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00889A - 一种广播信令指示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广播信令指示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00889A
CN114900889A CN202210465872.XA CN202210465872A CN114900889A CN 114900889 A CN114900889 A CN 114900889A CN 202210465872 A CN202210465872 A CN 202210465872A CN 114900889 A CN114900889 A CN 1149008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wnlink signaling
signaling
downlink
terminal
search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658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滢
焦慧颖
王志勤
沈霞
闫志宇
刘晓峰
魏贵明
徐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ICT
Priority to CN20221046587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008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9008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08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5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source usage polic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广播信令指示方法和设备,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方法包括:第一下行信令,用于调度中间设备的系统消息;第二下行信令,用于调度终端设备的系统消息;其中,所述第一下行信令的加扰标识与所述第二下行信令的加扰标识不同、所述第一下行信令的控制信道集合与所述第二下行信令的控制信道集合不同和/或所述第一下行信令的搜索空间与所述第二下行信令的搜索空间不同。本申请还包含用于实现所述方法的设备。本申请能够解决网络设备通知给中间设备的系统信息中的参数和基站广播给终端的系统信息无法区分而导致网络进行不必要的更新操作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广播信令指示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广播信令指示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NR终端通过盲检测SSB,利用PSS/SSS进行小区搜索完成频率和时间同步,获取系统信息MIB,MIB随着SSB一起广播,在获取MIB后,获取下一个系统消息SIB1。获取SIB1的PDCCH的搜索空间参数配置在MIB中,一旦获取了MIB就可以检查这个PDCCH来获取SIB1。SIB1包含其他SIB和other SI的调度信息,包括SIBx到other SI的映射关系以及other SI的调度周期和发送窗口大小。SIB1是承载在下行数据信道上进行广播的,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类信息:小区选择参数,接入控制参数,初始接入相关的信道配置信息,系统消息请求配置信息,其他系统消息的调度信息,是否支持VoIP业务等。调度SIB1 和other SI的PDCCH都会加扰一个特定的UE标识,也就是SI-RNTI。其中 other SI中的SIB2内容为频率内、频率间、RAT间小区重选共同的参数,以及频率内小区重选的配置参数。
UE不会在系统消息的每一个广播周期去重复获取系统消息,仅当服务小区中的广播参数发生变化时,或系统消息超过最大有效期时,UE才会重新获取该小区的系统消息,以达到省电目的。SIB1里包含了一个systemInfoValueTag 字段,可以通过这个字段,来判断当前除MIB/SIB1之外的系统信息是否仍然有效。UE在SIB1消息中读取系统消息的valueTag值,并和上次的值进行比较,当系统信息改变时,这个数值会增加,终端可以通过检查这个数值的改变与否来确认之前存储的此小区的系统信息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变化则认为系统消息内容改变,UE重新获取系统消息;否则,UE认为系统消息没有改变,不重新获取系统消息。终端还可以通过检索寻呼标识P-RNTI加扰的下行控制信令,来获取系统消息是否更改。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出一种广播信令指示方法、设备和系统,解决网路设备通知给中间设备的系统信息中的参数和基站广播给终端的系统信息无法区分而导致网络进行不必要的更新操作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广播信令指示方法,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包含网络设备、中间设备和终端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发出的业务信号直接到达终端设备或经所述中间设备反射至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含:
第一下行信令,用于调度中间设备的系统消息;
第二下行信令,用于调度终端设备的系统消息;
所述第一下行信令的下行控制信道加扰标识与所述第二下行信令的下行控制信道加扰标识不同,和/或,所述第一下行信令的控制信道集合与所述第二下行信令的控制信道集合不同,和/或,所述第一下行信令的搜索空间与所述第二下行信令的搜索空间不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下行信令所在的控制信道集合的频域位置,为第二下行信令的搜索空间的频域位置结合频域偏置信息获得或者是预先配置的。
优选地,所述第一下行信令所在的控制信道集合的时域位置,为第二下行信令的搜索空间的时域位置结合时域偏置信息获得或者是预先配置的。
优选地,用于终端设备的系统消息和用于中间设备的系统消息不同。
优选地,所述标识包含专用于中间设备的第一标识,和/或,所述标识包含专用于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任意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还包含第三下行信令;所述第三下行信令用于变更中间设备系统信息;所述第三下行信令占用用于终端的下行控制信令的保留比特。
进一步地,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方法用于网络设备,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标识和系统消息,通过标识加扰下行物理控制信道,发送所述第一下行信令和/或所述第二下行信令。
进一步地,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方法用于网络设备,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网络设备,发送寻呼标识加扰的第三下行信令,所述第三下行信令用于无线中间设备的系统信息变更;所述第三下行信令占用用于终端的下行控制信令的保留比特,与终端获取系统信息变更进行区分。
进一步地,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方法用于中间设备,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中间设备,通过第一标识解扰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所述第一下行信令;
根据所述第一下行信令的指示获取用于中间设备的系统消息。
进一步地,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方法用于中间设备,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中间设备,检测寻呼标识加扰的第三下行信令,获得用于无线中间设备的系统信息变更;所述第三下行信令占用用于终端的下行控制信令的保留比特,与终端获取系统信息变更进行区分。
进一步地,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方法用于终端设备,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第二标识解扰下行控制信道,接收第二下行信令;
根据所述第二下行信令的指示获取用于终端设备的系统消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通信设备(即网络设备),用于实现本申请第一方面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方法。所述网络设备中至少一个模块,用于以下至少一个功能:确定控制信道集合和/或搜索空间;确定加扰标识;发送所述第一下行信令和/或所述第二下行信令。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通信设备(即中间设备),用于实现本申请第一方面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方法。所述中间设备中至少一个模块,用于以下至少一个功能:确定用于中间设备的控制信道集合和/或搜索空间;通过第一标识解扰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所述第一下行信令;根据所述第一下行信令的指示获取用于中间设备的系统消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通信设备(即终端设备),用于实现本申请第一方面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方法。所述终端设备中至少一个模块,用于以下至少一个功能:确定用于终端设备的控制信道集合和/或搜索空间;通过第二标识解扰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所述第二下行信令;根据所述第二下行信令的指示获取用于中间设备的系统消息。
第五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本申请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含至少1个如本申请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网络设备、至少1个如本申请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中间设备。进一步地,还包含至少1个如本申请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能够使中间设备在不同于终端的搜索空间和控制信道集合搜索用于调度给中间设备系统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使得调度给中间设备的系统信息和调度给终端的系统信息不同,减少了中间设备的一些不必要的操作,节省中间设备的能耗,同时降低在系统中引入的系统开销。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智能超表面增强的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方法用于网络设备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方法用于中间设备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方法用于终端设备的实施例流程图;
图6是网络设备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中间设备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终端设备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中间设备的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终端设备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无线中继或者智能超表面等中间设备(中间设备是指插入在数据终端和信号转换设备之间,完成调制前或解调后某些附加功能的辅助设备)在接收系统信息的时候,如果网络设备,如基站,通知给中间设备的系统信息和通知给终端的系统信息相同的话,会存在以下问题:
基站为终端和中间设备维持相同的SIB1/2集合当然是简单的,但是,当不影响中间设备的SIB信息如SIB3改变时,SIB1中的valueTag也要改变,如果为终端和中间设备维持相同的SIB1/2集合,这种改变也会触发中间设备重配置过程以通知中间设备系统信息的改变,从而导致网络进行不必要的更新操作,因为这些参数的更新只会增加中间设备的操作,并不会对中间设备带来优化。
为此,提供一种广播信令指示方法和设备,能够使中间设备,在不同于终端的搜索空间或控制信道集合,搜索用于调度给中间设备系统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使得调度给中间设备的系统信息和调度给终端的系统信息不同,减少了中间设备的一些不必要的操作,节省中间设备的能耗,同时降低在系统中引入的系统开销。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为智能超表面增强的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示意图。
智能超表面类似于卫星接收机中使用的碟形天线,是一种被动装置,反射信号以提高信噪比。它的不同元表面的不同相移模式导致入射信号作为光束在不同方向上被反射。智能超表面是传统的大规模MIMO技术的补充,与大规模MIMO系统和协作中继不同,虽然智能超表面也试图通过部署有源硬件组件来改善传播条件,而智能超表面只需要很小的操作功率,因此适合在能量有限的系统中实现。此外,智能超表面可以自然地以全双工方式工作,而不需要昂贵的自干扰消除。此外,智能超表面是很薄的材料,可以部署在建筑立面和内墙上。因此,一旦部署了传统网络,就可以灵活地部署一个或多个智能超表面,以减轻已检测到的覆盖空洞,或在需要的区域提供额外的容量。
在传统的MIMO系统中部署中间设备有利于两种波束形成,如图1所示,在一个系统中部署了一个带有智能超表面的中间设备,协助多天线发射器和用户之间的通信。信息信号从发射器中辐射出来,在发射器和用户之间可能存在用于通信的直接路径,同时,中间设备也接收到该信息信号,并且将反映该信号,借助红外线控制器,可以控制反射信号的主要方向。特别地,在所有的元原子上都引入了适当的相移,以特意创建它们各自散射信号的相干组合,从而产生一个聚焦于用户的信号光束,表面越大,波束就会越窄,这个策略被称为能源聚焦。
另一方面,如果由于严重的阴影或堵塞而不存在直接路径,发射器应对智能超表面进行波束形成。然后,智能超表面可以作为一个非放大的全双工中继电器,将信号反射并聚焦到终端设备UE,以协助端到端通信。在图1中,考虑一个多天线发射器在用户2存在下为用户1服务的场景。假设这两个UE具有不同的安全级别,其中用户1的消息不能在用户2上被解码。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调整散射信号的相位以在用户2处停止该信号,可以在智能超表面处进行破坏性反射,这个策略被称为能量零陷。
利用这两个原则,预计智能超表面在各种通信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干扰管理、覆盖扩展和能力改进,如无线通信系统、认知无线电网络、物理层安全系统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中间设备,利用反射或折射等方式控制电磁波在通信信道中的传播时的波形参数以提高通信系统性能,并非仅限定于使用智能超表面技术。
图2为本申请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广播信令指示方法,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包含网络设备、中间设备和终端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发出的业务信号直接到达所述终端设备,或者经所述中间设备反射至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01、确定控制信道集合和/或搜索空间。
在具体实施中,确定第一下行信令和第二下行信令所在的控制信道集合和 /或搜索空间。
第一下行信令和第二下行信令所在的控制信道集合和/或搜索空间不同,具体的:所述第一下行信令所在的控制信道集合的频域位置,为第二下行信令的搜索空间的频域位置结合频域偏置信息获得,或,所述第一下行信令所在的控制信道集合的时域位置,为第二下行信令的搜索空间的时域位置结合时域偏置信息获得。
例如,考虑到无线中间节点和终端的不同,为区分不同的广播信息控制信道所在的RB的不同,设置无线中间节点的控制信道集合CORESET0_RIS和 SSB之间的PRB offset与给终端设置的不同,在初始小区搜索过程中,中间设备通过PBCH获取的MIB信息,其中包括频率、SFN、子载波间隔、k_ssb和 pdcch_configSIB1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获取CORESET0和搜索空间类型type0-CSS的相关信息,用于终端获取SIB1的调度信息。具体的CORESET0 和搜索空间0的信息是通过MIB中的pdcch_configSIB1的高4bit和低4bit查表可得。
在进行CORESET0配置查表时,可获取到CORESET0和SSB的复用模式, CORESET0的频域RB数,时域符号数以及CORESET0的起始RB相对于SSB 频域RB下边界的RB偏移,对于复用模式1,SSB和CORESET0在时域上进行时分复用,SSB和CORESET0位于时域不同的符号上,并且CORESET0的频域范围包括SSB,即CORESET0的起始RB位置总是低于或者等于SSB的频域下边界。
频域位置上,SSB的放置服从同步raster,而PDCCH/PDSCH所在载波中心频率放置服从channel raster,MIB中的kss指示SSB子载波0和 CORESET0CRB起始位置存在的偏移。TS 38.213给出CORESET0和SSB之间的PRB offset,以表格1举例,index1指示CORESET0的patter格式为1, CORESET0的RB数量为24,CORESET0的符号数为2,CORESET0和SSB 的偏移RB数量为2。
表1:Set of resource blocks and slot symbols of CORESET for Type0-PDCCH search space set when{SS/PBCH block,PDCCH}SCS is{15,15}kHz forfrequency bands with minimum channel bandwidth 5MHz or 10MHz(引自3GPP TS38.213标准中的Table 13-1)。
Figure RE-GDA0003732544080000091
方法1:在基站和中间设备预先定义用于中间设备的CORESET0_RIS的信息,其中A1代表用于中间设备的CORESET0的复用格式,A2代表RB数量, A3代表符号数,offset_RIS为CORESET0_RIS和SSB之间的PRB offset,数值与终端的配置有所不同,如表2。
表2:
Figure RE-GDA0003732544080000092
举例来说,中间设备默认获取的MIB指示CORESET0_RIS的信息为表格所指示的信息。
方法2:中间设备仍然解码用于终端的CORESET0的信息,在基站和中间设备预先定义一个新的offset(offset_RIS_UE),中间设备在CORESET0的频域位置上,再偏移一个频域offset,用于CORSET0_RIS的频域位置。
举例来说,中间设备解码MIB信息,获取table 13-1中的index 2中的信息后,获取CORESET0和SSB的偏移RB数量为2。中间设备将RB再偏移新的offset(offset_RIS_UE),也就是获取用于中间设备的CORESET0_RIS的RB 相对终端的SSB的频率偏移为2+offset_RIS_UE。
又例如,考虑到中间设备和终端的不同,为区分不同的系统信息搜索空间所在的时隙的不同,设置中间设备的type0_commonsearchspace_RIS与给终端设置type0_commonsearchspace的不同。
针对复用模式1的type0公共搜索空间,基站(网络设备)侧在从n0开始的连续两个slot内调度SIB1 PDCCH,这两个slot位于周期20ms的Type0 PDCCH-CSS监测窗内,slot索引n0的计算如下式,
Figure RE-GDA0003732544080000101
当n0 mod 2=0时,位于20ms的第一个无线帧,否则位于第二个无线帧。其中参数O用来控制第一个SSB对应的type0的公共搜索空间检测窗的位置,避免与SSB发生冲突,参数M控制第i个SSB和第i+1个SSB对应的公共搜索空间检测窗的重叠程度。
方法1:设置时隙的偏置n_RIS,用于中间设备的搜索空间的获取,中间设备获取MIB中的关于搜索空间的时隙信息n0后,将搜索空间的时隙起始位置设置为n0+n_RIS。其中n_RIS是基站和中间设备预先定义好的。
方法2:中间设备获取MIB中的关于搜索空间的时隙信息n0后,将搜索空间的时隙起始位置设置为n0+2的后面两个时隙,如果所在时隙与SSB发生冲突,顺延到后面一个时隙进行搜索。
又例如,如下表3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CORESET0在时域上只占用一个符号。CORESET0中的type0公共搜索空间周期等于SSB块的周期,并且 CORESET0和SSB块在同一个时隙内,时隙号和帧号在表中给出。当SCS组合为<120kHz,60kHz>时,SSB和CORESET0处于相同的无线帧内,并且当 SSB的索引为i=4k,i=4k+1,i=4k+2和i=4k+3时,CORESET0中的type0公共搜索空间的时域起始位置分别为0,1,6,7。
表3:PDCCH monitoring occasions for Type0-PDCCH CSS set-SS/PBCH blockand CORESET multiplexing pattern 2and{SS/PBCH block,PDCCH}SCS {120,60}kHz(引自3GPP TS 38.213Table 13-13标准)。
Figure RE-GDA0003732544080000102
Figure RE-GDA0003732544080000111
考虑到中间设备和终端的不同,为区分不同的系统信息搜索空间所在的时隙的不同,设置中间设备的type0_commonsearchspace_RIS与给终端设置 type0_commonsearchspace的不同。
方法1:用于中间设备的CORESET0_RIS的type0公共搜索空间 type0_commonsearchspace_RIS周期等于SSB块的周期,但是CORESET0_RIS 和SSB块不在同一个时隙内。具体的公共搜索空间所在的时隙为基站和中间节点之间预先定义的,或者是SSB所在时隙的前一个时隙,或者后一个时隙。
方法2:用于中间设备的CORESET0_RIS的type0公共搜索空间 type0_commonsearchspace_RIS周期等于SSB块的周期,CORESET0_RIS和SSB 块在同一个时隙内,但是所在的符号和终端的搜索空间所在的符号不同。举例来说,当SCS组合为<120kHz,60kHz>时,SSB和CORESET0处于相同的无线帧内,并且当SSB的索引为i=4k,i=4k+1,i=4k+2和i=4k+3时,用于中间设备的搜索空间的第一个OFDM符号索引分别为6,7,12,13,表4。
表4: 60KHz
Figure RE-GDA0003732544080000112
120KHz
又例如,在表5中可以看出模式3时CORESET0在时域上固定占用SSB 的前两个符号,当SSB的索引为i=4k,i=4k+1,i=4k+2和i=4k+3时,用 CORESET0中的type0公共搜索空间分别为4,8,2,6;
表5:PDCCH monitoring occasions for Type0-PDCCH CSS set-SS/PBCH blockand CORESET multiplexing pattern 3and{SS/PBCH block,PDCCH}SCS {120,120}kHz(引自3GPP TS 38.213Table 13-15标准)。
Figure RE-GDA0003732544080000121
考虑到中间设备和终端的不同,为区分不同的系统信息搜索空间所在的时隙的不同,设置中间设备的type0_commonsearchspace_RIS与给终端设置 type0_commonsearchspace的不同。
方法1:用于中间设备的CORESET0_RIS的type0公共搜索空间 type0_commonsearchspace_RIS周期等于SSB块的周期,但是CORESET0_RIS 和SSB块不在同一个时隙内。具体的公共搜索空间所在的时隙为基站和中间节点之间预先定义的,或者是SSB所在时隙的前一个时隙,或者后一个时隙。
方法2:用于中间设备的CORESET0_RIS的type0公共搜索空间 type0_commonsearchspace_RIS周期等于SSB块的周期,CORESET0_RIS和SSB 块在同一个时隙内,但是所在的符号和终端的搜索空间所在的符号不同。举例来说,当SCS组合为120kHz,120kHz>如表5,在表中可以看出模式3时 CORESET0在时域上固定占用SSB的前两个符号,当SSB的索引为i=4k, i=4k+1,i=4k+2和i=4k+3时用于中间设备的搜索空间的第一个OFDM符号索引的时域起始符号5,9,3,7;
所述第一下行信令指示的用于中间设备的系统消息和用于终端设备的系统消息不同。
步骤102、确定标识,用于加解扰下行控制信道PDCCH。
在具体实施中,根据接收设备的类型确定加解扰标识。确定第一下行信令和第二下行信令,其中,第一下行信令,用于调度中间设备的系统消息;第二下行信令,用于调度终端设备的系统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下行信令的下行控制信道加扰标识与所述第二下行信令的下行控制信道加扰标识相同或不相同时,所述第一下行信令的控制信道集合与所述第二下行信令的控制信道集合不同,和/或所述第一下行信令的搜索空间与所述第二下行信令的搜索空间不同。
所述第一下行信令的下行控制信道加扰标识与所述第二下行信令的下行控制信道加扰标识不相同时,第一下行信令和第二下行信令所在的控制信道集合和/或搜索空间可相同,也可不相同。
具体的,所述标识包含专用于中间设备的第一标识,和/或,所述标识包含专用于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
例如,第一标识为RIS-SI-RNTI,第二标识为SI-RNTI。
例如,用SI-RNTI加扰后的PDCCH,获取对应的PDSCH中所指示用于终端设备的广播信息,如SIB1。
再例如,用RIS-SI-RNTI加扰后的PDCCH,获取对应的PDSCH来指示无线中间设备的广播信息,例如RIS-SIB1。
步骤103、传送PDCCH和对应的PDSCH,在PDSCH中包含所述系统消息,其中,发送端加扰、接收端解扰,根据PDCCH中的调度信息确定PDSCH 的位置。
具体的,传送标识加扰后的第一下行信令和第二下行信令。
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使中间设备,在不同于终端的搜索空间或控制信道集合,搜索用于调度给中间设备系统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使得调度给中间设备的系统信息和调度给终端的系统信息不同,减少了中间设备的一些不必要的操作,节省中间设备的能耗,同时降低在系统中引入的系统开销。
进一步的,用于中间设备和终端设备加扰的所述标识不同。
在具体实施中,用于中间设备和终端设备加扰的所述标识不同时,控制信道集合和/或搜索空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此处不做限定。
具体的,中间设备根据在所述控制信令集合和搜索空间接收到的下行控制信息,调度的RIS-SIB1信令和终端的SIB1信令不同。
举例来说,终端调度的SIB1信令中所指示的系统消息的value tag与无线中间设备系统消息的value tag的数值不同。
举例来说,RIS-SIB1信令中所指示的系统信息窗口中只配置RIS-SIB2的信息,其他SIB消息不用于中间设备,因此不必进行相应的配置。
举例来说,RIS-SIB1信令中不需要指示是否支持IMS和VoIP业务等信息。
步骤104、传送寻呼标识加扰的第三下行信令;所述第三下行信令用于变更中间设备系统信息;所述第三下行信令占用用于终端的下行控制信令的保留比特。
举例来说,中间设备检测用于寻呼的P-RNTI(与终端的寻呼标识相同) 加扰的第三下行信令,获得用于中间设备的系统信息变更,和终端的系统信息变更进行区分。
在具体实施中,无线中间设备通过检测P-RNTI(可与终端的寻呼标识相同)加扰的DCI format 1_0。DCI format1_0的设计具体格式如下:
发送2bit短消息指示,如果指示为10的时候,DCI中只有短消息。这里的短消息在TS 38.331标准中定义了8个bit,其中bit 1用于系统消息变更,bit 2用于eTWS的指示,bit3用于停止检测paging的指示,其余bit均为保留bit。所设计的第三下行控制信令占用其中的保留bit,用于指示无线中间节点的系统信息更改。
DCI format 1_0的信息,指示给无线中间设备的信息如下:
-Short Messages Indicator–2bits指示只有短消息
-Short Messages–8bits,根据以下表格进行指示。
Figure RE-GDA0003732544080000151
无线中间设备检测到systemInfoModification_RIS为1的时候,即确定用于无线中间设备的系统信息更改,从而重新获取新的系统信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和终端的系统信息更改进行区分。
图3为本申请方法用于网络设备的实施例流程图。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方法用于网络设备,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201、根据接收设备确定信道集合和/或搜索空间。
具体的,根据中间设备确定第一下行信令所在的信道集合和/或搜索空间,为第一信道集合和/或第一搜索空间;根据终端设备确定第二下行信令所在的信道集合和/或搜索空间,为第二信道集合和/或第二搜索空间。具体实施例见步骤101。
步骤202、确定标识,所述标识用于加解扰下行控制信道。
具体的,根据接收设备确定所述标识。确定第一下行信令和第二下行信令,第一下行信令用于调度中间设备的系统消息,第二下行信令用于调度终端设备的系统消息。
例如,所述第一下行信令的下行控制信道加扰标识与所述第二下行信令的下行控制信道加扰标识不同;和/或确定第一下行信令的控制信道集合与所述第二下行信令的控制信道集合不同;和/或所述第一下行信令的搜索空间与所述第二下行信令的搜索空间不同。
步骤203、根据接收设备确定系统消息。
具体的,所述网络设备生成用于中间设备的系统消息和/或用于终端设备的系统消息。
步骤204、发送加扰后的第一下行信令和/或第二下行信令。
步骤205、发送寻呼标识加扰的第三下行信令,所述第三下行信令用于无线中间设备的系统信息变更;所述第三下行信令占用用于终端的下行控制信令的保留比特,与终端获取系统信息变更进行区分。
图4为本申请方法用于中间设备的实施例流程图。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方法用于中间设备,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301、确定信道集合和/或搜索空间。
具体的,确定第一下行信令所在的控制信道集合和/或搜索空间,即第一控制信道集合和/或第一搜索空间,具体实施例见步骤101。
步骤302、接收标识加扰后的第一下行信令,解扰获得第一下行信令。
具体的,确定第一下行信令的加扰标识为第一标识,根据第一标识对 PDCCH解扰,接收PDCCH和对应的PDSCH。
步骤303、根据第一下行信令,获得所述用于中间设备的系统消息。
步骤304、检测寻呼标识加扰的第三下行信令,获得用于无线中间设备的系统信息变更;所述第三下行信令占用用于终端的下行控制信令的保留比特,与终端获取系统信息变更进行区分。
图5是本申请方法用于终端设备的实施例流程图。
步骤401、确定信道集合和/或搜索空间。
具体的,确定第二下行信令所在的控制信道集合和/或搜索空间,即第二控制信道集合和/或第二搜索空间,具体实施例见步骤101。
步骤402、接收标识加扰后的第二下行信令,解扰获得第二下行信令。
具体的,确定加扰标识为第二标识,根据第二标识对PDCCH解扰,接收 PDCCH和对应的PDSCH。
步骤403、根据第二下行信令,获得所述用于终端设备的系统消息。
图6为网络设备实施例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通信设备(即网络设备),使用本申请中任意一项实施例的方法,所述网络设备中至少一个模块用于以下至少一个功能:确定控制信道集合和/或搜索空间;根据接收设备的类型确定加扰的标识;发送标识加扰后的第一下行信令、第二下行信令,和/或寻呼标识加扰的第三下行信令。
为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出的一种通信设备500,包含网络发送模块501、网络确定模块502、网络接收模块503。
所述网络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控制信道集合和/或搜索空间的资源,发送加扰后的第一下行信令、第二下行信令,和/或寻呼标识加扰的第三下行信令。
所述网络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标识,所述标识用于加解扰,具体地,使用同一加扰标识,或针对中间设备使用第一标识、针对终端设备使用第二标识;以及根据接收设备的类型确定信道集合和/或搜索空间,具体地,当接收设备为中间设备时,为第一控制信道集合和/或第一搜索空间,当接收设备为终端设备时,为第二控制信道集合和/或第二搜索空间;还用于。
所述网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上行信令。
实现所述网络发送模块、网络确定模块、网络接收模块功能的其他具体方法,如本申请各方法实施例所述,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所述网络设备,可以是基站设备或连接于基站的网络侧处理设备。
图7是中间设备的实施例示意图。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通信设备(即中间设备),使用本申请任意一项实施例的方法,所述中间设备中至少一个模块,用于以下至少一个功能:确定第一控制信道结合和/或第一搜索空间;确定第一标识;通过第一标识解扰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所述第一下行信令;根据所述第一下行信令的指示获取用于中间设备的系统消息。通过寻呼标识解扰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所述第三下行信令;根据所述第三下行信令的指示获取用于中间设备的系统消息变更。
为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出的一种用于控制反射单元(例如智能超表面604)或其他相位变换装置的中间设备600,包含中间发送模块601、中间确定模块602、中间接收模块603。
所述中间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控制信道集合和/或第一搜索空间的资源,接收标识加扰后的第一下行信令和/或寻呼标识加扰的第三下行信令;所述中间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下行数据PDSCH,获得用于中间设备的系统消息。
所述中间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标识;以及确定第一控制信道集合和/ 或第一搜索空间;进一步地,所述中间确定模块根据第一下行信令的指示,确定用于中间设备的系统消息的位置;进一步地,所述中间确定模块根据第三下行信令的指示,确定用于中间设备的系统消息变更。
所述中间发送模块,用于转发下行信号、上行信号。
本申请所述中间设备,可以指连接于反射单元或其他相位变换装置的移动终端或其他专用于控制所述反射单元或其他相位变换装置的设备。
图8是终端设备的实施例示意图;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通信设备(即终端设备),使用本申请任意一项实施例的方法,所述终端设备中至少一个模块,用于以下至少一个功能:确定第二控制信道结合和/或第二搜索空间;确定第二标识;通过第二标识解扰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所述第二下行信令;根据所述第二下行信令的指示获取用于终端设备的系统消息。
为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提出的一种终端设备700,包含终端发送模块701、终端确定模块702、终端接收模块703。
所述终端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控制信道集合和/或第二搜索空间的资源,接收标识加扰后的下行控制信道PDCCH,获得第二下行信令;所述终端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下行数据PDSCH,获得用于终端设备的系统消息。
所述终端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二标识;以及确定第二控制信道集合和/ 或第二搜索空间;进一步地,所述终端确定模块根据第二下行信令的指示,确定用于终端设备的系统消息的位置。
所述终端发送模块,用于发送上行信号。
本申请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设备。
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网络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01、无线接口802、存储器803。其中,所述无线接口可以是多个组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所述无线接口实现和所述中间设备的通信功能,通过接收和发射装置处理无线信号,其信号所承载的数据经由内部总线结构与所述存储器或处理器相通。所述存储器803包含执行本申请任意一个涉及网络设备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处理器801上运行或改变。当所述存储器、处理器、无线接口电路通过总线系统连接。总线系统包括数据总线、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这里不再赘述。
图10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中间设备的框图。中间设备9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1、存储器902、网络接口903和至少一个控制接口904。中间设备9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总线系统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包括数据总线,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
控制接口904用于连接中间设备的相位变换装置(例如超表面装置),将所述多组控制参数转化为每个表面单元的驱动信号,实现中间设备的反射(或折射)信号调整。
图11是本发明的终端设备框图。
终端设备A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A01、存储器A02、用户接口A03和至少一个网络接口A04。终端设备A00中的各个组件通过总线系统耦合在一起。总线系统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总线系统包括数据总线,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
用户接口A03可以包括显示器、键盘或者点击设备,例如,鼠标、轨迹球、触感板或者触摸屏等。
图10~11存储器902,A02存储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所述存储器中可存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其中,操作系统包含各种系统程序,例如框架层、核心库层、驱动层等,用于实现各种基础业务以及处理基于硬件的任务。应用程序包含各种应用程序,例如媒体播放器、浏览器等,用于实现各种应用业务。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902包含执行本申请任意一个涉及中间设备的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或者,所述存储器A02包含执行本申请任意一个涉及终端设备的实施例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处理器901,A01上运行或改变。
存储器902,A02中包含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处理器901,A01读取存储器 902,A02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具体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901,A01执行时实现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
处理器901,A01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本申请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901,A01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所述处理器901,A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成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本申请的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用户接口、网络接口和存储器。
此外,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因此,本申请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方法的步骤。例如,本发明的存储器803,902,A02可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 (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 (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基于图6~11的实施例,本申请还提出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包含至少1个本申请中任意一个中间设备的实施例和/或至少1个本申请中任意一个网络设备的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移动通信系统还包含至少1个本申请任意一个终端设备的实施例。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第二”是为了区分同一名称的多个客体,不是用于限定顺序或大小。如非具体说明,没有其他特别的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广播信令指示方法,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包含网络设备、中间设备和终端设备;所述网络设备发出的业务信号直接到达终端设备或经所述中间设备反射至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方法包括:
第一下行信令,用于调度中间设备的系统消息;
第二下行信令,用于调度终端设备的系统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下行信令的加扰标识与所述第二下行信令的加扰标识不同,和/或,
所述第一下行信令的控制信道集合与所述第二下行信令的控制信道集合不同,和/或,
所述第一下行信令的搜索空间与所述第二下行信令的搜索空间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广播信令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信令所在的控制信道集合的频域位置,为第二下行信令的搜索空间的频域位置结合频域偏置信息获得或者是预先配置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广播信令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行信令所在的控制信道集合的时域位置,为第二下行信令的搜索空间的时域位置结合时域偏置信息获得或者是预先配置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广播信令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终端设备的系统消息和用于中间设备的系统消息不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广播信令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包含专用于中间设备的第一标识,和/或,所述标识包含专用于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广播信令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三下行信令用于变更中间设备系统信息;所述第三下行信令占用用于终端的下行控制信令的保留比特。
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广播信令指示方法,用于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标识和系统消息,
通过标识加扰下行物理控制信道,发送所述第一下行信令和/或所述第二下行信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广播信令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发送寻呼标识加扰的第三下行信令,所述第三下行信令用于无线中间设备的系统信息变更;所述第三下行信令占用用于终端的下行控制信令的保留比特,与终端获取系统信息变更进行区分。
9.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广播信令指示方法,用于中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第一标识解扰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所述第一下行信令;
根据所述第一下行信令的指示获取用于中间设备的系统消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广播信令指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以下步骤:
所述中间设备,检测寻呼标识加扰的第三下行信令,获得用于无线中间设备的系统信息变更;所述第三下行信令占用用于终端的下行控制信令的保留比特,与终端获取系统信息变更进行区分。
11.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广播信令指示方法,用于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通过第二标识解扰下行控制信道,接收第二下行信令;
根据所述第二下行信令的指示获取用于终端设备的系统消息。
12.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中至少一个模块,用于以下至少一个功能:确定控制信道集合和/或搜索空间;确定加扰标识;发送所述第一下行信令和/或所述第二下行信令。
13.一种中间设备,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6、9~10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设备中至少一个模块,用于以下至少一个功能:确定用于中间设备的控制信道集合和、或搜索空间;通过第一标识解扰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所述第一下行信令;根据所述第一下行信令的指示获取用于中间设备的系统消息。
14.一种终端设备,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6、11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中至少一个模块,用于以下至少一个功能:确定用于终端设备的控制信道集合和/或搜索空间;通过第二标识解扰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所述第二下行信令;根据所述第二下行信令的指示获取用于中间设备的系统消息。
15.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中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6.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17.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至少1个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设备和/或至少1个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中间设备。
18.一种移动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至少1个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
CN202210465872.XA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广播信令指示方法和设备 Pending CN1149008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5872.XA CN114900889A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广播信令指示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65872.XA CN114900889A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广播信令指示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0889A true CN114900889A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19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65872.XA Pending CN114900889A (zh) 2022-04-29 2022-04-29 一种广播信令指示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00889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40706B2 (en) Data transmissions during base station beamsweep
US10064086B2 (en) Signaling of system information to MTC-devices
CN113727363B (zh) 一种中间节点的波束管理方法和设备
US10701620B2 (en) Methods, network node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handling access information
AU2013386897A1 (en) Signaling of system information to MTC-devices
US11902934B2 (en) Paging enhancement for new radio-unlicensed (NR-U) light
US11895634B2 (en) Control resource set (CORESET) configuration for narrowband new radio (NR)
CN111818603B (zh) 一种波束切换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WO2021096999A1 (en) Qcl determination for a-csi-rs in full duplex systems
WO2021179248A1 (en) Dynamic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resource allocation
US20230029858A1 (en) Rules for overlapped signals with full duplex capability
US20230300892A1 (e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nodes, and storage media
EP3437383B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and associated terminal device
US11968636B2 (en)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nd devices thereof
CN114900889A (zh) 一种广播信令指示方法和设备
CN116438906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随机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CN112469122A (zh) 一种广播信道指示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WO2022217534A1 (en) Coreset0 design for non-traditional numerologies
WO2023164834A1 (en) Random access channel occasion configurations for random access preamble repetitions
CN114826365A (zh) 一种开关信令指示方法和设备
WO2022077398A1 (en) High frequency beam switching
EP4356664A2 (en) Paging early indication enhancements
TW202224475A (zh) 無線通訊系統中的上行鏈路分配
CN116939823A (zh) 用于网络控制的中继器的同步信号生成和发射的过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