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00470A -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00470A
CN114900470A CN202210684605.1A CN202210684605A CN114900470A CN 114900470 A CN114900470 A CN 114900470A CN 202210684605 A CN202210684605 A CN 202210684605A CN 114900470 A CN114900470 A CN 1149004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downlink
flows
equipment
dynamic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846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00470B (zh
Inventor
刘宇龙
高雨
岳龙广
林雪峰
陈晓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Unicom Cloud Dat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Unicom Cloud Dat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Unicom Cloud Data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8460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004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004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04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004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04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96Bandwidth or capacity management, i.e. automatically increasing or decreasing capac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流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云平台,包括:通过第一设备接收M个待转发流量;每个待转发流量为上行流量或下行流量;第一设备为在云平台的网络节点中创建的,对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的虚拟网络设备;M为整数,M≥2;若M个待转发流量中包括N个下行流量,将N个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二设备;第二设备为在云平台的网络节点中创建的,通过下行流量控制规则对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的虚拟网络设备;下行流量控制规则对多个动态网络地址的多个下行流量进行带宽共享;每个下行流量对应一个动态网络地址;N为整数,1≤N≤M;通过第二设备对N个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发送至每个下行流量对应的目的虚拟机。

Description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云计算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流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Openstack是云计算平台的主流解决方案,当虚拟机绑定floating ip后,可以进行南北向通信。
在Openstack中,每个租户可以拥有多个floating ip,每个floating ip具有相应的带宽资源。为了避免单个floating ip的带宽资源的闲置浪费,目前,多个floating ip可以进行带宽共享以及对多个floating ip带宽共享时的流量控制。
然而,针对多个floating ip,在下行流量无法实现带宽共享。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流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针对多个floating ip,在下行流量无法实现带宽共享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应用于云平台,所述方法包括:通过第一设备接收M个待转发流量;每个所述待转发流量为上行流量或下行流量;所述第一设备为在云平台的网络节点中创建的,且用于对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的虚拟网络设备;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若M个所述待转发流量中包括N个下行流量,则将N个所述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在云平台的网络节点中创建的,且通过下行流量控制规则对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的虚拟网络设备;所述下行流量控制规则用于对来自多个动态网络地址的多个下行流量进行带宽共享;每个所述下行流量对应一个动态网络地址;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通过所述第二设备对N个所述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并发送至每个所述下行流量对应的目的虚拟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N个所述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二设备,包括:将N个所述下行流量通过重定向数据传输通道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重定向数据传输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设备对应的第一队列、重定向过滤器和第二设备对应的第二队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上设置有第二队列;所述第二队列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一分类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分类器对应有下行流量控制规则;其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二设备对N个所述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并发送至每个所述下行流量对应的目的虚拟机,包括:针对N个下行流量中每个下行流量,根据每个所述下行流量对应的动态网络地址,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器将每个所述下行流量转发至与所述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第一分类器;根据所述第一分类器对应的下行流量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一分类器中的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通过所述第二过滤器将流量控制后的下行流量转发至所述下行流量的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目的虚拟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行流量控制规则,包括:多个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下行流量所需的带宽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带宽,且所述多个动态网络地址中每个动态网络地址可使用其他动态网络地址的空闲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M个所述待转发流量中包括P个上行流量,则通过所述第一设备对P个所述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并发送至外部网络;所述P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且所述P与所述N之和等于所述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上设置有第三队列;所述第三队列包括第三过滤器、第二分类器和第四过滤器;所述第二分类器对应有上行流量控制规则;其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一设备对P个所述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并发送至外部网络,包括:针对P个上行流量中每个上行流量,根据每个所述上行流量对应的动态网络地址,通过所述第三过滤器将每个所述上行流量转发至与所述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第二分类器;根据所述第二分类器对应的上行流量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分类器中的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通过所述第四过滤器将流量控制后的上行流量转发至所述外部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行流量控制规则,包括:多个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上行流量所需的带宽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带宽,且所述多个动态网络地址中每个动态网络地址可使用其他动态网络地址的空闲带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第一设备接收M个待转发流量;每个所述待转发流量为上行流量或下行流量;所述第一设备为在云平台的网络节点中创建的,且用于对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的虚拟网络设备;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重定向模块,用于若M个所述待转发流量中包括N个下行流量,则将N个所述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在云平台的网络节点中创建的,且通过下行流量控制规则对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的虚拟网络设备;所述下行流量控制规则用于对来自N个动态网络地址的N个下行流量进行带宽共享;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每个所述下行流量对应一个浮动Ip地址;流量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设备对N个所述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并发送至每个所述下行流量对应的目的虚拟机。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流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第一设备接收M个待转发流量;每个待转发流量为上行流量或下行流量;第一设备为在云平台的网络节点中创建的,且用于对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的虚拟网络设备;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若M个待转发流量中包括N个下行流量,则将N个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二设备;第二设备为在云平台的网络节点中创建的,且通过下行流量控制规则对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的虚拟网络设备;下行流量控制规则用于对来自N个动态网络地址的N个下行流量进行带宽共享;N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每个待转发流量对应一个动态网络地址;通过第二设备对N个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并发送至每个下行流量对应的目的虚拟机。由于通过第一设备接收M个待转发流量之后,是将M个待转发流量中的N个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二设备进行流量控制,通过下行流量控制规则对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的虚拟网络设备;下行流量控制规则用于对来自N个动态网络地址的N个下行流量进行带宽共享;因此,能够实现对多个浮动Ip地址对应的下行流量进行带宽共享。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penstack平台的网络架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流量传输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过滤器与HTB队列的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行流量传输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申请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术语解释:
南向接口:管理其他厂家网管或者设备的接口,即向下提供的接口。可以理解为是上行接口,即通向网络上层的接口。通过南向接口能够进行南向通信。
北向接口:提供给其他厂家或运营商进行接入和管理的接口,即向上提供的接口。可以理解为是下行接口,即从网络通向虚拟机的接口。通过北向接口能够进行北向通信。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场景包括:控制端11和云平台12;其中,控制端11可以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Ipad、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
可选的,云平台12可以是Openstack平台,Openstack是开源Iaas云计算的主流产品,其对于虚拟机的南北向通信,提供了snat(源地址转换)和绑定floating ip(浮动ip)两种方式,snat能够提供北向通信;浮动ip是指云平台中可以随意分配的公网地址,例如由32位2进制数组成的IPV4地址格式,而虚拟机绑定floating ip后,可以进行南北向通信。
示例性地,假设一个租户向Openstack平台申请了多个floating ip,分别称为floating ip1、floating ip2和floating ip3,且租户针对floating ip1、floating ip2和floating ip3申请的带宽分别为10M、20M和50M,则Openstack分别对floating ip1、floating ip2和floating ip3设置一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策略(Policy),之后流量控制器(Traffic Control,TC)根据每个floating ip对应的QOS策略对该floating ip下的流量进行流量控制。
当floating ip1的最大占用带宽长时间处于不满10M,例如5M时,floating ip2和floating ip3也不会使用floating ip1的剩余带宽。如此,便会造成floating ip1的带宽资源闲置浪费,带宽利用率较低。
为了提高带宽利用率,目前,流量控制器针对多个floating ip,在上行流量实现了带宽共享以及多个floating ip带宽共享时的流量控制,而针对多floating ip进行下行流量控制时,仅通过判断当前流量所需的带宽是否超过最大带宽,若超过,则将超过最大带宽的流量丢弃,若未超过,则将当前流量全部放行。使得针对多个floating ip,无法实现在下行流量进行带宽共享。
另外,Openstack中,当用户的多个floating ip中的一个floating ip的带宽值发生变化,只能通过人工操作修改单个floating ip的带宽值,这样使得带宽的修改较为不便,且无法实现自动且动态分配各个floating ip之间的带宽资源,使得在带宽激增或者空闲的情况下,无法弹性分配带宽资源。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发明人提出如下技术构思:当第一设备接收到M个待转发流量时,将M个待转发流量中的下行流量重定向至第二设备,并在第二设备中对M个待转发流量中的下行流量使用下行流量控制规则进行流量控制,下行流量控制规则能够对来自N个动态网络地址的N个下行流量进行带宽共享,从而实现对下行流量进行控制,对多个floating ip的下行流量进行带宽共享以及流量控制,和自动且动态地分配各个floatingip之间的带宽资源,使得在带宽激增或者空闲的情况下,弹性分配带宽资源。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平台的网络架构图。如图2所示,该云平台包括:控制节点、计算节点、网络节点和存储节点;该4个节点可以安装在一台机器上进行单机部署,也可以安装在不同的机器上。其中,控制节点负责对计算节点、网络节点和存储节点进行控制,例如,虚拟机的建立、迁移、网络分配和存储分配等;计算节点负责虚拟机的运行;网络节点负责对外网络(外网)与对内网络(内网)之间的通信。存储节点负责对虚拟机的额外存储管理等。
其中,网络节点包括:第一设备(也称为qg设备)和第二设备(也称为qi设备);第一设备也称为出网设备,用于对出网络方向的流量,即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
第二设备也称为入网设备,用于对入网络方向的流量,即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其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均为虚拟网络设备,可以理解为是用于流量转发的虚拟网络端口。
计算节点可以是虚拟机。
控制节点可以是物理机,也可以是虚拟机,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存储节点可以是存储器。
基于图2所示的云平台的网络架构,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量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一。如图3所示,该流量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301、通过第一设备接收M个待转发流量;M个待转发流量中每个待转发流量为上行流量或下行流量;第一设备为在云平台的网络节点中创建的,且用于对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的虚拟网络设备;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本实施例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云平台。可选的,云平台可以是openstack平台。
本实施例中,上行流量是指,虚拟机向因特网(Internet)发送的字节数。示例性地,当用户将自己电脑里的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源上传至网络硬盘时,即产生上行流量。下行流量是指,从网络中下载的字节数。示例性地,当用户下载视频、音频、图片等资源时,即产生下行流量。
请继续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设备可以为云平台中的qg设备。无论是上行流量还是下行流量,都通过qg设备进行接收,并判断待转发流量是上行流量或下行流量,以及根据判断结果确定是在qg设备还是qi设备进行流量控制,若确定待转发流量是下行流量,则需要将待转发流量重定向至qi设备,并通过qi设备进行流量控制,若确定待转发流量是上行流量,则直接由qg设备进行流量控制。
可选的,针对M个待转发流量中每个待转发流量,可以根据每个待转发流量对应的qg设备的接收端口,确定每个待转发流量为上行流量或下行流量。具体的,qg设备的接收端口包括上行流量接收端口和下行流量接收端口,若每个待转发流量来自上行流量接收端口,则确定每个待转发流量为上行流量;若每个待转发流量来自下行流量接收端口,则确定待转发流量为下行流量。
S302、若M个待转发流量中包括N个下行流量,则将N个待转发流量重定向到第二设备;第二设备为在云平台的网络节点中创建的,且通过下行流量控制规则对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的虚拟网络设备;下行流量控制规则用于对来自多个动态网络地址的多个下行流量进行带宽共享;N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每个待转发流量对应一个动态网络地址。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设备可以为云平台中的qi设备。可选的,动态网络地址可以是floating ip。
本实施例中,qg设备在判断待转发流量为下行流量时,需要将待转发流量重定向至qi设备,以在qi设备中对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实现带宽共享。
可选的,将N个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二设备,包括:将N个下行流量通过重定向数据传输通道传输至第二设备;其中,重定向数据传输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设备对应的第一队列、重定向过滤器和第二设备对应的第二队列。
可选的,在步骤S301之前,本实施例的方法还包括:获取用户通过控制端创建的QOS策略、针对QOS策略创建的双向带宽限制规则和QOS策略绑定的动态网络地址;根据获取的QOS策略、双向带宽限制规则(限速规则)和QOS策略绑定的动态网络地址生成指示消息;将指示消息发送至实现端。
可选的,控制端可以是云平台中的控制节点,实现端可以是云平台中的网络节点。
相应的,实现端执行如下步骤:接收指示消息;根据指示消息在虚拟路由器名称空间(qrouter-namespace)中创建第二设备、位于第一设备上的第一队列、位于第一设备上的重定向过滤器、位于第二设备上的第二队列;第二队列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一分类器和第二过滤器;第一分类器对应有下行流量控制规则。
其中,第一过滤器可以是多个,且多个第一过滤器中的至少一个第一过滤器对应一个第一分类器,每个第一过滤器对应一个动态网络地址,用于过滤出该第一过滤器对应的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下行流量,并将过滤出的下行流量转发至该第一过滤器对应的第一分类器中;第一分类器用于对接收到的下行流量使用下行流量控制规则进行流量控制;第一分类器可以是多个,且多个第一分类器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分类器对应一个第二过滤器,每个第二过滤器对应一个动态网络地址,用于过滤出该第二过滤器对应的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下行流量,并转发至该下行流量的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目的虚拟机。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量传输过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Qdisc Ingress为第一设备对应的第一队列,用于接收N个下行流量,并对N个下行流量进行流量预整形,流量预整形包括:流量入方向的处理、限速和丢包。重定向过滤器(Class with rate limit),用于将Qdisc Ingress中的N个下行流量导入qi设备的HTB队列(第二设备对应的第二队列)。图4中右边矩形框内的每个Class with rate limit代表qi设备对应的第一分类器,每个第一分类器对应一个下行流量限速规则,每个第一分类器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二过滤器,如图4中右边矩形框所示,当Class with rate limit连接Filter match dst IP0(对应动态网络地址flip0)时,代表该第一分类器用于针对动态网络地址为flip0的下行流量进行限速,而该第一分类器连接的第二过滤器则用于过滤出动态网络地址为flip0的下行流量,当Class with rate limit同时连接Filter match dst IP1(对应动态网络地址flip1)、Filter match dst IP2(对应动态网络地址flip2)和Filter match dst IP3(对应动态网络地址flip3)时,代表该限速规则的第一分类器用于针对动态网络地址为flip1、flip2和flip3的下行流量进行限速,而该限速规则的第一分类器对应的3个第二过滤器则分别用于过滤出动态网络地址为flip1、flip2和flip3的下行流量。
S303、通过第二设备对N个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并发送至每个下行流量对应的目的虚拟机。
可选的,第二设备上设置有第二队列;第二队列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一分类器和第二过滤器;第一分类器对应有下行流量控制规则;通过第二设备对N个待转发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并发送至每个下行流量对应的目的虚拟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1、针对N个下行流量中每个下行流量,根据每个下行流量对应的动态网络地址,通过第一过滤器将每个下行流量转发至与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第一分类器。
本实施例中,第二队列可以是HTB队列。即在第二设备中创建HTB队列,HTB队列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分类器,每个第一分类器对应一个下行流量控制规则(限速规则),一个下行流量控制规则可以对应N个动态网络地址,即HTB队列用于接收N个下行流量,并对N个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
步骤a2、根据第一分类器对应的下行流量控制规则对第一分类器中的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
其中,下行流量控制规则,包括:多个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下行流量所使用的带宽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带宽,且多个动态网络地址中每个动态网络地址可使用其他动态网络地址的空闲带宽。
本实施例中,绑定同一下行流量控制规则的多个动态网络地址中,每个动态网络地址分配有固定的带宽配额,且多个动态网络地址的固定带宽配额总和为第一预设带宽,每个动态网络地址能够使用分配的带宽配额,并且在分配的带宽配额不能满足该动态网络地址的下行流量所需的带宽,而其他动态网络地址的带宽配额存在剩余带宽时,可以借用其他动态网络地址的剩余带宽。
可选的,在带宽借出的过程中,若其他动态网络地址的下行流量的数据量增大,还可以收回借出的剩余带宽,以保证其他动态网络地址的带宽配额。
举例来说,多个动态网络地址分别包括动态网络地址1、动态网络地址2和动态网络地址3;且动态网络地址1、动态网络地址2和动态网络地址3的共享带宽为100M,即动态网络地址1、动态网络地址2和动态网络地址3所使用的带宽总和不超过100M,动态网络地址1、动态网络地址2和动态网络地址3的带宽配额分别为40M、20M、20M,则意味着当动态网络地址1、动态网络地址2和动态网络地址3对应的下行流量进入第一分类器之后,动态网络地址1、动态网络地址2和动态网络地址3各自能够使用的定额带宽分别为40M、20M、20M,而当动态网络地址1所使用的带宽(30M)未达到带宽配额时,动态网络地址2所需带宽(30M)超过带宽配额时,则动态网络地址2可以借用动态网络地址1的剩余带宽10M,而当动态网络地址1的数据量增大,所需带宽为35M,则动态网络地址1可以收回借用给动态网络地址2的5M带宽,以优先保证动态网络地址1的带宽配额。
步骤a3、通过第二过滤器将流量控制后的下行流量转发至下行流量的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目的虚拟机。
由于每个第一分类器可能对应多个第二过滤器,也即第二分类器对多个动态网络地址的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因此,还需要通过第二过滤器过滤出每个动态网络地址的下行流量,并转发至每个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目的虚拟机。
请继续参阅图4,根据流量控制规则对HTB队列中的N个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之后,将每个下行流量对应的动态网络地址转换为虚拟机的源地址,并将每个下行流量转发至源地址对应的虚拟机。
本实施例通过第一设备接收M个待转发流量;每个待转发流量为上行流量或下行流量;第一设备为在云平台的网络节点中创建的,且用于对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的虚拟网络设备;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若M个待转发流量中包括N个下行流量,则将N个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二设备;第二设备为在云平台的网络节点中创建的,且通过下行流量控制规则对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的虚拟网络设备;下行流量控制规则用于对来自N个动态网络地址的N个下行流量进行带宽共享;N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每个待转发流量对应一个动态网络地址;通过第二设备对N个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并发送至每个下行流量对应的目的虚拟机。由于通过第一设备接收M个待转发流量之后,是将M个待转发流量中的N个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二设备进行流量控制,通过下行流量控制规则对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的虚拟网络设备;下行流量控制规则用于对来自N个动态网络地址的N个下行流量进行带宽共享;因此,能够实现对多个浮动Ip地址对应的下行流量进行带宽共享。
在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若M个待转发流量中包括P个上行流量,则通过第一设备对P个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并发送至外部网络;P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且P与N之和等于M。
可选的,第一设备上设置有第三队列;第三队列包括第三过滤器、第二分类器和第四过滤器;第二分类器对应有上行流量控制规则;通过第一设备对P个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并发送至外部网络,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b1、针对P个上行流量中每个上行流量,根据每个上行流量对应的动态网络地址,通过第三过滤器将每个上行流量转发至与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第二分类器。
在步骤b1之前,实现端还需要执行如下步骤:接收指示消息;根据指示消息在第一设备上创建第三队列;第三队列包括第三过滤器、第二分类器和第四过滤器;第二分类器对应有上行流量控制规则。
其中,第三过滤器可以是多个,且多个第三过滤器中的至少一个第三过滤器对应一个第二分类器,每个第三过滤器对应一个动态网络地址,用于过滤出该第三过滤器对应的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上行流量,并将过滤出的上行流量转发至该第三过滤器对应的第二分类器中;第二分类器用于对接收到的上行流量使用上行流量控制规则进行流量控制;第二分类器可以是多个,且多个第二分类器中的至少一个第二分类器对应一个第四过滤器,每个第四过滤器对应一个动态网络地址,用于过滤出该第四过滤器对应的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上行流量,并转发至外部网络。
本实施例中,第三队列可以是HTB队列。即在第一设备中创建HTB队列,HTB队列中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分类器,每个第二分类器对应一个上行流量控制规则,一个上行流量控制规则可以对应P个动态网络地址,即HTB队列用于接收P个上行流量并对该P个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
请继续参阅图4中左边框示出的部分,Qdisc HTB代表HTB队列的排队规则,即上行流量到达pg设备后,首先进入HTB队列,每个Class with rate limit代表qg设备对应的第二分类器,每个第二分类器对应一个上行流量限速规则,如图4中左边矩形框所示,当Classwith rate limit连接Filter match src IP0(对应动态网络地址flip0)时,代表该第二分类器用于针对动态网络地址为flip0的上行流量进行限速,而该第二分类器连接的第四过滤器则用于过滤出动态网络地址为flip0的上行流量,当Class with rate limit同时连接Filter match src IP1(对应动态网络地址flip1)、Filter match src IP2(对应动态网络地址flip2)和Filter match src IP3(对应动态网络地址flip3)时,代表该限速规则的第二分类器用于针对动态网络地址为flip1、flip2、flip3的上行流量进行限速,而该限速规则的第二分类器对应的3个第四过滤器分别用于过滤出动态网络地址为flip1、flip2、flip3的上行流量。
步骤b2、根据第二分类器对应的上行流量控制规则对第二分类器中的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
其中,上行流量控制规则,包括:多个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上行流量所需的带宽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带宽,且多个动态网络地址中每个动态网络地址可使用其他动态网络地址的空闲带宽。
本实施例中,绑定同一上行流量控制规则的多个动态网络地址中,每个动态网络地址分配有固定的带宽配额,且多个动态网络地址的固定带宽配额总和为第二预设带宽,每个动态网络地址能够使用分配的带宽配额,并且在分配的带宽配额不能满足该动态网络地址的上行行流量所需的带宽,而其他动态网络地址的带宽配额存在剩余带宽时,可以借用其他动态网络地址的剩余带宽。
可选的,在带宽借出的过程中,若其他动态网络地址的上行行流量的数据量增大,还可以收回借出的剩余带宽,以保证其他动态网络地址的带宽配额。
举例来说,多个动态网络地址分别包括动态网络地址1、动态网络地址2和动态网络地址3;且动态网络地址1、动态网络地址2和动态网络地址3的共享带宽为100M,即动态网络地址1、动态网络地址2和动态网络地址3所使用的带宽总和不超过100M,动态网络地址1、动态网络地址2和动态网络地址3的带宽配额分别为40M、20M、20M,则意味着当动态网络地址1、动态网络地址2和动态网络地址3对应的上行行流量进入第二分类器之后,动态网络地址1、动态网络地址2和动态网络地址3各自能够使用的定额带宽分别为40M、20M、20M,而当动态网络地址1所使用的带宽(30M)未达到带宽配额时,动态网络地址2所需带宽(30M)超过带宽配额时,则动态网络地址2可以借用动态网络地址1的剩余带宽10M,而当动态网络地址1的数据量增大,所需带宽为35M,则动态网络地址1可以收回借用给动态网络地址2的5M带宽,以优先保证动态网络地址1的带宽配额。
步骤b3、通过第四过滤器将流量控制后的上行流量转发至外部网络。
由于每个第二分类器可能对应多个第四过滤器,也即第二分类器对多个动态网络地址的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因此,还需要通过第四过滤器过滤出每个动态网络地址的上行流量,并转发至外部网络。
上述实施例可以总结如下:通过控制端设置上行流量控制规则和下行流量控制规则。具体的,是由用户通过控制端创建QOS策略,QOS策略包括上行流量控制规则和下行流量控制规则,并且将多个浮动Ip地址与QOS策略进行绑定。之后,将绑定了多个浮动Ip地址的QOS策略发送至openstack平台的网络节点,则网络节点接收绑定了多个浮动Ip地址的QOS策略,并在虚拟路由器的命名空间(qrouter-namespace)中创建ifb设备,例如虚拟网络设备qi。之后,针对上行流量,通过在qg设备上创建HTB队列,并且通过qg设备对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以及,针对下行流量,在qg设备上创建ingress队列和重定向过滤器,和在qi设备上创建HTB队列,并通过qg设备的ingress队列接收待转发流量,以及将待转发流量通过重定向过滤器重定向到qi设备,并在qi设备上对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行流量和下行流量的传输过程进行介绍: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流量传输过程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当VM1、VM2和VM3需要从外部网络下载数据时,则会形成下行流量,此时,下载数据会首先到达qg设备,通过qg设备接收下载数据对应的下行流量,并重定向至qi设备,在qi设备进行流量控制之后,通过qr设备转发至对应的虚拟机(VM),例如,转发至图5中的VM1、VM2和VM3。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行流量传输过程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当VM1、VM2和VM3需要向外部网络上传数据时,则会形成上行流量,此时,VM1、VM2和VM3通过qr设备转发至qg设备,并通过qg设备发送至外部网络。可以看到,此时,不需要经过qi设备,即qi设备和qg设备分别用于对下行流量和上行流量进行带宽共享以及流量控制。
在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基础上,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量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接收模块71、重定向模块72和流量控制模块73;其中,接收模块71,用于通过第一设备接收M个待转发流量;每个所述待转发流量为上行流量或下行流量;所述第一设备为在云平台的网络节点中创建的,且用于对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的虚拟网络设备;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重定向模块72,用于若M个所述待转发流量中包括N个下行流量,则将N个所述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在云平台的网络节点中创建的,且通过下行流量控制规则对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的虚拟网络设备;所述下行流量控制规则用于对来自多个动态网络地址的多个下行流量进行带宽共享;每个所述下行流量对应一个动态网络地址;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流量控制模块73,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设备对N个所述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并发送至每个所述下行对应的目的虚拟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重定向模块72将N个所述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二设备时,具体包括:将N个所述下行流量通过重定向数据传输通道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其中,所述重定向数据传输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设备对应的第一队列、重定向过滤器和第二设备对应的第二队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设备上设置有第二队列;所述第二队列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一分类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分类器对应有下行流量控制规则;所述流量控制模块73通过所述第二设备对N个所述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并发送至每个所述下行流量对应的目的虚拟机,具体包括:针对N个下行流量中每个下行流量,根据每个所述下行流量对应的动态网络地址,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器将每个所述下行流量转发至与所述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第一分类器;根据所述第一分类器对应的下行流量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一分类器中的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通过所述第二过滤器将流量控制后的下行流量转发至所述下行流量的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目的虚拟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行流量控制规则,包括:多个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下行流量所需的带宽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带宽,且所述多个动态网络地址中每个动态网络地址可使用其他动态网络地址的空闲带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流量控制模块73,还用于若M个所述待转发流量中包括P个上行流量,则通过所述第一设备对P个所述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并发送至外部网络;所述P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且所述P与所述N之和等于所述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上设置有第三队列;所述第三队列包括第三过滤器、第二分类器和第四过滤器;所述第二分类器对应有上行流量控制规则;所述流量控制模块73通过所述第一设备对P个所述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并发送至外部网络,具体包括:针对P个上行流量中每个上行流量,根据每个所述上行流量对应的动态网络地址,通过所述第三过滤器将每个所述上行流量转发至与所述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第二分类器;根据所述第二分类器对应的上行流量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分类器中的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通过所述第四过滤器将流量控制后的上行流量转发至所述外部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行流量控制规则,包括:多个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上行流量所需的带宽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带宽,且所述多个动态网络地址中每个动态网络地址可使用其他动态网络地址的空闲带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流量控制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流量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装置的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是一种逻辑功能的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集成到一个物理实体上,也可以物理上分开。且这些模块可以全部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全部以硬件的形式实现;还可以部分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用软件的形式实现,部分模块通过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流量控制模块73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装置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装置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装置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流量控制模块73的功能。其它模块的实现与之类似。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收发器81、处理器82、存储器83。
处理器82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处理器82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方案。处理器8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存储器83通过系统总线与处理器82连接并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存储器83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指令。
收发器81可以用于通过第一设备接收M个待转发流量。
系统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系统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收发器用于实现数据库访问装置与其他计算机(例如客户端、读写库和只读库)之间的通信。存储器可能包含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运行指令的芯片,该芯片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流量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该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流量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其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计算机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可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流量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云平台,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设备接收M个待转发流量;每个所述待转发流量为上行流量或下行流量;所述第一设备为在云平台的网络节点中创建的,且用于对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的虚拟网络设备;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若M个所述待转发流量中包括N个下行流量,则将N个所述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在云平台的网络节点中创建的,且通过下行流量控制规则对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的虚拟网络设备;所述下行流量控制规则用于对来自多个动态网络地址的多个下行流量进行带宽共享;每个所述下行流量对应一个动态网络地址;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
通过所述第二设备对N个所述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并发送至每个所述下行流量对应的目的虚拟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N个所述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二设备,包括:
将N个所述下行流量通过重定向数据传输通道传输至所述第二设备;
其中,所述重定向数据传输通道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设备对应的第一队列、重定向过滤器和第二设备对应的第二队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备上设置有第二队列;所述第二队列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一分类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分类器对应有下行流量控制规则;
其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二设备对N个所述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并发送至每个所述下行流量对应的目的虚拟机,包括:
针对N个下行流量中每个下行流量,根据每个所述下行流量对应的动态网络地址,通过所述第一过滤器将每个所述下行流量转发至与所述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第一分类器;
根据所述第一分类器对应的下行流量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一分类器中的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
通过所述第二过滤器将流量控制后的下行流量转发至所述下行流量的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目的虚拟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流量控制规则,包括:多个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下行流量所需的带宽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带宽,且所述多个动态网络地址中每个动态网络地址可使用其他动态网络地址的空闲带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M个所述待转发流量中包括P个上行流量,则通过所述第一设备对P个所述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并发送至外部网络;所述P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且所述P与所述N之和等于所述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上设置有第三队列;所述第三队列包括第三过滤器、第二分类器和第四过滤器;所述第二分类器对应有上行流量控制规则;
其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一设备对P个所述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并发送至外部网络,包括:
针对P个上行流量中每个上行流量,根据每个所述上行流量对应的动态网络地址,通过所述第三过滤器将每个所述上行流量转发至与所述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第二分类器;
根据所述第二分类器对应的上行流量控制规则对所述第二分类器中的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
通过所述第四过滤器将流量控制后的上行流量转发至所述外部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流量控制规则,包括:多个动态网络地址对应的上行流量所需的带宽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带宽,且所述多个动态网络地址中每个动态网络地址可使用其他动态网络地址的空闲带宽。
8.一种流量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第一设备接收M个待转发流量;每个所述待转发流量为上行流量或下行流量;所述第一设备为在云平台的网络节点中创建的,且用于对上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的虚拟网络设备;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重定向模块,用于若M个所述待转发流量中包括N个下行流量,则将N个所述下行流量重定向到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在云平台的网络节点中创建的,且通过下行流量控制规则对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的虚拟网络设备;所述下行流量控制规则用于对来自N个动态网络地址的N个下行流量进行带宽共享;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每个所述下行流量对应一个浮动Ip地址;
流量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二设备对N个所述下行流量进行流量控制,并发送至每个所述下行流量对应的目的虚拟机。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
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210684605.1A 2022-06-17 2022-06-17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9004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4605.1A CN114900470B (zh) 2022-06-17 2022-06-17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84605.1A CN114900470B (zh) 2022-06-17 2022-06-17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0470A true CN114900470A (zh) 2022-08-12
CN114900470B CN114900470B (zh) 2023-10-31

Family

ID=82728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84605.1A Active CN114900470B (zh) 2022-06-17 2022-06-17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00470B (zh)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8826A (zh) * 2009-07-20 2011-01-26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同一帐户下非连续多ip地址共享同一带宽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90967A (zh) * 2014-09-17 2016-04-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5592559A (zh) * 2016-02-16 2016-05-18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基站调度业务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15470A (zh) * 2016-01-27 2016-08-31 无锡华云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inux流量控制的弹性带宽配置方法
CN105915387A (zh) * 2016-05-31 2016-08-31 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IaaS云平台下云主机的外网带宽限速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978825A (zh) * 2016-07-15 2016-09-28 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云平台访问入口带宽共享方法
CN105991456A (zh) * 2015-02-06 2016-10-0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penFlow交换机、网络系统及带宽共享方法
CN106101015A (zh) * 2016-07-19 2016-11-09 广东药科大学 一种移动互联网流量类别标记方法和系统
WO2018045821A1 (zh) * 2016-09-06 2018-03-15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云主机数据发送、接收、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683607A (zh) * 2018-06-14 2018-10-19 新华三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机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WO2019211496A1 (en) * 2018-06-25 2019-1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function handling in the context of inter-management function mobility
CN112165435A (zh) * 2020-09-29 2021-01-01 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一种基于虚拟机网络服务质量的双向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2600684A (zh) * 2019-09-17 2021-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云业务的带宽管理及配置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3727394A (zh) * 2021-08-31 2021-11-30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共享带宽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8826A (zh) * 2009-07-20 2011-01-26 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 同一帐户下非连续多ip地址共享同一带宽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90967A (zh) * 2014-09-17 2016-04-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宽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5991456A (zh) * 2015-02-06 2016-10-05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penFlow交换机、网络系统及带宽共享方法
CN105915470A (zh) * 2016-01-27 2016-08-31 无锡华云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Linux流量控制的弹性带宽配置方法
CN105592559A (zh) * 2016-02-16 2016-05-18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基站调度业务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15387A (zh) * 2016-05-31 2016-08-31 新浪网技术(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IaaS云平台下云主机的外网带宽限速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978825A (zh) * 2016-07-15 2016-09-28 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云平台访问入口带宽共享方法
CN106101015A (zh) * 2016-07-19 2016-11-09 广东药科大学 一种移动互联网流量类别标记方法和系统
WO2018045821A1 (zh) * 2016-09-06 2018-03-15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云主机数据发送、接收、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683607A (zh) * 2018-06-14 2018-10-19 新华三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虚拟机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和服务器
WO2019211496A1 (en) * 2018-06-25 2019-11-0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function handling in the context of inter-management function mobility
CN112600684A (zh) * 2019-09-17 2021-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云业务的带宽管理及配置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2165435A (zh) * 2020-09-29 2021-01-01 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 一种基于虚拟机网络服务质量的双向流量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727394A (zh) * 2021-08-31 2021-11-30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共享带宽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RPAN CHATTOPADHYAY; BARTŁOMIEJ BŁASZCZYSZYN; EITAN ALTMAN: "Location Aware Opportunistic Bandwidth Sharing between Static and Mobile Users with Stochastic Learning in Cellular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 VOLUME: 18, ISSUE: 8, 01 AUGUST 2019) *
邱绍峰, 范戈: "波长共享的WDM无源光网络媒质接入控制算法及其性能分析", 光子学报, no. 0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0470B (zh) 2023-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05431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a content switch
EP3841723B1 (en) Elastic policy scaling in multi-cloud fabrics
US11474879B2 (en) Extending Berkeley Packet Filter semantics for hardware offloads
JP6335363B2 (ja) 仮想クラウドインフラストラクチャへの仮想セキュリティ装置アーキテクチャの提供
US20220294885A1 (en) Technologies for network packet processing between cloud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US8032653B1 (en) Guaranteed bandwidth sharing in a traffic shaping system
EP3629162B1 (en) Technologies for control plane separation at a 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
WO2018045821A1 (zh) 云主机数据发送、接收、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9873776B (zh) 一种组播报文负载分担的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11371694B (zh) 一种分流方法、装置和系统、处理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1343176B2 (en) Interconnect address based QoS regulation
WO2018057165A1 (en) Technologies for dynamically transitioning network traffic host buffer queues
CN114900470B (zh)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tufaili Intelligent network bandwidth allocation using SD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CN112671668A (zh) 一种neutron虚拟网络流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KR101799341B1 (ko) 가상 네트워크 기능의 확장 방법
Ara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Performance Testing Framework for High-Performance Inter-Container Communications
JP2016149717A (ja) 仮想ホームゲートウェイ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