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34641A - 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34641A
CN114934641A CN202210533214.XA CN202210533214A CN114934641A CN 114934641 A CN114934641 A CN 114934641A CN 202210533214 A CN202210533214 A CN 202210533214A CN 114934641 A CN114934641 A CN 1149346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ed
cavity
solar panel
water inlet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332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34641B (zh
Inventor
魏艳红
刘铁
史飞云
江朝宏
王利萍
戴子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Mingse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Mingse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Mingse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Mingsen Architectural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3321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346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346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346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346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346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DROOF COVERINGS; SKY-LIGHTS; GUTTERS; ROOF-WORKING TOOLS
    • E04D13/00Special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in connection with roof coverings; Protection against birds; Roof drainage ; Sky-ligh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7/00Self-acting watering devices, e.g. for flower-po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9/00Cultivation in receptacles, forcing-frames or greenhouses; Edging for beds, lawn or the like
    • A01G9/02Receptacles, e.g. flower-pots or boxes; Glasses for cultivating flowers
    • A01G9/033Flat containers for turf, lawn or the like, e.g. for covering roof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BINSTALLATIONS OR METHODS FOR OBTAINING, COLLECTING, OR DISTRIBUTING WATER
    • E03B3/00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 E03B3/02Methods or installations for obtaining or collecting drinking water or tap water from rain-wa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20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 H02S20/22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 H02S20/23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of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40/00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in combination with PV modul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2S10/00 - H02S30/00
    • H02S40/10Cleaning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涉及节能屋面技术领域。其包括设于屋顶的太阳能板,屋顶上设置有透明的承接板,太阳能板固定于承接板上,承接板上设置有围板,且围板朝远离承接板的一侧倾斜向上设置,承接板的顶部开设有若干进水孔,承接板的内部开设有进水腔且进水腔与进水孔连通,进水腔连通设置有第一承接斗和第二承接斗,第一承接斗连通设置有第一进水管,且第一进水管连通设置有第一集水箱,第二承接斗连通设置有第二进水管,且第二进水管连通设置有第二集水箱;第二集水箱与太阳能板之间设置有对太阳能板表面进行清洗的喷洗组件,第一集水箱与太阳能板之间设置有驱动喷洗组件进行滑动的驱动机构。本申请具有可对太阳能板表面清洗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节能屋面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
背景技术
屋面,是建筑物屋顶的表面,是指屋脊与屋檐之间的部分,这一部分占据了屋顶的较大面积,或者说屋面是屋顶中面积较大的部分,其是房屋顶部与外界分隔的维护构造,起着保护房屋不受日晒、雨淋、风雪的侵入,并对房屋顶部起到保温、隔热作用。
目前,相关技术中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其包括设于屋顶上的太阳能板。当晴天时,太阳能板可将太阳的光照转化为电能,然后该电能可供百姓的日常生活使用,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当遭遇少雨季节时,太阳能板容易长时间得不到雨水的冲刷,从而太阳能板的表面会积有灰尘,进而容易降低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转换效率,故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太阳能板容易长时间得不到雨水的冲刷,从而太阳能板的表面会积有灰尘,进而容易降低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转换效率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包括设于屋顶的太阳能板,所述屋顶上设置有透明的承接板,所述太阳能板固定于所述承接板上,所述承接板上设置有围板,且所述围板朝远离所述承接板的一侧倾斜向上设置,所述承接板的顶部开设有若干进水孔,所述承接板的内部开设有进水腔且所述进水腔与所述进水孔连通,所述进水腔连通设置有第一承接斗和第二承接斗,所述第一承接斗连通设置有第一进水管,且所述第一进水管连通设置有第一集水箱,所述第二承接斗连通设置有第二进水管,且所述第二进水管连通设置有第二集水箱;
所述第二集水箱与所述太阳能板之间设置有对所述太阳能板表面进行清洗的喷洗组件,所述第一集水箱与所述太阳能板之间设置有驱动所述喷洗组件进行滑动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遭遇持续晴天时,太阳能板无法通过雨天时的雨水对表面进行冲洗而容易积有灰尘,此时启动驱动机构和喷洗组件,驱动机构将带动喷洗组件在太阳能板上方滑动,且第二集水箱内的水将通过喷洗组件对太阳能板表面的灰尘进行冲洗,从而不易因积有的灰尘而导致太阳能板对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转换效率降低。
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回拉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集水箱连接,所述回拉组件通过所述喷洗组件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遭遇持续晴天时,太阳能板无法通过雨天时的雨水对表面进行冲洗而容易积有灰尘,此时启动驱动组件和喷洗组件,驱动组件将带动喷洗组件朝远离回拉组件的一端滑动,且滑动的过程中第二集水箱内的水将通过喷洗组件对太阳能板表面的灰尘进行冲洗,从而使得不易因积有的灰尘而导致太阳能板对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转换效率降低;当喷洗组件抵达太阳能板靠近驱动组件一端时,关闭驱动组件,此时回拉组件可将喷洗组件自动拉回至回拉组件处,且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对太阳能板进行再次冲洗,从而提高太阳能板的清洁程度,而且将喷洗组件拉回至初始位置后可便于后续再次对太阳能板进行冲洗。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泵、第一主管、第一分支管、支撑块、驱动杆、叶轮和拉绳,所述第一泵与所述第一集水箱连通,所述第一主管一端与所述第一泵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分支管连通,所述支撑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腔和第二腔,所述第一腔的内壁贯穿开设有出水口,所述第一分支管贯穿所述支撑块的侧壁并伸至所述第一腔内,所述驱动杆与所述第一腔的内壁转动连接且所述驱动杆远离所述第一腔的一端贯穿至所述第二腔内,所述叶轮套设于所述驱动杆位于所述第一腔内的一端,所述拉绳一端与所述驱动杆位于所述第二腔内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喷洗组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遭遇持续晴天时,太阳能板无法通过雨天时的雨水对表面进行冲洗而容易积有灰尘,此时启动第一泵,第一泵将第一集水箱内的雨水依次通过第一主管和第一分支管输送至第一腔内,此时雨水将对叶轮进行冲击来带动叶轮转动,叶轮的转动将带动驱动杆转动,驱动杆的转动将使拉绳在驱动杆上进行缠绕,从而带动喷洗组件朝远离回拉组件的一端滑动,且滑动的过程中第二集水箱内的水将通过喷洗组件对太阳能板表面的灰尘进行冲洗,从而不易因积有的灰尘而导致太阳能板对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转换效率降低。
可选的,所述回拉组件包括回拉杆、卷簧和回收绳,所述回拉杆与所述第二腔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腔内设置有限位罩,所述卷簧位于所述限位罩内并套设于所述回拉杆上且一端与所述回拉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罩连接,所述回收绳一端绕设于所述回拉杆上、另一端与所述喷洗组件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喷洗组件向驱动组件处滑动时,回收绳将进行松放,此时回拉杆将产生转动,从而带动卷簧发生形变来进行蓄力;当喷洗组件抵达太阳能板靠近驱动组件一端时,关闭第一泵,此时卷簧先前所蓄的力将得到释放,从而带动回拉杆进行反转,回拉杆的反转将对回收绳进行回收,从而将喷洗组件拉回至回拉杆处,且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对太阳能板进行再次冲洗,从而提高太阳能板的清洁程度,而且将喷洗组件拉回至初始位置后可便于后续再次对太阳能板进行冲洗。
可选的,所述喷洗组件包括第二泵、软管、第二分支管、滑块和喷洗杆,所述第二泵与所述第二集水箱连通,所述软管一端与所述第二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支管连接,所述滑块插设至所述第二腔内且所述拉绳和所述回收绳均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支撑块上开设有滑槽且所述滑槽与所述第二腔连通,所述喷洗杆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另一端穿设所述滑槽,所述喷洗杆上开设有主孔和若干副孔,且所述主孔与所述副孔连通,所述第二分支管与所述主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组件带动滑块在第二腔内向驱动组件处滑动时,与此同时启动第二泵,第二泵将第二集水箱内的雨水依次通过软管和第二分支管输送至主孔内,然后雨水通过副孔向太阳能板表面的灰尘进行冲洗,从而不易因积有的灰尘而导致太阳能板对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转换效率降低。
可选的,所述进水腔内设置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可控制雨水向所述第一承接斗内和所述第二承接斗内流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板能够使雨水不易积于进水腔内,从而能够驱动雨水向第一承接斗和第二承接斗处流动。
可选的,所述屋顶上设置有隔热板,所述承接杆通过支撑杆固定于所述隔热板的顶部,所述隔热板的顶壁设置有种植框,所述种植框内种植有绿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绿植一方面起到装饰美观的效果,另一方面当太阳光向屋顶照射时,太阳能板能够遮住大部分阳光,从而绿植中的水分不易快速蒸发而导致死亡;此时少部分阳光透过承接板照射于绿植上,从而使得阳光不易直接照射于隔热板上而吸收过多热量,进而向房屋内传递的热量将会减少,则间接地不易提高房屋内的温度;且少部分阳光对绿植的照射可促进绿植茁壮成长。
可选的,所述承接板上设置用于对所述绿植进行浇淋的浇淋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集水箱内的雨水通入第一腔内后,雨水将从出水口输送至浇淋组件处,然后浇淋组件将对绿植进行浇淋,从而使得绿植不易因缺水而导致死亡。
可选的,所述浇淋组件包括出水管、过渡箱、浇淋管和喷头,所述出水管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过渡箱连通,所述浇淋管一端与所述过渡箱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喷头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集水箱内的雨水通入第一腔内后,雨水将从出水管输送至过渡箱内,再依次由过渡箱和浇淋管输送至喷头处,最后通过喷头,雨水对绿植进行浇淋,从而使得绿植不易因缺水而导致死亡。
可选的,所述隔热板的顶壁开设有容置孔,所述容置孔内插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容置孔的孔底之间连接有推动弹簧,所述挡板伸出所述容置孔的一端与所述种植框的侧壁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种植框久置隔热板上而出现损坏后,可将挡板通过推动弹簧的压缩形变压回至容置孔内,然后将种植框从隔热板上取下来进行更换;更换完毕后,先将挡板通过推动弹簧的压缩形变压回至容置孔内,然后将种植框放置于挡板内,最后挡板通过推动弹簧的弹力自动套设于种植框上,从而种植框在遭遇风雨天气时不易从隔热板上掉落至地面。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当遭遇持续晴天时,太阳能板无法通过雨天时的雨水对表面进行冲洗而容易积有灰尘,此时启动驱动机构和喷洗组件,驱动机构将带动喷洗组件在太阳能板上方滑动,且第二集水箱内的水将通过喷洗组件对太阳能板表面的灰尘进行冲洗,从而不易因积有的灰尘而导致太阳能板对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转换效率降低。
2、当第一集水箱内的雨水通入第一腔内后,雨水将从出水管输送至过渡箱内,再依次由过渡箱和浇淋管输送至喷头处,最后通过喷头,雨水对绿植进行浇淋,从而使得绿植不易因缺水而导致死亡。
3、当种植框久置隔热板上而出现损坏后,可将挡板通过推动弹簧的压缩形变压回至容置孔内,然后将种植框从隔热板上取下来进行更换;更换完毕后,先将挡板通过推动弹簧的压缩形变压回至容置孔内,然后将种植框放置于挡板内,最后挡板通过推动弹簧的弹力自动套设于种植框上,从而种植框在遭遇风雨天气时不易从隔热板上掉落至地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挡板与种植框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支撑块与浇淋组件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浇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屋顶;11、隔热板;111、容置孔;1111、挡板;1112、推动弹簧;2、种植框;21、绿植;3、太阳能板;4、承接板;41、进水孔;42、进水腔;421、导流板;422、第一承接斗;423、第二承接斗;424、第一进水管;425、第二进水管;426、第一集水箱;427、第二集水箱;43、围板;5、驱动机构;51、驱动组件;511、第一泵;512、第一主管;513、第一分支管;514、支撑块;5141、第一腔;5142、第二腔;5143、滑槽;515、驱动杆;516、叶轮;517、拉绳;52、回拉组件;521、回拉杆;522、卷簧;523、回收绳;6、喷洗组件;61、第二泵;62、软管;63、第二分支管;64、滑块;65、喷洗杆;651、主孔;652、副孔;7、浇淋组件;71、出水管;72、过渡箱;73、浇淋管;74、喷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参照图1,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包括设于屋顶1上的太阳能板3,太阳能板3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该电能供百姓日常生活使用,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屋顶1上固定设置有隔热板11,隔热板11使得太阳不易直接照射至屋顶1上,并且隔热板11可以达到阻碍热量向房屋内传递的效果,本申请实施例中,隔热板11采用挤塑板,当然也可以采用岩棉板。隔热板11的四角处均固定有支撑杆,四根支撑杆的顶部共同支撑固定有透明的承接板4,承接板4采用硬质PVC板,太阳能板3固定于承接板4上,本申请实施例中太阳能板3为三个,且三个太阳能板3沿承接板4的宽度方向均匀排布。
参照图1,隔热板11的顶壁设置有种植框2,种植框2内种植有绿植21,本申请实施例中种植框2为四个,且四个种植框2呈两排两列均匀排布于隔热板11的顶壁,绿植21一方面起到装饰美观的效果,另一方面当太阳光向屋顶1照射时,太阳能板3能够遮住大部分阳光,从而绿植21中的水分不易快速蒸发而导致死亡;此时少部分阳光透过承接板4照射于绿植21上,从而使得阳光不易直接照射于隔热板11上而吸收过多热量,进而向房屋内传递的热量将会减少,则间接地不易提高房屋内的温度;且少部分阳光对绿植21的照射可促进绿植21茁壮成长。
参照图2,此外,隔热板11的顶壁开设有容置孔111,本申请实施例中容置孔111为环形且绕设于单个种植框2的侧方,容置孔111内适配插设有挡板1111,且挡板1111远离容置孔111孔底的一端伸出容置孔111并套设于种植框2上。挡板1111位于容置孔111内一端的端壁焊接有推动弹簧1112,推动弹簧1112远离挡板1111的一端与容置孔111的孔底焊接。当种植框2久置隔热板11上而出现损坏后,可将挡板1111通过推动弹簧1112的压缩形变压回至容置孔111内,然后将种植框2从隔热板11上取下来进行更换;更换完毕后,先将挡板1111通过推动弹簧1112的压缩形变压回至容置孔111内,然后将种植框2放置于挡板1111内,最后挡板1111通过推动弹簧1112的弹力自动套设于种植框2上,从而使得种植框2在遭遇风雨天气时不易从隔热板11上掉落至地面。
参照图1和图2,承接板4的顶壁开设有若干进水孔41,承接板4的内部开设有进水腔42,且进水腔42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连通外部,进水腔42与进水孔41相连通。进水腔42的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一承接斗422、另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二承接斗423,且第一承接斗422和第二承接斗423的截面均呈“匚”字形。进水腔42的内壁固定有导流板421,本申请实施例中导流板421沿长度方向上的中间段朝进水孔41处拱起设置,且拱起处呈弧形状,导流板421能够使雨水不易积于进水腔42内,从而能够驱使雨水向第一承接斗422和第二承接斗423处流动。
参照图1,第一承接斗422连通设置有第一进水管424,第一进水管424远离第一承接斗422的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一集水箱426,且第一集水箱426与房屋的外侧壁固定连接。第二承接斗423连通设置有第二进水管425,第二进水管425远离第二承接斗423的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二集水箱427,且第二集水箱427与房屋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当遭遇下雨天气时,雨水将滴落至承接板4的顶部,然后雨水通过进水孔41流至进水腔42内,再由进水腔42流至第一承接斗422和第二承接斗423处,最后第一承接斗422处的雨水通过第一进水管424流至第一集水箱426内,第二承接斗423处的雨水通过第二进水管425流至第二集水箱427内,从而达到对雨水收集的效果。
参照图1,此外,承接板4的四周的侧壁固定有围板43,且围板43朝远离承接板4的一侧倾斜向上设置,围板43使得滴落至围板43上的雨水流至承接板4上来进行收集,从而增加了承接板4与雨水接触的面积,从而能够收集的雨水的效率以及雨水量更多。
参照图1,第二集水箱427与太阳能板3之间设置有喷洗组件6,第一集水箱426与太阳能板3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5,当遭遇持续晴天时,太阳能板3无法通过雨天时的雨水对表面进行冲洗而容易积有灰尘,此时启动驱动机构5和喷洗组件6,驱动机构5将带动喷洗组件6在太阳能板3上方滑动,且第二集水箱427内的水将通过喷洗组件6对太阳能板3表面的灰尘进行冲洗,从而不易因积有的灰尘而导致太阳能板3对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转换效率降低。
参照图3、图4和图5,驱动机构5包括驱动组件51和回拉组件52,驱动组件51与第一集水箱426连接,回拉组件52通过喷洗组件6与驱动组件51连接,且驱动组件51位于太阳能板3沿长度方向上的一端,回拉组件52和喷洗组件6位于太阳能板3远离驱动组件51的一端。当遭遇持续晴天时,太阳能板3无法通过雨天时的雨水对表面进行冲洗而容易积有灰尘,此时启动驱动组件51和喷洗组件6,驱动组件51将带动喷洗组件6朝远离回拉组件52的一端滑动,且滑动的过程中第二集水箱427内的水将通过喷洗组件6对太阳能板3表面的灰尘进行冲洗,从而不易因积有的灰尘而导致太阳能板3对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转换效率降低;当喷洗组件6抵达太阳能板3靠近驱动组件51一端时,关闭驱动组件51,此时回拉组件52可将喷洗组件6自动拉回至回拉组件52处,且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对太阳能板3进行再次冲洗,从而提高太阳能板3的清洁程度,而且将喷洗组件6拉回至初始位置后可便于后续再次对太阳能板3进行冲洗。
参照图3和图4,驱动组件51包括第一泵511、第一主管512、第一分支管513、支撑块514、驱动杆515、叶轮516和拉绳517,第一泵511与第一集水箱426连通,第一主管512的一端与第一泵511连通、另一端贯穿承接板4并伸至承接板4的顶部,第一主管512位于承接板4上方的一端与第一分支管513连通,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分支管513为三个。支撑块514固定于太阳能板3远离承接板4一端的端壁上,且支撑块514的长度大于太阳能板3的长度。
支撑块514的内部且沿支撑块514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腔5141和第二腔5142,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腔5141的长度小于第二腔5142的长度,且第一腔5141的内壁且靠近中心处贯穿开设有出水口。驱动杆515与第一腔5141靠近第一分支管513一端的内壁转动连接,驱动杆515远离第一腔5141的一端贯穿至第二腔5142内。叶轮516固定套设于驱动杆515位于第一腔5141内的一端,三个第一分支管513与三个支撑块514上的第一腔5141一一对应并贯穿至第一腔5141内且对准叶轮516的底部。拉绳517的一端与驱动杆515位于第二腔5142内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喷洗组件6连接。当遭遇持续晴天时,太阳能板3无法通过雨天时的雨水对表面进行冲洗而容易积有灰尘,此时启动第一泵511,第一泵511将第一集水箱426内的雨水依次通过第一主管512和第一分支管513输送至第一腔5141内,此时雨水将对叶轮516进行冲击来带动叶轮516转动,叶轮516的转动将带动驱动杆515转动,驱动杆515的转动将使拉绳517在驱动杆515上进行缠绕,从而带动喷洗组件6朝远离回拉组件52的一端滑动,且滑动的过程中第二集水箱427内的水将通过喷洗组件6对太阳能板3表面的灰尘进行冲洗,从而不易因积有的灰尘而导致太阳能板3对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转换效率降低。
参照图5,回拉组件52包括回拉杆521、卷簧522和回收绳523,回拉杆521与第二腔5142远离驱动杆515一端的内壁转动连接,第二腔5142内固定设置有限位罩,卷簧522位于限位罩内并套设于回拉杆521上,且卷簧522的一端与回拉杆521连接、另一端与限位罩的内壁连接。回收绳523的一端绕设于回拉杆521上、另一端与喷洗组件6连接。当喷洗组件6向驱动组件51处滑动时,回收绳523将进行松放,此时回拉杆521将产生转动,从而带动卷簧522发生形变来进行蓄力;当喷洗组件6抵达太阳能板3靠近驱动组件51一端时,关闭第一泵511,此时卷簧522先前所蓄的力将得到释放,从而带动回拉杆521进行反转,回拉杆521的反转将对回收绳523进行回收,从而将喷洗组件6拉回至回拉杆521处,且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对太阳能板3进行再次冲洗,从而提高太阳能板3的清洁程度,而且将喷洗组件6拉回至初始位置后可便于后续再次对太阳能板3进行冲洗。
参照图3和图5,喷洗组件6包括第二泵61、软管62、第二分支管63、滑块64和喷洗杆65,第二泵61与第二集水箱427连通,软管62的一端与第二泵61连通、另一端贯穿承接板4并伸至承接板4的顶部,软管62位于承接板4上方的一端与第二分支管63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分支管63为三个。滑块64插设至第二腔5142内且沿第二腔5142的长度方向滑动,支撑块514朝向太阳能板3一侧的侧壁开设有滑槽5143,且滑槽5143与第二腔5142连通,喷洗杆65的一端与滑块64焊接、另一端穿设于滑槽5143并伸至太阳能板3上方。喷洗杆65的内部开设有主孔651,喷洗杆65朝向太阳能板3一侧的侧壁开设有若干副孔652,且副孔652与主孔651连通,三个第二分支管63与三个喷洗杆65一一对应,且第二分支管63与主孔651相连通。当驱动组件51带动滑块64在第二腔5142内向驱动组件51处滑动时,与此同时启动第二泵61,第二泵61将第二集水箱427内的雨水依次通过软管62和第二分支管63输送至主孔651内,然后雨水通过副孔652向太阳能板3表面的灰尘进行冲洗,从而不易因积有的灰尘而导致太阳能板3对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转换效率降低。
参照图6和图7,第一腔5141与绿植21之间设置有浇淋组件7,当第一集水箱426内的雨水通入第一腔5141内后,雨水将从与第一腔5141连通的出水口输送至浇淋组件7处,然后浇淋组件7将对绿植21进行浇淋,从而使得绿植21不易因缺水而导致死亡。
参照图6和图7,浇淋组件7包括出水管71、过渡箱72、浇淋管73和喷头74,本申请实施例中出水管71为三个,且三个出水管71与三个支撑块514上的第一腔5141一一对应,出水管71与出水口相连通,出水管71远离第一腔5141的一端贯穿承接板4并伸至承接板4的下方。过渡箱72设于承接板4的下方且与出水管71相连通。本申请实施例中浇淋管73为四个,且四个浇淋管73与四个种植框2一一对应,浇淋管73与过渡箱72连通,且浇淋管73远离过渡箱72的一端与喷头74连通,喷头74位于绿植21的正上方。当第一集水箱426内的雨水通入第一腔5141内后,雨水将从出水管71输送至过渡箱72内,再依次由过渡箱72和浇淋管73输送至喷头74处,最后通过喷头74,雨水对绿植21进行浇淋,从而使得绿植21不易因缺水而导致死亡。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的实施原理为:当遭遇持续晴天时,太阳能板3无法通过雨天时的雨水对表面进行冲洗而容易积有灰尘,此时启动第一泵511,第一泵511将第一集水箱426内的雨水依次通过第一主管512和第一分支管513输送至第一腔5141内,此时雨水将对叶轮516进行冲击来带动叶轮516转动,叶轮516的转动将带动驱动杆515转动,驱动杆515的转动将使拉绳517在驱动杆515上进行缠绕,从而带动滑块64在第二腔5142内向驱动杆515处滑动;与此同时,启动第二泵61,第二泵61将第二集水箱427内的雨水依次通过软管62和第二分支管63输送至主孔651内,然后雨水通过副孔652向太阳能板3表面的灰尘进行冲洗;
当滑块64向驱动杆515处滑动时,回收绳523将进行松放,此时回拉杆521将产生转动,从而带动卷簧522发生形变来进行蓄力;当滑块64抵达驱动杆515处时,关闭第一泵511,此时卷簧522先前所蓄的力将得到释放,从而带动回拉杆521进行反转,回拉杆521的反转将对回收绳523进行回收,从而将喷洗组件6拉回至回拉杆521处,且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对太阳能板3进行再次冲洗,从而提高太阳能板3的清洁程度,而且将喷洗组件6拉回至初始位置后可便于后续再次对太阳能板3进行冲洗。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包括设于屋顶(1)的太阳能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1)上设置有透明的承接板(4),所述太阳能板(3)固定于所述承接板(4)上,所述承接板(4)上设置有围板(43),且所述围板(43)朝远离所述承接板(4)的一侧倾斜向上设置,所述承接板(4)的顶部开设有若干进水孔(41),所述承接板(4)的内部开设有进水腔(42)且所述进水腔(42)与所述进水孔(41)连通,所述进水腔(42)连通设置有第一承接斗(422)和第二承接斗(423),所述第一承接斗(422)连通设置有第一进水管(424),且所述第一进水管(424)连通设置有第一集水箱(426),所述第二承接斗(423)连通设置有第二进水管(425),且所述第二进水管(425)连通设置有第二集水箱(427);
所述第二集水箱(427)与所述太阳能板(3)之间设置有对所述太阳能板(3)表面进行清洗的喷洗组件(6),所述第一集水箱(426)与所述太阳能板(3)之间设置有驱动所述喷洗组件(6)进行滑动的驱动机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5)包括驱动组件(51)和回拉组件(52),所述驱动组件(51)与所述第一集水箱(426)连接,所述回拉组件(52)通过所述喷洗组件(6)与所述驱动组件(5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1)包括第一泵(511)、第一主管(512)、第一分支管(513)、支撑块(514)、驱动杆(515)、叶轮(516)和拉绳(517),所述第一泵(511)与所述第一集水箱(426)连通,所述第一主管(512)一端与所述第一泵(51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分支管(513)连通,所述支撑块(514)的内部开设有第一腔(5141)和第二腔(5142),所述第一腔(5141)的内壁贯穿开设有出水口,所述第一分支管(513)贯穿所述支撑块(514)的侧壁并伸至所述第一腔(5141)内,所述驱动杆(515)与所述第一腔(5141)的内壁转动连接且所述驱动杆(515)远离所述第一腔(5141)的一端贯穿至所述第二腔(5142)内,所述叶轮(516)套设于所述驱动杆(515)位于所述第一腔(5141)内的一端,所述拉绳(517)一端与所述驱动杆(515)位于所述第二腔(5142)内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喷洗组件(6)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拉组件(52)包括回拉杆(521)、卷簧(522)和回收绳(523),所述回拉杆(521)与所述第二腔(5142)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腔(5142)内设置有限位罩,所述卷簧(522)位于所述限位罩内并套设于所述回拉杆(521)上且一端与所述回拉杆(52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罩连接,所述回收绳(523)一端绕设于所述回拉杆(521)上、另一端与所述喷洗组件(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洗组件(6)包括第二泵(61)、软管(62)、第二分支管(63)、滑块(64)和喷洗杆(65),所述第二泵(61)与所述第二集水箱(427)连通,所述软管(62)一端与所述第二泵(6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支管(63)连接,所述滑块(64)插设至所述第二腔(5142)内且所述拉绳(517)和所述回收绳(523)均与所述滑块(64)连接,所述支撑块(514)上开设有滑槽(5143)且所述滑槽(5143)与所述第二腔(5142)连通,所述喷洗杆(65)一端与所述滑块(64)连接、另一端穿设所述滑槽(5143),所述喷洗杆(65)上开设有主孔(651)和若干副孔(652),且所述主孔(651)与所述副孔(652)连通,所述第二分支管(63)与所述主孔(65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腔(42)内设置有导流板(421),所述导流板(421)可控制雨水向所述第一承接斗(422)内和所述第二承接斗(423)内流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1)上设置有隔热板(11),所述承接杆通过支撑杆固定于所述隔热板(11)的顶部,所述隔热板(11)的顶壁设置有种植框(2),所述种植框(2)内种植有绿植(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板(4)上设置用于对所述绿植(21)进行浇淋的浇淋组件(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浇淋组件(7)包括出水管(71)、过渡箱(72)、浇淋管(73)和喷头(74),所述出水管(71)一端与所述出水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过渡箱(72)连通,所述浇淋管(73)一端与所述过渡箱(7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喷头(74)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11)的顶壁开设有容置孔(111),所述容置孔(111)内插设有挡板(1111),所述挡板(1111)与所述容置孔(111)的孔底之间连接有推动弹簧(1112),所述挡板(1111)伸出所述容置孔(111)的一端与所述种植框(2)的侧壁相抵接。
CN202210533214.XA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 Active CN1149346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33214.XA CN114934641B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33214.XA CN114934641B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34641A true CN114934641A (zh) 2022-08-23
CN114934641B CN114934641B (zh) 2023-11-10

Family

ID=828647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33214.XA Active CN114934641B (zh) 2022-05-17 2022-05-17 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3464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96734A (ko) * 2010-02-23 2011-08-31 주식회사 그린플러스 태양광 추적 집광장치
CN110700501A (zh) * 2019-10-28 2020-01-17 张阳 基于海绵城市的自清洁型cpc聚光光伏节能平屋顶
CN211286318U (zh) * 2019-10-21 2020-08-18 淄博元亨利贞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CN214461929U (zh) * 2021-03-24 2021-10-22 广东汇晟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建筑屋顶
CN214995341U (zh) * 2021-04-27 2021-12-03 福建省天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节能式房屋
CN114319936A (zh) * 2021-12-31 2022-04-12 深圳市一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装配式绿色房屋建筑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096734A (ko) * 2010-02-23 2011-08-31 주식회사 그린플러스 태양광 추적 집광장치
CN211286318U (zh) * 2019-10-21 2020-08-18 淄博元亨利贞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建筑节能屋面
CN110700501A (zh) * 2019-10-28 2020-01-17 张阳 基于海绵城市的自清洁型cpc聚光光伏节能平屋顶
CN214461929U (zh) * 2021-03-24 2021-10-22 广东汇晟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建筑屋顶
CN214995341U (zh) * 2021-04-27 2021-12-03 福建省天柱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节能式房屋
CN114319936A (zh) * 2021-12-31 2022-04-12 深圳市一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装配式绿色房屋建筑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34641B (zh) 2023-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83710U (zh) 一种道路绿化带灌溉装置
CN213306450U (zh) 一种生态建筑用垂直绿化外遮阳装置
CN112930940B (zh) 一种便于养护的乔木种植池
CN114934641A (zh) 一种低能耗节能屋面
CN213485917U (zh) 一种用于环保建筑的绿化装置
CN111670788A (zh) 一种用于高原城市的地埋式风热结合型公园自洒水系统
CN207783735U (zh) 一种石斛种植用大棚
CN108049578B (zh) 种植式节能楼顶
CN216062508U (zh) 一种用于园林绿化的降尘装置
CN213127453U (zh) 一种用于防护植物的林园设计生态坡
CN211185287U (zh) 一种低碳环保园林绿化装置
CN211210734U (zh) 一种新型温室大棚雨水利用结构
CN210299839U (zh) 一种共享花型雨伞
CN213343620U (zh) 一种农业温室的防水装置
CN207794453U (zh) 一种屋顶绿化盆栽用集雨装置
CN216552731U (zh)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
CN216392465U (zh) 一种基于太阳能发电的全自动水利灌溉装置
CN218921086U (zh) 一种节约用水的绿植墙
CN217680079U (zh)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
CN220307938U (zh) 一种日光温室喷淋降温装置
CN215454270U (zh) 一种低矮类热带水果种植用光伏温室大棚
CN214942812U (zh) 一种具有喷雾降温功能的太阳能凉亭
CN214429498U (zh)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外墙的光伏板
CN216018067U (zh) 一种新型蔬菜种植棚
CN219459888U (zh) 一种日光温室棚膜除尘除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