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96953A - 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及分解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及分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96953A
CN114896953A CN202210447739.1A CN202210447739A CN114896953A CN 114896953 A CN114896953 A CN 114896953A CN 202210447739 A CN202210447739 A CN 202210447739A CN 114896953 A CN114896953 A CN 114896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
vehicle body
stiffness
output
roll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4773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96953B (zh
Inventor
周鼎
罗凯杰
丁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4773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969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96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69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969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69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10Text processing
    • G06F40/166Editing, e.g. inserting or deleting
    • G06F40/177Editing, e.g. inserting or deleting of tables; using ruled lines
    • G06F40/18Editing, e.g. inserting or deleting of tables; using ruled lines of spreadshee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40/00Handling natural language data
    • G06F40/10Text processing
    • G06F40/166Editing, e.g. inserting or deleting
    • G06F40/174Form filling; Merg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Algebra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及分解装置。在EXCEL中构建车身侧倾刚度分解计算表,在分解计算表中创建包含车身侧倾刚度目标值、目标侧向加速度、悬架侧倾中心至地面高度、轴距、质心距地面高度、质心距前轴水平距离、簧载质量、重力加速度、驱动系数和操控指数的输入项,在分解计算表中构建包含目标侧向加速度下的车身侧倾角、侧倾力臂长度、侧倾力矩、整车侧倾角刚度、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悬架侧倾角刚度的输出项;在分解计算表中构建设计公式,将输入项与对应的输出项联系起来;在输入项内输入目标值,输出项得到相应的设计计算值。本发明的正向分解方法节省了验证时间、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及分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及分解装置。
背景技术
应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在系统级和零部件级参数完备的情况下,建立相对完备的整车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整车工况的仿真计算,校核所关注的关键性能指标是否在设计范围内。如果所关注的性能指标超出设计范围,则通过调整零部件的相关几何尺寸或性能参数等相关参数,经过多轮次的仿真循环,直到所关注的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范围的要求,此时所对应的零部件的相关几何尺寸或性能参数即为分解完成的零部件对应的关键指标。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1、在项目开发早期,不可能提供完备的系统级和零部件级的参数用以建立相对完备的整车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仿真结果的精准性无法保证;
2、该方法是一种逆向试错的方式进行开发设计结果的验证,并没有体现出正向开发过程中,性能指标逐级由整车级向系统级和零部件级分解的过程;并且逆向试错验证过程复杂,不仅需要高精度的仿真模型的支持,也需要仿真人员有相当的经验进行仿真模型的调整,仿真工作周期比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及分解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EXCEL中构建车身侧倾刚度分解计算表,在分解计算表中创建输入项表头和输出项表头,所述输入项包括车身侧倾刚度目标值、目标侧向加速度、悬架侧倾中心至地面高度、轴距、质心距地面高度、质心距前轴水平距离、簧载质量、重力加速度、驱动系数和操控指数,所述输出项包括目标侧向加速度下的车身侧倾角、侧倾力臂长度、侧倾力矩、整车侧倾角刚度、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和悬架侧倾角刚度;
S2、按照目标侧向加速度下的车身侧倾角、侧倾力臂长度、侧倾力矩、整车侧倾角刚度、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和悬架侧倾角刚度的顺序对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进行逐步分解,在输出项表格中构建设计公式,设计公式以部分输入项表格为输入或是以部分输入项表格和之前分解的部分输出项表格为输入;
S3、在输入项内输入目标值,输出项得到相应的设计计算值。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所述S2步骤中,在输出项表格中构建设计公式的方法包括:在目标侧向加速度下的车身侧倾角的输出项表格构建第一设计公式,所述第一设计公式以车身侧倾刚度目标值和目标侧向加速度为输入,以目标侧向加速度下的车身侧倾角为输出。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所述S2步骤中,在输出项表格中构建设计公式的方法包括:在侧倾力臂长度的输出项表格中构建第二设计公式,所述第二设计公式以质心距地面高度、悬架侧倾中心至地面高度、轴距和质心距前轴水平距离为输入,以侧倾力臂长度为输出。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所述S2步骤中,在输出项表格中构建设计公式的方法包括:所述侧倾力矩包括由簧载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与由簧载质量侧向力引起的侧倾力矩,在分解计算表中分别构建计算由簧载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与由簧载质量侧向力引起的侧倾力矩的设计公式。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所述在分解计算表中构建计算由簧载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的设计公式的方法包括:在由簧载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的输出项表格中构建第三设计公式,所述第三设计公式以簧载质量、重力加速度、目标侧向加速度下的车身侧倾角和侧倾力臂长度为输入,以由簧载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为输出。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所述在分解计算表中构建计算由簧载质量侧向力引起的侧倾力矩的设计公式的方法包括:在由簧载质量侧向力引起的侧倾力矩的输出项表格中构建第四设计公式,所述第四设计公式以簧载质量、目标侧向加速度和侧倾力臂长度为输入,以由簧载质量侧向力引起的侧倾力矩为输出。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所述S2步骤中,在输出项表格中构建设计公式的方法包括:在整车侧倾角刚度的输出项表格中构建第五设计公式,所述第五设计公式以由簧载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由簧载质量侧向力引起的侧倾力矩和目标侧向加速度下的车身侧倾角为输入,以整车侧倾角刚度为输出。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所述S2步骤中,在输出项表格中构建设计公式的方法包括:在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的输出项表格中构建第六设计公式,所述第六设计公式以轴距、质心距前轴水平距离、驱动系数和操控指数为输入,以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为输出。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所述S2步骤中,在输出项表格中构建设计公式的方法包括:在前悬架侧倾角刚度的输出项表格中构建第七设计公式,所述第七设计公式包括以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和整车侧倾角刚度为输入,以前悬架侧倾角刚度为输出;
在后悬架侧倾角刚度的输出项表格中构建第八设计公式,所述第八设计公式以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和整车侧倾角刚度为输入,以后悬架侧倾角刚度为输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装置,包括,
分解计算表构建模块,用于创建以车身侧倾刚度目标值、目标侧向加速度、悬架侧倾中心至地面高度、轴距、质心距地面高度、质心距前轴水平距离、簧载质量、重力加速度、驱动系数和操控指数为输入项、以目标侧向加速度下的车身侧倾角、侧倾力臂长度、侧倾力矩、整车侧倾角刚度、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和悬架侧倾角刚度为输出项的分解计算表;
公式构建模块,用于在输出项表格中构建以部分输入项表格为输入、或是以部分输入项表格与部分输出项表格为输入的设计公式;
输入模块,用于向输入项表格输入目标参数;
输出模块,用于在输出项表格输出计算结果。
本发明的优点有:1、本发明通过在excel中构建正向分解计算表格,利用excel中的可在输出项表格中构建以部分输入项表格为输入或是部分输入项表格和部分输出项表格为输入的设计公式的功能,可以方便的输入目标参数获得车身侧倾刚度的性能指标,整个分解过程简洁、方便,从而避免性能分解过多依赖分解者的经验阅历的局限,任何人跟随分解计算工具表均能完成对所述关键性能指标车身侧倾刚度的有效且精准的分解;
2、本发明无需使用价格高昂的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通过分解计算表即可在项目早期完成对关键性能指标车身侧倾刚度的分解计算,分解过程极为简单明了,极大程度方便了设计计算;
3、本发明的分解计算表,输入项、输出项明确,且输入参数均为有依据的可靠参数,从而避免了项目早期因零部件参数不完备而导致的结果的精准性不足的问题;
4、本发明的分解计算方法能够极大程度节省了分解验证的时间,方便设计人员的设计施工。
本发明的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能够极大程度节省分解验证的时间,大幅度降低了分解计算的成本,方便了设计施工人员的操作,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案提供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用于对有关车身侧倾刚度的性能指标进行正向分解,通过利用EXCEL中可以构建计算公式的功能,将目标参数作为输入项,将计算获得的结果作为输出项,能够方便的对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进行快速的分解计算。具体的方案按照以下步骤进行:S1、在EXCEL中构建车身侧倾刚度分解计算表,在分解计算表中设置输入项和输出项,其中输入项包含车身侧倾刚度目标值、目标侧向加速度、悬架侧倾中心至地面高度、轴距、质心距地面高度、质心距前轴水平距离、簧载质量、重力加速度、驱动系数和操控指数,输出项包含目标侧向加速度下的车身侧倾角、侧倾力臂长度、侧倾力矩、整车侧倾角刚度、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和悬架侧倾角刚度;
S2、按照目标侧向加速度下的车身侧倾角、侧倾力臂长度、侧倾力矩、整车侧倾角刚度、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和悬架侧倾角刚度的顺序对输出项进行逐步的分解,在输出项表格中构建设计公式,所述的设计公式以部分输入项表格为输入、或是部分输入项表格和部分之前分解的输出项表格为输入,本实施例的设计公式是根据车身侧倾刚度性能相关的计算公式,在EXCEL中利用EXCEL自带的公式编辑功能编辑相关的设计公式,将本实施例的输入项涉及到的参数和输出项涉及到的结果联系起来;
S3、在分解计算表中完成设计公式的构建后,在输入项内输入目标值,经过EXCEL内设计公式的计算,输出项即可得到相应的设计计算值。
具体输入项和输出项的可以参照表一所示。
表一:车身侧倾刚度分解计算表
Figure BDA0003616080720000061
Figure BDA0003616080720000071
本实施例的输入项包括项目名称表格和输入值表格,实际上可以仅包含输入值表格(只要能够确定该输入值表格代表的输入项目名称,不至于影响分辨即可),在应用过程中项目名称方便获得对应输入值表格的实际定义,在输入值表格中输入对应的目标参数。同样的输出项包括项目名称表格和输出值表格,实际上也可以仅包含输出值表格,输出值表格内可以自动输出计算结果。本实施例具体步骤中的输入项表格和输出项表格都指代的是输入项表格中的输入值表格和输出值表格。
其中,本实施例输入项中的悬架侧倾中心至地面高度包括前悬架侧倾中心至地面高度和后悬架侧倾中心至地面高度,输出项中的侧倾力矩包括由簧载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和由簧载质量侧向力引起的侧倾力矩,悬架侧倾角刚度包括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和后悬架侧倾角刚度。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是对上述S2步骤作进一步优化,在输出项表格中构建设计公式的方法包括:在对应目标侧向加速度下的车身侧倾角的输出项表格内构建第一设计公式,所述第一设计公式以车身侧倾刚度目标值和目标侧向加速度为输入、以目标侧向加速度下的车身侧倾角为输出,具体第一设计公式如下:
φr=Vbr×ay
其中:φr——车身侧倾角,deg;
Vbr——车身侧倾刚度,deg/(m/s2);
ay——目标侧向加速度,m/s2,在本方法中,ay统一取值为2m/s2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S2步骤中,在输出项表格中构建设计公式的方法包括:在对应侧倾力臂长度的输出项表格中构建第二设计公式,所述第二设计公式以质心距地面高度、悬架侧倾中心至地面高度、轴距和质心距前轴水平距离为输入、以侧倾力臂长度为输出,具体的第二设计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616080720000081
其中:Hra——侧倾力臂长度,m;
Hcg——质心距地面高度,m;
Hrc_f——前悬架侧倾中心至地面的高度,m;
Hrc_r——后悬架侧倾中心至地面的高度,m;
L——轴距,m;
a——质心距前轴水平距离,m。
其中侧倾中心距离地面高度的选取遵循表一中所述的原则。对于同类型悬架,侧倾中心距地面高度的选取可以参考以下原则:
1、车辆悬架姿态越低,通常其侧倾中心距地面高度也越小;
2、轮胎径向半径越大,通常其侧倾中心距地面高度也越大;
3、在同等悬架姿态及轮胎径向半径的条件下,侧倾中心高度越高,车轮上下运动时轮距(接地点)变化越大,易造成颠簸路下车辆的横向窜动,影响乘坐舒适性与驾驶稳定性,应予以特别关注,建议侧倾中心距地面高度取值不超过0.18m。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S2步骤中,在输出项表格中构建设计公式的方法包括:所述侧倾力矩包括由簧载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与由簧载质量侧向力引起的侧倾力矩,在分解计算表中分别构建计算由簧载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与由簧载质量侧向力引起的侧倾力矩的设计公式,需要分别构建两个设计公式对其进行计算。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在分解计算表中构建计算由簧载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的设计公式的方法包括:在由簧载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的输出项表格中构建第三设计公式,所述第三设计公式以簧载质量、重力加速度、目标侧向加速度下的车身侧倾角和侧倾力臂长度为输入,以由簧载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为输出,具体的第三设计公式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616080720000091
其中:Msa——由簧载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Nm;
ms——簧载质量,kg;
g——重力加速度,m/s2
φr——车身侧倾角,deg;
Hra——侧倾力臂长度,m。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分解计算表中构建计算由簧载质量侧向力引起的侧倾力矩的设计公式的方法包括:在由簧载质量侧向力引起的侧倾力矩的输出项表格中构建第四设计公式,所述第四设计公式以簧载质量、目标侧向加速度和侧倾力臂长度为输入,以由簧载质量侧向力引起的侧倾力矩为输出,具体的第四设计公式如下所示:
Msy=ms×ay×cosφr×Hra≈ms×ay×Hra
其中:Msy——由簧载质量侧向力引起的侧倾力矩,Nm;
ms——簧载质量,kg;
ay——目标侧向加速度,m/s2,在本方法中,ay统一取值为2m/s2
φr——车身侧倾角,deg;
Hra——侧倾力臂长度,m。
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S2步骤中,在输出项表格中构建设计公式的方法包括:在整车侧倾角刚度的输出项表格中构建第五设计公式,所述第五设计公式以由簧载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由簧载质量侧向力引起的侧倾力矩和目标侧向加速度下的车身侧倾角为输入,以整车侧倾角刚度为输出,具体的第五设计公式如下所示:
Figure BDA0003616080720000101
其中:Ksr——整车侧倾角刚度,Nm/deg;
Msa——由簧载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Nm;
Msy——由簧载质量侧向力引起的侧倾力矩,Nm;
φr——车身侧倾角,deg。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S2步骤中,在输出项表格中构建设计公式的方法包括:在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的输出项表格中构建第六设计公式,所述第六设计公式以轴距、质心距前轴水平距离、驱动系数和操控指数为输入,以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为输出,具体第六设计公式如下:
Figure BDA0003616080720000102
其中:P——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
L——轴距,m;
a——质心距前轴水平距离,m;
k——驱动系数,前驱k=0,后驱k=1,四驱k=0.5;
h——操控指数,h=0.5~1,数值越小车辆越偏向操控性,数值越大车辆越偏向舒适性。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S2步骤中,在输出项表格中构建设计公式的方法包括:在前悬架侧倾角刚度的输出项表格中构建第七设计公式,所述第七设计公式以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和整车侧倾角刚度为输入、以前悬架侧倾角刚度为输出,具体第七设计公式如下;
Ksr_f=p×Ksr
其中:Ksr_f——前悬架侧倾角刚度,Nm/deg;
p——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
Ksr——整车侧倾角刚度,Nm/deg;
在后悬架侧倾角刚度的输出项表格中构建第八设计公式,所述第八设计公式以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和整车侧倾角刚度为输入,以后悬架侧倾角刚度为输出,具体第八设计公式如下;
Ksr_f=(1-p)×Ksr
其中:Ksr_r——后悬架侧倾角刚度,Nm/deg;
p——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
Ksr——整车侧倾角刚度,Nm/deg;
本案还提供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装置,具体包括分解计算表构建模块、公式构建模块、输入模块和输出模块,其中分解计算表构建模块用于创建以车身侧倾刚度目标值、目标侧向加速度、悬架侧倾中心至地面高度、轴距、质心距地面高度、质心距前轴水平距离、簧载质量、重力加速度、驱动系数和操控指数为输入项、以目标侧向加速度下的车身侧倾角、侧倾力臂长度、侧倾力矩、整车侧倾角刚度、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和悬架侧倾角刚度为输出项的分解计算表;公式构建模块用于在分解计算表中构建将输入项和输出项联系起来的设计公式;输入模块用于向输入项输入目标参数;输出模块用于输出计算结果。通过上述模块的协同进行能够通过分解计算表将输入及输出参数明确区分,使用者只需在输入项填入相关参数后即可得到最终的目标分解结果,有效的避免操作过程中因人为因素产生的错误导致最终结果的错误。分解计算表简洁、方便,可避免人为产生的错误,提高指标分解效率。在项目开发前期能有效帮助开发人员进行性能开发阶段达成预判。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EXCEL中构建车身侧倾刚度分解计算表,在分解计算表中创建输入项表头和输出项表头,所述输入项表头的输入项包括车身侧倾刚度目标值、目标侧向加速度、悬架侧倾中心至地面高度、轴距、质心距地面高度、质心距前轴水平距离、簧载质量、重力加速度、驱动系数和操控指数,所述输出项表头的输出项包括目标侧向加速度下的车身侧倾角、侧倾力臂长度、侧倾力矩、整车侧倾角刚度、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和悬架侧倾角刚度;
S2、按照目标侧向加速度下的车身侧倾角、侧倾力臂长度、侧倾力矩、整车侧倾角刚度、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和悬架侧倾角刚度的顺序对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进行逐步分解,在输出项表格中构建设计公式,设计公式以部分输入项表格为输入或是以部分输入项表格和之前分解的部分输出项表格为输入;
S3、在输入项内输入目标值,输出项得到相应的设计计算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在输出项表格中构建设计公式的方法包括:在目标侧向加速度下的车身侧倾角的输出项表格中构建第一设计公式,所述第一设计公式以车身侧倾刚度目标值和目标侧向加速度为输入,以目标侧向加速度下的车身侧倾角为输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在输出项表格中构建设计公式的方法包括:在侧倾力臂长度的输出项表格中构建第二设计公式,所述第二设计公式以质心距地面高度、悬架侧倾中心至地面高度、轴距和质心距前轴水平距离为输入,以侧倾力臂长度为输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在输出项表格中构建设计公式的方法包括:所述侧倾力矩包括由簧载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与由簧载质量侧向力引起的侧倾力矩,在分解计算表中分别构建计算由簧载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与由簧载质量侧向力引起的侧倾力矩的设计公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分解计算表中构建计算由簧载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的设计公式的方法包括:在由簧载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的输出项表格中构建第三设计公式,所述第三设计公式以簧载质量、重力加速度、目标侧向加速度下的车身侧倾角和侧倾力臂长度为输入,以由簧载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为输出。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分解计算表中构建计算由簧载质量侧向力引起的侧倾力矩的设计公式的方法包括:在由簧载质量侧向力引起的侧倾力矩的输出项表格中构建第四设计公式,所述第四设计公式以簧载质量、目标侧向加速度和侧倾力臂长度为输入,以由簧载质量侧向力引起的侧倾力矩为输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在输出项表格中构建设计公式的方法包括:在整车侧倾角刚度的输出项表格中构建第五设计公式,所述第五设计公式以由簧载质量重力引起的侧倾力矩、由簧载质量侧向力引起的侧倾力矩和目标侧向加速度下的车身侧倾角为输入,以整车侧倾角刚度为输出。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在输出项表格中构建设计公式的方法包括:在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的输出项表格中构建第六设计公式,所述第六设计公式以轴距、质心距前轴水平距离、驱动系数和操控指数为输入,以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为输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中,在输出项表格中构建设计公式的方法包括:在前悬架侧倾角刚度的输出项表格中构建第七设计公式,所述第七设计公式包括以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和整车侧倾角刚度为输入,以前悬架侧倾角刚度为输出;
在后悬架侧倾角刚度的输出项表格中构建第八设计公式,所述第八设计公式以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和整车侧倾角刚度为输入,以后悬架侧倾角刚度为输出。
10.一种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解计算表构建模块,用于创建以车身侧倾刚度目标值、目标侧向加速度、悬架侧倾中心至地面高度、轴距、质心距地面高度、质心距前轴水平距离、簧载质量、重力加速度、驱动系数和操控指数为输入项、以目标侧向加速度下的车身侧倾角、侧倾力臂长度、侧倾力矩、整车侧倾角刚度、前悬架侧倾角刚度占比和悬架侧倾角刚度为输出项的分解计算表;
公式构建模块,用于在输出项表格中构建以部分输入项表格为输入、或是以部分输入项表格与部分输出项表格为输入的设计公式;
输入模块,用于向输入项表格输入目标参数;
输出模块,用于在输出项表格输出计算结果。
CN202210447739.1A 2022-04-26 2022-04-26 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及分解装置 Active CN1148969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47739.1A CN114896953B (zh) 2022-04-26 2022-04-26 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及分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47739.1A CN114896953B (zh) 2022-04-26 2022-04-26 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及分解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6953A true CN114896953A (zh) 2022-08-12
CN114896953B CN114896953B (zh) 2024-06-18

Family

ID=82719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47739.1A Active CN114896953B (zh) 2022-04-26 2022-04-26 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及分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96953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46658A (en) * 1994-06-22 1995-08-29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incline and bank angles of a road surface
JPH082234A (ja) * 1994-06-17 1996-01-09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傾斜角算出装置
US7369976B1 (en) * 1997-08-08 2008-05-06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Method of designing tire, optimization analyzer and storage medium on which optimization analysis program is recorded
CN102855359A (zh) * 2012-09-11 2013-01-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汽车车轮变厚度轮辋的优化设计方法
CN104318048A (zh) * 2014-08-29 2015-01-2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悬架k&c特征的悬架性能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5528331A (zh) * 2015-12-17 2016-04-27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基于excel系统确定弯管下料尺寸的方法
CN109388814A (zh) * 2017-08-04 2019-02-26 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浮车型5模块低地板城轨车辆轴重计算方法
CN109885961A (zh) * 2019-03-05 2019-06-14 天津龙创世纪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Excel的电动车动力总成悬置工况力数据处理方法
US20200114721A1 (en) * 2018-10-12 2020-04-1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Roll vibration damping control system for vehicle and target roll moment computing method therefor
CN112287551A (zh) * 2020-10-30 2021-01-2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整车概念模型的行驶性能系统级指标分解方法
CN113065192A (zh) * 2021-03-09 2021-07-0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操纵稳定性关键指标分析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234A (ja) * 1994-06-17 1996-01-09 Toyota Motor Corp 車体傾斜角算出装置
US5446658A (en) * 1994-06-22 1995-08-29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incline and bank angles of a road surface
US7369976B1 (en) * 1997-08-08 2008-05-06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Method of designing tire, optimization analyzer and storage medium on which optimization analysis program is recorded
CN102855359A (zh) * 2012-09-11 2013-01-0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汽车车轮变厚度轮辋的优化设计方法
CN104318048A (zh) * 2014-08-29 2015-01-2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悬架k&c特征的悬架性能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5528331A (zh) * 2015-12-17 2016-04-27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基于excel系统确定弯管下料尺寸的方法
CN109388814A (zh) * 2017-08-04 2019-02-26 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浮车型5模块低地板城轨车辆轴重计算方法
US20200114721A1 (en) * 2018-10-12 2020-04-16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Roll vibration damping control system for vehicle and target roll moment computing method therefor
CN109885961A (zh) * 2019-03-05 2019-06-14 天津龙创世纪汽车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Excel的电动车动力总成悬置工况力数据处理方法
CN112287551A (zh) * 2020-10-30 2021-01-2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整车概念模型的行驶性能系统级指标分解方法
CN113065192A (zh) * 2021-03-09 2021-07-02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操纵稳定性关键指标分析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AOYA OCHI: "Proposal of roll angle control method using positive and negative anti-dive force for electric vehicle with four in-wheel motors", 《2013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TRONICS (ICM)》, 23 May 2013 (2013-05-23) *
李俊伟;唐应时;王为才;付建朝;柴天;: "应用变刚度横向稳定杆的客车侧倾控制", 现代制造工程, no. 08, 18 August 2012 (2012-08-18) *
林莺: "JT6100SD新型双层客车操纵稳定性",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o. 06, 30 November 2003 (2003-11-30) *
章曾等: "阿克曼转向误差对前驱车转向回正性的影响",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5 April 2019 (2019-04-25), pages 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6953B (zh) 2024-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46858B (zh) 基于遗传算法的四驱电动汽车状态观测器参数优化方法
JP6845601B2 (ja) アクティブサスペンションに基づく車載運動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ステージ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7247830A (zh) 一种汽车悬架k&c特性公差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8733917A (zh) 一种基于传递矩阵的载货汽车动力学建模方法
CN106407506A (zh) 一种道路三维线形建模方法及系统
CN105389458A (zh) 一种公路随机车流风车桥耦合计算方法
CN107609303A (zh) 车辆的悬架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4896953A (zh) 车身侧倾刚度性能指标正向分解方法及分解装置
CN107832554A (zh) 一种基于catia参数化模块的麦弗逊悬架四轮参数校核方法
CN114417630A (zh) 一种基于MWorks的悬架设计、仿真、分析一体化方法
KR100471240B1 (ko) 자동차 서스펜션의 롤 지오메트리 예측 방법
Pedersen Shape optimization of a vehicle speed control bump
CN113901585A (zh) 一种商用车驾驶室白车身轻量化优化方法
CN204439374U (zh) 一种汽车座椅舒适性模拟试验装置
Jonson et al. A methodology for identification of magic formula tire model parameters from in-vehicle measurements
Marongiu Cre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 Formula SAE Vehicle Model
Sodisetty et al. Torsional stiffness analysis of a tubular space-frame chassis
Gyllendahl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auto rickshaw vehicle suspension
CN117131603A (zh) 车辆动力总成悬置的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Suárez Suárez Long Horn Racing Electric–Body, Suspension and Aerodynamics
CN112248940B (zh) 一种用于车身姿态控制的传感器布置解算方法及系统
CN113910856B (zh) 考虑公路曲面三维线形和不平度的车辆主动悬架调节系统
Patil et al. Developing a Suspension System for an Autonomous Personal Rapid Transit Prototype Vehicle
Choi et al. Development of CAE Tools for Vehicle Suspension Design (I)-Development of a Bushing Module
Junior et al. Kinematic design and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a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four wheel drive electric formula student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