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23519A - 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及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及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23519A CN114923519A CN202210527039.3A CN202210527039A CN114923519A CN 114923519 A CN114923519 A CN 114923519A CN 202210527039 A CN202210527039 A CN 202210527039A CN 114923519 A CN114923519 A CN 11492351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geological
- monitoring
- monitoring system
- unmanned aer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3673 ground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707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352 surface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150000001450 an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80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179 statistical model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768 cat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04 phys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394497 Caenorhabditis elegans toe-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368 de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0—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21/02—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1/00—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e.g. stereogrammetry; Photographic survey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06T17/05—Geographic model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Geometr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地质灾害数据识别技术领域,公开了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及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所述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包括:在现场潜在失稳地质体上设置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质体不同部位的基础数据;利用无人机进行多期次飞行航拍,得到地质体宏观上的演变数据;基于获得的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演变数据,将地质体内部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性质、水理性质与宏观地貌变化相结合,刻画地质体的自然演化发展规律,并构建三维地质模型。本发明将工程地质监测与无人机航拍相结合进行建模,将宏观变形与工程地质要素相结合,构建更加真实的三维地质模型,拓宽其普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质灾害数据识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及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山区地质灾害主要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已有研究中对不同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和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但地质灾害的演化发展规律对于后期灾害的预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使用的地质灾害推演方法主要以现场调查结合室内测试分析进行推断,或基于已经形成的灾害进行反演,上述方法对于地质灾害的真实发展演化规律无法进行现场还原模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出现的三维地质建模结合数值计算的方法能够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规律进行模拟分析,该过程中三维地质模型的准确性对于后期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起到控制作用。现有技术中通过卫片解译或遥感解译获取地质体宏观信息,并进行建模;通过无人机影像和DEM结合进行地质体建模;通过现场地质测绘的方法进行地质体三维建模。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主要包括:现有技术中利用卫片解译或遥感解译获取的地质体信息,精度有限,当地质体出现关键变形信息时往往无法捕获,且卫片解译和遥感解译需要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解译,一般工作人员解译中易将典型地物识别错误导致解译结果和实际情况出现偏离。
利用无人机影像和DEM结合进行地质体建模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还是只能识别已经发生的崩滑灾害,且只是捕获地质体某一状态的信息,此外,据此的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中只有表面的三维坐标信息,缺乏地质信息,仅能够依靠简单的现场调查划分地层,后期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往往偏离较大,现场地质测绘建模中也存在上述问题。现有技术确定的三维地质建模中,主要缺乏考虑详细的工程地质变化情况,例如岩土参数的变化、地下水的变化等,无法将变化的工程地质指标直接反馈至模型中,致使构建的三维地质模型无法准确反映地质体的变形情况。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技术中对于三维地质建模采用的方法有现场测量、无人机航拍、高精度卫片解译等方法,一方面,上述方法在三维地质建模中仅将现场当前的情况反映至模型中,但地质体往往处于不断的发展演化中,一种状态下的情况不足以描述整个地质体的变形情况;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并未对地质资料进行详细考虑,仅将现场勘察中获取的地层岩性资料赋予模型,利用经典参数进行计算地质体的稳定性,但地质体发展演化过程中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也在不断变化中,且降雨和地震等发生后,对于地质体本身的诱发作用会体现在多个方面,而这些因素均无法在现有的三维地质模型中真实反映,故而基于现有三维地质模型中进行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形成演化计算结果往往与实际调查结果相差较大。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实施例提供了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及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本发明目的在于将工程地质监测与无人机航拍相结合进行建模,将宏观变形与工程地质要素相结合,构建更加真实的三维地质模型,拓宽其普适性。
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包括:在现场潜在失稳地质体上设置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质体不同部位的孔隙水压力、地层岩性力学指标、地下水渗流情况、气象情况、变形和应力情况的基础数据;
利用无人机进行多期次飞行航拍,得到地质体宏观上的演变数据;
基于获得的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演变数据,将地质体内部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性质、水理性质与宏观地貌变化相结合,刻画地质体的自然演化发展规律,并构建三维地质模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质体不同部位的基础数据中,对水文地质条件下进行监测时,同时对水文地质条件引起的地质体中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变化进行监测。
其中,对水文地质条件的监测主要包括地下水流动和渗流方向的监测,同时对地下水流动引起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的变化等指标进行监测。(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下水。)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质体不同部位的基础数据中,通过工程地质监测系统设置的基于物理勘探的地层识别系统、基于弹性波发生系统和接收系统,利用波的传输特征确定地层情况及地质体演化中地层的变化情况,获取实时地层现场数据信息。
其中,工程地质监测系统主要通过发射弹性波和接收反射波的形式进行测试,由于两个端部中间有地层,所以发射出去的波在接收的过程中会发生变化,据此变化解译确定地层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利用无人机进行多期次飞行航拍,得到地质体宏观上的演变数据中,基于监测数据选择不同的时间点进行航拍,比对多次航拍后的影响资料,通过像素比较分析对象的演化规律。
在一个实施例中,基于获得的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演变数据在室内终端中进行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利用所述三维地质模型计算崩滑灾害后期的运移特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控制系统,用于现场数据的采集和汇总,将现场采集的数据缓存后利用无线传输装置进行传输,将数据汇总后传输至室内终端,室内终端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三维地质建模;
无人机监测系统,内置无人机,所述无人机内置数据存储模块,通过蓝牙连接将航拍数据进行存储和传输,传输至数据采集控制系统,最终传送至室内终端;
地下水智能监测系统,用于对地下水的流量和化学成分进行监测,同时确定地下水的流动方向,还对不同时期的地下水运动规律监测后及时识别流向和流量的变化,为地质体变形提供基础数据,根据流向和流量的变化推演地质体局部变形情况;
地质监测仪,通过发射端发射无线信号后利用接收端进行接收,根据波形的变化确定地质体内部地层岩性的变化规律,并将所述变化规律数据传输至数据采集控制系统;
激光扫描监测系统,用于对坡面的变形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分析,获取坡面不同位置处的变形状况数据;
坡面综合监测系统,用于对坡面不同位置的地表水流量进行监测,同时监测地表水的化学成分和pH数据,将流量数据采集后与气象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利用内置的统计学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主成分,获得控制边坡坡面变形的关键性控制因子。
其中,该方面监测均有成熟的传感器,主要原理基于水中化学成分不同传感器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据此获取化学成分变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程地质监测仪还包括:
坡脚,用于作为分析崩滑灾害发生的位置;
供电系统,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进行电量补充;
无线传输天线,用于数据传输和指令接收;
坡顶,用于安装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及供电系统;
标准基座,位于地质体内部,通过固定在底部稳定的基岩上对地下水智能监测系统进行固定,还用于由于自身处于固定状态,通过发射无线信号为无人机航拍提供定位;
气象监测站,用于对当地的降雨量、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气象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并对数据进行存储和传输,最终传输至数据采集控制系统。
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第一、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解决该问题的难度,紧密结合本发明的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以及研发过程中结果和数据等,详细、深刻地分析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何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问题之后带来的一些具备创造性的技术效果。具体描述如下:
本发明提供的工程地质监测系统主要对水文地质条件下进行监测,同时对水文地质条件引起的地质体中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变化进行监测,渗流引起物质迁移,对于岩土体稳定性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工程地质监测系统中,还设置了基于物理勘探的地层识别系统,基于弹性波发生系统和接收系统,利用波的传输特征确定地层情况及地质体演化中地层的变化情况,将实时地层资料提供至三维地质建模中,让模型能够精准反映现场情况。
本发明中所用多期次航拍,不同于一般的航拍,多期次航拍能够捕捉地质体不同演化过程中的变形信息,与以往的单次航拍相比,对于地质体的变形数据掌握更加全面,同时能够获取地质体在不同演化阶段的变形特征,让地质体变形连续,对后期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突破了三维建模只能提供理论计算基础工具的局限性。
本发明首先是能够提供地质体中地下水的演化规律数据,并将该数据及时反馈至三维地质建模中,基于物理勘探技术设置的地层岩性识别方法,能够将地质体演化中地层岩性的变化融如三维地质建模中,上述两个关键要素的融如有利于提高三维地质建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下水的演化规律主要包括地下水流动方向、流量、水里梯度等指标的变化,物理勘探技术中涉及不同岩土层的厚度、倾角等方面的变化。将两个模块中的不同指标建立数学联系,为三维模型的推演提供数据支撑。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另一大益处,提出的多期次航拍数据采集方法,对于地质体在不同环境中的演化能够精确捕捉,对于地质体后期的发展能够做出预测,结合提供的工程地质数据能够对地质体的潜在变形情况进行预测,为当地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技术服务。
多期次航拍中关键问题是与地质体中的定位点确定每次的航拍轨迹,只有轨迹对应,方可对比多期次航拍的差异性。
本发明大大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第二、把技术方案看作一个整体或者从产品的角度,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具备的技术效果和优点,具体描述如下: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工程地质监测系统与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在现场潜在失稳地质体上设置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质体不同部位的孔隙水压力、地层岩性力学指标、地下水渗流情况、气象情况、变形和应力情况等基础数据,同时利用无人机进行多期次飞行航拍。系统的工程地质监测能够将地质体中不同部位的详尽地质资料进行系统反馈,并且长期监测能够得到地质体在不同地质环境中各项物性指标的演化规律,多期次航拍能够得到地质体宏观上的演变数据,两者结合,将地质体内部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性质、水理性质等与宏观地貌变化相结合,能够真实反映地质体的自然演化发展规律,据此构建的三维地质模型,后期计算结果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地质体的演化规律,对后期防灾减灾工作能够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本发明中的三维地质模型建模方法中真正将地质情况与宏观测绘紧密融合,模型与自然界真实情况更加相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原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程地质监测系统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下水智能监测系统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监测系统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地质监测系统示意图;
图中:1、坡脚;2、数据采集控制系统;3、供电系统;4、无人机监测系统;4-1、自馈式门卡;4-2、中央控制器;4-3、数据采集系统;4-4、底部支座;4-5、无线充电器;4-6、无人机;4-7、无人机停机定位器;4-8、无人机镜头清洗系统;5、无线传输天线;6、地下水智能监测系统;6-1、数据采集板;6-2、垂向水流左侧监测器;6-3、水平向水流左侧监测器;6-4、地下水化学成分监测系统;6-5、地下水pH监测系统;6-6、垂向水流右侧监测器;6-7、水平向水流右侧监测器;6-8、地下水温度监测器;6-9、中央处理器;6-10、数据信号放大器;7、地质监测仪;7-1、数据存储器;7-2、信号增益放大器;7-3、发射端;7-4、接收端;7-5、电源系统;8、坡顶;9、标准基座;10、激光扫描监测系统;11、气象监测站;12、坡面综合监测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一、解释说明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包括:将水文地质条件和地层岩性变化融合三维地质建模中的技术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崩滑灾害预测的准确性。
其中,将水文地质资料中的地下水流速、流量变化等与地层岩性中某些层位的变形建立联系,利用非线性拟合进行处理数据。
多期次航拍获取地质体演化规律数据及将宏观地质演化与地质体中工程地质指标联系进行地质体致灾效应预测分析和评估的技术方法。其中,将地质体的变形数据与航拍获取的结果建立联系,利用室内航拍像素点分析与监测系统中的数据建立联系。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在现场潜在失稳地质体上设置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质体不同部位的孔隙水压力、地层岩性力学指标、地下水渗流情况、气象情况、变形和应力情况等基础数据;
S102,利用无人机4-6进行多期次飞行航拍,得到地质体宏观上的演变数据;
S103,基于获得的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演变数据,将地质体内部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性质、水理性质等与宏观地貌变化相结合,刻画地质体的自然演化发展规律,并构建三维地质模型。
在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101中,在卫片中选定的地质灾害调查范围进行圈定,在此基础上现场布设工程地质监测系统,本发明中的监测技术方法能够对工程地质核心要素(地层岩性、气象、岩土参数、水文等)进行实时监测,主要对地质体中的水文地质要素进行监测,地下水的流动受到地质体的变形的影响较大,地下水流动中存在一定的流网,当上部地质体变形后,稳定的流网结构会被破坏,此时必将引起地质体中某些部位出现孔隙水压力升高或者岩土体被软化等情况,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作用下,岩土体的力学特性将发生劣化,局部岩土体力学性质劣化后会发生变形,进而引起滑坡或崩塌等地质灾害,故而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变化对崩滑灾害的形成起到控制作用。
本发明提供的工程地质监测系统主要对水文地质条件下进行监测,同时对水文地质条件引起的地质体中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变化进行监测,渗流引起物质迁移,对于岩土体稳定性也会产生重要影响。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工程地质监测系统中,还设置了基于物理勘探的地层识别系统,基于弹性波发生系统和接收系统,利用波的传输特征确定地层情况及地质体演化中地层的变化情况,将实时地层资料提供至三维地质建模中,让模型能够精准反映现场情况。
在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101中,所用多期次航拍,不同于一般的航拍,多期次航拍能够捕捉地质体不同演化过程中的变形信息,与以往的单次航拍相比,对于地质体的变形数据掌握更加全面,同时能够获取地质体在不同演化阶段的变形特征,让地质体变形连续,对后期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突破了三维建模只能提供理论计算基础工具的局限性。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包括:
基于采集控制系统执行,将采集的数据根据预先设置的算法,将变形数据与渗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利用非线性拟合等方法确定其内在关联性,进而为后期变形预测提供支撑,例如将垂向沉降量或水平位移与流速建立联系,进行拟合分析并进行反馈。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对象选定,利用卫片或航拍选择拟研究的具体地质体,例如滑坡;
(2)现场监测布设,在选定的地质体上进行监测装置的布设,选择典型的断面进行设备布设,力求反映地质体的工程地质信息;
(3)数据采集,现场监测获取各类数据,将数据传输至室内终端;
(4)多期次航拍,基于监测数据选择不同的时间点进行航拍,比对多次航拍后的影响资料,通过像素比较分析对象的演化规律。
(5)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基于现场工程地质监测和多期次航拍影像资料进行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利用该模型计算崩滑灾害后期的运移特征,为防灾减灾服务。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实施实施例1或实施例2记载的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的地质监测仪7包括:坡脚1,用于作为分析崩滑灾害发生的位置,此处往往位于沟底位置;
数据采集控制系统2,主要用于现场数据的采集和汇总,并兼具数据初步存储功能,可将现场采集的数据缓存后利用无线传输装置进行传输,将数据汇总后传输至室内终端,室内终端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三维地质建模,此外,该系统具体数据融合与处理的功能,能够将地下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与气象站采集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通过内置的算法建立联系,供监测人员分析使用;
供电系统3,该系统主要有太阳能供电和风能供电两个模块组成,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进行电量补充,兼具电量储存功能,向整个监测系统进行供电,供电系统3采用变频自动控制,当同一传感器连续一周变化参数小于0.1%时,则供电系统3会自动切断通类传感器三分之一的电源,让其保持待测状态,一旦有波动电流反馈至供电系统3后,则供电系统3立即开始重新供电,传感器完全恢复正常,该过程可以在监测中减少电量损耗,通类数据重复采集对于后期分析意义有限,同时减少了存储器的负荷,这也是本发明中设置的,具有显著创新性,不同于现有技术同时打开所有传感器进行监测;
无人机监测系统4,该系统中内置无人机4-6,无人机4-6降落的底座上预留了无线充电模块,无人机4-6执行完航拍任务后可在该系统中完成充电,内置数据存储模块,通过蓝牙连接后将航拍数据进行存储和传输,传输至数据采集控制系统2,后最终传送至室内终端,该系统的布设大大减少了人员去现场的次数,提高了工作效率;
无线传输天线5,主要在数据传输和指令接收的过程中使用;
地下水智能监测系统6,该系统主要对地下水的流量和化学成分进行监测,同时确定地下水的流动方向,主要功能是对不同时期的地下水运动规律监测后及时识别流向和流量的变化,为地质体变形提供基础数据,可根据流向和流量的变化推演地质体局部变形情况;
地质监测仪7,该系统主要功能是通过发射端7-3发射无线信号后利用接收端7-4进行接收,根据波形的变化确定地质体内部地层岩性的变化规律,地下水变化引起地质体局部变形后会让内部地层岩性发生变化,该系统能够及时捕捉地层岩性方面的变化,并将数据传输至数据采集控制系统2;
坡顶8,主要用于安装数据采集及供电系统3,本发明中的气象站也安装在该位置;
标准基座9,该基座位于地质体内部,一方面通过固定在底部稳定的基岩上对地下水智能监测系统6具有固定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处于固定状态,可通过发射无线信号为无人机4-6航拍提供定位功能,无人机4-6多期次航拍后能够通过相同的标准基座9进行叠加,为后期航拍数据处理奠定基础;
激光扫描监测系统10,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坡面的变形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分析,能够获取坡面不同位置处的变形状况等数据,例如坡体中不同位置出现裂缝,能够根据人工算法对指定的裂缝进行跟踪监测,实时获取裂缝的宽度、长度等基础数据,该系统中还布设了预警系统,主要对出现的险情进行预警,设置了报警放大器进行报警,指令由数据采集控制系统2发出;
气象监测站11,主要对当地的降雨量、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等气象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并对数据进行存储和传输,最终传输至数据采集控制系统2;
坡面综合监测系统12,主要对坡面不同位置的地表水流量进行监测,同时该监测系统监测地表水的化学成分和PH等数据,能够将流量数据采集后与气象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利用内置的统计学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主成分,指出控制边坡坡面变形的关键性控制因子,为后期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基于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地下水智能监测系统6包括:
数据采集板6-1,主要对系统中测试获取的数据进行存储和传输将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器6-9后,进行处理;
垂向水流左侧监测器6-2,该部件的主要功能是对垂直方向的水流进行监测,包括水流量和流速;
水平向水流左侧监测器6-3,该部件的主要功能是对水平方向的水流进行监测,包括水流量和流速;
地下水化学成分监测系统6-4,主要对地下水中的阴阳离子及其含量进行监测;
地下水pH监测系统6-5,主要对地下水环境中的PH进行监测;
垂向水流右侧监测器6-6,该部件通过监测垂直方向的流量和方向,与进口处的数据进行对比,得出水流方向变化方面的数据;
水平向水流右侧监测器6-7,该部件通过监测水平方向的流量和方向,与进口处的数据进行对比,得出水流方向变化方面的数据,水平向和垂直向水流监测中,进口处和出口处设置了一定间距,左侧和右侧获取的流量和流速的话能够分析出地下水流量和流速的变化;
地下水温度监测器6-8,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地下水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主要为后期冬季结冰服务,据此可以判定土体中结冰情况;
中央处理器6-9,主要对通过内置的算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信号放大器;
数据信号放大器6-10,将数据信号放大后通过无线传输传送至图3中数据采集控制系统2。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基于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无人机监测系统4包括:自馈式门卡4-1,可以在无人机4-6工作中自动开启和关闭,防止无人机4-6遭受雨淋或风吹破坏;
中央控制器4-2,主要基于图3中数据采集控制系统2的指令对无人机4-6进行控制,根据设定的航线进行航拍,同时能够根据气象站采集的气象数据决定无人机4-6是否飞行执行航拍任务;
数据采集系统4-3,主要通过蓝牙系统与无人机4-6配对后进行存储数据,并最终将数据通过无线方式传送至图3中数据采集控制系统2;
底部支座4-4,支撑无人机4-6和无线充电系统,内置紧急灭火装置,防止无人机4-6充电过程中起火,该系统可快速进行灭火操作并向系统发出报警信号;
无线充电器4-5,主要功能是向无人机4-6充电;
无人机4-6,执行航拍任务的飞行器;
无人机停机定位器4-7,无人机4-6返回时通过该定位器停至指定位置,可便于其充电和镜头清洗等;
无人机镜头清洗系统4-8,无人机4-6返回后及时对镜头系统进行清洗,保证航拍数据的清晰度。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基于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地质监测仪7包括:
数据存储器7-1,该部件的主要功能是采集数据,并执行测试指令,根据图3中数据采集控制系统2发出的指令控制发射端7-3和接收端7-4工作,获取地层岩性变化方面的数据;
信号增益放大器7-2,主要功能是对发射端7-3进行补偿增益,放大信号源,提高接收端7-4的信号质量,该部件内置了变频装置,可根据测试深度进行自动调整;
发射端7-3,发射无线信号,以波的形式在岩土体内传输;
接收端7-4,接受反射回的无线信号,根据波形的变化判断底部的地层岩性情况;
电源系统7-5,为整个系统进行供电。
实施例7
利用上述实施例,本发明通过对潜在失稳边坡或者崩塌灾害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测绘后,基于地质调查资料结合详细的钻探、坑探等勘察方法,可以实现本发明中精确进行三维地质建模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二、应用实施例:
本发明应用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发明应用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发明应用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息数据处理终端,所述信息数据处理终端用于实现于电子装置上执行时,提供用户输入接口以实施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所述信息数据处理终端不限于手机、电脑、交换机。
本发明应用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用于实现于电子装置上执行时,提供用户输入接口以实施如上述各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发明应用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拍照装置/终端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
三、实施例相关效果的证据:
在地质灾害识别方面本发明具有节省人力物力的显著优势,尤其是在一些危险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将岩土力学、遥感地质学、人工智能、工程地质学等理论相结合,利用各自优势提高建模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优的具体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包括:在现场潜在失稳地质体上设置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质体不同部位的孔隙水压力、地层岩性力学指标、地下水渗流情况、气象情况、变形和应力情况的基础数据;
利用无人机(4-6)进行多期次飞行航拍,得到地质体宏观上的演变数据;
基于获得的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演变数据,将地质体内部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性质、水理性质与宏观地貌变化相结合,刻画地质体的自然演化发展规律,并构建三维地质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质体不同部位的基础数据中,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监测时,同时对水文地质条件引起的地质体中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及矿物成分变化进行监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地质体不同部位的基础数据中,通过工程地质监测系统设置的基于物理勘探的地层识别系统、基于弹性波发生系统和接收系统,利用波的传输特征确定地层情况及地质体演化中地层的变化情况,获取实时地层现场数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利用无人机(4-6)进行多期次飞行航拍,得到地质体宏观上的演变数据中,基于监测数据选择不同的时间点进行航拍,比对多次航拍后的影响资料,通过像素比较分析对象的演化规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获得的所述基础数据和所述演变数据在室内终端中进行三维地质模型构建,利用所述三维地质模型计算崩滑灾害后期的运移特征。
6.一种实施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的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控制系统(2),用于现场数据的采集和汇总,将现场采集的数据缓存后利用无线传输装置进行传输,将数据汇总后传输至室内终端,室内终端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三维地质建模;
无人机监测系统(4),内置无人机(4-6),所述无人机(4-6)内置数据存储模块,通过蓝牙连接将航拍数据进行存储和传输,传输至数据采集控制系统(2),最终传送至室内终端;
地下水智能监测系统(6),用于对地下水的流量和化学成分进行监测,同时确定地下水的流动方向,还对不同时期的地下水运动规律监测后及时识别流向和流量的变化,为地质体变形提供基础数据,根据流向和流量的变化推演地质体局部变形情况;
地质监测仪(7),通过发射端(7-3)发射无线信号后利用接收端(7-4)进行接收,根据波形的变化确定地质体内部地层岩性的变化规律,并将所述变化规律数据传输至数据采集控制系统(2);
激光扫描监测系统(10),用于对坡面的变形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分析,获取坡面不同位置处的变形状况数据;
坡面综合监测系统(12),用于对坡面不同位置的地表水流量进行监测,同时监测地表水的化学成分和pH数据,将流量数据采集后与气象资料进行比对分析,利用内置的统计学模型进行分析,提出主成分,获得控制边坡坡面变形的关键性控制因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地质监测系统还包括:
坡脚(1),用于作为分析崩滑灾害发生的位置;
供电系统(3),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进行电量补充;
无线传输天线(5),用于数据传输和指令接收;
坡顶(8),用于安装数据采集控制系统(2)及供电系统(3);
标准基座(9),位于地质体内部,对地下水智能监测系统(6)进行固定,还通过发射无线信号为无人机(4-6)航拍提供定位;
气象监测站(11),用于对当地的降雨量、温度、湿度、风向、风速、气压气象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并对数据进行存储和传输,最终传输至数据采集控制系统(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水智能监测系统(6)包括:
数据采集板(6-1),对测试获取的数据进行存储和传输将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器(6-9)进行处理;
垂向水流左侧监测器(6-2),对垂直方向的水流量和水流流速进行监测;
水平向水流左侧监测器(6-3),对水平方向的水流量和水流流速进行监测;
地下水化学成分监测系统(6-4),对地下水中的阴阳离子及含量进行监测;
地下水pH监测系统(6-5),对地下水环境中的pH进行监测;
垂向水流右侧监测器(6-6),通过监测垂直方向的流量和方向,与进口处的数据进行对比,得出水流方向变化方面的数据;
水平向水流右侧监测器(6-7),通过监测水平方向的流量和方向,与进口处的数据进行对比,得出水流方向变化方面的数据;
地下水温度监测器(6-8),通过温度传感器对地下水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中央处理器(6-9),对通过内置的算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信号放大器(6-10);
数据信号放大器(6-10),将数据信号放大后通过无线传输传送至数据采集控制系统(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监测系统(4)包括:
自馈式门卡(4-1),在无人机(4-6)工作中自动开启和关闭;
中央控制器(4-2),基于数据采集控制系统(2)的指令对无人机(4-6)进行控制,根据设定的航线进行航拍,同时根据气象站采集的气象数据决定无人机(4-6)是否飞行执行航拍任务;
数据采集系统(4-3),通过蓝牙系统与无人机(4-6)配对后进行存储数据,并最终将数据通过无线方式传送至数据采集控制系统(2);
底部支座(4-4),支撑无人机(4-6)和无线充电系统;
无线充电器(4-5),向无人机(4-6)充电;
无人机(4-6),执行航拍任务的飞行器;
无人机停机定位器(4-7),无人机(4-6)返回时通过该定位器停至指定位置;
无人机镜头清洗系统(4-8),无人机(4-6)返回后及时对镜头系统进行清洗。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监测仪(7)包括:
数据存储器(7-1),用于采集数据,并执行测试指令,根据数据采集控制系统(2)发出的指令控制发射端(7-3)和接收端(7-4)工作,获取地层岩性变化方面的数据;
信号增益放大器(7-2),对发射端(7-3)进行补偿增益,放大信号源;
发射端(7-3),发射无线信号,以波的形式在岩土体内传输;
接收端(7-4),接受反射回的无线信号,根据波形的变化判断底部的地层岩性情况;
电源系统(7-5),用于进行供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27039.3A CN114923519A (zh) | 2022-05-16 | 2022-05-16 | 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及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27039.3A CN114923519A (zh) | 2022-05-16 | 2022-05-16 | 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及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23519A true CN114923519A (zh) | 2022-08-19 |
Family
ID=82808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27039.3A Pending CN114923519A (zh) | 2022-05-16 | 2022-05-16 | 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及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923519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470098A (zh) * | 2023-11-02 | 2024-01-30 | 深圳大学 | 边坡安全智能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
CN117849788A (zh) * | 2024-03-06 | 2024-04-09 | 山东飞鸢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三维建模的地质地形数字孪生场景的测绘系统 |
WO2024136789A1 (en) * | 2022-12-19 | 2024-06-27 | Plan S Uydu Ve Uzay Teknolojileri A.Ş. | Satellite based disaster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26629A (zh) * | 2009-04-02 | 2009-09-09 | 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过煤系地层隧道施工地质预报系统 |
CN109074090A (zh) * | 2016-02-29 | 2018-12-21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无人机硬件架构 |
CN109633736A (zh) * | 2018-12-24 | 2019-04-16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弹性波相控发射逆合成接收方法 |
CN110702171A (zh) * | 2019-10-29 | 2020-01-17 | 深圳慧格科技服务咨询有限公司 | 建筑废弃物受纳场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211904323U (zh) * | 2020-06-11 | 2020-11-10 | 江西中闵建设有限公司 | 土石方地下水位测量装置 |
CN111965673A (zh) * | 2020-06-24 | 2020-11-20 | 中山大学 | 基于多gnss的单频精密单点定位算法的时间频率传递方法 |
CN112507048A (zh) * | 2020-11-11 | 2021-03-16 |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一种污染场地水土环境多要素一站式管理系统 |
CN215909901U (zh) * | 2021-09-02 | 2022-02-25 |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多数据混合高边坡监测预警装置 |
-
2022
- 2022-05-16 CN CN202210527039.3A patent/CN11492351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26629A (zh) * | 2009-04-02 | 2009-09-09 | 中铁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过煤系地层隧道施工地质预报系统 |
CN109074090A (zh) * | 2016-02-29 | 2018-12-21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无人机硬件架构 |
CN109633736A (zh) * | 2018-12-24 | 2019-04-16 | 山东科技大学 | 一种弹性波相控发射逆合成接收方法 |
CN110702171A (zh) * | 2019-10-29 | 2020-01-17 | 深圳慧格科技服务咨询有限公司 | 建筑废弃物受纳场监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211904323U (zh) * | 2020-06-11 | 2020-11-10 | 江西中闵建设有限公司 | 土石方地下水位测量装置 |
CN111965673A (zh) * | 2020-06-24 | 2020-11-20 | 中山大学 | 基于多gnss的单频精密单点定位算法的时间频率传递方法 |
CN112507048A (zh) * | 2020-11-11 | 2021-03-16 |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 | 一种污染场地水土环境多要素一站式管理系统 |
CN215909901U (zh) * | 2021-09-02 | 2022-02-25 |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多数据混合高边坡监测预警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杨少沛等: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无人机中的应用",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136789A1 (en) * | 2022-12-19 | 2024-06-27 | Plan S Uydu Ve Uzay Teknolojileri A.Ş. | Satellite based disaster detect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
CN117470098A (zh) * | 2023-11-02 | 2024-01-30 | 深圳大学 | 边坡安全智能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
CN117849788A (zh) * | 2024-03-06 | 2024-04-09 | 山东飞鸢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三维建模的地质地形数字孪生场景的测绘系统 |
CN117849788B (zh) * | 2024-03-06 | 2024-05-10 | 山东飞鸢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三维建模的地质地形数字孪生场景的测绘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923519A (zh) | 工程地质监测系统及多期航拍测绘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 | |
Savvaidis | Existing landslide monitoring systems and techniques | |
CN106767378A (zh) | 基于北斗卫星和传感器的建筑物安全监测设备及监测方法 | |
CN110795812B (zh) | 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滑坡预测方法及系统 | |
CN102044094A (zh) | 线路巡检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106703086A (zh) | 基坑在线安全监测系统 | |
CN112051817B (zh) | 一种土石坝智能摊铺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 |
CN114973603B (zh) | 基于卫片反馈的崩滑监测装置、方法、终端、设备及介质 | |
CN113554849A (zh) | 一种空天地监测边坡系统及其失稳风险评估方法 | |
CN206959776U (zh) | 基于北斗卫星的高层建筑安全监测系统 | |
CN110924457A (zh) | 一种基于测量机器人的基坑变形监测方法及系统 | |
CN116311770A (zh) | 基于物联边缘计算网关的房屋安全预警系统、方法及终端 | |
CN113155071A (zh) | 一种基坑边坡水平位移安全监测系统 | |
RU2467298C1 (ru) | Система спутникового мониторинга смещений инженерных сооружений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спутниковых навигационных систем глонасс/gps | |
CN111970382A (zh) | 一种铁塔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 |
CN110173305B (zh) | 断层处隧道结构全寿命监测预警方法 | |
Froese et al. | 25 years of movement monitoring on South Peak, Turtle Mountain: understanding the hazard | |
CN116739310A (zh) | 一种基于地理信息的建筑场地勘测规划系统 | |
Arbanas et al. | Remote monitoring of a landslide using an integration of GPS, TPS and conventional geotechnical monitoring methods | |
CN210180423U (zh) | 一种基于g云的地铁盾构施工沉降监测系统 | |
CN112681405A (zh) | 一种基坑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 | |
CN110958320A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在线自动化监测系统及方法 | |
CN112055070A (zh) | 基于物联网的无线分布式地质灾害监测数据采集系统 | |
Mihalić Arbanas et al. | Txt-tool 2.385-1.1 a comprehensive landslide monitoring system: The kostanjek landslide, croatia | |
CN220794225U (zh) | 一种地质沉降监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