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15110A - 一种内置水箱的轮毂电机及轮毂电机散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水箱的轮毂电机及轮毂电机散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15110A
CN114915110A CN202210688078.1A CN202210688078A CN114915110A CN 114915110 A CN114915110 A CN 114915110A CN 202210688078 A CN202210688078 A CN 202210688078A CN 114915110 A CN114915110 A CN 1149151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channel
end cover
water tank
liquid outlet
liquid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8807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鹏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68807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151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15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151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02K9/193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with provision for replenishing the cooling medium;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leakage of the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0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8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ribs or fins for improving heat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H02K5/203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s, e.g. cooling jacke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轮毂电机散热系统,包括电机轴、电机壳体,电机壳体包括外周部分、位于外周部分轴向两端的内端盖部分和外端盖部分,内端盖部分具有内/外层子端盖,内层子端盖中设有内端盖进液流道,外层子端盖中设有内端盖出液流道;外周部分中设置的外周冷却流道包括外周进液流道、外周出液流道;外端盖部分中设置的外端盖冷却流道包括外端盖进液流道、外端盖出液流道及连通前述二者的弧形流道。本申请通过外周冷却流道将内端盖冷却流道、外端盖冷却流道连通起来,进一步增加轮毂电机内冷却流道的长度,提高冷却散热效果,而且轮毂电机腔体的四周均存在冷却流道,进一步提高轮毂电机的散热能力,同时水箱直接置于内端盖部分的外壁上,水箱本身即为冷源。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水箱的轮毂电机及轮毂电机散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轮毂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置水箱的轮毂电机及轮毂电机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和混动技术的发展,轮毂电机因其能节省部分的传动部件、简化车辆的底盘结构以及提高传动效率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汽车采用。紧凑高效的轮毂电机被应用于汽车上,为适应汽车动力性的需要,轮毂电机需要足够的功率来驱动汽车运动。随着功率的提高,轮毂电机自身的发热量也会增加,如果轮毂电机产生的热量不及时散出,就会导致电机内部过热,使得电机内部零部件的工作环境变差,影响轮毂电机的使用寿命,为解决此问题,这就需要设计新型有效的轮毂电机散热系统来适应高功率的轮毂电机。申请公布号为CN111416450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设计了一种轮毂电机及轮毂电机散热系统,轮毂电机散热系统包括电机轴、转动安装在电机轴上的电机壳体,电机壳体包括两个轴向端盖部分,电机壳体内设有定子和转子,定子的内部设置用于对定子进行冷却的定子冷却通道,两个轴向端盖部分的内部均设置用于对线圈绕组进行冷却的壳体冷却通道,定子冷却通道包括均沿电机轴轴向延伸的定子进液通道和定子出液通道,壳体冷却通道包括沿电机轴径向延伸的壳体进液通道和壳体出液通道;轮毂电机还包括外部进液通道和外部出液通道,外部进液通道的一端通过外旋转接头与位于电机外侧的水箱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定子进液通道、位于电机右侧的壳体进液通道连接,定子进液通道的另一端与位于电子左侧的壳体进液通道连通,位于电子左侧的壳体出液通道与定子出液通道连通,定子出液通道、位于电机右侧的壳体出液通道均与外部出液通道连通,外部出液通道通过循环泵与水箱连接。
现有技术的轮毂电机散热系统通过壳体部分的冷却流道可以一定程度上散出轮毂电机的热量,但受限于轴向端盖部分的厚度、尺寸,使得冷却流道长度不够,冷却流道内冷却液的利用率也不高,以及对电机壳体内部散热能力差的情况,使得轮毂电机的冷却效果很差,无法满足高功率轮毂电机的散热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水箱的轮毂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依靠轴向端盖部分内的液体流道进行散热而导致散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还提供一种使用该轮毂电机的轮毂电机散热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轮毂电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置水箱的轮毂电机,包括电机轴101;转动安装在电机轴上的电机壳体102,电机壳体包括外周部分106、位于外周部分106轴向两端的内端盖部分104和外端盖部分103;固设在电机轴上的定子,定子包括定子支架107、定子绕线部108、线圈绕组109;固设于外周部分内壁上的转子110,转子上对应于定子绕线部固定有转子铁芯111;
内端盖部分104包括靠近定子的内层子端盖、背离定子的外层子端盖,内层子端盖的内部设有用于和水箱出液通道113连通的内端盖进液流道120,外层子端盖的内部设有用于和水箱进液通道114连通的内端盖出液流道119;外周部分106中设有外周进液流道131、外周出液流道132,外周进液流道131的进口端与内端盖进液流道120连通,外周出液流道132的出口端与内端盖出液流道119连通;外端盖部分103中设有外端盖进液流道161、外端盖出液流道162及位于外端盖进液流道和外端盖出液流道之间的弧形流道163,外端盖进液流道161的进口端与外周进液流道131的出口端连通,外端盖出液流道162的出口端与外周出液流道132的进口端连通;
定子支架107内靠近定子绕线部108的位置设有至少两个定子冷却流道115且所述定子冷却流道沿周向均匀分布,定子支架107内靠近外端盖部分103的位置设有一个与前述定子冷却流道均连通的环形流道;内层子端盖的内壁上设有推力球平面轴承150且电机轴101穿过推力球平面轴承150的内孔,平面轴承包括朝向定子的紧环、背离定子的松环,紧环上沿周向设有多个流通孔153,每个流通孔153的一端与相应推力球内的圆孔连通、另一端与相应的定子冷却流道115连通;松环上设有呈对称分布的环形进液流道151、环形出液流道152,环形进液流道151的一端与水箱出液流道113连通、另一端与被环形进液流道所罩盖的推力球内的圆孔连通,环形出液流道152的一端与水箱进液流道114连通、另一端与被环形出液流道所罩盖的推力球内的圆孔连通。
有益效果:本申请中内端盖部分为内外双层结构,在保证电机壳体结构稳固的前提下,允许布置更多数量的内端盖进/出液流道,为更多数量的独立循环冷却流道的布置做好准备;电机壳体的外周部分上设置由外周进液流道和外周出液流道组成的外周冷却流道,通过外周冷却流道将内端盖冷却流道、外端盖冷却流道连通起来,不但进一步增加轮毂电机内冷却流道的长度,提高冷却散热效果,而且轮毂电机腔体的四周均存在冷却流道,提高轮毂电机的散热能力;同时定子冷却流道能够直接吸收线圈绕组产生的热量,从而实现定子的独立散热,进一步提高了轮毂电机的整体散热能力。
进一步的,内层子端盖的内部设有至少三条内端盖进液流道120,且所述内端盖进液流道120以水箱出液流道113为中心呈辐射状均匀排布。
进一步的,外层子端盖的内部设有至少三条内端盖出液流道119,且所述内端盖出液流道119以水箱进液流道114为中心呈辐射状均匀排布。
进一步的,外周进液流道131与外周出液流道132呈间隔排布,且外周进液流道131呈蛇形延伸、外周出液流道132呈直线状延伸。
有益效果:蛇形进液流道增加了冷却流道长度,充分利用了温度低的冷却液的散热效果;直线形出液流道加快了已经吸热升温的冷却液流入水箱的速度,蛇形流道和直线形流道交替布置的前述方式不但提高了冷却流道的利用率,而且使得外周壳体部分的散热更加均匀。
进一步的,外端盖进液流道161、外端盖出液流道162均沿径向延伸,所述外端盖进液流道、弧形流道、外端盖出液流道共同构成U型流道。
有益效果:通过外端盖部分上设置的U型冷却流道,能够进一步增加轮毂电机内冷却流道的长度,提高散热效果,同时多个U型冷却流道沿周向均匀分布,使得电机壳体的散热效果更加均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轮毂电机散热系统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毂电机散热系统,包括前述轮毂电机100,外层子端盖的外壁上固设水箱200,水箱200分别与水箱出液流道113、水箱进液流道114连通且水箱出液流道113、水箱进液流道114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循环泵500。
有益效果:本申请中内端盖部分为内外双层结构,在保证电机壳体结构稳固的前提下,允许布置更多数量的内端盖进/出液流道,为更多数量的独立循环冷却流道的布置做好准备;电机壳体的外周部分上设置由外周进液流道和外周出液流道组成的外周冷却流道,通过外周冷却流道将内端盖冷却流道、外端盖冷却流道连通起来,不但进一步增加轮毂电机内冷却流道的长度,提高冷却散热效果,而且轮毂电机腔体的四周均存在冷却流道,提高轮毂电机的散热能力;同时定子冷却流道能够直接吸收线圈绕组产生的热量,从而实现定子的独立散热,进一步提高了轮毂电机的整体散热能力。此外,本申请将水箱直接置于内端盖部分的外壁上,一方面将水箱本身作为冷源,轮毂电机腔体内的热量经内端盖部分导热后可以直接被水箱吸收,提高了轮毂电机的整体散热能力,另一方面取消了现有散热系统中轮毂电机和置于轮毂电机外侧的水箱之间的连通水道,提高了轮毂电机的集成化程度。
进一步的,水箱200的外壁上设有散热翅片140。
有益效果:借助散热翅片,增大水箱的散热面积,更快地降低了水箱内冷却液的温度,从而提高了轮毂电机冷却流道内冷却液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水箱200的内壁上设有两个循环泵500,其中一个循环泵与水箱出液流道的进口连通、另一个循环泵与水箱进液流道的出口连通。
有益效果:两个循环泵加快了冷却液循环流动的速度,从而提高冷却液的利用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轮毂电机散热系统实施例1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截面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截面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外周部分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外端盖部分的展开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推力球平面轴承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C截面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D-D截面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轮毂电机;101、电机轴;102、电机壳体;103、外端盖部分;104、内端盖部分;105、电机轴轴承;106、外周部分;107、定子支撑架;108、定子绕线部;109、线圈绕组;110、转子;111、转子铁芯;113、水箱出液流道;114、水箱进液流道;115、定子冷却流道;117、轮毂电机腔体;119、内端盖出液流道;120内端盖进液流道;130、外周冷却流道;131、外周进液流道;132、外周出液流道;140、散热翅片;150、推力球平面轴承;151、环形进液流道;152、环形出液流道;153、流通孔;160、外端盖冷却流道;161、外端盖进液流道;162、外端盖出液流道;163、弧形流道;200、水箱;500、循环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者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者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具体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可能出现的术语“设有”应作广义理解,例如,“设有”的对象可以是本体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与本体分体布置并连接在本体上,该连接可以是可拆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连接。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所提供的轮毂电机散热系统的具体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轮毂电机散热系统包括轮毂电机100和水箱200,轮毂电机100内有冷却水道,轮毂电机散热系统还包括将水箱200内的冷却液引导至轮毂电机100内的水箱出液流道113,以及将轮毂电机100内升温后的冷却液引导至水箱200内的水箱进液通道114,以及能够驱动冷却液循环流动的循环泵500。
轮毂电机100的结构如图1至图8所示,轮毂电机100包括电机轴101和通过电机轴轴承105转动安装在电机轴101外部的电机壳体102,电机壳体102包括外端盖部分103和内端盖部分104,以及位于外端盖部分103和内端盖部分104之间的外周部分106。所述外端盖部分103、内端盖部分104、外周部分106共同组成一个封闭的轮毂电机腔体117,在轮毂电机腔体117内设有转子110和定子,定子包括固定安装在电机轴101上的定子支架107,定子支架107上固定安装有定子绕线部108,定子绕线部108上缠绕有线圈绕组109。转子110固定安装在壳体外周部分106的内壁上,转子110上对应于定子绕线部108固定有转子铁芯111。使用时,在定子和转子110的作用下,电机壳体102绕电机轴101的轴线进行回转。
如图1所示,在轮毂电机100内有冷却流道,具体地,在内端盖部分104上设置内外两层结构,内层子端盖的内部设有内端盖进液流道120,外层子端盖的内部设有内端盖出液流道119;外端盖部分103上开设有外端盖冷却流道160,外端盖冷却流道160包括外端盖进液流道161、外端盖出液流道162及位于外端盖进液流道、外端盖出液流道之间的弧形流道163。外周部分106设有外周冷却流道130,外周冷却流道包括外周进液流道131和外周出液流道132。其中,外周进液流道131一端与内端盖进液流道120连通,另一端与外端盖进液流道161连通;外周出液流道132一端与外端盖出液流道162连通,另一端与内端盖出液流道119连通。
在本实例中,如图1、图2所示,内端盖部分104分为内外两层结构,靠近定子的内层子端盖(请参阅图2)的内部设置五条内端盖进液流道120,内端盖进液流道的一端与水箱出液流道113连通、另一端与外周进液流道131连通,且五条内端盖进液流道120以水箱出液流道113为中心呈辐射状均匀排布。靠近水箱的外层子端盖(图3)的内部设置五条内端盖出液流道119,内端盖出液流道119的一端与水箱进液流道114连通、另一端与外周出液流道132连通,且五条内端盖出液流道119以水箱进液流道114为中心呈辐射状均匀排布。
在本实例中,如图1所示,水箱200设置于内端盖部分104的外层结构的外壁上,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将水箱本身作为冷源,轮毂电机腔体内的热量经内端盖部分导热后可以直接被水箱吸收,提高了轮毂电机的整体散热能力,另一方面省掉了现有散热系统中轮毂电机和置于轮毂电机外侧的水箱之间的连通水道,提高了轮毂电机的集成化程度;为保证电机壳体转动过程中水箱的平稳性,本实施例采用轴线与电机轴的轴线相重合的环形水箱,并将环形水箱安装在电机轴轴承105上。水箱200的内壁上固设有两个循环泵500,其中一个循环泵与水箱出液流道113的入口连通,另一个循环泵与水箱进液流道114的出口连通,且前述入口、前述出口之间的连接线穿过水箱的中心轴线(即相交状态),且两个循环泵为同一型号;水箱出液流道113设有一个入口和两个出口,该入口通过循环泵500与水箱200连通,第一出口与所述内端盖进液流道120连通,第二出口与平面轴承的环形进液流道151连通;水箱进液流道114设有两个入口和一个出口,该出口通过循环泵500与水箱200连通,第一入口与所述内端盖出液流道119连通,第二入口与平面轴承的环状出液流道152连通。进一步的,水箱200的外壁上设有散热翅片140,借助散热翅片140,增大水箱的散热面积,更快地降低了水箱内冷却液的温度,从而提高了轮毂电机冷却流道内冷却液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外周冷却流道包括外周进液流道131和外周出液流道132,外周冷却流道一端与内端盖冷却流道连通,另一端与外端盖冷却流道连通。外周进液流道131与外周出液流道132呈间隔排布,且外周进液流道为蛇形流道并延伸两个半圆长度,外周出液流道132呈直线状延伸。本实施例采用蛇形流道和直线状流道间隔排布的布置方式,蛇形流道充分利用了由水箱流出且温度低的冷却液,同时对于吸热升温后的冷却液采用直线状流道,加快了冷却液回流到水箱内的速度,在提高冷却流道利用率的同时,使得外周壳体部分的散热更加均匀,提高了散热效果。
在本实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外端盖冷却流道包括外端盖进液流道161、外端盖出液流道162及弧形流道163,外端盖进液流道161的一端与相应的外周进液流道131连通、另一端与弧形流道163连通,弧形流道163的另一端与外端盖出液流道162连通,外端盖出液流道162的另一端与相应的外周出液流道132连通。本实施例共设置五组外端盖冷却流道,同一组外端盖冷却流道包括的外端盖进液流道161、外端盖出液流道162均沿径向延伸,使得每组外端盖冷却流道近似构成U型流道,从而延长冷却流道的长度,充分利用了冷却液的散热能力,同时五组外端盖冷却流道沿周向均匀排布,使得外端盖壳体散热均匀。
在本实例中,如图1所示,在轮毂电机的定子内也设置冷却流道,具体的,定子支架107内靠近定子绕线部108的位置设有八个定子冷却通道115且八个定子冷却通道沿电机轴周向均匀分布,定子支架107内靠近外端盖部分的位置设有一个与前述八个定子冷却通道均连通的环形流道;同时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内端盖部分104的中心位置设有推力球平面轴承150且电机轴101穿过推力球平面轴承150的内孔,平面轴承包括朝向定子的紧环、背离定子的松环,紧环上沿周向均匀设有八个圆形流通孔153、且每个流通孔的轴线与相应推力球的轴线重合,流通孔153的一端与相应推力球内的圆孔连通、另一端与相应的定子冷却流道115连通;松环上设有呈对称分布的环形进液流道151、环形出液流道152,环形进液流道151的一端与水箱出液流道113连通、另一端与被环形进液流道所罩盖的推力球内的圆孔连通,环形出液流道152的一端与水箱进液流道114连通、另一端与被环形出液流道所罩盖的推力球内的圆孔连通。工作时,推力球平面轴承150的松环(即图6中D-D截面所在的部分主体)随电机壳体转动、其紧环(即图6中C-C截面所在的部分主体)则处于静止状态,环形进液流道、环形出液流道与所述流通孔连通时,定子冷却流道工作,随着环形进液流道、环形出液流道的转动,定子冷却流道并不固定的分为定子进液流道和定子出液流道,而是与平面轴承的环形进液流道151所连通的部分定子冷却流道为定子进液流道,与平面轴承的环状出液流道152所连通的另一部分定子冷却流道为定子出液流道,随着电机壳体的转动,定子进液流道和定子出液流道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在提高了定子的散热效果的同时保持定子均匀散热。
在实际加工时,壳体外周部分106、内端盖部分104和外端盖部分103之间可以为分体加工再组装的方式,此时相应的冷却流道可以单独进行机加工。或者,壳体外周部分106采用分体的方式,在外周面上加工出凹槽后再通过增加覆盖层的方式来形成封闭的流道。
本发明轮毂电机散热系统的具体实施例2:
在实施例1中,外周部分的外周进液流道和外周出液流道各为5个。本实施例中,外周进液流道和外周出液流道各为4个;其他实施例中,外周进液流道和外周出液流道还可以有其它数量不同的组合。
本发明轮毂电机散热系统的具体实施例3:
在实施例1中,外周部分的外周进液流道呈蛇形延伸且延伸两个半圆。本实施例中,外周进液流道呈工字形延伸。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周进液流道还可以有不同的延伸形状。
本发明轮毂电机散热系统的具体实施例4:
在实施例1中,外端盖部分的外端盖进液流道和外端盖出液流道各有五个。本实施例中,外端盖进液流道和外端盖出液流道各有四个。其他实施例中,外端盖进液流道和外端盖出液流道还可以有其它数量不同的组合。

Claims (8)

1.一种内置水箱的轮毂电机,包括电机轴(101);转动安装在电机轴上的电机壳体(102),电机壳体包括外周部分(106)、位于外周部分(106)轴向两端的内端盖部分(104)和外端盖部分(103);固设在电机轴上的定子,定子包括定子支架(107)、定子绕线部(108)、线圈绕组(109);固设于外周部分内壁上的转子(110),转子上对应于定子绕线部固定有转子铁芯(111);其特征在于:
内端盖部分(104)包括靠近定子的内层子端盖、背离定子的外层子端盖,内层子端盖的内部设有用于和水箱出液通道(113)连通的内端盖进液流道(120),外层子端盖的内部设有用于和水箱进液通道(114)连通的内端盖出液流道(119);外周部分(106)中设有外周进液流道(131)、外周出液流道(132),外周进液流道(131)的进口端与内端盖进液流道(120)连通,外周出液流道(132)的出口端与内端盖出液流道(119)连通;外端盖部分(103)中设有外端盖进液流道(161)、外端盖出液流道(162)及位于外端盖进液流道和外端盖出液流道之间的弧形流道(163),外端盖进液流道(161)的进口端与外周进液流道(131)的出口端连通,外端盖出液流道(162)的出口端与外周出液流道(132)的进口端连通;
定子支架(107)内靠近定子绕线部(108)的位置设有至少两个定子冷却流道(115)且所述定子冷却流道沿周向均匀分布,定子支架(107)内靠近外端盖部分(103)的位置设有一个与前述定子冷却流道均连通的环形流道;内层子端盖的内壁上设有推力球平面轴承(150)且电机轴(101)穿过推力球平面轴承(150)的内孔,平面轴承包括朝向定子的紧环、背离定子的松环,紧环上沿周向设有多个流通孔(153),每个流通孔(153)的一端与相应推力球内的圆孔连通、另一端与相应的定子冷却流道(115)连通;松环上设有呈对称分布的环形进液流道(151)、环形出液流道(152),环形进液流道(151)的一端与水箱出液流道(113)连通、另一端与被环形进液流道所罩盖的推力球内的圆孔连通,环形出液流道(152)的一端与水箱进液流道(114)连通、另一端与被环形出液流道所罩盖的推力球内的圆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水箱的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内层子端盖的内部设有至少三条内端盖进液流道(120),且所述内端盖进液流道(120)以水箱出液流道(113)为中心呈辐射状均匀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水箱的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外层子端盖的内部设有至少三条内端盖出液流道(119),且所述内端盖出液流道(119)以水箱进液流道(114)为中心呈辐射状均匀排布。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水箱的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外周进液流道(131)与外周出液流道(132)呈间隔排布,且外周进液流道(131)呈蛇形延伸、外周出液流道(132)呈直线状延伸。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水箱的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外端盖进液流道(161)、外端盖出液流道(162)均沿径向延伸,所述外端盖进液流道、弧形流道、外端盖出液流道共同构成U型流道。
6.一种轮毂电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内置水箱的轮毂电机(100),外层子端盖的外壁上固设水箱(200),水箱(200)分别与水箱出液流道(113)、水箱进液流道(114)连通且水箱出液流道(113)、水箱进液流道(114)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循环泵(500)。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轮毂电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水箱(200)的外壁上设有散热翅片(140)。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轮毂电机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水箱(200)的内壁上设有两个循环泵(500),其中一个循环泵与水箱出液流道的进口连通、另一个循环泵与水箱进液流道的出口连通。
CN202210688078.1A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内置水箱的轮毂电机及轮毂电机散热系统 Pending CN1149151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8078.1A CN114915110A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内置水箱的轮毂电机及轮毂电机散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8078.1A CN114915110A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内置水箱的轮毂电机及轮毂电机散热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15110A true CN114915110A (zh) 2022-08-16

Family

ID=82772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88078.1A Pending CN114915110A (zh) 2022-06-17 2022-06-17 一种内置水箱的轮毂电机及轮毂电机散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1511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16450B (zh) 一种轮毂电机及轮毂电机散热系统
CN113364166B (zh) 一种电机定子油冷结构
CN113241880A (zh) 内置油路结构的油冷电机
CN112271876A (zh) 一种油冷电机
CN113098183A (zh) 一种轮毂电机及轮毂电机散热系统
CN213879562U (zh) 一种油冷电机的转子冷却回路
CN212367066U (zh) 一种双冷却通道电机
CN112104116A (zh) 定子组件、电机和电驱动桥系统
CN114915110A (zh) 一种内置水箱的轮毂电机及轮毂电机散热系统
CN115967208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混合冷却式电机
CN116915010A (zh) 一种用于双定子内转子轴向磁通轮毂电机的散热结构
CN110707872B (zh) 轮毂电机及汽车
CN214380519U (zh) 一种复合油冷电机
CN114421694A (zh) 电机、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CN115021437A (zh) 定子组件、电机以及具有其的汽车
CN114421661A (zh) 定子铁芯、定子总成、电机、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CN115384739A (zh) 一种低温升水下推进器
CN214256045U (zh) 轴向磁通电机及具有其车辆
CN209233633U (zh) 一种电机冷却装置及汽车
CN114825747A (zh) 一种轮毂电机及轮毂电机散热系统
CN113489220A (zh) 内循环散热结构和电机
CN112865395A (zh) 用于高功率密度汽车电机的冷却系统
CN217741469U (zh) 机壳和电机
CN219678220U (zh) 电机转子组件、电机和车辆
CN213585388U (zh) 一种油冷电机壳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