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28068A - 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28068A
CN114928068A CN202210552401.2A CN202210552401A CN114928068A CN 114928068 A CN114928068 A CN 114928068A CN 202210552401 A CN202210552401 A CN 202210552401A CN 114928068 A CN114928068 A CN 1149280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phase
phase short
power grid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5240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志文
庞鹏
凌怡珍
吴轲
曾伟
邹仁坊
潘维
张熙
陈振良
刘国兵
黄安平
陈君德
王植
张鑫
尹创荣
黄东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55240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28068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28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280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8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 H02J3/1885Arrangements for adjusting, eliminating or compensating reactive power in networks using rotating means, e.g. synchronous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方法及装置,本申请通过对待定容的受端电网进行暂态仿真计算,根据仿真计算结果获得电压稳定薄弱点以及电压失稳故障集,然后基于受端电网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与三相短路容量,计算受端电网中备选站点的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根据站点的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排序结果,结合短路电流校核与暂态稳定校核,确定需要安装同步调相机站点,提高规划人员同步调相机配置设计效率,同时还能得到既符合电网系统需求又能满足现场建设条件的较优配置方案。

Description

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国家西电东送发展战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负荷中心的电力需求持续增大,通过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将西部能源大规模送电至东部地区。负荷的高度密集以及大规模常规直流密集接入,区外供电占本地电源比例增高,使得负荷中心地区的安全稳定问题逐渐恶化,电动机负荷以及常规直流在故障后恢复过程中需要吸收的无功超过了其稳态运行时的无功功率,负荷中心电压恢复困难,因此需要加装大量动态无功补偿设备以维持系统稳定,同时需要兼顾短路电流超标等问题。
目前,传统的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和定容一般依靠规划设计人员根据经验进行计算机仿真对比确定,该方法工作量较大且存在一定的试探盲目性,无法得到既符合电网系统需求又满足现场建设条件的较优配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方法工作量较大且存在一定的试探盲目性,无法得到既符合电网系统需求又满足现场建设条件的较优配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方法及装置,包括:
通过对待定容的受端电网进行暂态仿真计算,根据仿真计算结果获得电压稳定薄弱点以及电压失稳故障集;
根据所述电压稳定薄弱点装设同步调相机的建设条件,确定待安装同步调相机的备选站点及所述备选站点对应的最大可安装容量;
计算所述受端电网当前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以及所述备选站点的三相短路容量;
基于所述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与所述三相短路容量,计算所述备选站点的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
基于所述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在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对应的备选站点安装预设序列容量的同步调相机,其中,所述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为所述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中的最大值;
基于安装了所述同步调相机后的所述受端电网的参数变化,对所述受端电网进行最大三相短路电流的校核,当校核到所述最大三相短路电流超标时,则利用第二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替换所述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并在新的所述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对应的备选站点继续安装同步调相机,直至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无超标为止,其中,所述第二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的数值大小仅次于所述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
对所述电压失稳故障集进行暂态稳定校核,当计算结果仍存在电压失稳时,则返回基于所述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与所述三相短路容量,计算所述备选站点的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当计算结果不存在电压失稳时,则结束步骤。
优选地,所述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的计算式具体为:
Figure BDA0003655425200000021
式中,Fi为第i个站点对应的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Pi为第i个站点的供电负荷,Si为第i个站点的三相短路容量,
Figure BDA0003655425200000022
为导致电压失稳的所有故障集计算结果中第i个站点电压低于0.75p.u.的持续时间之和。
优选地,所述暂态仿真计算具体包括:单一元件故障的暂态稳定仿真计算和/或组合元件故障的暂态稳定仿真计算。
优选地,所述单一元件故障包括:线路三相短路跳本回线路、线路单相短路跳故障相、一组变压器故障跳闸、一组发电机跳闸故障。
优选地,所述组合元件故障包括:线路三相短路跳双回线路、单相短路中开关拒动跳同串单相、三相短路单相中开关拒动跳同串三相。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装置,包括:
暂态仿真计算单元,用于通过对待定容的受端电网进行暂态仿真计算,根据仿真计算结果获得电压稳定薄弱点以及电压失稳故障集;
备选站点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压稳定薄弱点装设同步调相机的建设条件,确定待安装同步调相机的备选站点及所述备选站点对应的最大可安装容量;
三相短路数据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受端电网当前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以及所述备选站点的三相短路容量;
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与所述三相短路容量,计算所述备选站点的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
同步调相机安装站点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将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对应的备选站点确定为待安装预设序列容量的同步调相机的站点,其中,所述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为所述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中的最大值;
三相短路电流校核单元,用于基于安装了所述同步调相机后的所述受端电网的参数变化,对所述受端电网进行最大三相短路电流的校核,当校核到所述最大三相短路电流超标时,则利用第二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替换所述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并在新的所述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对应的备选站点继续安装同步调相机,直至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无超标为止,其中,所述第二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的数值大小仅次于所述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
暂态稳定校核单元,用于对所述电压失稳故障集进行暂态稳定校核,当计算结果仍存在电压失稳时,则返回基于所述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与所述三相短路容量,计算所述备选站点的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当计算结果不存在电压失稳时,则结束步骤。
优选地,所述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的计算式具体为:
Figure BDA0003655425200000031
式中,Fi为第i个站点对应的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Pi为第i个站点的供电负荷,Si为第i个站点的三相短路容量,
Figure BDA0003655425200000032
为导致电压失稳的所有故障集计算结果中第i个站点电压低于0.75p.u.的持续时间之和。
优选地,所述暂态仿真计算具体包括:单一元件故障的暂态稳定仿真计算和/或组合元件故障的暂态稳定仿真计算。
优选地,所述单一元件故障包括:线路三相短路跳本回线路、线路单相短路跳故障相、一组变压器故障跳闸、一组发电机跳闸故障。
优选地,所述组合元件故障包括:线路三相短路跳双回线路、单相短路中开关拒动跳同串单相、三相短路单相中开关拒动跳同串三相。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通过对待定容的受端电网进行暂态仿真计算,根据仿真计算结果获得电压稳定薄弱点以及电压失稳故障集,然后基于受端电网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与三相短路容量,计算受端电网中备选站点的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根据站点的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排序结果,结合短路电流校核与暂态稳定校核,确定需要安装同步调相机站点,提高规划人员同步调相机配置设计效率,同时还能得到既符合电网系统需求又能满足现场建设条件的较优配置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的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方法工作量较大且存在一定的试探盲目性,无法得到既符合电网系统需求又满足现场建设条件的较优配置的技术问题。
为使得本申请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方法,包括:
步骤101、通过对待定容的受端电网进行暂态仿真计算,根据仿真计算结果获得电压稳定薄弱点以及电压失稳故障集。
需要说明的是,以广东省某市电网2025年夏大规划运行方式为例,该电网包含2个常规直流逆变站,11个500kV交流厂站和85个220kV交流厂站,28回500kV交流线路和约200回220kV交流线路。
首先,采用机电暂态仿真程序对该电网220kV和500kV交流线路,220kV和500kV交流厂站开展暂态稳定仿真计算,涉及的故障包括:三相短路跳本回线路、500kV厂站一组变压器故障跳闸。计算得到3回交流线路发生三相短路跳本回线路导致系统出现电压失稳,均为500kV站点A出线的3回500kV交流线路,因此电压失稳故障集为三相短路跳本回线路,故障线路为{500kV站点A至站点B交流线、500kV站点A至站点C交流线、500kV站点A至站点D交流线},电压失稳故障区域为{500kV站点A及其辖属9个220kV交流厂站},电压失稳故障区域中的电压稳定薄弱点为{500kV站点A、220kV站点A1、220kV站点A2、220kV站点A3},对电压失稳故障区域中的电压稳定薄弱点母线依次编号如下:
站点名 500kV站点A 220kV站点A1 220kV站点A2 220kV站点A3
编号 1 2 3 4
步骤102、根据电压稳定薄弱点装设同步调相机的建设条件,确定待安装同步调相机的备选站点及备选站点对应的最大可安装容量。
接着,对电压失稳故障区域内的500kV站点A及其辖属7个220kV交流厂站逐一调研装设同步调相机的建设条件,得到待安装同步调相机的备选站点及其可安装的最大容量如下:
编号 站点名 可安装最大容量
1 500kV站点A 100MVar
2 220kV站点A1 20Mvar
3 220kV站点A2 20Mvar
4 220kV站点A3 20Mvar
步骤103、计算受端电网当前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以及备选站点的三相短路容量。
再接着,利用短路电流计算程序计算当前电网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以及单点安装上述最大容量同步调相机后各站点的三相短路容量,计算结果如下:该地区当前电网500kV站点B三相短路电流达到了58kA。500kV站点A安装100MVar调相机后,500kV站点B的三相短路电流提高到60kA。220kV站点A1安装20MVar调相机后,500kV站点B的三相短路电流提高到58.8kA。220kV站点A2安装20MVar调相机后,500kV站点B的三相短路电流提高到58.7kA。220kV站点A3安装20MVar调相机后,500kV站点B的三相短路电流提高到58.8kA。可见均未超过断路器的最大短路电流63kA。
步骤104、基于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与三相短路容量,计算备选站点的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
基于步骤103计算得到的作答三相短路电流与三相短路容量,计算第i个站点的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Fi
Figure BDA0003655425200000061
式中,Fi为第i个站点对应的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Pi为第i个站点的供电负荷,Si为第i个站点的三相短路容量,
Figure BDA0003655425200000071
为导致电压失稳的所有故障集计算结果中第i个站点电压低于0.75p.u.的持续时间之和。
计算结果如下:
编号 站点名 可安装最大容量 F<sub>i</sub>
1 500kV站点A 100MVar 17.56
2 220kV站点A1 20Mvar 13.25
3 220kV站点A2 20Mvar 13.43
4 220kV站点A3 20Mvar 14.26
步骤105、基于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在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对应的备选站点安装预设序列容量的同步调相机。
再接着,根据步骤104得到的计算结果,将所有没达到最大安装容量的候选站点的Fi指标从大到小排序,编号1站点的Fi指标最大,即该500kV站点A就是本实施例提及的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对应的备选站点,优先布点在500kV站点A,安装容量为100MVar同步调相机。
步骤106、基于安装了同步调相机后的受端电网的参数变化,对受端电网进行最大三相短路电流的校核,当校核到最大三相短路电流超标时,则利用第二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替换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并在新的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对应的备选站点继续安装同步调相机,直至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无超标为止。
其中,第二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的数值大小仅次于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即除原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外,剩余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的最大值。
再接着,基于安装了同步调相机后的受端电网的参数变化,按照与上述步骤提及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计算方式,再次对受端电网进行校核计算,当校核到最大三相短路电流超标时,则利用第二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替换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并在新的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对应的备选站点继续安装同步调相机,直至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无超标为止。
步骤107、对电压失稳故障集进行暂态稳定校核,当计算结果仍存在电压失稳时,则返回基于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与三相短路容量,计算备选站点的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当计算结果不存在电压失稳时,则结束步骤。
再接着,当受端电网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不再出现超标时,对电压失稳故障集进行暂态稳定校核,判断是否存在电压失稳现象,若不存在,则可以结束本实施例的流程,若仍存在,则当计算结果仍存在电压失稳时,则返回步骤104,重新基于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与三相短路容量,计算备选站点的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及其后续步骤。
例如,当校核结果显示仍存在“500kV站点A至站点C交流线”三相短路跳本回线路导致系统电压失稳。
由于仍存在单一元件故障导致系统电压失稳,没有满足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需在此基础上继续计算Fi指标,同时更新可安装最大容量,计算结果如下:
编号 站点名 可安装最大容量 F<sub>i</sub>
1 500kV站点A 0MVar 0
2 220kV站点A1 20Mvar 2.76
3 220kV站点A2 20Mvar 2.63
4 220kV站点A3 20Mvar 3.89
将所有没达到最大安装容量的候选站点的Fi指标从大到小排序,在可安装最大容量大于0的所有站点中,编号4站点Fi指标最大,优先布点在220kV站点A3,安装容量为20MVar同步调相机。
重新计算短路电流,该地区三相短路电流最大点为500kV站点B,三相短路电流60.7kA,未超过断路器的最大短路电流63kA。
采用机电暂态仿真程序对电压失稳故障集进行暂态仿真计算,通过对电压失稳故障集内的所有故障依次模拟,系统均能保持稳定运行,因此,该运行方式下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和容量配置如下:
编号 站点名 同步调相机容量
1 500kV站点A 100MVar
2 220kV站点A3 20Mvar
以上内容便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下面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3,本申请第二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装置,包括:
暂态仿真计算单元201,用于通过对待定容的受端电网进行暂态仿真计算,根据仿真计算结果获得电压稳定薄弱点以及电压失稳故障集。
备选站点确定单元202,用于根据电压稳定薄弱点装设同步调相机的建设条件,确定待安装同步调相机的备选站点及备选站点对应的最大可安装容量。
三相短路数据计算单元203,用于计算受端电网当前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以及备选站点的三相短路容量。
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计算单元204,用于基于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与三相短路容量,计算备选站点的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
同步调相机安装站点确定单元205,用于基于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将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对应的备选站点确定为待安装预设序列容量的同步调相机的站点,其中,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为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中的最大值。
三相短路电流校核单元206,用于基于安装了同步调相机后的受端电网的参数变化,对受端电网进行最大三相短路电流的校核,当校核到最大三相短路电流超标时,则利用第二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替换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并在新的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对应的备选站点继续安装同步调相机,直至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无超标为止,其中,第二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的数值大小仅次于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
暂态稳定校核单元207,用于对电压失稳故障集进行暂态稳定校核,当计算结果仍存在电压失稳时,则返回基于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与三相短路容量,计算备选站点的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当计算结果不存在电压失稳时,则结束步骤。
进一步地,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的计算式具体为:
Figure BDA0003655425200000101
式中,Fi为第i个站点对应的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Pi为第i个站点的供电负荷,Si为第i个站点的三相短路容量,
Figure BDA0003655425200000102
为导致电压失稳的所有故障集计算结果中第i个站点电压低于0.75p.u.的持续时间之和。
进一步地,暂态仿真计算具体包括:单一元件故障的暂态稳定仿真计算和/或组合元件故障的暂态稳定仿真计算。
进一步地,单一元件故障包括:线路三相短路跳本回线路、线路单相短路跳故障相、一组变压器故障跳闸、一组发电机跳闸故障。
进一步地,组合元件故障包括:线路三相短路跳双回线路、单相短路中开关拒动跳同串单相、三相短路单相中开关拒动跳同串三相。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终端,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终端,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本申请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对待定容的受端电网进行暂态仿真计算,根据仿真计算结果获得电压稳定薄弱点以及电压失稳故障集;
根据所述电压稳定薄弱点装设同步调相机的建设条件,确定待安装同步调相机的备选站点及所述备选站点对应的最大可安装容量;
计算所述受端电网当前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以及所述备选站点的三相短路容量;
基于所述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与所述三相短路容量,计算所述备选站点的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
基于所述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在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对应的备选站点安装预设序列容量的同步调相机,其中,所述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为所述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中的最大值;
基于安装了所述同步调相机后的所述受端电网的参数变化,对所述受端电网进行最大三相短路电流的校核,当校核到所述最大三相短路电流超标时,则利用第二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替换所述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并在新的所述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对应的备选站点继续安装同步调相机,直至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无超标为止,其中,所述第二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的数值大小仅次于所述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
对所述电压失稳故障集进行暂态稳定校核,当计算结果仍存在电压失稳时,则返回基于所述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与所述三相短路容量,计算所述备选站点的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当计算结果不存在电压失稳时,则结束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的计算式具体为:
Figure FDA0003655425190000011
式中,Fi为第i个站点对应的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Pi为第i个站点的供电负荷,Si为第i个站点的三相短路容量,
Figure FDA0003655425190000012
为导致电压失稳的所有故障集计算结果中第i个站点电压低于0.75p.u.的持续时间之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暂态仿真计算具体包括:单一元件故障的暂态稳定仿真计算和/或组合元件故障的暂态稳定仿真计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一元件故障包括:线路三相短路跳本回线路、线路单相短路跳故障相、一组变压器故障跳闸、一组发电机跳闸故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元件故障包括:线路三相短路跳双回线路、单相短路中开关拒动跳同串单相、三相短路单相中开关拒动跳同串三相。
6.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暂态仿真计算单元,用于通过对待定容的受端电网进行暂态仿真计算,根据仿真计算结果获得电压稳定薄弱点以及电压失稳故障集;
备选站点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电压稳定薄弱点装设同步调相机的建设条件,确定待安装同步调相机的备选站点及所述备选站点对应的最大可安装容量;
三相短路数据计算单元,用于计算所述受端电网当前的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以及所述备选站点的三相短路容量;
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计算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与所述三相短路容量,计算所述备选站点的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
同步调相机安装站点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将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对应的备选站点确定为待安装预设序列容量的同步调相机的站点,其中,所述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为所述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中的最大值;
三相短路电流校核单元,用于基于安装了所述同步调相机后的所述受端电网的参数变化,对所述受端电网进行最大三相短路电流的校核,当校核到所述最大三相短路电流超标时,则利用第二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替换所述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并在新的所述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对应的备选站点继续安装同步调相机,直至最大三相短路电流无超标为止,其中,所述第二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的数值大小仅次于所述第一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
暂态稳定校核单元,用于对所述电压失稳故障集进行暂态稳定校核,当计算结果仍存在电压失稳时,则返回基于所述最大三相短路电流与所述三相短路容量,计算所述备选站点的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当计算结果不存在电压失稳时,则结束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的计算式具体为:
Figure FDA0003655425190000031
式中,Fi为第i个站点对应的电压支撑强度敏感因子,Pi为第i个站点的供电负荷,Si为第i个站点的三相短路容量,
Figure FDA0003655425190000032
为导致电压失稳的所有故障集计算结果中第i个站点电压低于0.75p.u.的持续时间之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暂态仿真计算具体包括:单一元件故障的暂态稳定仿真计算和/或组合元件故障的暂态稳定仿真计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一元件故障包括:线路三相短路跳本回线路、线路单相短路跳故障相、一组变压器故障跳闸、一组发电机跳闸故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元件故障包括:线路三相短路跳双回线路、单相短路中开关拒动跳同串单相、三相短路单相中开关拒动跳同串三相。
CN202210552401.2A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49280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52401.2A CN114928068A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52401.2A CN114928068A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28068A true CN114928068A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11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52401.2A Pending CN114928068A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2806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3152A1 (zh) * 2022-11-03 2024-05-10 浙江大学 一种100%新能源送端电网的分布式电压钳位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93152A1 (zh) * 2022-11-03 2024-05-10 浙江大学 一种100%新能源送端电网的分布式电压钳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Ismael et al. State-of-the-art of hosting capacity in modern power systems with distributed generation
Bu et al. A time-series distribution test system based on real utility data
Su et al. Optimal PV inverter reactive power control and real power curtailment to improve performance of unbalanced four-wire LV distribution networks
US20120022713A1 (en) Power Flow Simulation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Du et al. Online estimation of power transmission line parameters, temperature and sag
CN102982230A (zh) 一种基于节点阻抗灵敏度的短路电流超标辅助决策方法
CN110212548B (zh) 多直流馈入受端系统statcom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Ehsan et al. Active distribution system reinforcement planning with EV charging stations–Part II: Numerical results
CN114928068A (zh) 一种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定容方法及装置
CN102542355A (zh) 一种运行规划分负荷方法
CN109726482B (zh) 一种高负荷密度电网的构建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8964076A (zh) 区域电网无功规划评价方法及系统、计算机设备、介质
Van Thong et al. Interconnection of distributed generator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power system
CN110912199A (zh) 多直流馈入受端电网同步调相机的布点和定容方法及装置
CN108876171A (zh) 配电网供电电源点布局与网架规划方法、装置和实现装置
CN103996149A (zh) 一种基于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区域电网风电布局分析方法
CN109787285B (zh) 用于决策新能源机群并网方案的方法及系统
Degroote et al. Fast harmonic simulation method for the analysis of network losses with converter-connected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bdollahi et al. Impact of replacing overhead lines with aerial bundled cable, and installation of new transformers to reduce losses and improve distribution network voltage profiles, technical and economic analysis
Jiehao et al. Dynamic VAR configuration of receiving-end power grid based on improved trajectory sensitivity index
Pessanha et al. Power system stability reinforcement based on network expansion: a practical case
Kudiyarasan et al. Modern analysis of power flow and network stability of transmission lines for nuclear power dispatch
Jose et al. Digital Twin of the Medium Voltage Grid of University City at UNAM
Fischer et al. Case study of a multi-infeed HVDC system
Nascimento et al. Voltage Profile on a Feeder with the Insertion of Photovoltaic Distributed Gener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