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93340A - 一种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及发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及发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93340A
CN114893340A CN202210454731.8A CN202210454731A CN114893340A CN 114893340 A CN114893340 A CN 114893340A CN 202210454731 A CN202210454731 A CN 202210454731A CN 114893340 A CN114893340 A CN 114893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riable
pitch
bearing
blade
oil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547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佐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Electric Wind Power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Electric Wind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Electric Wind Power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Electric Wind Pow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45473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933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893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933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1/00Wind motors with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1/06Rotors
    • F03D1/065R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nstruction elements
    • F03D1/0658Arrangements for fixing wind-engaging parts to a hub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7/00Controlling wind motors 
    • F03D7/02Controlling wind motors  the wind motors having rotation axis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ir flow entering the rotor
    • F03D7/022Adjusting aero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blades
    • F03D7/0224Adjusting blade pit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80/00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3D1/00 - F03D17/00
    • F03D80/70Bearing or lubrica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3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WIND, SPRING, OR WEIGHT MOTORS; PRODUCING MECHANICAL POWER OR A REACTIVE PROPULSIVE THRUS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3DWIND MOTORS
    • F03D9/00Adaptations of wind motors for special use; Combinations of wind motors with apparatus driven thereby; Wind mo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ation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F03D9/20Wind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n apparatus
    • F03D9/25Wind mo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en apparatus the apparatus being an electrical generat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60/00Function
    • F05B2260/70Adjusting of angle of incidence or attack of rotating blades
    • F05B2260/76Adjusting of angle of incidence or attack of rotating blades the adjusting mechanism using auxiliary power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60/00Function
    • F05B2260/70Adjusting of angle of incidence or attack of rotating blades
    • F05B2260/79Bearing, support or actuation arrangement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5INDEXING SCHEMES RELATING TO ENGINES OR PUMPS IN VARIOUS SUBCLASSES OF CLASSES F01-F04
    • F05B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WIND, SPRING, WEIGHT, INERTIA OR LIKE MOTORS, TO MACHINES OR ENGINES FOR LIQUIDS COVERED BY SUBCLASSES F03B, F03D AND F03G
    • F05B2270/00Control
    • F05B2270/60Control system actuates through
    • F05B2270/604Control system actuates through hydraulic actu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及发电方法。所述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包括:两叶片风叶,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叶轮主轴,第一端与所述发电机连接;变桨轴承,分别连接所述两叶片风叶和叶轮主轴,包括:轴承内圈,为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叶根刚性连接的环体;轴承外圈,为套设在所述轴承内圈外周的环体,该轴承外圈外部与所述叶轮主轴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变桨驱动机构,与所述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连接,可驱动所述轴承内圈绕轴线自转,带动叶片变桨或收浆。本发明所提供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可以简化变桨结构,降低齿面载荷,改善由于载荷造成的磨损,并降低物料、制造、运输、吊装、安装和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及发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的变桨系统用于根据风速大小调整叶片与风向之间的夹角,控制吸收的机械能,一方面保证获取最大的能量(与额定功率对应),另一方面减少风力对风力发电机的冲击。当风力较大时,通过调节装置使桨叶迎角减小;风力小时,通过调节装置使桨叶迎角增大,实现风轮对风力发电机有一个恒定转速;最终提高了整个风力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和电能质量。变桨系统作为大型风电机组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之一,对机组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主流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以一个铸造的轮毂壳体为载体,通过2个或3个独立的变桨轴承连接2个或3个叶片均布在一个旋转平面内,并通过2个或3个独立的变桨机构驱动各叶片进行变桨动作,以达到根据需求捕捉风能的目的。该风轮机构存在的问题是:
1、该结构由于独立变桨,所以需要多个独立的变桨驱动机构,机构繁多,成本较高;
2、该机构由于独立变桨,每个驱动机构和叶片变桨齿面都需要承担全部的载荷,而由于现代风力发电机的趋势是功率越来越大,叶片也相应的越来越大,导致载荷越来越大,驱动机构和很多齿面驱动的风机会由于载荷的过大和集中,使齿面磨损和损坏,严重影响了风机的正常运行,甚至因为齿面的损坏导致整个风机达不到设计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及发电方法,简化变桨结构,降低齿面载荷,改善由于载荷造成的磨损,降低物料、制造、运输、吊装、安装和维护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与发电机连接,包括:
两叶片风叶,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
叶轮主轴,第一端与所述发电机连接;
变桨轴承,分别连接所述两叶片风叶和叶轮主轴,包括:
轴承内圈,为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叶根刚性连接的环体;
轴承外圈,为套设在所述轴承内圈外周的环体,该轴承外圈外部与所述叶轮主轴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变桨驱动机构,与所述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连接,可驱动所述轴承内圈绕轴线自转,带动两叶片风叶变桨或收浆。
优选地,所述轴承内圈与两叶片风叶连接后,所述第一叶片的前缘与第二叶片的后缘朝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完全相同。
优选地,所述变桨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变桨驱动油缸和第一U形孔;
其中,所述第一U形孔为开设在所述轴承内圈侧壁的通孔;所述第一变桨驱动油缸与轴承外圈的轴线垂直,其第一端与所述轴承外圈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轴承内圈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变桨驱动油缸自所述第一U形孔穿过轴承内圈的内外壁。
优选地,所述第一变桨驱动油缸受控拉长或缩短时,所述第一变桨驱动油缸的第二端拉动轴承内圈绕轴线自转,带动所述两叶片风叶变桨或收浆。
优选地,所述变桨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变桨驱动油缸、第三变桨驱动油缸、变桨驱动轴、第二U形孔和第三U形孔;
其中,所述变桨驱动轴为同轴设置在所述轴承内圈内部的环体或柱体,且所述变桨驱动轴与轴承内圈同步转动;所述第二U形孔和第三U形孔为开设在所述轴承内圈侧壁的通孔;所述第二变桨驱动油缸与所述轴承外圈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变桨驱动油缸的第一端与轴承外圈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变桨驱动轴的第一位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变桨驱动油缸自第二U形孔穿过所述轴承内圈的内外壁;所述第三变桨驱动油缸与所述轴承外圈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三变桨驱动油缸的第一端与轴承外圈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变桨驱动轴的第二位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变桨驱动油缸自第三U形孔穿过轴承内圈的内外壁。
优选地,所述变桨驱动轴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相对于所述变桨驱动轴的轴线对称分布。
优选地,所述第二变桨驱动油缸受控拉长或缩短、且所述第三变桨驱动油缸同步受控反向运动时,所述第二变桨驱动油缸和第三变桨驱动油缸的第二端共同拉动所述轴承内圈绕轴线自转,带动所述两叶片风叶变桨或收浆。
优选地,所述变桨驱动机构包括第四变桨驱动油缸、第五变桨驱动油缸、机械连杆和第四U形孔;
其中,所述机械连杆的第一端与轴承外圈转动连接;所述第四U形孔为开设在轴承内圈侧壁的通孔;所述第四变桨驱动油缸、机械连杆和第五变桨驱动油缸均与轴承外圈的轴线垂直,所述第四变桨驱动油缸的第一端与轴承外圈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机械连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五变桨驱动油缸的第一端与机械连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轴承内圈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变桨驱动油缸、第五变桨驱动油缸和机械连杆自第四U形孔穿过轴承内圈的内外壁。
优选地,所述第四变桨驱动油缸受控拉长或缩短、且所述第五变桨驱动油缸同步受控反向运动时,所述第四变桨驱动油缸、第五变桨驱动油缸和机械连杆共同拉动轴承内圈绕轴线自转,带动两叶片风叶变桨或收浆。
优选地,所述变桨驱动机构包括变桨驱动齿轮、轴承内圈齿、变桨驱动电机和第五U形孔;
其中,所述轴承内圈齿为环绕于轴承内圈的内壁固定设置的齿条;所述变桨驱动电机与轴承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五U形孔为开设在轴承内圈侧壁的通孔,所述变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自第五U形孔穿过轴承内圈的内外壁;所述变桨驱动齿轮与变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且与所述轴承内圈齿相啮合,可以带动所述轴承内圈绕轴线自转。
优选地,所述变桨驱动电机受控驱动变桨驱动齿轮正向或反向旋转时,所述轴承内圈齿带动轴承内圈绕轴线自转,从而驱动所述两叶片风叶变桨或收浆。
优选地,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与变桨轴承的轴承内圈是一体结构,所述轴承外圈和变桨驱动机构为可拆分结构。
优选地,在安装现场先将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与变桨轴承的轴承内圈的一体结构与所述变桨驱动机构和轴承外圈组装,再将组装后的各部件与所述叶轮主轴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与变桨轴承是一体结构。
优选地,在安装现场将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与变桨轴承的一体结构与叶轮主轴固定。
一种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方法,基于上述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实现,所述两叶片风叶在风力驱动下,通过所述变桨轴承带动叶轮主轴绕轴线自转,进而驱动所述发电机发电;并且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所述变桨轴承驱动两叶片风叶变桨或收桨,满足发电要求。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及发电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两个叶片安装在同一个轴承上,只需要一套变桨轴承和驱动机构,其物料成本、制造成本,以及运输、吊装和安装成本都大大降低;
2、通过将两支叶片中间以刚体连接并中心对称分布,当做变桨动作时,作用在两支叶片上的风力产生的扭矩会相互抵消,而不会传到驱动机构上和驱动齿面上,理论上驱动机构只需要克服轴承的摩擦力即可驱动变桨动作,变桨动作将不受风力载荷影响,极大的减小了驱动机构的受力,并极大的简化了驱动机构,同时降低了齿面磨损和损坏;并且,变桨轴承内圈设计时有更大的尺寸空间,可以设计的更为简单,由于受力平衡,承载能力也可以降低;
3、对正在使用中的风机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造,从而降低齿面载荷,降低驱动机构和变桨齿面的受力,改善由于载荷造成的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的变桨轴承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b是本发明的变桨轴承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a是本发明的变桨轴承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b是本发明的变桨轴承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a是本发明的变桨轴承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b是本发明的变桨轴承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a是本发明的变桨轴承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b是本发明的变桨轴承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及发电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明确列出的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领域中,叶片方向通常定义为展向和弦向,展向即沿叶片长度的方向,叶片的展向两端分别为叶根和叶尖;弦向即沿叶片宽度的方向,叶片的弦向两端分别为前缘和后缘。
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与发电机4连接,在风力作用下做旋转运动进而驱动发电机4发电,其包括:
两叶片风叶,仅包括完全相同的第一叶片21和第二叶片22;
叶轮主轴3,第一端与发电机4连接,当叶轮主轴3绕其自身轴线做旋转运动时驱动发电机4发电;
一个变桨轴承1,设置在两叶片风叶与叶轮主轴3之间,用于将两叶片风叶绕叶轮主轴3的轴线旋转的动力传递至叶轮主轴3,并驱动两叶片风叶变桨或收浆;如附图2~5所示,变桨轴承1包括:
轴承内圈11,为轴向两端分别与第一叶片21的叶根、第二叶片22的叶根刚性连接的环体,连接后第一叶片21的前缘与第二叶片22的后缘朝向一致,第一叶片21的后缘与第二叶片22的前缘朝向一致;
轴承外圈12,为同轴套设在轴承内圈11外周的环体,该轴承外圈12的外部与叶轮主轴3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轴承外圈12可在两叶片风叶的驱动下带动叶轮主轴3绕叶轮主轴3的轴线转动,进而驱动发电机4发电;
变桨驱动机构,与轴承内圈11和轴承外圈12连接,用于驱动轴承内圈11绕其自身轴线自转一定角度,自转时同步带动第一叶片21和第二叶片22绕轴承内圈11的轴线正向或反向旋转一定角度,使得叶片本身与叶片旋转面之间的角度得到改变,从而完成变桨或收浆动作(收浆是指反向调整叶片本身与叶片旋转面之间的角度归至叶片零位的过程);变桨驱动机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其中:
附图2a、2b示出了变桨驱动机构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该变桨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变桨驱动油缸A1和第一U形孔A2;本发明中所述的变桨驱动油缸均为电控油缸,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距离可以受控在一定幅度内调整变化;其中,第一U形孔A2为在轴承内圈11的侧壁开设的通孔;第一变桨驱动油缸A1与轴承外圈12的轴线垂直,其第一端与轴承外圈12转动连接,第二端与轴承内圈11转动连接;第一变桨驱动油缸A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杆体自第一U形孔A2穿过轴承内圈11的内外壁,且第一U形孔A2的尺寸满足两叶片风叶变桨或收浆需要;其变桨、收浆原理为:由于轴承外圈12受叶轮主轴3及发电机4限制不可绕自身的轴线旋转,所以第一变桨驱动油缸A1的第一端相对于轴承内圈11的轴线位置固定,当第一变桨驱动油缸A1受控拉长或缩短时,第一变桨驱动油缸A1的第二端拉动轴承内圈11绕自身轴线自转,带动两叶片风叶变桨或收浆;
附图3a、3b示出了变桨驱动机构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该变桨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变桨驱动油缸B1、第三变桨驱动油缸B2、变桨驱动轴B3、第二U形孔B4和第三U形孔B5;其中,变桨驱动轴B3为同轴设置在轴承内圈11内部的环体或柱体,且变桨驱动轴B3与轴承内圈11之间通过连接件或其他方式实现同步转动;第二U形孔B4和第三U形孔B5为开设在轴承内圈11的侧壁的通孔;第二变桨驱动油缸B1与轴承外圈12的轴线垂直,第二变桨驱动油缸B1的第一端与轴承外圈12转动连接,第二端与变桨驱动轴B3的第一位置转动连接,第二变桨驱动油缸B1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杆体自第二U形孔B4穿过轴承内圈11的内外壁,且第二U形孔B4的尺寸满足两叶片风叶变桨或收浆需要;第三变桨驱动油缸B2与轴承外圈12的轴线垂直,第三变桨驱动油缸B2的第一端与轴承外圈12转动连接,第二端与变桨驱动轴B3的第二位置转动连接,第三变桨驱动油缸B2的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部分杆体自第三U形孔B5穿过轴承内圈11的内外壁,且第三U形孔B5的尺寸满足两叶片风叶变桨或收浆需要;本实施例中,第二U形孔B4和第三U形孔B5的位置相邻,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U形孔B4和第三U形孔B5的位置不受限制,只要满足变桨、收桨需要即可;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变桨驱动轴B3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相对于变桨驱动轴B3的轴线大致对称分布,使变桨驱动轴B3受力更加均匀,不易损坏;其变桨、收浆原理为:由于轴承外圈12受叶轮主轴3及发电机4限制不可绕自身的轴线旋转,所以第二变桨驱动油缸B1和第三变桨驱动油缸B2的第一端均相对于轴承内圈11的轴线位置固定,当第二变桨驱动油缸B1受控拉长或缩短、且第三变桨驱动油缸B2同步受控反向运动时,第二变桨驱动油缸B1和第三变桨驱动油缸B2的第二端共同拉动变桨驱动轴B3并且同步带动轴承内圈11绕自身轴线自转,带动两叶片风叶变桨或收浆;
附图4a、4b示出了变桨驱动机构的第三种实施方式,该变桨驱动机构包括第四变桨驱动油缸C1、第五变桨驱动油缸C2、机械连杆C3和第四U形孔C4;其中,机械连杆C3的第一端与轴承外圈12转动连接;第四U形孔C4为开设在轴承内圈11的侧壁的通孔;第四变桨驱动油缸C1、机械连杆C3和第五变桨驱动油缸C2均与轴承外圈12的轴线垂直,第四变桨驱动油缸C1的第一端与轴承外圈12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机械连杆C3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五变桨驱动油缸C2的第一端与机械连杆C3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二端与轴承内圈11转动连接,第四变桨驱动油缸C1、第五变桨驱动油缸C2和机械连杆C3的部分杆体自第四U形孔C4穿过轴承内圈11的内外壁,且第四U形孔C4的尺寸满足两叶片风叶变桨或收浆需要;其变桨、收浆原理为:由于轴承外圈12受叶轮主轴3及发电机4限制不可绕自身的轴线旋转,所以第四变桨驱动油缸C1的第一端相对于轴承内圈11的轴线位置固定,当第四变桨驱动油缸C1受控拉长或缩短、且第五变桨驱动油缸C2同步受控反向运动时,第四变桨驱动油缸C1、第五变桨驱动油缸C2通过和机械连杆C3的联动,共同拉动轴承内圈11绕自身轴线自转,带动两叶片风叶变桨或收浆;
附图5a、5b示出了变桨驱动机构的第四种实施方式,该变桨驱动机构包括变桨驱动齿轮D1、轴承内圈齿D2、变桨驱动电机D3和第五U形孔D4;其中,轴承内圈齿D2为环绕于轴承内圈11的内壁固定设置的齿条,其可以为闭合环体,也可以不闭合,当不闭合时其长度满足两叶片风叶变桨或收浆的需要;变桨驱动电机D3与轴承外圈12固定连接;第五U形孔D4为开设在轴承内圈11的侧壁的通孔,变桨驱动电机D3的输出轴自第五U形孔D4穿过轴承内圈11的内外壁;变桨驱动齿轮D1与变桨驱动电机D3的输出轴连接,且与轴承内圈齿D2相啮合,其可以通过齿轮配合带动轴承内圈齿D2及轴承内圈11绕轴线旋转;其变桨、收浆原理为:由于轴承外圈12受叶轮主轴3及发电机4限制不可绕自身的轴线旋转,所以与变桨驱动电机D3连接的变桨驱动齿轮D1相对于轴承内圈11的轴线位置固定,当变桨驱动电机D3受控驱动变桨驱动齿轮D1正向或反向旋转时,轴承内圈齿D2带动轴承内圈11绕轴线自转,从而驱动两叶片风叶变桨或收浆。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片21、第二叶片22和变桨轴承1均非一体结构,在安装现场将各部件组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轴承外圈12和变桨驱动机构为可拆分结构,第一叶片21、第二叶片22与变桨轴承1的轴承内圈11是一体结构,在安装现场先将该一体结构与变桨驱动机构和轴承外圈12组装,再将组装后的各部件与叶轮主轴3固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叶片21、第二叶片22与变桨轴承1是一体结构,在安装现场将该一体结构与叶轮主轴3进行组装。
本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的发电原理为:两叶片风叶在风力作用下旋转,带动变桨轴承1和叶轮主轴3绕叶轮主轴3的轴线旋转,从而驱动发电机4发电,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及发电方法,通过将两个叶片安装在同一个轴承上,只需要一套变桨轴承和变桨驱动机构,其物料成本、制造成本,以及运输、吊装和安装成本都大大降低;通过将两支叶片中间以刚体连接并中心对称分布,当做变桨动作时,作用在两支叶片上的风力产生的扭矩会相互抵消,而不会传到驱动机构上和驱动齿面上,理论上驱动机构只需要克服轴承的摩擦力即可驱动变桨动作,变桨动作将不受风力载荷影响,极大的减小了驱动机构的受力,并极大的简化了驱动机构,同时降低了齿面磨损和损坏;并且,变桨轴承内圈设计时有更大的尺寸空间,可以设计的更为简单,由于受力平衡,承载能力也可以降低;对正在使用中的风机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造,从而降低齿面载荷,降低驱动机构和变桨齿面的受力,改善由于载荷造成的磨损。
尽管本发明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发明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7)

1.一种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与发电机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叶片风叶,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
叶轮主轴,第一端与所述发电机连接;
变桨轴承,分别连接所述两叶片风叶和叶轮主轴,包括:
轴承内圈,为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的叶根刚性连接的环体;
轴承外圈,为套设在所述轴承内圈外周的环体,该轴承外圈外部与所述叶轮主轴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变桨驱动机构,与所述轴承外圈和轴承内圈连接,可驱动所述轴承内圈绕轴线自转,带动所述两叶片风叶变桨或收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内圈与两叶片风叶连接后,所述第一叶片的前缘与第二叶片的后缘朝向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完全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桨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变桨驱动油缸和第一U形孔;
其中,所述第一U形孔为开设在所述轴承内圈侧壁的通孔;所述第一变桨驱动油缸与轴承外圈的轴线垂直,其第一端与所述轴承外圈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轴承内圈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一变桨驱动油缸自所述第一U形孔穿过轴承内圈的内外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变桨驱动油缸受控拉长或缩短时,所述第一变桨驱动油缸的第二端拉动轴承内圈绕轴线自转,带动所述两叶片风叶变桨或收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桨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变桨驱动油缸、第三变桨驱动油缸、变桨驱动轴、第二U形孔和第三U形孔;
其中,所述变桨驱动轴为同轴设置在所述轴承内圈内部的环体或柱体,且所述变桨驱动轴与轴承内圈同步转动;所述第二U形孔和第三U形孔为开设在所述轴承内圈侧壁的通孔;所述第二变桨驱动油缸与所述轴承外圈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变桨驱动油缸的第一端与轴承外圈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变桨驱动轴的第一位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变桨驱动油缸自第二U形孔穿过所述轴承内圈的内外壁;所述第三变桨驱动油缸与所述轴承外圈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三变桨驱动油缸的第一端与轴承外圈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变桨驱动轴的第二位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变桨驱动油缸自第三U形孔穿过轴承内圈的内外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桨驱动轴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相对于所述变桨驱动轴的轴线对称分布。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变桨驱动油缸受控拉长或缩短、且所述第三变桨驱动油缸同步受控反向运动时,所述第二变桨驱动油缸和第三变桨驱动油缸的第二端共同拉动所述轴承内圈绕轴线自转,带动所述两叶片风叶变桨或收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桨驱动机构包括第四变桨驱动油缸、第五变桨驱动油缸、机械连杆和第四U形孔;
其中,所述机械连杆的第一端与轴承外圈转动连接;所述第四U形孔为开设在轴承内圈侧壁的通孔;所述第四变桨驱动油缸、机械连杆和第五变桨驱动油缸均与轴承外圈的轴线垂直,所述第四变桨驱动油缸的第一端与轴承外圈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机械连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五变桨驱动油缸的第一端与机械连杆的第二端转动连接,第二端与所述轴承内圈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变桨驱动油缸、第五变桨驱动油缸和机械连杆自第四U形孔穿过轴承内圈的内外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四变桨驱动油缸受控拉长或缩短、且所述第五变桨驱动油缸同步受控反向运动时,所述第四变桨驱动油缸、第五变桨驱动油缸和机械连杆共同拉动轴承内圈绕轴线自转,带动两叶片风叶变桨或收浆。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桨驱动机构包括变桨驱动齿轮、轴承内圈齿、变桨驱动电机和第五U形孔;
其中,所述轴承内圈齿为环绕于轴承内圈的内壁固定设置的齿条;所述变桨驱动电机与轴承外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五U形孔为开设在轴承内圈侧壁的通孔,所述变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自第五U形孔穿过轴承内圈的内外壁;所述变桨驱动齿轮与变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且与所述轴承内圈齿相啮合,可以带动所述轴承内圈绕轴线自转。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桨驱动电机受控驱动变桨驱动齿轮正向或反向旋转时,所述轴承内圈齿带动轴承内圈绕轴线自转,从而驱动所述两叶片风叶变桨或收浆。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与变桨轴承的轴承内圈是一体结构,所述轴承外圈和变桨驱动机构为可拆分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安装现场先将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与变桨轴承的轴承内圈的一体结构与所述变桨驱动机构和轴承外圈组装,再将组装后的各部件与所述叶轮主轴固定。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与变桨轴承是一体结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安装现场将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与变桨轴承的一体结构与叶轮主轴固定。
17.一种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如权利要求1~16任意一项所述的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实现,所述两叶片风叶在风力驱动下,通过所述变桨轴承带动叶轮主轴绕轴线自转,进而驱动所述发电机发电;以及,通过所述变桨轴承驱动两叶片风叶变桨或收桨,满足发电要求。
CN202210454731.8A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及发电方法 Pending CN1148933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54731.8A CN114893340A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及发电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54731.8A CN114893340A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及发电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93340A true CN114893340A (zh) 2022-08-12

Family

ID=82719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54731.8A Pending CN114893340A (zh) 2022-04-27 2022-04-27 一种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及发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9334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118338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twist bend coupled (TCB) wind turbine blades
US7690895B2 (en) Multi-piece passive load reducing blades and wind turbines using same
EP2194267B1 (en) Root sleeve for wind turbine blade
EP0610905B1 (en) Wind powered turbine
US7802968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load in a rotor blade
US7381029B2 (en) Multi-piece wind turbine rotor blades and wind turbines incorporating same
CN102418663B (zh) 一种用于海上大功率风电机组的变桨系统及控制方法
US20090148291A1 (en) Multi-section wind turbine rotor blades and wind turbines incorporating same
US20090148285A1 (en) Multi-section wind turbine rotor blades and wind turbines incorporating same
US9239040B2 (en) Root end assembly configuration for a wind turbine rotor blade and associated forming methods
EP2267298A2 (en) Wind turbine blade with rotatable fins at the tip
CN103174583B (zh) 一种风轮
CN108457795B (zh) 自动变桨和失能保护的风力发电机风轮
WO2010053450A2 (en) Tandem tip-joined blades for wind turbines
WO2003098034A1 (en) Wind turbine rotor construction
EP2923077B1 (en) Wind turbine rotor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the same
JP2008057350A (ja) 風力発電装置
CN101672245B (zh) 桨叶前缘带旋转圆柱的水平轴风力机
WO2014113888A1 (en) Multiple airfoil wind turbine blade assembly
CN113217272A (zh) 一种用于风光一体化发电系统的升阻复合型垂直轴风力机组
CN202402210U (zh) 一种用于海上大功率风电机组的变桨系统
KR20110023446A (ko) 풍력 발전기용 로터와 이를 적용한 풍력 발전기 및 이의 동작 제어 방법
CN217354592U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变桨速度调节装置
CN114893340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风轮机构及发电方法
CN106499576B (zh) 低风速自变桨距风力发电机叶轮和低风速自变桨距风力发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