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00221B - 一种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00221B
CN114900221B CN202210824198.XA CN202210824198A CN114900221B CN 114900221 B CN114900221 B CN 114900221B CN 202210824198 A CN202210824198 A CN 202210824198A CN 114900221 B CN114900221 B CN 1149002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peater
uplink
gain
preset
down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241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00221A (zh
Inventor
高鹏
胡金军
杨新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uor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uor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uor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uor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2419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002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002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02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002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02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04B7/15535Control of relay amplifier gai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07Relay station based processing for cell extension or control of coverage are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3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he radio access network or backbone network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方法和系统,基站网管定期统计下带有直放站的信源基站的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发送给直放站网管;直放站网管根据预设的判断规则,判断直放站是否需要调整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若是,则根据预设的调整规则进行调整。本发明可以根据直放站的上下行信号覆盖范围的实际差异,相应调整直放站的上行增益和下行增益,从而使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覆盖范围大致相同,减少无实际网络的发射区域,降低直放站的无用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基站无线覆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直放站,可将现网4G/5G信号进行耦合,迅速解决目标区域4G/5G信号有无问题,建设成本低,工程实施简单、迅速。
但是在现网工程建设中,直放站比较容易引起信源基站的底部噪声抬高,导致信源基站指标恶化,覆盖范围收缩。常规的方法是降低直放站上行增益来规避信源基站底部噪声的抬高量。移动通信基站为用户提供的服务为双向的,既有从基站到用户终端的下行方向信号,也有从用户终端到基站的上行信号。如果信源基站及信源基站所处环境复杂,底部噪声的限制因素会导致直放站上行增益严重缩水。
通常直放站均按上下行最大增益相同设计。下行增益过大,而上行增益因底部噪声限制而过小,那么直放站覆盖边缘区域就会出现有下行覆盖能力而无上行覆盖的现象。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可以平衡上下行信号覆盖范围的方法,避免两者不平衡,导致信源基站和直放站增加大量无效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方法和系统,可以平衡上下行信号覆盖范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站网管定期统计下带有直放站的信源基站的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并将所述信源基站的cellID,PCI,以及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发送给管理所述直放站的直放站网管;
S2.所述直放站网管根据所述信源基站的cellID,PCI,以及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和预设的判断规则,判断所述信源基站下带的直放站是否需要调整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若是,则根据预设的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直放站的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
更进一步的,所述预设的判断规则包括:
第一判断规则,判断所述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一阈值,若是,则判断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与上行增益的差值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根据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调低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
第二判断规则,判断所述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是否小于所述预设的第一阈值,若是,则判断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与上行增益的差值是否超出所述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根据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调高所述直放站的上行增益。
更进一步的,所述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为将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调整为所述上行增益与所述预设的第二阈值的和;
所述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为在所述直放站的上行增益基础上加上所述预设的第二阈值,作为新的上行增益。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阈值的范围为2-5dB,所述第二阈值的范围为3-8dB。
更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还包括步骤S3:所述基站网管定期统计下带有直放站的信源基站的上行弱覆盖率,并发送给所述直放站的直放站网管;
所述步骤S2还包括步骤S4:所述直放站网管根据所述信源基站的cellID,PCI,以及上行弱覆盖率,和预设的第三判断规则,判断所述信源基站下带的直放站是否需要调整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若是,则根据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直放站的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判断规则为判断所述上行弱覆盖率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三阈值,若是,则判断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与上行增益的差值是否超出所述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根据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调低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
更进一步的,所述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为将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调整为所述上行增益与所述预设的第二阈值的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系统,包括下带有直放站的信源基站,连接所述信源基站的基站网管,和连接所述基站网管和所述直放站的直放站网管;
所述基站网管包括用于定期统计所述信源基站的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的第一模块,和用于将所述信源基站的cellID,PCI,以及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发送给所述直放站网管的第二模块;
所述直放站网管包括用于根据所述信源基站的cellID,PCI,以及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和预设的判断规则,判断所述信源基站下带的直放站是否需要调整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的第三模块,和用于根据预设的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直放站的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的第四模块。
更进一步的,所述预设的判断规则包括:
第一判断规则,判断所述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一阈值,若是,则判断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与上行增益的差值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根据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调低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
第二判断规则,判断所述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是否小于所述预设的第一阈值,若是,则判断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与上行增益的差值是否超出所述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根据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调高所述直放站的上行增益;
所述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为将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调整为所述上行增益与所述预设的第二阈值的和;
所述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为在所述直放站的上行增益基础上加上所述预设的第二阈值,作为新的上行增益。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模块还定期统计下带有直放站的信源基站的上行弱覆盖率;
所述第二模块还发送所述上行弱覆盖率给所述直放站网管;
所述第三模块还根据所述信源基站的cellID,PCI,以及上行弱覆盖率,和预设的第三判断规则,判断所述信源基站下带的直放站是否需要调整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
所述第四模块还根据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直放站的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
所述第三判断规则为判断所述上行弱覆盖率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三阈值,若是,则判断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与上行增益的差值是否超出所述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根据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调低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
所述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为将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调整为所述上行增益与所述预设的第二阈值的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根据直放站的上下行信号覆盖范围的实际差异,相应调整直放站的上行增益和下行增益,从而使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覆盖范围大致相同,减少无实际网络的发射区域,降低直放站的无用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系统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方法步骤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按本发明实施例以外的其他顺序实施。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的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基站网管定期统计下带有直放站的信源基站的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并将信源基站的cellID(是指服务小区ID),PCI(Physical Cell Identifier,是指5G网络的服务小区物理标识),以及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发送给管理直放站的直放站网管;
S2.直放站网管根据信源基站的cellID,PCI,以及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和预设的判断规则,判断信源基站下带的直放站是否需要调整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若是,则根据预设的调整规则,调整直放站的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
具体的,预设的判断规则包括第一判断规则和第二判断规则。
第一判断规则是指,判断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一阈值,若是,则判断直放站的下行增益与上行增益的差值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根据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调低直放站的下行增益。
第二判断规则是指,判断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若是,则判断直放站的下行增益与上行增益的差值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根据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调高直放站的上行增益。
基站网管周期性地统计管辖范围内的多个下带有直放站的信源基站的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然后发送该信源基站的cellID和PCI,以及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给直放站网管。
直放站网管通过cellID和PCI可确定该信源基站下带的直放站ID,并通过直放站ID获得该直放站的上行增益和下行增益,再计算下行增益与上行增益的差值。
第一调整规则为将直放站的下行增益调整为上行增益与预设的第二阈值的和。通过第一调整规则可降低直放站的下行增益,将下行信号覆盖范围缩小,调整到与上行信号覆盖范围大致相同,基本平衡的状态,减少无实际网络的发射区域并降低了直放站的无用功耗。
第二调整规则为在直放站的上行增益基础上加上预设的第二阈值,作为新的上行增益。通过第二调整规则可增加上行增益,将上行信号覆盖范围增大,调整到与下行信号覆盖范围大致相同,基本平衡的状态,虽然增加了直放站发射功率,但是相应的上下行信号覆盖范围也扩大了,并减少了无实际网络的发射区域。
具体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第一阈值的范围设置为2-5dB或其他,第二阈值的范围设置为3-8dB或其他。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方法中,步骤S1还包括步骤S3:基站网管定期统计下带有直放站的信源基站的上行弱覆盖率,并发送给直放站的直放站网管;
步骤S2还包括步骤S4:直放站网管还根据信源基站的cellID,PCI,以及上行弱覆盖率,和预设的第三判断规则,判断信源基站下带的直放站是否需要调整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若是,则根据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调整直放站的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
其中,第三判断规则为判断上行弱覆盖率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三阈值,若是,则判断直放站的下行增益与上行增益的差值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根据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调低直放站的下行增益。
第三调整规则为将直放站的下行增益调整为上行增益与预设的第二阈值的和。通过第三调整规则可降低直放站的下行增益,将下行信号覆盖范围缩小,调整到与上行信号覆盖范围大致相同,基本平衡的状态,减少无实际网络的发射区域并降低了直放站功耗。
具体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第三阈值的范围设置为5%-10%或其他。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系统,包括下带有直放站的信源基站,连接所述信源基站的基站网管,和连接基站网管和直放站的直放站网管。直放站网管和基站网管之间可通过IP网络连接。直放站可以是一体化的直放站设备,具有两个天线,一个用于接收信号,一个用于发射信号。
基站网管包括用于定期统计信源基站的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的第一模块,和用于将信源基站的cellID,PCI,以及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发送给直放站网管的第二模块。
直放站网管包括用于根据信源基站的cellID,PCI,以及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和预设的判断规则,判断信源基站下带的直放站是否需要调整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的第三模块,和用于根据预设的调整规则,调整直放站的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的第四模块。
其中,预设的判断规则包括第一判断规则和第二判断规则。
第一判断规则是指,判断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一阈值,若是,则判断直放站的下行增益与上行增益的差值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根据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调低直放站的下行增益。
第二判断规则是指,判断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是否小于预设的第一阈值,若是,则判断直放站的下行增益与上行增益的差值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根据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调高直放站的上行增益。
基站网管的第一模块周期性地统计下管辖范围内的多个带有直放站的信源基站的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然后基站网管的第二模块发送该信源基站的cellID和PCI,以及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给直放站网管。
直放站网管的第三模块通过cellID和PCI可确定该信源基站下带的直放站ID,并通过直放站ID获得该直放站的上行增益和下行增益,再计算下行增益与上行增益的差值。
第一调整规则为将直放站的下行增益调整为上行增益与预设的第二阈值的和。通过第一调整规则可降低直放站的下行增益,将下行信号覆盖范围缩小,调整到与上行信号覆盖范围大致相同,基本平衡的状态,减少无实际网络的发射区域并降低了直放站的无用功耗。
第二调整规则为在直放站的上行增益基础上加上预设的第二阈值,作为新的上行增益。通过第二调整规则可增加上行增益,将上行信号覆盖范围增大,调整到与下行信号覆盖范围大致相同,基本平衡的状态,虽然增加了直放站发射功率,但是相应的上下行信号覆盖范围也扩大了,并减少了无实际网络的发射区域。
具体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第一阈值的范围设置为2-5dB或其他,第二阈值的范围设置为3-8dB或其他。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系统中,基站网管的第一模块还定期统计下带有直放站的信源基站的上行弱覆盖率。基站网管的第二模块还发送上行弱覆盖率给直放站网管。
直放站网管的第三模块还根据信源基站的cellID,PCI,以及上行弱覆盖率,和预设的第三判断规则,判断信源基站下带的直放站是否需要调整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直放站网管的第四模块还根据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调整直放站的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
第三判断规则为判断上行弱覆盖率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三阈值,若是,则判断直放站的下行增益与上行增益的差值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根据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调低直放站的下行增益;
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为将直放站的下行增益调整为上行增益与预设的第二阈值的和。
其中,第三判断规则为判断上行弱覆盖率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三阈值,若是,则判断直放站的下行增益与上行增益的差值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根据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调低直放站的下行增益。
第三调整规则为将直放站的下行增益调整为上行增益与预设的第二阈值的和。通过第三调整规则可降低直放站的下行增益,将下行信号覆盖范围缩小,调整到与上行信号覆盖范围大致相同,基本平衡的状态,减少无实际网络的发射区域并降低了直放站功耗。
具体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将第三阈值的范围设置为5%-10%或其他。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方法和系统,可以根据直放站的上下行信号覆盖范围的实际差异,相应调整直放站的上行增益和下行增益,从而使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覆盖范围大致相同,减少无实际网络的发射区域,降低直放站的无用功耗。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如对各个实施例中的不同特征进行组合等,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基站网管定期统计下带有直放站的信源基站的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并将所述信源基站的cellID,PCI,以及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发送给管理所述直放站的直放站网管;
S2.所述直放站网管根据所述信源基站的cellID,PCI,以及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和预设的判断规则,判断所述信源基站下带的直放站是否需要调整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若是,则根据预设的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直放站的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
所述预设的判断规则包括:
第一判断规则,判断所述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一阈值,若是,则判断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与上行增益的差值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根据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调低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
第二判断规则,判断所述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是否小于所述预设的第一阈值,若是,则判断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与上行增益的差值是否超出所述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根据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调高所述直放站的上行增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为将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调整为所述上行增益与所述预设的第二阈值的和;
所述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为在所述直放站的上行增益基础上加上所述预设的第二阈值,作为新的上行增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阈值的范围为2-5dB,所述第二阈值的范围为3-8dB。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还包括步骤S3:所述基站网管定期统计下带有直放站的信源基站的上行弱覆盖率,并发送给所述直放站的直放站网管;
所述步骤S2还包括步骤S4:所述直放站网管根据所述信源基站的cellID,PCI,以及上行弱覆盖率,和预设的第三判断规则,判断所述信源基站下带的直放站是否需要调整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若是,则根据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直放站的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所述第三判断规则为判断所述上行弱覆盖率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三阈值,若是,则判断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与上行增益的差值是否超出所述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根据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调低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阈值的范围为5%-10%。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为将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调整为所述上行增益与所述预设的第二阈值的和。
7.一种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带有直放站的信源基站,连接所述信源基站的基站网管,和连接所述基站网管和所述直放站的直放站网管;
所述基站网管包括用于定期统计所述信源基站的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的第一模块,和用于将所述信源基站的cellID,PCI,以及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发送给所述直放站网管的第二模块;
所述直放站网管包括用于根据所述信源基站的cellID,PCI,以及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和预设的判断规则,判断所述信源基站下带的直放站是否需要调整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的第三模块,和用于根据预设的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直放站的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的第四模块;所述预设的判断规则包括:
第一判断规则,判断所述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一阈值,若是,则判断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与上行增益的差值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根据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调低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
第二判断规则,判断所述上行干扰电平值或底部噪声抬高量是否小于所述预设的第一阈值,若是,则判断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与上行增益的差值是否超出所述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根据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调高所述直放站的上行增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的第一调整规则为将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调整为所述上行增益与所述预设的第二阈值的和;
所述预设的第二调整规则为在所述直放站的上行增益基础上加上所述预设的第二阈值,作为新的上行增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还定期统计下带有直放站的信源基站的上行弱覆盖率;
所述第二模块还发送所述上行弱覆盖率给所述直放站网管;
所述第三模块还根据所述信源基站的cellID,PCI,以及上行弱覆盖率,和预设的第三判断规则,判断所述信源基站下带的直放站是否需要调整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
所述第四模块还根据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调整所述直放站的上行增益或下行增益;
所述第三判断规则为判断所述上行弱覆盖率是否超出预设的第三阈值,若是,则判断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与上行增益的差值是否超出所述预设的第二阈值,若是,则根据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调低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
所述预设的第三调整规则为将所述直放站的下行增益调整为所述上行增益与所述预设的第二阈值的和。
CN202210824198.XA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方法和系统 Active CN1149002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4198.XA CN114900221B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24198.XA CN114900221B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0221A CN114900221A (zh) 2022-08-12
CN114900221B true CN114900221B (zh) 2022-10-04

Family

ID=82729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24198.XA Active CN114900221B (zh) 2022-07-14 2022-07-14 一种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0022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85788B (zh) * 2022-08-23 2022-11-15 深圳国人无线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直放站上行增益的方法和系统
CN115987365B (zh) * 2023-03-17 2023-06-02 深圳国人无线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配置直放站实际输出功率值的方法和系统
CN117278089B (zh) * 2023-11-21 2024-03-26 深圳国人无线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自适应调整增益的方法和直放站系统
CN117527029B (zh) * 2024-01-03 2024-04-19 深圳国人无线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提升直放站覆盖能力的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6522A (zh) * 2021-07-21 2021-12-03 北京赫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5g直放站信号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23881A1 (en) * 2000-10-18 2002-04-18 Dps Wireless Inc. Adaptive personal repeater
WO2002098014A2 (en) * 2001-05-29 2002-12-05 Spotwave Wireless Inc. Intelligent gain control in an on-frequency repeater
CN201004641Y (zh) * 2007-01-09 2008-01-09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用fsk信号作为导频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的直放站
CN101202573B (zh) * 2007-03-30 2012-01-11 厦门特力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直放站及其参数自动调整方法
CN101102556A (zh) * 2007-06-19 2008-01-09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减小gsm直放站上行噪声对基站产生干扰的方法
CN102368855B (zh) * 2011-09-30 2012-10-31 武汉中昊信科技有限公司 令中继覆盖系统满足基站引入干扰门限要求的方法
CN105992330B (zh) * 2015-01-28 2019-10-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增益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10474691B (zh) * 2019-08-09 2021-06-25 三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增益控制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6522A (zh) * 2021-07-21 2021-12-03 北京赫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5g直放站信号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0221A (zh) 2022-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900221B (zh) 一种自适应调整直放站上下行增益的方法和系统
US8126403B2 (en) Estimating and limit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US7577456B2 (en) Using uplink relative path gain related measurements to support uplink resource management
RU2390954C2 (ru) Управление помехой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CN101778463B (zh) 一种家庭基站及其发射功率设置方法
US6226525B1 (en) Power control of LMDS/LMCS base station to provide rain fade compensation
JP3389951B2 (ja) 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該cdma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下り回線送信電力制御方法
CN102017734A (zh) 利用降低干扰请求和干扰指示符进行的干扰管理
US9026055B2 (en) Power control technique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in multi-tier networks
CN102056218A (zh) 上行链路功率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EP2189013B1 (en) A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active set in a cellular radio system
CN101127540B (zh)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030156554A1 (en) Method for regulat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a radio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5987365A (zh) 一种自动配置直放站实际输出功率值的方法和系统
CN102143502A (zh) 一种覆盖自优化的方法及实现该方法的家用基站
CN103533628A (zh) 一种下行功率分配方法
US20150304881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digital unit, and method of establishing joint transmission area in the system
CN106686713B (zh) 一种上行干扰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5072653B (zh) 一种异构网络中边缘用户小区选择方法
CN115085788B (zh) 一种调整直放站上行增益的方法和系统
CN102781084A (zh) 一种半静态上行功率控制方法
CN112996095A (zh) 一种基站自适应下行功率调整方法
CN104202807A (zh)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2685757B (zh) 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及系统
CN100359979C (zh) 一种扩大覆盖范围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