓慢释放气囊内所充的气体,最终使得本发明隔沙带回归初期未充气状态时的高度。本发明的隔沙带不但建造简单、安装节省人力物力,而且建立起来后投入的维护成本较低,并且所形成的隔沙带能够根据是否刮风而自动动态的调节其高度,使得野生动物平时正常天气时能够方便的跨过隔沙带而自由的迁徙、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不带导向板时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充气机构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带导向板且未充气时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带导向板的气囊充气后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荒漠化治理用隔沙带,包括地面固定架1、气囊6以及充气机构等,其中地面固定架1为条状,固定于荒漠化地面上。气囊6也为条状,沿地面固定架1纵向固定于地面固定架1上,所述气囊6上设有漫气结构13,所述漫气结构13用于缓慢释放气囊6内所充的气体。充气机构固定于所述地面固定架1上,与所述气囊6连通,用于在刮风天气利用所刮的风给所述气囊6充气,从而使所述气囊6膨胀隆起形成隔沙带。当风停后,本发明在漫气结构13(可以是一些小的放气孔结构)作用下会缓慢释放气囊中的气体,从而使得气囊逐渐放气回落,最终恢复原来的高度,避免了其始终横在地面上阻碍野生动物移动和迁徙。本发明制造、安装均较为简单,可以模块化运输和组装,适用于在荒漠地带迅速搭建起有效的隔沙带,并且风沙越大,本发明也能够快速的根据风力自动充气而升起隔沙带。
进一步地,参见图2,所述充气机构包括支柱9、筒体4、支杆5、聚风罩3以及充气通道等,其中支柱9下端固定于所述地面固定架1上,具体可通过可拆卸方式固定,例如螺栓连接的方式,这样在实际安装时便于将零散部件快速进行组装,节省了安装人力、安装时间。筒体4套接于所述支柱9上端,与所述支柱9转动连接,筒体4内壁和支柱9外壁之间设有间隙,且筒体4的上下两端与支柱9之间设有密封结构。支杆5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筒体4的侧壁上。聚风罩3固定于所述支杆5的另一端上,具体可采用可拆卸式固定,且聚风罩3的入风口朝向所述筒体4一侧。充气通道包括第一进气通道7和第二进气通道8,其中第一进气通道7沿支杆5走向开设于支杆5内部,第一进气通道7的一端与聚风罩3的出风口连通,第一进气通道7的另一端与筒体4的内部相连通;第二进气通道8沿支柱9的走向开设于支柱9内部,第二进气通道8的上端与通气孔10相连通,所述通气孔10开设于所述筒体4内部的支柱9侧壁上,所述通气孔10的数量为多个,具体可设3-5个,沿支柱9的周向开设,第二进气通道8的下端穿出所述支柱9侧壁并与充气管18相连接,所述充气管18与气囊6连接,具体可采用可拆卸式连接,所述充气管18上还设有气流从第二进气通道8流向充气管18的单向阀11,单向阀11能够避免气囊6内的空气反向从气囊流出。本发明的聚风罩3连同支杆5整体能够随着风向的变化而始终围绕支柱9,始终能够实现聚风罩3的入风口朝向来风方向,从而不管风向为什么方向,均能够利用风力自动给气囊充气,从而自动实现隔沙带在有风时自动隆起,迅速起到隔沙作用。
进一步地,参见图3-图4,所述地面固定架1沿其一个纵向边缘铰接一第一导向板15,地面固定架1沿其另一个纵向边缘铰接一第二导向板16,其中第二导向板16位于第一导向板15上方,且第一导向板15和第二导向板16之间连接有限位绳14,所述限位绳14用于在气囊6充气膨胀后使得第一导向板15和第二导向板16被顶起时不会脱离接触。所述第一导向板15、第二导向板16均通过多个铰链17铰接于地面固定架1相应的纵向边缘上。本发明的第一导向板15和第二导向板16起到两个作用,首先在限位绳14配合下,起到气囊体积的限位作用,能够保护气囊6,避免其在风力较大、较持久时将气囊给充爆,其次,在导向板向上被气囊撑起时能够对风吹到其上的沙土起到向下导流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沙土快速从导向板落到地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管18上位于单向阀11和气囊6之间还设有安全阀12,能够在气囊达到设定压强时放气,避免气囊高压强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结构是密封圈,密封圈能够避免从第一进气通道7进入筒体4内部的空气从筒体4上下端跑出;所述支柱9上位于筒体4的上方设有用于阻止筒体4向上运动的上限位件19,支柱9上位于筒体4的下方设有用于阻止筒体4向下运动的下限位件20,上、下限位件能够确保筒体4在纵向方向上的位置始终稳定不变。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6包括沿其纵向依次相连接的多个子气囊,各子气囊分别与所述地面固定架1相固定,所述充气机构的数量也为多个,且各子气囊分别与一充气机构相对应并连通,每个子气囊上均设有漫气结构13,各子气囊可单独进行充放气工作,互不影响,避免了气囊作为整体有损坏时整体隔沙带的功能丧失,而第一、第二导向板覆盖多个气囊,从而单个气囊出现问题是不会影响整个隔沙带的隔沙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地面固定架1包括两条平行的边条,两条平行的边条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条2,其中两条边条分别通过地钉固定于地面上,整个固定架1能够牢固的固定于地面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的荒漠化治理用隔沙带,能够利用荒漠中大风的作用使得隔沙带充气隆起形成隔沙带,并且当风停后,隔沙带又会逐渐回落,本发明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成本低,并且使得野生动物平时正常天气时能够方便的跨过隔沙带而自由的迁徙、移动。具体地,本发明的充气机构的聚风罩通过支杆转动连接于支柱上,能够在风力作用下绕筒体转动,始终能够实现聚风罩的入风口面向来风方向,从而使得风从聚风罩被聚拢并通过充气通道充入气囊中,使得气囊膨胀,从而形成隆起的沙土阻隔带,对流动沙土形成有效阻隔,此外本发明的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能够随气囊的膨胀而倾斜竖起,从而使得落到其上的沙土顺着导向板顺利向下滑落,而本发明的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在限位绳的限位下不会分开,同时也起到了限位气囊体积的作用,避免气囊在更大风力作用下被充爆。当风停止时,本发明气囊便会在漫气结构漏气的作用下,缓慢释放气囊内所充的气体,最终使得本发明隔沙带回归初期未充气状态时的高度。本发明的隔沙带不但建造简单、安装节省人力物力,而且建立起来后投入的维护成本较低,并且所形成的隔沙带能够根据是否刮风而自动动态的调节其高度,使得野生动物平时正常天气时能够方便的跨过隔沙带而自由的迁徙、移动。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荒漠化治理用隔沙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地面固定架(1),为条状,固定于荒漠化地面上;
气囊(6),为条状,沿地面固定架(1)纵向固定于地面固定架(1)上,所述气囊(6)上设有漫气结构(13),所述漫气结构(13)用于缓慢释放气囊(6)内所充的气体;
充气机构,固定于所述地面固定架(1)上,与所述气囊(6)连通,用于在刮风天气利用所刮的风给所述气囊(6)充气,从而使所述气囊(6)膨胀隆起形成隔沙带;
所述充气机构包括:
支柱(9),下端固定于所述地面固定架(1)上;
筒体(4),套接于所述支柱(9)上端,与所述支柱(9)转动连接,筒体(4)内壁和支柱(9)外壁之间设有间隙,且筒体(4)的上下两端与支柱(9)之间设有密封结构;
支杆(5),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筒体(4)的侧壁上;
聚风罩(3),固定于所述支杆(5)的另一端上,且聚风罩(3)的入风口朝向所述筒体(4)一侧;
充气通道,包括:第一进气通道(7),沿支杆(5)走向开设于支杆(5)内部,第一进气通道(7)的一端与聚风罩(3)的出风口连通,第一进气通道(7)的另一端与筒体(4)的内部相连通;第二进气通道(8),沿支柱(9)的走向开设于支柱(9)内部,第二进气通道(8)的上端与通气孔(10)相连通,所述通气孔(10)开设于所述筒体(4)内部的支柱(9)侧壁上,第二进气通道(8)的下端穿出所述支柱(9)侧壁并与充气管(18)相连接,所述充气管(18)与气囊(6)连接,所述充气管(18)上还设有单向阀(11),单向阀(11)使气流从第二进气通道(8)流向充气管(1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荒漠化治理用隔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固定架(1)沿其一个纵向边缘铰接一第一导向板(15),地面固定架(1)沿其另一个纵向边缘铰接一第二导向板(16),其中第二导向板(16)位于第一导向板(15)上方,且第一导向板(15)和第二导向板(16)之间连接有限位绳(14),所述限位绳(14)用于在气囊(6)充气膨胀后使得第一导向板(15)和第二导向板(16)被顶起时不会脱离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荒漠化治理用隔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板(15)、第二导向板(16)均通过多个铰链(17)铰接于地面固定架(1)相应的纵向边缘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荒漠化治理用隔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管(18)上位于单向阀(11)和气囊(6)之间还设有安全阀(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荒漠化治理用隔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结构是密封圈;所述支柱(9)上位于筒体(4)的上方设有用于阻止筒体(4)向上运动的上限位件(19),支柱(9)上位于筒体(4)的下方设有用于阻止筒体(4)向下运动的下限位件(20)。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荒漠化治理用隔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6)包括沿其纵向依次相连接的多个子气囊,各子气囊分别与所述地面固定架(1)相固定,所述充气机构的数量也为多个,且各子气囊分别与一充气机构相对应并连通,每个子气囊上均设有漫气结构(13)。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荒漠化治理用隔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固定架(1)包括两条平行的边条,两条平行的边条之间连接有多个连接条(2),其中两条边条分别通过地钉固定于地面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37423.1A CN114960598B (zh) | 2022-05-18 | 2022-05-18 | 一种荒漠化治理用隔沙带 |
NL2034408A NL2034408A (en) | 2022-05-18 | 2023-03-22 | A sand-separating belt for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37423.1A CN114960598B (zh) | 2022-05-18 | 2022-05-18 | 一种荒漠化治理用隔沙带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60598A CN114960598A (zh) | 2022-08-30 |
CN114960598B true CN114960598B (zh) | 2023-08-22 |
Family
ID=82971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37423.1A Active CN114960598B (zh) | 2022-05-18 | 2022-05-18 | 一种荒漠化治理用隔沙带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960598B (zh) |
NL (1) | NL2034408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2915A (zh) * | 2009-11-24 | 2011-04-06 | 娄志平 | 一种八字形网笼沙障及其施工结构 |
CN106320194A (zh) * | 2016-08-31 | 2017-01-11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一种防沙栅栏装置及防沙系统 |
WO2017219163A1 (zh) * | 2016-06-20 | 2017-12-28 | 周连惠 | 一种沙漠绿化的方法 |
CN208328889U (zh) * | 2018-06-01 | 2019-01-04 | 北京向阳水木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一种沙漠治理用防风固沙装置 |
GB201915194D0 (en) * | 2019-08-06 | 2019-12-04 | Nanjing Inst Of Environment Sciences Mini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 Ecological system for wind break and sand fixation using sand barriers |
CN210482270U (zh) * | 2019-05-13 | 2020-05-08 | 贾斌斌 | 一种荒漠化治理用隔沙带 |
-
2022
- 2022-05-18 CN CN202210537423.1A patent/CN114960598B/zh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3-22 NL NL2034408A patent/NL2034408A/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2915A (zh) * | 2009-11-24 | 2011-04-06 | 娄志平 | 一种八字形网笼沙障及其施工结构 |
WO2017219163A1 (zh) * | 2016-06-20 | 2017-12-28 | 周连惠 | 一种沙漠绿化的方法 |
CN106320194A (zh) * | 2016-08-31 | 2017-01-11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一种防沙栅栏装置及防沙系统 |
CN208328889U (zh) * | 2018-06-01 | 2019-01-04 | 北京向阳水木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一种沙漠治理用防风固沙装置 |
CN210482270U (zh) * | 2019-05-13 | 2020-05-08 | 贾斌斌 | 一种荒漠化治理用隔沙带 |
GB201915194D0 (en) * | 2019-08-06 | 2019-12-04 | Nanjing Inst Of Environment Sciences Mini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 Ecological system for wind break and sand fixation using sand barrier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NL2034408A (en) | 2023-05-15 |
CN114960598A (zh) | 2022-08-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647903B (zh) | 膨胀筛管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0700183B (zh) | 可折叠的组装式自稳定防汛挡排水设施 | |
US20040234340A1 (en) | Mobile levee system | |
CN114960598B (zh) | 一种荒漠化治理用隔沙带 | |
CN211735590U (zh) | 一种矿山修复生态蓄水装置 | |
CN212248074U (zh) | 一种水力自升降防洪墙 | |
CN209627290U (zh) | 一种多功能太阳能光伏板组件 | |
CN112282013A (zh) | 城市道路海绵系统 | |
CN206090460U (zh) | 一种可快速组装的防洪装置 | |
CN113047391A (zh) | 一种用于提高易积水道路安全性的排水装置 | |
CN215483418U (zh) | 一种方便污水分离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 | |
CN212614050U (zh) | 一种便携式的充气帐篷 | |
CN211038097U (zh) | 一种防风施工围挡 | |
CN206941763U (zh) | 一种能够对地下雨水收集系统进行调控的检查井 | |
CN113279376A (zh) | 一种水坝用异物分类收集装置 | |
CN205894512U (zh) | 一种双层圆孔蓄排水板 | |
CN220667638U (zh) | 一种防渗可拆卸排水机构及地下厂房拱顶渗漏排水装置 | |
CN216559031U (zh) | 一种地基工程的精准检测设备 | |
CN218375447U (zh) | 一种桥梁桩井井口安全防落装置 | |
CN217462259U (zh) | 突水溃沙阻滞助逃装置 | |
CN108411765A (zh) | 一种快速充放气应急浮桥 | |
CN220013543U (zh) | 一种河堤防洪结构 | |
CN213978534U (zh) | 一种警用过河辅助装置 | |
CN221760630U (zh) | 一种河道拦污防汛栅 | |
CN112211271B (zh) | 一种安全窨井盖套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830000 No. 311 Nongda Road, Shayibak District, Urumqi Ci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No. 311 Nongda East Road, Shanlinbake District, Urumqi City,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30000 Patentee before: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
CP02 |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