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887564B - 一种微通道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通道反应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887564B
CN114887564B CN202210812973.XA CN202210812973A CN114887564B CN 114887564 B CN114887564 B CN 114887564B CN 202210812973 A CN202210812973 A CN 202210812973A CN 114887564 B CN114887564 B CN 1148875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reaction plate
unit
plate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8129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887564A (zh
Inventor
杨超
杨代坤
郑政
徐文强
冯付韬
迟伟佳
石景祯
赵博
余秀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henshi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henshi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henshi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henshi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81297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875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8875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75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887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8875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93Microreactors, e.g. miniaturised or microfabricated rea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53Details of the rea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0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通道反应器,包括:第一反应板,设有第一单元混合区,在第一单元混合区设有第一反应通道;第二反应板,与第一反应板层叠设置,设有第二单元混合区,在第二单元混合区设有第二反应通道,且第二反应通道与第一反应通道连通;调节组件,设有施力件,施力件设于第二反应板至少一侧,以对第二反应板施力,使第二反应板与第一反应板相对移动,改变第二反应通道与第一反应通道的连通面积,进而调节微通道反应器的通量;本申请通过调节组件改变第二反应通道与第一反应通道的连通面积,达到通道尺寸可调的目的,满足不同工况对于混合性能或者压损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微通道反应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通道反应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产品本身的安全性等特点,微通道反应器被越来越多的化工人员和企业所关注及使用。微通道反应器相对于常规规模的反应器,在能源效率、反应速率、反应产率、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过程控制的精细程度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微通道反应器是目前工程技术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
微通道反应器一般是指经过微小加工和精密加工技术制造的连续流性质反应装置。其具有传质传热效率高、返混几率小及能更好地控制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等特点。微通道反应器内的流动状态比较接近平推流,极大地削弱微通道反应器的轴向扩散作用,从而可较为准确地控制反应时间。微通道反应器表现出许多优于常规反应器的特点,包括:提高反应速率、反应产率和安全性等。
但是,现有的微通道反应器一般采用固定通道大小的结构设计,产品加工完成后,通道结构尺寸固定。在遇到粘度大和对混合性能要求不高的特殊反应工况时,无法通过调整通道尺寸,以降低通道阻力,从而获得更大的通量范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微通道反应器的通道尺寸固定,无法对粘度大和对混合性能要求不高的特殊反应工况进行降低通道阻力的缺陷,基于以上情况,开发一种通道尺寸可调的微通道反应器十分必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微通道反应器,包括:
第一反应板,设有第一单元混合区,在所述第一单元混合区设有第一反应通道;
第二反应板,与所述第一反应板层叠设置,设有第二单元混合区,在所述第二单元混合区设有第二反应通道,且所述第二反应通道与所述第一反应通道连通;
调节组件,设有施力件,所述施力件设于所述第二反应板至少一侧,所述施力件对所述第二反应板施力,使第二反应板与第一反应板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改变所述第二反应通道与所述第一反应通道的连通面积,进而调节微通道反应器的通量。
可选地,还包括:
第二板体,设有第二沉槽;
所述第二反应板位于所述第二沉槽内,且第二反应板与第二沉槽的侧壁之间在沿第二反应板移动的方向上设有间隙;
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板体上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轴向与所述第二反应板的移动方向相同;所述施力件设于所述第三通孔中。
可选地,所述第三通孔为螺纹孔;
所述施力件为调节螺栓。
可选地,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
锁紧螺母,设置于所述调节螺栓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单元混合区包括:第一连通区,所述第一反应通道设于所述第一连通区;
所述第二单元混合区包括:第二连通区,所述第二反应通道设于所述第二连通区。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通区包括:多个“Y”形混合单元;所述“Y”形混合单元设有“Y”形空腔,所述“Y”形空腔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连通孔和设于一对第一连通孔之间的一个第二连通孔;
所述第一反应通道为: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被第二反应板遮挡后剩余的孔道面积;
所述第二连通区包括:多个“M”形混合单元;所述“M”形混合单元设有“M”形空腔,所述“M”形空腔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四连通孔和设于一对第四连通孔之间的一个第三连通孔;
所述第二反应通道为:第三连通孔和第四连通孔被第一反应板遮挡后剩余的孔道面积;
所述多个“Y”形混合单元和多个“M”形混合单元依次间隔,首尾相连;且相邻的“Y”形混合单元的所述第二连通孔和“M”形混合单元的所述第三连通孔连通;相邻的“M”形混合单元的两个第四连通孔和“Y”形混合单元的两个第一连通孔分别连通。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反应板上设有多排并行的第一单元混合区;在所述第二反应板上设有与多排第一单元混合区相应的并行的多排第二单元混合区;
多个并行的所述第一单元混合区或第二单元混合区通过连通结构相连通。
可选地,还包括:
第一板体,设有第一沉槽;
所述第一反应板位于所述第一沉槽内,以限制所述第一反应板的移动。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反应板与第一板体之间、所述第一反应板与第二反应板之间、所述第二反应板与第二板体之间均设有密封结构。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内均设有换热单元。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微通道反应器,包括:第一反应板,设有第一单元混合区,在所述第一单元混合区设有第一反应通道;第二反应板,与所述第一反应板层叠设置,设有第二单元混合区,在所述第二单元混合区设有第二反应通道,且所述第二反应通道与所述第一反应通道连通;调节组件,设有施力件,所述施力件设于所述第二反应板至少一侧,所述施力件对所述第二反应板施力,使第二反应板与第一反应板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改变所述第二反应通道与所述第一反应通道的连通面积,进而调节微通道反应器的通量;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组件,使得第一反应板和第二反应板发生相对移动,进而改变第二反应通道与所述第一反应通道的连通面积,达到通道尺寸可调的目的,以根据不同工况调整反应侧流体在反应通道内线速度的变化,满足不同工况对于混合性能或者压损的要求。
2.本发明提供的微通道反应器,还包括:第二板体,设有第二沉槽;所述第二反应板位于所述第二沉槽内,且第二反应板与第二沉槽的侧壁之间在沿第二反应板移动的方向上设有间隙;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板体上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轴向与所述第二反应板的移动方向相同;所述施力件设于所述第三通孔中;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定第二反应板在第二板体内的沉槽中移动,使得第二板体的移动更加平稳和可靠。
3.本发明所述第三通孔为螺纹孔;所述施力件为调节螺栓;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调节螺栓的旋转圈数和螺距,可计算出第二反应板的移动距离,从而精确控制第二反应板的移动距离,进而精确控制第二反应通道与第一反应通道的连通面积的变化量。
4.本发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锁紧螺母,设置于所述调节螺栓上;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锁紧螺母,以防止调节螺栓的意外松动,导致第二反应板也出现不可控的相对移动。
5.本发明所述第一连通区包括:多个“Y”形混合单元;所述“Y”形混合单元设有“Y”形空腔,所述“Y”形空腔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连通孔和设于一对第一连通孔之间的一个第二连通孔;所述第一反应通道为: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被第二反应板遮挡后剩余的孔道面积;所述第二连通区包括:多个“M”形混合单元;所述“M”形混合单元设有“M”形空腔,所述“M”形空腔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四连通孔和设于一对第四连通孔之间的一个第三连通孔;所述第二反应通道为:第三连通孔和第四连通孔被第一反应板遮挡后剩余的孔道面积;所述多个“Y”形混合单元和多个“M”形混合单元依次间隔,首尾相连;且相邻的“Y”形混合单元的所述第二连通孔和“M”形混合单元的所述第三连通孔连通;相邻的“M”形混合单元的两个第四连通孔和“Y”形混合单元的两个第一连通孔分别连通;本申请采用独特的“Y”形混合单元结构配合同规格独特“M”形混合单元结构,通过各个孔的位置设置和连通,使得反应介质在第一反应板和第二反应板中流动时,除产生对流体的平面分割碰撞外,还有上下翻滚以及逆向流动趋势,强化扰流作用,使反应介质的混合更加均匀。
6.本发明在所述第一反应板上设有多排并行的第一单元混合区;在所述第二反应板上设有与多排第一单元混合区相应的并行的多排第二单元混合区;多个并行的所述第一单元混合区或第二单元混合区通过连通结构相连通;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于平衡并行流道内部的压力,让各相邻流道内部的反应介质流量更加均衡,最大化地提高混合反应效果;同时也增大了反应介质的流通量。
7.本发明提供的微通道反应器,还包括:第一板体,设有第一沉槽;所述第一反应板位于所述第一沉槽内,以限制所述第一反应板的移动;本申请将第一反应板限制在第一板体的第一沉槽内,使得第一反应板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以保证第二反应板的相对移动更加精确和可靠。
8.本发明在所述第一反应板与第一板体之间、所述第一反应板与第二反应板之间、所述第二反应板与第二板体之间均设有密封结构;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证接触面形成密封状态,从而使整个微通道反应器的内部流道紧密可靠贴合,不受外界影响。
9.本发明在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内均设有换热单元;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快速导出反应热,精确控制反应温度,减少副反应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微通道反应器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一板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一反应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一反应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一反应板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一反应板的密封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Y”形混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Y”形混合单元对应的第一反应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二反应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二反应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二反应板的反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二反应板的密封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M”形混合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M”形混合单元对应的第二反应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第二板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微通道反应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6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微通道反应器的改变通道截面面积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微通道反应器的改变通道截面面积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反应物在微通道反应器中流动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两排第一单元混合区和第二单元混合区并行连通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四排第一单元混合区和第二单元混合区并行连通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4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加装换热单元的第一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加装换热单元的第二板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紧固组件;2、第一板体;3、第一反应板;4、第二反应板;5、第二板体;6、调节组件;7、第一通孔;8、反应物第一进口;9、反应物第一出口;10、第一沉槽;11、密封结构;12、反应物第二进口;13、第一单元混合区;14、反应物第二出口;15、第一连通区;16、沟槽;17、密封圈;18、“Y”形混合单元;19、第一连通孔;20、第二连通孔;21、第一反应通道;22、第二连通区;23、第二单元混合区;24、第三连通孔;25、“M”形混合单元;26、第四连通孔;27、第二反应通道;28、第二通孔;29、第二沉槽;30、第三通孔;31、调节螺栓;32、锁紧螺母;33、连通结构;34、换热介质第一进口;35、换热介质第一出口;36、换热介质第一通道;37、换热介质第二进口;38、换热介质第二出口;39、换热介质第二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27所示的微通道反应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板体2、第一反应板3、第二反应板4和第二板体5,设置于第二板体5上的调节组件6、以及设于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5上的换热单元。
如图1、图2和图15所示,在所述第一板体2上表面的右侧设有两个反应物第一进口8,以通入待反应的反应物;在所述第一板体2上表面的左侧设有一个反应物第一出口9,以将反应后的物料流出。在所述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5靠近边缘的板面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六个第一通孔7和第二通孔28;通过紧固组件1穿过所述第一通孔7和第二通孔28连接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5,具体的,所述紧固组件1包括:螺栓和螺母;进一步的,所述紧固组件1还包括:弹簧垫圈。上述可拆装结构的设计,增加了微通道反应器的灵活性,提高各零部件的更换性,极大降低微通道反应器后期的维护成本;同时,可方便清洗通道,避免之前使用后的反应介质残留,影响当前反应工况的收率和转化率。在所述第一板体2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沉槽10;所述第一反应板3位于所述第一沉槽10内,以限制所述第一反应板3的移动。在所述第二板体5的上表面设有第二沉槽29;所述第二反应板4位于所述第二沉槽29内,且第二反应板4与第二沉槽29的侧壁之间在沿第二反应板4移动的方向上设有间隙。所述调节组件6设有施力件,所述施力件设于所述第二反应板4相对的两侧,所述施力件对所述第二反应板4施力,使第二反应板4与第一反应板3之间发生相对移动。
如图15至图18所示,所述调节组件6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板体5上的第三通孔30,所述第三通孔30的轴向与所述第二反应板4的移动方向相同;所述施力件设于所述第三通孔30中。具体的,所述施力件为调节螺栓31,所述第三通孔30为螺纹孔。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6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调节螺栓31上的锁紧螺母32。通过旋拧调节螺栓31,调节所述第一反应板3和第二反应板4相对移动的距离b。
如图3至图6所示,在所述第一反应板3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靠近边缘处设有一圈对应的密封结构11,在所述第一反应板3上表面的密封结构11的包围内设有两个反应物第二进口12和一个反应物第二出口14。所述两个反应物第二进口12分别与两个反应物第一进口8连通;所述反应物第二出口14与所述反应物第一出口9连通;在所述第一反应板3上设有第一单元混合区13;所述第一单元混合区13与所述两个反应物第二进口12、反应物第二出口14均连通。
如图9至图12所示,在所述第二反应板4的上表面靠近边缘处设有一圈对应第一反应板3的密封结构11,在所述第二反应板4上设有第二单元混合区23。
如图6和图12所示,在第一反应板3上,所述密封结构11包括:设置在第一反应板3的上表面或下表面的沟槽16和设置于沟槽16中的密封圈17;在第二反应板4上,所述密封结构11包括:设置在第二反应板4下表面的沟槽16和设置于沟槽16中的密封圈17;具体的,所述沟槽16为矩形沟槽;所述密封圈17为O形密封圈。
如图3、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单元混合区13包括:第一连通区15,所述第一连通区15包括:多个“Y”形混合单元18;所述“Y”形混合单元18设有“Y”形空腔,所述“Y”形空腔上端两分支的夹角为α;所述“Y”形空腔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连通孔19和设于一对第一连通孔19之间的一个第二连通孔20;第一连通孔19和第二连通孔20被第二反应板4遮挡后剩余的孔道形成第一反应通道21。
如图11、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第二单元混合区23包括:第二连通区22,所述第二连通区22包括:多个“M”形混合单元25;所述“M”形混合单元25设有“M”形空腔,所述“M”形空腔上端两分支的夹角为α;所述“M”形空腔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四连通孔26和设于一对第四连通孔26之间的一个第三连通孔24;第三连通孔24和第四连通孔26被第一反应板3遮挡后剩余的孔道形成第二反应通道27。
如图19至图22所示,所述多个“Y”形混合单元18和多个“M”形混合单元25依次间隔,首尾相连;且相邻的“Y”形混合单元18的所述第二连通孔20和“M”形混合单元25的所述第三连通孔24连通;相邻的“M”形混合单元25的两个第四连通孔26和“Y”形混合单元18的两个第一连通孔19分别连通。第二反应板4移动前,连通通道的宽度为W1;第二反应板4移动后,连通通道的宽度为W2
如图23所示,在所述第一反应板3上设有两排并行的第一单元混合区13;在所述第二反应板4上设有与两排第一单元混合区13相应的并行的两排第二单元混合区23。
如图24所示,在所述第一反应板3上设有四排并行的第一单元混合区13;在所述第二反应板4上设有与四排第一单元混合区13相应的并行的四排第二单元混合区23。
如图23至图25所示,多个并行的所述第一单元混合区13或第二单元混合区23通过连通结构33相连通。连通结构33为管道,两端分别连通两个第一单元混合区13的第一连通孔19,或者两个第二单元混合区23的第四连通孔26。
所述第一反应板3和第二反应板4可通过单板片加工形成,亦可由多板片叠加组成;“Y”形混合单元18和“M”形混合单元25根据材料性质可通过机加工、激光切割、蚀刻、精雕或电火花等加工形式制作。
如图26所示,在所述第一板体2内设有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换热介质第一进口34、换热介质第一通道36和换热介质第一出口35;所述换热介质第一通道36采用曲折往复形状设置。
如图27所示,在所述第二板体5内设有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换热介质第二进口37、换热介质第二通道39和换热介质第二出口38;所述换热介质第二通道39采用曲折往复形状设置。
本申请所述微通道反应器的工作过程简述如下:反应物依次通过第一板体2上的反应物第一进口8和第一反应板3上的反应物第二进口12,进入所述第一反应板3;反应物依次交替循环进入“Y”形混合单元18、第一反应通道21、“M”形混合单元25和第二反应通道27;在第一反应板3和第二反应板4内进行反应;最后的反应产物依次通过第一反应板3上的反应物第二出口14和第一板体2上的反应物第一出口9流出。在反应进行时,换热单元及时将反应中产生的热量排出。通过旋拧调节螺栓31,移动第二反应板4,改变所述第二反应通道27与所述第一反应通道21的连通面积,进而调节微通道反应器的通量。
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所述施力件仅设于所述第二反应板4的一侧,并在第二反应板4与第二沉槽29的侧壁之间靠近施力件的间隙内设有弹性件。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反应板(3),设有第一单元混合区(13),在所述第一单元混合区(13)设有第一反应通道(21);
第二反应板(4),与所述第一反应板(3)层叠设置,设有第二单元混合区(23),在所述第二单元混合区(23)设有第二反应通道(27),且所述第二反应通道(27)与所述第一反应通道(21)连通;
调节组件(6),设有施力件,所述施力件设于所述第二反应板(4)至少一侧,所述施力件对所述第二反应板(4)施力,使第二反应板(4)与第一反应板(3)之间发生相对移动,改变所述第二反应通道(27)与所述第一反应通道(21)的连通面积,进而调节微通道反应器的通量;
所述第一单元混合区(13)包括:第一连通区(15),所述第一反应通道(21)设于所述第一连通区(15);
所述第二单元混合区(23)包括:第二连通区(22),所述第二反应通道(27)设于所述第二连通区(22);
所述第一连通区(15)包括:多个“Y”形混合单元(18);所述“Y”形混合单元(18)设有“Y”形空腔,所述“Y”形空腔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连通孔(19)和设于一对第一连通孔(19)之间的一个第二连通孔(20);
所述第一反应通道(21)为:第一连通孔(19)和第二连通孔(20)被第二反应板(4)遮挡后剩余的孔道面积;
所述第二连通区(22)包括:多个“M”形混合单元(25);所述“M”形混合单元(25)设有“M”形空腔,所述“M”形空腔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四连通孔(26)和设于一对第四连通孔(26)之间的一个第三连通孔(24);
所述第二反应通道(27)为:第三连通孔(24)和第四连通孔(26)被第一反应板(3)遮挡后剩余的孔道面积;
所述多个“Y”形混合单元(18)和多个“M”形混合单元(25)依次间隔,首尾相连;且相邻的“Y”形混合单元(18)的所述第二连通孔(20)和“M”形混合单元(25)的所述第三连通孔(24)连通;相邻的“M”形混合单元(25)的两个第四连通孔(26)和“Y”形混合单元(18)的两个第一连通孔(19)分别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板体(5),设有第二沉槽(29);
所述第二反应板(4)位于所述第二沉槽(29)内,且第二反应板(4)与第二沉槽(29)的侧壁之间在沿第二反应板(4)移动的方向上设有间隙;
所述调节组件(6)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板体(5)上的第三通孔(30),所述第三通孔(30)的轴向与所述第二反应板(4)的移动方向相同;所述施力件设于所述第三通孔(30)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通孔(30)为螺纹孔;
所述施力件为调节螺栓(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6)还包括:
锁紧螺母(32),设置于所述调节螺栓(3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反应板(3)上设有多排并行的第一单元混合区(13);在所述第二反应板(4)上设有与多排第一单元混合区(13)相应的并行的多排第二单元混合区(23);
多个并行的所述第一单元混合区(13)或第二单元混合区(23)通过连通结构(33)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板体(2),设有第一沉槽(10);
所述第一反应板(3)位于所述第一沉槽(10)内,以限制所述第一反应板(3)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反应板(3)与第一板体(2)之间、所述第一反应板(3)与第二反应板(4)之间、所述第二反应板(4)与第二板体(5)之间均设有密封结构(11)。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微通道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板体(2)和第二板体(5)内均设有换热单元。
CN202210812973.XA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微通道反应器 Active CN1148875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12973.XA CN114887564B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微通道反应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812973.XA CN114887564B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微通道反应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7564A CN114887564A (zh) 2022-08-12
CN114887564B true CN114887564B (zh) 2022-12-13

Family

ID=82729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812973.XA Active CN114887564B (zh) 2022-07-12 2022-07-12 一种微通道反应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8875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91496A (zh) * 2022-10-24 2023-01-13 贵州大学(Cn) 一种制备纳米磷酸钛铝锂的微反应设备及使用方法
CN117138715B (zh) * 2023-11-01 2024-02-13 福建德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级三氟化氯合成用微通道反应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18311A (ja) * 2008-10-30 2009-01-29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マイクロ流体チップ
TW201716739A (zh) * 2015-11-06 2017-05-16 Nat Chung-Shan Inst Of Science And Tech 微流道結構改良
CN107261998A (zh) * 2017-08-07 2017-10-20 衢州市膜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反应器
CN109847666A (zh) * 2019-01-18 2019-06-07 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反应组件及微通道反应器
CN213193643U (zh) * 2020-08-05 2021-05-14 浙江凯德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通道尺寸可调的微通道反应器
CN113546702A (zh) * 2021-07-27 2021-10-2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微流道结构、微流控芯片及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67757B2 (en) * 2001-12-28 2011-01-11 Norchip As Fluid manipulation in a microfabricated reaction chamber systems
CN206008682U (zh) * 2016-08-31 2017-03-15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反应器单元及双面型微反应器系统
CN108031969A (zh) * 2017-12-29 2018-05-1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微纳通道制作方法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18311A (ja) * 2008-10-30 2009-01-29 Hitachi Plant Technologies Ltd マイクロ流体チップ
TW201716739A (zh) * 2015-11-06 2017-05-16 Nat Chung-Shan Inst Of Science And Tech 微流道結構改良
CN107261998A (zh) * 2017-08-07 2017-10-20 衢州市膜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反应器
CN109847666A (zh) * 2019-01-18 2019-06-07 杭州沈氏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通道反应组件及微通道反应器
CN213193643U (zh) * 2020-08-05 2021-05-14 浙江凯德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通道尺寸可调的微通道反应器
CN113546702A (zh) * 2021-07-27 2021-10-26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微流道结构、微流控芯片及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887564A (zh) 2022-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887564B (zh) 一种微通道反应器
KR101787764B1 (ko) 복수의 유동 경로를 갖는 마이크로반응기
US9134079B2 (en) Flow control through plural, parallel connection channels to/from a manifold
KR100372853B1 (ko) 마이크로구조 혼합을 이용하여 화학반응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20130330246A1 (en) Micro-fluidic device
US20040037161A1 (en) Emulsify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2403413B (zh) 一种集成式逆流强化微反应器
JP4403943B2 (ja) 流体混合器及びマイクロリアクタシステム
US20090269251A1 (en) Microreactor
CN211886766U (zh) 一种旋流式微反应通道、基板、反应器及系统
KR20140082377A (ko) 원반형의 혼합부와 교차되는 혼합채널을 가진 미세혼합기
JP4504817B2 (ja) 反応器チャンバ用の流れ方向付け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反応器
CN113198402B (zh) 一种多级串联微反应器及流体混合方法
US20150030531A1 (en) Operation method for multichannel apparatus and multichannel apparatus
CN111957279A (zh) 微通道结构、具有其的微通道反应组件和微通道反应器
CN116550245A (zh) 含立体阶梯通道的双层复合微反应通道板、微通道反应器
CN110404490B (zh) 一种分层混合微反应器
CN211329331U (zh) 一种微反应器
CN218741627U (zh) 混合装置及反应器
CN212348687U (zh) 微通道结构、具有其的微通道反应组件和微通道反应器
CN109464973B (zh) 微通道模块
CN210496346U (zh) 一种分层混合微反应器
CN210700035U (zh) 三维连续流微反应通道、反应基板、微反应器和系统
KR100594185B1 (ko) 3차원 마이크로 채널을 구비한 플레이트 및 이를 이용한열교환기
CN115245800A (zh) 一种锥形旋流式微反应通道、微反应器及微反应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