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59248A - 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59248A
CN114959248A CN202210708786.7A CN202210708786A CN114959248A CN 114959248 A CN114959248 A CN 114959248A CN 202210708786 A CN202210708786 A CN 202210708786A CN 114959248 A CN114959248 A CN 1149592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ring
workpiece
impact
laser
race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0878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59248B (zh
Inventor
刘伟军
于兴福
任文
李延斌
魏英华
孙玉凤
苏勇
袁慧慧
郑冬月
王全振
安敏
杨树新
杨文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1070878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59248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21070878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49592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59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592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59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592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0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methods other than heat treatment or deformation
    • C21D10/005Modify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by methods other than heat treatment or deformation by laser shock proces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激光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对于航空轴承,其失效多由表面磨损、接触疲劳引起,且多发生于轴承套圈滚道内,而滚道形状复杂,一般激光冲击强化方法易出现冲击面不全,或冲击效果不均匀。因此,提出一种激光路径不变,工件倾斜一定角度且绕工件中心转动、搭接率50%‑75%的冲击方法,保证了轴承易发生接触区域的强化效果。另外,通过建模仿真,对冲击过程进行模拟,对工艺实施提供参考,减少工艺试错次数和工作量。通过此种方法强化了轴承套圈滚道表面,均匀地提高了表面的残余应力。

Description

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激光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
背景技术
轴承是机械传动系统的关键基础件。航空轴承因其工作环境复杂恶劣,且随航空发动机改进,对航空轴承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好的耐磨性能和高的疲劳性能是轴承寿命的一大保障。而工程实践发现,轴承构件的耐磨性能、接触疲劳性能与其表面完整性密切相关,激光冲击强化技术是新兴的表面强化技术,相对于传统表面强化技术具有高压、高能、超快、超高应变率等优势。
近年来,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发展迅速,该技术不仅能够使金属材料表层产生有利的残余压应力,而且能够使金属材料表层的晶粒细化,生成大量位错、孪晶等微观组织结构,从而有效提高材料表层的疲劳强度,同时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具有非接触、操作方便、可控性强和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在滚动轴承领域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航空轴承的制造,其表面机械性能仍可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表面残余压应力,鉴于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优异性及轴承套圈结构的复杂性,优选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轴承结构的特殊性,目前未见较为理想的激光冲击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以解决现有轴承套表面残余压应力不足、激光冲击困难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冲击前,先获得套圈的三维模型,再建立冲击过程的仿真模型,确定运动参数;
步骤二:粘贴吸收层,粘贴吸收层要求紧密贴合工件、无气泡、无杂质等;
步骤三:装夹工件于回转类零件专用夹具上,并定位夹紧夹具于KUKA机械臂法兰盘上;
步骤四:控制机械臂运动轨迹,使得激光束过滚道R1圆心,并近似垂直于冲击面,轴承套圈倾斜;调节水路机器人;设置激光激光参数;
步骤五:机械臂轴6转动,冲击套圈边缘第一圈;
步骤六:在进行第二圈冲击前,工件移位,实现工件绕R1转动效果,调节水路,开始第二圈冲击,依次循环往复,直至滚道被冲击完成;
步骤七:去除吸收层,微抛后清洗吹干。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一中,冲击前,先获得套圈的三维模型,再建立强化的仿真模型,然后对轴承冲击过程进行数值仿真,从而确定移动距离及转动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二中,粘贴吸收层包括微抛光、清洗5-10min、吹干轴承套圈,吸收层采用型号为2100FRTV型黑胶带(吸收能量和防止激光烧蚀工件表面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三中,夹具需定心精度高,与机械臂法兰盘能够精确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四中,控制KUKA机器人机械臂运动至激光发射位置,在控制器全局状态下,微调机械臂X、Z方向位置,使光斑居于待冲击区域;在控制器轴状态下,转动机械臂,使得激光束过滚道R1圆心,并近似垂直于冲击面,轴承套圈倾斜45°。调节水路机器人至预定位置,开启水泵及电磁阀,调节水压为18-21Pa,使得水冲刷在工件待冲击区域,水膜厚度约为1-2mm;设置激光控制器能量为6-8J、脉宽为15-19ns(即激光功率密度为1.974GW/cm2-3.333GW/cm2),光斑大小为3.5mm×3.5mm-4mm×4mm。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五中,第一圈的冲击以工件轴线为转轴,冲击一个光斑后,工件向未冲击区域方向转动α度,
Figure 863903DEST_PATH_IMAGE001
,R2为轴承套圈的半径,直至转完36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六中,在进行第二圈冲击前,工件需沿平行于轴承套圈端面向趋近激光源方向移动,重心移动的距离是L=R1+R2,R1为轴承套圈滚道的半径,R2为轴承套圈的半径;然后,工件以自身的重心为转动中心,即冲击第一圈时滚道R1的圆心,以过转动中心并垂直于工件轴线和激光束所在平面的线为轴,向未冲击区域方向转动γ度,
Figure 46623DEST_PATH_IMAGE002
,然后工件沿平行于轴承套圈端面远离激光源方向移动,重心移动的距离是L=R1+R2;至此,开始第二圈冲击,第二圈冲击与第一圈相同,仍以工件轴线为轴,每冲击一个光斑转动α度,以此类推,循环往复,冲击整个滚道。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七中,移动机械臂至装夹位置,取下工件,去除吸收层,微抛5-10μm后,再次置套圈于超声波清洗器内清洗5-10min,取出吹干,等待装配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详细说明了激光冲击强化轴承的具体过程,解决了一直以来轴承套圈类零件激光冲击困难的问题。
2、本发明通过建模仿真,节约了试验成本,探索出一种针对轴承套圈零件的激光冲击方法,该方法明显增强了冲击效果,使得轴承表面残余压应力显著增加、机械性能明显提高。
3、本发明基于实践,充分发挥了激光冲击强化的强化性能增益效果,通过建模仿真,减少了工艺试错次数。
4、本发明步骤5中以工件轴线为转轴,冲击一个光斑后,工件向未冲击区域方向转动α度,
Figure 91939DEST_PATH_IMAGE001
,(R2为轴承套圈的半径)直至转完360°,保证了轴承滚道周向50%-75%搭接率(即每一圈不同光斑之间搭接率)的精确控制,使滚道表面残余应力更加均匀。
5、本发明步骤6中在进行第二圈冲击前,工件沿平行于轴承套圈端面向趋近激光源方向移动,重心移动的距离是L=R1+R2,(R1为轴承套圈滚道的半径,R2为轴承套圈的半径);然后,工件以自身的重心为转动中心(即冲击第一圈时滚道R1的圆心),以过转动中心并垂直于工件轴线和激光束所在平面的线为轴,向未冲击区域方向转动γ度(
Figure 752728DEST_PATH_IMAGE002
)(R1为轴承套圈滚道的半径),然后工件需沿平行于轴承套圈端面远离激光源方向移动,重心移动的距离是L=R1+R2,(R1为轴承套圈滚道的半径,R2为轴承套圈的半径),实现了工件绕滚道圆弧圆心转动的效果,确保了冲击第一圈与第二圈具有相同的效果,且保证了轴承滚道轴向50%-75%搭接率(即第一圈与第二圈搭接率)的精确控制,使滚道表面残余应力更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冲击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50%搭接率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例1的表面残余应力图。
图4是本发明实例2的表面残余应力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冲击前,先获得套圈的三维模型,再建立强化的仿真模型,然后对轴承冲击过程进行数值仿真,从而确定移动距离及转动角度。
步骤二:微抛光、清洗5-10min、吹干轴承套圈、粘贴吸收层,吸收层采用型号为2100FRTV型黑胶带或铝箔或黑漆(吸收能量和防止激光烧蚀工件表面的作用),粘贴吸收层要求紧密贴合工件、无气泡、无杂质等。
步骤三:将步骤二粘贴好吸收层的轴承套圈安装在定心精度高、装夹方便的回转类零件专用夹具上,并安装夹具于KUKA机械臂法兰盘上。
步骤四:控制KUKA机器人机械臂运动至激光发射位置,在控制器全局状态下,微调机械臂X、Z方向位置,使光斑居于冲击区域;在控制器轴状态下,转动机械臂,使得激光束过滚道R1圆心,并近似垂直于冲击面,轴承套圈倾斜45°,如附图1状态1所示。调节水路机器人至预定位置,开启水泵及电磁阀,调节水压为18-21Pa,使得水冲刷在工件冲击区域,水膜厚度约为1-2mm;设置激光控制器能量为6-8J、脉宽为15-19ns(即激光功率密度为1.974GW/cm2-3.333GW/cm2),光斑大小为3.5mm×3.5mm-4mm×4mm。
步骤五:在控制器轴状态下,转动机械臂轴6(与工件轴线同轴),使工件随激光发射沿工件轴线转动,冲击一个光斑后,工件向冲击区域方向转动α度,
Figure 832679DEST_PATH_IMAGE001
,R2为轴承套圈的半径,(使得搭接率为50%-75%)50%搭接示意图,如附图2。
步骤六:在进行第二圈冲击前,工件需沿平行于轴承套圈端面向趋近激光源方向移动,质心移动的距离是L=R1+R2,(R1为轴承套圈滚道的半径,R2为轴承套圈的半径)。而后工件需以自身的质心为转动中心(即冲击第一圈时滚道R1的圆心),以过转动中心并垂直于工件轴线和激光束所在平面的线为轴2,向未冲击区域方向转动γ度(
Figure 920721DEST_PATH_IMAGE002
)(R1为轴承套圈滚道的半径),然后工件需沿平行于轴承套圈端面远离激光源方向移动,重心移动的距离是L=R1+R2(R1为轴承套圈滚道的半径,R2为轴承套圈的半径);水路机器人在冲击区域冲刷出水膜,厚度为1-2㎜。至此,可开始第二圈冲击,方法与第一圈相同,冲击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
步骤七:冲击完轴承套圈滚道后,移动机械臂至装夹位置,取工件,揭取吸收层,并微抛5-10μm后用超声波清洗器清洗工件表面杂质、吹干。
以G13Cr4Mo4Ni4V钢轴承套圈为例,进行如下实例。
实施例1。
步骤一:冲击前,先获得套圈的三维模型,再建立强化的仿真模型,然后对轴承冲击过程进行数值仿真,从而确定移动距离及转动角度。
步骤二:微抛光、清洗10min、吹干轴承套圈、粘贴吸收层,吸收层采用型号为2100FRTV型黑胶带,粘贴黑胶带要求紧密贴合工件、无气泡、无杂质。
步骤三:将步骤二粘贴好黑胶带的轴承套圈安装在定心精度高、装夹方便的回转类零件专用夹具上,并安装夹具于KUKA机械臂法兰盘上。
步骤四:控制KUKA机器人机械臂运动至激光发射位置,在控制器全局状态下,微调机械臂X、Z方向位置,使光斑居于冲击区域;在控制器轴状态下,转动机械臂,使得激光束过滚道R1圆心,并近似垂直于冲击面,轴承套圈倾斜45°,如附图1状态1所示。调节水路机器人至预定位置,开启水泵及电磁阀,调节水压为18Pa,使得水冲刷在工件冲击区域,水膜厚度约为2mm;设置激光控制器能量为6J、脉宽为15ns(即激光功率密度为2.5GW/cm2),光斑大小为4mm×4mm。
步骤五:在控制器轴状态下,转动机械臂轴6(与工件轴线同轴),使工件随激光发射沿工件轴线转动,冲击一个光斑后,工件向冲击区域方向转动α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R2为轴承套圈的半径)(使得搭接率为50%),50%搭接示意图如附图2。
步骤六:在进行第二圈冲击前,工件需沿平行于轴承套圈端面向趋近激光源方向移动,质心移动的距离是L=R1+R2(R1为轴承套圈滚道的半径,R2为轴承套圈的半径)。而后工件需以自身的质心为转动中心(即冲击第一圈时滚道R1的圆心),以过转动中心并垂直于工件轴线和激光束所在平面的线为轴2,向未冲击区域方向转动γ度
Figure 718913DEST_PATH_IMAGE004
,然后工件需沿平行于轴承套圈端面远离激光源方向移动,重心移动的距离是L=R1+R2(R1为轴承套圈滚道的半径,R2为轴承套圈的半径);水路机器人在冲击区域冲刷出水膜,厚度为2㎜。至此,可开始第二圈冲击,方法与第一圈相同,冲击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
步骤七:冲击完轴承套圈滚道后,移动机械臂至装夹位置,取工件,揭取吸收层,并微抛10μm后用超声波清洗器清洗工件表面杂质、吹干。
对G13Cr4Mo4Ni4V钢轴承套圈滚道表面进行残余应力检测,结果为表面残余应力达到-760MPa,如附图3。
实施例2。
步骤一:冲击前,先获得套圈的三维模型,再建立强化的仿真模型,然后对轴承冲击过程进行数值仿真,从而确定移动距离及转动角度。
步骤二:微抛光、清洗10min、吹干轴承套圈、粘贴吸收层,吸收层采用型号为2100FRTV型黑胶带),粘贴黑胶带要求紧密贴合工件、无气泡、杂质。
步骤三:将步骤二粘贴好黑胶带的轴承套圈安装在定心精度高、装夹方便的回转类零件专用夹具上,并安装夹具于KUKA机械臂法兰盘上。
步骤四:控制KUKA机器人机械臂运动至激光发射位置,在控制器全局状态下,微调机械臂X、Z方向位置,使光斑居于冲击区域;在控制器轴状态下,转动机械臂,使得激光束过滚道R1圆心,并近似垂直于冲击面,轴承套圈倾斜45°,如附图1状态1所示。调节水路机器人至预定位置,开启水泵及电磁阀,调节水压为18Pa,使得水冲刷在工件冲击区域,水膜厚度约为2mm;设置激光控制器能量为8J、脉宽为15ns(即激光功率密度为3.333GW/cm2),光斑大小为4mm×4mm。
步骤五:在控制器轴状态下,转动机械臂轴6(与工件轴线同轴),使工件随激光发射沿工件轴线转动,冲击一个光斑后,工件向冲击区域方向转动α度,
Figure 183392DEST_PATH_IMAGE005
(R2为轴承套圈的半径)(使得搭接率为50%),50%搭接示意图如附图2。
步骤六:在进行第二圈冲击前,工件需沿平行于轴承套圈端面向趋近激光源方向移动,质心移动的距离是L=R1+R2(R1为轴承套圈滚道的半径,R2为轴承套圈的半径)。而后工件需以自身的质心为转动中心(即冲击第一圈时滚道R1的圆心),以过转动中心并垂直于工件轴线和激光束所在平面的线为轴2,向未冲击区域方向转动γ度
Figure 117850DEST_PATH_IMAGE006
,然后工件需沿平行于轴承套圈端面远离激光源方向移动,重心移动的距离是L=R1+R2(R1为轴承套圈滚道的半径,R2为轴承套圈的半径);水路机器人在冲击区域冲刷出水膜,厚度为2㎜。至此,可开始第二圈冲击,方法与第一圈相同,冲击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
步骤七:冲击完轴承套圈滚道后,移动机械臂至装夹位置,取工件,揭取吸收层,并微抛10μm后用超声波清洗器清洗工件表面杂质、吹干。
对G13Cr4Mo4Ni4V钢轴承套圈滚道表面进行残余应力检测,结果为表面残余应力达到-928MPa,如附图4。
对比例1。
步骤一:冲击前,先获得套圈的三维模型,再建立强化的仿真模型,然后对轴承冲击过程进行数值仿真,从而确定移动距离及转动角度。
步骤二:微抛光、清洗10min、吹干轴承套圈、粘贴吸收层,吸收层采用型号为2100FRTV型黑胶带),粘贴黑胶带要求紧密贴合工件、无气泡、杂质。
步骤三:将步骤二粘贴好黑胶带的轴承套圈安装在定心精度高、装夹方便的回转类零件专用夹具上,并安装夹具于KUKA机械臂法兰盘上。
步骤四:控制KUKA机器人机械臂运动至激光发射位置,在控制器全局状态下,微调机械臂X、Z方向位置,使光斑居于冲击区域;在控制器轴状态下,转动机械臂,使得激光束过滚道R1圆心,并近似垂直于冲击面,轴承套圈倾斜45°,如附图1状态1所示。调节水路机器人至预定位置,开启水泵及电磁阀,调节水压为18Pa,使得水冲刷在工件冲击区域,水膜厚度约为2mm;设置激光控制器能量为8J、脉宽为15ns(即激光功率密度为3.333GW/cm2),光斑大小为4mm×4mm。
步骤五:在控制器轴状态下,转动机械臂轴6(与工件轴线同轴),使工件随激光发射沿工件轴线转动,冲击一个光斑后,工件向冲击区域方向转动α度,
Figure 376793DEST_PATH_IMAGE007
(R2为轴承套圈的半径)(使得搭接率为30%)。
步骤六:在进行第二圈冲击前,工件需沿平行于轴承套圈端面向趋近激光源方向移动,质心移动的距离是L=R1+R2(R1为轴承套圈滚道的半径,R2为轴承套圈的半径)。而后工件需以自身的质心为转动中心(即冲击第一圈时滚道R1的圆心),以过转动中心并垂直于工件轴线和激光束所在平面的线为轴2,向未冲击区域方向转动γ度,
Figure 396702DEST_PATH_IMAGE008
,然后工件需沿平行于轴承套圈端面远离激光源方向移动,重心移动的距离是L=R1+R2(R1为轴承套圈滚道的半径,R2为轴承套圈的半径);水路机器人在冲击区域冲刷出水膜,厚度为2㎜。至此,可开始第二圈冲击,方法与第一圈相同,冲击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
步骤七:冲击完轴承套圈滚道后,移动机械臂至装夹位置,取工件,揭取吸收层,并微抛10μm后用超声波清洗器清洗工件表面杂质、吹干。
对G13Cr4Mo4Ni4V钢轴承套圈滚道表面进行残余应力检测,结果为表面残余应力分区域分布,主要有-680MPa,-750MPa和-928MPa。表明采用30%搭接率冲击后,试样表面残余应力分布不均匀。
对比例2。
步骤一:冲击前,先获得套圈的三维模型,再建立强化的仿真模型,然后对轴承冲击过程进行数值仿真,从而确定移动距离及转动角度。
步骤二:微抛光、清洗10min、吹干轴承套圈、粘贴吸收层,吸收层采用型号为2100FRTV型黑胶带),粘贴黑胶带要求紧密贴合工件、无气泡、无杂质等。
步骤三:将步骤二粘贴好黑胶带的轴承套圈安装在定心精度高、装夹方便的回转类零件专用夹具上,并安装夹具于KUKA机械臂法兰盘上。
步骤四:控制KUKA机器人机械臂运动至激光发射位置,在控制器全局状态下,微调机械臂X、Z方向位置,使光斑居于冲击区域;在控制器轴状态下,转动机械臂,使得激光束过滚道R1圆心,并近似垂直于冲击面,轴承套圈倾斜45°,如附图1状态1所示。调节水路机器人至预定位置,开启水泵及电磁阀,调节水压为18Pa,使得水冲刷在工件冲击区域,水膜厚度约为2mm;设置激光控制器能量为8J、脉宽为15ns(即激光功率密度为3.333GW/cm2),光斑大小为4mm×4mm。
步骤五:在控制器轴状态下,转动机械臂轴6(与工件轴线同轴),使工件随激光发射沿工件轴线转动,冲击一个光斑后,工件向冲击区域方向转动α度,
Figure 399293DEST_PATH_IMAGE009
(R2为轴承套圈的半径)(使得搭接率为80%)。
步骤六:在进行第二圈冲击前,工件需沿平行于轴承套圈端面向趋近激光源方向移动,质心移动的距离是L=R1+R2(R1为轴承套圈滚道的半径,R2为轴承套圈的半径)。而后工件需以自身的质心为转动中心(即冲击第一圈时滚道R1的圆心),以过转动中心并垂直于工件轴线和激光束所在平面的线为轴2,向未冲击区域方向转动γ度,
Figure 188257DEST_PATH_IMAGE010
,然后工件需沿平行于轴承套圈端面远离激光源方向移动,重心移动的距离是L=R1+R2(R1为轴承套圈滚道的半径,R2为轴承套圈的半径);水路机器人在冲击区域冲刷出水膜,厚度为2㎜。至此,可开始第二圈冲击,方法与第一圈相同,冲击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
步骤七:冲击完轴承套圈滚道后,移动机械臂至装夹位置,取工件,揭取吸收层,并微抛10μm后用超声波清洗器清洗工件表面杂质、吹干。
对G13Cr4Mo4Ni4V钢轴承套圈滚道表面进行残余应力检测,结果为表面残余应力分区域分布,主要有-800MPa、-900MPa和-928MPa。表明采用80%搭接率冲击后,试样表面残余应力分布同样不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扩展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轴承内外圈滚道是失效的主要区域,激光冲击轴承内圈及外圈滚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冲击前,先获得套圈的三维模型,再建立冲击过程的仿真模型,确定运动参数;
步骤二:粘贴吸收层,要求吸收层紧密贴合工件、无气泡、无杂质;
步骤三:装夹工件于回转类零件专用夹具上,并定位夹紧夹具于KUKA机械臂法兰盘上;
步骤四:控制机械臂运动轨迹,使得激光束过滚道R1圆心,并近似垂直于冲击面,轴承套圈倾斜;调节水路机器人;设置激光参数;
步骤五:机械臂轴6(即工件中心轴线,也是KUKA机器人末端轴)转动,冲击套圈边缘第一圈;
步骤六:在进行第二圈冲击前,工件移位,实现工件绕R1转动效果,调节水路,开始第二圈冲击,依次循环往复,直至滚道被冲击完成;
步骤七:去除吸收层,微抛后清洗吹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冲击前,先获得套圈的三维模型,再建立强化的仿真模型,然后对轴承冲击过程进行数值仿真,从而确定移动距离及转动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粘贴吸收层包括微抛光、清洗5-10min、吹干轴承套圈,吸收层采用型号为2100FRTV型黑胶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夹具需定心精度高,与机械臂法兰盘能够精确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控制KUKA机器人机械臂运动至激光发射位置,在控制器全局状态下,微调机械臂X、Z方向位置,使光斑居于待冲击区域;在控制器轴状态下,转动机械臂,使得激光束过滚道R1圆心,并近似垂直于冲击面,轴承套圈倾斜45°,调节水路机器人至预定位置,开启水泵及电磁阀,调节水压为18-21Pa,使得水冲刷在工件待冲击区域,水膜厚度约为1-2mm;设置激光控制器能量为6-8J、脉宽为15-19ns(即激光功率密度为1.974GW/cm2-3.333GW/cm2),光斑大小为3.5mm×3.5mm-4mm×4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五中,第一圈的冲击以工件轴线为转轴,冲击一个光斑后,工件向未冲击区域方向转动α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R2为轴承套圈的半径,直至转完3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在进行第二圈冲击前,工件需沿平行于轴承套圈端面向趋近激光源方向移动,重心移动的距离是L=R1+R2,R1为轴承套圈滚道的半径,R2为轴承套圈的半径;然后,工件以自身的重心为转动中心,即冲击第一圈时滚道R1的圆心,以过转动中心并垂直于工件轴线和激光束所在平面的线为轴,向未冲击区域方向转动γ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然后工件沿平行于轴承套圈端面远离激光源方向移动,重心移动的距离是L=R1+R2;至此,开始第二圈冲击,第二圈冲击与第一圈相同,仍以工件轴线为轴,每冲击一个光斑转动α度,以此类推,循环往复,冲击整个滚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七中,移动机械臂至装夹位置,取下工件,去除吸收层,微抛5-10μm后,再次置套圈于超声波清洗器内清洗5-10min,取出吹干,等待装配应用。
CN202210708786.7A 2022-06-22 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 Active CN1149592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8786.7A CN114959248B (zh) 2022-06-22 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8786.7A CN114959248B (zh) 2022-06-22 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59248A true CN114959248A (zh) 2022-08-30
CN114959248B CN114959248B (zh) 2024-05-28

Family

I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35907A (ja) * 2016-09-01 2018-03-08 Ntn株式会社 車輪用軸受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559835A (zh) * 2018-03-22 2018-09-21 江苏大学 一种激光加工滚珠轴承外滚道的装置和方法
CN110093494A (zh) * 2019-04-29 2019-08-06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一种轴承内圈的激光冲击强化方法及其装置
CN110257623A (zh) * 2019-07-09 2019-09-20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一种轴承外圈的激光冲击强化方法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35907A (ja) * 2016-09-01 2018-03-08 Ntn株式会社 車輪用軸受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559835A (zh) * 2018-03-22 2018-09-21 江苏大学 一种激光加工滚珠轴承外滚道的装置和方法
CN110093494A (zh) * 2019-04-29 2019-08-06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一种轴承内圈的激光冲击强化方法及其装置
CN110257623A (zh) * 2019-07-09 2019-09-20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一种轴承外圈的激光冲击强化方法及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胡振耀: "激光喷丸强化GCr15轴承内圈应力与疲劳性能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 no. 8, pages 022 - 15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68288C (en) Laser shock peening integrally bladed rotor blade edges
US990919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jecting water restraint layer of laser shock processing blade
CN108890128B (zh) 一种激光多束流复合温度场焊接装置
CN110539080A (zh) 双机械臂激光-等离子复合铣削增减材制造设备与方法
CN213196184U (zh) 一种双光源复合激光加工装置
CN110512069B (zh) 一种回转体的激光喷丸复合滚压强化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5483694B (zh) 一种针对大型阀门的斜锥台型阀板密封面的激光熔覆装置
CN103205746A (zh) 半球体零件表面的激光熔覆方法
CN112536674A (zh) 大口径异形离轴非球面镜的气囊抛光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CN110614442B (zh) 一种提高回转体零件焊缝力学性能的装置与方法
CN115558777A (zh) 航空发动机风扇叶片处理方法
CN211102162U (zh) 一种双机械臂激光-等离子复合铣削增减材制造设备
CN114959248B (zh) 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
CN114959248A (zh) 一种激光冲击强化轴承套圈滚道表面的方法
CN104259604B (zh) 复杂型面数控高效电解加工机床
CN108714757A (zh) 一种用于激光切割机的五轴激光头装置
CN108436271B (zh) 一种减少激光深熔焊焊缝气孔数量的焊接方法
CN110732777A (zh) 一种双机器人联动的无干涉激光冲击强化方法
CN104400210A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涡轮盘与轴的惯性摩擦焊接方法
CN113579969A (zh) 激光冲击强化与机械抛光相结合的表面强化装置及方法
CN105817517A (zh) 一种薄壁管件局部胀形的激光冲击装置及方法
CN115029543B (zh) 一种薄壁轴承内圈激光冲击强化装置及方法
CN115261870A (zh) 基于豪克能技术的短流程复合超高速激光熔覆加工方法
CN115044900A (zh) 一种矿用重载车辆柴油机凸轮轴再制造工艺
CN115011787B (zh) 一种定位夹紧装置、激光喷丸系统及激光喷丸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