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43064A - 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43064A
CN114943064A CN202210406858.2A CN202210406858A CN114943064A CN 114943064 A CN114943064 A CN 114943064A CN 202210406858 A CN202210406858 A CN 202210406858A CN 114943064 A CN114943064 A CN 1149430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timedia
unique identifier
target multimedia
target
trus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068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磊
杨锐
刘永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0685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4306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430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430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10Protecting distributed programs or content, e.g. vending or licensing of copyrighted material ;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DRM]
    • G06F21/16Program or content traceability, e.g. by waterma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echnology Law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目标多媒体;判断第一目标多媒体中是否携带有唯一标识符;其中,唯一标识符是由服务器为第一目标多媒体对应的原创多媒体分配的;若第一目标多媒体中携带有唯一标识符,则确定与唯一标识符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可信数据;基于第一可信数据对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在完成多媒体原创工作后,会有服务器设备为该原创多媒体分配一个唯一标识符,将唯一标识符作为水印信息嵌入多媒体当中得到第一目标多媒体,并将可信数据与关联的唯一标识符存储到服务器中。利用唯一标识符可以从服务器设备中查找到可信数据,实现对第一目标多媒体的可信数据的溯源和可信验证。

Description

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创作、传播、播放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娱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帮助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不良因素。以视频多媒体为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对视频内容的修改,随着人工技术优化以至于修改效果越来越逼真,单纯通过观看图像难以辨别真假。尤其对于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视频信息,若被别有用心之人修改,可能影响正常的工作或生活秩序。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提升多媒体安全保护效果的方案。
发明内容
为解决或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了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目标多媒体;
判断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中是否携带有唯一标识符;其中,所述唯一标识符是由服务器为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对应的原创多媒体分配的;
若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中携带有所述唯一标识符,则确定与所述唯一标识符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可信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可信数据对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
第二方面,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发送目标多媒体给服务器;所述目标多媒体携带有作为水印嵌入的唯一标识符时,若服务器基于所述唯一标识符,以及与所述唯一标识符具有关联关系的可信数据对所述目标多媒体的可信验证;其中,所述唯一标识符是由服务器为所述目标多媒体分配的;
若可信验证通过,则对所述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处理。
第三方面,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多媒体安全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服务器设备,用于接收对目标多媒体处理请求;获取所述目标多媒体中作为水印被嵌入的唯一标识符;其中,所述唯一标识符是由服务器为所述目标多媒体分配的;确定与所述唯一标识符具有关联关系的可信数据;基于所述可信数据对所述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
客户端设备,发送目标多媒体和对目标多媒体处理请求;若所述目标多媒体携带有作为水印嵌入的唯一标识符,若服务器基于所述唯一标识符,以及与所述唯一标识符具有关联关系的可信数据对所述目标多媒体的可信验证;其中,所述唯一标识符是由服务器为所述目标多媒体分配的;若可信验证通过,则对所述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处理。
第四方面,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用于实现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或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
第五方面,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或第二方面所述的一种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多媒体原创设备完成多媒体原创工作后,会有服务器设备为该原创多媒体分配一个唯一标识符,进而,将该唯一标识符作为水印信息嵌入多媒体当中得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了更好的确保第一目标多媒体安全,不被篡改,还将可信数据与关联的唯一标识符存储到服务器设备中。当有对第一目标多媒体的可信验证需求的时候,通过对第一目标多媒体解析获得唯一标识符,进而利用唯一标识符可以从服务器设备中查找到对应的可信数据,实现对第一目标多媒体的可信数据的溯源和可信验证。
由于添加水印信息是基于安全处理单元分配的唯一标识符得到的,不是将图像关键帧作为水印添加,因此,该水印信息可以添加到视频、图像、音频等各种多媒体信息中。
此外,还可以对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再次创作编辑。在确保第一目标多媒体安全可信后,可以对解析得到的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再次创作编辑,得到第二目标多媒体。进而基于第二目标多媒体的媒体参数生成新的可信数据,对存储在安全处理单元中的可信数据进行更新(比如,将新的可信数据添加到已有可信数据存储单元中)。虽然对原创多媒体进行了再创作,但是,唯一标识符是不变的,因此,再创作不会对多媒体的安全验证和溯源造成不利影响,仍然可以根据唯一标识符及其关联的可信数据实现溯源和可信验证。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再创作之前先进行可信验证,确保原创多媒体安全可信,若不可信,则不允许对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数据的添加,避免不可信多媒体传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的流程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行可信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举例说明的水印与指纹生成的流程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再创作安全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a、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再创作可信数据更新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原创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举例说明的多媒体安全处理过程中交互示意图;
图9a、9b、9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安全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媒体安全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媒体安全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本申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这些操作可以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如101、102等,仅仅是用于区分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此外,下文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场景当中。在多媒体应用场景中,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对多媒体信息的处理效率并提升处理效果。例如,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视频进行优化,对图片进行美化。然而,随着视频应用的推广,有些用户则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视频做违规处理,比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视频或图像中人物进行换脸处理。有一些处理效果很是逼真,一般观看用户无法辨别出视频内容是否真伪。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提升多媒体的安全防护效果的方案。在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具体工作过程,将在下述实施例中说明。
如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的流程意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服务器(包括本地服务器或云服务器)。该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01:接收第一目标多媒体。
102:判断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中是否携带有唯一标识符;其中,所述唯一标识符是由服务器为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对应的原创多媒体分配的。
103:若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中携带有所述唯一标识符,则确定与所述唯一标识符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可信数据。
104:基于所述第一可信数据对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
这里所说的第一目标多媒体,可以是各种形式多媒体,比如,视频、音频、图片等。各种多媒体都有对应的原创多媒体。这里所说的原创多媒体是由用户采集、拍摄、创作的原始版本多媒体。
在客户端设备完成第一目标多媒体的采集或者编辑后,需要通过服务器将该第一目标多媒体发送给各个观看或者收听的接收端设备。因此,服务器在接收到由客户端提供的第一目标多媒体之后,会对第一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这里所说的可信验证,可以有服务器端或者客户端执行可信验证。例如,当由服务器端信息可信验证时,通过服务器端对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真伪验证后,确认为真实、可信多媒体。当由客户端进行可信验证时,由服务器端为用户的客户端设备进行授权,进而客户端设备在接收到服务器端提供的第一可信数据之后,利用第一可信数据对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并将验证结果反馈给服务器端。
这里所说的唯一标识符,是由服务器为原创多媒体分配的,每个原创多媒体以及后续基于该原创多媒体进行再创作得到的任意一个多媒体都有同一唯一标识符。利用该唯一标识符,可以实现对多媒体的可信溯源。但是,可信数据是需要在多媒体创作过程中及时更新的,对于可信数据的更新方法和更新过程将在下述实施例中具体举例说明,这里就不再重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唯一标识符是由服务器端针对原创多媒体直接分配的,而不需要基于多媒体中某些特征计算得到,因此,在多媒体被编辑处理后,即便特征不完整或者特征发生改变,也不会对唯一标识符的生成和验证造成影响,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此外,通过由服务器分配唯一标识符的方式可以实现对各种类型多媒体(图片、视频、音频等)的可信验证。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可信数据以及后续得到的再创作多媒体的可信数据都存储在服务器端的存储单元或存储设备当中。在存储的时候,将唯一标识符与第一可信数据建立关联关系后存储,比如,可以以key-value形式关联存储,其中,将唯一标识符作为key,将可信数据作为value。唯一标识符是不变的,可信数据会根据需要(比如,有新的再创作多媒体可信认证时)进行更新。在从第一目标多媒体中提取到携带的唯一标识符后,可以基于关联关系查找到第一可信数据。
通过上述方案,由服务器为每个可信的原创多媒体分配一个唯一标识符,即便后续有多个用户通过不同设备对该多媒体进行多轮次修改,也可以通过唯一标识符进行溯源,找到对应的可信数据对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利用上述方案,能够实现多各种类型多媒体的可信验证,在验证过程中,基于第一可信数据进行的,而不需要对多媒体内容本身通过繁琐的计算或内容识别后进行验证,能够有效提高多媒体安全防护效果,以及提高针对多媒体可信验证的验证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中是否携带有唯一标识符,包括:解析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若解析到所述唯一标识符,则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再创作多媒体;若未解析到所述唯一标识符,则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原创多媒体或非法多媒体。
在客户端将第一目标多媒体发送给服务器端之后,服务器端会对其进行解析处理。若解析发现第一目标多媒体中携带有唯一标识符,则表示该多媒体为已经有过可信验证记录的多媒体。反之,若对第一目标多媒体解析处理后,未得到唯一标识符,则可能该第一目标多媒体为原创多媒体,也就是新采集、生成的多媒体,还没有在服务器端进行可信数据存储。对于原创多媒体的处理方式,将在下述实施例中具体举例说明,这里就不再重复赘述。此外,在没有解析得到唯一标识符的另外一种情况还可能是第一目标多媒体为非法多媒体,也就是由非法用户、不可信用户提供的多媒体,比如在服务器端已经将该非法用户、不可信用户加入到了黑名单中,有该用户采集、制作的多媒体不进行可信数据存储和验证。
例如,假设唯一标识符格式为数字与字母组合的,比如,1A2C3F。若解析得到的唯一标识符格式与服务器端分配的格式不匹配,比如解析结果为1234567,则可知该第一目标多媒体为非法多媒体。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再创作多媒体,可以理解为在第一目标多媒体上进行剪辑、添加字幕、旁白等简单编辑,不会对多媒体内容进行容易使得观众或听众造成误解的编辑。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与所述唯一标识符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可信数据,包括:基于所述唯一标识符查找关联存储的第一指纹和可信媒体参数。
在实际应用中,先将唯一标识符作为鲁棒性水印信息嵌入到多媒体当中,进而,再基于被嵌入水印信息的多媒体以及对应的多媒体参数进行加密计算(比如,哈希计算),得到第一指纹。因此,当针对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再创作的时候,由于多媒体内容、创作者的用户注册信息、创作设备的设备信息等等中的任何一个发生变化,都会导致计算得到的第一指纹发生变化。换言之,不同的经过再创作得到的多媒体与原创多媒体分别具有不同的指纹。第一指纹是用于对当前多媒体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验证的。这里所说的唯一标识符以鲁棒性水印信息嵌入到多媒体当中,从而使得该水印能够抵抗图像处理、几何变换、转码等恶意和非恶意攻击,可以实现稳定溯源。
这里所说的可信媒体参数包括制作多媒体的用户的注册信息,以及制作多媒体的设备信息,其中的一些信息为敏感信息,比如,用户的姓名、密码,设备型号等等。为了确保敏感信息的安全,可以对这些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生成第一指纹。而对于其他非敏感信息,比如设备型号、多媒体创作时间、地点、用户昵称等可以不进行加密处理,用于后期可信验证。
举例来说,可信媒体参数可以包括一下内容中至少一个:
设备信息:处理器身份标识号(Identity document,ID)、网卡(Media AccessControl Address,MAC)媒体存储控制地址、内存容量、主板型号等;
操作系统信息:操作系统类型、版本;
软件信息:视频媒体编辑工具软件名称、版本号等;
时空定位信息:编辑发生的时间、物理地址、网络虚拟地址;
编辑信息:缩放、剪切、压缩标准、码率、帧率、分辨率等;
此外,可信媒体参数还可以包括:可信度评分:依据上述信息的完整性、及权重计算上述信息可信度量评分。
如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进行可信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可信数据对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01:基于所述解析后的第一目标多媒体和所述唯一标识符,生成第二指纹。
202:根据查找到的所述第一指纹和所述第二指纹的匹配关系,对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
203:若所述第一指纹和所述第二指纹为第一类型指纹,且所述第一指纹与所述第二指纹匹配,则确定所述目标多媒体为具有真实性的多媒体。
204:若所述第一指纹和所述第二指纹为第二类型指纹,且所述第一指纹与所述第二指纹匹配,则确定所述目标多媒体为具有完整性的多媒体。
如前文所述可知,第一指纹基于嵌入有唯一标识符的第一目标多媒体(比如,多媒体中某个关键帧、摘要等)以及该多媒体相关的可信媒体参数经过加密计算(比如,哈希计算)得到的。因此,为了初步验证该第一目标多媒体在上传过程中是否被篡改,可以重新计算一下其对应的指纹。具体来说,在对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解析处理后,得到未嵌入唯一标识符的多媒体,解析得到的唯一标识符、以及相关的多媒体参数;进而,根据预设的指纹计算规则,基于解析后的第一目标多媒体和所述唯一标识符、相关媒体参数等计算得到第二指纹。
若经过计算得到的第一指纹与第二指纹不匹配(也就是不相同),则可能是第一目标多媒体遭到篡改,从而导致媒体参数(比如,摘要、设备信息、用户的注册信息等)发生变化,进而得到的第二指纹与第一指纹不同。第一目标多媒体的可信验证未通过,则终止对其可信数据更新,也就是不会将可信验证未通过的第一目标多媒体对应的媒体参数等作为可信数据添加到服务器端的可信数据集合中。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指纹和第二指纹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包括:鲁棒性指纹、半脆弱指纹、脆弱指纹。其中,将鲁棒性指纹作为第一类型指纹,将半脆弱指纹和脆弱指纹作为第二类型指纹。
在实际应用中,作为第一类型指纹的鲁棒性指纹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原多媒体发生旋转、变形或个别特征点丢失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实现指纹识别。换言之,在第一目标多媒体经过有意或者无意的图像旋转、图像裁压缩、音频调整等处理后,仍然能够准确的从第一目标多媒体中提取到相应的第一指纹,而且重新进行指纹生成的时候,也能够得到与第一指纹相同的第二指纹。由于第一类型指纹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能够实现对多媒体的溯源,确定是否为具有真实性的多媒体,也就是是否为在服务器端存储有对应可信数据和唯一标识符的可信多媒体。
作为第二类型指纹的半脆弱指纹、脆弱指纹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当第一目标多媒体经过有意或者无意的图像旋转、图像裁压缩、音频调整等处理后,将无法准确的从第一目标多媒体中提取到相应的第一指纹,或者从新计算得到的第二指纹与第一指纹不匹配。第二类型指纹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在目标多媒体经过旋转、变形或个别特征点丢失等较为明显变化的情况下,都会对第二类型指纹的识别、重新生成造成影响。利用第二类型指纹能够实现更加准确的发现对多媒体的细微改动,进而确定是否为具有完整性的多媒体。
如前文所述可知,为了方便对多媒体溯源,会由服务器为该多媒体分配唯一标识符。由于唯一标识符是以水印信息的形式被嵌入到多媒体当中,会对多媒体造成不易察觉的修改,会破坏指纹,影响指纹的提取和识别。因此,本方案中,采用先以水印信息形式嵌入唯一标识符,再计算该多媒体的指纹,能够有效避免水印信息的嵌入对指纹生成造成影响。此外,唯一标识符是由服务器分配的,而不是基于多媒体生成的(比如基于摘要或者媒体参数生成),而指纹则是基于多媒体及其媒体参数计算得到的,由于唯一标识符与指纹的生成方式不同,指纹的生成过程不会对唯一标识符造成影响,而且指纹生成在唯一标识符嵌入多媒体之后,也消除了唯一标识符作为水印嵌入对指纹造成的影响,实现水印与指纹的解耦,在满足安全防护效果的同时,避免安全防护过程中相互影响。
例如,如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举例说明的水印与指纹生成的流程的示意图。从图3中可以看到,假设多媒体为视频,由用户利用视频采集设备采集得到原始视频后,进一步对该原始视频进行编辑。完成编辑后,会将该视频发送给服务器,在该视频的视频参数中至少包含有视频拍摄时间、地点、视频此案件设备型号、采集设备参数等,还可以包括编辑设备型号、编辑时间、地点、上传视频的用户的注册信息等等。服务器在接收到视频之后,会为该视频分配唯一标识符,比如该唯一标识符为1A2C3F,将该唯一标识符以水印信息的形式嵌入到视频当中。在完成水印嵌入后,进而,基于被嵌入水印的视频、以及前文所说的视频参数,进一步计算得到指纹。将唯一标识符与指纹关联存储到服务器端的存储单元当中,当有对该视频的验证需求的时候,利用唯一标识符可以很快查找到对应的指纹,从而实现的对视频的可信验证。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可信数据对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包括:基于所述唯一标识符查找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携带目标媒体参数。若所述可信媒体参数与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携带目标媒体参数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可信媒体。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防护效果,在对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指纹验证的同时,还可以对第一目标多媒体的媒体参数进行验证。如前文所述可知,对于媒体参数中的一些敏感参数会被加密称为指纹,避免对外公开,而对于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媒体参数,则可以以明文形式对外公开展示。具体需要对那些媒体参数进行验证,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选择。比如,将采集设备型号和/或编辑设备型号、用户的注册信息中用户昵称、注册时间等作为可信媒体参数进行存储。
需要说明的是,进行指纹验证和可信媒体参数验证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先后步骤进行,步骤顺序不做限定。比如,先对第一目标媒体的进行指纹验证,在验证通过后,在对其进行可信媒体数据验证。若进行指纹验证不通过,则终止对其进行可信媒体数据的验证。在完成对第一目标多媒体的可信验证之后,若可信验证通过,则允许用户播放、转发或者编辑。
若查找到唯一标识符,但是,没有查找到指纹和对应的目标媒体参数,则表示第一目标多媒体是基于已经完成可信验证的原创多媒体进行再创作得到的多媒体,但是第一目标多媒体还没有完成对应指纹的生成、可信数据的存储等多媒体再创作的安全处理相关工作。
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多媒体再创作的安全处理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再创作安全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从图4中可以看到,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401:对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经过解析得到的第一多媒体进行编辑,得到第二目标多媒体。
402:基于所述唯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二目标多媒体的多媒体参数,生成第二可信数据,以便将所述第二可信数据与所述第一可信数据共同存储。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上述方式对第一目标媒体进行可信验证通过后,可以对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再创作编辑。在进行再创作之前,需要对嵌入有唯一标识符的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解析,得到没有任何干扰信息的第一多媒体。
进而,用户可以利用编辑设备对第一多媒体进行编辑,比如,进行视频剪辑,或者添加配音等,得到第二目标多媒体。对第一多媒体进行编辑时的用户、编辑设备等,可能与对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编辑的用户、编辑设备相同,当然也可能不同。若是相同的用户和编辑设备,则表示该用户、编辑设备的可信度比较高。若是新用户或者利用新的编辑设备进行再创作,则需要用户进行可信度认证,只有可信度认证通过后才接受其提供的多媒体。
这里假设再创作第二目标多媒体是由可信度认证通过的用户和编辑设备继续编辑创作得到的。在正常编辑再创作的过程中,解析得到的第一多媒体以及经过再创作所得到的第二目标多媒体中都是携带有水印的,一般来说,多媒体中的水印为鲁棒水印,常规创作不会对水印提取和识别产生影响。当然,若发现解析得到的第一多媒体中的水印信息,或者再创作得到的第二目标多媒体中的水印信息变弱,则需要采取增强水印的措施。本申请实施例中,增强水印的措施是向第二目标多媒体中重新嵌入水印,也就是将唯一标识符以水印信息方式嵌入到第二目标多媒体当中,以便后续检验过程中能够成功提取唯一标识符。在用户进行再创作的时候,不用顾虑是否会对水印造成破坏,满足用户多样化再创作需求,同时又能够确保对多媒体进行可靠溯源。
基于携带有以水印信息方式被嵌入唯一标识符的所述第二目标多媒体经过加密计算(比如,哈希加密计算)得到新指纹。基于所述唯一标识符、新指纹和媒体参数生成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二可信数据。基于所述第二可信数据对所述第一可信数据进行更新。这里所说的更新,可以理解为是在原有的服务器端已经存储的可信数据基础上添加新得到的第二可信数据,将新得到的第二可信数据与第一可信数据共同存储在同一可信数据集合(这里所说的可信数据集合可以理解为将各个多媒体的可信数据都存储在一起,方便查找和管理)中,而并不会对已有的第一可信数据进行更改、替换或删除。
如图5a、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再创作可信数据更新示意图。从图5a中可以看到,基于同一个原创多媒体,得到树状分支的多个再创作多媒体。原创多媒体具有分配得到的唯一标识符,并且该唯一标识符以水印信息的方式添加到各个再创作多媒体当中,如图5b所示。从图5a中可以看到,随着再创作次数的增多,会有多个创作分支出现。图中示出的2次创作得到的多媒体有2个,实际可能有很多个。此后,其他用户可以基于2次创作进行3次创作、4次创作等依次类推。每次创作得到的多媒体的可信数据(比如,第二可信数据、第三可信数据等以此类推)都会添加存储到服务器当中,被再创作次数越多,添加的可信数据也越多,不需要删除或更改已有可信数据(比如,第一可信数据)。
在本申请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中,若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再创作多媒体。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可信数据对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包括:若所述第一指纹与所述第二指纹不匹配,或者,若所述可信媒体参数与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携带目标媒体参数不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非法媒体。拒绝添加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的第一可信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利用唯一标识符查找到第一指纹和对应的可信媒体参数后,分别进行指纹的可信验证和可信媒体参数的可信验证。若在可信验证过程中,发现第一指纹与计算得到的第二指纹不匹配,或者发现可信媒体参数与目标媒体参数不匹配,则可能是对多媒体进行了非法编辑,导致服务器端存储的第一指纹与重新计算得到的第二指纹不同,以及服务器端存储的可信媒体参数与重新提取得到的目标媒体参数不同。由于第一目标多媒体可信验证不通过,则认为该多媒体不可信。将终止对第一目标多媒体的传播和编辑。同时,不会对第一可信数据进行更新(也就是不会将第一目标多媒体的媒体参数等作为可信数据添加到已有的可信数据集合当中),或者将原有已经存储的第一目标多媒体相关的指纹、媒体参数等可信数据删除。
在采用本申请技术方案,针对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再创作(比如,对视频进行剪辑)后,需要对再创作得到的第二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数据更新。对于再创作所编辑的内容,或者说对于原多媒体所修改的内容不进行检查验证(比如,不需要验证是否对原视频做了非法修改),而是对原创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以及对提供第二目标多媒体的可信度进行评估。换言之,只需要确保第二目标多媒体是基于可信的原创多媒体编辑得到的,并且,对第二目标多媒体进行编辑的用户和设备也是可信的,则认为得到的第二目标多媒体是可信的。从而,有服务器对第二目标多媒体的可信数据的维护。后续其他可信用户利用可信设备对第一目标多媒体或第二目标多媒体进行再创作的时候,所得到的新的多媒体也是可信的。不需要再利用繁琐算法对多媒体内容进行检查。
若经过验证发现该第一目标多媒体为原创多媒体,则需要对其进行安全处理。具体实施例如下:
如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原创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601:若提供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的用户为可信用户,并且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原创多媒体,响应于所述用户的分配请求,为所述原创多媒体分配所述唯一标识符。
602:将所述唯一标识符作为水印嵌入所述原创多媒体中,得到第三多媒体。
603:基于所述唯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三多媒体的多媒体参数,生成第三可信数据,以便基于所述第三可信数据对所述第三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
在得到嵌入有唯一标识符的第三多媒体之后,可以进一步计算该第三多媒体对应的指纹,将计算得到的指纹、第三多媒体的多媒体参数与唯一标识符作为第三可信数据,关联存储到服务器端的可信数据集合中。
在实际应用中,将唯一标识符作为水印嵌入多媒体的方式有多种。以多媒体为视频媒体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如下:
一种方式是在原始视频中嵌入水印:即将水印嵌入到原始码流中,形成含有水印信息的原始视频码流,然后再进行压缩,形成带有水印信息的原始压缩码流。提取时需对压缩码流进行解码。
另一种方式是在压缩视频中嵌入水印:是将水印直接嵌人到编码压缩后的比特流中。没有解码和再编码的过程,因而不会造成视频质量的下降,同时计算复杂度较低。但是嵌入水印的强度受视频解码误差的约束,嵌入后的效果可能出现可察觉的变化。
再一种方式是在编码压缩时嵌入水印:在编码压缩时嵌入水印,可以将水印处理算法与视频编码结合成一个整体。嵌入和提取处理可以比较简单,能够实现水印嵌入和提取的实时处理。
在实际应用中,在为第一目标多媒体分配唯一标识符之前,需要对第一目标多媒体是否为原创多媒体,以及提供该原创多媒体的用户是否为可信用户进行判断。分配唯一标识符前对用户和第一目标多媒体的可信检验过程如下:
获取提供所述原创多媒体的用户的注册信息和客户端设备信息;
基于所述注册信息和所述客户端设备信息,生成可信度分值;
若所述可信度分值大于可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为可信用户;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的媒体参数进行原创性检测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原创多媒体;
响应于用户的所述唯一标识符的分配请求,为所述原创多媒体分配所述唯一标识符。
具体来说,对用户提供的第一目标多媒体的多媒体内容进行原创性检测,包括:需要检测提供第一目标多媒体的用户是否为有原创保护资质的可信用户,检测随多媒体上传的媒体参数(比如,用户录入的设备信息、操作系统信息、软件信息、编辑信息、多媒体码流中携带的元数据等),以及对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原创检测(比如,视频指纹比对查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查重检测等等);针对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原始采集信息检测,比如根据多媒体信号(例如视频格式、时间、分辨率、帧率等)与原始采集信号(例如视频采集格式、时间、分辨率、帧率等)的吻合度判断。综合以上检测措施,可以判断出第一目标多媒体是否为原创多媒体,若提供第一目标多媒体的用户为可信用户,而且原创检测通过,则确定第一目标多媒体为原创多媒体;反之,若用户不可信或者原创检测不通过,则表示第一目标多媒体为非原创多媒体,当然也可以进一步反馈审核人员进行鉴别。
对用户进行可信验证主要是基于注册信息和客户端设备信息技术用户的可信度分值。这里所说的注册信息可以包括用户注册时提供的手机号、邮箱、身份证、公司名称、用户名(昵称)等中的至少一个。其中一些信息为敏感信息,比如,手机号、身份证,则需要采用加密处理方式,加密到指纹当中,而不是以明文方式对外公开。
客户端设备信息可以包括:设备信息:处理器ID、网卡MAC地址、内存容量、主板型号等;操作系统信息:操作系统类型、版本;软件信息:视频媒体编辑工具软件名称、版本号等;时空定位信息:编辑发生的时间、物理地址、网络虚拟地址;编辑信息:缩放、剪切、压缩标准、码率、帧率、分辨率等。
在得到这些信息之后,会进行可信度分值评估。比如,建立一个可信度评估模型,为不同注册信息、设备信息设定不同的权重值,进而利用评估模型计算得到该多媒体对应的可信度分值。当可信度分值大于可信度阈值的时候,则可以认为提供该多媒体的用户和设备是安全可信的。
需要说明的是,凡是有新的用户或者设备参与到多媒体再创作当中,都需要进行可信度评估。
基于同样的思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如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客户端设备,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701:发送目标多媒体给服务器。所述目标多媒体携带有作为水印嵌入的唯一标识符,若服务器基于所述唯一标识符,以及与所述唯一标识符具有关联关系的可信数据对所述目标多媒体的可信验证;其中,所述唯一标识符是由服务器为所述目标多媒体分配的。
702:若可信验证通过,则对所述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处理。
客户端在完成对多媒体的编辑之后,会将编辑得到的目标多媒体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在接收到目标多媒体之后,会对其进行可信验证。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将通过客户端与服务器端交互方式对安全处理过程进行具体说明。如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举例说明的多媒体安全处理过程中交互示意图。从图8中可以看到,
客户端采集、编辑得到原创多媒体,将该原创多媒体发送给服务器端,由服务器端为其分配唯一标识符,并将该唯一标识符以水印方式嵌入到原创多媒体中,并基于嵌入唯一标识符的原创多媒体计算得到指纹,将唯一标识符和指纹、媒体参数等关联存储到服务端的存储单元中。当客户端将目标多媒体发送给服务器端后,将进行可信验证。服务器端端对接收到的目标多媒体进行解析得到以水印方式嵌入其中的唯一标识符。在得到唯一标识符之后,将会基于唯一标识符和解析得到的多媒体重新计算指纹,进而,判断重新计算得到的指纹与原服务器存储的指纹是否匹配,同时,还对媒体参数进行匹配验证。当确认都匹配后,则完成对该多媒体的可信验证。完成可信验证后,还可以进一步针对目标多媒体进行再创作。对于再创作得到的新的多媒体进行安全处理的方式与原创多媒体相似,只是再创作多媒体不会再重新分配唯一标识符,而是继续使用原创多媒体的唯一标识符,不管经过多少次创作,都只有同一个唯一标识符。方便溯源以及安全可信验证。具体可信验证及安全处理相关过程可参见图1至图6对应的各个实施例,这里就不再重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可信处理,可以理解为进行再创作或者传播等。
基于同样的思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媒体安全处理系统。如图9a、9b、9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多媒体安全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从图9a中可以看到,该系统包括:
服务器设备,用于接收对目标多媒体处理请求;获取所述目标多媒体中作为水印被嵌入的唯一标识符;其中,所述唯一标识符是由服务器为所述目标多媒体分配的;确定与所述唯一标识符具有关联关系的可信数据;基于所述可信数据对所述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
从图9a中可以看到,在服务器中,可以分为存证管理单元和存证存储单元。存证存储单元用于存储可信数据、唯一标识符等。存证管理单元用于对可信数据和验证过程进行管理。
在存在管理单元中,还包括如图9b所示的用户可信管理单元和图9c所示的媒体可信管理单元。
用户可信管理单元用于用户在使用服务器获取分配的唯一标识符(媒体ID)前需要先注册为可信用户。用户注册时根据自愿原则提供设备系统软件的准确信息、个人身份信息(比如,手机号、邮箱、身份证等等)及企业身份信息,可信度评估模块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进行可信度评估。可信度评分依据用户所提供信息的完备情况、及真实性检验的情况并结合各数据不同权重计算得出。用自愿提供原则收集硬件、系统、软件、个人身份数据、企业身份数据,采用可信度评估方法对收集到的信息、数据进行可信度评估。采用哈希指纹方法保护敏感数据。基于本申请方案,不需要依赖某些操作系统或者软件强制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使得用户更容易接受可信度评估,所得到的可信评估结果更加可靠。每一个与服务器端交互的客户端都要确保其为合法用户,也就是当有用户与服务器建立连接进行必要交互操作的时候,都会对用户进行验证。此外,基于用户可信管理单元的还可以负责对用户登陆权限进行可信验证。
媒体可信管理单元用于媒体可信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媒体可信数据的创建、更新及验证。对用户可信度评估的管理。对外提供可信存储访问API接口,用于与存证存储单元的通信及数据读写。数据创建模块,根据唯一标识符创建可信数据并存储在存证存储单元中。数据验证模块,根据请求及权限查找并验证唯一标识符的历史存证可信数据并依据权限展示可信数据,或者当验证不通过时提示并拒绝展示。数据更新模块,根据更新请求向已有的唯一标识符存证添加新的可信数据。安全模块负责敏感数据的加解密、可信数据完整性验证。
客户端设备,发送目标多媒体和对目标多媒体处理请求;若所述目标多媒体携带有作为水印嵌入的唯一标识符,若服务器基于所述唯一标识符,以及与所述唯一标识符具有关联关系的可信数据对所述目标多媒体的可信验证;其中,所述唯一标识符是由服务器为所述目标多媒体分配的;若可信验证通过,则对所述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处理。在实际应用中,客户端可以是具有多媒体采集和多媒体编辑功能于一体的设备,也可以是分体设备。
基于同样的思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媒体安全处理装置。如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媒体安全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多媒体安全处理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第一目标多媒体。
判断模块1002,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中是否携带有唯一标识符;其中,所述唯一标识符是由服务器为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对应的原创多媒体分配的。
确定模块1003,用于若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中携带有所述唯一标识符,则确定与所述唯一标识符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可信数据。
验证模块1004,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可信数据对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
可选地,判断模块1002,用于解析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若解析到所述唯一标识符,则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再创作多媒体;若未解析到所述唯一标识符,则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原创多媒体或非法多媒体。
可选地,确定模块1003,用于基于所述唯一标识符查找关联存储的第一指纹和可信媒体参数。
可选地,验证模块1004,用于基于所述解析后的第一目标多媒体和所述唯一标识符,生成第二指纹;根据查找到的所述第一指纹和所述第二指纹的匹配关系,对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
可选地,验证模块1004,还用于若所述第一指纹和所述第二指纹为第一类型指纹,且所述第一指纹与所述第二指纹匹配,则确定所述目标多媒体为具有真实性的多媒体;若所述第一指纹和所述第二指纹为第二类型指纹,且所述第一指纹与所述第二指纹匹配,则确定所述目标多媒体为具有完整性的多媒体。
可选地,验证模块1004,还用于基于所述唯一标识符查找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携带目标媒体参数;
若所述可信媒体参数与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携带目标媒体参数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可信媒体。
可选地,还包括编辑模块1005,用于对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经过解析得到的第一多媒体进行编辑,得到第二目标多媒体;基于所述唯一标识符和第二目标多媒体的多媒体参数,生成第二可信数据,以便将所述第二可信数据与所述第一可信数据共同存储。
可选地,若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再创作多媒体。验证模块1004还用于若所述第一指纹与所述第二指纹不匹配,或者,若所述可信媒体参数与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携带目标媒体参数不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非法媒体;拒绝添加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的第一可信数据。
可选地,还包括安全处理模块1006,用于若提供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的用户为可信用户,并且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原创多媒体,响应于所述用户的分配请求,为所述原创多媒体分配所述唯一标识符;将所述唯一标识符作为水印嵌入所述原创多媒体中,得到第三多媒体;基于所述唯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三多媒体的多媒体参数,生成第三可信数据,以便基于所述第三可信数据对所述第三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
可选地,安全处理模块1006还用于获取提供所述原创多媒体的用户的注册信息和客户端设备信息;基于所述注册信息和所述客户端设备信息,生成可信度分值;若所述可信度分值大于可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为可信用户;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的媒体参数进行原创性检测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原创多媒体;响应于用户的所述唯一标识符的分配请求,为所述原创多媒体分配所述唯一标识符。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为计算单元中主节点电子设备。如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1101、处理器1102及通信组件1103;其中,
所述存储器1101,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1102,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用于:
接收第一目标多媒体;
判断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中是否携带有唯一标识符;其中,所述唯一标识符是由服务器为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对应的原创多媒体分配的;
若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中携带有所述唯一标识符,则确定与所述唯一标识符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可信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可信数据对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
上述存储器1101可被配置为存储其它各种数据以支持在电子设备上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存储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处理器1102可以具体是:可编程交换处理芯片,该可编程交换处理芯片中配置有数据复制引擎,能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复制。
上述处理器1102在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时,除了上面的功能之外,还可实现其它功能,具体可参见前面各实施例的描述。进一步,如图11所示,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源组件1104等其它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图1对应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云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所述处理器能够实现图1对应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基于同样的思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媒体安全处理装置。如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媒体安全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多媒体安全处理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121,用于发送目标多媒体给服务器;所述目标多媒体携带有作为水印嵌入的唯一标识符时,若服务器基于所述唯一标识符,以及与所述唯一标识符具有关联关系的可信数据对所述目标多媒体的可信验证;其中,所述唯一标识符是由服务器为所述目标多媒体分配的。
可信处理模块122,用于若可信验证通过,则对所述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云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致使所述处理器能够实现图7对应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为计算单元中备节点电子设备。如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1301、处理器1302及通信组件1303;其中,
所述存储器1301,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1302,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用于:
发送目标多媒体给服务器;所述目标多媒体携带有作为水印嵌入的唯一标识符时,若服务器基于所述唯一标识符,以及与所述唯一标识符具有关联关系的可信数据对所述目标多媒体的可信验证;其中,所述唯一标识符是由服务器为所述目标多媒体分配的;
若可信验证通过,则对所述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处理。
上述存储器1301可被配置为存储其它各种数据以支持在电子设备上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电子设备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存储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处理器1302可以具体是:可编程交换处理芯片,该可编程交换处理芯片中配置有数据复制引擎,能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复制。
上述处理器1302在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时,除了上面的功能之外,还可实现其它功能,具体可参见前面各实施例的描述。进一步,如图13所示,电子设备还包括:电源组件1304等其它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图6对应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多媒体原创设备完成多媒体原创工作后,会有服务器设备为该原创多媒体分配一个唯一标识符,进而,将该唯一标识符作为水印信息嵌入多媒体当中得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了更好的确保第一目标多媒体安全,不被篡改,还将可信数据与关联的唯一标识符存储到服务器设备中。当有对第一目标多媒体的可信验证需求的时候,通过对第一目标多媒体解析获得唯一标识符,进而利用唯一标识符可以从服务器设备中查找到对应的可信数据,实现对第一目标多媒体的可信数据的溯源和可信验证。
由于添加水印信息是基于安全处理单元分配的唯一标识符得到的,不是将图像关键帧作为水印添加,因此,该水印信息可以添加到视频、图像、音频等各种多媒体信息中。
此外,还可以对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再次创作编辑。在确保第一目标多媒体安全可信后,可以对解析得到的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再次创作编辑,得到第二目标多媒体。进而基于第二目标多媒体的媒体参数生成新的可信数据,对存储在安全处理单元中的可信数据进行更新(比如,将新的可信数据添加到已有可信数据存储单元中)。虽然对原创多媒体进行了再创作,但是,唯一标识符是不变的,因此,再创作不会对多媒体的安全验证和溯源造成不利影响,仍然可以根据唯一标识符及其关联的可信数据实现溯源和可信验证。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再创作之前先进行可信验证,确保原创多媒体安全可信,若不可信,则不允许对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数据的添加,避免不可信多媒体传播。
利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于稳定溯源技术,能够确保原创多媒体可靠;此外,通过基于用户的注册信息和客户端设备信息等进行可信度评估,从而确保参与到多媒体再创作环节中的用户和设备均是可信的。通过上述方案,实现对多媒体从原创到再创作的各个环节的全面可信控制,而不需要在利用大量算力对多媒体内容真伪等进行可信验证,提高了可信验证效率。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云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云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目标多媒体;
判断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中是否携带有唯一标识符;其中,所述唯一标识符是由服务器为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对应的原创多媒体分配的;
若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中携带有所述唯一标识符,则确定与所述唯一标识符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可信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可信数据对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中是否携带有唯一标识符,包括:
解析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
若解析到所述唯一标识符,则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再创作多媒体;
若未解析到所述唯一标识符,则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原创多媒体或非法多媒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所述唯一标识符具有关联关系的第一可信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唯一标识符查找关联存储的第一指纹和可信媒体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可信数据对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包括:
基于所述解析后的第一目标多媒体和所述唯一标识符,生成第二指纹;
根据查找到的所述第一指纹和所述第二指纹的匹配关系,对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查找到的所述第一指纹和所述第二指纹的匹配关系,对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包括:
若所述第一指纹和所述第二指纹为第一类型指纹,且所述第一指纹与所述第二指纹匹配,则确定所述目标多媒体为具有真实性的多媒体;
若所述第一指纹和所述第二指纹为第二类型指纹,且所述第一指纹与所述第二指纹匹配,则确定所述目标多媒体为具有完整性的多媒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可信数据对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包括:
基于所述唯一标识符查找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携带目标媒体参数;
若所述可信媒体参数与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携带目标媒体参数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可信媒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可信数据对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之后,还包括:
对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经过解析得到的第一多媒体进行编辑,得到第二目标多媒体;
基于所述唯一标识符和第二目标多媒体的多媒体参数,生成第二可信数据,以便将所述第二可信数据与所述第一可信数据共同存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再创作多媒体;
所述基于所述第一可信数据对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包括:
若所述第一指纹与所述第二指纹不匹配,或者,若所述可信媒体参数与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携带目标媒体参数不匹配,则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非法媒体;
拒绝添加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的第一可信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原创多媒体之后,还包括:
若提供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的用户为可信用户,并且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原创多媒体,响应于所述用户的分配请求,为所述原创多媒体分配所述唯一标识符;
将所述唯一标识符作为水印嵌入所述原创多媒体中,得到第三多媒体;
基于所述唯一标识符和所述第三多媒体的多媒体参数,生成第三可信数据,以便基于所述第三可信数据对所述第三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提供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的用户为可信用户,并且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原创多媒体,响应于所述用户的分配请求,为所述原创多媒体分配所述唯一标识符,包括:
获取提供所述原创多媒体的用户的注册信息和客户端设备信息;
基于所述注册信息和所述客户端设备信息,生成可信度分值;
若所述可信度分值大于可信度阈值,则确定所述用户为可信用户;
基于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的媒体参数进行原创性检测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目标多媒体为原创多媒体;
响应于用户的所述唯一标识符的分配请求,为所述原创多媒体分配所述唯一标识符。
11.一种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客户端,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目标多媒体给服务器;所述目标多媒体携带有作为水印嵌入的唯一标识符时,若服务器基于所述唯一标识符,以及与所述唯一标识符具有关联关系的可信数据对所述目标多媒体的可信验证;其中,所述唯一标识符是由服务器为所述目标多媒体分配的;
若可信验证通过,则对所述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处理。
12.一种多媒体安全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服务器设备,用于接收对目标多媒体处理请求;获取所述目标多媒体中作为水印被嵌入的唯一标识符;其中,所述唯一标识符是由服务器为所述目标多媒体分配的;确定与所述唯一标识符具有关联关系的可信数据;基于所述可信数据对所述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验证;
客户端设备,发送目标多媒体和对目标多媒体处理请求;若所述目标多媒体携带有作为水印嵌入的唯一标识符,若服务器基于所述唯一标识符,以及与所述唯一标识符具有关联关系的可信数据对所述目标多媒体的可信验证;其中,所述唯一标识符是由服务器为所述目标多媒体分配的;若可信验证通过,则对所述目标多媒体进行可信处理。
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用于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上述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
14.一种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时性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可执行代码,当所述可执行代码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上述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
CN202210406858.2A 2022-04-18 2022-04-18 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9430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06858.2A CN114943064A (zh) 2022-04-18 2022-04-18 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06858.2A CN114943064A (zh) 2022-04-18 2022-04-18 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43064A true CN114943064A (zh) 2022-08-26

Family

ID=82907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06858.2A Pending CN114943064A (zh) 2022-04-18 2022-04-18 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4306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7630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uthenticating video using watermarks
US11922532B2 (en) System for mitigating the problem of deepfake media content using watermarking
CN110598376B (zh) 基于区块链的版权认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749848B (zh) 物联网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物联网系统
US10135818B2 (en) User biological feature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US200903168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ecking consistency between digital contents
US10951958B1 (en) Authenticity assessment of modified content
EP3543891B1 (en) A computer implemented method and a system for tracking of certified documents lifecycle and computer programs thereof
US20220329446A1 (en) Enhanced asset management using an electronic ledger
CN113411638A (zh) 视频文件的播放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465660A (zh) 一种视频流地址鉴权方法及装置
US20200278948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electronic fingerprint of electronic file
Alattar et al. A system for mitigating the problem of deepfake news videos using watermarking
CN110941845A (zh) 一种文件获取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198862A (zh)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文件存储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介质
US2021009977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rification of video integrity based on blockchain
KR20220034787A (ko) 연성 워터마킹을 통한 미디어 출처 인증
CN114943064A (zh) 多媒体安全处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20300481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ent editing recognition
US2022005312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dependent authentication of video
CN114422144A (zh) 一种提升场景证书区块链存证可信度的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271811B (zh) 一种基于群签名的电子物证防篡改存储方法
Xie et al. PROVES: Establishing Image Provenance using Semantic Signatures
KR101693085B1 (ko) 파일 반출 결재 장치 및 파일 반출 결재 방법
CN113609513B (zh) 基于签字码的文件签名验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