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25928B - 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方法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方法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25928B
CN114925928B CN202210633902.3A CN202210633902A CN114925928B CN 114925928 B CN114925928 B CN 114925928B CN 202210633902 A CN202210633902 A CN 202210633902A CN 114925928 B CN114925928 B CN 1149259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ile
energy efficiency
heat exchange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339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25928A (zh
Inventor
包小华
史嘉鑫
崔宏志
亓学栋
陈湘生
吴应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zhou University
Shenzh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uzhou University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zhou University, Shenzh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u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1063390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259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259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259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259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259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4Forecasting or optimis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or management purposes, e.g. linear programming or "cutting stock probl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3Resource planning in a project environ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6Electricity, gas or water supp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方法及其系统,涉及地热能利用的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当前时间信息;根据所预设的目标数据库中所存储的能效变化信息和当前时间信息进行匹配分析以确定当前时间信息所对应的能效变化,将该能效变化定义为预计能效变化信息;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所预设的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和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桩体数量信息和墙体数量信息;按照桩体数量信息和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改善了现在地热能利用较为机械化,需求和供应不对应的问题,本申请具有不易产生浪费和不足,智能化程度高,提高了地热能利用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方法 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热能利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浅层地热能资源作为一种清洁环保的新型可再生能源,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积极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对缓解能源资源压力、实现非化石能源目标、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城市地下综合体是指多功能大规模地下空间建筑,是伴随着城市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而出现的。城市地下综合体具有高密度、高集约性、业态多样性、复合性的特点,能适应城市多样化生活,并能进行自我更新与调整。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在地热能利用较为机械化,需求和供应不对应,供大于需时容易供应过剩而浪费,需大于供时容易需求不足而频繁断电,尚有改进的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现在地热能利用较为机械化,需求和供应不对应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方法及其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时间信息;
根据所预设的目标数据库中所存储的能效变化信息和当前时间信息进行匹配分析以确定当前时间信息所对应的能效变化,将该能效变化定义为预计能效变化信息;
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所预设的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和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桩体数量信息和墙体数量信息;
按照桩体数量信息和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改变桩体数量和墙体数量使得能够满足地上建筑的实际需求,而不易产生浪费和不足,智能化程度高,提高了地热能利用效率。
可选的,目标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能效变化信息;
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和当前能效变化信息计算之间的差值,将其定义为能效变化差值信息;
判断能效变化差值信息是否超过所预设的合理功率范围信息所对应的范围值;
若超过,则根据当前能效变化信息和所预设的比重信息计算出修正能效变化数据信息;
根据修正能效变化数据信息调整目标数据库中当前时间信息和能效变化信息的映射关系;
若不超过,则根据当前能效变化信息调整目标数据库中当前时间信息和能效变化信息的映射关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深度学习建立了调控模型并根据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实时优化,减少了人为工作量,同时能够更好的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网络中,提高了系统调控的智能化。
可选的,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所预设的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和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桩体数量信息和墙体数量信息的方法包括:
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和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纯墙数量信息;
判断纯墙数量信息是否大于所预设的最大墙体数量信息;
若大于最大墙体数量信息,则根据最大墙体数量信息和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最大墙体换热能效信息;
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和最大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桩体商信息;
将桩体商信息按照大于等于的整数取整,将该取整后的整数定义为实际桩体数量信息;
按照实际桩体数量信息和最大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并将多余的换热能存储于储能介质中;
若小于最大墙体数量信息,则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和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墙体商信息;
将墙体商信息按照大于等于的整数取整,将该取整后的整数定义为实际墙体数量信息;
按照实际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并将多余的换热能存储于储能介质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优先级,主要考虑桩体一般均为群桩基础,相互之间的热影响更明显,地下连续墙会受到结构内部的温度影响且需兼具保温作用,影响较小换热相对稳定。因此在换热冗余的情况下优先调控部分桩体的运行状态,再次调节部分墙体的运行状态,提高了换热调控的调控稳定性。
可选的,按照实际桩体数量信息和最大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并将多余的换热能存储于储能介质中的方法包括:
判断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是否大于所预设的最大实际桩体数量信息;
若大于最大实际桩体数量信息,则根据最大桩体数量信息和最大墙体数量信息计算出最大换热能效信息;
计算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和最大换热能效信息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定义为第一弥补能效信息;
按照最大桩体数量信息和最大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并从储能介质中以第一弥补能效信息进行调用;
若小于最大实际桩体数量信息,则获取当前桩体进入端温度信息和当前桩体出口温度信息;
根据当前桩体进入端温度信息和当前桩体出口温度信息计算出当前桩体换热效率信息;
判断当前桩体换热效率信息是否小于所预设的基准效率信息;
若大于基准效率信息,则继续按照实际桩体数量信息和最大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并将多余的换热能存储于储能介质中;
若小于基准效率信息,则获取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和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
判断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数量是否大于实际桩体数量信息;
若大于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时,将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以实际桩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
若小于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时,则计算当前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数量和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数量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定义为第二弥补能效信息;
将数量等于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的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进行换热工作并将其余的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关闭,且从储能介质中以第二弥补能效信息进行调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使用时间较长换热效率低的桩体切换成未使用的桩体,重新提高换热效率,使得桩体换热的过程中能够间歇运行,增强耐久性同时使土体温度快速恢复,提高了换热效率。
可选的,将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的方法包括:
实时计算桩体换热效率信息,将该桩体换热效率定义为实时桩体换热效率信息;
计算实时桩体换热效率信息和当前桩体换热效率信息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定义为能效下降信息;
计算所有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所对应的能效下降信息之和,将该和定义为能效下降总信息;
当能效下降总信息等于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时筛选出实时桩体换热效率信息最低的桩体,将该桩体定义为最低转化桩体信息;
将最低转化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切换至任意一个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逐个更换桩体,使得在使用的桩体更换时因更换产生的能效波动较小,从而使得整体系统较为稳定,不易因能效波动而造成传递管路的破坏,提高了系统的使用寿命。
可选的,将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的方法还包括:
获取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处的当前土壤温度信息;
根据所预设的转化数据库中所存储的土壤温度信息和基准效率信息进行匹配分析以确定基准效率信息所对应的土体温度,将该土体温度定义为最小土壤温度信息;
根据所预设的恢复数据库中所存储的恢复时间信息和当前土壤温度信息以及最小土壤温度信息进行匹配分析以确定当前土壤温度信息以及最小土壤温度信息所对应的恢复时间,将该恢复时间定义为土体恢复时间信息;
获取能效下降总信息等于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时的单次下降时间信息;
根据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数量和单次下降时间信息计算出总下降时间信息;
判断总下降时间信息是否大于土体恢复时间信息;
若大于土体恢复时间信息,则将最低转化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
若小于土体恢复时间信息,则根据土体恢复时间信息和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数量计算出实际单次下降时间信息;
根据实际单次下降时间信息和单次下降时间信息计算出下降间隙时间信息;
于单次下降时间信息之后将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所对应的所有的桩体关闭使用并从储能介质中进行调用,直至下降间隙时间信息之后最低转化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并将所有除最低转化桩体信息外的实际桩体数量信息继续使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判断是否更换时间一轮后新更换的桩体是否已经处于最高的土壤温度从而来确定是否需要调用储能介质中的能源,使得每次更换的桩体均能够保持最大换热能效,避免因多次使用而所有的桩体处的土壤均供应不上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
可选的,于单次下降时间信息之后将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所对应的所有的桩体关闭使用并从储能介质中进行调用的方法包括:
获取于单次下降时间信息之后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所对应的下降点温度信息;
根据恢复数据库中所存储的恢复时间信息和土壤温度信息的映射关系形成曲线图像,将该曲线图像定义为恢复曲线图像信息;
根据所预设的下降数据库中所存储的单次下降时间信息和土壤温度信息的映射关系形成曲线图像,将该曲线图像定义为下降曲线图像信息;
通过下降曲线图像信息和恢复下降曲线图像信息以下降点温度信息和下降间隙时间信息为基准点分析得到继续时间信息和继续下降温度信息;
根据下降间隙时间信息和继续时间信息计算出实际恢复时间信息;
于单次下降时间信息之后将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所对应的所有的桩体继续使用继续时间信息所对应的时间,然后关闭并从储能介质中进行调用,直至实际恢复时间信息之后最低转化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并将所有除最低转化桩体信息外的实际桩体数量信息继续使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延长换热时间,然后在剩余时间恢复到相同的温度,使得在下降间隙时间信息内仍然可以进行利用且在下降间隙时间信息之后可以保持在下降间隙时间信息的温度,在保证时间和恢复时间一致的情况下不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另一方面,在下降间隙时间信息内产生的换热能可以储存起来,以备后续的突发情况的不时之需。
可选的,若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数量大于实际桩体数量信息且总下降时间信息大于土体恢复时间信息时,将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以实际桩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的方法包括:
根据土体恢复时间信息和单次下降时间信息计算出实际需求桩体数量信息;
根据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和实际需求桩体数量信息计算出空闲桩体数量信息;
根据空闲桩体数量信息和单次下降时间信息计算出空闲时间信息;
通过下降曲线图像信息和恢复下降曲线图像信息以当前土壤温度信息和空闲时间信息为基准点分析得到空闲利用时间信息;
在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其中的一个切换后将其余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在空闲利用时间信息内进行使用并在之后关闭使用以恢复至当前土壤温度信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需求量较低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当前未使用桩体,使得未使用桩体在保证能够在更换时存在换热效能最大的桩体的情况下也能够输出换热能,从而提高了储能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系统,包括:
时间获取模块,与处理模块相连,用于获取当前时间信息;
处理模块,与计算模块和时间获取模块相连,用于信息的存储和处理;
处理模块根据所预设的目标数据库中所存储的能效变化信息和当前时间信息进行匹配分析以确定当前时间信息所对应的能效变化,将该能效变化定义为预计能效变化信息;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所预设的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和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桩体数量信息和墙体数量信息;
换热模块,与处理模块相连,用于按照桩体数量信息和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改变桩体数量和墙体数量使得能够满足地上建筑的实际需求,而不易产生浪费和不足,智能化程度高,提高了地热能利用效率。
可选的,监测模块,与处理模块相连,用于监测当前能效变化信息;
计算模块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和当前能效变化信息计算之间的差值,将其定义为能效变化差值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能效变化差值信息是否超过所预设的合理功率范围信息所对应的范围值;
学习模块,与处理模块相连,用于根据修正能效变化数据信息调整目标数据库中当前时间信息和能效变化信息的映射关系;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不超过,则学习模块根据当前能效变化信息调整目标数据库中当前时间信息和能效变化信息的映射关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深度学习建立了调控模型并根据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实时优化,减少了人为工作量,同时能够更好的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网络中,提高了系统调控的智能化。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改变桩体数量和墙体数量使得能够满足地上建筑的实际需求,而不易产生浪费和不足,智能化程度高,提高了地热能利用效率;
2.通过深度学习建立了调控模型并根据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实时优化,减少了人为工作量,同时能够更好的纳入智慧城市建设网络中,提高了系统调控的智能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社区内实施例中的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目标数据库的建立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出桩体数量信息和墙体数量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按照实际桩体数量信息和最大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并将多余的换热能存储于储能介质中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将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将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于单次下降时间信息之后将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所对应的所有的桩体关闭使用并从储能介质中进行调用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将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以实际桩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系统的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10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方法,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的主要流程描述如下:
步骤100:获取当前时间信息。
当前时间信息为现在准备操作、维持或者改变的时间的信息,包含了年月日以及季节,甚至是一日中的时刻信息。获取的方式可以为任意一种时间获取方式,例如从互联网上信息查找。获取到的最后的内容例如:2022年春天3月24日上午9点。
步骤101:根据所预设的目标数据库中所存储的能效变化信息和当前时间信息进行匹配分析以确定当前时间信息所对应的能效变化,将该能效变化定义为预计能效变化信息。
能效变化信息为整个系统中除了换热以外其它部分的能效的变化之和,如图2所示,存在太阳能、储能介质提供的能效、对外供应的能效和自身需要维持建筑物控温能耗目标等,所有能效之和记为能效变化信息。目标数据库中存储有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和当前时间信息的映射关系,由每个位置处均具有监测装置进行功率监测,例如功率计。功率监测装置包括外部输送功率监测装置、热电储能功率监测装置、泵送机组功率监测装置、太阳能储能功率监测装置、换热管路换热功率监测装置。然后根据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得到相对偏差较小的数据和时间的映射关系,然后在后续的工作和操作过程中不断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最后形成该目标数据库。当系统接收到当前时间信息时,自动从数据库中查找到较为贴合的预计能效变化信息。
步骤102: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所预设的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和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桩体数量信息和墙体数量信息。
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为单个桩体和土壤之间的换热能效信息。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为单个墙体和土壤之间的换热能效信息。可以由功率计获取,也可以由进出口的温度变化进行获取。此处认定为工作人员在工作前已经知晓。计算的方式为总的桩体换热能效信息和总的墙体换热能效信息之和等于预计能效变化信息。故而结果不唯一,可以有很多种搭配方式。
如图2所示,消耗的为泵体、结构用电、对外供电。增加的为桩体换热、墙体换热甚至是隧道换热,另外还存在太阳能板获取到的热量。当获取得到的比需求的功率多时,会存储起来,避免结构所需功率突变、换热需求高峰和换热管路更换时对换热调度的影响。故而换算的公式为:单桩换热功率x运行桩数+单墙换热功率x运行墙体数-单泵消耗功率x泵数=结构用电量+热电转换对外供电量/8%-太阳能板发电量。
步骤103:按照桩体数量信息和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
当得到合适的桩体和墙体时,系统按照对应的数量进行工作,使得产生的能效满足上层结构的要求甚至微大于要求,使得供应一致,能源不易浪费,且可以随时采取,地下连续墙添加了相变材料,在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减少了瞬时热力响应,对结构力学性能影响更小,且相变材料兼具一定的保温性。
参照图3,目标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包括:
步骤200:获取当前能效变化信息。
当前能效变化信息包括了图2中所有位置处的功率变化,包括消耗功率和存储功率。每个位置处均设置有功率监测装置,包括外部输送功率监测装置、热电储能功率监测装置、泵送机组功率监测装置、太阳能储能功率监测装置、换热管路换热功率监测装置。
步骤201: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和当前能效变化信息计算之间的差值,将其定义为能效变化差值信息。
能效变化差值信息为设备调度模型中存储的数据和实际的能效功率之间的差值。计算的方式为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减去当前能效变化信息所对应的功率。
步骤202:判断能效变化差值信息是否超过所预设的合理功率范围信息所对应的范围值。
合理功率范围信息为能效变化差值信息所对应的差值和之前的数值之间认为是变化不大的数值的范围。由人为设定,也可以为比例值,即若自身功率为100kw,那么范围值可以设置为-10~10kw。
步骤2021:若超过,则根据当前能效变化信息和所预设的比重信息计算出修正能效变化数据信息。
比重信息为当前能效变化信息在数据模型中所占据的比例的信息。如果超过了合理功率范围信息所对应的范围值,则说明此时的能效变化值和之前不同,发生了突变的情况,则此时的数据的参考性相对较小,为非常规信息。但是虽然为非常规信息,但是由于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性,故而在其中也占据一定的参考意义。故而通过将其用一定的比例换算后加入到参考数据库中。
步骤2022:若不超过,则根据当前能效变化信息调整目标数据库中当前时间信息和能效变化信息的映射关系。
如果不超过,则此时的数据无需处理可以直接用于优化目标数据库,则通过将当前能效变化信息和当前时间信息均整合于目标数据库中进行均值化处理,从而优化设备调度模型。
步骤203:根据修正能效变化数据信息调整目标数据库中当前时间信息和能效变化信息的映射关系。
当将突变的能效变化数据以一定比重放入目标数据库中进行智能优化,通过算法形成调度工作模型,然后在后续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优化,降低能源工序端变化滞后值,获取更稳定更高效的供能工作状态。
结合步骤2022和步骤203,通过大量数据积累学习,得出建筑运行的行为模式,进而预测地下综合体结构的各项需求,来提前调节换热管路的运行状态,达到热储备的目的,避免类似常规空调那种感觉到热开始制冷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舒适温度的滞后性。
参照图4,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所预设的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和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桩体数量信息和墙体数量信息的方法包括:
步骤300: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和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纯墙数量信息。
纯墙数量信息为按照预计能效变化信息的功率需求且不存在其它换热的介质的情况下需要墙体的数量的信息。计算的方式为预计能效变化信息除以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所对应的能效值。
步骤301:判断纯墙数量信息是否大于所预设的最大墙体数量信息。
判断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只使用墙体即可满足功率需求。
步骤3011:若大于最大墙体数量信息,则根据最大墙体数量信息和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最大墙体换热能效信息。
最大墙体换热能效信息为在这个系统中所有墙体一起换热所能够达到的最大换热能效值。计算的方式为两者相乘。
步骤3012:若小于最大墙体数量信息,则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和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墙体商信息。
墙体商信息为预计能效变化信息除以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的值的信息。若小于,则说明此时可以完全依靠墙体进行换热,则按照墙体的数量来等效计算。
步骤302: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和最大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桩体商信息。
桩体商信息为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减去最大墙体换热能效信息的差值除以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的商值。如果最大墙体换热能效信息也不能满足时,则剩余的部分按照桩体换热来补足。
步骤303:将桩体商信息按照大于等于的整数取整,将该取整后的整数定义为实际桩体数量信息。
实际桩体数量信息为桩体商信息取整数部分,如果仅有整数部分则为整数部分的值,若还存在小数部分,则在整数部分的基础上增加1。
步骤304:按照实际桩体数量信息和最大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并将多余的换热能存储于储能介质中。
由于按照实际桩体数量信息和最大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时,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是大于等于桩体商信息的,此时桩体换热能大于所需的桩体换热能,则会有多余的能量,此时需要将其存储于储能介质中。
步骤305:将墙体商信息按照大于等于的整数取整,将该取整后的整数定义为实际墙体数量信息。
实际墙体数量信息为墙体商信息取整数部分,如果仅有整数部分则为整数部分的值,若还存在小数部分,则在整数部分的基础上增加1。
步骤306:按照实际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并将多余的换热能存储于储能介质中。
由于按照实际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时,实际墙体数量信息是大于等于墙体商信息的,此时墙体换热能大于所需的墙体换热能,则会有多余的能量,此时需要将其存储于储能介质中。
此处优先级为墙体>桩体,优先级主要考虑桩体一般均为群桩基础,相互之间的热影响更明显,地下连续墙会受到结构内部的温度影响且需兼具保温作用,远端的隧道结构周围热干扰较少,换热相对稳定。
参照图5,按照实际桩体数量信息和最大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并将多余的换热能存储于储能介质中的方法包括:
步骤400:判断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是否大于所预设的最大实际桩体数量信息。
最大实际桩体数量信息为在整个系统中的桩体的实际下桩数量的信息。判断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超过最大实际桩体数量信息而无法通过墙体和桩体进行调节。
步骤4001:若大于最大实际桩体数量信息,则根据最大桩体数量信息和最大墙体数量信息计算出最大换热能效信息。
最大换热能效信息为所有的设备均进行换热工作时所能达到的最大的换热能效的信息。如果大于,则说明此时无法通过现在的墙体和桩体内存在的换热管路进行换热满足功率需求。
步骤4002:若小于最大实际桩体数量信息,则获取当前桩体进入端温度信息和当前桩体出口温度信息。
当前桩体进入端温度信息为换热管路进入桩体内前的温度的信息。当前桩体出口温度信息为换热管路离开桩体内时的温度的信息。两端桩体获取的目的是为了核实实际的换热效率。由于桩体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为将热量传递到外界进行发电或者传热的过程,故而在换热过程中土壤的热量会消耗从而使得换热效率变低,故而需要实时监测。
此时如果小于最大实际桩体数量信息,则说明可以使用实际桩体数量信息进行工作。
步骤401:计算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和最大换热能效信息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定义为第一弥补能效信息。
第一弥补能效信息为在最大换热能效信息纸上还需要的能效值。计算的方式为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和最大换热能效信息之间的差值。
步骤402:按照最大桩体数量信息和最大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并从储能介质中以第一弥补能效信息进行调用。
当最大桩体数量信息和最大墙体数量信息所对应的墙体和桩体均同时工作时也无法达到预计能效变化信息的数值,则可以通过从储能介质中调用数值等于第一弥补能效信息的能效来满足实际需求。
步骤403:根据当前桩体进入端温度信息和当前桩体出口温度信息计算出当前桩体换热效率信息。
当前桩体换热效率信息为当前桩体实际工作过程中的换热效率的信息。计算的方式为当前桩体换热效率信息Q=ρwvwCw(Tout-Tin)。其中,ρw为水的密度,vw为循环水流量,Cw为水的比热,Tout为当前桩体出口温度信息,Tin为当前桩体进入端温度信息。
步骤404:判断当前桩体换热效率信息是否小于所预设的基准效率信息。
基准效率信息为人为设定的数值,该数值根据最大的换热效率来进行确定,例如是最大换热效率的80%。判断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热交换速率下降而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的情况发生。
步骤4041:若大于基准效率信息,则继续按照实际桩体数量信息和最大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并将多余的换热能存储于储能介质中。
如果大于,则说明此时还可以继续工作。
步骤4042:若小于基准效率信息,则获取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和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
当前使用桩体信息为已经打开进行换热工作的桩体的信息,包括了数量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为没有打开进行换热工作的桩体的信息,包括了数量信息以及位置信息。如果小于,则说明此时换热效率不高而无法满足桩体需要的实际换热效率的情况发生,所以需要从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切换到其它还没有使用的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以保证工作效率的稳定。
步骤405:判断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数量是否大于实际桩体数量信息。
判断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是否可以所有的工作桩体均可以同时切换至未工作桩体。
步骤4051:若大于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时,将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以实际桩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
如果大于实际桩体数量信息,则说明此时所有的工作桩体均可以同时切换至未工作桩体。则将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以实际桩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
步骤4052:若小于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时,则计算当前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数量和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数量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定义为第二弥补能效信息。
第二弥补能效信息为将所有工作桩体切换至未工作桩体时由于桩体数量变化而需要储能介质补充的能效信息。如果小于,则说明此时无法通过整组切换满足桩体数量上的去求,则切换后的桩体无法满足换热需求,需要储能介质进行补充。
步骤406:将数量等于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的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进行换热工作并将其余的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关闭,且从储能介质中以第二弥补能效信息进行调用。
参照图6,将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的方法包括:
步骤500:实时计算桩体换热效率信息,将该桩体换热效率定义为实时桩体换热效率信息。
实时桩体换热效率信息为当前时间信息所对应的桩体换热效率的实时信息。
步骤501:计算实时桩体换热效率信息和当前桩体换热效率信息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定义为能效下降信息。
能效下降信息为最大的换热效率信息和实时桩体换热效率信息之间的差值的信息,为从当前桩体换热效率信息下降的能效的信息。
步骤502:计算所有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所对应的能效下降信息之和,将该和定义为能效下降总信息。
能效下降总信息为所有的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所对应的桩体的能效下降信息之和。计算的方式为将所有的能效下降信息所对应的数值相加。
步骤503:当能效下降总信息等于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时筛选出实时桩体换热效率信息最低的桩体,将该桩体定义为最低转化桩体信息。
最低转化桩体信息为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启动原因或者其它原因导致换热能效最低的一个桩体的信息。筛选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关闭的桩体。
步骤504:将最低转化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切换至任意一个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
当能效下降总信息等于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时进行切换,使得因切换而导致换热功率不稳定的情况最小。具体可以是先打开其他用于替换的评估换热效率较高的桩体,等稳定运行再关闭对应的低换热桩体。
在本实施例中,当此系统运行一定时间之后,所有运行桩体之间所对应的实时桩体换热效率信息呈阶梯状,即最高转化桩体的换热效率信息等于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而最低转化桩体下一个会等于甚至基准效率信息。
参照图7:将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600:获取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处的当前土壤温度信息。
当前土壤温度信息为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插入的土壤的土体温度的信息。实质为该区域未发生换热情况时土体的温度。获取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最大换热效率。
步骤601:根据所预设的转化数据库中所存储的土壤温度信息和基准效率信息进行匹配分析以确定基准效率信息所对应的土体温度,将该土体温度定义为最小土壤温度信息。
最小土壤温度信息为在基准效率信息所对应的换热效率时,土体所处于的温度的信息。数据库中存储有土壤温度信息和效率信息的映射关系。由工作人员以及智能终端根据实际测量得到的模型建立而形成的。当系统接收到基准效率信息时,自动从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最小土壤温度信息。
步骤602:根据所预设的恢复数据库中所存储的恢复时间信息和当前土壤温度信息以及最小土壤温度信息进行匹配分析以确定当前土壤温度信息以及最小土壤温度信息所对应的恢复时间,将该恢复时间定义为土体恢复时间信息。
土体恢复时间信息为土体从最小土壤温度信息所对应的温度恢复至当前土壤温度信息所对应的温度时所需要的时间的信息。数据库中存储有土体恢复时间信息和当前土壤温度信息以及最小土壤温度信息的映射关系,由本领域工作人员观察实际情况后进行记录获取得到的。当系统接收到当前土壤温度信息以及最小土壤温度信息时,自动从数据库中查找到对应的土体恢复时间信息进行输出。
步骤603:获取能效下降总信息等于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时的单次下降时间信息。
单次下降时间信息为能效下降总信息等于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所需要的时间的信息,即将最低转化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切换至任意一个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的时间的信息,由于两者的时间一致,则可以通过切换时进行计数来获取。
步骤604:根据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数量和单次下降时间信息计算出总下降时间信息。
总下降时间信息为在每次下降需要更换时进行更换桩体的情况下将所有的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轮流一遍需要的时间的信息。计算的方式为两者相乘。
步骤605:判断总下降时间信息是否大于土体恢复时间信息。
判断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轮流一遍后第一个桩体是否已经恢复到未使用时的状态而保证能够以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进行换热,以保证工作正常运行。
步骤6051:若大于土体恢复时间信息,则将最低转化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
如果大于,则说明此时能够保证正常工作,则正常进行。
步骤6052:若小于土体恢复时间信息,则根据土体恢复时间信息和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数量计算出实际单次下降时间信息。
实际单次下降时间信息为按照实际当前未使用的桩体轮流一遍后第一个更换回来的桩体恢复至当前土壤温度信息的每个桩体需要切换的间隔时间的信息。计算的方式为两者相除。
步骤606:根据实际单次下降时间信息和单次下降时间信息计算出下降间隙时间信息。
下降间隙时间信息为实际单次下降时间信息和单次下降时间信息两者之间的差值,计算的方式为两者相减。
步骤607:于单次下降时间信息之后将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所对应的所有的桩体关闭使用并从储能介质中进行调用,直至下降间隙时间信息之后最低转化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并将所有除最低转化桩体信息外的实际桩体数量信息继续使用。
先进行关闭,然后关闭后从储能介质中进行调用以满足要求,最后在下降间隙时间信息之后最低转化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使得整个切换的时间可以和实际单次下降时间信息相同一致,以满足按照实际当前未使用的桩体轮流一遍后第一个更换回来的桩体恢复至当前土壤温度信息的要求。
参照图8,于单次下降时间信息之后将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所对应的所有的桩体关闭使用并从储能介质中进行调用的方法包括:
步骤700:获取于单次下降时间信息之后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所对应的下降点温度信息。
下降点温度信息为实际桩体数量信息在单次下降时间信息时下降的温度的信息。由于单个切换的原因导致每个桩体的温度均不相同。
步骤701:根据恢复数据库中所存储的恢复时间信息和土壤温度信息的映射关系形成曲线图像,将该曲线图像定义为恢复曲线图像信息。
恢复曲线图像信息为以土壤温度信息为横坐标,恢复时间信息为纵坐标的曲线图像的信息。将所有的恢复时间信息和土壤温度信息均作为纵横坐标点标注在空白曲线图像上,然后通过将点连起来后形成曲线后形成的图像。
步骤702:根据所预设的下降数据库中所存储的单次下降时间信息和土壤温度信息的映射关系形成曲线图像,将该曲线图像定义为下降曲线图像信息。
下降曲线图像信息为以土壤温度信息为横坐标,单次下降时间信息为纵坐标的曲线图像的信息。将所有的单次下降时间信息和土壤温度信息均作为纵横坐标点标注在空白曲线图像上,然后通过将点连起来后形成曲线后形成的图像。
步骤703:通过下降曲线图像信息和恢复下降曲线图像信息以下降点温度信息和下降间隙时间信息为基准点分析得到继续时间信息和继续下降温度信息。
继续时间信息为在单次下降时间信息之后继续换热所能够继续的时间的信息。继续下降温度信息为按照继续时间信息继续换热最终下降到的温度的信息。分析的过程为将两个曲线图像以土壤温度为共同坐标建立的坐标系。然后根据下降点温度信息为两个曲线上的温度所对应的坐标点,以两者竖向间隔时间为下降间隙时间信息将两个图像进行上下移动分析得到两个曲线的交点坐标。其横坐标为继续下降温度信息,纵坐标为继续下降时间点,然后根据继续下降时间点和单次下降时间信息所对应的时间进行相减即可得到继续下降时间信息。
步骤704:根据下降间隙时间信息和继续时间信息计算出实际恢复时间信息。
实际恢复时间信息为按照继续时间信息继续下降后恢复到下降点温度信息是所需要的时间的信息。由步骤703也可以知道,实际恢复时间信息和继续时间信息之和为下降间隙时间信息。故而可以通过两者相减得到实际恢复时间信息。
步骤705:于单次下降时间信息之后将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所对应的所有的桩体继续使用继续时间信息所对应的时间,然后关闭并从储能介质中进行调用,直至实际恢复时间信息之后最低转化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并将所有除最低转化桩体信息外的实际桩体数量信息继续使用。
于单次下降时间信息之后将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所对应的所有的桩体继续使用继续时间信息所对应的时间使得进一步进行换热,然后在下降间隙时间信息时关闭,使得土壤温度恢复到下降间隙时间信息之前,这样操作,使得下降间隙时间信息内在保证不影响恢复时间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换热而存储于储能介质中,充分利用了桩体的换热效率。
当然此处的前提是下降间隙时间信息较长,如果直接关闭的真空时期较长,较为浪费。
参照图9,若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数量大于实际桩体数量信息且总下降时间信息大于土体恢复时间信息时,将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以实际桩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的方法包括:
步骤800:根据土体恢复时间信息和单次下降时间信息计算出实际需求桩体数量信息。
实际需求桩体数量信息为按照土体恢复时间信息进行恢复所需要轮转的桩体的数量的信息。计算的方式为两者相除,即土体恢复时间信息除以单次下降时间信息。
步骤801:根据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和实际需求桩体数量信息计算出空闲桩体数量信息。
空闲桩体数量信息为空闲下来的不需要进行利用的桩体的数量的信息。因为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数量大于实际桩体数量信息且总下降时间信息大于土体恢复时间信息,说明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数量必然是大于实际需求桩体数量信息,故而在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中只需要实际需求桩体数量信息的数量即可,其余的均为空闲的桩体。
步骤802:根据空闲桩体数量信息和单次下降时间信息计算出空闲时间信息。
空闲时间信息为如果将空闲桩体也加入轮换队伍中时,多出来的时间的信息。计算的方式为两者相乘。
步骤803:通过下降曲线图像信息和恢复下降曲线图像信息以当前土壤温度信息和空闲时间信息为基准点分析得到空闲利用时间信息。
和步骤703相似,空闲利用时间信息为在空闲时间信息内进行换热,然后在空闲时间信息结束时能够恢复至当前土壤温度信息的换热时间的信息。分析的过程为将两个曲线图像以土壤温度为共同坐标建立的坐标系。然后根据当前土壤温度信息为两个曲线上的温度所对应的坐标点,以两者竖向间隔时间为空闲时间信息将两个图像进行上下移动分析得到两个曲线的交点坐标。其横坐标为换热温度信息,纵坐标为换热下降时间点,然后根据换热下降时间点和单次下降时间信息所对应的时间进行相减即可得到空闲利用时间信息。
步骤804:在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其中的一个切换后将其余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在空闲利用时间信息内进行使用并在之后关闭使用以恢复至当前土壤温度信息。
于切换时开始将所有的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以及刚切换进入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的桩体按照空闲利用时间信息所对应的时间进行换热操作,然后关闭直至空闲时间信息所对应的时间结束,使得土壤温度恢复到当前土壤温度信息,这样操作,使得空闲时间信息内在保证不影响桩体轮换时必然有一个能够用于轮换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了桩体和空闲桩体的换热效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系统。
参照图10,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系统,包括:
时间获取模块903,与处理模块901相连,用于获取当前时间信息;
处理模块901,与计算模块904和时间获取模块903相连,用于信息的存储和处理;
处理模块901根据所预设的目标数据库中所存储的能效变化信息和当前时间信息进行匹配分析以确定当前时间信息所对应的能效变化,将该能效变化定义为预计能效变化信息;
计算模块904,用于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所预设的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和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桩体数量信息和墙体数量信息;
换热模块905,与处理模块901相连,用于按照桩体数量信息和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
切换模块906,与处理模块901相连,用于将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
监测模块907,与处理模块901相连,用于监测当前能效变化信息;
计算模块904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和当前能效变化信息计算之间的差值,将其定义为能效变化差值信息;
判断模块902,用于判断能效变化差值信息是否超过所预设的合理功率范围信息所对应的范围值;
学习模块908,与处理模块901相连,用于根据修正能效变化数据信息调整目标数据库中当前时间信息和能效变化信息的映射关系;
若判断模块902判断出不超过,则学习模块908根据当前能效变化信息调整目标数据库中当前时间信息和能效变化信息的映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一种扁担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计算机存储介质例如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一种扁担控制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说明书(包括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者具有类似目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Claims (9)

1.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当前时间信息;
根据所预设的目标数据库中所存储的能效变化信息和当前时间信息进行匹配分析以确定当前时间信息所对应的能效变化,将该能效变化定义为预计能效变化信息;
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所预设的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和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桩体数量信息和墙体数量信息;
按照桩体数量信息和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
其中,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所预设的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和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桩体数量信息和墙体数量信息的方法包括:
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和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纯墙数量信息;
判断纯墙数量信息是否大于所预设的最大墙体数量信息;
若大于最大墙体数量信息,则根据最大墙体数量信息和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最大墙体换热能效信息;
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和最大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桩体商信息;
将桩体商信息按照大于等于的整数取整,将该取整后的整数定义为实际桩体数量信息;
按照实际桩体数量信息和最大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并将多余的换热能存储于储能介质中;
若小于最大墙体数量信息,则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和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墙体商信息;
将墙体商信息按照大于等于的整数取整,将该取整后的整数定义为实际墙体数量信息;
按照实际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并将多余的换热能存储于储能介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标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能效变化信息;
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和当前能效变化信息计算之间的差值,将其定义为能效变化差值信息;
判断能效变化差值信息是否超过所预设的合理功率范围信息所对应的范围值;
若超过,则根据当前能效变化信息和所预设的比重信息计算出修正能效变化数据信息;
根据修正能效变化数据信息调整目标数据库中当前时间信息和能效变化信息的映射关系;
若不超过,则根据当前能效变化信息调整目标数据库中当前时间信息和能效变化信息的映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实际桩体数量信息和最大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并将多余的换热能存储于储能介质中的方法包括:
判断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是否大于所预设的最大实际桩体数量信息;
若大于最大实际桩体数量信息,则根据最大桩体数量信息和最大墙体数量信息计算出最大换热能效信息;
计算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和最大换热能效信息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定义为第一弥补能效信息;
按照最大桩体数量信息和最大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并从储能介质中以第一弥补能效信息进行调用;
若小于最大实际桩体数量信息,则获取当前桩体进入端温度信息和当前桩体出口温度信息;
根据当前桩体进入端温度信息和当前桩体出口温度信息计算出当前桩体换热效率信息;
判断当前桩体换热效率信息是否小于所预设的基准效率信息;
若大于基准效率信息,则继续按照实际桩体数量信息和最大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并将多余的换热能存储于储能介质中;
若小于基准效率信息,则获取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和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
判断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数量是否大于实际桩体数量信息;
若大于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时,将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以实际桩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
若小于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时,则计算当前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数量和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数量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定义为第二弥补能效信息;
将数量等于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的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进行换热工作并将其余的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关闭,且从储能介质中以第二弥补能效信息进行调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的方法包括:
实时计算桩体换热效率信息,将该桩体换热效率定义为实时桩体换热效率信息;
计算实时桩体换热效率信息和当前桩体换热效率信息之间的差值,将该差值定义为能效下降信息;
计算所有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所对应的能效下降信息之和,将该和定义为能效下降总信息;
当能效下降总信息等于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时筛选出实时桩体换热效率信息最低的桩体,将该桩体定义为最低转化桩体信息;
将最低转化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切换至任意一个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的方法还包括:
获取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处的当前土壤温度信息;
根据所预设的转化数据库中所存储的土壤温度信息和基准效率信息进行匹配分析以确定基准效率信息所对应的土体温度,将该土体温度定义为最小土壤温度信息;
根据所预设的恢复数据库中所存储的恢复时间信息和当前土壤温度信息以及最小土壤温度信息进行匹配分析以确定当前土壤温度信息以及最小土壤温度信息所对应的恢复时间,将该恢复时间定义为土体恢复时间信息;
获取能效下降总信息等于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时的单次下降时间信息;
根据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数量和单次下降时间信息计算出总下降时间信息;
判断总下降时间信息是否大于土体恢复时间信息;
若大于土体恢复时间信息,则将最低转化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
若小于土体恢复时间信息,则根据土体恢复时间信息和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数量计算出实际单次下降时间信息;
根据实际单次下降时间信息和单次下降时间信息计算出下降间隙时间信息;
于单次下降时间信息之后将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所对应的所有的桩体关闭使用并从储能介质中进行调用,直至下降间隙时间信息之后最低转化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并将所有除最低转化桩体信息外的实际桩体数量信息继续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单次下降时间信息之后将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所对应的所有的桩体关闭使用并从储能介质中进行调用的方法包括:
获取于单次下降时间信息之后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所对应的下降点温度信息;
根据恢复数据库中所存储的恢复时间信息和土壤温度信息的映射关系形成曲线图像,将该曲线图像定义为恢复曲线图像信息;
根据所预设的下降数据库中所存储的单次下降时间信息和土壤温度信息的映射关系形成曲线图像,将该曲线图像定义为下降曲线图像信息;
通过下降曲线图像信息和恢复下降曲线图像信息以下降点温度信息和下降间隙时间信息为基准点分析得到继续时间信息和继续下降温度信息;
根据下降间隙时间信息和继续时间信息计算出实际恢复时间信息;
于单次下降时间信息之后将实际桩体数量信息所对应的所有的桩体继续使用继续时间信息所对应的时间,然后关闭并从储能介质中进行调用,直至实际恢复时间信息之后最低转化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并将所有除最低转化桩体信息外的实际桩体数量信息继续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数量大于实际桩体数量信息且总下降时间信息大于土体恢复时间信息时,将当前使用桩体信息切换至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以实际桩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的方法包括:
根据土体恢复时间信息和单次下降时间信息计算出实际需求桩体数量信息;
根据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和实际需求桩体数量信息计算出空闲桩体数量信息;
根据空闲桩体数量信息和单次下降时间信息计算出空闲时间信息;
通过下降曲线图像信息和恢复下降曲线图像信息以当前土壤温度信息和空闲时间信息为基准点分析得到空闲利用时间信息;
在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其中的一个切换后将其余当前未使用桩体信息所对应的桩体在空闲利用时间信息内进行使用并在之后关闭使用以恢复至当前土壤温度信息。
8.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时间获取模块,与处理模块相连,用于获取当前时间信息;
处理模块,与计算模块和时间获取模块相连,用于信息的存储和处理;
处理模块根据所预设的目标数据库中所存储的能效变化信息和当前时间信息进行匹配分析以确定当前时间信息所对应的能效变化,将该能效变化定义为预计能效变化信息;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所预设的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和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桩体数量信息和墙体数量信息;
换热模块,与处理模块相连,用于按照桩体数量信息和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
其中,计算模块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所预设的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和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桩体数量信息和墙体数量信息的方法包括:
计算模块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和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纯墙数量信息;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纯墙数量信息是否大于所预设的最大墙体数量信息;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大于最大墙体数量信息,则计算模块根据最大墙体数量信息和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最大墙体换热能效信息;
计算模块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单桩桩体换热能效信息和最大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桩体商信息;
计算模块将桩体商信息按照大于等于的整数取整,将该取整后的整数定义为实际桩体数量信息;
处理模块按照实际桩体数量信息和最大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并将多余的换热能存储于储能介质中;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小于最大墙体数量信息,则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和单墙墙体换热能效信息计算出墙体商信息;
计算模块将墙体商信息按照大于等于的整数取整,将该取整后的整数定义为实际墙体数量信息;
处理模块按照实际墙体数量信息进行换热工作并将多余的换热能存储于储能介质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监测模块,与处理模块相连,用于监测当前能效变化信息;
计算模块根据预计能效变化信息和当前能效变化信息计算之间的差值,将其定义为能效变化差值信息;
判断模块判断能效变化差值信息是否超过所预设的合理功率范围信息所对应的范围值;
学习模块,与处理模块相连,用于根据修正能效变化数据信息调整目标数据库中当前时间信息和能效变化信息的映射关系;
若判断模块判断出不超过,则学习模块根据当前能效变化信息调整目标数据库中当前时间信息和能效变化信息的映射关系。
CN202210633902.3A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方法及其系统 Active CN1149259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3902.3A CN114925928B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方法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33902.3A CN114925928B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方法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25928A CN114925928A (zh) 2022-08-19
CN114925928B true CN114925928B (zh) 2024-02-23

Family

ID=828120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33902.3A Active CN114925928B (zh) 2022-06-07 2022-06-07 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方法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259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99963B (zh) * 2022-11-29 2023-04-07 深圳大学 基于深度学习优化的浅层地热高效利用储存系统与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6094A (zh) * 2010-07-28 2010-12-15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地源热泵预警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KR101261198B1 (ko) * 2013-01-10 2013-05-10 동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신경망 모델에 의한 지능형 제어 알고리즘을 이용한 건물의 실내온도 하강 제어방법
CN106168418A (zh) * 2016-07-18 2016-11-30 河海大学 一种冷热电联产地下连续墙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6225269A (zh) * 2016-07-18 2016-12-14 河海大学 一种冷热电联产pcc桩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7906643A (zh) * 2017-11-14 2018-04-13 湖南中大经纬地热开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源热能集成系统
CN108533044A (zh) * 2018-07-04 2018-09-14 肖昭然 一种能源平房仓系统
CN109163478A (zh) * 2018-09-04 2019-01-08 深圳大学 一种相变能源桩、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及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16094A (zh) * 2010-07-28 2010-12-15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地源热泵预警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KR101261198B1 (ko) * 2013-01-10 2013-05-10 동국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신경망 모델에 의한 지능형 제어 알고리즘을 이용한 건물의 실내온도 하강 제어방법
CN106168418A (zh) * 2016-07-18 2016-11-30 河海大学 一种冷热电联产地下连续墙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6225269A (zh) * 2016-07-18 2016-12-14 河海大学 一种冷热电联产pcc桩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7906643A (zh) * 2017-11-14 2018-04-13 湖南中大经纬地热开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地源热能集成系统
CN108533044A (zh) * 2018-07-04 2018-09-14 肖昭然 一种能源平房仓系统
CN109163478A (zh) * 2018-09-04 2019-01-08 深圳大学 一种相变能源桩、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及制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并联双U型桩基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研究;张爽;张晓丽;高林;;建筑热能通风空调(第0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25928A (zh) 2022-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u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optimal operation strategy for multi-scenario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Spyrou et al. Design study of a stand-alone desalination system powered by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and a pumped storage unit
Gao et al. Technologies in smart district heating system
CN109103929B (zh) 基于改进动态克里丝金模型的配电网经济优化调度方法
CN109472401B (zh) 分布式供能运行策略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7732897B (zh) 融合虚拟储能系统的楼宇微网模型预测调控方法
CN106056256B (zh) 一种平衡电力供需关系的互动化微网调度方法
Tutkun Minimization of operational cost for an off-grid renewable hybrid system to generate electricity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through the SVM and the BCGA methods
CN107679679A (zh) 联合发电机组调度运行方法
CN103699941A (zh) 一种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年方案的制定方法
CN111144620A (zh) 一种考虑季节储氢的电氢综合能源系统及其鲁棒规划方法
CN114925928B (zh) 一种智能动态调控的地下综合体浅层地热能利用、存储方法及其系统
CN114183796B (zh) 基于电制热与集中供热多能互补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2165122A (zh)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方法及系统
CN111293682A (zh) 一种基于协同模型预测控制的多微网能量管理方法
CN113217131A (zh) 基于碳减排的多能互补热电联供系统的电热负荷调度方法
CN113869742B (zh) 基于行动家和评论家网络的综合供需侧的电力调度系统
CN104239960A (zh) 考虑抽水蓄能机组的发电计划优化方法
CN107563547B (zh) 一种用户侧用能纵深优化综合能源管控方法
CN105005856A (zh) 一种大规模直流电力受入条件下的省网次日事故备用容量配置方法
CN114421538A (zh) 一种含源荷时序相似度约束的源储协同规划配置方法
KR20180000715A (ko) 부하를 포함하는 마이크로그리드 시스템
CN114725961A (zh) 平抑风电波动的制氢系统容量分层优化配置方法
CN109995062A (zh) 一种微网储能设备投资配比优化方法
CN116316740B (zh) 一种考虑新能源影响的储能代替火电容量效率计算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