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22625A - 一种矿山条带充填开采采场的应力协调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矿山条带充填开采采场的应力协调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22625A CN114922625A CN202210487676.2A CN202210487676A CN114922625A CN 114922625 A CN114922625 A CN 114922625A CN 202210487676 A CN202210487676 A CN 202210487676A CN 114922625 A CN114922625 A CN 1149226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ip
- mining
- filling
- waste rock
- m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C—MINING OR QUARRYING
- E21C41/00—Methods of underground or surface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 E21C41/26—Methods of surface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 E21C41/30—Methods of surface mining; Layouts therefor for ores, e.g. mining placer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F—SAFETY DEVICES, TRANSPORT, FILLING-UP, RESCUE, VENTILATION, OR DRAINING IN OR OF MINES OR TUNNELS
- E21F15/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placing filling-up materials in underground workings
- E21F15/08—Filling-up hydraulically or pneumaticall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山条带充填开采采场的应力协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条带划分:根据顶板的稳定性,将待开采盘区划分为偶数个条带,每个条带与矿体的走向垂直;S2、回采:沿第一条带至第N条带依次进行上向式回采;N为≥2的整数;S3、废石注浆充填:第K条带回采结束后,沿条带上向式废石注浆充填第K‑1条带开采后形成的空区;K为≥2的偶数;S4、废石铺底:第K+1条带回采结束后,在第K条带开采后形成的空区中,采用废石混凝土浇筑一层废石铺底体;S5、尾砂充填:第K条带废石铺底体初凝后,沿条带上向式尾砂胶结充填第K条带开采后形成的空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山充填开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矿山条带充填开采采场的应力协调方法。
背景技术
充填法开采是地下矿山绿色开采的关键,它不仅能够有效控制采场地压防止地表陷落,提高回采率,而且还能减少地表废弃物的排放。在缓倾斜矿床两步骤条带充填开采过程中,一般将矿体划分为矿房条带和矿柱条带,分两步骤回采,隔一采一,一步骤回采矿房条带后多采用强度较高的废石胶结充填体充填矿房条带,所有矿房条带回采和充填结束后进行二步骤回采矿柱条带,二步骤回采矿柱条带后则会充填强度较低的尾砂充填体,不同强弱介质交替充填的形成复合结构体共同承担顶板荷载。
由于复合结构体中不同强弱介质的变形特性存在差异,在采场刚性顶板约束下,不同强弱介质垂直方向上的变形差别不大,但复合结构体内各区域所受的荷载差异明显,呈现出高度不均匀的应力分布特征。相对柔性的尾砂充填体所受荷载较小,相对刚性的废石充填体所受荷载较大,复合结构体呈现出极不均匀受载,支撑荷载大部分集中在废石充填体上,复合结构体中各相支撑介质所承受的荷载与其能承受的极限荷载不匹配。且所有矿房回采和充填结束后再进行二步骤回采矿柱和充填,废石充填体长期独立承受顶板荷载,导致损伤并不断发展,乃至支撑失效,复合结构体支撑力降低,甚至造成采场整体失稳;而尾砂充填体尚无法充分发挥其承载能力。这种高度不均匀的应力分布状态不利于充填体和采场顶板的稳定性,地压管理效率低。
最直接的提高复合结构体稳定性的方式有:(1)增加废石充填体的强度等级以提高安全系数;(2)提高柔性充填体变形模量或降低刚性充填体变形模量,以降低材料间变形特性的差异,将部分荷载转移到柔性充填体上,实现应力协调。但存在以下问题:
若直接增加尾废石充填体的强度等级来维持采场稳定,尾砂充填体和矿岩所受荷载将部分转移至废石充填体,使得废石充填体所受荷载进一步增加,采场的相对稳定性并未得到相应幅度提高,充填成本也大为增加。
提高尾砂充填体变形模量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复合结构体应力的不均匀分布,但要大幅提高尾砂充填体变形模量,需要大量加入水泥等胶凝材料,充填成本将急剧增加;而如果降低废石充填体的变形模量,其强度也相应降低,废石充填体的安全系数并未得到明显提高。因此,通过直接提高柔性充填体变形模量或降低刚性充填体变形模量来改善复合结构体应力不均匀分布的方式,经济上不合理或者效果不理想。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既不改变废石充填体强度、也不改变废石或尾砂充填体弹性模量、又能有效将部分荷载转移到尾砂充填体的应力协调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矿山条带充填开采采场的应力协调方法,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矿山条带充填开采采场的应力协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条带划分:根据顶板的稳定性,将待开采盘区划分为偶数个条带,每个条带的宽度为5~10m,每个条带与矿体的走向垂直;
S2、回采:第一条带回采时,以切割上山为作业空间,沿所述第一条带上向式回采;第一条带回采结束后,继续回采第二条带;第N条带回采时,以N-1条带回采形成的空区为作业空间,沿第N条带上向式回采;第N条带回采结束后,继续回采第N+1条带;每一条带回采的时间为M1天;N为≥2的整数;
S3、废石注浆充填:第K条带回采结束后,沿条带上向式废石注浆充填第K-1条带开采后形成的空区;每一条带废石注浆充填的时间为M2天;K为≥2的偶数;
S4、废石铺底:第一条带回采结束后,在上一盘区倒数第一条带开采后形成的空区中,采用废石混凝土浇筑一层废石铺底体;第K+1条带回采结束后,在第K条带开采后形成的空区中,采用废石混凝土浇筑一层废石铺底体;每一条带开始浇筑废石铺底体到废石铺底体初凝的时间为M3天;M2≤M1,M3+M4≤M1;
S5、尾砂充填:第K条带废石铺底体初凝后,沿条带上向式尾砂胶结充填第K条带开采后形成的空区;每一条带尾砂胶结充填的时间为M4天。
废石铺底体的厚度与采空区高度的关系式为:
其中,l为废石铺底体厚度(m);σ1为废石条带单轴抗压强度(MPa);σ2为尾砂条带单轴抗压强度(MPa);E1为废石胶结充填体的弹性模量(MPa);E2为尾砂胶结充填体的弹性模量(MPa);h为采场高度(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尾砂胶结充填体底部预先采用废石混凝土浇筑一层废石铺底体,如果将尾砂胶结充填体和废石铺底体视为整体,尾砂充填条带整体的等效弹性模量提高,会对顶板提供更强的支护效果,调动尾砂充填条带自身的承载能力,且可以对废石充填条带进行卸压,将部分荷载转移到尾砂充填体上,协调了复合结构体的应力状态,复合结构体中各相支撑介质所承受的荷载与其能承受的极限荷载相匹配,降低了充填成本。
废石铺底体厚度越大,应力协调效果越好,但当废石铺底体厚度大于l后,应力协调效果不再明显,上述技术方案确定l为最佳废石铺底体厚度,控制了应力协调成本。
采用分条带连续开采和充填,尾砂充填体能够尽早提供支撑力,降低废石充填条带承载。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既不改变废石充填体强度、也不改变废石或尾砂充填体弹性模量、又能有效将部分荷载转移到尾砂充填体的应力协调方法,具有提高充填体承载效率高、降低充填成本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废石量充足的地下矿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发明用于某一盘区未开采时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用于某一盘区开采结束时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向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
1-未采矿岩;2-废石胶结充填体;3-尾砂胶结充填体;4-废石铺底体;5-废石充填条带;6-尾砂充填条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矿山条带充填开采采场的应力协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条带划分:
本实施例的矿山顶板属极稳固性顶板,将待开采盘区划分为10个条带,每个条带的宽度为10m,每个条带与矿体的走向垂直,如图4所示。
S2、回采:
第一条带回采时,以切割上山为作业空间,沿第一条带上向式回采,第一条带回采结束后,继续回采第二条带;第N条带回采时,以N-1条带回采形成的空区为作业空间,沿第N条带上向式回采,第N条带回采结束后,继续回采第N+1条带;每一条带回采的时间为5天;N为≥2的整数。
S3、废石注浆充填:
第K条带回采结束后,沿条带上向式废石注浆充填第K-1条带开采后形成的空区;每一条带废石注浆充填的时间为4天;K为≥2的偶数。
S4、废石铺底:
第一条带回采结束后,在上一盘区倒数第一条带开采后形成的空区中,采用废石混凝土浇筑一层废石铺底体4;第K+1条带回采结束后,在第K条带开采后形成的空区中,采用废石混凝土浇筑一层废石铺底体4;每一条带开始浇筑废石铺底体4到废石铺底体4初凝的时间为2天。
S5、尾砂充填:
第K条带废石铺底体4初凝后,沿条带上向式尾砂胶结充填第K条带开采后形成的空区;每一条带尾砂胶结充填的时间为3天。
本实施例中的矿山,所采用的废石胶结充填体2的弹性模量E1=2440MPa、尾砂胶结充填体3的弹性模量E2=423MPa,采场高度h=6m,废石条带的单轴抗压强度σ1=31MPa,尾砂条带的单轴抗压强度σ2=5MPa,则废石铺底体4的厚度为: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矿山条带充填开采采场的应力协调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的矿山顶板属较稳固性顶板,将待开采盘区划分为20个条带,每个条带的宽度为5m。
本实施例在回采步骤中的每一条带回采的时间为4天,在废石注浆充填步骤中的每一条带废石注浆充填的时间为4天,在废石铺底步骤中的每一条带开始浇筑废石铺底体4到废石铺底体4初凝的时间为1.5天,在尾砂充填步骤中的每一条带尾砂胶结充填的时间为2.5天。
本实施例中的矿山,所采用的废石胶结充填体2的弹性模量E1=1980MPa、尾砂胶结充填体3的弹性模量E2=380MPa,采场高度h=9m,废石条带的单轴抗压强度σ1=25MPa,尾砂条带的单轴抗压强度σ2=4MPa,则废石铺底体4的厚度为:
本实施例的其他内容与实施例1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在尾砂胶结充填体3底部预先采用废石混凝土浇筑一层废石铺底体4,如果将尾砂胶结充填体3和废石铺底体4视为整体,尾砂充填条带6整体的等效弹性模量提高,会对顶板提供更强的支护效果,调动尾砂充填条带6自身的承载能力,且可以对废石充填条带5进行卸压,将部分荷载转移到尾砂胶结充填体3上,协调了复合结构体的应力状态,提高了尾砂胶结充填体3的承载效率、降低了充填成本。
本发明既不改变废石充填体强度、也不改变废石或尾砂充填体弹性模量、又能有效将部分荷载转移到尾砂充填体的应力协调方法,提高充填体承载效率,降低充填成本。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矿山条带充填开采采场的应力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条带划分:根据顶板的稳定性,将待开采盘区划分为偶数个条带,每个条带与矿体的走向垂直;
S2、回采:沿第一条带至第N条带依次进行上向式回采;N为≥2的整数;
S3、废石注浆充填:第K条带回采结束后,沿条带上向式废石注浆充填第K-1条带开采后形成的空区;K为≥2的偶数;
S4、废石铺底:第K+1条带回采结束后,在第K条带开采后形成的空区中,采用废石混凝土浇筑一层废石铺底体;
S5、尾砂充填:第K条带废石铺底体初凝后,沿条带上向式尾砂胶结充填第K条带开采后形成的空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条带充填开采采场的应力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每个条带的宽度为5~10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条带充填开采采场的应力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第一条带回采时,以切割上山为作业空间,沿所述第一条带上向式回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矿山条带充填开采采场的应力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第N条带回采时,以N-1条带回采形成的空区为作业空间,沿第N条带上向式回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矿山条带充填开采采场的应力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第N条带回采结束后,继续回采第N+1条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条带充填开采采场的应力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第一条带回采结束后,在上一盘区倒数第一条带开采后形成的空区中,采用废石混凝土浇筑一层废石铺底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山条带充填开采采场的应力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每一条带回采的时间为M1天;在步骤S3中,每一条带废石注浆充填的时间为M2天;在步骤S4中,每一条带开始浇筑废石铺底体到废石铺底体初凝的时间为M3天;在步骤S5中,每一条带尾砂胶结充填的时间为M4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矿山条带充填开采采场的应力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M1为4或5天;M2为4天;M3为1.5或2天;M4为2.5或3天。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矿山条带充填开采采场的应力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M2≤M1,M3+M4≤M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87676.2A CN114922625B (zh) | 2022-05-06 | 2022-05-06 | 一种矿山条带充填开采采场的应力协调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87676.2A CN114922625B (zh) | 2022-05-06 | 2022-05-06 | 一种矿山条带充填开采采场的应力协调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22625A true CN114922625A (zh) | 2022-08-19 |
CN114922625B CN114922625B (zh) | 2025-07-18 |
Family
ID=82807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87676.2A Active CN114922625B (zh) | 2022-05-06 | 2022-05-06 | 一种矿山条带充填开采采场的应力协调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922625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187857A (zh) * | 2024-03-20 | 2024-06-14 | 中国矿业大学 | 端帮遗煤分层条带充填开采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47761A (zh) * | 2013-03-25 | 2013-06-12 | 武汉科技大学 | 一种缓倾斜松软顶板薄矿床充填采矿方法 |
CN103161467A (zh) * | 2013-02-25 | 2013-06-19 | 湖北杉树垭矿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水平中厚矿体厢式充填采矿方法 |
CN105673012A (zh) * | 2016-01-02 | 2016-06-15 | 武汉科技大学 | 一种采充结合连续开采的阶段矿房采矿法 |
CN206571487U (zh) * | 2017-02-14 | 2017-10-20 | 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废石与胶结分层楔合充填采矿结构 |
CN107524469A (zh) * | 2017-07-25 | 2017-12-29 | 中南大学 | 一种缓倾斜矿体盘区开采废石与尾砂胶结复合充填方法 |
CN111322109A (zh) * | 2020-04-26 | 2020-06-23 | 锡林郭勒盟山金阿尔哈达矿业有限公司 | 一种废石尾砂协同胶结充填的方法 |
CN115949459A (zh) * | 2023-01-10 | 2023-04-11 | 本溪龙新矿业有限公司 | 一种矿山采空区应力协调方法 |
-
2022
- 2022-05-06 CN CN202210487676.2A patent/CN11492262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61467A (zh) * | 2013-02-25 | 2013-06-19 | 湖北杉树垭矿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水平中厚矿体厢式充填采矿方法 |
CN103147761A (zh) * | 2013-03-25 | 2013-06-12 | 武汉科技大学 | 一种缓倾斜松软顶板薄矿床充填采矿方法 |
CN105673012A (zh) * | 2016-01-02 | 2016-06-15 | 武汉科技大学 | 一种采充结合连续开采的阶段矿房采矿法 |
CN206571487U (zh) * | 2017-02-14 | 2017-10-20 | 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废石与胶结分层楔合充填采矿结构 |
CN107524469A (zh) * | 2017-07-25 | 2017-12-29 | 中南大学 | 一种缓倾斜矿体盘区开采废石与尾砂胶结复合充填方法 |
CN111322109A (zh) * | 2020-04-26 | 2020-06-23 | 锡林郭勒盟山金阿尔哈达矿业有限公司 | 一种废石尾砂协同胶结充填的方法 |
CN115949459A (zh) * | 2023-01-10 | 2023-04-11 | 本溪龙新矿业有限公司 | 一种矿山采空区应力协调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侯永强等: "混合骨料胶结充填体强度特性及与开挖矿体的合理匹配",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vol. 31, no. 12, 31 December 2021 (2021-12-31), pages 3750 - 3758 * |
王其虎等: "废石尾砂交替充填采场复合支撑体应力协调研究",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vol. 29, no. 4, 30 April 2019 (2019-04-30), pages 96 - 103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187857A (zh) * | 2024-03-20 | 2024-06-14 | 中国矿业大学 | 端帮遗煤分层条带充填开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22625B (zh) | 2025-07-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12378B2 (en) | Method for recovering room-mining coal pillars by solid filling in synergy with artificial pillars | |
CN108661705B (zh) | 条采采空区四位一体综合治理施工方法 | |
CN106150545B (zh) | 一种根据顶板垮落特征进行采空区部分充填的方法 | |
WO2019085052A1 (zh) | 一种充填采煤回收遗留煤柱并控制隔水关键层稳定的方法 | |
WO2020048094A1 (zh) | 一种外部支护替代式房式煤柱回收方法 | |
CN109356582A (zh) | 一种用于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充填开采方法 | |
AU2018431390A1 (en) | Method for recovering room-type coal pillars by cemented filling of reserved roadways | |
CN108708723A (zh) | 一种煤岩柱交替支撑无煤柱充填开采减沉方法 | |
CN117005907B (zh) | 一种厚大矿体二步骤采场预加固护壁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 | |
CN110952981A (zh) | 一种缓倾斜中厚-厚大矿体残矿回采方法 | |
CN114922625A (zh) | 一种矿山条带充填开采采场的应力协调方法 | |
CN106150502B (zh) | 一种多级梯式构造充填复采残采区遗留煤柱群的方法 | |
CN108590650B (zh) | 一种矿柱及顶板缓慢下沉处理采空区的方法 | |
CN106121645A (zh) | 一种台阶式构造充填复采残采区遗留煤柱群的方法 | |
CN105525927B (zh) | 一种递强混凝土壁分段夹矸让限沿空留巷方法 | |
CN113958351A (zh) | 一种高应力三软煤层沿空巷道帮底稳定性控制方法 | |
CN110284924B (zh) | 综放工作面沿空留巷多层位充填体承载结构及支护方法 | |
CN106869934B (zh) | 一种适用于倾斜煤层的注浆开采方法 | |
CN100485161C (zh) | 上向间隔进路充填采矿方法 | |
CN106709211B (zh) | 一种矿井下使用尾砂模袋墙充填回采矿柱的方法 | |
CN112879010A (zh) | 一种市政工程的地基施工方法 | |
SU1747716A1 (ru) |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 закладочного массива при слоевой нисход щей выемке руды | |
RU2087713C1 (ru) |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горным давлением (деформациями) в массивах горных пород на месторождениях твердых полезных ископаемых | |
CN113882861B (zh) | 露天矿山中靠帮台阶上的挂帮矿石回收方法 | |
CN111173512B (zh) | 一种留半巷沿空留巷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