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38063A - 一种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38063A
CN114938063A CN202210464725.0A CN202210464725A CN114938063A CN 114938063 A CN114938063 A CN 114938063A CN 202210464725 A CN202210464725 A CN 202210464725A CN 114938063 A CN114938063 A CN 1149380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ower
power consumption
type
electric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47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瑜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46472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380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38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380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34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 H02J7/35Parallel operation in networks using both storage and other dc sources, e.g. providing buffering with light sensitive ce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50Charging stations characterised by energy-storage or power-generation means
    • B60L53/51Photovolta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2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charging parameters, e.g. current, voltage or electrical char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3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in response to network capac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67Controlling two or more charging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48Detection of remaining charge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6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circuits adapted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the batter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1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with introduction of pulses during the charging proces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7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0712Regulation of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or terminated in response to electric parame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运用于太阳能技术领域;将所述存储的光能以及光能所转换的电能根据各用电类型需求进行分配;监测用电总量,根据所述用电总量是否超过预设的用电范围,对剩余用电量进行控制;若超过,则获取各用电类型剩余用电量的具体数值,根据所述具体数值划分所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并根据所述用电比例建立用电类型分配图;依据所述用电类型分配图将用电量从剩余用电量较高的用电类型中依比例分配至剩余用电量较低的用电类型中;若所述用电总量再次超过所述预设的用电范围,则重新对所述用电类型分配图进行修正。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为一种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太阳能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内得到应用。太阳能利用是人类未来洁净能源利用的发展方向,国际权威能源机构预测,到本世纪末太阳能将成为人类能源构成中的主要部分。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非常好的太阳能利用前景,我国陆地表面每年接受太阳辐射能相当于49,000亿吨标准煤,年太阳能辐射总量高于每平方米1389千瓦时以上,年日照时数大于2200小时。
太阳能充电站通过光伏系统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存储到储能系统中,然后给电动车充电,它也是新能源、储能、智能充电互相协调支撑的一种高科技绿色充电模式。
虽然目前的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可以有效将太阳能转化为各种电能交通工具使用,可是根据对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自身功耗的实际测量,电能过剩率高达63%以上,造成了电能过剩的能源浪费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太阳能转化为多余的电能,造成电能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方法,包括:
S1:将所述存储的光能以及光能所转换的电能根据各用电类型需求进行分配;其中,所述用电类型包括三段式充电、微流充电和负脉冲充电;
S2:监测用电总量,根据所述用电总量是否超过预设的用电范围,对剩余用电量进行控制;
S3:若超过,则获取各用电类型剩余用电量的具体数值,根据所述具体数值划分所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并根据所述用电比例建立用电类型分配图;其中,所述用电类型分配图包括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
S4:依据所述用电类型分配图将用电量从剩余用电量较高的用电类型中依比例分配至剩余用电量较低的用电类型中;
S5:若所述用电总量再次超过所述预设的用电范围,则回到步骤S3中对所述用电类型分配图进行修正;其中,所述修正包括为更新所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存储的光能以及光能所转换的电能根据各用电类型需求进行分配的步骤后,包括:
在所述三段式充电的用电类型中,根据所述用电过程产生电流类型以判断所述三段式充电的阶段;其中,所述三段式充电的阶段包括恒流阶段、恒压阶段和涓流阶段;
当获取到产生电流类型为充电限流时,则判定为恒流阶段;其中,所述充电限流具体为充电途中可产生的电流受限;当获取到所述产生电流类型为高压阶段时,则判定为恒压阶段;其中,所述高压阶段具体为充电需求进度过半后电流和电压持平;当获取到所述产生电流类型为转换电流时,则判定为涓流阶段;其中,所述转换电流具体为恒压阶段的电流和电压相互转换。
进一步地,所述监测用电总量,根据所述用电总量是否超过预设的用电范围,对剩余用电量进行控制的步骤之后,包括:
若未超过,则统计所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
根据所述各用电类型剩余用电量的具体数值和所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将剩余用电量较多的用电类型的用电量对应输入至预设的充电桩内;其中,所述预设的充电桩包括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存储的光能以及光能所转换的电能根据各用电类型需求进行分配的步骤中,还包括:
根据所需用电效率大小对各所述用电类型中的交流电和直流电进行分配;其中,若所需充电效率大,则判断需求电流类型为直流电;若所需充电效率小,则判断需求电流类型为交流电;
将所述直流电和交流电分布至不同的输电口,并归类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
进一步地,所述若超过,则获取各用电类型剩余用电量的具体数值,根据所述具体数值划分所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并根据所述用电比例建立用电类型分配图的步骤前,包括:
获取发电功率并根据所述发电功率是否满足额定功率以判断充电桩是否需要进行功率补偿;其中,所述功率补偿具体为接入外来设备以补充发电功率;
若满足,则不需要进行功率补偿;若不满足,则需要进行功率补偿;将交流电网接入所述充电桩中,提高所述充电桩的发电功率以满足额定功率。
进一步地,依据所述用电类型分配图将用电量从剩余用电量较高的用电类型中依比例分配至剩余用电量较低的用电类型中的步骤后,包括:
获取各所述用电类型对应的所需充电时间;
根据所述充电时间长短以调整所述充电时间对应的预设有的充电模式类型;其中,所述充电模式类型包括常规模式、普通模式和健康模式;所述常规模式为采用三段式充电,所述普通模式为采用微流充电,所述健康模式为采用负脉冲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将所述存储的光能以及光能所转换的电能根据各用电类型需求进行分配的步骤前,包括:
使用红外光谱测试太阳辐射强度以捕捉最佳采集太阳能的太阳方位;
根据所述太阳方位采用预设的光伏阵列获取光能并进行存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系统,包括:
分类模块,用于将所述存储的光能以及光能所转换的电能根据各用电类型需求进行分配;其中,所述用电类型包括三段式充电、微流充电和负脉冲充电;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用电总量,根据所述用电总量是否超过预设的用电范围,对剩余用电量进行控制;
判断模块,用于若超过,则获取各用电类型剩余用电量的具体数值,根据所述具体数值划分所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并根据所述用电比例建立用电类型分配图;其中,所述用电类型分配图包括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
平衡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用电类型分配图将用电量从剩余用电量较高的用电类型中依比例分配至剩余用电量较低的用电类型中;
修正模块,用于若所述用电总量再次超过所述预设的用电范围,则回到判断模块中对所述用电类型分配图进行修正;其中,所述修正包括为更新所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发电功率并根据所述发电功率是否满足额定功率以判断充电桩是否需要进行功率补偿;其中,所述功率补偿具体为接入外来设备以补充发电功率;
第四执行模块,用于若满足,则不需要进行功率补偿;若不满足,则需要进行功率补偿;将交流电网接入所述充电桩中,提高所述充电桩的发电功率以满足额定功率。
进一步地,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所述用电类型对应的所需充电时间;
第一更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时间长短以调整所述充电时间对应的预设有的充电模式类型;其中,所述充电模式类型包括常规模式、普通模式和健康模式;所述常规模式为采用三段式充电,所述普通模式为采用微流充电,所述健康模式为采用负脉冲充电。
本发明提供了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控制充电站中各用电类型的剩余用电量,从剩余电量较多的用电类型中进行转移至剩余电量较少的用电类型中,有效解决太阳能转化为多余的电能造成的电能浪费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为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考附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所述存储的光能以及光能所转换的电能根据各用电类型需求进行分配;其中,所述用电类型包括三段式充电、微流充电和负脉冲充电;
S2:监测用电总量,根据所述用电总量是否超过预设的用电范围,对剩余用电量进行控制;
S3:若超过,则获取各用电类型剩余用电量的具体数值,根据所述具体数值划分所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并根据所述用电比例建立用电类型分配图;其中,所述用电类型分配图包括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
S4:依据所述用电类型分配图将用电量从剩余用电量较高的用电类型中依比例分配至剩余用电量较低的用电类型中;
S5:若所述用电总量再次超过所述预设的用电范围,则回到步骤S3中对所述用电类型分配图进行修正;其中,所述修正包括为更新所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
在本实施例中,将存储的光能根据各用电类型需求进行分类;其中,用电类型包括三段式充电、微流充电和负脉冲充电的步骤S1前包括,使用红外光谱测试太阳辐射强度以捕捉最佳采集太阳能的太阳方位,根据太阳方位采用预设的光伏阵列获取光能并进行存储;根据所需用电效率大小对各用电类型中的交流电和直流电进行分配;其中,若所需充电效率大,则判断需求电流类型为直流电;若所需充电效率小,则判断需求电流类型为交流电;将直流电和交流电分布至不同的输电口,并归类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在三段式充电的用电类型中,根据用电过程产生电流类型以判断三段式充电的阶段;其中,三段式充电的阶段包括恒流阶段、恒压阶段和涓流阶段;当获取到产生电流类型为充电限流时,则判定为恒流阶段;其中,充电限流具体为充电途中可产生的电流受限;当获取到产生电流类型为高压阶段时,则判定为恒压阶段;其中,高压阶段具体为充电需求进度过半后电流和电压持平;当获取到产生电流类型为转换电流时,则判定为涓流阶段;其中,转换电流具体为恒压阶段的电流和电压相互转换;监测用电总量,根据用电总量是否超过预设的用电范围对剩余用电量进行控制的步骤S2后包括,若未超过,则统计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根据各用电类型剩余用电量的具体数值和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将剩余用电量较多的用电类型的用电量对应输入至预设的充电桩内,其中,预设的充电桩包括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若超过,则获取各用电类型剩余用电量的具体数值,根据具体数值划分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并根据用电比例建立用电类型分配图;其中,用电类型分配图包括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的步骤S3前包括,检测发电功率;获取发电功率并根据发电功率是否满足额定功率以判断充电桩是否需要进行功率补偿;其中,功率补偿具体为接入外来设备以补充发电功率;若满足,则不需要进行功率补偿;若不满足,则需要进行功率补偿;将交流电网接入充电桩中,提高充电桩的发电功率以满足额定功率;依据用电类型分配图将用电量从剩余用电量较高的用电类型中平均分配至剩余用电量较低的用电类型中,使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平均的步骤S4后包括,获取各用电类型对应的所需充电时间;根据充电时间长短以调整充电时间对应的预设有的充电模式类型;其中,充电模式类型包括常规模式、普通模式和健康模式;常规模式为采用三段式充电,普通模式为采用微流充电,健康模式为采用负脉冲充电;每日进行检测,若用电总量再次超过预设的用电范围,则回转到步骤S3中对用电类型分配图进行修正;其中,修正包括为更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存储的光能以及光能所转换的电能根据各用电类型需求进行分配的步骤S1后,包括:
S151:在所述三段式充电的用电类型中,根据所述用电过程产生电流类型以判断所述三段式充电的阶段;其中,所述三段式充电的阶段包括恒流阶段、恒压阶段和涓流阶段;
S152:当获取到产生电流类型为充电限流时,则判定为恒流阶段;其中,所述充电限流具体为充电途中可产生的电流受限;当获取到所述产生电流类型为高压阶段时,则判定为恒压阶段;其中,所述高压阶段具体为充电需求进度过半后电流和电压持平;当获取到所述产生电流类型为转换电流时,则判定为涓流阶段;其中,所述转换电流具体为恒压阶段的电流和电压相互转换。
在本实施例中,如若载具的各用电类型需求是三段式充电,则可以根据该载具充电时产生的电流类型以判断该载具的充电过程在三段式充电中的哪个阶段;例如当该载具产生电流类型为充电限流时,则为恒流阶段;当载具处于恒流阶段时,载具充电产生的电流会受限制,以避免载具突然承受的电流或电压过大导致载具出现意外;例如当该载具产生电流类型为高压阶段时,则为恒压阶段;当载具处于恒压阶段时,载具充电产生的电流会与电压持平,使得该载具处于平稳状态下继续充电;例如当该载具产生电流类型为转换电流时,则为涓流阶段;当载具处于涓流阶段时,载具充电产生的电流和电压会相互转换,大于恒流阶段时的电流会使得载具充电速度加快,充电效率有所提高。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监测用电总量,根据所述用电总量是否超过预设的用电范围,对剩余用电量进行控制的步骤S2之后,包括:
S21:若未超过,则统计所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
S22:根据所述各用电类型剩余用电量的具体数值和所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将剩余用电量较多的用电类型的用电量对应输入至预设的充电桩内;其中,所述预设的充电桩包括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用电总量是否超过预设的用电范围进而对剩余用电量进行控制;如若用电总量未超过系统预设的用电范围,则通过统计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而后根据各用电类型剩余用电量的具体数值和统计完成的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将剩余用电量较多的用电类型的用电量输入至预设好的直流电充电桩和交流电充电桩中,保证剩余用电量较多的用电类型不会因为剩余的电量无处可用而导致该用电量浪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存储的光能以及光能所转换的电能根据各用电类型需求进行分配的步骤S1中,还包括:
S11:根据所需用电效率大小对各所述用电类型中的交流电和直流电进行分配;其中,若所需充电效率大,则判断需求电流类型为直流电;若所需充电效率小,则判断需求电流类型为交流电;
S12:将所述直流电和交流电分布至不同的输电口,并归类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从各用电类型的充电效率中判断出电流类型为交流电或是直流电,如若充电效率大的则可以判断该用电类型的电流类型为直流电;如若充电效率小的则可以判断为该用电类型的电流类型为交流电;通过将充电效率大的用电类型输入至对应的直流充电桩中使充电效率对应,通过将充电效率低的用电类型输入至对应的交流充电桩中使充电效率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若超过,则获取各用电类型剩余用电量的具体数值,根据所述具体数值划分所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并根据所述用电比例建立用电类型分配图的步骤S3前,包括:
S31:获取发电功率并根据所述发电功率是否满足额定功率以判断充电桩是否需要进行功率补偿;其中,所述功率补偿具体为接入外来设备以补充发电功率;
S32:若满足,则不需要进行功率补偿;若不满足,则需要进行功率补偿;将交流电网接入所述充电桩中,提高所述充电桩的发电功率以满足额定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系统通过自检测获取充电桩的发电功率以判断该充电桩的发电功率是否满足额定功率,如若该充电桩的发电功率无法满足额定功率时,则会导致该充电桩负荷,这时则可以通过进行功率补偿使得发电功率满足额定功率,通过将交流电网接入充电桩中,通过交流电网提升充电桩的发电功率,使得充电桩的发电功率可以满足额定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依据所述用电类型分配图将用电量从剩余用电量较高的用电类型中依比例分配至剩余用电量较低的用电类型中的步骤S4后,包括:
S41:获取各所述用电类型对应的所需充电时间;
S42:根据所述充电时间长短以调整所述充电时间对应的预设有的充电模式类型;其中,所述充电模式类型包括常规模式、普通模式和健康模式;所述常规模式为采用三段式充电,所述普通模式为采用微流充电,所述健康模式为采用负脉冲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各用电类型所需的充电时间以对应更换各用电类型的充电模式类型;例如充电时间较为常规的普通载具,则采用常规的三段式充电模式即可;三段式充电对于常规的普通载具十分普遍,由于三段式充电通过三个阶段的稳步充电过程可以保证载具的充电效率在稳步提升的过程中,安全也可以得到保障;例如充电时间稍有不同的普通模式,该模式采用的微流充电只能使用交流电充电;微流充电相对于一般的普通载具用不上,适用于大型运输车,由于微流充电只能采用交流电,使得充电的过程加长,并且由于受载具空间限制,可受功率较小,即输出功率也同样变小,所以只能采用微流充电,通过交流电为该类载具提供充电,充电时间较长;例如充电时间较为快速的其他载具,则采用非常规的负脉冲充电;负脉冲充电的具体流程为:大电流脉冲充电→切断充电通路→对电池短暂放电→停止放电→接通充电通路→大电流脉冲充电,通过循环这些充电流程使得载具充电过程中不切断充电通路,用小电阻将电池短路瞬间,进行放电。短路时由于不切断充电通路,在充电通路中串连了电感,由于电感里的电流不能跳变,短路时间短促,可以保护充电器的电源转换部分,可以有效延长这类非常规的其他载具的电池寿命,例如采用在运钞车或运载化学物品的车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存储的光能以及光能所转换的电能根据各用电类型需求进行分配的步骤S1前,包括:
S101:使用红外光谱测试太阳辐射强度以捕捉最佳采集太阳能的太阳方位;
S102:根据所述太阳方位采用预设的光伏阵列获取光能并进行存储。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红外光谱技术分析光源在垂直于发光面方向的方向辐射强度,分析得到垂直于发光面方向的太阳辐射强度最高,则捕捉该太阳辐射强度最高的太阳角度,以通过预设的光伏阵列采集太阳能,将光伏阵列采集的太阳能进行存储。
参考附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系统,包括:
分类模块10,用于将所述存储的光能以及光能所转换的电能根据各用电类型需求进行分配;其中,所述用电类型包括三段式充电、微流充电和负脉冲充电;
监测模块20,用于监测用电总量,根据所述用电总量是否超过预设的用电范围,对剩余用电量进行控制;
判断模块30,用于若超过,则获取各用电类型剩余用电量的具体数值,根据所述具体数值划分所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并根据所述用电比例建立用电类型分配图;其中,所述用电类型分配图包括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
平衡模块40,用于依据所述用电类型分配图将用电量从剩余用电量较高的用电类型中依比例分配至剩余用电量较低的用电类型中;
修正模块50,用于若所述用电总量再次超过所述预设的用电范围,则回到步骤S3中对所述用电类型分配图进行修正;其中,所述修正包括为更新所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
在本实施例中,分类模块10将存储的光能根据各用电类型需求进行分类;其中,用电类型包括三段式充电、微流充电和负脉冲充电,使用红外光谱测试太阳辐射强度以捕捉最佳采集太阳能的太阳方位,根据太阳方位采用预设的光伏阵列获取光能并进行存储;根据所需用电效率大小对各用电类型中的交流电和直流电进行分配;其中,若所需充电效率大,则判断需求电流类型为直流电;若所需充电效率小,则判断需求电流类型为交流电;将直流电和交流电分布至不同的输电口,并归类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在三段式充电的用电类型中,根据用电过程产生电流类型以判断三段式充电的阶段;其中,三段式充电的阶段包括恒流阶段、恒压阶段和涓流阶段;当获取到产生电流类型为充电限流时,则判定为恒流阶段;其中,充电限流具体为充电途中可产生的电流受限;当获取到产生电流类型为高压阶段时,则判定为恒压阶段;其中,高压阶段具体为充电需求进度过半后电流和电压持平;当获取到产生电流类型为转换电流时,则判定为涓流阶段;其中,转换电流具体为恒压阶段的电流和电压相互转换;监测模块20监测用电总量,根据用电总量是否超过预设的用电范围对剩余用电量进行控制,判断模块30进行判断,若未超过,则统计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根据各用电类型剩余用电量的具体数值和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将剩余用电量较多的用电类型的用电量对应输入至预设的充电桩内,其中,预设的充电桩包括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判断模块30进行判断,若超过,则获取各用电类型剩余用电量的具体数值,平衡模块40根据具体数值划分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并根据用电比例建立用电类型分配图;其中,用电类型分配图包括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检测发电功率;获取发电功率并根据发电功率是否满足额定功率以判断充电桩是否需要进行功率补偿;其中,功率补偿具体为接入外来设备以补充发电功率;若满足,则不需要进行功率补偿;若不满足,则需要进行功率补偿;将交流电网接入充电桩中,提高充电桩的发电功率以满足额定功率;依据用电类型分配图将用电量从剩余用电量较高的用电类型中平均分配至剩余用电量较低的用电类型中,使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平均,获取各用电类型对应的所需充电时间;根据充电时间长短以调整充电时间对应的预设有的充电模式类型;其中,充电模式类型包括常规模式、普通模式和健康模式;常规模式为采用三段式充电,普通模式为采用微流充电,健康模式为采用负脉冲充电;修正模块50检测若用电总量再次超过预设的用电范围,则回转到判断模块中对用电类型分配图进行修正;其中,修正包括为更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三段式充电的用电类型中,根据所述用电过程产生电流类型以判断所述三段式充电的阶段;其中,所述三段式充电的阶段包括恒流阶段、恒压阶段和涓流阶段;
第一执行模块:当获取到产生电流类型为充电限流时,则判定为恒流阶段;其中,所述充电限流具体为充电途中可产生的电流受限;当获取到所述产生电流类型为高压阶段时,则判定为恒压阶段;其中,所述高压阶段具体为充电需求进度过半后电流和电压持平;当获取到所述产生电流类型为转换电流时,则判定为涓流阶段;其中,所述转换电流具体为恒压阶段的电流和电压相互转换。
在本实施例中,如若载具的各用电类型需求是三段式充电,则可以根据该载具充电时产生的电流类型以判断该载具的充电过程在三段式充电中的哪个阶段;例如当该载具产生电流类型为充电限流时,则为恒流阶段;当载具处于恒流阶段时,载具充电产生的电流会受限制,以避免载具突然承受的电流或电压过大导致载具出现意外;例如当该载具产生电流类型为高压阶段时,则为恒压阶段;当载具处于恒压阶段时,载具充电产生的电流会与电压持平,使得该载具处于平稳状态下继续充电;例如当该载具产生电流类型为转换电流时,则为涓流阶段;当载具处于涓流阶段时,载具充电产生的电流和电压会相互转换,大于恒流阶段时的电流会使得载具充电速度加快,充电效率有所提高。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统计模块,用于若未超过,则统计所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
第一输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各用电类型剩余用电量的具体数值和所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将剩余用电量较多的用电类型的用电量对应输入至预设的充电桩内;其中,所述预设的充电桩包括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判断用电总量是否超过预设的用电范围进而对剩余用电量进行控制;如若用电总量未超过系统预设的用电范围,则通过统计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而后根据各用电类型剩余用电量的具体数值和统计完成的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将剩余用电量较多的用电类型的用电量输入至预设好的直流电充电桩和交流电充电桩中,保证剩余用电量较多的用电类型不会因为剩余的电量无处可用而导致该用电量浪费。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根据所需用电效率大小对各所述用电类型中的交流电和直流电进行分配;其中,若所需充电效率大,则判断需求电流类型为直流电;若所需充电效率小,则判断需求电流类型为交流电;
第一分析单元,用于将所述直流电和交流电分布至不同的输电口,并归类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从各用电类型的充电效率中判断出电流类型为交流电或是直流电,如若充电效率大的则可以判断该用电类型的电流类型为直流电;如若充电效率小的则可以判断为该用电类型的电流类型为交流电;通过将充电效率大的用电类型输入至对应的直流充电桩中使充电效率对应,通过将充电效率低的用电类型输入至对应的交流充电桩中使充电效率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发电功率并根据所述发电功率是否满足额定功率以判断充电桩是否需要进行功率补偿;其中,所述功率补偿具体为接入外来设备以补充发电功率;
第四执行模块,用于若满足,则不需要进行功率补偿;若不满足,则需要进行功率补偿;将交流电网接入所述充电桩中,提高所述充电桩的发电功率以满足额定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检测并获取充电桩的发电功率以判断该充电桩的发电功率是否满足额定功率,如若该充电桩的发电功率无法满足额定功率时,则会导致该充电桩负荷,这时则可以通过进行功率补偿使得发电功率满足额定功率,通过将交流电网接入充电桩中,通过交流电网提升充电桩的发电功率,使得充电桩的发电功率可以满足额定功率。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所述用电类型对应的所需充电时间;
第一更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时间长短以调整所述充电时间对应的预设有的充电模式类型;其中,所述充电模式类型包括常规模式、普通模式和健康模式;所述常规模式为采用三段式充电,所述普通模式为采用微流充电,所述健康模式为采用负脉冲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各用电类型所需的充电时间以对应更换各用电类型的充电模式类型;例如充电时间较为常规的普通载具,则采用常规的三段式充电模式即可;三段式充电对于常规的普通载具十分普遍,由于三段式充电通过三个阶段的稳步充电过程可以保证载具的充电效率在稳步提升的过程中,安全也可以得到保障;例如充电时间稍有不同的普通模式,该模式采用的微流充电只能使用交流电充电;微流充电相对于一般的普通载具用不上,适用于大型运输车,由于微流充电只能采用交流电,使得充电的过程加长,并且由于受载具空间限制,可受功率较小,即输出功率也同样变小,所以只能采用微流充电,通过交流电为该类载具提供充电,充电时间较长;例如充电时间较为快速的其他载具,则采用非常规的负脉冲充电;负脉冲充电的具体流程为:大电流脉冲充电→切断充电通路→对电池短暂放电→停止放电→接通充电通路→大电流脉冲充电,通过循环这些充电流程使得载具充电过程中不切断充电通路,用小电阻将电池短路瞬间,进行放电。短路时由于不切断充电通路,在充电通路中串连了电感,由于电感里的电流不能跳变,短路时间短促,可以保护充电器的电源转换部分,可以有效延长这类非常规的其他载具的电池寿命,例如采用在运钞车或运载化学物品的车中。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
第一捕捉模块,用于使用红外光谱测试太阳辐射强度以捕捉最佳采集太阳能的太阳方位;
第一存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太阳方位采用预设的光伏阵列获取光能并进行存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红外光谱技术分析光源在垂直于发光面方向的方向辐射强度,分析得到垂直于发光面方向的太阳辐射强度最高,则捕捉该太阳辐射强度最高的太阳角度,以通过预设的光伏阵列采集太阳能,将光伏阵列采集的太阳能进行存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所述存储的光能以及光能所转换的电能根据各用电类型需求进行分配;其中,所述用电类型包括三段式充电、微流充电和负脉冲充电;
S2:监测用电总量,根据所述用电总量是否超过预设的用电范围,对剩余用电量进行控制;
S3:若超过,则获取各用电类型剩余用电量的具体数值,根据所述具体数值划分所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并根据所述用电比例建立用电类型分配图;其中,所述用电类型分配图包括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
S4:依据所述用电类型分配图将用电量从剩余用电量较高的用电类型中依比例分配至剩余用电量较低的用电类型中;
S5:若所述用电总量再次超过所述预设的用电范围,则回到步骤S3中对所述用电类型分配图进行修正;其中,所述修正包括为更新所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存储的光能以及光能所转换的电能根据各用电类型需求进行分配的步骤后,包括:
在所述三段式充电的用电类型中,根据所述用电过程产生电流类型以判断所述三段式充电的阶段;其中,所述三段式充电的阶段包括恒流阶段、恒压阶段和涓流阶段;
当获取到产生电流类型为充电限流时,则判定为恒流阶段;其中,所述充电限流具体为充电途中可产生的电流受限;当获取到所述产生电流类型为高压阶段时,则判定为恒压阶段;其中,所述高压阶段具体为充电需求进度过半后电流和电压持平;当获取到所述产生电流类型为转换电流时,则判定为涓流阶段;其中,所述转换电流具体为恒压阶段的电流和电压相互转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用电总量,根据所述用电总量是否超过预设的用电范围,对剩余用电量进行控制的步骤之后,包括:
若未超过,则统计所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
根据所述各用电类型剩余用电量的具体数值和所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将剩余用电量较多的用电类型的用电量对应输入至预设的充电桩内;其中,所述预设的充电桩包括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存储的光能以及光能所转换的电能根据各用电类型需求进行分配的步骤中,还包括:
根据所需用电效率大小对各所述用电类型中的交流电和直流电进行分配;其中,若所需充电效率大,则判断需求电流类型为直流电;若所需充电效率小,则判断需求电流类型为交流电;
将所述直流电和交流电分布至不同的输电口,并归类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超过,则获取各用电类型剩余用电量的具体数值,根据所述具体数值划分所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并根据所述用电比例建立用电类型分配图的步骤前,包括:
获取发电功率并根据所述发电功率是否满足额定功率以判断充电桩是否需要进行功率补偿;其中,所述功率补偿具体为接入外来设备以补充发电功率;
若满足,则不需要进行功率补偿;若不满足,则需要进行功率补偿;将交流电网接入所述充电桩中,提高所述充电桩的发电功率以满足额定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用电类型分配图将用电量从剩余用电量较高的用电类型中依比例分配至剩余用电量较低的用电类型中的步骤后,包括:
获取各所述用电类型对应的所需充电时间;
根据所述充电时间长短以调整所述充电时间对应的预设有的充电模式类型;其中,所述充电模式类型包括常规模式、普通模式和健康模式;所述常规模式为采用三段式充电,所述普通模式为采用微流充电,所述健康模式为采用负脉冲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存储的光能以及光能所转换的电能根据各用电类型需求进行分配的步骤前,包括:
使用红外光谱测试太阳辐射强度以捕捉最佳采集太阳能的太阳方位;
根据所述太阳方位采用预设的光伏阵列获取光能并进行存储。
8.一种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类模块,用于将所述存储的光能以及光能所转换的电能根据各用电类型需求进行分配;其中,所述用电类型包括三段式充电、微流充电和负脉冲充电;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用电总量,根据所述用电总量是否超过预设的用电范围,对剩余用电量进行控制;
判断模块,用于若超过,则获取各用电类型剩余用电量的具体数值,根据所述具体数值划分所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并根据所述用电比例建立用电类型分配图;其中,所述用电类型分配图包括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
平衡模块,用于依据所述用电类型分配图将用电量从剩余用电量较高的用电类型中依比例分配至剩余用电量较低的用电类型中;
修正模块,用于若所述用电总量再次超过所述预设的用电范围,则回到步骤S3中对所述用电类型分配图进行修正;其中,所述修正包括为更新所述各用电类型的用电比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发电功率并根据所述发电功率是否满足额定功率以判断充电桩是否需要进行功率补偿;其中,所述功率补偿具体为接入外来设备以补充发电功率;
第四执行模块,用于若满足,则不需要进行功率补偿;若不满足,则需要进行功率补偿;将交流电网接入所述充电桩中,提高所述充电桩的发电功率以满足额定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所述用电类型对应的所需充电时间;
第一更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充电时间长短以调整所述充电时间对应的预设有的充电模式类型;其中,所述充电模式类型包括常规模式、普通模式和健康模式;所述常规模式为采用三段式充电,所述普通模式为采用微流充电,所述健康模式为采用负脉冲充电。
CN202210464725.0A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Pending CN1149380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4725.0A CN114938063A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4725.0A CN114938063A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38063A true CN114938063A (zh) 2022-08-23

Family

ID=828629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4725.0A Pending CN114938063A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3806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95760A (zh) * 2023-05-18 2023-11-03 惠州市盛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储能系统充电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95760A (zh) * 2023-05-18 2023-11-03 惠州市盛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储能系统充电方法
CN116995760B (zh) * 2023-05-18 2024-01-23 惠州市盛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家庭储能系统充电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3164B (zh) 一种v2g充电站
CN103676817B (zh) 一种通信基站光电互补电源系统及其运作方法
CN109861389B (zh) 一种基于LoRa技术的光伏微网能量管理系统
CN104362658A (zh) 一种能量型和功率型混合储能协调控制方法
CN116454951B (zh) 一种光储能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4410094B (zh) 一种电池储能电站的有功功率分配方法
WO2011122681A1 (ja) 系統安定化システム、電力供給システム、集中管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集中管理装置のプログラム
CN104218875A (zh) 独立式光伏发电铁路供电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450001A (zh) 多配电台区光伏出力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14938063A (zh) 一种太阳能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的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114336614A (zh) 一种用于低压台区柔直互联系统的能量管控方法及系统
CN211018374U (zh) 一种基于市电和氢燃料电池共同供电的自动储能充电系统
CN115224763A (zh) 一种电池储能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9120006B (zh) 一种离网光伏系统负载管理方法及系统
CN106026174B (zh) 一种具有智能化功率分配功能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
Sharma et 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of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and battery energy system: a case study of TERI-retreat facilty in India
CN110365096A (zh) 一种通讯基站太阳能直流发电控制方法
CN102255360A (zh) 离网式太阳能—磷酸铁锂锂离子蓄电池供电系统
CN104767248A (zh) 智能化能源高效管理系统
CN107979324A (zh) 太阳能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285523A (zh) 一种基于数据迁移的多站融合数据中心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2406582A (zh) 一种光储充换一体化重卡换电集装箱及其充电方法
CN109119988B (zh) 基于动态批发市价的光伏-电池微电网能量调度管理方法
CN207459740U (zh) 一种用于能源互联网的需求响应系统
Nguyen et al. Determination of second-life battery capacity and load rating for a standalone e-bike charging station powered by hybrid renewable energy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