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96433A - 一种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96433A
CN114896433A CN202210553618.5A CN202210553618A CN114896433A CN 114896433 A CN114896433 A CN 114896433A CN 202210553618 A CN202210553618 A CN 202210553618A CN 114896433 A CN114896433 A CN 1148964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wly
farmland
added
land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5536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彭枫
丁玉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5536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964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96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64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06F16/51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06F16/58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 G06F16/587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using geographical or spatial information, e.g. lo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G06F21/6227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where protection concerns the structure of data, e.g. records, types, que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2Agriculture; Fishing; Forestry; Mi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增耕地监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通过外业数据采集装置将新增耕地地块影像、地理位置、耕种利用状况传递给数据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纸质资料,无法直接和已有调查成果库对接的问题,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成本,还能够避免出现举证造假的问题。外业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库后,将新增耕地数据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对比,能够实现新增耕地的核实认定。通过查询模块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新增耕地地块的利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管,通过公示模块将新增耕地信息向大众进行公示,实现了接受大众的监督,保证了新增耕地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增耕地监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更好的获取土地利用有关数据,国内外发展了许多土地利用信息获取方法,并且在测绘监测工作外业核查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是作业人员携带纸质图件到野外核查,监测方式原始、效率低,覆盖不全面;第二阶段是通过遥感技术实现比较全面的监测,减少了人工实地核查的工作量,但图斑仍需逐个进行人工判断;第三阶段是自然资源监测技术不断融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智能化分类方法,人工判断工作量进一步减少,为支撑耕地的高频次、精细化监测管控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手段。
无论是哪种方法,针对新增耕地信息涉及的位置、地类、面积、质量、利用等许多方面的内容,由于使用主体的差异,信息获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遥感影像、外业测绘等,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遥感手段只能实现宏观上的监测,不能得到局部直至地块的土地利用变化信息,且时间滞后,需辅以外业调查予以核准;传统外业测绘效率低、工作量大、周期长、成本高,需要繁杂的内业处理,且只能对现有地表特征进行表述,不能反映相关地表特征变化的相关信息,不宜对新增耕地信息进行有效对比识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该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其包括外业数据采集装置、数据库、查询模块和公示模块;
所述外业数据采集装置用于新增耕地信息和采集人员信息的采集,并且所述外业数据采集装置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库;
所述数据库内预存设定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根据外业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的数据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判断新增耕地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
用户通过查询模块对外业数据采集装置所采集的数据进行人工核查,并判定所采集新增耕地信息的真实性;
公示模块与数据库连接,用于新增耕地信息的公示。
优选的,所述外业数据采集装置为移动设备;
所述新增耕地信息包括地块影像、耕地利用状况和地理位置。
通过移动设备对新增耕地地块影像、耕地利用状况进行采集,所采集的新增耕地的地块影像为包括部分新增耕地边界的多张地块影像,且对地块影像的采集优先于对耕地利用状况的采集。
优选的,所述地理位置信息是利用现有的定位系统生成的坐标;
并且该坐标信息和采集的新增耕地地块影像同步生成,且两者为一一对应关系。
优选的,所述采集人员信息至少包括采集人员的身份信息和通讯信息;
采集人员信息预先设置在外业数据采集装置,采集人员信息和新增耕地地块影像、地理位置同步传输至数据库。
优选的,所述数据库包括数据存储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外业数据采集装置将采集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存储模块内;
数据处理模块对外业数据采集装置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优选的,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对外业数据采集装置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包括:对新增耕地的土地性质进行判断;
对新增耕地的土地性质进行判断包括稳定利用的耕地、非农化耕地和非粮化耕地的判断。
优选的,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对外业数据采集装置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还包括对新增耕地的坐标位置进行判断;
比对新增耕地地块坐标与土地利用现状矢量数据,当新增耕地坐标位置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地块信息为耕地时,判定新增耕地来源不真实,否则,判定新增耕地真实有效。
优选的,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还用于对已认定新增耕地进行定期监管;
该定期监管包括:
所述外业数据采集装置还包括对已认定的新增耕地进行数据的采集;
所述数据库根据外业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的数据判定已认定的新增耕地利用现状是否发生改变。
优选的,在定期监管过程中,将监管区域的补充耕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针对不同的区域进行不同时段和不同频次的定期监管。
优选的,根据地类变更年度划分,对新增耕地的耕种利用进行跟踪。
有益效果:
通过外业数据采集装置将新增耕地地块影像、地理位置和耕地利用状况等信息传递给数据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纸质资料,无法直接和已有调查成果数据库对接的问题,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成本。已有调查成果数据库为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数据。
外业数据采集装置直接与数据库进行对接,还能够避免出现数据造假的问题。
外业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库后,将新增耕地数据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对比,能够实现新增耕地的核实认定。
通过设置查询模块,用户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新增耕地地块的利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管。
通过公示模块的设置,能够通过公示模块将新增耕地信息向大众进行公示,实现了接受大众的监督,进一步的保证了新增耕地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其包括外业数据采集装置、数据库、查询模块和公示模块。
外业数据采集装置用于新增耕地信息和采集人员信息的采集,并且外业数据采集装置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库。
数据库内预存有设定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根据外业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的数据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判断新增耕地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
用户通过查询模块对外业数据采集装置所采集的数据进行人工核查,并评判新增耕地的现实状况(如采集数据的真实性)。
公示模块与数据库连接,用于新增耕地信息的公示。
外业数据采集是指对耕地的地块影像、地块利用状况、地理位置、现状地块、规模等参数进行采集。
地块影像至少包括新增耕地变更前后的影像,地块利用状况指得是新增耕地地块农作物种植信息和植被覆盖情况,地理位置即新增耕地的坐标信息,现状地类指新增耕地的耕地类型,如水田、旱地、水浇地,规模指新增耕地的区域范围面积。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外业数据采集装置将新增耕地地块影像、地理位置和耕地利用状况等信息传递给数据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纸质资料,无法直接和已有调查成果数据库对接的问题,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降低了人工劳动成本。已有调查成果数据库为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数据。
外业数据采集装置直接与数据库进行对接,还能够避免出现数据造假的问题。
外业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库后,将新增耕地数据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对比,能够实现新增耕地的核实认定。
通过设置查询模块,用户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新增耕地地块的利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管。
通过公示模块的设置,能够通过公示模块将新增耕地信息向大众进行公示,实现了接受大众的监督,进一步的保证了新增耕地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新增耕地信息包括新增耕地的地块影像、地块利用状况、地理位置、现状地类、规模等。
外业数据采集装置为移动设备,如,移动设备可以采用手机,需要说明的是,外业数据采集装置除了采用移动设备外,还可以采用航拍设备,如无人机等。
通过移动设备对新增耕地地块影像进行采集、耕地利用状况等信息进行采集,所采集的新增耕地的地块影像为包括部分新增耕地边界的多张地块影像。且对地块影像的采集优先于对耕地利用状况的采集。也就是说,在对一块新增耕地进行地块影像采集时,需要拍摄多张不同角度的影像,并且地块影像上需要包括新增耕地的至少部分边界。另外,能够更好的体现新增耕地的状态,还可以对新增耕地进行录像。
地理位置是利用现有的定位系统生成的坐标。如,定位系统为GNSS或GPS定位系统。
并且该坐标信息和采集的新增耕地地块影像同步生成,且两者为一一对应关系。
坐标信息和新增耕地影像同步生成,具体是指,在拍摄新增耕地影像时,会对应的生成该新增耕地影像坐标信息。为了防止出现人为造假问题,坐标信息自动生成,且不能进行修改。
采集人员信息至少包括采集人员的身份信息和通讯信息等。
采集人员信息预先设置在外业数据采集装置,采集人员信息和新增耕地地块影像、地理位置同步传输至数据库。
通过采集人员信息的设置,后期可以追溯到外业数据采集人的人员信息,当数据异常时,能够及时的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整改。
数据库包括数据存储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外业数据采集装置将采集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存储模块内。
数据处理模块对外业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也就时说,数据处理模块通过对外业数据采集装置所采集数据的分析,判断新增耕地的真实性。
数据处理模块对外业数据采集装置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包括:稳定利用的耕地、非农化耕地和非粮化耕地的判断。
对稳定利用耕地判断的具体方式包括:
基于新增耕地的地理位置实现的:针对新增耕地的地理位置,调取与新增耕地地理位置临近的耕地信息,若其周边的耕地为稳定利用的耕地,判定新增耕地为稳定利用的耕地。
对稳定利用耕地的判断的具体方式还包括土地评测参数获取,土地评测参数包括地形坡度、田面坡度、剖面构型、有效土层厚度、土壤酸碱度(pH值)、地下水位、灌溉保证率、表层土壤质地、地表岩石露头度、土壤有机质含量、排水条件、障碍层距地表深度、盐渍化程度等参数。上述参数通过现场测量或者设置传感器的方式获取。
数据处理模块根据预设的土地评测参数阈值与检测到的土地参数比较,判定是否为稳定利用耕地。如,检测到的土地参数位于预设的土地评测参数阈值内,新增土地为稳定利用耕地,否则,不属于。
非农化和非粮化的判断方法为:
识别新增耕地的正常耕种区域、非农化、非粮化区域范围面积,对新增耕地上植被类型进行识别。
通过对新增耕地植被种类的识别,判断该新增耕地是否正常耕种,或非粮化,或非农化。新增耕地区域种植种类识别为粮食、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的,判断为正常耕种。
新增耕地区域种植种类识别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的,该新增耕地区域判断为非粮化。
新增耕地区域经识别,存在撂荒、耕作层被破坏、建设占用等情况,该新增耕地区域判断为非农化。
新增耕地正常耕种区域、非农化、非粮化区域范围面积,通过外业实时数据采集,并且非农化、非粮化区域,判定新增耕地不真实,不予认定。
针对正常耕种的新增耕地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判断,具体的如以下所述:
数据处理模块对外业数据采集装置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还包括对新增耕地的坐标位置进行判断。
比对新增耕地地块坐标与土地利用现状矢量数据,当新增耕地坐标位置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地块信息为耕地时,判定新增耕地来源不真实,否则,判定新增耕地真实有效。
在对新增耕地坐标位置进行判断时,需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内查找与新增耕地坐标位置对应的坐标数据。
比对相同坐标地块地类信息,当土地信息为耕地时,判定新增耕地无效。此种情况下,说明在同一个坐标下,已经有耕地记录,说明新增耕地为重复认定,此种情况下,新增耕地来源不真实,新增耕地不予认定。
比对相同坐标地块地类信息,当土地信息为非耕地时,新增耕地来源真实,新增耕地予以认定。
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还用于对已认定耕地进行定期监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存在违规变更耕地类型的问题,故此,需要对已认定的耕地进行定期监管,能够及时发现违规变更耕地类型的问题。具体的包括以下内容:
定期监管包括:
外业数据采集装置还包括对已认定的新增耕地进行数据的采集。
数据库根据外业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的数据判定已认定的新增耕地利用现状是否发生改变。
此处判定耕地性质是否发生改变的判定方式可以根据新增耕地上的植被类型进行判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未对该判定方式进行改进,判定过程采用的是现有技术方案。
在定期监管过程中,将监管区域的补充耕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针对不同的区域进行不同时段和不同频次的定期监管。
通过将不同耕地划分成不同的区域,然后对不同区域进行不同时段、不同频次的监控,能够实现监控的目的,还能够减少监控过程中使用的时间。如,可以对某些重点区域进行重点监测。重点区域可以是路边区域,靠近居住区的区域。重点区域的选择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动态调整。
查询模块
在存储新增耕地信息时,对新增耕地进行标码、命名或者设置时间标签。查询模块最终呈现给用户的是一个搜索窗口,用户通过在搜索窗口内输入新增耕地的编码、名称等信息,数据处理模块通过编码和名称在数据库内调取相对应的数据,并呈现给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在搜索过程中支持模糊搜索,关键词搜索等搜索方式。
另外,也可以通过时间进行搜索,如在搜索窗口输入确定的时间点或者时间段,数据处理模块寻找与该时间点或时间段对应的时间标签,并将该时间标签对应的新增耕地信息呈现给用户。
通过查询模块的设置,方便用户快速、准确的查找到相对应的新增耕地信息。
公示模块
公示模块用于对新增耕地信息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新增耕地地块影像、耕地利用状况和地理位置等信息。
当新增耕地信息为多个时,公示模块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逐个公示。
在公示模块中,针对每条新增耕地信息均具有反馈功能,公众通过反馈可以反映该新增耕地的真实情况,实现用户监督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业数据采集装置、数据库、查询模块和公示模块;
所述外业数据采集装置用于新增耕地信息和采集人员信息的采集,并且所述外业数据采集装置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数据库;
所述数据库内预存设定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根据外业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的数据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判断新增耕地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
用户通过查询模块对外业数据采集装置所采集的数据进行人工核查,并判定所采集新增耕地信息的真实性;
公示模块与数据库连接,用于新增耕地信息的公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业数据采集装置为移动设备;
所述新增耕地信息包括地块影像、耕地利用状况和地理位置;
通过移动设备对新增耕地地块影像、耕地利用状况进行采集,所采集的新增耕地的地块影像为包括部分新增耕地边界的多张地块影像,且对地块影像的采集优先于对耕地利用状况的采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理位置是利用现有的定位系统生成的坐标;
并且该坐标信息和采集的新增耕地地块影像同步生成,且两者为一一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人员信息至少包括采集人员的身份信息和通讯信息;
采集人员信息预先设置在外业数据采集装置,采集人员信息和新增耕地地块影像、地理位置同步传输至数据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库包括数据存储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外业数据采集装置将采集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存储模块内;
数据处理模块对外业数据采集装置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对外业数据采集装置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包括:对新增耕地的土地性质进行判断;
对新增耕地的土地性质进行判断包括稳定利用的耕地、非农化耕地和非粮化耕地的判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对外业数据采集装置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还包括对新增耕地的坐标位置进行判断;
比对新增耕地地块坐标与土地利用现状矢量数据,当新增耕地坐标位置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地块信息为耕地时,判定新增耕地来源不真实,否则,判定新增耕地真实有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还用于对已认定新增耕地进行定期监管;
该定期监管包括:
所述外业数据采集装置还包括对已认定的新增耕地进行数据的采集;
所述数据库根据外业数据采集装置采集的数据判定已认定的新增耕地利用现状是否发生改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定期监管过程中,将监管区域的补充耕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针对不同的区域进行不同时段和不同频次的定期监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地类变更年度划分,对新增耕地的耕种利用进行跟踪。
CN202210553618.5A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 Pending CN1148964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53618.5A CN114896433A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553618.5A CN114896433A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6433A true CN114896433A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22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553618.5A Pending CN114896433A (zh) 2022-05-20 2022-05-20 一种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96433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6759A (zh) * 2010-12-03 2011-06-15 东南大学 一种土地实时集群调查方法
CN107516282A (zh) * 2017-08-01 2017-12-26 青岛市房地产信息与交易资金监管中心 三查合一的土地变更调查信息管理系统
CN212460560U (zh) * 2020-08-18 2021-02-02 江苏省金威测绘服务中心 基于gprs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采集后的数据传输系统
CN113590906A (zh) * 2021-08-11 2021-11-02 江西省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研究院 一种土地利用变更举证的核查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6759A (zh) * 2010-12-03 2011-06-15 东南大学 一种土地实时集群调查方法
CN107516282A (zh) * 2017-08-01 2017-12-26 青岛市房地产信息与交易资金监管中心 三查合一的土地变更调查信息管理系统
CN212460560U (zh) * 2020-08-18 2021-02-02 江苏省金威测绘服务中心 基于gprs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采集后的数据传输系统
CN113590906A (zh) * 2021-08-11 2021-11-02 江西省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研究院 一种土地利用变更举证的核查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黄云;徐伟;管莉莉;: "关于土地变更调查方法的研究",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o. 1, 30 June 2016 (2016-06-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11320B2 (en) Automated location-based information recall
Dawkins et al. A long-term surveillance system for British woodland vegetation
Sperduto et al. Predicting rare orchid (small whorled pogonia) habitat using GIS
US10699222B2 (en) Visual information system and computer mobility application for field personnel
CN106461807A (zh) 生成农业处方
CN113409023A (zh) 一种智慧园林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Yu et al. Obtaining plotwise mean height and volume growth in boreal forests using multi‐temporal laser surveys and various change detection techniques
CN110942039A (zh) 一种主要农作物高温灾害遥感监测预报系统及方法
Plowright et al. Assessing urban tree condition using airborne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CN110119869A (zh) 一种移动式耕地质量和/或耕地产能调查评价系统及方法
KR102490797B1 (ko) 표토 훼손지역의 평가 및 복원 지원 시스템
CN114493333A (zh) 一种土地测绘作业数据实时采集处理方法
CN115311343A (zh) 基于多级抽样的草原有害生物发生面积调查方法
CN106803208A (zh) 农业块数据配对系统及其配对方法
CN114896433A (zh) 一种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系统
TWM592571U (zh) 農業保險之自動理賠系統
Hall et al. Using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o associate forest stand characteristics with top kill due to defoliation by the jack pine budworm
CN114445713A (zh) 一种多设备联动植保系统及方法
McBride et al. Urban park tree inventories
Meason et al. Alternative species site mapping review and analysis
Hamilton et al. Grizzly bear habitat in the Kimsquit River Valley, coastal British Columbia: evaluation
Woodcock et al. Remote sensing for land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McKenney et al. Primary databases for forest ecosystem management-examples from Ontario and possibilities for Canada: NatGRID
Fajji A remote sensing and GIS scheme for rangeland quality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in the North-West Province, South Africa
Bárcena et al. A Tier 1 methodology for estimating changes in soil organic carbon after land use change on mineral soi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