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25968A - 一种基于用户冲击负荷特征的需求响应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用户冲击负荷特征的需求响应评估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25968A CN114925968A CN202210367745.6A CN202210367745A CN114925968A CN 114925968 A CN114925968 A CN 114925968A CN 202210367745 A CN202210367745 A CN 202210367745A CN 114925968 A CN114925968 A CN 1149259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demand response
- load
- value
- pow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5—Needs-based resource requirements planning or analysi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nergy or water suppl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003—Load forecast, e.g. methods or systems for forecasting future load demand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10/00—Systems sup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4S10/50—Systems or methods supporting the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or management, invol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load-side end use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conomic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需求响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用户冲击负荷特征的需求响应评估方法。针对现有需求响应过程中采集用户的瞬时有功功率作为负荷基线的不足,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用户冲击负荷特征的需求响应评估方法,包括:采集用户累计电量值,计算得到用户的平均功率曲线,作为用户平均功率负荷修正基线;根据用户平均功率负荷修正基线,调整需求响应指标下发值;根据用户平均功率负荷修正基线以及需求响应指标下发值,评估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有效性。本发明的需求响应评估方法的有益效果是:修正基线具备更佳的参考意义,可以更准确反映用户的实际平均负荷状况;对冲击性负荷用户电力需求响应指标下发值进行修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需求响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用户冲击负荷特征的需求响应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力需求响应过程中,用户的负荷基线是邀约日的前5个参考日平均监视负荷(15分钟级的96个采集时刻的瞬时有功功率值)。电力需求响应终端在计算和上报用户的实时可调量时,往往是将用户用户的负荷基线(即采集的96个瞬时有功功率值)作为输入项之一,经过可调资源模型函数计算后求得当前的可调负荷量。对于冲击性负荷用户来说,该值有一定的随机性,难以准确反映用户的实际平均负荷状况,有可能导致冲击性负荷的有效响应被错判断为无效相应或者虽被认为是有效响应但是补贴结算时偏差。
冲击性负荷用户的可调资源短时间内会发生大范围波动,造成了可调负荷量值也在大幅波动,进一步造成主站电力需求响应事件下发的负荷指标偏离实际情况较多的非预期状况发生。
因此,有必要考虑冲击性负荷用户由于自身工艺原因的特点带来不同的冲击性特性,对冲击性负荷用户电力需求响应指标下发值就行修正。进一步地,结合当前已有的用户参与需求响应有效性判定规则,创造一种较为科学的评估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有效性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需求响应过程中采集用户的瞬时有功功率作为负荷基线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用户冲击负荷特征的需求响应评估方法,对冲击性负荷用户的负荷基线进行修正,以更准确反应用户的实际平均负荷状况,使基线具备更佳的参考意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用户冲击负荷特征的需求响应评估方法,所述评估方法包括:
步骤S1:采集关口表的用户累计电量值,计算得到用户的平均功率曲线,作为用户平均功率负荷修正基线;
步骤S2:根据步骤S1中得到的用户平均功率负荷修正基线,调整冲击性负荷用户的电力需求响应指标下发值;
步骤S3:根据步骤S1中得到的用户平均功率负荷修正基线以及步骤S2中得到的冲击性负荷用户的电力需求响应指标下发值,评估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有效性;
步骤S4:根据步骤S3中冲击性负荷用户的参与需求响应的有效性,基于用户平均功率负荷修正基线、电量折算的平均负荷,确定用户在需求响应事件方案时段内的实际响应负荷量,作为结算依据。
本发明的需求响应评估方法,通过构建冲击性负荷用户平均功率负荷修正基线,修正基线不存在严重偏离用户实际负荷情况的可能,修正基线具备更佳的参考意义,可以更准确反映用户的实际平均负荷状况,进而使得不会影响冲击性负荷用户的响应达标情况判断;针对冲击性负荷用户会出现的可调资源短时间内会发生大范围波动,造成可调负荷量值也大幅波动的情况,对冲击性负荷用户电力需求响应指标下发值进行修正,保障了电力需求响应终端在计算和上报用户的实时可调量时的准确性;由于冲击负荷用户有着不同的冲击性特性,按照用户平均功率负荷修正基线以及用户的需求响应指标下发值修正,进行需求响应的有效性判断及结算更为合理,随机性更少。
更具体的,步骤S1中,先根据用户累计电量值计算得到用户的电量折算功率,再根据电量折算功率的平均值得到用户的平均功率曲线。
更具体的,步骤S1中,用户在参考日i时刻的电量折算功率PQ,day,i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Qi+1—在i时刻后最近一个采集点的用户累计电量值,kW·h;
Qi-1—在i时刻前最近一个采集点的用户累计电量值,kW·h;
△t—Qi+1、Qi-1所对应的采集时刻的时间间隔,min;
其中:PQ,day,i—用户在n个参考日的i时刻的基于电量Q的折算功率,kW;
更具体的,步骤S2中,调整后的需求响应事件响应指标下发值Pxz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Pi′—i时刻用户可调节资源的有功功率值,kW;
P′kt,T—i时刻用户可调节资源的可调节能力有功功率值,kW。
更具体的,步骤S1中,采集15分钟级的用户累计电量值。
更具体的,步骤S3中,当需求响应事件方案时段内,当用户同时满足如下条件时,认为用户响应达标:
1)用户在响应时段内,关口负荷值不超过参考日对应时段内的负荷值最大值的110%;
2)根据采集点的电量值折算的平均负荷计算得到的实际响应负荷达到调整后的需求响应事件响应指标下发值Pxz的80%以上。
更具体的,步骤S4中,结算时,最大实际响应负荷不超过指标响应负荷的120%,超过部分仍以指标响应负荷的120%计算响应电量。
本发明的需求响应评估方法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构建冲击性负荷用户平均功率负荷修正基线,修正基线不存在严重偏离用户实际负荷情况的可能,修正基线具备更佳的参考意义,可以更准确反映用户的实际平均负荷状况,进而使得不会影响冲击性负荷用户的响应达标情况判断;针对冲击性负荷用户会出现的可调资源短时间内会发生大范围波动,造成可调负荷量值也大幅波动的情况,对冲击性负荷用户电力需求响应指标下发值进行修正,保障了电力需求响应终端在计算和上报用户的实时可调量时的准确性;由于冲击负荷用户有着不同的冲击性特性,按照用户平均功率负荷修正基线以及用户的需求响应指标下发值修正,进行需求响应的有效性判断及结算更为合理,随机性更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创造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用户冲击负荷特征的需求响应评估方法,所述评估方法包括:
步骤S1:采集关口表的用户累计电量值,计算得到用户的平均功率曲线,作为用户平均功率负荷修正基线;
步骤S2:根据步骤S1中得到的用户平均功率负荷修正基线,调整冲击性负荷用户的电力需求响应指标下发值;
步骤S3:根据步骤S1中得到的用户平均功率负荷修正基线以及步骤S2中得到的冲击性负荷用户的电力需求响应指标下发值,评估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有效性;
步骤S4:根据步骤S3中冲击性负荷用户的参与需求响应的有效性,基于用户平均功率负荷修正基线、电量折算的平均负荷,确定用户在需求响应事件方案时段内的实际响应负荷量,作为结算依据。
本发明的需求响应评估方法,通过构建冲击性负荷用户平均功率负荷修正基线,修正基线不存在严重偏离用户实际负荷情况的可能,修正基线具备更佳的参考意义,可以更准确反映用户的实际平均负荷状况,进而使得不会影响冲击性负荷用户的响应达标情况判断;针对冲击性负荷用户会出现的可调资源短时间内会发生大范围波动,造成可调负荷量值也大幅波动的情况,对冲击性负荷用户电力需求响应指标下发值进行修正,保障了电力需求响应终端在计算和上报用户的实时可调量时的准确性;由于冲击负荷用户有着不同的冲击性特性,按照用户平均功率负荷修正基线以及用户的需求响应指标下发值修正,进行需求响应的有效性判断及结算更为合理,随机性更少。
按照当前电力需求响应规则,当响应日为工作日时,参考日为响应日的前5个工作日;当响应日为休息日时,参考日为前一周对应的休息日。
更具体的,步骤S1中,先根据用户累计电量值计算得到用户的电量折算功率,再根据电量折算功率的平均值得到用户的平均功率曲线。
更具体的,步骤S1中,用户在参考日i时刻的电量折算功率PQ,day,i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Qi+1—在i时刻后最近一个采集点的用户累计电量值,kW·h;
Qi-1—在i时刻前最近一个采集点的用户累计电量值,kW·h;
△t—Qi+1、Qi-1所对应的采集时刻的时间间隔,min;
其中:PQ,day,i—用户在n个参考日的i时刻的基于电量Q的折算功率,kW;
更具体的,步骤S2中,修正后的需求响应事件修正负荷指标Pxz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Pi′—i时刻用户可调节资源的有功功率值,kW;
P′kt,T—i时刻用户可调节资源的可调节能力有功功率值,kW。
更具体的,步骤S1中,采集15分钟级的用户累计电量值。
更具体的,步骤S3中,当需求响应事件方案时段内,当用户同时满足如下条件时,认为用户响应达标:
1)用户在响应时段内,关口负荷值不超过参考日对应时段内的负荷值最大值的110%;
2)根据采集点的电量值折算的平均负荷计算得到的实际响应负荷达到调整后的需求响应事件响应指标下发值Pxz的80%以上。
更具体的,步骤S4中,结算时,最大实际响应负荷不超过指标响应负荷的120%,超过部分仍以指标响应负荷的120%计算响应电量。
本发明的需求响应评估方法,对用户的实际平均负荷进行更准确的计算。
本发明的需求响应评估方法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构建冲击性负荷用户平均功率负荷修正基线,修正基线不存在严重偏离用户实际负荷情况的可能,修正基线具备更佳的参考意义,可以更准确反映用户的实际平均负荷状况,进而使得不会影响冲击性负荷用户的响应达标情况判断;针对冲击性负荷用户会出现的可调资源短时间内会发生大范围波动,造成可调负荷量值也大幅波动的情况,对冲击性负荷用户电力需求响应指标下发值进行修正,保障了电力需求响应终端在计算和上报用户的实时可调量时的准确性;由于冲击负荷用户有着不同的冲击性特性,按照用户平均功率负荷修正基线以及用户的需求响应指标下发值修正,进行需求响应的有效性判断及结算更为合理,随机性更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创造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创造包括但不限于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发明创造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7)
1.一种基于用户冲击负荷特征的需求响应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估方法包括:
步骤S1:采集关口表的用户累计电量值,计算得到用户的平均功率曲线,作为用户平均功率负荷修正基线;
步骤S2:根据步骤S1中得到的用户平均功率负荷修正基线,调整冲击性负荷用户的电力需求响应指标下发值;
步骤S3:根据步骤S1中得到的用户平均功率负荷修正基线以及步骤S2中得到的冲击性负荷用户的电力需求响应指标下发值,评估用户参与需求响应的有效性;
步骤S4:根据步骤S3中冲击性负荷用户的参与需求响应的有效性,基于用户平均功率负荷修正基线、电量折算的平均负荷,确定用户在需求响应事件方案时段内的实际响应负荷量,作为结算依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用户冲击负荷特征的需求响应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先根据用户累计电量值计算得到用户的电量折算功率,再根据电量折算功率的平均值得到用户的平均功率曲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用户冲击负荷特征的需求响应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采集15分钟级的用户累计电量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用户冲击负荷特征的需求响应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当需求响应事件方案时段内,当用户同时满足如下条件时,认为用户响应达标:
1)用户在响应时段内,关口负荷值不超过参考日对应时段内的负荷值最大值的110%;
2)根据采集点的电量值折算的平均负荷计算得到的实际响应负荷达到调整后的需求响应事件响应指标下发值Pxz的80%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用户冲击负荷特征的需求响应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结算时,最大实际响应负荷不超过指标响应负荷的120%,超过部分仍以指标响应负荷的120%计算响应电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67745.6A CN114925968B (zh) | 2022-04-08 | 2022-04-08 | 一种基于用户冲击负荷特征的需求响应评估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367745.6A CN114925968B (zh) | 2022-04-08 | 2022-04-08 | 一种基于用户冲击负荷特征的需求响应评估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25968A true CN114925968A (zh) | 2022-08-19 |
CN114925968B CN114925968B (zh) | 2024-09-27 |
Family
ID=82804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367745.6A Active CN114925968B (zh) | 2022-04-08 | 2022-04-08 | 一种基于用户冲击负荷特征的需求响应评估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925968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80191160A1 (en) * | 2016-12-31 | 2018-07-05 | Abb Schweiz Ag | Small grid load control |
CN113919411A (zh) * | 2021-08-31 | 2022-01-11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一种面向电力需求响应的用户负荷调节方法 |
-
2022
- 2022-04-08 CN CN202210367745.6A patent/CN11492596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80191160A1 (en) * | 2016-12-31 | 2018-07-05 | Abb Schweiz Ag | Small grid load control |
CN113919411A (zh) * | 2021-08-31 | 2022-01-11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 | 一种面向电力需求响应的用户负荷调节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25968B (zh) | 2024-09-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659602B (zh) | 一种基于超级电容的电能能量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110930070B (zh) | 一种基于Shapley值改进的阻塞成本分配方法 | |
CN113765131A (zh) | 一种基于超级电容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及方法 | |
CN108362958A (zh) | 一种采集故障点自动诊断和修补方法 | |
CN114925968A (zh) | 一种基于用户冲击负荷特征的需求响应评估方法 | |
CN114444785A (zh) | 一种燃煤机组深度调峰的深度调度方法及系统 | |
CN106253353B (zh) | 一种动态区域控制偏差分配策略的改进优化方法 | |
CN114139922A (zh) | 一种建筑物内碳中和规划系统 | |
CN118552217A (zh) | 电碳协同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9361231B (zh) | 基于聚合恒温控制负荷的特高压直流故障调度方法 | |
CN107257135B (zh) | 一种配电台区不平衡治理措施的判定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02867222A (zh) | 一种电站的考核电量及库蓄电量的测算方法及装置 | |
CN118017555A (zh) | 风光储联合规划配置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 |
CN105242143B (zh) | 基于多时段精密测量单元数据状态估计不良数据修正方法 | |
CN107437812B (zh) | 基于时间点综合处理的一次调频考核指标计算方法 | |
CN111313466A (zh) | 一种基于风力优先调节的送端电网agc优化调控方法及系统 | |
CN107069836B (zh) | 自动发电控制过程中的发电需求容量测定方法和系统 | |
CN110932337B (zh) | 一种基于弃水比例均衡的电量调度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06600173B (zh) | 一种分布式光伏电源负荷渗透率的估算方法及装置 | |
CN109345142B (zh) | 一种获取电力系统线路阻塞的方法及系统 | |
CN116054400A (zh) | 一种配电网的负荷在线监测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
CN106655200A (zh) | 一种空调聚合提供电力系统运行备用响应量的计算方法 | |
CN109272229B (zh) | 基于虚拟水库的电站偏差电量计算方法 | |
CN107147129B (zh) | 基于变压器损耗的无功补偿用户筛选方法 | |
CN112435082A (zh) | 订单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