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27362A - 一种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27362A
CN114927362A CN202210702910.9A CN202210702910A CN114927362A CN 114927362 A CN114927362 A CN 114927362A CN 202210702910 A CN202210702910 A CN 202210702910A CN 114927362 A CN114927362 A CN 1149273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reaker
direct current
magnetic coupling
coupling type
transfo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70291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彦杰
唐先明
石楠
吴益飞
孙玉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XD Electric Co Ltd
Xian XD High Voltage Apparatu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XD Electric Co Ltd
Xian XD High Voltage Apparatu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XD Electric Co Ltd, Xian XD High Voltage Apparatu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XD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0291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273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27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273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54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switching device and for which no provision exists elsewhere
    • H01H9/547Combinations of mechanical switches and static switches, the latter being controlled by the form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54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switching device and for which no provision exists elsewhere
    • H01H9/56Circuit arrangements not adapted to a particular application of the switching device and for which no provision exists elsewhere for ensuring operation of the switch at a predetermined point in the ac cyc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60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 of electric power between AC networks or generators via a high voltage DC link [HVC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入端正极分别与分压电路的输入端正极、可控开关的输入端、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第一端、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第一端、机械开关的输入端和避雷器的第一端相连;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入端负极分别与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出端负极和分压电路的输入端负极相连;可控开关的输出端与充电电容的第一端相连;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第二端、充电电容的第二端均与分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第二端分别与机械开关的输出端和避雷器的第二端和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出端正极相连;利用分压电路给充电电容进行预储能可以省去外部给充电电容充电的电源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满足直流电网需求的直流断路器技术方案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基于传统开关的传统机械式直流断路器、基于纯电力电子器件的固态式直流断路器和基于二者结合的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固态式和混合式断路器由于大量使用了电力电子器件,在稳态运行的时候存在很高的通态损耗;同时,具有成本高、控制复杂等缺点。相较之下,基于磁耦合转移的机械式直流断路器一方面具有成本低、控制相对简单等机械式的优点,同时预充电电容不需要长期保持一个较高的电压,降低了绝缘风险。
现有的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在开断故障电流时,首先由快速开关分闸形成电弧,然后磁耦合副边回路中的晶闸管导通,由磁耦合副边回路中通过外部电源预充电的电容器向副边线圈放电,通过副边线圈中的电流在原边线圈两端感应出电压,在该电压作用下产生原边的转移电流,反向叠加在断口电流上产生过零点,使机械开关中的电弧熄灭。进行合闸操作时只需控制快速开关合闸即可。
但是,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存在原边回路和副边回路,由于断路器原边回路和副边回路没有直接连接,因此断路器中高压侧和低压侧相互隔离,有利于提高断路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但是预充电电容器仍然需要额外的充电电源及充电控制装置,这些辅助元件虽然没有与断路器主回路直接相连,但是也需要一定绝缘设计,同时增加了设备控制复杂程度和设备体积,增加了整个断路器的成本和体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用于利用分压电路给充电电容进行预储能可以省去外部给充电电容充电的电源设备,从而减少设备体积、降低成本和设备控制的复杂度。
本申请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包括:分压电路、充电电容、变压器、可控开关、避雷器和机械开关;
所述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入端正极分别与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入端正极、所述可控开关的输入端、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第一端、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第一端、所述机械开关的输入端和所述避雷器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入端负极分别与所述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出端负极和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入端负极相连;
所述可控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电容的第一端相连;在所述可控开关导通时为所述充电电容充电;
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第二端、所述充电电容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机械开关的输出端和所述避雷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出端正极相连。
可选的,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中,所述分压电路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分压电阻;
两个所述分压电阻之间的连接点作为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出端。
可选的,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中,还包括:二极管。
可选的,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中,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可控开关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可控开关的输入端相连。
可选的,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中,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机械开关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机械开关的输入端相连。
可选的,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中,还包括:第二电容;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第二端相连;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出端正极相连。
可选的,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中,所述分压电路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分压电容;
两个所述分压电容之间的连接点作为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出端。
可选的,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中,还包括: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第二端相连;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出端正极相连。
可选的,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中,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机械开关和/或所述可控开关的通断。
本申请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控制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到分闸指令,控制所述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中的机械开关开始分闸动作;
控制可控开关导通,以使所述可控开关导通后为充电电容预充电,以使所述充电电容开始对变压器的副边绕组放电,在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产生感应电势下产生原边绕组的转移电流,制造机械开关断口的过零点从而使断口电弧熄灭,避雷器两端电压充高触发所述避雷器开始导通,所述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电流通过所述避雷器释放剩余能量;
所述避雷器动作完成后,所述可控开关关断,完成分闸。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入端正极分别与分压电路的输入端正极、可控开关的输入端、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第一端、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第一端、机械开关的输入端和避雷器的第一端相连;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入端负极分别与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出端负极和分压电路的输入端负极相连;可控开关的输出端与充电电容的第一端相连;在可控开关导通时为充电电容充电;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第二端、充电电容的第二端均与分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第二端分别与机械开关的输出端和避雷器的第二端和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出端正极相连;也就是说,正常工作时,额定电流流过闭合的机械开关,分压电路连接于高压母线上,分压电路给充电电容提前储存能量,当断路器开断时,机械开关拉开一定距离后,触发磁耦合副边回路中的可控开关使其导通,充电电容放电,通过副边线圈中的电流在原边线圈两端感应出电压,在该电压作用下进行电流转移;产生的电流反向叠加在主支路开关上,使得主支路开关上电流过零,电弧熄灭完成开断;从而,利用分压电路给充电电容进行预储能可以省去外部给充电电容充电的电源设备,从而减少设备体积、降低成本和设备控制的复杂度,由于分压电路的存在,可以降低电容及磁耦合的绝缘设计要求,降低设计难度。此外,这是一种通过系统母线自充能的机制,系统直流电压可以给充电电容自动充电而不需要额外的控制设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示意图;
图2a-图2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中的电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预充电电容器仍然需要额外的充电电源及充电控制装置,这些辅助元件虽然没有与断路器主回路直接相连,但是也需要一定绝缘设计,同时增加了设备控制复杂程度和设备体积,增加了整个断路器的成本和体积的问题。
参见图1,该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包括:分压电路10、充电电容C1、变压器T、可控开关Q1、避雷器DV和机械开关K。
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入端正极分别与分压电路10的输入端正极、可控开关Q1的输入端、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第一端、变压器T的原边绕组第一端、机械开关K的输入端和避雷器DV的第一端相连。
具体的,分压电路10的输入端正极、可控开关Q1的输入端、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第一端、变压器T的原边绕组第一端、机械开关K的输入端和避雷器DV的第一端相连,连接点作为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入端正极、与该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所在系统的直流母线正极相连。
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入端负极分别与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出端负极和分压电路10的输入端负极相连。
具体的,该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入端负极与该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所在系统的直流母线负极相连。
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分压电路10连接于高压母线上,进而通过可控开关Q1闭合进而使分压电路10给变压器T副边绕组的充电电容C1提前储存能量。
可控开关Q1的输出端与充电电容C1的第一端相连;在可控开关Q1导通时为充电电容C1充电。
也就是说,在可控开关Q1关断时,该充电电容C1不执行充电动作,在可控开关Q1导通时,直流母线通过该分压系统为该充电电容C1充电。
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第二端、充电电容C1的第二端均与分压电路10的输出端相连。
在可控开关Q1导通后,由于充电电容C1预充电,充电电容C1开始对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放电,在变压器T的原边绕组产生感应电势,该感应电势下产生原边绕组的转移电流,制造断口的过零点从而使机械开关K的断口电弧熄灭。
在实际应用中,可控开关Q1为晶闸管、IGBT和IGCT中的任一种。该晶闸管可以是光控晶闸管等,该可控开关Q1的具体选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视实际情况而定即可,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变压器T的原边绕组第二端分别与机械开关K的输出端和避雷器DV的第二端和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出端正极相连。
机械开关K的断口电弧熄灭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机械开关K的断口的介质绝缘恢复到能够承受系统过电压,避雷器DV开始导通,系统电流通过避雷器DV释放剩余能量,避雷器DV动作完成后,可控开关Q1关闭,整个分闸动作结束。
下面对整个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当直流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或停电检修时,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接收到分闸命令后,开始执行分闸操作,分闸操作如下:
(1)收到控制器下发的分闸命令,机械开关K开始分闸动作,分闸后的电流路径如图2a所示。
具体的,控制器收到上位机分闸命令后会给机械开关K发送分闸命令,该机械开关K的分闸命令可以是光信号,机械开关K实现分闸动作。
(2)当机械开关K的断口拉开一定的距离时,该断口产生一定的弧压,控制器可控开关Q1发送导通命令,该可控开关Q1接收到导通命令后导通,导通后的电流示意图如图2b所示。
(3)可控开关Q1导通后,由于充电电容C1进行预充电,充电电容C1开始对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进行放电,在变压器T的原边绕组产生感应电势,该感应电势下产生原边绕组的转移电流,制造断口的过零点从而使断口电弧熄灭,其电流路径如图2c所示。
(4)断口电弧熄灭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机械开关K的断口的介质绝缘恢复到能够承受系统过电压,避雷器DV开始导通,系统电流通过避雷器DV释放剩余能量,避雷器DV动作完成后,控制器控制可控开关Q1关闭,整个分闸动作结束。完成分闸之后的电流路径如图2d所示。
其中,该避雷器DV是由于两端电压过高自动导通。
也即,控制器会给可控开关Q1发光信号,此时该可控开关Q1为光控开关,使可控开关Q1导通,回路中的充电电容C1,会通过可控开关Q1放电,当可控开关Q1的关断由于流过的电流为零,自然关断的。
在本实施例中,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入端正极分别与分压电路10的输入端正极、可控开关Q1的输入端、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第一端、变压器T的原边绕组第一端、机械开关K的输入端和避雷器DV的第一端相连;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入端负极分别与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出端负极和分压电路10的输入端负极相连;可控开关Q1的输出端与充电电容C1的第一端相连;在可控开关Q1导通时为充电电容C1充电;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第二端、充电电容C1的第二端均与分压电路10的输出端相连;变压器T的原边绕组第二端分别与机械开关K的输出端和避雷器DV的第二端和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出端正极相连;也就是说,正常工作时,额定电流流过闭合的机械开关K,分压电路10连接于高压母线上,分压电路10给充电电容C1提前储存能量,当断路器开断时,机械开关K拉开一定距离后,触发磁耦合副边回路中的可控开关Q1使其导通,充电电容C1放电,通过副边线圈中的电流在原边线圈两端感应出电压,在该电压作用下进行电流转移;产生的电流反向叠加在主支路开关上,使得主支路开关上电流过零,电弧熄灭完成开断;从而,利用分压电路给充电电容C1进行预储能可以省去外部给充电电容C1充电的电源设备,从而减少设备体积、降低成本和设备控制的复杂度,由于分压电路10的存在,可以降低电容及磁耦合的绝缘设计要求,降低设计难度。此外,这是一种通过系统母线自充能的机制,系统直流电压可以给充电电容C1自动充电而不需要额外的控制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分压电路10可以有多种结构,此处对其中两种进行说明:
(1)如图1所示,分压电路10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分压电阻。
两个分压电阻之间的连接点作为分压电路10的输出端。
具体的,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作为分压电路10的输入端正极、与系统直流母线正极相连;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相连,连接点作为分压电路10的输出端、与充电电容C1的第二端和副边绕组的第二端相连;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作为分压电路10的输入端负极、与系统直流母线负极相连。
在实际应用中,该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还包括:二极管D。
具体的,该二极管D的设置方式有多种,下面对其中两种情况进行举例说明:
1、二极管D与可控开关Q1并联连接。
具体的,如图1所示,二极管D的阳极与可控开关Q1的输出端相连;二极管D的阴极与可控开关Q1的输入端相连。
并联二极管D是为了满足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双向开断的要求,即当电流为右入左出时可以保证变压器T原边电流的方向与机械开关K的电流叠加为零。
也就是说,可以是该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左侧作为输入端,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右侧作为输出端;也可以是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左侧作为输出端,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右侧作为输入端,此处不再一一赘述,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2、二极管D与机械开关K并联连接。
具体的,如图3所示,二极管D的阳极与机械开关K的输出端相连;二极管D的阴极与机械开关K的输入端相连。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3所示,该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还包括:第二电容C2。
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与变压器T的原边绕组第二端相连;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与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出端正极相连。
(2)如图4所示,分压电路10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分压电容。
两个分压电容之间的连接点作为分压电路10的输出端。
具体的,第一分压电容C11的第一端作为分压电路10的输入端正极、与系统直流母线正极相连;第一分压电容C11的第二端与第二分压电容C12的第一端相连,连接点作为分压电路10的输出端、与充电电容C1的第二端和副边绕组的第二端相连;第二分压电容C12的第二端作为分压电路10的输入端负极、与系统直流母线负极相连。
在实际应用中,该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还包括:第一电容C3。
第一电容C3的第一端与变压器T的原边绕组第二端相连;第一电容C3的第二端与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出端正极相连。
在实际应用中,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还包括:控制器。
控制器用于控制机械开关K和/或可控开关Q1的通断。
当然,该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内部也可以不集成控制器,直接有外部控制来控制机械开关K和/或可控开关Q1的通断。
(1)控制器收到上位机分闸命令后会给机械开关K发送分闸命令,该机械开关K的分闸命令可以是光信号,机械开关K实现分闸动作,分闸后的电流路径如图2a所示。
(2)当机械开关K的断口拉开一定的距离时,该断口产生一定的弧压,控制器可控开关Q1发送导通命令,该可控开关Q1接收到导通命令后导通,导通后的电流示意图如图2b所示。
可控开关Q1导通后,由于充电电容C1进行预充电,充电电容C1开始对变压器T的副边绕组进行放电,在变压器T的原边绕组产生感应电势,该感应电势下产生原边绕组的转移电流,制造断口的过零点从而使断口电弧熄灭,其电流路径如图2c所示。
(3)断口电弧熄灭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机械开关K的断口的介质绝缘恢复到能够承受系统过电压,避雷器DV开始导通,系统电流通过避雷器DV释放剩余能量,避雷器DV动作完成后,控制器控制可控开关Q1关闭,整个分闸动作结束。完成分闸之后的电流路径如图2d所示。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控制方法。
该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控制器。
该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详情参见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此处不再一一赘述,视实际情况而定即可,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该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到分闸指令,控制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中的机械开关开始分闸动作。
控制可控开关导通,以使可控开关导通后为充电电容预充电,以使充电电容开始对变压器的副边绕组放电,在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产生感应电势下产生原边绕组的转移电流,制造机械开关断口的过零点从而使断口电弧熄灭,避雷器两端电压充高触发避雷器开始导通,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电流通过避雷器释放剩余能量。
避雷器动作完成后,可控开关关断,完成分闸。
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正常工作状态下,额定电流流过闭合的快速机械开关,分压电路连接于直流母线上使充电电容保持在预充电状态,此时可控开关为关断状态,变压器的原、副边绕组无电流流过,如图2a所示。
当直流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或停电检修时,直流断路器接收到断路器控制器的分闸命令后,开始执行分闸操作,分闸操作如下:
(1)控制器收到上位机分闸命令后会给机械开关发送分闸命令,该机械开关的分闸命令可以是光信号,机械开关实现分闸动作,分闸后的电流路径如图2a所示。
(2)当机械开关的断口拉开一定的距离时,该断口产生一定的弧压,控制器可控开关发送导通命令,该可控开关接收到导通命令后导通,导通后的电流示意图如图2b所示。
可控开关导通后,由于充电电容进行预充电,充电电容开始对变压器的副边绕组进行放电,在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产生感应电势,该感应电势下产生原边绕组的转移电流,制造断口的过零点从而使断口电弧熄灭,其电流路径如图2c所示。
(3)断口电弧熄灭后,在一定的时间内,机械开关的断口的介质绝缘恢复到能够承受系统过电压,避雷器开始导通,系统电流通过避雷器释放剩余能量,避雷器动作完成后,控制器控制可控开关关闭,整个分闸动作结束。完成分闸之后的电流路径如图2d所示。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中记载的特征可以相互替换或者组合,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或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压电路、充电电容、变压器、可控开关、避雷器和机械开关;
所述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入端正极分别与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入端正极、所述可控开关的输入端、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第一端、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第一端、所述机械开关的输入端和所述避雷器的第一端相连;
所述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入端负极分别与所述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出端负极和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入端负极相连;
所述可控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电容的第一端相连;在所述可控开关导通时为所述充电电容充电;
所述变压器的副边绕组第二端、所述充电电容的第二端均与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机械开关的输出端和所述避雷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出端正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分压电阻;
两个所述分压电阻之间的连接点作为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可控开关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可控开关的输入端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机械开关的输出端相连;
所述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机械开关的输入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容;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第二端相连;
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出端正极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分压电容;
两个所述分压电容之间的连接点作为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出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容;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第二端相连;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输出端正极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机械开关和/或所述可控开关的通断。
10.一种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控制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到分闸指令,控制所述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中的机械开关开始分闸动作;
控制可控开关导通,以使所述可控开关导通后为充电电容预充电,以使所述充电电容开始对变压器的副边绕组放电,在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产生感应电势下产生原边绕组的转移电流,制造机械开关断口的过零点从而使断口电弧熄灭,避雷器两端电压充高触发所述避雷器开始导通,所述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的电流通过所述避雷器释放剩余能量;
所述避雷器动作完成后,所述可控开关关断,完成分闸。
CN202210702910.9A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49273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2910.9A CN114927362A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2910.9A CN114927362A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27362A true CN114927362A (zh) 2022-08-19

Family

ID=82814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02910.9A Pending CN114927362A (zh) 2022-06-21 2022-06-21 一种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2736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89187B1 (en) Direct current circuit breaker using magnetic field
KR102021863B1 (ko) 직류 차단기
US11038338B2 (en) Micro-loss combined mechanical DC circuit breaker and its control method
CN108448548B (zh) 一种基于预充电电容的组合式直流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WO2016167490A1 (ko) 갭 스위치를 이용한 고압 직류 차단 장치 및 방법
CN101393818A (zh) 高压真空断路器
CN113299505B (zh) 一种混合限流开断直流断路器
CN104170236A (zh) 转换器单元及关联转换器臂和方法
CN105790242B (zh) 一种串联谐振型故障电流限制器
CN111404113B (zh) 一种t型直流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Kim et al. A novel reclosing and rebreaking DC solid state circuit breaker
CN114927362A (zh) 一种磁耦合式直流断路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9844639U (zh) 双电源切换变供电系统
CN207572949U (zh) 一种双向无弧型混合直流断路器
CN109412130B (zh) 一种机械式直流断路器及其充电回路
JPH03155332A (ja) 電気エネルギー貯蔵システム
CN201266573Y (zh) 高压真空断路器
CN207743138U (zh) 降低故障相残压的人身保护系统
WO2020057551A1 (zh) 灭弧电路及装置
Chen et al. Design parameters and application of a 160kV mechanical HVDC circuit breaker
CN102857102A (zh) 电流保护装置的电流提供组件
CN110932255A (zh) 一种直流快切装置及方法
EA002837B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защиты от повреждений в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й цепи
CN219372010U (zh) 一种避免低压隔离变压器合闸涌流的装置及低压供电系统
CN210744753U (zh) 一种无功补偿装置的投切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